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開了……”兩軍齊齊一驚,一方歡喜一方愁。迷當大喜,立即下令騎兵衝鋒,他麾下騎兵一直被他雪藏著,巷戰騎兵作用很小,等的就是這個時候。
李逵再猛也隻有一個人,哪能守住城門?此刻城門已經完全被瘋了一般的迷當屬下完全打開,眼看著騎兵發動了衝鋒,李逵瘋魔道:“你黑爺爺在此,誰也別想出城。”
百步、五十步、十步,李逵紋絲不動站在城門前,揮舞著雙斧,宋江與梁山其他兄弟眼都紅了,哭叫道:“鐵牛,閃開啊……”
宋江是真的急哭了,要問誰對他最忠心,唯李逵。宋江雖時常怒喝李逵,但多少是恨鐵不成鋼,他哪裏會不曉得這鐵牛是毫無私心的忠誠於他。
眼見李逵死在頃刻,宋江不顧身邊親隨的拉扯,拚命衝了過去。
可惜,晚了,李逵從未打算退讓。
千百匹戰馬衝了過去;千百匹戰馬撞到了李逵;千百匹戰馬從他身上踏過。
李逵,戰死枝陽。
迷當早已縱馬出了城,廝殺也接近尾聲。
王蘭英遠遠看見,仰天長嘯,那燒戈手下也是迷當麾下最強力的死士,死拚之下擋住了她。
而此刻陸文龍與嶽雲才將將趕到,幾乎是目送迷當出了城。
梁山盡力了,他們眼看著李逵戰死城門,哪裏還能多說什麽?任你百般算計,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啊。
宋江更是掩麵大哭幾句,跑到城門口,向李逵屍首跪倒道:“我宋江,在此發誓,不殺迷當,枉為世間人。”
宋江剛說完,一直站在李逵屍首邊的武鬆也跪倒,“武鬆發誓……”
接著,“秦明發誓……”
“花榮發誓……”
“朱仝發誓……”
“吳用發誓……”
……
梁山還活著的頭領,一個個跪倒,一個個發誓……
幾個時辰以後,趙明聽聞此事,心中歎道:前世征方臘,那麽多兄弟都死了,李逵卻一直活到了大戰結束,萬萬沒想到今世招安後的第一戰,這位“黑旋風”李逵便殉國了。自己雖不喜李逵的為人,但毫無疑問,李逵是一位好漢,是一位英雄。
事後,趙明親自上表,請封李逵。
話說迷當衝出了城,心中憂慮,隻怕令居也丟了,也不敢迴令居,領手下僅存的兩千多騎兵,三千餘步卒先往北走了二十裏,又改道向東投奔韓遂而去。
楊再興雖得到了胡車兒的通知,帶兵趕到東門之時,東門已破,迷當不知去向,楊再興立即領兵向北追去,無果。
大戰一直持續到深夜仍在繼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大大小小又發生了數不清的戰鬥,直到第二天,枝陽城中的羌胡才被初步肅清。
趙明坐在城主府中看著戰報。
隴西軍:步卒死傷兩千人,其中七百多人是王蘭英帶來的羌兵,刀盾手損失過半。騎兵戰損數十。
阿達部:步卒死傷三千人,騎兵無。
兩郡兵:死傷六千餘人。
梁山:死傷一萬二千人。
金城郡兵:此次戰鬥的主力就是金城兵,城中絞殺基本是金城兵馬完成的,死傷最大,達到了一萬五千人。
全軍死傷三萬八千餘,死傷快達到五成了。
戰果:收降羌胡俘虜五千,漢人俘虜一萬三千人,戰馬六千五百匹。
按照約定,五千羌胡俘虜歸阿達部,漢人俘虜全是金城百姓,交予了金城郡守梁文安排。而戰馬,趙明分了兩郡各千匹,金城兩千匹,梁山雖然損失慘重,但放走了迷當,各軍臉上都不好看,隻獲得了五百匹,趙明自取兩千匹。
梁山眾將對於這個分配十分不爽,畢竟他們損失太大了,此時梁山能戰之兵不超過五千,還折了五名頭領。最終隻得五百戰馬,誰人能服?
可這又怎樣?誰家沒死人,金城比他們損失還大,傷亡一萬五,趙明這邊,若連阿達部的戰損算起來也超過了五千人,戰利品就這麽點,趙明是主帥自己肯定要拿大頭,按理說犯下大錯的梁山有得分已經不錯了。
不過,事後趙明考慮到自己手下還有不少梁山降將,顧全到他們的麵子問題,趙明自己又給梁山找補了五百匹。
修整三日之後,各軍四處出擊收複令居一帶丟失的地盤。十幾日後,金城大戰正式結束。趙明領軍返迴了隴西,沒有聖旨,也沒有西軍的調遣,趙明不可能領軍北上增援西軍,他雖然是武王,但西軍名義上有節製雍、涼二州各郡兵馬的權利。
梁山眾將名義上歸趙明節製,暫時同趙明一起返迴隴西駐紮,隻是梁山兵馬損失嚴重,隻有五千之數,此刻幾乎名存實亡。
對於此事趙明也無法,梁山歸屬未定,可節製多少兵馬更是未定,所以暫時無法征兵,隻能等。
迴到隴西城,這次讓趙明失望了,竟然沒有完成任務的提示。
“這麽一場大戰,竟然不算任務?”趙明質問係統。
“滴滴……係統判定此次戰鬥敵人不夠強,無法給予任務獎勵。”
……
“雙方投入十幾萬兵馬,還不強?”
“滴滴……係統認為以宿主目前的實力,單獨對陣此次的敵人,可以獲得獎勵,但各郡聯軍之後,對手過於弱小,所以判定不給予任務獎勵。”
……
隨著實力越來越強,以後想得到任務獎勵怕是隻有打boss了。
迴到隴西之後,其他事不忙,整頓軍馬為第一要務。
終於騰出時間可以重組他的禦林軍了,這半年來東征西討,趙明也意識到禦林軍若是隻有一營,馬不停蹄跟著他到處跑,哪裏還能保持什麽戰力?看看現在的禦林軍兵卒,曾經他們一個個都生龍活虎的,是趙明特地從隴西軍中挑選出來的壯漢,可現在一個個麵有菜色,四處征戰,山餐露宿的吃不好睡不好,戰力直線下降。
必須分營,禦林軍總共有四千五百人的編製,趙明決定分為三營,左右二營各兩千人,由林衝、史文恭統領。左右二營可輪換隨他出征,兵在精不在多,如果兩千人能有王蘭英那五百刀盾的戰力,即便隻有兩千人,也不用憂慮人數太少,戰力不足。
還有五百人,趙明咬了咬牙,下血本建立一支五百人的重騎兵,由嶽雲統領。一個重騎兵的投資,恐怕超過20個兵卒的投資,而給養一個重騎兵,也不小於養十名兵卒。這是真的下了血本,趙明敢這麽做,也是建立在阿達部即將有朝廷供給錢糧,不再是隴西的負擔,把這部分錢劃拉到重騎兵身上。
趙明與王蘭英商議良久之後,給了王蘭英極大的權利,開放各軍給她選人,包括餓虎穀與阿達部,隻要身家清白便可選入禦林軍。
而重騎兵方麵,則由各騎兵營分攤人頭,挑選強力騎兵湊足五百之數。
重騎兵也好,刀盾手也罷,新禦林軍的兵器都比較特殊,趙明安排給藺相如去忙活,著人從速打造出來。
王蘭英與藺相如都去忙活了,趙明也沒閑著,他將這一年來的經曆仔細梳理了一遍。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擺脫太子的糾纏,好生種田修養幾年。
隴西馬場好生發展一番,做到隨時隨地能組建上萬騎兵,加上現有建製,手頭上有兩三萬騎兵,五六萬步卒,這才有爭霸天下的本錢,風雲悸動之時,兵出關中,取長安守潼關,方為上策。
他逐漸了解了太子之心,想將隴西軍當做爪牙,隴西軍一日不打光死絕,太子恐怕一日不會放過趙明。雖然這麽多戰打下來,隴西軍沒吃什麽大虧,但敵人越來越強,動輒十幾萬人馬大戰,隴西軍受編製所限,總是以寡敵眾,將軍百戰總有失手,次次弄險,哪有那麽好的運氣每次都安然無恙?
以隴西現在的實力,隻要有一次失誤,必傷筋動骨,楊、嶽二軍有一支折了,小小的隴西也是承受不了的。
若是一直這麽打下去,手中精兵一波一波的死,即便可以征募新兵,但新兵哪裏能與訓練了一年以上的老卒相比?
絕不能如此下去了,趙明下定決心之後,召集了隴西文武重臣議事。
“諸位,自孤王即位武王以來,南征北討從未停歇,太子之心,欲將我隴西當作爪牙、打手,孤王左思右想,如此下去何處是盡頭?將軍百戰死,總有一日我隴西軍會被拖垮,如此,諸位可有籌謀?”
在座之人皆知太子與武王府的齷磋,聽趙明這麽一問,也都知道這麽下去不是個辦法,這一年就打了三、四戰,最荒唐的是從隴西跑到山東剿匪,累死人不償命啊。
賈詡沉吟半響,說道:“或者可以嚐試轉移太子視線的辦法。”
趙明一聽賈詡說話,知道有點戲:“老師所言,如何轉移太子視線?”
李逵再猛也隻有一個人,哪能守住城門?此刻城門已經完全被瘋了一般的迷當屬下完全打開,眼看著騎兵發動了衝鋒,李逵瘋魔道:“你黑爺爺在此,誰也別想出城。”
百步、五十步、十步,李逵紋絲不動站在城門前,揮舞著雙斧,宋江與梁山其他兄弟眼都紅了,哭叫道:“鐵牛,閃開啊……”
宋江是真的急哭了,要問誰對他最忠心,唯李逵。宋江雖時常怒喝李逵,但多少是恨鐵不成鋼,他哪裏會不曉得這鐵牛是毫無私心的忠誠於他。
眼見李逵死在頃刻,宋江不顧身邊親隨的拉扯,拚命衝了過去。
可惜,晚了,李逵從未打算退讓。
千百匹戰馬衝了過去;千百匹戰馬撞到了李逵;千百匹戰馬從他身上踏過。
李逵,戰死枝陽。
迷當早已縱馬出了城,廝殺也接近尾聲。
王蘭英遠遠看見,仰天長嘯,那燒戈手下也是迷當麾下最強力的死士,死拚之下擋住了她。
而此刻陸文龍與嶽雲才將將趕到,幾乎是目送迷當出了城。
梁山盡力了,他們眼看著李逵戰死城門,哪裏還能多說什麽?任你百般算計,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啊。
宋江更是掩麵大哭幾句,跑到城門口,向李逵屍首跪倒道:“我宋江,在此發誓,不殺迷當,枉為世間人。”
宋江剛說完,一直站在李逵屍首邊的武鬆也跪倒,“武鬆發誓……”
接著,“秦明發誓……”
“花榮發誓……”
“朱仝發誓……”
“吳用發誓……”
……
梁山還活著的頭領,一個個跪倒,一個個發誓……
幾個時辰以後,趙明聽聞此事,心中歎道:前世征方臘,那麽多兄弟都死了,李逵卻一直活到了大戰結束,萬萬沒想到今世招安後的第一戰,這位“黑旋風”李逵便殉國了。自己雖不喜李逵的為人,但毫無疑問,李逵是一位好漢,是一位英雄。
事後,趙明親自上表,請封李逵。
話說迷當衝出了城,心中憂慮,隻怕令居也丟了,也不敢迴令居,領手下僅存的兩千多騎兵,三千餘步卒先往北走了二十裏,又改道向東投奔韓遂而去。
楊再興雖得到了胡車兒的通知,帶兵趕到東門之時,東門已破,迷當不知去向,楊再興立即領兵向北追去,無果。
大戰一直持續到深夜仍在繼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大大小小又發生了數不清的戰鬥,直到第二天,枝陽城中的羌胡才被初步肅清。
趙明坐在城主府中看著戰報。
隴西軍:步卒死傷兩千人,其中七百多人是王蘭英帶來的羌兵,刀盾手損失過半。騎兵戰損數十。
阿達部:步卒死傷三千人,騎兵無。
兩郡兵:死傷六千餘人。
梁山:死傷一萬二千人。
金城郡兵:此次戰鬥的主力就是金城兵,城中絞殺基本是金城兵馬完成的,死傷最大,達到了一萬五千人。
全軍死傷三萬八千餘,死傷快達到五成了。
戰果:收降羌胡俘虜五千,漢人俘虜一萬三千人,戰馬六千五百匹。
按照約定,五千羌胡俘虜歸阿達部,漢人俘虜全是金城百姓,交予了金城郡守梁文安排。而戰馬,趙明分了兩郡各千匹,金城兩千匹,梁山雖然損失慘重,但放走了迷當,各軍臉上都不好看,隻獲得了五百匹,趙明自取兩千匹。
梁山眾將對於這個分配十分不爽,畢竟他們損失太大了,此時梁山能戰之兵不超過五千,還折了五名頭領。最終隻得五百戰馬,誰人能服?
可這又怎樣?誰家沒死人,金城比他們損失還大,傷亡一萬五,趙明這邊,若連阿達部的戰損算起來也超過了五千人,戰利品就這麽點,趙明是主帥自己肯定要拿大頭,按理說犯下大錯的梁山有得分已經不錯了。
不過,事後趙明考慮到自己手下還有不少梁山降將,顧全到他們的麵子問題,趙明自己又給梁山找補了五百匹。
修整三日之後,各軍四處出擊收複令居一帶丟失的地盤。十幾日後,金城大戰正式結束。趙明領軍返迴了隴西,沒有聖旨,也沒有西軍的調遣,趙明不可能領軍北上增援西軍,他雖然是武王,但西軍名義上有節製雍、涼二州各郡兵馬的權利。
梁山眾將名義上歸趙明節製,暫時同趙明一起返迴隴西駐紮,隻是梁山兵馬損失嚴重,隻有五千之數,此刻幾乎名存實亡。
對於此事趙明也無法,梁山歸屬未定,可節製多少兵馬更是未定,所以暫時無法征兵,隻能等。
迴到隴西城,這次讓趙明失望了,竟然沒有完成任務的提示。
“這麽一場大戰,竟然不算任務?”趙明質問係統。
“滴滴……係統判定此次戰鬥敵人不夠強,無法給予任務獎勵。”
……
“雙方投入十幾萬兵馬,還不強?”
“滴滴……係統認為以宿主目前的實力,單獨對陣此次的敵人,可以獲得獎勵,但各郡聯軍之後,對手過於弱小,所以判定不給予任務獎勵。”
……
隨著實力越來越強,以後想得到任務獎勵怕是隻有打boss了。
迴到隴西之後,其他事不忙,整頓軍馬為第一要務。
終於騰出時間可以重組他的禦林軍了,這半年來東征西討,趙明也意識到禦林軍若是隻有一營,馬不停蹄跟著他到處跑,哪裏還能保持什麽戰力?看看現在的禦林軍兵卒,曾經他們一個個都生龍活虎的,是趙明特地從隴西軍中挑選出來的壯漢,可現在一個個麵有菜色,四處征戰,山餐露宿的吃不好睡不好,戰力直線下降。
必須分營,禦林軍總共有四千五百人的編製,趙明決定分為三營,左右二營各兩千人,由林衝、史文恭統領。左右二營可輪換隨他出征,兵在精不在多,如果兩千人能有王蘭英那五百刀盾的戰力,即便隻有兩千人,也不用憂慮人數太少,戰力不足。
還有五百人,趙明咬了咬牙,下血本建立一支五百人的重騎兵,由嶽雲統領。一個重騎兵的投資,恐怕超過20個兵卒的投資,而給養一個重騎兵,也不小於養十名兵卒。這是真的下了血本,趙明敢這麽做,也是建立在阿達部即將有朝廷供給錢糧,不再是隴西的負擔,把這部分錢劃拉到重騎兵身上。
趙明與王蘭英商議良久之後,給了王蘭英極大的權利,開放各軍給她選人,包括餓虎穀與阿達部,隻要身家清白便可選入禦林軍。
而重騎兵方麵,則由各騎兵營分攤人頭,挑選強力騎兵湊足五百之數。
重騎兵也好,刀盾手也罷,新禦林軍的兵器都比較特殊,趙明安排給藺相如去忙活,著人從速打造出來。
王蘭英與藺相如都去忙活了,趙明也沒閑著,他將這一年來的經曆仔細梳理了一遍。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擺脫太子的糾纏,好生種田修養幾年。
隴西馬場好生發展一番,做到隨時隨地能組建上萬騎兵,加上現有建製,手頭上有兩三萬騎兵,五六萬步卒,這才有爭霸天下的本錢,風雲悸動之時,兵出關中,取長安守潼關,方為上策。
他逐漸了解了太子之心,想將隴西軍當做爪牙,隴西軍一日不打光死絕,太子恐怕一日不會放過趙明。雖然這麽多戰打下來,隴西軍沒吃什麽大虧,但敵人越來越強,動輒十幾萬人馬大戰,隴西軍受編製所限,總是以寡敵眾,將軍百戰總有失手,次次弄險,哪有那麽好的運氣每次都安然無恙?
以隴西現在的實力,隻要有一次失誤,必傷筋動骨,楊、嶽二軍有一支折了,小小的隴西也是承受不了的。
若是一直這麽打下去,手中精兵一波一波的死,即便可以征募新兵,但新兵哪裏能與訓練了一年以上的老卒相比?
絕不能如此下去了,趙明下定決心之後,召集了隴西文武重臣議事。
“諸位,自孤王即位武王以來,南征北討從未停歇,太子之心,欲將我隴西當作爪牙、打手,孤王左思右想,如此下去何處是盡頭?將軍百戰死,總有一日我隴西軍會被拖垮,如此,諸位可有籌謀?”
在座之人皆知太子與武王府的齷磋,聽趙明這麽一問,也都知道這麽下去不是個辦法,這一年就打了三、四戰,最荒唐的是從隴西跑到山東剿匪,累死人不償命啊。
賈詡沉吟半響,說道:“或者可以嚐試轉移太子視線的辦法。”
趙明一聽賈詡說話,知道有點戲:“老師所言,如何轉移太子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