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真堪忍,


    五濁惡世難救贖。


    諸佛菩薩歎無力,


    唯有海塵憫眾苦。


    佛前弘發五百願,


    乘願再來入穢土。


    因此得佛殊授記,


    先於彌勒成佛祖。


    一時海塵婆羅門受教於寶藏如來,見到娑婆世界眾生未來苦楚,於佛前曾發了五百大願,因此成為了娑婆世界第四尊教化佛。


    每一佛國都是由佛之願力所成就的。願力的形成乃是靈識證道,於來世痛苦,不以為然,不行三世情,緣起性空,因此具有時間性,俱足成住壞空。


    娑婆是梵語,意為堪忍,這個世界的眾生對痛苦的忍耐能力相當強。


    很多人生活很苦,但是如果教導他相信佛,發願為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得到解脫,到達極樂彼岸,尋求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發出離心,他不相信。


    他不信因果,不信輪迴,不了解宇宙中有更好的他方世界的存在。大多數眾生誤以為身體是我,人隻有一次生命,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還有的覺得出離輪迴有什麽好?苦中作樂,輪迴也不錯嘛,所以看來忍耐力極強。


    娑婆世界又被稱為五濁惡世,是因為這個世界,心性意識是非常汙濁的。叢林法則盛行,物質金錢至上,人們追逐名聞利祿,互相競爭,互相控製。


    眾生普遍道德越來越敗壞,人心越來越汙濁,貪嗔癡慢疑心很重,人的品行越來越惡劣……


    一般來說,佛菩薩不去濁世教化眾生,不是不想教化,因為濁世眾生實在太剛強難化,自以為是,不聽教化。


    佛菩薩是依據願力來教化眾生的,他發的願是什麽樣,就教化什麽樣的眾生,這是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個藥方能包治一切病症。


    感冒藥就治感冒,心髒病人吃感冒藥是無效果的。


    濁世眾生好比絕症病人一樣,道德敗壞到血液骨頭去了,病入膏肓了,善根全壞,沒得救了。


    如果病人在醫院確診病人身患絕症,無藥可醫了。醫生第一反應是什麽?叫你好好珍惜以後的時間,他愛莫能助了,他幫不了你。


    是醫生不想救人嗎?諸佛菩薩不想普度濁世眾生嗎?不是,他們對娑婆濁世眾生是沒辦法的,愛莫能助,這個絕症病人沒辦法了。


    在眾多諸佛菩薩舍棄救度之時,卻有這樣一位大悲心者,自己將自己逼上絕路。寧願永遠不成佛,寧願墮入無間地獄,也要救拔娑婆濁世眾生。這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當時名叫海塵婆羅門!


    為救拔濁世眾生,海塵婆羅門在寶藏如來前,發下五百大願,於穢土成佛。為寶藏如來讚歎,並授記於賢劫來娑婆世界,成第四尊教化佛。


    當時在寶藏如來法會上,於無量菩薩天人,及人非人等諸眾前,海塵婆羅門心生一念:我已於如來前,勸無數眷屬,皆發菩提心,眾人均發廣大願,住持各自刹土。


    所有菩薩皆舍棄濁世眾生,唯除周遍無處不入之風,所以我應當為濁世眾生發願。


    如是發願,必有利於人天眾生,諸佛菩薩亦必讚歎。將來有大悲心的菩薩也會這樣做,十方菩薩也將度化濁世可憐的眾生。


    我涅盤後過不可思議劫,十方諸佛必定會讚歎我,今日所發之願,聽聞後也當發願,住持濁世刹土。我現今應發大願、出象獅子般吼叫之聲,令大眾驚醒。


    海塵婆羅門便將法衣披在肩上,來到寶藏如來前。當時千萬天人出擊鈸樂音、降下花雨,並讚歎道:“善哉,善男子!”


    所有在場眷屬亦合掌讚歎:“善哉,善男子!利益我們的大智慧者,你應發堅定誓願,我們很歡喜聽到。”


    海塵婆羅門於是右膝著地,值此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如來刹土皆一一震動,擊鈸樂器自然出聲;


    鳥、獸發動聽悅耳之鳴叫,一切樹木開花結果,世間惡趣眾生,痛苦滅盡,生起慈悲心;


    虛空中天人以鮮花作供養,乃至色究竟天以下,天界諸天人,為聽海塵婆羅門誓言,全都來到南瞻部洲(藍海星),手捧妙香、鮮花等各種供品以作供養。


    海塵婆羅門合掌作偈讚歎寶藏如來道:“


    禪定解脫如梵天,


    色界光明如帝釋。


    廣行布施如法王,


    具足寶藏如商主。


    宣說滅法如山獅,


    不動穩固如山王。


    安祥平靜如大海,


    功過平等如大地。”


    海塵如是讚歎如來功德後,祈請道:


    “如來尊者,我已勸請無量無邊眾生,發菩提心,他們亦各自發願,住持未來刹土。


    其願度化之眾生,心地清淨、守護善根,因之易於調化。護星等一千零四位婆羅門子,如來也已授記,皆當於賢劫中成佛。


    眾聖者雖願調化具貪、嗔、癡、慢之眾生,願以三乘佛法,教化他們,但煩惱障礙深重眾生,及濁世眾生均被拋棄。


    一切造五無間罪、舍棄佛法、誹謗聖者、執持邪見、遠離聖者七財、不孝父母、不恭敬比丘及婆羅門子、造諸惡業、做諸非福德之業、離十善道、於來世痛苦不以為然。


    不行三善行,反持三惡行、被善知識與智者舍棄、身陷囹圄、趨入世間濁流、沉迷輪迴利欲、跨入無明黑暗、為惡道摧毀,已入險道等等諸多眾生,皆不為此等聖者攝受。


    娑婆世界賢劫人壽十歲時,可憐眾生亦被舍棄。所有一切無有皈依處、怙主之眾,隻能於輪迴漩渦中,承受種種苦痛。


    聖者所居刹土清淨無染,所調化眾生,容易積累善根。不被攝受之眾生,可憐可歎,此理昭然。”


    寶藏如來答道:“事實的確是如此!各個眾生,依自己之意願發願、住持刹土,我也按他們的誓願,一一為他們授記。”


    海塵婆羅門緊接著說道:“世尊,看到這種情景,我心如刀割,並生起大痛苦,身體也感覺疲倦。


    世尊,眾菩薩已舍棄此等眾生,而於濁世黑暗中,我願以大悲心攝受他們。


    第二個恆河沙數劫中,於賢劫人壽一千歲時,願我長行菩薩道,對輪迴不生厭煩心。願以禪定力,長期調化眾生,以歡喜心使之行六度萬行。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恆之愛之聖界慈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音慈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慈雲並收藏永恆之愛之聖界慈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