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文聽兒子講的頭頭是道,而且思維清晰,邏輯清楚,不由得連連點頭,心中也不禁為兒子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其實他哪裏知道,自己的兒子是清朝的中醫大師,穿越重生而來,這些中醫知識對於沈卓然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兒子,你確實學的很好,老爸佩服你,你說的學好中醫的這幾大要素,確實都很靠譜,現在該說到哪了?”
“老爸,學好中醫的五大要素。我說了,其中三個現在該說到藥物歸經了。”
“藥物歸經,這個經就是指的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就是指某種中藥,對某些髒腑經絡的病變,能起主要的治療作用。比如麻黃發汗平喘, 能治咳嗽氣喘的肺經病,所以歸入肺經。比如芒硝瀉下軟堅,能治燥結便秘的大腸經病,所以歸入大腸經。比如天麻祛風止痙,可治手足抽搐的肝經病,所以歸入肝經。”
“由於多數的藥物具有多種功效,能治療多個髒腑和經絡的病變,因此一種藥物可以歸幾個經絡,說明其治療範圍較大。比如杏仁既能止咳平喘,治療肺經咳嗽氣喘,又能潤腸通便,治療大腸便秘,這樣杏仁就歸肺與大腸二經。”
“由此可見,藥物歸經是藥物的作用與髒腑經絡結合起來的一種用藥規律,在中醫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
“藥物歸經顯示了藥物的選擇性。某些藥物的氣味雖然相同,其治療作用也可有其重點和不同之處。”
“比如同為苦寒的龍膽草、黃芩、黃連,龍膽草歸肝、膽經,黃芩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但以肺經為主,黃連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但以心經為主。所以瀉肝火取龍膽草,瀉肺火取黃芩,瀉心火取黃連,這都是藥物歸經不同所決定的。”
“依據髒腑經絡學說,一般把藥物分別歸人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 腎、膀胱、三焦、心包十二經絡。”
“藥物歸經講的不錯,那藥物配伍呢?”
沈學文聽兒子講的津津有味,又故意追問道。
沈卓然看了老爸一眼,知道自己講的老爸是聽進去了,就微微一笑,繼續自信的講解下去。
“中藥的相互作用,是通過藥物配伍實現的。中藥的配伍,就是有選擇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加治病的療效。”
“藥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用藥的主要形式,方劑則是藥物配伍應用的較高形式。中藥配伍有“相宜”和“禁忌”的不同。除了單用1味藥的藥方,也就是隻有1種藥獨自發揮治療作用,比如獨參湯隻用人參1味藥之外,中藥的相互作用包括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6種情況。”
“藥物相須,就是把性能功效相類似的中藥配合使用,互相協同,共同作戰,治療疾病,能明顯提高原有的治病療效。”
“比如人參配黃芪,顯著增加補氣作用;麻黃配桂枝,顯著增加發汗解表功效;金銀花配連翹,明顯增強清熱解毒的治療效果等等。”
“藥物相使,就是在性能功效方麵,有某種共性的中藥配合應用,而以一味中藥主,另一味中藥為輔,輔藥能提高主藥的療效。”
“比如清熱燥濕中藥黃芩,和攻下中藥大黃,都能清熱瀉火止血,兩種中藥配合治療肺熱衄血時,以黃芩為主,大黃能提高黃芩清肺止血的治療效果。”
“比如補氣中藥黃芪,與利水滲濕中藥茯苓,都能益氣健脾利水,兩種中藥配合治療氣虛水腫時,以黃芪為主,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藥物相畏,就是一種中藥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中藥減輕或消除。比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半夏、生天南星“畏” 生薑。”
“藥物相殺,就是兩種中藥合用,一種中藥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中藥的毒性或副作用。比如生薑與生半夏或與生南星合用時,能使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副作用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薑殺生半夏、生南星毒。由此可見,相畏、相殺實際上是一種配伍關係的正反兩個方麵。”
“藥物相惡,就是一味中的某種或某幾種治療效果,會被另一味中藥削弱或消除。比如生薑能溫肺、溫胃,黃芩能清肺、清胃,兩種中藥合用於肺寒症或胃寒症,則生薑的溫肺或溫胃的治療效果,會被黃芩削弱,即生薑惡黃芩。如果這兩種中藥合用於肺熱症或胃熱症,則黃芩的清肺或清胃的治療效果,會被生薑削弱,就是黃芩惡生薑,二者也是相互的。”
“藥物相反,就是兩種中藥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副作用,這屬中藥配伍中的禁忌,比如傳統認為的“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藥物,就是屬於此類,在中醫治病的用藥中要格外注意和重視。”
其實他哪裏知道,自己的兒子是清朝的中醫大師,穿越重生而來,這些中醫知識對於沈卓然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兒子,你確實學的很好,老爸佩服你,你說的學好中醫的這幾大要素,確實都很靠譜,現在該說到哪了?”
“老爸,學好中醫的五大要素。我說了,其中三個現在該說到藥物歸經了。”
“藥物歸經,這個經就是指的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就是指某種中藥,對某些髒腑經絡的病變,能起主要的治療作用。比如麻黃發汗平喘, 能治咳嗽氣喘的肺經病,所以歸入肺經。比如芒硝瀉下軟堅,能治燥結便秘的大腸經病,所以歸入大腸經。比如天麻祛風止痙,可治手足抽搐的肝經病,所以歸入肝經。”
“由於多數的藥物具有多種功效,能治療多個髒腑和經絡的病變,因此一種藥物可以歸幾個經絡,說明其治療範圍較大。比如杏仁既能止咳平喘,治療肺經咳嗽氣喘,又能潤腸通便,治療大腸便秘,這樣杏仁就歸肺與大腸二經。”
“由此可見,藥物歸經是藥物的作用與髒腑經絡結合起來的一種用藥規律,在中醫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
“藥物歸經顯示了藥物的選擇性。某些藥物的氣味雖然相同,其治療作用也可有其重點和不同之處。”
“比如同為苦寒的龍膽草、黃芩、黃連,龍膽草歸肝、膽經,黃芩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但以肺經為主,黃連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但以心經為主。所以瀉肝火取龍膽草,瀉肺火取黃芩,瀉心火取黃連,這都是藥物歸經不同所決定的。”
“依據髒腑經絡學說,一般把藥物分別歸人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 腎、膀胱、三焦、心包十二經絡。”
“藥物歸經講的不錯,那藥物配伍呢?”
沈學文聽兒子講的津津有味,又故意追問道。
沈卓然看了老爸一眼,知道自己講的老爸是聽進去了,就微微一笑,繼續自信的講解下去。
“中藥的相互作用,是通過藥物配伍實現的。中藥的配伍,就是有選擇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加治病的療效。”
“藥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用藥的主要形式,方劑則是藥物配伍應用的較高形式。中藥配伍有“相宜”和“禁忌”的不同。除了單用1味藥的藥方,也就是隻有1種藥獨自發揮治療作用,比如獨參湯隻用人參1味藥之外,中藥的相互作用包括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6種情況。”
“藥物相須,就是把性能功效相類似的中藥配合使用,互相協同,共同作戰,治療疾病,能明顯提高原有的治病療效。”
“比如人參配黃芪,顯著增加補氣作用;麻黃配桂枝,顯著增加發汗解表功效;金銀花配連翹,明顯增強清熱解毒的治療效果等等。”
“藥物相使,就是在性能功效方麵,有某種共性的中藥配合應用,而以一味中藥主,另一味中藥為輔,輔藥能提高主藥的療效。”
“比如清熱燥濕中藥黃芩,和攻下中藥大黃,都能清熱瀉火止血,兩種中藥配合治療肺熱衄血時,以黃芩為主,大黃能提高黃芩清肺止血的治療效果。”
“比如補氣中藥黃芪,與利水滲濕中藥茯苓,都能益氣健脾利水,兩種中藥配合治療氣虛水腫時,以黃芪為主,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藥物相畏,就是一種中藥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中藥減輕或消除。比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半夏、生天南星“畏” 生薑。”
“藥物相殺,就是兩種中藥合用,一種中藥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中藥的毒性或副作用。比如生薑與生半夏或與生南星合用時,能使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副作用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薑殺生半夏、生南星毒。由此可見,相畏、相殺實際上是一種配伍關係的正反兩個方麵。”
“藥物相惡,就是一味中的某種或某幾種治療效果,會被另一味中藥削弱或消除。比如生薑能溫肺、溫胃,黃芩能清肺、清胃,兩種中藥合用於肺寒症或胃寒症,則生薑的溫肺或溫胃的治療效果,會被黃芩削弱,即生薑惡黃芩。如果這兩種中藥合用於肺熱症或胃熱症,則黃芩的清肺或清胃的治療效果,會被生薑削弱,就是黃芩惡生薑,二者也是相互的。”
“藥物相反,就是兩種中藥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副作用,這屬中藥配伍中的禁忌,比如傳統認為的“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藥物,就是屬於此類,在中醫治病的用藥中要格外注意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