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世間各遭遇,


    善惡果報自感召。


    個中道理人難識,


    唯有聖賢能悟道。


    慈悲入世教眾生,


    導邪歸正覺光照。


    海塵弘願入穢土,


    賢劫成佛演道妙。


    世間人民常在天地中間,天、人、餓鬼、畜生、地獄五道生死流轉,其善惡因果報應不爽,是明確又真實的事。


    行善作惡各有報應相隨,禍受之於惡,福受之於善,是禍是福,均由其本人自己來承當,他人無可替代。


    善人行善事,今世樂施好善,來生得入富貴和喜樂人家;今世勤修福慧,來生得入賢達人家;


    惡人作惡事,今世使人痛苦,來生將入窮苦人家;今世癡愚,來生還入癡愚人家。


    這其中的道理有誰能知?唯獨隻有了知十法界狀態,和宇宙人生真相的覺悟者,佛陀能知能曉。


    佛陀教導大眾的方法,所開示的真實之理,信受不移,而依此老實真幹的人極少極少。所以世間生死輪迴永不停止,墮於三惡道之路的眾生,不能斷絕。


    像這樣的世間凡夫俗子,難以全部都度脫完畢,所以才有三惡道無量苦惱。讓這樣的凡夫俗子輾轉於其中,生生世世,曠劫而不能得出,解脫生死的希望無從感受,痛苦難以言說。


    像這樣的五惡、五痛、五燒,猶如大火焚燒人身心,輾轉相生,因果輪迴,有人敢於犯下這五類惡業,必當遭到惡果所報。


    有可能個人今世就得現報,先被病惡禍及,痛苦不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讓大眾都得見,這惡行惡報的下場。


    或者他在壽終之後,墮入三惡趣中,憂愁痛苦,酷刑荼毒,自己造業的毒火,炙灼自身;


    並與他在生之世,結的冤家對頭,共處一地,互相傷害殘殺。從很小的摩擦開始,愈演愈烈,最終釀成重災大禍。


    上述兩種惡報,都是由於在生之時,貪得無厭,積斂錢財,無羞無恥,沉溺色情,不肯以財物布施窮人。


    隻求自己快樂和欲望得到滿足,不管所行之事的是非對錯。由癡欲貪婪之心所迫使,損人利己,不擇手段與人爭利。


    爭得的富貴榮華,隻是一時的快意,不願忍辱修習,不能修善積德,威風權勢沒有幾天,不能長久,隨即便磨滅殆盡。天理昭然,自會觀察審視到他的所作所為。


    當他自感罪行敗露,驚惶失措,並將孤獨地墮入惡道之中。因為不了解因果報應的法則,來世嚐盡無量的痛苦和折磨,真是叫人深感痛心啊,真的讓人憐憫!


    上述的種種眾生的痛苦和煩惱,就是無佛住世的世界真實的寫照。因為無明輪迴眾生的先人,大多也缺乏善知識的教導。


    不明白宇宙一的法則和諸法實相。導致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傳承錯誤的思維觀念和作為,這不能責怪他們!


    佛菩薩深知這個事實,因此無盡慈悲發願,重點前往這些苦痛之地教化眾生,幫助他們增長智慧,棄惡揚善,導邪歸正。從而增長功德和福報,獲得幸福美好的存在體驗。


    而在這當中有一個世界,就是諸位菩薩正在查詢的,本次藍海星靈媧所處的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凡聖同居土,名為娑婆世界。在極樂世界東方,距離極樂世界有十萬億俱胝那由他。


    娑婆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造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


    這裏眾生習氣惡劣,貪圖名利財色,貪嗔癡慢疑習氣深重,好爭鬥,容易產生各種罪業,眾生的生存體驗痛苦和煩惱,為了生存,隻能忍受;


    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眾,很能忍受勞累,能忍辱,能持清淨,平等,慈悲之心,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堅持不懈地教化眾生。


    導邪歸正,幫助苦難眾生,實現靈性的進化,迴歸源頭,離苦得樂。表現出了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每個世界均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形成一個大劫。每個大劫又有成住壞空四階段,每個階段包括二十個中劫;每個中劫又包含有二十個小劫。


    靈媧藍海星所處的娑婆世界,現處於一個大劫中的入住中劫,此劫會有千佛出世,因多出賢聖,故稱“賢劫”。


    每個小劫以閻浮提人壽為計,以人類從壽命進入開始,每100年減1歲,減至人壽10歲,稱為減劫;再從人壽10歲,每100年增加1歲,直到增至歲,稱為增劫。一減一增的時間過程,總稱為一小劫。


    一小劫以人間時間為計,為年(1679.8萬年);一中劫為年(33.596億年);一大劫為年, 即268.768億年。其中住劫全部時間為年(67.192億年)。


    賢劫上一大劫的入住劫為莊嚴劫,下一大劫的入住劫為星宿劫。


    賢劫入住的時間段,總計又包括有二十小劫。其中第一至第八小劫,無佛出世。


    當第九小劫人壽減至六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為賢劫第一尊佛。


    人壽減至四萬歲時,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二尊佛。


    人壽再減至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為賢劫第三尊佛


    當人壽繼續減至一百歲時,釋迦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四尊佛,合計法運一萬二千年。其中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此後人壽減至十歲,再由人壽十歲起,每一百年增一歲,直至人壽增加至八萬四千歲,進入第十小劫。


    當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為賢劫第五尊佛。


    彌勒佛入滅之後,第十一至十四小劫中,無佛出世。


    直第十五小劫,其中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繼出世。


    此後,第十六至十九小劫,無佛出世。


    直至最後,第二十小劫,樓至佛出世。以上諸佛合並,稱之為賢劫千佛。


    話說賢劫中第九小劫迦葉佛滅度後,當時娑婆世界眾生的生活環境日趨惡化,是佛菩薩感到特別難以進行教化,和導邪歸正的地區,眾生孤苦,無佛可依……


    當時感應到寶藏佛時,曾發宏願的海塵婆羅門,化身入世,八相成道,示現成佛,普渡無明眾生!


    此時彌勒菩薩看到當時的畫麵……


    在久遠之前,海塵婆羅門受教於寶藏佛前,因發願成佛於穢土,當時為佛授記,將於娑婆世界賢劫時成第四尊佛,前來教化苦難眾生……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恆之愛之聖界慈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音慈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慈雲並收藏永恆之愛之聖界慈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