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破坦克劈入戰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坦克集強大火力、堅固防護與出色機動性於一體,具備極強的突擊能力,被譽為“陸戰之王”,是現代陸軍的主要作戰武器。打坦克尤其是打集群坦克一直是現代戰爭史上的難題,對於裝備差、以輕步兵為主的我軍而言更是如此。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投入了大量坦克,盡管受到了地形條件的製約,但還是廣泛用於地麵部隊作戰。
美軍在朝鮮作戰,沒有專門的坦克師、團部隊,而是從國內的裝甲師中,抽調了坦克營、連,配屬在陸軍師內,每個師基本上配有1個坦克營。美軍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鍛煉,機械化達到全球巔峰水平。美軍一個步兵師有72門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149輛坦克。
美軍防禦時用坦克作為支撐點,進攻時用坦克開路,後麵緊跟著步兵協同作戰,數量最多時,高達1400輛。因此誌願軍在打坦克的同時,還必須把步兵一起殲滅、擊潰。
美軍投入朝鮮戰場的坦克,主要是m4a3e8、m26和m46三種型號。
其中m4a3e8是二戰中大名鼎鼎的m4“謝爾曼”坦克的終極改進型,在防禦、機動和火力上,比m4都有重大提升;
m26“潘興”坦克,是美軍為了應對二戰德國“虎”式坦克,而專門設計製造的一種重型坦克,二戰後才重新定位為中型坦克;
m46則是m26的改進型,是當時美軍最先進的坦克型號。
在這些坦克的正麵,常常畫著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虎頭圖案,氣勢洶洶。
範佛裏特在朝鮮戰場上革新了美軍的坦克戰術。
以往,美軍將坦克分散在步兵隊形中,作為支援步兵的移動火力點使用。而範佛裏特則改變了這一做法,他在空襲和炮擊過後,先將20至40輛坦克編成集群,率先發起集中突擊,隨後步兵和工兵緊隨其後。坦克集群通過迅速突進,切斷我軍前沿陣地之間的聯係,最終由步兵逐一占領各個陣地。美軍將這種戰術稱為“坦克劈入戰”。
自美軍在東線展開攻勢以來,正是依靠這一戰術在前線取得突破,奪取了不少陣地。
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之初,反坦克專業力量嚴重缺乏,麵對坦克作戰的時候,主要還是用步兵武器打坦克。
第五次戰役後,誌願軍轉入主動防禦,這時候已經增加了90火箭筒、戰防炮、無後坐力炮等反坦克武器,再與步兵、炮兵、戰車、工事障礙等結合起來,加上靈活的戰術,已經與美坦克有了一戰之力。
20兵團下轄第67軍、第68軍,1951年中旬入朝,司令員楊成武。
楊成武是一名悍將,在長征中任開路先鋒團指揮官,親自指揮過著名的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等著名戰役。68軍根據誌司“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方針,於 1951年9月底至1952 年11月初,在北漢江至文登裏寬約 25 公裏的正麵,進行了長達13 個月的防禦作戰。
1951年9月21日,美第25師、第7師和韓偽2師、偽6師各一部,在75輛坦克、100餘門火炮及大量飛機支援下,向誌願軍第67軍防禦正麵,甘鳳裏——北漢江一線,發動了猛烈進攻。第67軍防線左右兩翼的第200師和第199師,立即進行防禦作戰。
第200師600團第1機槍連11班,和第3連6班組成了一個反坦克排,在第3連陣地424.2高地山腳下,承擔著反坦克任務。21日上午,3輛敵坦克擺出三角隊形,沿著金城、金化段公路向前開進。到距我炮陣地500米的時候,戰士們用迫擊炮接連發射了3發破甲彈。
其中,第2發破甲彈命中了第一輛坦克了望孔,駕駛員當即就跳下坦克,往南逃去。隱蔽在公路東側的第6班班長閻傑,在距離第2輛坦克約20米時,對準坦克油箱,從側後方連投4枚手雷,坦克瞬間燃起大火,駕駛員被擊斃。
第200師599團3連反坦克班,奉命在迴隅、橋田裏之間公路的反坦克壕,阻擊敵坦克。
21日晨,美軍坦克在金化、甘鳳裏公路上來來迴迴往返了好幾次。
11時許,先頭4輛坦克呈菱形隊形前進,在開進到距離第3連反坦克班20米遠的時候,反坦克班用一個4人小組,瞄準射擊坦克後麵的伴隨步兵,用一個3人小組投擲手榴彈來製造煙幕。班長周清泉投擲手雷率先擊中了先頭坦克,逼退了其他的坦克和步兵。
第199師596團2營,將1門火箭筒放在了後洞裏的南山腳下。
21日8時許,敵占領該山。
第2營趕緊將火箭筒撤了出來,隱蔽在了陣地裏。15時,敵3輛坦克開到我陣地前230米的時候,我火箭筒手用僅有的兩發彈射擊了過去,直接命中第2輛坦克。
激戰一整天,第67軍全線共擊毀敵坦克17輛。
其中,戰防炮擊毀了6輛,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和蘇式手雷擊毀了6輛,其他炮火擊毀了5輛。誌願軍反坦克第一戰取得了勝利,為指戰員後續粉碎“秋季攻勢”、進行反坦克作戰積累了經驗。
在文登川一帶駐守的是人民軍第5軍團,但經過長時間的艱苦作戰,5軍團傷亡慘重。1951年9月27日,為了穩定東線的防禦戰線,誌願軍第68軍204師配屬炮兵第610團、202師炮兵一個連,接防人民軍第5軍團,西起北漢江、東至文登裏東側635.8高地,文登川一線正麵20公裏的全部防務。
文登川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寬度從幾十米到600餘米,縱深超過了7000米。西靠魚隱山,東依加七峰,北麵是柏峴嶺。
山穀南端是一個名叫文登裏的小村莊,中間則貫穿了一條南北走向的末(末輝)楊(楊口)公路,直通我軍後方,是我軍東線的一個重要門戶陣地。山穀內地勢平坦,適合坦克部隊進出,開展穿插作戰,但由於兩側是崇山峻嶺,不是很有利於坦克的橫向機動。
文登川是美軍坦克進攻我軍防禦縱深的必經之地,能否在此阻擋住敵方大規模坦克的進攻,成為68軍防禦作戰成敗的關鍵所在。所以,文登川必須堅決守住。
第68軍接防倉促,既沒有完整的工事依托,也沒有充分的準備。為了能有效阻止美軍坦克集群的進攻,我軍進行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準備。
楊成武預見到文登裏一帶將有一場惡仗。他一再囑咐68軍軍長陳坊仁,除加強陣地正麵防禦外,還要注意防止美軍坦克衝擊。兵團司令部專門發出反坦克指示,提出工事與火力(包括反坦克地雷)相結合,勇敢與技術相結合,打坦克與打步兵相結合,以相互彌補不足,對付美軍連續攻擊。
第204師以魚隱山為核心陣地,在文登川之線設置反坦克區,610團部署在左翼。經過一番激烈戰鬥,610團迅速占領了935.8、709.6等高地。
610團決定將主要兵力與武器集中部署在文登裏公路兩側的高地,構築堅固防線。一營被部署在公路東側的635.8高地和904.2高地;二營則配置在公路西側的709.6、642和984.2高地等區域;第三營作為團預備隊,位於永青裏以北。團炮兵部隊在祠場附近建立基本發射陣地,並在上深浦區域構建前進發射陣地,以阻擊突入防線的敵軍坦克。
然後,在反坦克區內建起了“兵、陣、火、障”四大配係。充分利用山腳塄坎、溝梁等自然地形,利用戰前準備和戰鬥間隙大力搶修工事,白天打,晚上挖,抓緊在山穀狹窄地段和山腳突出部的公路兩側,以塹壕、交通壕和火力發射點,構築縱深梯次配置的陣地。
並在川地上挖反坦克壕,道路狹窄處設陷坑,和兩翼的陣地結合在一起,縱橫兩向貫通起來,各火力點、各陣地之間以交通壕相連,在道路、河床、稻田地和山坡處遍布反坦克地雷,形成了深達7公裏的縱深防禦陣地。
另外,我軍在作戰中將防炮洞和露天發射點結合、基本陣地和預備陣地結合、真假陣地結合,並充分利用山地茂盛林木嚴密偽裝自己,不僅為大量消滅敵人創造了條件,而且有效地保存了自己。
其次,針對自己裝備差、火力弱的實際情況,第68軍204師在全師內抽調人員,集中了27門57毫米無後坐力炮、12門76.2毫米反坦克炮、4門老式山炮和22根90火箭筒,以及1個工兵連,組成了一個150人的反坦克大隊,歸第610團指揮,部署在文登川,專門承擔打坦克任務。
反坦克大隊以反坦克炮為第一層火力,山炮為第二層,無坐力炮和火箭筒為第三層,形成了梯次火力配置。還組織了6個反坦克小組,每組3至6人,裝備地雷、爆破筒和反坦克手雷,視情機動出擊近戰殲敵。
10月3日、5日、13日,西線美第1軍、東線美第10軍、中線美第9軍,相繼發起進攻。東線敵軍進攻有兩大特點:一是使用集群坦克集中向文登裏穀地突擊,即所謂“坦克劈入戰”;二是不惜向攻擊的目標傾瀉炮彈。
1951年10月6日,交接任務還沒有徹底完成,美第10軍集結第2師,並配屬坦克第72營、韓國第8師戰車第31大隊和法國營,共百餘輛坦克,在眾多飛機的掩護下,向文登裏的誌願軍第68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企圖憑借絕對優勢兵力一舉突破文登裏,奪取我東線戰略要地魚隱山,深入我防禦縱深,破壞我防禦體係,占領末輝裏以南地區,以配合其在元山的登陸計劃。
誌願軍第204師在陣地被敵軍炸毀後異常艱苦的條件中,和朝軍一起頑強抵抗敵軍進攻,殲滅美韓聯軍900多人,初步穩定了作戰局麵。到10月10日,誌願軍第204師順利和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交接陣地。
10月11日,是我軍接防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陣地的第二天。美軍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支援下,出動10餘輛坦克,向誌願軍防守的635.8高地展開猛烈進攻。
戰鬥打響時,敵軍將坦克沿公路排成縱隊,向我軍兩側高地發起衝擊。由於我軍剛接防此陣地,反坦克火器配置不當,作戰體係尚未完善,且反坦克大隊缺乏實戰經驗,導致阻擊美軍坦克的效果不佳。
204師610團的2連死守陣地,擊退敵軍7次進攻。但美韓聯軍還是在12架飛機的配合下,坦克長驅直入,很快突破防線,推進至文登裏以北5公裏的610團防禦縱深處,上深浦地區,接近了團炮兵群的基本發射陣地。
反坦克大隊大隊長姚希和副團長見形勢危急,立即組織炮兵進行近距離火力戰鬥,阻止敵方坦克的推進。他們命令部署在東側904.2高地的一營和西側984.2高地的二營迅速前進,消滅跟隨坦克的敵步兵。同時,指示反坦克第一、二中隊隱蔽於縱深位置,迅速出擊,占領發射陣地,靠近射擊,打擊敵方坦克。
在排長閻相子的指揮下,第二中隊的反坦克殲擊小組攜帶反坦克手雷,借助草叢、溝渠和彈坑的掩護,從側翼迅速而隱蔽地向敵方坦克靠近。當他們距離敵坦克側後約10米時,閻相子毫無畏懼地站起身,精準地投出兩枚手雷,成功炸毀了敵坦克,成為此次作戰中首位摧毀敵坦克的戰士。
隨後,他們迅速轉移陣地,采用同樣的戰術炸傷了敵軍第二輛坦克。
此時,趁著敵軍陷入混亂,我方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分隊在50至100米的距離內開火,再次擊傷美軍3輛坦克。眼見夜幕降臨,美軍坦克營營長邁克爾無心再戰,下令坦克大量施放煙幕,撤迴陣地。
第一天的戰鬥可謂充滿險情。
雖然最終順利擊退了敵人,但由於戰士們對蘇式裝備操作不夠熟練,反坦克武器配置過於分散,未能發揮應有的威力,而地雷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我軍始終沒能找到有效的應敵策略。
美軍甚至一度逼近到距離我炮兵陣地僅700餘米的地方,幸虧炮兵采用榴彈炮直接瞄準平射,才成功擊退了美軍的坦克集群。這場戰鬥還催生了我軍一個全新的戰鬥術語——“閘止陣地”,意指用大口徑火炮平射,作為最後一道防線。
此時,連20兵團司令楊成武也按捺不住,撥通了68軍軍長陳坊仁的電話:“你的反坦克殲擊隊在哪兒?為什麽遲遲沒有動靜?他們到底在幹什麽!”
司令員的不滿層層傳達到了前線,610團團長尚誌功感到頗為鬱悶。當晚,楊成武司令員與610團團長尚誌功、政委崔子玉一同前往反坦克大隊,向一線作戰的戰士們詢問戰況。
楊司令員充分肯定了610團在首日戰鬥中,頂住了巨大壓力並阻擋住敵軍坦克進攻的突出戰績,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比如反坦克陣地距離公路過遠,敵坦克行進速度過快,導致反坦克火力效果大打折扣。
副團長姚希同提議:“明天我們將無後座力炮從山頭前移到山腳下,前推200米。”排長閻相子補充道:“我們小組距離坦克太遠,手雷和爆破筒都無法扔上去。在接敵過程中,我組四人犧牲了兩人。明天我們打算隱蔽在距離公路兩側20米以內,等敵坦克靠近時再出手。”
楊成武司令員點頭說道:“好,在文登川要修築反坦克交通壕,每個反坦克小組都要配備一個加強班和一挺機槍,專門用來打擊坦克後麵的敵步兵,掩護反坦克小組接近坦克進行爆破。”
隨後,他繼續鼓勵道:“同誌們,不要氣餒!這是我軍第一次大規模對抗坦克集群,今天頂住了就是勝利。明天才是真正的考驗,敵人一定會派出更多坦克,但不要害怕。雖然美國強大,但我們有智慧,我們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楊成武司令員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前線指戰員的戰鬥意誌。
團長尚誌功連夜召集緊急作戰會議,總結經驗教訓,明確了作戰目標,決定要將敵方坦克阻擋在上深浦以南地區。隨後,重新調整部署,將全團的反坦克火器全部隱蔽配置在末楊公路兩側的山腳,與步兵火器相結合,形成了縱深梯次的防禦體係。
軍工兵主任兼反坦克大隊副大隊長譚寶樓,率領軍、師下屬的四個工兵連和兩個工兵排,在公路兩側挖掘了三條深達三米、寬四米的反坦克壕,布置了五個反坦克地雷場。同時,他們在公路兩邊緊急開挖了總長超過一萬米的步兵交通溝,連接散兵坑和貓耳洞,為反坦克小組的靈活機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副團長姚希同將指揮部從山頂遷至山腳下,位於下深浦的西側,直接指揮兩個反坦克中隊和六個作戰小組。團長尚誌功則坐鎮上深浦北側的炮兵前進發射陣地,誓死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即使拚盡全團的力量,也決不允許敵人的坦克越過文登川。
610團的指戰員們三連夜在文登川設下了天羅地網,布下精兵強將,靜候美軍坦克的到來,準備一決勝負。
10月12日,美軍第2師出動航空兵,對誌願軍陣地發動了持續1個多小時的猛烈炮擊,重點打擊我軍前沿陣地及公路兩側的防禦工事。
上午10時,我軍主動讓開末楊公路南口,誘使敵軍深入,進入我反坦克陣地。
美軍誤以為我軍不敵撤退,遂派出48輛坦克,呈梯次隊形沿公路推進,並交替掩護向文登川陣地進攻,大批步兵緊隨坦克之後。
誌願軍則以縱深炮火不斷射擊敵軍坦克和步兵,盡力拖慢敵軍的進攻速度。同時,反坦克小組迅速進入戰鬥位置,耐心等待敵軍坦克的接近。
姚希同副團長在前指觀察所中清楚地觀察到戰況,隨即指示團炮群對向陽村、內洞和文登裏區域展開炮擊。我方野炮營的12門加農炮和山炮連的4門榴彈炮迅速開火,給伴隨敵軍坦克的步兵造成了重大傷亡。
當敵軍坦克突破我方第一道火力網,推進至下深浦地區時,通訊線路被敵人炸毀,姚副團長多次嚐試聯係反坦克二中隊,但始終無法接通。為了扭轉戰局,他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前往戰壕,組織反坦克二中隊利用交通壕隱蔽接近敵方,在100米內用無後座力炮連續發射6枚炮彈,成功擊毀美軍坦克兩輛,重創一輛。
反坦克中隊主要依靠無後座力炮來打擊美軍坦克。公路對麵的反坦克第一中隊,利用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在635.8高地西北山腳抓住敵軍慌亂、坦克行進緩慢、隊形密集的有利時機,實施交叉火力的集中射擊,成功擊毀和擊傷各一輛敵方坦克。
與此同時,我方野炮群在文登裏北部地區實施了截尾射擊,並成功擊傷敵軍兩輛坦克。敵軍在接連遭到打擊後,動用部分坦克火力進行壓製射擊,以掩護對受損坦克的修理,其餘30餘輛坦克則繼續向我防禦陣地發起衝擊。
姚希同立即指揮我方兩側陣地的一營三連和二營六連,用密集的交叉步兵火力封鎖被擊毀的敵軍坦克,阻止其修複,同時掩護我方反坦克武器向前推進。盡管敵方坦克不顧傷亡,依舊拚死向縱深突入,當敵軍先頭坦克逼近下深浦以北約400米,接近我方炮兵陣地時,炮兵群指揮官尚誌功團長下令榴彈炮壓低炮口,直接平射坦克。
炮兵連長馬福喜對此表示擔憂:“團長,我們使用的是曲射榴彈炮,不是平射炮,這樣無法計算彈道,炮彈也不知道能打到哪裏。”
尚團長卻嚴厲迴應:“你明白嗎?如果坦克突破過來,我們的陣地就完了!現在不管什麽計算彈道,直接用炮管瞄準,壓低炮口平射,不然你們就抱著炮彈衝上去!”
馬連長一聽,立刻大聲下令:“各炮注意!壓低炮口,用炮管瞄準第一輛車,注意後座力,別被傷到!四號炮準備,開火!”
四門榴彈炮的炮手們從防護板與炮管的縫隙中瞄準敵方坦克,同時開火,精準擊中第一輛目標,將美軍的陸戰之王 m46“巴頓”坦克的炮塔炸飛。
“有效!繼續攻擊!”團長尚誌功興奮地喊道。就這樣,我軍的榴彈炮像是刺刀般直刺敵人,采用直瞄射擊的方式再次摧毀了第二輛敵方 m26“潘興”坦克。
敵人的第三輛坦克是m4a3e8“謝爾曼”坦克,這款在二戰時期聲名顯赫的坦克,曾從北非戰場一路打到德國境內。憑借著厚重的前裝甲和105毫米的大口徑火炮,它繞過了前麵損壞的兩輛坦克,直衝我方炮陣地。
我方榴彈炮連迅速集中火力,四發炮彈齊射,“轟”的一聲巨響,敵坦克瞬間燃起熊熊烈火。至此,美軍的三種主戰坦克均被我方榴彈炮摧毀。我炮兵勇士連戰連捷,鬥誌昂揚,又接連擊傷兩輛敵坦克,炸毀的敵坦克橫在路上,徹底阻斷了敵軍的前進。
戰鬥持續到下午四點,敵方坦克已經無法繼續作戰,遂大量釋放煙幕以掩護撤退。望著那些狼狽逃竄的敵軍坦克,尚團長對炮兵連長說道:“毛主席在抗大學習時就強調過,要靈活運用戰略戰術。你看,今天榴彈炮的平射效果也相當不錯吧。”
馬福喜連長滿懷喜悅地向團長匯報:“報告團長,經過今天這一戰,美軍的坦克再也別想通過文登川了。”基於這次戰鬥經驗,我軍創造了一個新的術語,稱為“閘止陣地”,意思是榴彈炮以平射方式進行防禦,作為陣地的最後一道關卡。
敵軍坦克在慌亂逃竄中暴露出側麵和後部防護薄弱的弱點,反坦克第一中隊迅速抓住這一機會。排長楊仁芬和班長靳秉奎憑借有利的地形,成功擊毀了逃在前麵的兩輛敵軍坦克。與此同時,二營反坦克小組在距離敵坦克不足8米處,利用手雷和爆破筒等輕型武器,擊傷了另外兩輛坦克。
戰鬥持續到17時,敵軍丟棄了18輛坦克(其中10輛被毀,8輛受損),狼狽撤退。十裏文登川,頓時成了坦克的展覽場,各種被擊毀的美軍坦克散布在開闊的平原上。
14日清晨,惱羞成怒的美軍第2師師長楊格,指揮韓偽8師師長崔榮喜,組織兩個連的兵力並配備8輛坦克,排列成“人”字形戰術陣型,采取相互掩護、邊打邊進的策略,向我軍發起試探性進攻,企圖破解我軍的反坦克戰術。
第204師首長從612團調來了四個無後座力炮排前來支援610團。
7時50分,敵軍坦克逼近至642高地山腳陣地,距離僅約200米時,反坦克第二中隊的612團第三營機炮連戰士胡連操作無後座力炮連續發射三炮,但無一命中。排長宋有水詢問原因,胡連迴答道,敵坦克行進速度太快,炮彈落在了坦克後方。
宋排長提醒道:“要穩住,姚副團長曾說過,打運動中的目標時要考慮提前量,你可以瞄準坦克的前方試試。”胡連按照指示,發射一炮,成功擊中坦克履帶,摧毀了一輛敵坦克。其餘坦克見狀慌忙後撤,並集火反擊,而胡連迅速轉移了陣地。
當敵坦克再次發起衝鋒時,胡連已經積累了對付坦克的經驗和信心,在宋排長的指揮下,將敵坦克放近至百米之內,憑借冷靜和精準的抵近射擊,連續發射三炮,擊毀了三輛敵坦克。
胡連的炮陣地成為敵軍坦克的主要攻擊目標,敵方坦克迅速轉動炮口,對胡連陣地發起猛烈轟擊。反坦克炮被敵人摧毀,裝彈手祝平安英勇犧牲。胡連隨即抓起衝鋒槍,對敵步兵展開強烈掃射。
與此同時,剩下的4輛美軍坦克在撤退途中,被排長宋有水和班長李風全各擊毀一輛。我軍的反坦克殲擊小組也迅速潛入反坦克壕,通過手雷和爆破筒摧毀了一輛坦克,另一輛則在我軍雷區觸發反坦克地雷,被炸成殘骸。
胡連憑借7發炮彈,成功擊毀了4輛敵軍坦克,創下誌願軍個人單日使用無坐力炮反坦克的最高紀錄,並因此榮立特等功,獲得“二級戰鬥英雄”稱號。這一天,敵軍出動的8輛坦克還未抵達我團炮兵陣地,就全部被我軍輕武器擊毀。
從16日到30日,敵軍幾乎每天都動用十餘輛坦克,沿公路對我方陣地進行猛烈射擊。對此,我軍將反坦克火器前移至陣地前沿,並在夜間趁敵不備,沿公路及其兩側布設地雷和挖掘壕溝,成功炸毀了多輛敵坦克。
隨著阻擊戰的持續,誌願軍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反坦克戰術,包含“打近不打遠”“集中火力打”等戰術。
在作戰中,反坦克小組持續掌握美軍坦克活動的規律,在美軍坦克陣地行進的道路上埋設地雷,地雷一直埋設到美軍陣地前沿。誌願軍反坦克小組抓住美軍坦克被炸壞後要返迴搶修的規律,在被炸毀坦克周圍埋設地雷,連續炸毀多輛美軍坦克。
此後,敵軍開始頻繁變更行軍路線,調整作戰方式。
我軍也隨之應變,靈活調整戰術,在十餘天內又擊毀敵軍坦克十餘輛,重創敵方士氣。到11月4日為止,我軍在文登裏地區共擊毀敵軍坦克38輛,擊傷9輛,徹底粉碎了範佛裏特的“坦克劈入戰”計劃。
戰鬥進入到11月,誌願軍68軍204師的反坦克作戰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11月4日,6輛美軍坦克進入誌願軍642高地側後,誌願軍204師610團的6連用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等武器作戰,將6輛美軍坦克全部炸毀。
11月21日,美軍出動21輛坦克剛展開進攻就遭到610團反坦克大隊的“專業化抵抗”,反坦克大隊早就定好的反坦克戰術,手持無後坐力炮等火器炸毀4輛美軍坦克,用反坦克地雷炸毀9輛美軍坦克。剩下的美軍坦克想要撤迴去逃命,又被反坦克地雷的攔截,損失慘重。
我們的陣地如同磐石般牢固,無一輛敵軍坦克能突破文登川陣地。
68軍的戰士們在克服了最初的種種不適應後,愈戰愈勇。
204師610團三連排長牛瑞山,帶領兩名反坦克小組成員,通過白天的觀察,摸清了敵軍坦克的行動規律。夜間,他們悄然穿過敵方封鎖線,在敵方坦克行進的路線上埋設地雷,當天便成功炸毀一輛敵坦克。可到了夜裏,敵人又將被炸毀的坦克修複並開走了。於是,牛瑞山決定上下埋設兩顆反坦克地雷,進一步加強破壞效果。
第二天,敵人的坦克再次被地雷重創,這次損壞極為嚴重,不僅履帶被炸斷,甚至連負重輪也被炸飛,完全無法修複。根據敵人在坦克被炸壞後,嚐試搶修或拖迴的規律,牛瑞山等人采取了在受損坦克周圍布雷的戰術,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摧毀了敵人的5輛坦克。
隨後,他們主動出擊,將地雷埋設在敵人駐地的入口及周圍,結果敵坦克一出動就被炸毀。我方步兵積極配合行動,封鎖敵人試圖挖除地雷的企圖。
截至11月31日,短短半個月內,牛瑞山同誌率領埋雷小組,運用靈活多樣的埋雷戰術,成功摧毀敵方坦克共計10輛。牛瑞山榮獲特等功勳。
在這場戰鬥中,第68軍204師610團首戰告捷,戰後榮獲集體三等功,被譽為“三等功臣團”。
美軍所叫囂的“坦克劈入戰”最終宣告失敗,文登川一帶留下了68輛美軍坦克的殘骸,美軍隻能望而卻步。此戰也迫使美軍此後再不敢動用坦克集群進行大規模突擊。第68軍反坦克戰首戰告捷,受到了誌司的表揚。
誌司電示:
“你部接替了五軍團的陣地,初戰便成功阻擊來犯之敵,表現甚佳。望進一步細致加強工事建設,組織火力,架設電話,破壞並封鎖敵方通行的主要道路。師團司令部及政治部的幹部同誌應多深入連隊提供具體幫助,鼓舞士氣,發揚頑強抗敵的精神,殺傷敵軍,繼續努力爭取勝利。”
誌司將第68軍的反坦克作戰經驗,傳達給誌願軍各部隊,主要內容包括:
反坦克小組人數不宜過多,通常每組以3至5人為佳。不要畏懼坦克接近,距離越近反而越容易擊中目標。無後坐力炮在反坦克武器中表現最為出色,因此要確保攜帶足夠的穿甲彈,每門炮應至少配備30至60發彈藥。
盡量形成交叉火力網,並提前商定好協同作戰方案。多修築工事,如每種武器配備1至3個工事,這樣不僅能靈活打擊敵軍,還能迅速轉移陣地。多個反坦克小組協同作戰時,必須製定作戰預案並進行統一指揮。
對於擊毀的坦克,需立即焚燒或引爆,防止敵方迴收。在反坦克作戰中,應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和策略,同時配置多層火力,以形成有效的反坦克防禦區。
從1951年10月10日到11月21日40多天的激戰中,誌願軍204師610團的官兵不斷地改進反坦克作戰的戰術,將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山炮野炮等武器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炸毀炸傷美軍坦克68輛,為人民軍隊的反坦克作戰提供了頂級的實戰案例。
誌願軍入朝後,如何與美軍坦克展開鬥爭始終是個棘手的問題。由於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美軍坦克在戰場上極為囂張。
尤其在進攻時,美軍坦克經常成群結隊,橫衝直撞,無所顧忌地衝到誌願軍陣地前沿,排成一線進行抵近射擊,逐一摧毀誌願軍的前沿工事和火力點,對防禦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在第五次戰役的後期,美軍以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的快速支隊,抓住戰線的空隙,迅速向誌願軍縱深突進,致使誌願軍防線尚未完全建立便遭到破壞,局勢陷入相當被動。
因此,第68軍在抵抗美軍“坦克劈入戰”時積累的經驗,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在近一個月的文登裏地區防禦戰中,第68軍204師和202師604團頑強奮戰,以自身傷亡2400人的代價,成功殲敵7690人,其中包括美軍3390人;擊毀敵方坦克68輛,擊傷9輛,並擊落或擊傷敵機12架。
文登川穀地始終牢不可破。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投入了大量坦克,盡管受到了地形條件的製約,但還是廣泛用於地麵部隊作戰。
美軍在朝鮮作戰,沒有專門的坦克師、團部隊,而是從國內的裝甲師中,抽調了坦克營、連,配屬在陸軍師內,每個師基本上配有1個坦克營。美軍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鍛煉,機械化達到全球巔峰水平。美軍一個步兵師有72門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149輛坦克。
美軍防禦時用坦克作為支撐點,進攻時用坦克開路,後麵緊跟著步兵協同作戰,數量最多時,高達1400輛。因此誌願軍在打坦克的同時,還必須把步兵一起殲滅、擊潰。
美軍投入朝鮮戰場的坦克,主要是m4a3e8、m26和m46三種型號。
其中m4a3e8是二戰中大名鼎鼎的m4“謝爾曼”坦克的終極改進型,在防禦、機動和火力上,比m4都有重大提升;
m26“潘興”坦克,是美軍為了應對二戰德國“虎”式坦克,而專門設計製造的一種重型坦克,二戰後才重新定位為中型坦克;
m46則是m26的改進型,是當時美軍最先進的坦克型號。
在這些坦克的正麵,常常畫著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虎頭圖案,氣勢洶洶。
範佛裏特在朝鮮戰場上革新了美軍的坦克戰術。
以往,美軍將坦克分散在步兵隊形中,作為支援步兵的移動火力點使用。而範佛裏特則改變了這一做法,他在空襲和炮擊過後,先將20至40輛坦克編成集群,率先發起集中突擊,隨後步兵和工兵緊隨其後。坦克集群通過迅速突進,切斷我軍前沿陣地之間的聯係,最終由步兵逐一占領各個陣地。美軍將這種戰術稱為“坦克劈入戰”。
自美軍在東線展開攻勢以來,正是依靠這一戰術在前線取得突破,奪取了不少陣地。
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之初,反坦克專業力量嚴重缺乏,麵對坦克作戰的時候,主要還是用步兵武器打坦克。
第五次戰役後,誌願軍轉入主動防禦,這時候已經增加了90火箭筒、戰防炮、無後坐力炮等反坦克武器,再與步兵、炮兵、戰車、工事障礙等結合起來,加上靈活的戰術,已經與美坦克有了一戰之力。
20兵團下轄第67軍、第68軍,1951年中旬入朝,司令員楊成武。
楊成武是一名悍將,在長征中任開路先鋒團指揮官,親自指揮過著名的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等著名戰役。68軍根據誌司“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方針,於 1951年9月底至1952 年11月初,在北漢江至文登裏寬約 25 公裏的正麵,進行了長達13 個月的防禦作戰。
1951年9月21日,美第25師、第7師和韓偽2師、偽6師各一部,在75輛坦克、100餘門火炮及大量飛機支援下,向誌願軍第67軍防禦正麵,甘鳳裏——北漢江一線,發動了猛烈進攻。第67軍防線左右兩翼的第200師和第199師,立即進行防禦作戰。
第200師600團第1機槍連11班,和第3連6班組成了一個反坦克排,在第3連陣地424.2高地山腳下,承擔著反坦克任務。21日上午,3輛敵坦克擺出三角隊形,沿著金城、金化段公路向前開進。到距我炮陣地500米的時候,戰士們用迫擊炮接連發射了3發破甲彈。
其中,第2發破甲彈命中了第一輛坦克了望孔,駕駛員當即就跳下坦克,往南逃去。隱蔽在公路東側的第6班班長閻傑,在距離第2輛坦克約20米時,對準坦克油箱,從側後方連投4枚手雷,坦克瞬間燃起大火,駕駛員被擊斃。
第200師599團3連反坦克班,奉命在迴隅、橋田裏之間公路的反坦克壕,阻擊敵坦克。
21日晨,美軍坦克在金化、甘鳳裏公路上來來迴迴往返了好幾次。
11時許,先頭4輛坦克呈菱形隊形前進,在開進到距離第3連反坦克班20米遠的時候,反坦克班用一個4人小組,瞄準射擊坦克後麵的伴隨步兵,用一個3人小組投擲手榴彈來製造煙幕。班長周清泉投擲手雷率先擊中了先頭坦克,逼退了其他的坦克和步兵。
第199師596團2營,將1門火箭筒放在了後洞裏的南山腳下。
21日8時許,敵占領該山。
第2營趕緊將火箭筒撤了出來,隱蔽在了陣地裏。15時,敵3輛坦克開到我陣地前230米的時候,我火箭筒手用僅有的兩發彈射擊了過去,直接命中第2輛坦克。
激戰一整天,第67軍全線共擊毀敵坦克17輛。
其中,戰防炮擊毀了6輛,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和蘇式手雷擊毀了6輛,其他炮火擊毀了5輛。誌願軍反坦克第一戰取得了勝利,為指戰員後續粉碎“秋季攻勢”、進行反坦克作戰積累了經驗。
在文登川一帶駐守的是人民軍第5軍團,但經過長時間的艱苦作戰,5軍團傷亡慘重。1951年9月27日,為了穩定東線的防禦戰線,誌願軍第68軍204師配屬炮兵第610團、202師炮兵一個連,接防人民軍第5軍團,西起北漢江、東至文登裏東側635.8高地,文登川一線正麵20公裏的全部防務。
文登川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寬度從幾十米到600餘米,縱深超過了7000米。西靠魚隱山,東依加七峰,北麵是柏峴嶺。
山穀南端是一個名叫文登裏的小村莊,中間則貫穿了一條南北走向的末(末輝)楊(楊口)公路,直通我軍後方,是我軍東線的一個重要門戶陣地。山穀內地勢平坦,適合坦克部隊進出,開展穿插作戰,但由於兩側是崇山峻嶺,不是很有利於坦克的橫向機動。
文登川是美軍坦克進攻我軍防禦縱深的必經之地,能否在此阻擋住敵方大規模坦克的進攻,成為68軍防禦作戰成敗的關鍵所在。所以,文登川必須堅決守住。
第68軍接防倉促,既沒有完整的工事依托,也沒有充分的準備。為了能有效阻止美軍坦克集群的進攻,我軍進行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準備。
楊成武預見到文登裏一帶將有一場惡仗。他一再囑咐68軍軍長陳坊仁,除加強陣地正麵防禦外,還要注意防止美軍坦克衝擊。兵團司令部專門發出反坦克指示,提出工事與火力(包括反坦克地雷)相結合,勇敢與技術相結合,打坦克與打步兵相結合,以相互彌補不足,對付美軍連續攻擊。
第204師以魚隱山為核心陣地,在文登川之線設置反坦克區,610團部署在左翼。經過一番激烈戰鬥,610團迅速占領了935.8、709.6等高地。
610團決定將主要兵力與武器集中部署在文登裏公路兩側的高地,構築堅固防線。一營被部署在公路東側的635.8高地和904.2高地;二營則配置在公路西側的709.6、642和984.2高地等區域;第三營作為團預備隊,位於永青裏以北。團炮兵部隊在祠場附近建立基本發射陣地,並在上深浦區域構建前進發射陣地,以阻擊突入防線的敵軍坦克。
然後,在反坦克區內建起了“兵、陣、火、障”四大配係。充分利用山腳塄坎、溝梁等自然地形,利用戰前準備和戰鬥間隙大力搶修工事,白天打,晚上挖,抓緊在山穀狹窄地段和山腳突出部的公路兩側,以塹壕、交通壕和火力發射點,構築縱深梯次配置的陣地。
並在川地上挖反坦克壕,道路狹窄處設陷坑,和兩翼的陣地結合在一起,縱橫兩向貫通起來,各火力點、各陣地之間以交通壕相連,在道路、河床、稻田地和山坡處遍布反坦克地雷,形成了深達7公裏的縱深防禦陣地。
另外,我軍在作戰中將防炮洞和露天發射點結合、基本陣地和預備陣地結合、真假陣地結合,並充分利用山地茂盛林木嚴密偽裝自己,不僅為大量消滅敵人創造了條件,而且有效地保存了自己。
其次,針對自己裝備差、火力弱的實際情況,第68軍204師在全師內抽調人員,集中了27門57毫米無後坐力炮、12門76.2毫米反坦克炮、4門老式山炮和22根90火箭筒,以及1個工兵連,組成了一個150人的反坦克大隊,歸第610團指揮,部署在文登川,專門承擔打坦克任務。
反坦克大隊以反坦克炮為第一層火力,山炮為第二層,無坐力炮和火箭筒為第三層,形成了梯次火力配置。還組織了6個反坦克小組,每組3至6人,裝備地雷、爆破筒和反坦克手雷,視情機動出擊近戰殲敵。
10月3日、5日、13日,西線美第1軍、東線美第10軍、中線美第9軍,相繼發起進攻。東線敵軍進攻有兩大特點:一是使用集群坦克集中向文登裏穀地突擊,即所謂“坦克劈入戰”;二是不惜向攻擊的目標傾瀉炮彈。
1951年10月6日,交接任務還沒有徹底完成,美第10軍集結第2師,並配屬坦克第72營、韓國第8師戰車第31大隊和法國營,共百餘輛坦克,在眾多飛機的掩護下,向文登裏的誌願軍第68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企圖憑借絕對優勢兵力一舉突破文登裏,奪取我東線戰略要地魚隱山,深入我防禦縱深,破壞我防禦體係,占領末輝裏以南地區,以配合其在元山的登陸計劃。
誌願軍第204師在陣地被敵軍炸毀後異常艱苦的條件中,和朝軍一起頑強抵抗敵軍進攻,殲滅美韓聯軍900多人,初步穩定了作戰局麵。到10月10日,誌願軍第204師順利和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交接陣地。
10月11日,是我軍接防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陣地的第二天。美軍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支援下,出動10餘輛坦克,向誌願軍防守的635.8高地展開猛烈進攻。
戰鬥打響時,敵軍將坦克沿公路排成縱隊,向我軍兩側高地發起衝擊。由於我軍剛接防此陣地,反坦克火器配置不當,作戰體係尚未完善,且反坦克大隊缺乏實戰經驗,導致阻擊美軍坦克的效果不佳。
204師610團的2連死守陣地,擊退敵軍7次進攻。但美韓聯軍還是在12架飛機的配合下,坦克長驅直入,很快突破防線,推進至文登裏以北5公裏的610團防禦縱深處,上深浦地區,接近了團炮兵群的基本發射陣地。
反坦克大隊大隊長姚希和副團長見形勢危急,立即組織炮兵進行近距離火力戰鬥,阻止敵方坦克的推進。他們命令部署在東側904.2高地的一營和西側984.2高地的二營迅速前進,消滅跟隨坦克的敵步兵。同時,指示反坦克第一、二中隊隱蔽於縱深位置,迅速出擊,占領發射陣地,靠近射擊,打擊敵方坦克。
在排長閻相子的指揮下,第二中隊的反坦克殲擊小組攜帶反坦克手雷,借助草叢、溝渠和彈坑的掩護,從側翼迅速而隱蔽地向敵方坦克靠近。當他們距離敵坦克側後約10米時,閻相子毫無畏懼地站起身,精準地投出兩枚手雷,成功炸毀了敵坦克,成為此次作戰中首位摧毀敵坦克的戰士。
隨後,他們迅速轉移陣地,采用同樣的戰術炸傷了敵軍第二輛坦克。
此時,趁著敵軍陷入混亂,我方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分隊在50至100米的距離內開火,再次擊傷美軍3輛坦克。眼見夜幕降臨,美軍坦克營營長邁克爾無心再戰,下令坦克大量施放煙幕,撤迴陣地。
第一天的戰鬥可謂充滿險情。
雖然最終順利擊退了敵人,但由於戰士們對蘇式裝備操作不夠熟練,反坦克武器配置過於分散,未能發揮應有的威力,而地雷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我軍始終沒能找到有效的應敵策略。
美軍甚至一度逼近到距離我炮兵陣地僅700餘米的地方,幸虧炮兵采用榴彈炮直接瞄準平射,才成功擊退了美軍的坦克集群。這場戰鬥還催生了我軍一個全新的戰鬥術語——“閘止陣地”,意指用大口徑火炮平射,作為最後一道防線。
此時,連20兵團司令楊成武也按捺不住,撥通了68軍軍長陳坊仁的電話:“你的反坦克殲擊隊在哪兒?為什麽遲遲沒有動靜?他們到底在幹什麽!”
司令員的不滿層層傳達到了前線,610團團長尚誌功感到頗為鬱悶。當晚,楊成武司令員與610團團長尚誌功、政委崔子玉一同前往反坦克大隊,向一線作戰的戰士們詢問戰況。
楊司令員充分肯定了610團在首日戰鬥中,頂住了巨大壓力並阻擋住敵軍坦克進攻的突出戰績,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比如反坦克陣地距離公路過遠,敵坦克行進速度過快,導致反坦克火力效果大打折扣。
副團長姚希同提議:“明天我們將無後座力炮從山頭前移到山腳下,前推200米。”排長閻相子補充道:“我們小組距離坦克太遠,手雷和爆破筒都無法扔上去。在接敵過程中,我組四人犧牲了兩人。明天我們打算隱蔽在距離公路兩側20米以內,等敵坦克靠近時再出手。”
楊成武司令員點頭說道:“好,在文登川要修築反坦克交通壕,每個反坦克小組都要配備一個加強班和一挺機槍,專門用來打擊坦克後麵的敵步兵,掩護反坦克小組接近坦克進行爆破。”
隨後,他繼續鼓勵道:“同誌們,不要氣餒!這是我軍第一次大規模對抗坦克集群,今天頂住了就是勝利。明天才是真正的考驗,敵人一定會派出更多坦克,但不要害怕。雖然美國強大,但我們有智慧,我們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楊成武司令員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前線指戰員的戰鬥意誌。
團長尚誌功連夜召集緊急作戰會議,總結經驗教訓,明確了作戰目標,決定要將敵方坦克阻擋在上深浦以南地區。隨後,重新調整部署,將全團的反坦克火器全部隱蔽配置在末楊公路兩側的山腳,與步兵火器相結合,形成了縱深梯次的防禦體係。
軍工兵主任兼反坦克大隊副大隊長譚寶樓,率領軍、師下屬的四個工兵連和兩個工兵排,在公路兩側挖掘了三條深達三米、寬四米的反坦克壕,布置了五個反坦克地雷場。同時,他們在公路兩邊緊急開挖了總長超過一萬米的步兵交通溝,連接散兵坑和貓耳洞,為反坦克小組的靈活機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副團長姚希同將指揮部從山頂遷至山腳下,位於下深浦的西側,直接指揮兩個反坦克中隊和六個作戰小組。團長尚誌功則坐鎮上深浦北側的炮兵前進發射陣地,誓死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即使拚盡全團的力量,也決不允許敵人的坦克越過文登川。
610團的指戰員們三連夜在文登川設下了天羅地網,布下精兵強將,靜候美軍坦克的到來,準備一決勝負。
10月12日,美軍第2師出動航空兵,對誌願軍陣地發動了持續1個多小時的猛烈炮擊,重點打擊我軍前沿陣地及公路兩側的防禦工事。
上午10時,我軍主動讓開末楊公路南口,誘使敵軍深入,進入我反坦克陣地。
美軍誤以為我軍不敵撤退,遂派出48輛坦克,呈梯次隊形沿公路推進,並交替掩護向文登川陣地進攻,大批步兵緊隨坦克之後。
誌願軍則以縱深炮火不斷射擊敵軍坦克和步兵,盡力拖慢敵軍的進攻速度。同時,反坦克小組迅速進入戰鬥位置,耐心等待敵軍坦克的接近。
姚希同副團長在前指觀察所中清楚地觀察到戰況,隨即指示團炮群對向陽村、內洞和文登裏區域展開炮擊。我方野炮營的12門加農炮和山炮連的4門榴彈炮迅速開火,給伴隨敵軍坦克的步兵造成了重大傷亡。
當敵軍坦克突破我方第一道火力網,推進至下深浦地區時,通訊線路被敵人炸毀,姚副團長多次嚐試聯係反坦克二中隊,但始終無法接通。為了扭轉戰局,他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前往戰壕,組織反坦克二中隊利用交通壕隱蔽接近敵方,在100米內用無後座力炮連續發射6枚炮彈,成功擊毀美軍坦克兩輛,重創一輛。
反坦克中隊主要依靠無後座力炮來打擊美軍坦克。公路對麵的反坦克第一中隊,利用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在635.8高地西北山腳抓住敵軍慌亂、坦克行進緩慢、隊形密集的有利時機,實施交叉火力的集中射擊,成功擊毀和擊傷各一輛敵方坦克。
與此同時,我方野炮群在文登裏北部地區實施了截尾射擊,並成功擊傷敵軍兩輛坦克。敵軍在接連遭到打擊後,動用部分坦克火力進行壓製射擊,以掩護對受損坦克的修理,其餘30餘輛坦克則繼續向我防禦陣地發起衝擊。
姚希同立即指揮我方兩側陣地的一營三連和二營六連,用密集的交叉步兵火力封鎖被擊毀的敵軍坦克,阻止其修複,同時掩護我方反坦克武器向前推進。盡管敵方坦克不顧傷亡,依舊拚死向縱深突入,當敵軍先頭坦克逼近下深浦以北約400米,接近我方炮兵陣地時,炮兵群指揮官尚誌功團長下令榴彈炮壓低炮口,直接平射坦克。
炮兵連長馬福喜對此表示擔憂:“團長,我們使用的是曲射榴彈炮,不是平射炮,這樣無法計算彈道,炮彈也不知道能打到哪裏。”
尚團長卻嚴厲迴應:“你明白嗎?如果坦克突破過來,我們的陣地就完了!現在不管什麽計算彈道,直接用炮管瞄準,壓低炮口平射,不然你們就抱著炮彈衝上去!”
馬連長一聽,立刻大聲下令:“各炮注意!壓低炮口,用炮管瞄準第一輛車,注意後座力,別被傷到!四號炮準備,開火!”
四門榴彈炮的炮手們從防護板與炮管的縫隙中瞄準敵方坦克,同時開火,精準擊中第一輛目標,將美軍的陸戰之王 m46“巴頓”坦克的炮塔炸飛。
“有效!繼續攻擊!”團長尚誌功興奮地喊道。就這樣,我軍的榴彈炮像是刺刀般直刺敵人,采用直瞄射擊的方式再次摧毀了第二輛敵方 m26“潘興”坦克。
敵人的第三輛坦克是m4a3e8“謝爾曼”坦克,這款在二戰時期聲名顯赫的坦克,曾從北非戰場一路打到德國境內。憑借著厚重的前裝甲和105毫米的大口徑火炮,它繞過了前麵損壞的兩輛坦克,直衝我方炮陣地。
我方榴彈炮連迅速集中火力,四發炮彈齊射,“轟”的一聲巨響,敵坦克瞬間燃起熊熊烈火。至此,美軍的三種主戰坦克均被我方榴彈炮摧毀。我炮兵勇士連戰連捷,鬥誌昂揚,又接連擊傷兩輛敵坦克,炸毀的敵坦克橫在路上,徹底阻斷了敵軍的前進。
戰鬥持續到下午四點,敵方坦克已經無法繼續作戰,遂大量釋放煙幕以掩護撤退。望著那些狼狽逃竄的敵軍坦克,尚團長對炮兵連長說道:“毛主席在抗大學習時就強調過,要靈活運用戰略戰術。你看,今天榴彈炮的平射效果也相當不錯吧。”
馬福喜連長滿懷喜悅地向團長匯報:“報告團長,經過今天這一戰,美軍的坦克再也別想通過文登川了。”基於這次戰鬥經驗,我軍創造了一個新的術語,稱為“閘止陣地”,意思是榴彈炮以平射方式進行防禦,作為陣地的最後一道關卡。
敵軍坦克在慌亂逃竄中暴露出側麵和後部防護薄弱的弱點,反坦克第一中隊迅速抓住這一機會。排長楊仁芬和班長靳秉奎憑借有利的地形,成功擊毀了逃在前麵的兩輛敵軍坦克。與此同時,二營反坦克小組在距離敵坦克不足8米處,利用手雷和爆破筒等輕型武器,擊傷了另外兩輛坦克。
戰鬥持續到17時,敵軍丟棄了18輛坦克(其中10輛被毀,8輛受損),狼狽撤退。十裏文登川,頓時成了坦克的展覽場,各種被擊毀的美軍坦克散布在開闊的平原上。
14日清晨,惱羞成怒的美軍第2師師長楊格,指揮韓偽8師師長崔榮喜,組織兩個連的兵力並配備8輛坦克,排列成“人”字形戰術陣型,采取相互掩護、邊打邊進的策略,向我軍發起試探性進攻,企圖破解我軍的反坦克戰術。
第204師首長從612團調來了四個無後座力炮排前來支援610團。
7時50分,敵軍坦克逼近至642高地山腳陣地,距離僅約200米時,反坦克第二中隊的612團第三營機炮連戰士胡連操作無後座力炮連續發射三炮,但無一命中。排長宋有水詢問原因,胡連迴答道,敵坦克行進速度太快,炮彈落在了坦克後方。
宋排長提醒道:“要穩住,姚副團長曾說過,打運動中的目標時要考慮提前量,你可以瞄準坦克的前方試試。”胡連按照指示,發射一炮,成功擊中坦克履帶,摧毀了一輛敵坦克。其餘坦克見狀慌忙後撤,並集火反擊,而胡連迅速轉移了陣地。
當敵坦克再次發起衝鋒時,胡連已經積累了對付坦克的經驗和信心,在宋排長的指揮下,將敵坦克放近至百米之內,憑借冷靜和精準的抵近射擊,連續發射三炮,擊毀了三輛敵坦克。
胡連的炮陣地成為敵軍坦克的主要攻擊目標,敵方坦克迅速轉動炮口,對胡連陣地發起猛烈轟擊。反坦克炮被敵人摧毀,裝彈手祝平安英勇犧牲。胡連隨即抓起衝鋒槍,對敵步兵展開強烈掃射。
與此同時,剩下的4輛美軍坦克在撤退途中,被排長宋有水和班長李風全各擊毀一輛。我軍的反坦克殲擊小組也迅速潛入反坦克壕,通過手雷和爆破筒摧毀了一輛坦克,另一輛則在我軍雷區觸發反坦克地雷,被炸成殘骸。
胡連憑借7發炮彈,成功擊毀了4輛敵軍坦克,創下誌願軍個人單日使用無坐力炮反坦克的最高紀錄,並因此榮立特等功,獲得“二級戰鬥英雄”稱號。這一天,敵軍出動的8輛坦克還未抵達我團炮兵陣地,就全部被我軍輕武器擊毀。
從16日到30日,敵軍幾乎每天都動用十餘輛坦克,沿公路對我方陣地進行猛烈射擊。對此,我軍將反坦克火器前移至陣地前沿,並在夜間趁敵不備,沿公路及其兩側布設地雷和挖掘壕溝,成功炸毀了多輛敵坦克。
隨著阻擊戰的持續,誌願軍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反坦克戰術,包含“打近不打遠”“集中火力打”等戰術。
在作戰中,反坦克小組持續掌握美軍坦克活動的規律,在美軍坦克陣地行進的道路上埋設地雷,地雷一直埋設到美軍陣地前沿。誌願軍反坦克小組抓住美軍坦克被炸壞後要返迴搶修的規律,在被炸毀坦克周圍埋設地雷,連續炸毀多輛美軍坦克。
此後,敵軍開始頻繁變更行軍路線,調整作戰方式。
我軍也隨之應變,靈活調整戰術,在十餘天內又擊毀敵軍坦克十餘輛,重創敵方士氣。到11月4日為止,我軍在文登裏地區共擊毀敵軍坦克38輛,擊傷9輛,徹底粉碎了範佛裏特的“坦克劈入戰”計劃。
戰鬥進入到11月,誌願軍68軍204師的反坦克作戰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11月4日,6輛美軍坦克進入誌願軍642高地側後,誌願軍204師610團的6連用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等武器作戰,將6輛美軍坦克全部炸毀。
11月21日,美軍出動21輛坦克剛展開進攻就遭到610團反坦克大隊的“專業化抵抗”,反坦克大隊早就定好的反坦克戰術,手持無後坐力炮等火器炸毀4輛美軍坦克,用反坦克地雷炸毀9輛美軍坦克。剩下的美軍坦克想要撤迴去逃命,又被反坦克地雷的攔截,損失慘重。
我們的陣地如同磐石般牢固,無一輛敵軍坦克能突破文登川陣地。
68軍的戰士們在克服了最初的種種不適應後,愈戰愈勇。
204師610團三連排長牛瑞山,帶領兩名反坦克小組成員,通過白天的觀察,摸清了敵軍坦克的行動規律。夜間,他們悄然穿過敵方封鎖線,在敵方坦克行進的路線上埋設地雷,當天便成功炸毀一輛敵坦克。可到了夜裏,敵人又將被炸毀的坦克修複並開走了。於是,牛瑞山決定上下埋設兩顆反坦克地雷,進一步加強破壞效果。
第二天,敵人的坦克再次被地雷重創,這次損壞極為嚴重,不僅履帶被炸斷,甚至連負重輪也被炸飛,完全無法修複。根據敵人在坦克被炸壞後,嚐試搶修或拖迴的規律,牛瑞山等人采取了在受損坦克周圍布雷的戰術,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摧毀了敵人的5輛坦克。
隨後,他們主動出擊,將地雷埋設在敵人駐地的入口及周圍,結果敵坦克一出動就被炸毀。我方步兵積極配合行動,封鎖敵人試圖挖除地雷的企圖。
截至11月31日,短短半個月內,牛瑞山同誌率領埋雷小組,運用靈活多樣的埋雷戰術,成功摧毀敵方坦克共計10輛。牛瑞山榮獲特等功勳。
在這場戰鬥中,第68軍204師610團首戰告捷,戰後榮獲集體三等功,被譽為“三等功臣團”。
美軍所叫囂的“坦克劈入戰”最終宣告失敗,文登川一帶留下了68輛美軍坦克的殘骸,美軍隻能望而卻步。此戰也迫使美軍此後再不敢動用坦克集群進行大規模突擊。第68軍反坦克戰首戰告捷,受到了誌司的表揚。
誌司電示:
“你部接替了五軍團的陣地,初戰便成功阻擊來犯之敵,表現甚佳。望進一步細致加強工事建設,組織火力,架設電話,破壞並封鎖敵方通行的主要道路。師團司令部及政治部的幹部同誌應多深入連隊提供具體幫助,鼓舞士氣,發揚頑強抗敵的精神,殺傷敵軍,繼續努力爭取勝利。”
誌司將第68軍的反坦克作戰經驗,傳達給誌願軍各部隊,主要內容包括:
反坦克小組人數不宜過多,通常每組以3至5人為佳。不要畏懼坦克接近,距離越近反而越容易擊中目標。無後坐力炮在反坦克武器中表現最為出色,因此要確保攜帶足夠的穿甲彈,每門炮應至少配備30至60發彈藥。
盡量形成交叉火力網,並提前商定好協同作戰方案。多修築工事,如每種武器配備1至3個工事,這樣不僅能靈活打擊敵軍,還能迅速轉移陣地。多個反坦克小組協同作戰時,必須製定作戰預案並進行統一指揮。
對於擊毀的坦克,需立即焚燒或引爆,防止敵方迴收。在反坦克作戰中,應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和策略,同時配置多層火力,以形成有效的反坦克防禦區。
從1951年10月10日到11月21日40多天的激戰中,誌願軍204師610團的官兵不斷地改進反坦克作戰的戰術,將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山炮野炮等武器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炸毀炸傷美軍坦克68輛,為人民軍隊的反坦克作戰提供了頂級的實戰案例。
誌願軍入朝後,如何與美軍坦克展開鬥爭始終是個棘手的問題。由於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美軍坦克在戰場上極為囂張。
尤其在進攻時,美軍坦克經常成群結隊,橫衝直撞,無所顧忌地衝到誌願軍陣地前沿,排成一線進行抵近射擊,逐一摧毀誌願軍的前沿工事和火力點,對防禦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在第五次戰役的後期,美軍以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的快速支隊,抓住戰線的空隙,迅速向誌願軍縱深突進,致使誌願軍防線尚未完全建立便遭到破壞,局勢陷入相當被動。
因此,第68軍在抵抗美軍“坦克劈入戰”時積累的經驗,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在近一個月的文登裏地區防禦戰中,第68軍204師和202師604團頑強奮戰,以自身傷亡2400人的代價,成功殲敵7690人,其中包括美軍3390人;擊毀敵方坦克68輛,擊傷9輛,並擊落或擊傷敵機12架。
文登川穀地始終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