第二天一早,一個新的對手出現在魏子衡的麵前。
他似乎也是一位江湖劍客,實力不清楚,流浪江湖居無定所。使用一把長劍,麵容冷酷,出手極狠。
魏子衡抬頭看向自己的對手,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危險。
魏子衡拔劍而上,內力聚劍,氣吞萬裏。
另外一邊,迅捷如風,連環攻擊不可抵擋。
兩者戰鬥開場即高峰,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在兩人的身上。
這位江湖劍客劍意兇猛攻擊之時越發強烈。
不過相比之下還是魏子衡,要計勝一籌。長時間的博弈之後,漸漸地,雙方實力的差距就凸顯出來。魏子衡,穩紮穩打,每出一劍都十分小心。
最終這位江湖劍客還是敗了。雖然敗的並沒有十分徹底,是魏子衡通過靈巧的一擊直接擊敗。
這一戰之後。
魏子衡的名聲漸漸的也在齊國臨淄城中傳開了。也同時不少人對他投來了不一樣的目光。
同時今天,其他的人戰鬥似乎也比較順利。王詡和昨天一樣,苦戰了很久,勉強取得勝利。孫奇碰到了一個高手,苦戰之下,終於將他擊敗。清蓮幹脆利落的結束了比賽,使她的盛名又傳播了幾分。孫月也同樣如此。
總得而言,他們五個人運氣都比較好,沒有碰到一些太強的敵人。
當然,越王八劍的對手就顯得有些非比尋常,兩次戰鬥都是高手級別的人物。不過好在越王八劍至今從未失敗過,他們戰鬥時兇狠的攻擊,以及那令人感到肅殺之意的劍氣,讓不少人為之膽寒。
鍾仁和赤峰今天同時和儒家的兩位高手交鋒,不過這自然是勝利的。遠處儒家的一些師伯們,看到這種抽簽也是有些垂頭喪氣。
魏子衡緩緩地迴到了自己的房間中,他需要休息。今天和這個江湖劍客的對決,使他有些勞累。
魏子衡安靜地坐在床上盤坐著調理氣息,轉輾反側之下,他依舊沒有好好的休息,於是幹脆拿出孫子的十三篇。
入手的那一刻,突然好像又明白了什麽。
昔日自己的師父說這本書隻有自己才有可能用到現在,想想或許的確如此。
自己以後將會去麵對錯綜複雜的晉國國家局勢,去參加權力的爭鬥。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就目前而言,這已經是迫不得已的辦法。你不加害於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會害你。
特別是這種國家權利的爭鬥,現在想想自己或許根本就沒有理由去拒絕參加這種爭鬥。
魏子衡粗略計算了一下,參加完名劍大會之後,如果路途上沒有太多耽擱的話,大約兩三個月就可以迴到晉國鄴城。之後便可以仔細為自己魏卿氏族的未來考慮。
但是在這之前自己必須要在有所學習,麵前的這孫子的十三篇無疑是最好的。
再次瀏覽第一篇,計。
魏子衡又有不同的感受,這次他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以自己為主人公帶入進去。
細細研讀的同時,腦中又在迴想著晉國的國家形勢。
下一刻便翻到了,形這一篇。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通篇結束,魏子衡坐如銅鍾。
兵法中用來衡量勝負的因素,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
放眼國家形式,似乎由此來判斷自己家族處境相當危險。首先魏氏的土地是較少的,所占有的人員和物資也是遠不及智氏。相比韓趙魏而言,如果不加以合作或者團結的話,恐怕很難戰勝智氏。
靜靜在十年前自己離開的時候,似乎情況就非常的清楚。智氏,一家獨大的情況依舊沒有改變。
孫子所寫的話,十分有道理,以理論和係統性的方式來告訴取得勝負的關鍵。話語言簡意駭而充滿智慧。
又比如說這第二段。
若要不被敵人戰勝,必須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戰勝敵人,就要進攻。采取防守,是因為條件不充分;進攻敵人,是因為時機成熟。所以善於防禦的人,隱蔽自己的軍隊如同深藏在地下;善於進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攻敵措手不及。這樣,既保全了自己,又能獲得全麵的勝利。
魏子衡看著看著不禁重重的歎了口氣,他心中的疑慮,或許需要向一個人訴說。有的時候與其一個問題自己苦思冥想,不如探討一下。
魏子衡找到了墨翟。
這位外人眼中稱為墨子的人,看見了魏子衡的到來,不禁有一些詫異:“魏公子,好久不見,不知今天怎麽有空來拜會我?據我所知,現在的你,可是齊國臨淄城中名聲盛大的人呀,不去,好好準備名劍大會來我這邊幹什麽呢?”
魏子衡麵色有些憂愁,他直接表明自己的來意:“墨翟先生,我是有些事情想和你討論一下。”
“我看的出來你心中有些困惑,但說無妨,正好我也今天有些空。”墨翟擺出了一副很大度的樣子,安心的坐了下來,準備細細的聆聽著魏子衡的訴說。
魏子衡並不想直接告訴,而是轉了個彎問了一下:“墨翟先生,我知道您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於曆史,也頗為見解,不知道你對文王和薑子牙怎麽看?”
墨翟眼前一驚,他很疑惑,為什麽會問這種問題:“你說周文王和薑太公呀。不知道你想問些什麽呢?這兩人的事情天下皆知,想必你應該會詢問一些不同的東西吧。”
魏子衡緩緩的說道:“我最近在看一些兵書,突然對這兩人十分好奇。雖然不是平常的所見所聞,但是總覺得這其中或許有一些道理值得我學習,所以特來請教於你。”
墨翟這才反應過來,仔細想後如此說道:“既然如此,我也比較喜歡就事論事,那我們就來談談薑太公吧。相信你真正感興趣的應該是他,或許我的話能夠幫到你。”
墨翟不愧為墨家的巨子,這方麵的知識了解遠超其他人。他直接在敘述了一番薑子牙的平生事跡,這些內容雖然世人皆有耳聞,但是從來沒有像他這樣全麵過。
薑子牙,亦作薑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有的被封在申,姓薑。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薑,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薑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薑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10]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薑子牙人窮誌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是處,閑居在家。
薑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大約現在是在晉國的地方,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薑子牙,與薑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薑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薑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薑子牙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薑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有人說,薑子牙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姬昌被囚禁在羑裏時,姬昌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薑子牙之名而召請他。薑子牙也認為“聽說姬昌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姬昌,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釋,返迴周國。雖然薑子牙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姬昌、姬發之師。
姬昌從羑裏脫身歸國後,暗中和薑子牙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薑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薑子牙的基本策略。姬昌為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姬昌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
故事講到這裏,薑太公從原本的碌碌無為,到後來的一戰成名,這個過程的變化實在是太漫長。
70歲才受重用!
這樣的年歲實在讓人驚歎。
魏子衡同時也反觀自己,現在積極的正在尋找人生的目標,在確定了,要為自己魏氏做事的時候,他的內心是無比的堅定。他需要一個向導,一個可以引領他人生方向的人。墨翟雖然是墨家思想的領袖,但是同樣是一位大師。
魏子衡想在確定目標的同時,確定一個方向,自己雖然讀書繁多,可眼下卻沒有什麽拿的出來能用的,這種困惑迫使他必須請教別人。
他從小學習的儒家思想也同樣是這樣,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無止境,師從無常。
他似乎也是一位江湖劍客,實力不清楚,流浪江湖居無定所。使用一把長劍,麵容冷酷,出手極狠。
魏子衡抬頭看向自己的對手,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危險。
魏子衡拔劍而上,內力聚劍,氣吞萬裏。
另外一邊,迅捷如風,連環攻擊不可抵擋。
兩者戰鬥開場即高峰,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在兩人的身上。
這位江湖劍客劍意兇猛攻擊之時越發強烈。
不過相比之下還是魏子衡,要計勝一籌。長時間的博弈之後,漸漸地,雙方實力的差距就凸顯出來。魏子衡,穩紮穩打,每出一劍都十分小心。
最終這位江湖劍客還是敗了。雖然敗的並沒有十分徹底,是魏子衡通過靈巧的一擊直接擊敗。
這一戰之後。
魏子衡的名聲漸漸的也在齊國臨淄城中傳開了。也同時不少人對他投來了不一樣的目光。
同時今天,其他的人戰鬥似乎也比較順利。王詡和昨天一樣,苦戰了很久,勉強取得勝利。孫奇碰到了一個高手,苦戰之下,終於將他擊敗。清蓮幹脆利落的結束了比賽,使她的盛名又傳播了幾分。孫月也同樣如此。
總得而言,他們五個人運氣都比較好,沒有碰到一些太強的敵人。
當然,越王八劍的對手就顯得有些非比尋常,兩次戰鬥都是高手級別的人物。不過好在越王八劍至今從未失敗過,他們戰鬥時兇狠的攻擊,以及那令人感到肅殺之意的劍氣,讓不少人為之膽寒。
鍾仁和赤峰今天同時和儒家的兩位高手交鋒,不過這自然是勝利的。遠處儒家的一些師伯們,看到這種抽簽也是有些垂頭喪氣。
魏子衡緩緩地迴到了自己的房間中,他需要休息。今天和這個江湖劍客的對決,使他有些勞累。
魏子衡安靜地坐在床上盤坐著調理氣息,轉輾反側之下,他依舊沒有好好的休息,於是幹脆拿出孫子的十三篇。
入手的那一刻,突然好像又明白了什麽。
昔日自己的師父說這本書隻有自己才有可能用到現在,想想或許的確如此。
自己以後將會去麵對錯綜複雜的晉國國家局勢,去參加權力的爭鬥。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就目前而言,這已經是迫不得已的辦法。你不加害於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會害你。
特別是這種國家權利的爭鬥,現在想想自己或許根本就沒有理由去拒絕參加這種爭鬥。
魏子衡粗略計算了一下,參加完名劍大會之後,如果路途上沒有太多耽擱的話,大約兩三個月就可以迴到晉國鄴城。之後便可以仔細為自己魏卿氏族的未來考慮。
但是在這之前自己必須要在有所學習,麵前的這孫子的十三篇無疑是最好的。
再次瀏覽第一篇,計。
魏子衡又有不同的感受,這次他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以自己為主人公帶入進去。
細細研讀的同時,腦中又在迴想著晉國的國家形勢。
下一刻便翻到了,形這一篇。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通篇結束,魏子衡坐如銅鍾。
兵法中用來衡量勝負的因素,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
放眼國家形式,似乎由此來判斷自己家族處境相當危險。首先魏氏的土地是較少的,所占有的人員和物資也是遠不及智氏。相比韓趙魏而言,如果不加以合作或者團結的話,恐怕很難戰勝智氏。
靜靜在十年前自己離開的時候,似乎情況就非常的清楚。智氏,一家獨大的情況依舊沒有改變。
孫子所寫的話,十分有道理,以理論和係統性的方式來告訴取得勝負的關鍵。話語言簡意駭而充滿智慧。
又比如說這第二段。
若要不被敵人戰勝,必須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戰勝敵人,就要進攻。采取防守,是因為條件不充分;進攻敵人,是因為時機成熟。所以善於防禦的人,隱蔽自己的軍隊如同深藏在地下;善於進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攻敵措手不及。這樣,既保全了自己,又能獲得全麵的勝利。
魏子衡看著看著不禁重重的歎了口氣,他心中的疑慮,或許需要向一個人訴說。有的時候與其一個問題自己苦思冥想,不如探討一下。
魏子衡找到了墨翟。
這位外人眼中稱為墨子的人,看見了魏子衡的到來,不禁有一些詫異:“魏公子,好久不見,不知今天怎麽有空來拜會我?據我所知,現在的你,可是齊國臨淄城中名聲盛大的人呀,不去,好好準備名劍大會來我這邊幹什麽呢?”
魏子衡麵色有些憂愁,他直接表明自己的來意:“墨翟先生,我是有些事情想和你討論一下。”
“我看的出來你心中有些困惑,但說無妨,正好我也今天有些空。”墨翟擺出了一副很大度的樣子,安心的坐了下來,準備細細的聆聽著魏子衡的訴說。
魏子衡並不想直接告訴,而是轉了個彎問了一下:“墨翟先生,我知道您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於曆史,也頗為見解,不知道你對文王和薑子牙怎麽看?”
墨翟眼前一驚,他很疑惑,為什麽會問這種問題:“你說周文王和薑太公呀。不知道你想問些什麽呢?這兩人的事情天下皆知,想必你應該會詢問一些不同的東西吧。”
魏子衡緩緩的說道:“我最近在看一些兵書,突然對這兩人十分好奇。雖然不是平常的所見所聞,但是總覺得這其中或許有一些道理值得我學習,所以特來請教於你。”
墨翟這才反應過來,仔細想後如此說道:“既然如此,我也比較喜歡就事論事,那我們就來談談薑太公吧。相信你真正感興趣的應該是他,或許我的話能夠幫到你。”
墨翟不愧為墨家的巨子,這方麵的知識了解遠超其他人。他直接在敘述了一番薑子牙的平生事跡,這些內容雖然世人皆有耳聞,但是從來沒有像他這樣全麵過。
薑子牙,亦作薑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有的被封在申,姓薑。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薑,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薑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薑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10]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薑子牙人窮誌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是處,閑居在家。
薑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大約現在是在晉國的地方,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薑子牙,與薑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薑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薑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薑子牙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薑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有人說,薑子牙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姬昌被囚禁在羑裏時,姬昌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薑子牙之名而召請他。薑子牙也認為“聽說姬昌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姬昌,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釋,返迴周國。雖然薑子牙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姬昌、姬發之師。
姬昌從羑裏脫身歸國後,暗中和薑子牙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薑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薑子牙的基本策略。姬昌為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姬昌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
故事講到這裏,薑太公從原本的碌碌無為,到後來的一戰成名,這個過程的變化實在是太漫長。
70歲才受重用!
這樣的年歲實在讓人驚歎。
魏子衡同時也反觀自己,現在積極的正在尋找人生的目標,在確定了,要為自己魏氏做事的時候,他的內心是無比的堅定。他需要一個向導,一個可以引領他人生方向的人。墨翟雖然是墨家思想的領袖,但是同樣是一位大師。
魏子衡想在確定目標的同時,確定一個方向,自己雖然讀書繁多,可眼下卻沒有什麽拿的出來能用的,這種困惑迫使他必須請教別人。
他從小學習的儒家思想也同樣是這樣,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無止境,師從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