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二次戰役(6)冰天雪地長津湖-10 慘烈的最後阻擊戰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第9兵團已經沒有可用的預備兵力了。
因戰損巨大,後勤無法保證,沒有更多辦法的宋時輪隻好使出內戰法寶:斷橋破路。宋時輪指示第20軍在敵軍撤退的必經之路上,破壞道路、炸毀橋梁,將敵軍困住,伺機予以殲滅。
第20軍軍長張翼翔立即下令,炸毀古土水至真興裏道路上的所有橋梁,尤其是要徹底炸毀古土水以南狹窄路段上的“水門橋”,同時固守水門橋邊的1081高地,封鎖斷橋,徹底封死敵軍南逃的最後一條通道。
根據國內戰爭的經驗,這一策略能夠將敵人逼入絕境。對於依靠輪式和履帶式機動的摩托化、機械化部隊來說,一旦橋梁被毀,道路中斷,且無法迴撤,就如同插翅難飛。
當時,第1陸戰師配備了坦克和各類車輛上千台,無路可走就等於束手待斃。然而,美軍不同於國內戰爭中的國民黨軍隊,它具備強大的現代化工程保障能力,能夠迅速清除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
12月1日,20軍炸毀了水門橋,橋下是萬丈深淵,被困在橋邊的美軍麵臨著全軍覆沒的命運。然而,美軍陸戰隊工兵迅速修建了一座木橋,重新恢複了通行。
12月4日,誌願軍再次炸毀水門橋,美國工兵隨後又搭建了一座鋼製車轍橋。
12月6日,誌願軍加大了破壞力度,徹底摧毀了橋基,舊橋已無法再修複。
12月7日上午9時半,美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出動,將在日本製作完成的8套鋼製的車轍橋板和木製的車轍橋組件投向古土裏環狀陣地內。美軍隨即投入兩個工兵排將組件運至水門橋附近,當天沒有施工。
12月8日,水門橋再遭誌願軍敢死隊爆破,但僅僅將橫斷缺口擴大了1米多。不過,這一米多的寬度已超出美軍原計算寬度,必須填築縮短跨距才能安裝組件。美工兵曾打算用周邊散落的凍硬的誌願軍遺骸填築基礎,又顧念\"太無情了\",改用炸藥炸散凍土填充沙袋。更幸運的是美軍發現了日本人建電站時留下的木材。
12月9日白天,陸戰1師第1工兵營進入現場保護,開始修複作業。下午3點,水門橋修複。美軍連夜撤退,沒有停歇。陸戰第1師全部過橋,與陸戰一師師部會合。
12月11日,美軍炸毀水門橋。
美軍的先進手段與快速反應讓誌願軍深感震驚,美軍現代化裝備的作戰優勢,在這座橋梁的搭建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麵對這樣強大的敵人,許多過去的作戰經驗和方法顯得不再那麽有效。
說完水門橋,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戰場上去。
在12月6日到7日期間,美陸戰1師主力已經從下碣隅裏向古土裏的撤退結束了。現在,美陸戰隊麵前的障礙隻剩黃草嶺。隻要向南通過黃草嶺山口,美陸戰1師主力就算退出了蓋馬高原。
宋時輪決定依靠黃草嶺這道最後的天險,以手中殘破不堪的10個師進行最後的阻擊,爭取把美陸戰1師主力困在蓋馬高原的出口處。這是中國第9兵團圍困美陸戰隊的最後努力,將投入所有在蓋馬高原上的兵力,不計損失地拚死一搏。
第9兵團在最後的阻擊階段經曆了一場極為慘烈而充滿悲壯的戰鬥。
美軍在修複橋梁之前進行了偵察。陸戰第1師巡邏隊發現水門橋南1081高地有誌願軍埋伏。
1081高地地勢險要,位置非同尋常:站在該高地上,向北可以鉗製水門橋,向南則能瞰製黃草嶺山口。公路的一邊是高山的岩壁,另一邊就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萬仞懸崖。
更為要命的是,此段公路極其狹窄,隻能單車通過。車輛隻能一直向前或一直後退地通過此段路。因此,陸戰1團1營必須將1081高地上的中國軍隊全部肅清。
而此時,防守1081高地的誌願軍情況非常不好。誌第20軍60師180團1營2連合並3連1個排,負責防守該高地。該部於12月初陸續進入阻擊陣地,在這段時間裏,由於補給困難和防寒手段奇缺,誌180團2連的凍死凍傷減員極其嚴重。
12月8日淩晨,古土裏、真興裏一帶被狂風暴雪席卷。
南逃至黃草嶺的敵軍與北援至真興裏的敵軍,全力夾擊1081高地,這是最後的關口。
美陸戰1團1營a連向1081高地發起正麵進攻。b連從a連的西側,進攻中國180團設置在1081高地西坡下的陣地。美軍出其不意的夜襲令中國軍隊損失巨大。
為避免不必要傷亡,一直到傍晚,美軍沒有再繼續進攻。
在美陸戰1團1營進攻1081高地的同時,聚集在古土裏的混編陸戰1師開始向南撤退。因暴雪無法轉運陣亡人員,撤退之前,在古土裏環形陣地內為117名陣亡美陸戰隊員、英陸戰隊官兵舉行了葬禮。這些屍體的埋葬地點被詳細記錄,於戰後由北朝鮮政府根據美方提供的資料挖出,和柳潭裏的85具美陸戰隊員屍體一並交還美方。
這樣,美陸戰1師已經完成了長隘路撤退的第三步。
該師現在已經退出蓋馬高原,隻需向南到達興南港。
12月8日下午18時,宋時輪致電大將軍,匯報部隊所麵臨的極其嚴峻的困難,並向北京和誌司保證:“對當前任務將全力以赴,堅決完成,請放心。”
此時,第9兵團各部隊已喪失組織有效作戰的能力。第27軍的4個師在整頓戰鬥組織後縮編為40個連,每個連的戰鬥人員僅剩四五十人,全軍總計不過2000多人,戰鬥力相當於一個團。
第20軍的情況則更加嚴峻,其第58、第60師所有能夠作戰的人員加起來僅有200人左右。盡管如此,張翼翔依然指示第60師參謀長蔡群帆,率領這些殘餘的人員緊跟在漸行漸遠的美軍後方,窮追不舍。
第20軍殺紅了眼。
誌願軍的不斷追擊,美軍陸戰第1師損失過半,士氣崩潰,沿途丟棄了大量重型裝備。史密斯帶領殘部通過水門橋後,繼續向鹹興方向逃竄,而20軍的戰士們依然拚死攔截,不顧一切地奮勇作戰。
此時,他們離後方更遠了,駐守在此的中國士兵早已完全斷了補給。美軍士兵頻頻看到赤腳的中國士兵向他們發起衝鋒,麵對這般景象,仿佛置身夢境一般。
當晚,暴風雪繼續,氣溫降至零下三十度。美陸戰1團1營暫停進攻,轉入就地防禦。該日戰鬥1營損失為:陣亡13人,戰傷17人,凍傷67人。陣亡士兵和傷員被連夜運迴後方,其餘官兵在風雪酷寒中宿營。
暴風雪下了整整一夜,陸戰1團1營整個晚上都沒有遭到襲擊。
12月9日拂曉,雪停了。美軍迫擊炮手首先將僅剩的炮彈全部打向1081高地。接著,又召喚空援對山頂展開反複轟炸、掃射。在此期間,a連的陸戰隊員們向山頂迫近,對1081高地山頂形成了合圍之勢。轟炸一結束,a連官兵就立即湧向山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幾乎沒有遭遇誌願軍的還擊。登頂的陸戰隊員看見了壯烈的一幕:防守1081高地山頂的中國180團1營2連官兵大部凍死或戰死,活著的士兵也已僵硬不能移動。這一景象,深深地震撼了美軍。
雙方在12月8日、9日兩天圍繞1081高地進行的攻防戰中,誌第20軍60師180團士兵戰死和凍死人數達到500人以上。誌第20軍58師172團的一個營在“水門橋”附近的高地上幾乎全員凍僵,因而無法繼續抵抗,最終陣地被敵軍占領。
第20軍的戰史記載了當時的戰鬥情況:
在陣地上,部隊在冰天雪地中掘冰築雪,艱難作戰。戰士們不分晝夜地堅守在雪地裏,三天、五天,甚至一整周……前所未有的凍傷嚴重威脅著整個部隊。隨著時間推移,戰士們的手腳逐漸失去知覺,變黑、潰爛,腳、襪子和鞋子黏在了一起,紫黑色的血跡斑駁。
劇烈的疼痛如同刀割針刺般折磨著他們,但戰士們的頑強意誌絲毫未被動搖。他們僅靠少量的布條和棉花簡單包紮傷口,用滑行、爬行,甚至翻滾著身體,繼續堅持戰鬥。
美陸戰1團1營的損失是:戰鬥傷亡47人,凍傷190人。其中,減員最嚴重的是負責主攻1081高地的a連——該連在開始進攻以前有223人。1081高地之戰結束後,減員至111人。
在長津湖之戰中,先後湧現了三支“冰雕連”:分別是20軍59師177團6連、20軍60師180團2連以及27軍80師242團5連。除了個別掉隊的戰士和一名通信員外,所有官兵都在陣地上凍死……因凍傷導致的減員超過了戰鬥中的傷亡。
宋時輪並不甘心眼看著第1陸戰師從眼前逃脫,他命令各部隊“不惜一切困難和代價,繼續組織所有尚能勉強作戰的人員,力爭消滅向南突圍的敵軍和援軍的一部分或大部”。
9日,南逃至黃草嶺的敵軍與北援至真興裏的敵軍全力夾擊1081高地,這是最後的關口。第20軍58師和60師在連日激戰後,戰力已經耗盡。第60師180團和179團的一個營在美軍的南北夾擊下,堅守在門蜆與堡後莊之間的陣地,經過兩天的頑強奮戰,團長陣亡,參謀長重傷,300名戰士幾乎全數壯烈犧牲,最終陣地被敵軍突破。
“這些中國士兵忠實地執行了他們的任務,沒有一個人投降,頑強戰鬥到底,全部堅守陣地直到戰死,無一人生還。”
美國人充滿尊敬地記錄了這些中國將士的英勇事跡。
12月9日,彭德懷致電宋時輪,並同時報告毛澤東和高崗,強調應立即停止執行“圍敵打援”的計劃。
12月10日17時,突圍的敵人全部逃過黃草嶺。盡管第20軍因饑寒和戰鬥造成了嚴重減員,第58師還是將第173、174團所有能堅持戰鬥的人員集中起來,編成4個連,隻有一百餘人,由第58師參謀長胡乾秀率領,全力展開反擊。指揮所遭遇空襲,包括胡乾秀在內,指揮所內無一人幸存。胡乾秀成為長津湖之戰中犧牲的誌願軍最高級別指揮官。
在12月10日、11日,從古土裏撤下來的名聯合國軍安全退入了黃草嶺山口以南的真興裏。
12月12日,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陸戰1師終於脫離了長津湖的重重包圍,撤至五老裏,成功逃出生天。隨後,他們一路向南,逃往東海岸地區。如果沒有第3師和大量飛機的持續支援,這支美軍王牌部隊很可能已在長津湖被我軍全殲。
12月14日,該師與美軍第10軍其他部隊一起進入興南地區。為了阻止誌願軍的追擊並掩護興南的撤退行動,美軍調集了大量地麵炮兵和海軍艦艇,通過交叉運用炮兵火力、艦炮火力和航空兵火力,在興南港外圍形成了一片嚴密的火力封鎖區。
在整個撤退過程中,僅艦炮便發射了多達3.4萬發炮彈和128萬枚火箭彈,火力密度甚至超過了仁川登陸戰。與此同時,推進至興南港外圍的誌願軍部隊已難以發動大規模的突擊作戰,主要以零星射擊和小規模小隊的襲擾行動為主。
“逃到鹹興的陸戰隊官兵已是疲憊不堪、狼狽不已,鋼盔、胡須、大衣和皮鞋上都覆蓋著厚厚的冰霜。輕傷員相互攙扶著,麵露痛苦之色,艱難地邁著沉重的步伐,m1步槍歪歪斜斜地掛在他們身上。隨行的車輛上載滿了昏迷不醒的重傷員,有些人甚至被捆綁在汽車的散熱器上,凍得如同一塊塊堅硬的木板,身上布滿了未凝固就已凍成團的粉紅色血塊。”
然而,士兵們慶幸且愉悅。現在,他們已經從重圍中殺出,退出了酷寒的蓋馬高原,相比之下,接近海岸的平原顯得溫暖如春。隻需再向南,他們就能完全脫離危險,到達興南港乘船了。
“在陸戰隊的曆史中,從未遭遇過如此慘烈的艱難和困苦,這無疑是一場堪比地獄的旅程。”
自長津湖東岸新興裏開始,戰火摧毀了新興裏與柳潭裏的村莊,村民過冬的雜糧與土豆也都沒有了,地處高寒帶的居民無以為繼,隻能追隨聯合國軍南下。這支難民隊伍,一開始的時候隻有幾千人,路上不斷有人加入,到達興南港外圍,已有十萬之眾。
12月10日美軍撤退裝船,擁擠在鹹興到興南的公路和鐵路線上,聚集在碼頭港口空地上的大批難民忍受不了饑餓和嚴寒,開始湧向美軍駐地,美軍隻能就地為他們搭建帳篷,並提供食品。在美軍原撤退計劃中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難民撤退計劃。
第十軍團司令阿爾蒙德,決定並簽發最終命令:we go together![一起走],令即刻停止裝載輜重彈藥,讓難民上船。阿爾蒙德少將最終命令的這句話,在之後成為了美韓合作的標語。
美軍十軍團經同美海軍方麵聯絡,要求緊急增撥船隻救援難民。根據新計劃,所有韓國海軍的艦艇均不參戰,又在朝鮮當地雇傭了一批漁船和客輪,都用來運載難民。為使平民安全撤離,興南外圍火力網延時兩天,並增加艦炮配值。
12月23日運載難民達到峰值。
兩艘美海軍坦克登陸艦來到興南,專門裝載難民。裝載量最大的梅瑞迪斯勝利號也計劃當日啟航,這艘船上有一對從興南逃難出來的年輕夫妻文龍炯和薑韓玉,他們在巨濟島住下來,1953年,生子文在寅。梅瑞迪斯勝利號撤退航行期間,誕生5個孩子,被美軍命名為:泡菜1號、泡菜2號、泡菜3號、泡菜4號、泡菜5號。
12月24日下午,隨著最後一艘美國軍艦駛離興南港,東線美軍撤退行動正式宣告結束。興南大撤退,聯軍一共後送兵員人、車輛輛、物資35萬噸、朝鮮難民人。美十兵團和韓一軍的主力基本上全部撤出。這些兵力在之後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聯軍撤離興南期間,東線各部戰鬥傷亡計為:戰死705人,負傷3251人,失蹤4862人其多為韓軍,合計8818人。
史密斯師長站在軍艦上,手中握著人員實力統計表,忍不住渾身顫抖。從元山登陸到撤迴鹹興,陸戰一師在戰鬥中減員4418人,非戰鬥減員達到7313人,這支曾經是美國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1950年12月24日,亞洲時區的平安夜,隨著美第10軍的撤離,持續20多天的長津湖戰役,以誌願軍的慘勝宣告結束,這也意味著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部戰場,正式落下帷幕。同時,麥克阿瑟希望在聖誕節結束戰爭的計劃也隨之破滅。
中美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聯合國軍陣亡超過人,其中美軍陣亡人數達到約2.4萬,多個美軍兵團被成建製殲滅。誌願軍第九兵團傷亡達人,另有人因凍傷失去戰鬥力,凍死4000餘人。
第27軍的戰鬥報告中提到:“在戰鬥中,士兵們在積雪地上露營,腳、襪子和手都凍得像雪團一樣發白,連手榴彈的拉環都無法拉動。引信失靈,迫擊炮因寒冷收縮,七成炮彈未能爆炸,士兵的手皮膚甚至與炮彈和炮身黏在一起。”
戰鬥結束後,整個9兵團被轉變為突擊治療凍傷的戰地醫院。許多沒有經驗的衛生員使用火焰加熱傷員的凍傷部位,導致了不少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
9兵團不僅因凍傷導致減員高達30%,而且在作戰中,多數部隊依然沿用與國民黨軍作戰時的戰術,采取密集的人海戰術衝鋒。在西線,4野部隊采用三三製戰術,3個班(9個小組)最多可以展開800米的攻擊寬度;而在東線,3野9兵團甚至在100米寬的正麵投入了3個連(27個班)的兵力進行衝鋒,攻擊兵力密度是西線的數十倍!
9兵團的誌願軍戰士勇氣令人敬佩,但在美軍密集火力網下的犧牲也極為慘重。
西線的13兵團以1萬餘人的傷亡代價,殲滅敵軍2.2萬,交換比達到1:2.2,成功打垮了美軍第8集團軍。
而在東線,9兵團凍死凍傷的減員就高達3萬,連同作戰傷亡,總減員達到4.8萬,隻殲滅敵軍1.4萬,交換比達到3.4:1,錯失了全殲美軍陸戰1師的寶貴機會。
因嚴寒失去戰鬥力的九兵團,未能參與第三次和第四次戰役。中央軍委原計劃將九兵團調迴國內休整,但將士們堅決反對,最終九兵團的戰旗再次出現在第五次戰役中。
在此期間,蘇聯方麵關於誌願軍作戰情況的內部報告中,也提到了誌願軍在戰役中暴露出的若幹不足之處。
第一點,兵力和裝備在全線分散部署,未組織突擊集團;其次,各部隊在各自獨立的方向發起進攻,未能在敵人薄弱環節集中力量實施強有力的突擊。
第二點,由於沒有組織第二戰役梯隊,導致第一梯隊所取得的戰果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第三點,部隊行動缺乏果斷,尤其是負責正麵進攻的部隊,這給了敵人可乘之機,讓他們毫無阻礙地後撤並重新部署。
第四點,第13兵團在西線於敵軍最危急的時刻,主要兵力在橫渡清川江時停止了進攻。彼時,憑借第40軍、第38軍和第42軍的兵力,完全可以輕鬆包圍敵軍。
第五,東線第9兵團的第20軍和第27軍在完成對敵軍的包圍後,行動遲緩且缺乏果斷。而作為預備隊的第26軍並未用於對鹹興方向的突擊,從而未能形成外部合圍圈。
12月25日聖誕節。
這天晚上,已到達南朝鮮的美陸戰1師官兵,享用了豐盛的聖誕晚餐。在師部,史密斯師長召集起手下的軍官們痛飲。營地裏,陸戰隊員們則在開心地大嚼火雞,狂飲啤酒。現在,他們已經離開了惡夢般的長津湖。他們再不用擔心能凍死人的嚴寒和潮水般的中國大軍了。
同日,誌第27軍進入一片廢墟的興南。
因戰損巨大,後勤無法保證,沒有更多辦法的宋時輪隻好使出內戰法寶:斷橋破路。宋時輪指示第20軍在敵軍撤退的必經之路上,破壞道路、炸毀橋梁,將敵軍困住,伺機予以殲滅。
第20軍軍長張翼翔立即下令,炸毀古土水至真興裏道路上的所有橋梁,尤其是要徹底炸毀古土水以南狹窄路段上的“水門橋”,同時固守水門橋邊的1081高地,封鎖斷橋,徹底封死敵軍南逃的最後一條通道。
根據國內戰爭的經驗,這一策略能夠將敵人逼入絕境。對於依靠輪式和履帶式機動的摩托化、機械化部隊來說,一旦橋梁被毀,道路中斷,且無法迴撤,就如同插翅難飛。
當時,第1陸戰師配備了坦克和各類車輛上千台,無路可走就等於束手待斃。然而,美軍不同於國內戰爭中的國民黨軍隊,它具備強大的現代化工程保障能力,能夠迅速清除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
12月1日,20軍炸毀了水門橋,橋下是萬丈深淵,被困在橋邊的美軍麵臨著全軍覆沒的命運。然而,美軍陸戰隊工兵迅速修建了一座木橋,重新恢複了通行。
12月4日,誌願軍再次炸毀水門橋,美國工兵隨後又搭建了一座鋼製車轍橋。
12月6日,誌願軍加大了破壞力度,徹底摧毀了橋基,舊橋已無法再修複。
12月7日上午9時半,美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出動,將在日本製作完成的8套鋼製的車轍橋板和木製的車轍橋組件投向古土裏環狀陣地內。美軍隨即投入兩個工兵排將組件運至水門橋附近,當天沒有施工。
12月8日,水門橋再遭誌願軍敢死隊爆破,但僅僅將橫斷缺口擴大了1米多。不過,這一米多的寬度已超出美軍原計算寬度,必須填築縮短跨距才能安裝組件。美工兵曾打算用周邊散落的凍硬的誌願軍遺骸填築基礎,又顧念\"太無情了\",改用炸藥炸散凍土填充沙袋。更幸運的是美軍發現了日本人建電站時留下的木材。
12月9日白天,陸戰1師第1工兵營進入現場保護,開始修複作業。下午3點,水門橋修複。美軍連夜撤退,沒有停歇。陸戰第1師全部過橋,與陸戰一師師部會合。
12月11日,美軍炸毀水門橋。
美軍的先進手段與快速反應讓誌願軍深感震驚,美軍現代化裝備的作戰優勢,在這座橋梁的搭建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麵對這樣強大的敵人,許多過去的作戰經驗和方法顯得不再那麽有效。
說完水門橋,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戰場上去。
在12月6日到7日期間,美陸戰1師主力已經從下碣隅裏向古土裏的撤退結束了。現在,美陸戰隊麵前的障礙隻剩黃草嶺。隻要向南通過黃草嶺山口,美陸戰1師主力就算退出了蓋馬高原。
宋時輪決定依靠黃草嶺這道最後的天險,以手中殘破不堪的10個師進行最後的阻擊,爭取把美陸戰1師主力困在蓋馬高原的出口處。這是中國第9兵團圍困美陸戰隊的最後努力,將投入所有在蓋馬高原上的兵力,不計損失地拚死一搏。
第9兵團在最後的阻擊階段經曆了一場極為慘烈而充滿悲壯的戰鬥。
美軍在修複橋梁之前進行了偵察。陸戰第1師巡邏隊發現水門橋南1081高地有誌願軍埋伏。
1081高地地勢險要,位置非同尋常:站在該高地上,向北可以鉗製水門橋,向南則能瞰製黃草嶺山口。公路的一邊是高山的岩壁,另一邊就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萬仞懸崖。
更為要命的是,此段公路極其狹窄,隻能單車通過。車輛隻能一直向前或一直後退地通過此段路。因此,陸戰1團1營必須將1081高地上的中國軍隊全部肅清。
而此時,防守1081高地的誌願軍情況非常不好。誌第20軍60師180團1營2連合並3連1個排,負責防守該高地。該部於12月初陸續進入阻擊陣地,在這段時間裏,由於補給困難和防寒手段奇缺,誌180團2連的凍死凍傷減員極其嚴重。
12月8日淩晨,古土裏、真興裏一帶被狂風暴雪席卷。
南逃至黃草嶺的敵軍與北援至真興裏的敵軍,全力夾擊1081高地,這是最後的關口。
美陸戰1團1營a連向1081高地發起正麵進攻。b連從a連的西側,進攻中國180團設置在1081高地西坡下的陣地。美軍出其不意的夜襲令中國軍隊損失巨大。
為避免不必要傷亡,一直到傍晚,美軍沒有再繼續進攻。
在美陸戰1團1營進攻1081高地的同時,聚集在古土裏的混編陸戰1師開始向南撤退。因暴雪無法轉運陣亡人員,撤退之前,在古土裏環形陣地內為117名陣亡美陸戰隊員、英陸戰隊官兵舉行了葬禮。這些屍體的埋葬地點被詳細記錄,於戰後由北朝鮮政府根據美方提供的資料挖出,和柳潭裏的85具美陸戰隊員屍體一並交還美方。
這樣,美陸戰1師已經完成了長隘路撤退的第三步。
該師現在已經退出蓋馬高原,隻需向南到達興南港。
12月8日下午18時,宋時輪致電大將軍,匯報部隊所麵臨的極其嚴峻的困難,並向北京和誌司保證:“對當前任務將全力以赴,堅決完成,請放心。”
此時,第9兵團各部隊已喪失組織有效作戰的能力。第27軍的4個師在整頓戰鬥組織後縮編為40個連,每個連的戰鬥人員僅剩四五十人,全軍總計不過2000多人,戰鬥力相當於一個團。
第20軍的情況則更加嚴峻,其第58、第60師所有能夠作戰的人員加起來僅有200人左右。盡管如此,張翼翔依然指示第60師參謀長蔡群帆,率領這些殘餘的人員緊跟在漸行漸遠的美軍後方,窮追不舍。
第20軍殺紅了眼。
誌願軍的不斷追擊,美軍陸戰第1師損失過半,士氣崩潰,沿途丟棄了大量重型裝備。史密斯帶領殘部通過水門橋後,繼續向鹹興方向逃竄,而20軍的戰士們依然拚死攔截,不顧一切地奮勇作戰。
此時,他們離後方更遠了,駐守在此的中國士兵早已完全斷了補給。美軍士兵頻頻看到赤腳的中國士兵向他們發起衝鋒,麵對這般景象,仿佛置身夢境一般。
當晚,暴風雪繼續,氣溫降至零下三十度。美陸戰1團1營暫停進攻,轉入就地防禦。該日戰鬥1營損失為:陣亡13人,戰傷17人,凍傷67人。陣亡士兵和傷員被連夜運迴後方,其餘官兵在風雪酷寒中宿營。
暴風雪下了整整一夜,陸戰1團1營整個晚上都沒有遭到襲擊。
12月9日拂曉,雪停了。美軍迫擊炮手首先將僅剩的炮彈全部打向1081高地。接著,又召喚空援對山頂展開反複轟炸、掃射。在此期間,a連的陸戰隊員們向山頂迫近,對1081高地山頂形成了合圍之勢。轟炸一結束,a連官兵就立即湧向山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幾乎沒有遭遇誌願軍的還擊。登頂的陸戰隊員看見了壯烈的一幕:防守1081高地山頂的中國180團1營2連官兵大部凍死或戰死,活著的士兵也已僵硬不能移動。這一景象,深深地震撼了美軍。
雙方在12月8日、9日兩天圍繞1081高地進行的攻防戰中,誌第20軍60師180團士兵戰死和凍死人數達到500人以上。誌第20軍58師172團的一個營在“水門橋”附近的高地上幾乎全員凍僵,因而無法繼續抵抗,最終陣地被敵軍占領。
第20軍的戰史記載了當時的戰鬥情況:
在陣地上,部隊在冰天雪地中掘冰築雪,艱難作戰。戰士們不分晝夜地堅守在雪地裏,三天、五天,甚至一整周……前所未有的凍傷嚴重威脅著整個部隊。隨著時間推移,戰士們的手腳逐漸失去知覺,變黑、潰爛,腳、襪子和鞋子黏在了一起,紫黑色的血跡斑駁。
劇烈的疼痛如同刀割針刺般折磨著他們,但戰士們的頑強意誌絲毫未被動搖。他們僅靠少量的布條和棉花簡單包紮傷口,用滑行、爬行,甚至翻滾著身體,繼續堅持戰鬥。
美陸戰1團1營的損失是:戰鬥傷亡47人,凍傷190人。其中,減員最嚴重的是負責主攻1081高地的a連——該連在開始進攻以前有223人。1081高地之戰結束後,減員至111人。
在長津湖之戰中,先後湧現了三支“冰雕連”:分別是20軍59師177團6連、20軍60師180團2連以及27軍80師242團5連。除了個別掉隊的戰士和一名通信員外,所有官兵都在陣地上凍死……因凍傷導致的減員超過了戰鬥中的傷亡。
宋時輪並不甘心眼看著第1陸戰師從眼前逃脫,他命令各部隊“不惜一切困難和代價,繼續組織所有尚能勉強作戰的人員,力爭消滅向南突圍的敵軍和援軍的一部分或大部”。
9日,南逃至黃草嶺的敵軍與北援至真興裏的敵軍全力夾擊1081高地,這是最後的關口。第20軍58師和60師在連日激戰後,戰力已經耗盡。第60師180團和179團的一個營在美軍的南北夾擊下,堅守在門蜆與堡後莊之間的陣地,經過兩天的頑強奮戰,團長陣亡,參謀長重傷,300名戰士幾乎全數壯烈犧牲,最終陣地被敵軍突破。
“這些中國士兵忠實地執行了他們的任務,沒有一個人投降,頑強戰鬥到底,全部堅守陣地直到戰死,無一人生還。”
美國人充滿尊敬地記錄了這些中國將士的英勇事跡。
12月9日,彭德懷致電宋時輪,並同時報告毛澤東和高崗,強調應立即停止執行“圍敵打援”的計劃。
12月10日17時,突圍的敵人全部逃過黃草嶺。盡管第20軍因饑寒和戰鬥造成了嚴重減員,第58師還是將第173、174團所有能堅持戰鬥的人員集中起來,編成4個連,隻有一百餘人,由第58師參謀長胡乾秀率領,全力展開反擊。指揮所遭遇空襲,包括胡乾秀在內,指揮所內無一人幸存。胡乾秀成為長津湖之戰中犧牲的誌願軍最高級別指揮官。
在12月10日、11日,從古土裏撤下來的名聯合國軍安全退入了黃草嶺山口以南的真興裏。
12月12日,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陸戰1師終於脫離了長津湖的重重包圍,撤至五老裏,成功逃出生天。隨後,他們一路向南,逃往東海岸地區。如果沒有第3師和大量飛機的持續支援,這支美軍王牌部隊很可能已在長津湖被我軍全殲。
12月14日,該師與美軍第10軍其他部隊一起進入興南地區。為了阻止誌願軍的追擊並掩護興南的撤退行動,美軍調集了大量地麵炮兵和海軍艦艇,通過交叉運用炮兵火力、艦炮火力和航空兵火力,在興南港外圍形成了一片嚴密的火力封鎖區。
在整個撤退過程中,僅艦炮便發射了多達3.4萬發炮彈和128萬枚火箭彈,火力密度甚至超過了仁川登陸戰。與此同時,推進至興南港外圍的誌願軍部隊已難以發動大規模的突擊作戰,主要以零星射擊和小規模小隊的襲擾行動為主。
“逃到鹹興的陸戰隊官兵已是疲憊不堪、狼狽不已,鋼盔、胡須、大衣和皮鞋上都覆蓋著厚厚的冰霜。輕傷員相互攙扶著,麵露痛苦之色,艱難地邁著沉重的步伐,m1步槍歪歪斜斜地掛在他們身上。隨行的車輛上載滿了昏迷不醒的重傷員,有些人甚至被捆綁在汽車的散熱器上,凍得如同一塊塊堅硬的木板,身上布滿了未凝固就已凍成團的粉紅色血塊。”
然而,士兵們慶幸且愉悅。現在,他們已經從重圍中殺出,退出了酷寒的蓋馬高原,相比之下,接近海岸的平原顯得溫暖如春。隻需再向南,他們就能完全脫離危險,到達興南港乘船了。
“在陸戰隊的曆史中,從未遭遇過如此慘烈的艱難和困苦,這無疑是一場堪比地獄的旅程。”
自長津湖東岸新興裏開始,戰火摧毀了新興裏與柳潭裏的村莊,村民過冬的雜糧與土豆也都沒有了,地處高寒帶的居民無以為繼,隻能追隨聯合國軍南下。這支難民隊伍,一開始的時候隻有幾千人,路上不斷有人加入,到達興南港外圍,已有十萬之眾。
12月10日美軍撤退裝船,擁擠在鹹興到興南的公路和鐵路線上,聚集在碼頭港口空地上的大批難民忍受不了饑餓和嚴寒,開始湧向美軍駐地,美軍隻能就地為他們搭建帳篷,並提供食品。在美軍原撤退計劃中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難民撤退計劃。
第十軍團司令阿爾蒙德,決定並簽發最終命令:we go together![一起走],令即刻停止裝載輜重彈藥,讓難民上船。阿爾蒙德少將最終命令的這句話,在之後成為了美韓合作的標語。
美軍十軍團經同美海軍方麵聯絡,要求緊急增撥船隻救援難民。根據新計劃,所有韓國海軍的艦艇均不參戰,又在朝鮮當地雇傭了一批漁船和客輪,都用來運載難民。為使平民安全撤離,興南外圍火力網延時兩天,並增加艦炮配值。
12月23日運載難民達到峰值。
兩艘美海軍坦克登陸艦來到興南,專門裝載難民。裝載量最大的梅瑞迪斯勝利號也計劃當日啟航,這艘船上有一對從興南逃難出來的年輕夫妻文龍炯和薑韓玉,他們在巨濟島住下來,1953年,生子文在寅。梅瑞迪斯勝利號撤退航行期間,誕生5個孩子,被美軍命名為:泡菜1號、泡菜2號、泡菜3號、泡菜4號、泡菜5號。
12月24日下午,隨著最後一艘美國軍艦駛離興南港,東線美軍撤退行動正式宣告結束。興南大撤退,聯軍一共後送兵員人、車輛輛、物資35萬噸、朝鮮難民人。美十兵團和韓一軍的主力基本上全部撤出。這些兵力在之後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聯軍撤離興南期間,東線各部戰鬥傷亡計為:戰死705人,負傷3251人,失蹤4862人其多為韓軍,合計8818人。
史密斯師長站在軍艦上,手中握著人員實力統計表,忍不住渾身顫抖。從元山登陸到撤迴鹹興,陸戰一師在戰鬥中減員4418人,非戰鬥減員達到7313人,這支曾經是美國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1950年12月24日,亞洲時區的平安夜,隨著美第10軍的撤離,持續20多天的長津湖戰役,以誌願軍的慘勝宣告結束,這也意味著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部戰場,正式落下帷幕。同時,麥克阿瑟希望在聖誕節結束戰爭的計劃也隨之破滅。
中美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聯合國軍陣亡超過人,其中美軍陣亡人數達到約2.4萬,多個美軍兵團被成建製殲滅。誌願軍第九兵團傷亡達人,另有人因凍傷失去戰鬥力,凍死4000餘人。
第27軍的戰鬥報告中提到:“在戰鬥中,士兵們在積雪地上露營,腳、襪子和手都凍得像雪團一樣發白,連手榴彈的拉環都無法拉動。引信失靈,迫擊炮因寒冷收縮,七成炮彈未能爆炸,士兵的手皮膚甚至與炮彈和炮身黏在一起。”
戰鬥結束後,整個9兵團被轉變為突擊治療凍傷的戰地醫院。許多沒有經驗的衛生員使用火焰加熱傷員的凍傷部位,導致了不少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
9兵團不僅因凍傷導致減員高達30%,而且在作戰中,多數部隊依然沿用與國民黨軍作戰時的戰術,采取密集的人海戰術衝鋒。在西線,4野部隊采用三三製戰術,3個班(9個小組)最多可以展開800米的攻擊寬度;而在東線,3野9兵團甚至在100米寬的正麵投入了3個連(27個班)的兵力進行衝鋒,攻擊兵力密度是西線的數十倍!
9兵團的誌願軍戰士勇氣令人敬佩,但在美軍密集火力網下的犧牲也極為慘重。
西線的13兵團以1萬餘人的傷亡代價,殲滅敵軍2.2萬,交換比達到1:2.2,成功打垮了美軍第8集團軍。
而在東線,9兵團凍死凍傷的減員就高達3萬,連同作戰傷亡,總減員達到4.8萬,隻殲滅敵軍1.4萬,交換比達到3.4:1,錯失了全殲美軍陸戰1師的寶貴機會。
因嚴寒失去戰鬥力的九兵團,未能參與第三次和第四次戰役。中央軍委原計劃將九兵團調迴國內休整,但將士們堅決反對,最終九兵團的戰旗再次出現在第五次戰役中。
在此期間,蘇聯方麵關於誌願軍作戰情況的內部報告中,也提到了誌願軍在戰役中暴露出的若幹不足之處。
第一點,兵力和裝備在全線分散部署,未組織突擊集團;其次,各部隊在各自獨立的方向發起進攻,未能在敵人薄弱環節集中力量實施強有力的突擊。
第二點,由於沒有組織第二戰役梯隊,導致第一梯隊所取得的戰果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第三點,部隊行動缺乏果斷,尤其是負責正麵進攻的部隊,這給了敵人可乘之機,讓他們毫無阻礙地後撤並重新部署。
第四點,第13兵團在西線於敵軍最危急的時刻,主要兵力在橫渡清川江時停止了進攻。彼時,憑借第40軍、第38軍和第42軍的兵力,完全可以輕鬆包圍敵軍。
第五,東線第9兵團的第20軍和第27軍在完成對敵軍的包圍後,行動遲緩且缺乏果斷。而作為預備隊的第26軍並未用於對鹹興方向的突擊,從而未能形成外部合圍圈。
12月25日聖誕節。
這天晚上,已到達南朝鮮的美陸戰1師官兵,享用了豐盛的聖誕晚餐。在師部,史密斯師長召集起手下的軍官們痛飲。營地裏,陸戰隊員們則在開心地大嚼火雞,狂飲啤酒。現在,他們已經離開了惡夢般的長津湖。他們再不用擔心能凍死人的嚴寒和潮水般的中國大軍了。
同日,誌第27軍進入一片廢墟的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