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後,趙宏便把持了兵權,不久之後又勾結隴西士族,將各個縣令一一拉下馬來,任人唯親,把持隴西大全。
在隴西,這趙宏恐怕隻有武王府他不敢來造次。但也是橫行一方,隻手遮天了。
張榮聽罷,說道:“王妃莫急,待榮計議一番,便去拜訪那趙宏,看看他是何等樣人,膽敢結黨營私,把持兵馬大權。”
馬王妃心中一歎,也隻有如此,當年鼎盛時期的武王府人才如雨,猛將如雲。可今日隻得張榮一人,也隻有指著他想辦法搬救兵,把自己的兒子安全的接迴來。
張榮與馬王妃又談了一會兒,馬王妃思子心切,問了許多關於趙明的問題。張榮含糊一番,關於趙明的變化,張榮沒敢說,他知道武王府八成有各個勢力的耳朵藏於其中,現在絕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一番交談之後,天色已黑,張榮告辭而去。身為托孤大臣,隴西縣他當然有自己的府邸,隻是數年未迴,進城的時候就安排了人迴府打掃、設宴。他與趙雲、胡車兒一路風塵仆仆,合該好好休息一夜。
第二日一早,張榮便帶人到城外軍中拜訪趙宏,軍中之人迴說趙宏前幾日帶人至各縣巡查未迴。
張榮“大怒”,戲份十足地在軍營門口狠狠鬧了一番後拂袖而去,接著又快馬跑到一名偏將軍中拜訪,結果卻是偏將生病,在府中養病。張榮打馬迴到隴西城中,直接上這名生病的偏將家中拜訪,遭拒,家人隻說病重不醒,無法交流。張榮又大鬧一番,甚至指著偏將兒子的鼻子大罵:等我家大王迴來,不把你等宵小一個一個斬殺難消心頭之恨雲雲。
第三日,張榮先在隴西城中拜訪生病偏將,未醒。再到趙宏軍營詢問,未迴。又打馬去了另一名偏將的軍營,軍營無人,據說是去剿匪了。張榮怒不可遏,卻隻能迴城。
如此又三日,張榮每日都先拜訪生病偏將,然後趙宏,然後再找另其他偏將。一一無果,隻氣得他上躥下跳,見人就罵。
當然,這都是演技。不過這也讓他知道了,這隴西軍上上下下都已經被趙宏經營得鐵桶一般,隻有一個希望----楊業。
偏將之中,他隻沒去找楊業,按照計劃,楊業要先讓賈詡接觸一下,定好計劃,他再行動。
趙宏在拖延時間,他也在拖延時間,拖延到賈詡搞定了楊業。
隻是他不知道,楊業根本不用賈詡搞定。
話說楊業一家,自從植入身份以後,便對趙明忠心不二。但楊業知道自己隻有一營兵馬,勢單力孤,隻能暫時忍耐,待趙明來到隴西再發動雷霆一擊。
這幾日他雖在軍營,但也聽說先王信手下重臣張榮迴到了隴西,好像是要搬兵接應糧隊迴隴西,這就坐不住,召來幾個兒子商議。
大朗、二郎、三郎、五郎以及義子任炳沒什麽說法,卻是六郎楊延昭說道:“父親不可,我等隻得一營兵馬,若是妄動,恐反為趙宏那狗賊所害。我等生死事小,卻陷大王於萬劫不複。不如保留我等有用之身,等大王迴來,再拚力一搏,或有可能殺賊。”
楊業卻皺眉道:“六郎所說,為父豈能不知?但百萬糧草事關我隴西數年大計,倘若有失,不止武王府威名掃地,或可能致武王府一蹶不振啊。”
六郎楊延昭卻說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隻要大王在,我楊家在,何愁不能保得大王再殺出一世威名、一片天地?況且孩兒以為,先王信是何等英雄?如何可能隻有張榮張大人一名托孤重臣?若是隻有張大人一人,此危急存亡之時,張大人又怎會離開大王,跑來隴西?孩兒認定大王身邊必有能臣勇將,定能保得大王無虞。”
楊業終於眉頭一舒,開懷大笑道:“六郎所言極是,無論如何,我楊家在,定能保得大王殺出一世威名,說的好。”
正自大笑間,忽然外麵有人來報,說隴西楊府來人報信。
“傳!”
楊府來人,楊家眾兄弟並未迴避,可等來人走入帳中,眾兄弟一驚,此人並非楊府之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賈詡,獨身入楊營,要說楊業。
原來賈詡到了隴西,卻並未入隴西縣,轉道去了隴西縣以東的平襄縣。楊業,便是在此駐兵。一路上邊走邊打聽消息,等到了平襄縣也把隴西郡的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八。
“局勢糜爛啊。”客棧中,賈詡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子,悶頭思考著。
“先生可有對策?”賈詡身邊的張憲問道。
張憲此人,年紀雖小,但為人謹慎好學(否則嶽飛又怎麽會看得中他做自己的女婿)。一路行來,張憲知道賈詡胸中溝壑,素有智謀。此刻見賈詡悶頭思考,不禁開口問道。
賈詡苦笑,說道:“出發之前,大王與詡說道,‘偏將楊業,勇武過人,素有忠義,必無二心,可信’。然,我等到此得知,那趙宏把持軍權政局五年之久,隴西忠義之人,早已被趙宏所害,那楊業這些年裏不聲不響,卻一直安坐在偏將的位置上,他真是忠義之人嗎?若果真是,何以五年以來毫無作為?”
張憲點頭道:“人心易變,這楊業隻怕早已投了那趙宏。”
賈詡卻說道:“還有一個可能。”
張憲奇道:“先生請說。”
“楊業此人,或是先王暗中布置的後手。托孤之臣,身受王命,不得不虛與委蛇,忍辱負重,隻待大王返迴,反戈一擊。”
“果然如此?”
賈詡搖搖頭,卻道:“不好說,不好說。這一子若是落錯了,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可惜趙明不知,否則趙明隻會暗歎:文和兄,你想多了。
他已經出麵保了楊業,隻是賈詡生性謹慎,擅揣摩人心。這也使賈詡走進了死胡同,怎麽想都覺得楊業那個位置,不應該是個忠義不二之人。
還好賈詡自己編了個理由說服自己,否則趙明真不知道怎麽解釋了,總不能跳出來說:放心吧,楊家三代必死忠於我。問理由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賈詡這個理由編的好。
思來想去,賈詡還是決定相信趙明一迴,走這一步“險棋”,孤身入楊營,說楊業。
賈詡剛入得帳中,楊家兄弟與楊業一看,此人不是楊府之人,大驚。
三郎楊延光脾氣最爆,跳起身來就叫道:“何方賊子,敢冒充我楊府之人。”說著就要去抓賈詡。
楊業卻叫道:“慢。”
此刻楊業心中大疑,他知道自家營中兵勢甚威,此人一副文士打扮,又冒充楊家之人單人入營一路走來毫無拘束,怕不是什麽簡單之人。
隻見楊業道:“這位先生既然假扮我楊家之人來見業,定是有所指教吧?”
賈詡卻不急迴答,隻看了看帳中諸人,問道:“這幾位好漢虎背熊腰、氣宇軒昂,不知姓甚名誰?”
楊業眉頭一緊,不知所以,這人自己是誰都沒說,便來問我?好生無禮!
楊業不明白,六郎楊延昭卻明白了,此人定是有重要之事要說,隻是礙於帳中人多嘴雜,故有此一問,當下衝賈詡一抱拳,說道:
“好叫先生知道,我名楊景楊延昭,乃楊業將軍六子,營中校尉。”
說著,又手指幾位兄弟介紹道:“這位是我家大兄楊延平;這位是二兄楊延定;這位是三兄楊延光;這位是五兄楊延德;還有這一位,乃我父義子,景之義兄,任炳任堂惠,諸位兄長與景一般,為營中校尉。”
《楊家將》中,任炳長相與六郎九分九相似,係統不可能創造出一個與六郎長相一般的人來,所以直接抹去了六郎與任炳長相相似的事情。
賈詡聽罷放下心來,不再廢話,直接說道:“洛陽武王府幕僚賈詡,見過各位將軍。”
楊家諸人一驚,洛陽來的不是張榮嗎?怎麽這裏又冒出一個賈詡?
楊業心中驚疑不定,他有些懷疑這個賈詡是趙宏派來故意試探他的。
賈詡見楊業無語,又厲聲問道:“莫非楊將軍也是那趙宏一黨之人,欲行亂臣之事?”
楊業索性把心一橫,問道:“先生既說自洛陽而來,可有憑證?”
嘴上如此說,心中卻已打定注意,這人要是拿不出憑證,必是那趙宏對自己起疑,要害他楊家。索性殺了此人,立刻起兵攻打隴西,魚死網破,以全他楊家忠義之名。
賈詡一笑,自懷著掏出一物,說道:“此乃武王令。”
楊業道:“此物可仿造。”
賈詡又掏出一物,說道:“此乃武王明手書命詔。”(這個時空,宗室封王,可設王詔。)
說完,便將命詔遞給了楊業,楊業接過一看,王命上寫的大概意思就是,命武王府幕僚賈詡總領隴西之事,張榮輔之。行生殺大權,武王府王妃以下,皆可令、皆可殺,下方蓋了武王趙明的大印。
楊業遲疑一陣,說道:“此詔……”
話雖沒說明白,意思卻知道了,還是有些不信。
趙明、賈詡等人定計之時早已料到憑一份王詔、一個王令恐怕難以取信於人,畢竟武王府六年沒出過王詔、王令了。
賈詡不動聲色,又取出一物,說道:“此乃天子聖旨----封王世子趙明繼任武王。楊將軍請過目……”
在隴西,這趙宏恐怕隻有武王府他不敢來造次。但也是橫行一方,隻手遮天了。
張榮聽罷,說道:“王妃莫急,待榮計議一番,便去拜訪那趙宏,看看他是何等樣人,膽敢結黨營私,把持兵馬大權。”
馬王妃心中一歎,也隻有如此,當年鼎盛時期的武王府人才如雨,猛將如雲。可今日隻得張榮一人,也隻有指著他想辦法搬救兵,把自己的兒子安全的接迴來。
張榮與馬王妃又談了一會兒,馬王妃思子心切,問了許多關於趙明的問題。張榮含糊一番,關於趙明的變化,張榮沒敢說,他知道武王府八成有各個勢力的耳朵藏於其中,現在絕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一番交談之後,天色已黑,張榮告辭而去。身為托孤大臣,隴西縣他當然有自己的府邸,隻是數年未迴,進城的時候就安排了人迴府打掃、設宴。他與趙雲、胡車兒一路風塵仆仆,合該好好休息一夜。
第二日一早,張榮便帶人到城外軍中拜訪趙宏,軍中之人迴說趙宏前幾日帶人至各縣巡查未迴。
張榮“大怒”,戲份十足地在軍營門口狠狠鬧了一番後拂袖而去,接著又快馬跑到一名偏將軍中拜訪,結果卻是偏將生病,在府中養病。張榮打馬迴到隴西城中,直接上這名生病的偏將家中拜訪,遭拒,家人隻說病重不醒,無法交流。張榮又大鬧一番,甚至指著偏將兒子的鼻子大罵:等我家大王迴來,不把你等宵小一個一個斬殺難消心頭之恨雲雲。
第三日,張榮先在隴西城中拜訪生病偏將,未醒。再到趙宏軍營詢問,未迴。又打馬去了另一名偏將的軍營,軍營無人,據說是去剿匪了。張榮怒不可遏,卻隻能迴城。
如此又三日,張榮每日都先拜訪生病偏將,然後趙宏,然後再找另其他偏將。一一無果,隻氣得他上躥下跳,見人就罵。
當然,這都是演技。不過這也讓他知道了,這隴西軍上上下下都已經被趙宏經營得鐵桶一般,隻有一個希望----楊業。
偏將之中,他隻沒去找楊業,按照計劃,楊業要先讓賈詡接觸一下,定好計劃,他再行動。
趙宏在拖延時間,他也在拖延時間,拖延到賈詡搞定了楊業。
隻是他不知道,楊業根本不用賈詡搞定。
話說楊業一家,自從植入身份以後,便對趙明忠心不二。但楊業知道自己隻有一營兵馬,勢單力孤,隻能暫時忍耐,待趙明來到隴西再發動雷霆一擊。
這幾日他雖在軍營,但也聽說先王信手下重臣張榮迴到了隴西,好像是要搬兵接應糧隊迴隴西,這就坐不住,召來幾個兒子商議。
大朗、二郎、三郎、五郎以及義子任炳沒什麽說法,卻是六郎楊延昭說道:“父親不可,我等隻得一營兵馬,若是妄動,恐反為趙宏那狗賊所害。我等生死事小,卻陷大王於萬劫不複。不如保留我等有用之身,等大王迴來,再拚力一搏,或有可能殺賊。”
楊業卻皺眉道:“六郎所說,為父豈能不知?但百萬糧草事關我隴西數年大計,倘若有失,不止武王府威名掃地,或可能致武王府一蹶不振啊。”
六郎楊延昭卻說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隻要大王在,我楊家在,何愁不能保得大王再殺出一世威名、一片天地?況且孩兒以為,先王信是何等英雄?如何可能隻有張榮張大人一名托孤重臣?若是隻有張大人一人,此危急存亡之時,張大人又怎會離開大王,跑來隴西?孩兒認定大王身邊必有能臣勇將,定能保得大王無虞。”
楊業終於眉頭一舒,開懷大笑道:“六郎所言極是,無論如何,我楊家在,定能保得大王殺出一世威名,說的好。”
正自大笑間,忽然外麵有人來報,說隴西楊府來人報信。
“傳!”
楊府來人,楊家眾兄弟並未迴避,可等來人走入帳中,眾兄弟一驚,此人並非楊府之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賈詡,獨身入楊營,要說楊業。
原來賈詡到了隴西,卻並未入隴西縣,轉道去了隴西縣以東的平襄縣。楊業,便是在此駐兵。一路上邊走邊打聽消息,等到了平襄縣也把隴西郡的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八。
“局勢糜爛啊。”客棧中,賈詡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子,悶頭思考著。
“先生可有對策?”賈詡身邊的張憲問道。
張憲此人,年紀雖小,但為人謹慎好學(否則嶽飛又怎麽會看得中他做自己的女婿)。一路行來,張憲知道賈詡胸中溝壑,素有智謀。此刻見賈詡悶頭思考,不禁開口問道。
賈詡苦笑,說道:“出發之前,大王與詡說道,‘偏將楊業,勇武過人,素有忠義,必無二心,可信’。然,我等到此得知,那趙宏把持軍權政局五年之久,隴西忠義之人,早已被趙宏所害,那楊業這些年裏不聲不響,卻一直安坐在偏將的位置上,他真是忠義之人嗎?若果真是,何以五年以來毫無作為?”
張憲點頭道:“人心易變,這楊業隻怕早已投了那趙宏。”
賈詡卻說道:“還有一個可能。”
張憲奇道:“先生請說。”
“楊業此人,或是先王暗中布置的後手。托孤之臣,身受王命,不得不虛與委蛇,忍辱負重,隻待大王返迴,反戈一擊。”
“果然如此?”
賈詡搖搖頭,卻道:“不好說,不好說。這一子若是落錯了,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可惜趙明不知,否則趙明隻會暗歎:文和兄,你想多了。
他已經出麵保了楊業,隻是賈詡生性謹慎,擅揣摩人心。這也使賈詡走進了死胡同,怎麽想都覺得楊業那個位置,不應該是個忠義不二之人。
還好賈詡自己編了個理由說服自己,否則趙明真不知道怎麽解釋了,總不能跳出來說:放心吧,楊家三代必死忠於我。問理由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賈詡這個理由編的好。
思來想去,賈詡還是決定相信趙明一迴,走這一步“險棋”,孤身入楊營,說楊業。
賈詡剛入得帳中,楊家兄弟與楊業一看,此人不是楊府之人,大驚。
三郎楊延光脾氣最爆,跳起身來就叫道:“何方賊子,敢冒充我楊府之人。”說著就要去抓賈詡。
楊業卻叫道:“慢。”
此刻楊業心中大疑,他知道自家營中兵勢甚威,此人一副文士打扮,又冒充楊家之人單人入營一路走來毫無拘束,怕不是什麽簡單之人。
隻見楊業道:“這位先生既然假扮我楊家之人來見業,定是有所指教吧?”
賈詡卻不急迴答,隻看了看帳中諸人,問道:“這幾位好漢虎背熊腰、氣宇軒昂,不知姓甚名誰?”
楊業眉頭一緊,不知所以,這人自己是誰都沒說,便來問我?好生無禮!
楊業不明白,六郎楊延昭卻明白了,此人定是有重要之事要說,隻是礙於帳中人多嘴雜,故有此一問,當下衝賈詡一抱拳,說道:
“好叫先生知道,我名楊景楊延昭,乃楊業將軍六子,營中校尉。”
說著,又手指幾位兄弟介紹道:“這位是我家大兄楊延平;這位是二兄楊延定;這位是三兄楊延光;這位是五兄楊延德;還有這一位,乃我父義子,景之義兄,任炳任堂惠,諸位兄長與景一般,為營中校尉。”
《楊家將》中,任炳長相與六郎九分九相似,係統不可能創造出一個與六郎長相一般的人來,所以直接抹去了六郎與任炳長相相似的事情。
賈詡聽罷放下心來,不再廢話,直接說道:“洛陽武王府幕僚賈詡,見過各位將軍。”
楊家諸人一驚,洛陽來的不是張榮嗎?怎麽這裏又冒出一個賈詡?
楊業心中驚疑不定,他有些懷疑這個賈詡是趙宏派來故意試探他的。
賈詡見楊業無語,又厲聲問道:“莫非楊將軍也是那趙宏一黨之人,欲行亂臣之事?”
楊業索性把心一橫,問道:“先生既說自洛陽而來,可有憑證?”
嘴上如此說,心中卻已打定注意,這人要是拿不出憑證,必是那趙宏對自己起疑,要害他楊家。索性殺了此人,立刻起兵攻打隴西,魚死網破,以全他楊家忠義之名。
賈詡一笑,自懷著掏出一物,說道:“此乃武王令。”
楊業道:“此物可仿造。”
賈詡又掏出一物,說道:“此乃武王明手書命詔。”(這個時空,宗室封王,可設王詔。)
說完,便將命詔遞給了楊業,楊業接過一看,王命上寫的大概意思就是,命武王府幕僚賈詡總領隴西之事,張榮輔之。行生殺大權,武王府王妃以下,皆可令、皆可殺,下方蓋了武王趙明的大印。
楊業遲疑一陣,說道:“此詔……”
話雖沒說明白,意思卻知道了,還是有些不信。
趙明、賈詡等人定計之時早已料到憑一份王詔、一個王令恐怕難以取信於人,畢竟武王府六年沒出過王詔、王令了。
賈詡不動聲色,又取出一物,說道:“此乃天子聖旨----封王世子趙明繼任武王。楊將軍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