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終自己就沒有找到一個確定的方向。
下山之後隻是很簡單地想著迴晉國去,到時候迴去了幹嘛呢?
魏子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現在他突然對自己有所懷疑。明明自己學識豐富,能力之強,上可朝堂議事,下可武鬥市井之間。像這樣的自己,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自己作為一個已經成年的男子,實在是有些可悲。
那個時候魏子衡的思緒又迴到了越國,如果不是今天早上找到了刺殺公子小耳真兇的那群人,或許他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想。在越國宮廷中刺殺諸位大臣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魏子衡現在開始嚴肅地對待了這個問題。
同時這個事情也給了魏子衡一個警醒,在沒有證據以及能力的情況下,如何去尋找事情的真相呢?
想著想著似乎這件事情又隻能放下來,但是不甘心呀,不甘心就此放棄。
可是現在自己還在參加名劍大會,會耽誤自己接下來的比賽。可如果名劍大會結束,這件事情又和自己沒有關係了。這樣的矛盾之下,還真的讓人有些難以選擇呢。
自己現在必須要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去找尋一件值得自己花很久時間做的事情,最好是一生。
魏子衡又將目光投迴了晉國,想起了自己的大家族,又迴憶起了晉國曾經發生了一些事情。
這其中最讓人感興趣以及最嚴肅的事情就是晉國卿族。
晉國六卿是晉國的三軍將佐的重要官職,是輔佐晉王執行國家權力的重要方式。
在很多年前,晉國君王建立起了初步的三軍製度,在晉文公時期在完全建立起了晉國六卿製度。建立三軍,每軍設將、佐各一名,依次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中軍將為正卿,執政晉國,六卿出將入相,掌管晉國軍政大事,是中原最早的議政王大臣製度。這種政治製度受諸多國家的推崇,紛紛效仿和沿用。權力的明確分明和君王的統治力度,使得這個政治製度在使用初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第一次讓臣子的權力漸漸地可以隻長更多的事情,這種製度之下,可以避免更多的昏君。
給同樣在這種製度之下出現了趙盾主持會盟的這一曆史性的事件,從前主持會盟的都是各個君王,而現在變成了臣子。
這隻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政治製度之下,臣子的權利變得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更大。同時晉國內部卿族眾多,他能確保重要官位之上的人都是賢才。
晉國六卿采用世襲製,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六卿出將入相,連續10代人在晉國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衛著華夏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謂“華夏文明看中原,中原大義看晉國。“
晉國自古以來都是中原上的大國,扶持著現在看起來搖搖欲墜的周王室。鞏固著華夏文明的統治,同時,在北方擊敗各個胡人。對於晉國的稱霸,除了在晉文公時期,之後的,晉景公,晉平公,晉獻公等時期晉國一直都是強盛的狀態。
但是就在最近這幾十年內,因為一些事情晉國的國力正在持續的下降。
那就是卿族的日漸壯大,這個緣由不是別人,而是晉國國君自己一手造成的。
這個事情還要從晉武公,晉獻公時期說起。而這兩位君王都是在晉文公之前,可見晉國的內部矛盾在很久的時候就已經凸顯出了。
這件事情也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名字那就是,曲沃代翼。
晉國是周天子的兄弟之國,並一直是周王朝的肱骨,地位顯赫。周平王東遷,晉文侯,仇,出兵勤王,功在社稷。晉文侯還有個弟弟,名成師,史稱曲沃桓叔,都是在戰爭中生的,仇這個名字確實沒有成師好,當時就有人預言要出亂子。
晉穆侯去世的時候,其弟晉殤叔短暫的篡位,又被晉穆侯的長子公子仇奪位,晉文侯在位35年之後。文侯子昭侯即位後,當時曲沃附近有叛亂,晉昭侯就把叔父成師封到曲沃,這是比首都翼還要大的都市,麻煩來了:成師和他的子孫數十年如一日地開始和晉侯爭國君之位,鬥爭極其複雜的殘忍。總之經過長達67年的內戰,成師的孫子晉武公稱終於消滅了“仇”的子孫,晉國暫告安定,史稱“曲沃代翼”。當時,齊桓公小白已經開始了他的霸業。之後晉武公死,兒子晉獻公詭諸即位了。詭諸在位期間幹的兩件大事——擴張國土與屠殺宗族。
晉獻公詭諸,也許是晉國多年的內鬥形成的慣性吧。在晉武功的時期,誅殺王族的嚴重事情就已經發生了。晉獻公即位後,即使他想仁慈都難以做到了——他的曾祖父成師的公子、公孫(史稱桓莊之族)也不少,時時想著幹掉詭諸,晉獻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於是以士蒍之謀,離間群公子,遂用8年的時間屠殺。本家殺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也就沒什麽問題了,但血腥的殺戮慣性使得詭諸不由自主的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兒子。在晉獻公五年的時候,“伐驪戎,驪姬、驪姬弟(妹妹),俱愛幸之。”驪姬為了給自己的兒子謀取繼承權,經過姐妹的一係列陰謀奪嫡活動,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詭諸的殘忍本性,前655年,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夷吾出奔。驪姬還使詭諸和晉國的群臣盟誓:都不許接納或者幫助外出的公子。到此,雖然詭諸自以為完全解決了隱患,但他離死也不遠了,身後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詭諸的做法對晉國的未來有深厚的影響,國君的兒子從此一般不被留在本國,這成了一種製度。這個措施雖然當時起到了穩定內部的作用,但是長遠看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紛紛裂變,晉國因為公室的人員和力量極其單薄,各個大家卿大夫不斷坐大。
魏子衡到這裏的時候不禁心裏一顫,曾經書籍上的知識,現在看起來竟然是如此的恐怖。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一些看不懂的東西,現在也漸漸地浮現出了真相。
之後的事情便是卿族的扶持。
但是異姓勢力的坐大,晉獻公隻是掃清了障礙,真正把他們培育起來的,還是一代霸主晉文公重耳。重耳流亡十九年,身邊的心腹有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等都是異氏,這些人也都是他此後重要的依靠對象。即使迴國後,重用的先軫、欒枝等人也大都是異姓。這些人都是霸業的建設者,幾十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在維護著晉國百年霸業的同時,也在蠶食晉侯的君權,果然在幾百年後,他們的子孫成為晉國宗廟的最具有危險的人物。可以說,從晉文公、晉襄公父子相繼稱霸後,晉國的國政基本掌握在異氏的大臣手中,結果是國君越來越弱,異氏卿族越來越強。他們同在一個屋簷下,為了生存,為了爭權,為了奪利,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競爭。六卿之間親情與仇恨交織、恩義與血腥錯雜,共同譜寫了一部壯烈的詩篇。其間的恩仇故事跌宕起伏,兼並廝殺極其殘酷,精彩程度絕不亞於當時各個國家間的紛紜爭鬥。
也同樣是這樣的原因,才導致了接下來卿族之間的鬥爭。
其一,範、中行之亂:晉頃公六年,晉國六卿“平王室亂,立敬王”;頃公十年,趙簡子鞅合諸侯而入周敬王於周,隱隱成為六卿之首;頃公十二年,魏獻子率諸卿大夫以法誅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而弱公室,公室由此益弱。趙鞅的崛起,讓範氏、中行氏頗為擔憂,定公十五年,中行寅(中行文子)、範吉射(範昭子)率眾攻趙鞅,而定公以三家作亂,獨追趙鞅於晉陽而攻之。荀躒(智文子)、韓不信、魏侈與範、中行為仇,於是出兵幫趙鞅,結果範氏、中行氏敗走。定公二十一年,趙鞅趕走中行氏、範氏,得邯鄲、柏人。“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通過此亂,趙氏成為六卿之首,專晉國政。
這一件事情實際上已經是在幾十年前了,而這第二件則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
智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共同瓜分了範吉射、中行寅的領地,晉出公很生氣,求告齊國、魯國,想借機討伐四卿,四卿於是反擊攻打晉出公,晉出公在逃亡齊國的半路上死去。智伯立昭公的曾孫姬驕做了晉君,即晉哀公。智伯借機占有了範吉射、中行寅的領地,總攬一切晉國政務。
晉國六卿的權利由趙卿轉到了智卿。
這是目前而言,晉國的國家形勢。
魏子衡,突然之間腦中湧現了大量的晉國的國家曆史。又忽然想起他自己的身份,魏卿。
作為現存四大卿族的之一,魏卿,一直處於弱勢的樣子。曾經孫馳講解過晉國,似乎也提到了某一些事情。
再加上自己小時候對自己家族中一些事情的所見所聞,他突然覺得,或許這就是自己的目標吧!
晉國之內卿族鬥爭嚴重,現如今智氏掌權,權力之大開始危及其他的卿族。
在如此情況之下,自己有義務也有能力站出來幫助,現在魏族的族長,同時也是自己的祖父,魏恆子,魏駒。
魏子衡段時間也豁然開朗起來,他也覺得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學識不就是用來做這個事情的嗎。在越國的宮殿就已經證實了,自己在從政上麵確實有些才能。
那為什麽不將這種才能發揮在自己的魏氏上麵呢。
魏子衡突然大笑了起來,他更加確定自己急於返迴晉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許在遠方的親人們眼中自己的重要性。
晉國六卿紛爭不斷,智氏現在一家獨大,這情況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剩下的韓趙魏恐怕岌岌可危。也同樣正是智氏的強大,甚至連這次名劍大會所派來的晉國使者都是智氏人。
魏子衡,突然笑了起來。
他覺得自己讀了這麽多年的書,終於似乎有所突破了。相關的曆史實際上都已知道,就是看自己如何看待罷了。
現在的魏子衡不在困惑,他已經下定決心去迎接那個美好的未來。
下山之後隻是很簡單地想著迴晉國去,到時候迴去了幹嘛呢?
魏子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現在他突然對自己有所懷疑。明明自己學識豐富,能力之強,上可朝堂議事,下可武鬥市井之間。像這樣的自己,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自己作為一個已經成年的男子,實在是有些可悲。
那個時候魏子衡的思緒又迴到了越國,如果不是今天早上找到了刺殺公子小耳真兇的那群人,或許他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想。在越國宮廷中刺殺諸位大臣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魏子衡現在開始嚴肅地對待了這個問題。
同時這個事情也給了魏子衡一個警醒,在沒有證據以及能力的情況下,如何去尋找事情的真相呢?
想著想著似乎這件事情又隻能放下來,但是不甘心呀,不甘心就此放棄。
可是現在自己還在參加名劍大會,會耽誤自己接下來的比賽。可如果名劍大會結束,這件事情又和自己沒有關係了。這樣的矛盾之下,還真的讓人有些難以選擇呢。
自己現在必須要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去找尋一件值得自己花很久時間做的事情,最好是一生。
魏子衡又將目光投迴了晉國,想起了自己的大家族,又迴憶起了晉國曾經發生了一些事情。
這其中最讓人感興趣以及最嚴肅的事情就是晉國卿族。
晉國六卿是晉國的三軍將佐的重要官職,是輔佐晉王執行國家權力的重要方式。
在很多年前,晉國君王建立起了初步的三軍製度,在晉文公時期在完全建立起了晉國六卿製度。建立三軍,每軍設將、佐各一名,依次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中軍將為正卿,執政晉國,六卿出將入相,掌管晉國軍政大事,是中原最早的議政王大臣製度。這種政治製度受諸多國家的推崇,紛紛效仿和沿用。權力的明確分明和君王的統治力度,使得這個政治製度在使用初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第一次讓臣子的權力漸漸地可以隻長更多的事情,這種製度之下,可以避免更多的昏君。
給同樣在這種製度之下出現了趙盾主持會盟的這一曆史性的事件,從前主持會盟的都是各個君王,而現在變成了臣子。
這隻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政治製度之下,臣子的權利變得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更大。同時晉國內部卿族眾多,他能確保重要官位之上的人都是賢才。
晉國六卿采用世襲製,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六卿出將入相,連續10代人在晉國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衛著華夏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謂“華夏文明看中原,中原大義看晉國。“
晉國自古以來都是中原上的大國,扶持著現在看起來搖搖欲墜的周王室。鞏固著華夏文明的統治,同時,在北方擊敗各個胡人。對於晉國的稱霸,除了在晉文公時期,之後的,晉景公,晉平公,晉獻公等時期晉國一直都是強盛的狀態。
但是就在最近這幾十年內,因為一些事情晉國的國力正在持續的下降。
那就是卿族的日漸壯大,這個緣由不是別人,而是晉國國君自己一手造成的。
這個事情還要從晉武公,晉獻公時期說起。而這兩位君王都是在晉文公之前,可見晉國的內部矛盾在很久的時候就已經凸顯出了。
這件事情也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名字那就是,曲沃代翼。
晉國是周天子的兄弟之國,並一直是周王朝的肱骨,地位顯赫。周平王東遷,晉文侯,仇,出兵勤王,功在社稷。晉文侯還有個弟弟,名成師,史稱曲沃桓叔,都是在戰爭中生的,仇這個名字確實沒有成師好,當時就有人預言要出亂子。
晉穆侯去世的時候,其弟晉殤叔短暫的篡位,又被晉穆侯的長子公子仇奪位,晉文侯在位35年之後。文侯子昭侯即位後,當時曲沃附近有叛亂,晉昭侯就把叔父成師封到曲沃,這是比首都翼還要大的都市,麻煩來了:成師和他的子孫數十年如一日地開始和晉侯爭國君之位,鬥爭極其複雜的殘忍。總之經過長達67年的內戰,成師的孫子晉武公稱終於消滅了“仇”的子孫,晉國暫告安定,史稱“曲沃代翼”。當時,齊桓公小白已經開始了他的霸業。之後晉武公死,兒子晉獻公詭諸即位了。詭諸在位期間幹的兩件大事——擴張國土與屠殺宗族。
晉獻公詭諸,也許是晉國多年的內鬥形成的慣性吧。在晉武功的時期,誅殺王族的嚴重事情就已經發生了。晉獻公即位後,即使他想仁慈都難以做到了——他的曾祖父成師的公子、公孫(史稱桓莊之族)也不少,時時想著幹掉詭諸,晉獻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於是以士蒍之謀,離間群公子,遂用8年的時間屠殺。本家殺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也就沒什麽問題了,但血腥的殺戮慣性使得詭諸不由自主的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兒子。在晉獻公五年的時候,“伐驪戎,驪姬、驪姬弟(妹妹),俱愛幸之。”驪姬為了給自己的兒子謀取繼承權,經過姐妹的一係列陰謀奪嫡活動,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詭諸的殘忍本性,前655年,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夷吾出奔。驪姬還使詭諸和晉國的群臣盟誓:都不許接納或者幫助外出的公子。到此,雖然詭諸自以為完全解決了隱患,但他離死也不遠了,身後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詭諸的做法對晉國的未來有深厚的影響,國君的兒子從此一般不被留在本國,這成了一種製度。這個措施雖然當時起到了穩定內部的作用,但是長遠看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紛紛裂變,晉國因為公室的人員和力量極其單薄,各個大家卿大夫不斷坐大。
魏子衡到這裏的時候不禁心裏一顫,曾經書籍上的知識,現在看起來竟然是如此的恐怖。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一些看不懂的東西,現在也漸漸地浮現出了真相。
之後的事情便是卿族的扶持。
但是異姓勢力的坐大,晉獻公隻是掃清了障礙,真正把他們培育起來的,還是一代霸主晉文公重耳。重耳流亡十九年,身邊的心腹有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等都是異氏,這些人也都是他此後重要的依靠對象。即使迴國後,重用的先軫、欒枝等人也大都是異姓。這些人都是霸業的建設者,幾十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在維護著晉國百年霸業的同時,也在蠶食晉侯的君權,果然在幾百年後,他們的子孫成為晉國宗廟的最具有危險的人物。可以說,從晉文公、晉襄公父子相繼稱霸後,晉國的國政基本掌握在異氏的大臣手中,結果是國君越來越弱,異氏卿族越來越強。他們同在一個屋簷下,為了生存,為了爭權,為了奪利,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競爭。六卿之間親情與仇恨交織、恩義與血腥錯雜,共同譜寫了一部壯烈的詩篇。其間的恩仇故事跌宕起伏,兼並廝殺極其殘酷,精彩程度絕不亞於當時各個國家間的紛紜爭鬥。
也同樣是這樣的原因,才導致了接下來卿族之間的鬥爭。
其一,範、中行之亂:晉頃公六年,晉國六卿“平王室亂,立敬王”;頃公十年,趙簡子鞅合諸侯而入周敬王於周,隱隱成為六卿之首;頃公十二年,魏獻子率諸卿大夫以法誅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而弱公室,公室由此益弱。趙鞅的崛起,讓範氏、中行氏頗為擔憂,定公十五年,中行寅(中行文子)、範吉射(範昭子)率眾攻趙鞅,而定公以三家作亂,獨追趙鞅於晉陽而攻之。荀躒(智文子)、韓不信、魏侈與範、中行為仇,於是出兵幫趙鞅,結果範氏、中行氏敗走。定公二十一年,趙鞅趕走中行氏、範氏,得邯鄲、柏人。“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通過此亂,趙氏成為六卿之首,專晉國政。
這一件事情實際上已經是在幾十年前了,而這第二件則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
智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共同瓜分了範吉射、中行寅的領地,晉出公很生氣,求告齊國、魯國,想借機討伐四卿,四卿於是反擊攻打晉出公,晉出公在逃亡齊國的半路上死去。智伯立昭公的曾孫姬驕做了晉君,即晉哀公。智伯借機占有了範吉射、中行寅的領地,總攬一切晉國政務。
晉國六卿的權利由趙卿轉到了智卿。
這是目前而言,晉國的國家形勢。
魏子衡,突然之間腦中湧現了大量的晉國的國家曆史。又忽然想起他自己的身份,魏卿。
作為現存四大卿族的之一,魏卿,一直處於弱勢的樣子。曾經孫馳講解過晉國,似乎也提到了某一些事情。
再加上自己小時候對自己家族中一些事情的所見所聞,他突然覺得,或許這就是自己的目標吧!
晉國之內卿族鬥爭嚴重,現如今智氏掌權,權力之大開始危及其他的卿族。
在如此情況之下,自己有義務也有能力站出來幫助,現在魏族的族長,同時也是自己的祖父,魏恆子,魏駒。
魏子衡段時間也豁然開朗起來,他也覺得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學識不就是用來做這個事情的嗎。在越國的宮殿就已經證實了,自己在從政上麵確實有些才能。
那為什麽不將這種才能發揮在自己的魏氏上麵呢。
魏子衡突然大笑了起來,他更加確定自己急於返迴晉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許在遠方的親人們眼中自己的重要性。
晉國六卿紛爭不斷,智氏現在一家獨大,這情況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剩下的韓趙魏恐怕岌岌可危。也同樣正是智氏的強大,甚至連這次名劍大會所派來的晉國使者都是智氏人。
魏子衡,突然笑了起來。
他覺得自己讀了這麽多年的書,終於似乎有所突破了。相關的曆史實際上都已知道,就是看自己如何看待罷了。
現在的魏子衡不在困惑,他已經下定決心去迎接那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