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二次戰役(3)飛虎山慘烈五日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所周知,麥克阿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狂妄自大。
尤其是到了朝鮮戰場後,一連串的勝利讓他開始幻想拿下整座朝鮮半島。誌願軍抵達朝鮮半島後迅速贏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但麥克阿瑟依然認為我們派來的兵力有限,對戰局影響不大。
此時,中國各部隊正在向預定區域集結。
而麥克阿瑟也已下令西線的聯合國軍部隊展開試探性的北進行動。
飛虎山位於仁川東北方向,山勢險峻,橫在軍隅裏和價川北麵,南可控製朝鮮東西交通樞紐、價川,西可威脅敵軍補給站——軍隅裏。
軍隅裏和價川,都是聯合國軍配合東線的美第十軍,完成麥克阿瑟“鉗形攻勢”的必經之路,控製飛虎山便可以控製平壤至滿浦的公路。
在西部的整條戰線上,以南朝鮮第七師和美軍一部在價川和軍隅裏地區的前進最為迅速。為了不讓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太快,影響中國軍隊的調動和威脅中國軍隊的側後,必須依據飛虎山之險進行阻擊。
這個任務交給了第38軍。
解放戰爭後期,1縱改編為第38軍,足足有5萬多人,跟隨四野大軍入關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攻克天津、橫掃湖南、遠赴廣西、雲南,從最北邊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最南邊的中緬邊境,立功無數!
所以,第38軍是有資格驕傲的!
但沒想到的是,到了朝鮮戰場後,第一次戰役就給38軍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任務交給了38軍112師355團,團長是範天恩。
範天恩出生於1922年,是山東人。也就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中國從日本手裏收迴了山東的部分主權。可是不久之後,日本對中國開展了侵略戰爭,國家各地都是戰火紛飛。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範天恩養成了堅毅勇敢、不屈不撓的性格。他非常厭惡日寇,對其恨之入骨。
日軍侵略山東後的第二年,年僅16歲的範天恩就加入了遊擊隊。他對於日寇深惡痛絕,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把這些外來者趕出中國。雖然範天恩的年紀很小,但是他敢拚敢幹,得到了“範大膽”的外號。後來還擔任過連軍政指揮員。
抗美援朝開始之前,範天恩是38軍軍部的作戰科長。戰爭爆發之後,剛剛結婚的範天恩主動要求參加誌願軍,後被任命為112師335團團長。範天恩從軍多年,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出眾的作戰能力。
335團號稱“鐵血團”,在38軍所有團中最為驍勇。團長範天恩綽號範大膽,不僅非常酷愛打仗,而且還十分勇猛,軍長梁興初對其非常欣賞。
在日本出版的《朝鮮戰爭名人錄》裏麵,對誌願軍的收錄大多是軍和師以上的幹部,但是有一名團長赫然在列。他就是範天恩。範天恩的名字,估計大多數人並不熟悉。這也難免,畢竟團長這個職務在軍隊序列裏那簡直是太多了,絕大多數都不知名。
範天恩團長是值得被曆史銘記的。
他帶領的335團,在第二次戰役中表現得極其英勇,堪稱最為猛勇的部隊之一。起初,他們承擔了誘敵深入的任務,隨後又成功完成了穿插合圍的壯舉,簡直是一個奇跡。
範天恩舉起望遠鏡,目光凝視著對麵的巍峨群山,心中已逐漸勾勒出初步的作戰方案。他轉頭問身旁的二營副營長陳德俊:“德俊,你覺得怎麽打?”
陳德俊細細打量飛虎山,稍作沉思後答道:“右側是山脊,海拔700米。我認為從右邊突破,沿山脊直攻主峰。”
“右邊是新翻的土,可能藏有南朝鮮軍,往左稍微偏一點,從窪地爬上去進攻。明天早上5點發動攻擊,你估計多久能拿下?”範天恩肯定了陳副營長的判斷,焦急地詢問道。
“九點差不多。”
“好,就按這個計劃打。動作要迅速,千萬別和南朝鮮軍糾纏,否則我們會吃虧……”範天恩手一揮,戰鬥的號角已然吹響。
如果誌願軍成功占領飛虎山,撤退中的聯合國軍後路將被切斷,這也注定了強攻飛虎山是一場血戰。駐守飛虎山的是韓軍的第七師。
最近幾天,335團一直在迅速推進,戰士們糧袋中的食物已所剩無幾。最初還能每天吃些煮玉米粒,但當他們抵達飛虎山時,連玉米粒也不複存在。饑餓的戰士們大多處於半虛脫狀態,隨身攜帶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
在這樣的情況下,1950年11月4日拂曉時分,335團毅然對飛虎山發動了進攻。
天空中開始飄起了細密的雨絲,飛虎山仿佛披上了一層輕柔的薄紗。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擔任主攻任務的二營副營長陳德俊,放下了除了武器彈藥之外的所有裝備,迅速向飛虎山衝去。
當他摸索到飛虎山主峰下那片寬達兩公裏的開闊地時,發現美軍第二師的一個炮兵營正在封鎖這裏。陳德俊立即下達命令:“做好隱蔽,準備好手榴彈。”
戰士們悄然逼近美軍軍營,隨即齊齊甩出了手榴彈。
隨著爆炸聲接連響起,美軍營地內頓時充斥著哀嚎,敵軍傷亡慘重。短暫的勝利後,二營的戰士們沒有戀戰,迅速穿過開闊地,繼續向飛虎山方向發起突襲。在飛虎山一線,誌願軍戰士與南朝鮮軍第七師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這是南朝鮮軍在熙川首次與誌願軍正麵交鋒,便遭到了誌願軍第38軍的沉重打擊。
在下午3點,在主力部隊炮火的強力掩護下,敵軍有線通訊網線被炸斷、各部隊失去聯絡、戰鬥力無法有效集中,誌願軍戰士們抓住這個短暫機會,發起了進攻。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335團奮勇向飛虎山頂峰推進。臨近主峰時,敵我雙方終於爆發了預料中的白刃戰。濃厚寒冷的白霧中,隨處可聽到肉搏的喘息聲、咒罵聲和呻吟聲……
由於我軍火力不足,隻能通過殘酷的白刃戰消滅敵軍。而飛虎山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聯合國軍的炮火異常猛烈,使得整個戰鬥過程異常慘烈。
在二營搶占飛虎山主陣地的同時,範天恩抓住戰機,指揮部隊擴大戰果,命令一營和三營繼續向軍隅裏發起進攻。二營的四連和五連堅守飛虎山主峰,五連三排則在主峰南側延伸出的兩個小山頭上布置了幾十米的防線,這裏正是南朝鮮軍進攻飛虎山的必經之路。
不到一天時間,我軍便攻下了飛虎山。山頂細雨早已不知何時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濃重的霧靄,硝煙彌漫之下,太陽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見。
範天恩緩步行走在陣地上,目光掠過飛虎山經過激烈戰鬥後被彈片、炮火和火焰肆虐過的滿目瘡痍。曾經鬱鬱蔥蔥的飛虎山,在這場大戰之後,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風貌。
美軍並非對誌願軍的行動毫無預判。
短暫受挫後,南朝鮮軍第6、7、8師以及美軍第24師一部,迅速對飛虎山至德川一線展開反攻,重點集中在飛虎山一帶,發動了猛烈的反撲。
“報告!”不知何時,通信員已經站在了身後。
“說吧。”範天恩心中一緊,猛然轉身看向通信員。
38軍接到命令,停止向軍隅裏推進,立即掉頭撤退。這次撤退不僅僅是38軍,所有部隊都將撤退,唯留335團堅守飛虎山。
聽完情報後,他的心又一次揪緊了。
為什麽要死守飛虎山呢?我們來看一下飛虎山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飛虎山位於仁川東北方向,山勢險峻,橫在軍隅裏和價川北麵。
價川和軍隅裏都是聯合國軍配合東線的美第十軍完成麥克阿瑟“鉗形攻勢”的必經之路,控製飛虎山便可以控製平壤至滿浦的公路。
這是是中美雙方南進和北退的必經之路,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為了不讓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太快,影響中國軍隊的調動和威脅中國軍隊的側後,必須依據飛虎山之險進行阻擊。
如果飛虎山失守,敵人直接衝破防線,那麽之前的一切犧牲將會付諸東流。範天恩十分清楚,335團在飛虎山的阻擊戰關係重大。
如何以一個團的兵力頂住西線美軍的全麵進攻,以及如何讓一個團打出主力部隊的氣勢,是這場戰役的關鍵與難點。
要做好防禦,首要任務是挖掘工事。當335團的作戰任務從進攻轉為防守時,範天恩立刻意識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搶修工事,是當前部隊的頭等大事。
誌願軍深知美軍炮火的威力,如果沒有工事掩護,麵對美軍的大炮和飛機轟炸,簡直就是白白送命。然而,由於之前的任務以進攻為主,連續作戰的戰士們為了減輕負擔,隻攜帶了戰鬥武器,突然的戰鬥任務轉變讓他們措手不及。
瑟瑟秋雨,長途奔襲的汗水,讓戰士們的衣物層層盡濕,雖然雨住了,但是深秋的絲絲寒風,使戰士們不禁陣陣發抖。但時間就是生命,戰鬥的緊迫感讓他們已無暇去思考太多。搶修戰鬥工事的命令,已轉瞬傳遍飛虎山陣地的各個角落。
沒法辦,形勢緊急,隻能用手和刺刀挖那些堅硬的石頭,沒一會雙手都鮮血淋漓。疲憊的戰士們借著身體的重量用刺刀狠狠地刺向地麵,撬起石頭。但無奈刺刀受力麵較之鐵鍬實在是太小了。急紅了眼的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手刨土,然後將土和石頭用自己的手掌、衣服以及一切可以裝東西的容器往外搬運。
很快,堅硬地石頭碰掉了他們的指甲,看似稀鬆的土壤也磨破了他們的皮膚,小雨好像受到戰士們熱火朝天幹勁的感召,又趕來湊熱鬧,一時間,戰士們的指尖上的殷紅與雨水混合在一起,仿佛要把這方熱土染紅。
幸虧文化教員戴篤伯冒死送了一批小鐵鍬上來,這才解決了問題。335團的士兵們看見小鍬流下了激動的熱淚。範天恩激動地拍著戴篤伯的肩膀說:“你這個知識分子行!”
高強度的勞動漸漸地讓本就長期處於半饑餓狀態的戰士們感到體力不支、眼冒金星,渾身開始冒虛汗,手腳發軟開始不聽使喚。335團都已經斷頓好幾天了。後來機槍手梁仁江發明了啃石頭的辦法,因為一啃石頭就有口水,心理上就感覺餓勁就能差一點,這個方法馬上推廣到全團,陣地上瞬間響起了一片啃石頭的聲音。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被轟炸得滿目瘡痍的陣地上,一群穿著破爛棉衣渾身血汙的中國軍人,一手拿槍,一手拿著一塊石頭放在嘴裏,此起彼伏地迴響著啃石頭的聲音,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景?
在此期間朝鮮人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得知誌願軍一個團在和數倍於己的敵人戰鬥後,主動給戰士們送飯,運輸彈藥。後來朝鮮人給陣地送飯用的一隻木盆,作為曆史文物,現在還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因為這隻木盆,對當時的335團來說,太珍貴了。
第一天(1950年11月4日)
為了奪取對軍隅裏的控製權,敵人對飛虎山陣地展開了猛烈的反撲。美軍憑借先進的軍事裝備,展現出強大的火力優勢。在飛機和火炮的密集掩護下,成群的敵軍迅速向飛虎山陣地湧來。
敵人的猛烈炮火將石塊炸上天空,瞬間化為粉末,樹木也在烈焰中燃燒殆盡,成為焦炭。南朝鮮士兵更是將三排陣地周圍的樹木和幹枯的草叢全都點燃。三排的陣地頓時被濃煙和火海吞沒,炙熱的火焰籠罩著戰士們,他們被困在戰壕中,無法動彈。
南朝鮮士兵利用煙霧和火光的掩護再次向陣地發起衝鋒。
三排長馬增奎帶領士兵埋伏在陣地側翼,目光緊緊盯住從山下步步逼近的敵人,命令道:“敵人不到二十米,不準開槍!” 當敵人逼近到陣地前30米時,機槍手劉玉田再也壓製不住內心的憤怒,率先扣動了扳機。步槍組的戰士們幾乎同時投擲出手榴彈,前排敵人瞬間被擊倒十餘人,餘下的殘敵驚慌失措,紛紛調頭逃迴山下。
這一天,英勇的三排在擊退敵軍的多次進攻後,穩住了防線。
第二天(1950年11月5日)
黎明的黑暗被一聲炮彈的爆炸轟鳴打破,敵軍的進攻再次拉開序幕。在美軍的逼迫下,南朝鮮軍連續發起了五次進攻,並在飛機和炮火的支援下猛烈進攻,最終占領了飛虎山西側的第二座山峰。
負責守衛這裏的四連戰士們,懷著\"絕不讓敵人得逞\"的堅定信念,一次又一次地與敵軍展開激烈爭奪,成功地重新奪迴了這座山峰。這一天,敵軍企圖使用火攻,通過飛機投下大量燃燒彈,試圖占領飛虎山。
滾滾濃煙彌漫,戰士們被嗆得劇烈咳嗽,滾滾濃煙使戰士們劇烈地咳嗽起來,眼淚瞬間模糊了視線,鼻涕也不受控製地掛滿了臉龐。但戰士們滿不在乎地用衣袖一抹,跳出戰壕。繼續投入到戰鬥中,戰士們越戰越勇,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第三日(1950年11月6日)
傍晚時分,敵人已經連續發動了五次進攻,第三次甚至險些占領飛虎山陣地。機槍手劉玉田在機槍被炮彈炸毀後,毫不畏懼,迅速投出了三枚手榴彈,成功將敵人再次擊退。然而,盡管敵人被擊退了,三排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此時隻剩下六人。
三排長馬增奎將士兵們集合在一起,望著眼前一個個已經幾乎辨認不出的戰士,沉聲說道:“同誌們,我們必須守住陣地,寸土不失!”劉玉田推開腳邊敵人的屍體,從地上撿起一挺機槍,堅定地說:“我在,陣地就在!”
七班長劉德興憤然大吼:“隻要我們還有一個人活著,陣地就是我們的!”
話音未落,遠處的槍聲又密集響起。
與前幾天組織有序的衝鋒不同,美軍開始分散作戰。在這混亂中,誌願軍也一時難以判斷敵人的方向。在彌漫著煙霧、能見度極低的戰場上,我軍戰士與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展開了近身肉搏戰。
五連戰士李興旺頭部負傷,他正坐在戰壕裏,吃力地為自己包紮傷口,全然沒有意識到,三名美軍已悄悄逼近到他身後。就在這時,敵人猛然撲上,將他按倒在地。
突如其來的敵人讓李興旺心頭一震,但多年的戰鬥經驗使他迅速恢複冷靜。他假裝順從敵人繳槍的要求,突然猛地一腳,將正對麵的美軍踹下了山崖。緊接著,他轉身從另一名還在愣神的美軍手中迅速奪迴自己的手槍,手腕一抖,就是一槍,正中那名美軍的麵部。
隨後,他順勢向後倒地,靈巧地翻滾躲避了第三名美軍射來的子彈,並從倒下的美軍屍體旁抽出一枚手榴彈,奮力向前投擲。手榴彈直奔第三名美軍而去,嚇得對方發出一聲尖叫。隨著手榴彈的爆炸,第三名美軍的半邊身子被炸得血肉模糊,倒在地上痛苦哀嚎。
這一天,李興旺所在的排經曆了最艱難的時刻,陣地上僅剩排長和三名士兵依然屹立,所有的彈藥都來自於犧牲的戰友和倒下的敵人。
第4天(1950年11月7日)
頑強的敵人不甘心失敗,連續發起了7次進攻。盡管誌願軍麵臨彈藥匱乏和食物短缺的嚴峻形勢,他們依然咬緊牙關,堅守陣地,頑強阻擊,始終沒有讓美軍再向前推進一步。
在中國解放戰爭中榮獲“獨膽英雄”稱號的士兵李永桂,在陣地被敵人點燃的汽油吞沒於火海時,不甘被困的他率先從戰壕中躍出,直衝敵陣。
頭頂濃煙,背後火光映照,他宛如戰神降臨,嚇得敵人紛紛掉頭逃向山下。眼看陣地上的彈藥即將耗盡,他主動請戰,承擔起彈藥補給的任務。他一口氣衝迴連部,帶迴十幾顆手榴彈和一挺機槍。
然而,在第二次補給途中,飛來的榴彈不幸炸斷了他的左腿。李永桂強忍劇痛,拖著一條斷腿將一箱機槍子彈艱難地送迴陣地。到達後,他再次爬迴戰壕,拿起倒下戰友的槍,嘶吼著向敵人開火,憤怒的子彈不斷射出。最終,這位出身貧寒的青年戰士,因為失血過多而英勇犧牲。
就這樣經過四天激戰,335團幾乎彈盡糧絕。
這時天空又下起了雨,誌願軍戰士被雨淋濕的棉衣上開始結冰,整個335團的將士們饑寒交迫,極度困乏,他們互相依靠在一起進行取暖,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言,也沒有絲毫沮喪,有的隻是戰友間的相互鼓勵。
第五日(1950年11月8日)
堅守飛虎山陣地的第五天,是335團阻擊敵人的最後一天,但也是最困難的一天。
美軍在接連的失利後逐漸失去了耐心。
清晨,美軍出動了80多架飛機和數百門大炮,將飛虎山的誌願軍陣地反反複複炸了一遍又一遍,炮擊結束後,敵軍再次發起大規模進攻。
潮水般地敵人一起湧上山坡,335團全體將士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誌願軍的刺刀、工兵鍬、石頭、牙齒全都派上了用場,喊殺聲、慘叫聲、爆炸聲不絕於耳,撼人心魄。
就這樣一直混戰到天黑才將敵人擊退。
這一天,戰場上英雄事跡層出不窮,處處可見。
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下,六名勇士浴血奮戰。
七班副趙才山盡管一隻手臂被炸斷,血流如注,但他顧不上包紮,依然堅持戰鬥,直至英勇犧牲。
三排長四處遊走,指揮戰鬥,始終奮勇當先。一顆炸彈在他身前爆炸,犧牲前他仍怒視敵人……
一名身負重傷的誌願軍戰士臨終前嘴裏念叨的並不是家人,而是反反複複說著同一句話:“我們是誌願到朝鮮來打鬼子的,我們是誌願到朝鮮打鬼子的……”
這就是我們偉大的誌願軍戰士,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此次飛虎山陣地爭奪戰中,麵對韓軍第7師一個整師和美軍一部,以及八十多架飛機和數百門大炮的狂轟濫炸,誌願軍335團以一個團的兵力,靠著撿取犧牲戰友和敵軍的彈藥,硬是在飛虎山上,堅守5天5夜,成功擊退敵人57次,與敵人反複爭奪陣地9次,以少勝多,殲敵1800多人,其中3排獨自作戰死戰不退,戰至隻剩3人,斃敵400餘人,成功守住了飛虎山陣地。
飛虎山戰役之後,麥克阿瑟著急了。
他本想著聖誕節能迴家過節,但前線部隊連飛虎山都無法攻克。
為了加快地麵的推進速度,同時打消前線疑慮,麥克阿瑟向杜魯門申請,出動近百架戰機對鴨綠江進行不間歇轟炸,與其說申請,不如說通知,因為他根本不把白宮那幫人放在眼裏,杜魯門也心知肚明,麥克阿瑟不是他能管得住的。
所以他說,隻要不炸到中國東北地區,你開心就好。白宮的人想的是,既然主宰不了朝鮮戰場的發展局勢,那無論最後什麽結果,也別找我背鍋。
同日,也就是11月8日,誌司下令335團在完成飛虎山阻擊任務後,向溫井方向邊打邊撤。
楊大易師長下達命令:“立即撤離飛虎山陣地,向後撤退三十公裏!”
範天恩眼中布滿血絲,憤怒地咆哮道:“再退就退到鴨綠江了!拚死拚活地死守,還沒等到向敵人發起進攻,就要撤退?我不幹!”
“執行命令!”楊大易也憤怒地咆哮起來。他也是一肚子怒氣,美國的飛機襲擊了他的司令部,整整230名官兵犧牲,他的內心也在滴血。
範天恩最終還是服從命令,率領全團官兵撤離了他們曾經浴血奮戰過的陣地,在離開前他們向那些長眠於此的戰友們敬了最後一個軍禮,含淚走向了下一個未知的戰場。
範天恩率領部隊撤出飛虎山後,麥克阿瑟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他認為:中國派遣的軍隊數量有限,且物資補給麵臨困境,因此不足為懼。
隨著“聯合國軍”逐步陷入包圍圈,第二次戰役也隨之拉開帷幕。
112師335團先是假裝主力部隊,一邊作戰一邊後退。到了11月17日,他們停止反擊,快速撤退,將從國內帶來的武器全部拋棄,同時釋放俘虜,營造出完全無法抵擋、拚命逃竄的假象。
為什麽敢扔掉武器?因為335團換裝了,他們幾天前在飛虎山撿到了更先進的美式裝備。果然,美軍中計,開始在西線展開全麵進攻。
11月中旬,西線的部隊已經全部部署完畢。從西向東,依次為50軍、66軍、39軍、40軍、38軍和42軍,皆嚴陣以待。
尤其是到了朝鮮戰場後,一連串的勝利讓他開始幻想拿下整座朝鮮半島。誌願軍抵達朝鮮半島後迅速贏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但麥克阿瑟依然認為我們派來的兵力有限,對戰局影響不大。
此時,中國各部隊正在向預定區域集結。
而麥克阿瑟也已下令西線的聯合國軍部隊展開試探性的北進行動。
飛虎山位於仁川東北方向,山勢險峻,橫在軍隅裏和價川北麵,南可控製朝鮮東西交通樞紐、價川,西可威脅敵軍補給站——軍隅裏。
軍隅裏和價川,都是聯合國軍配合東線的美第十軍,完成麥克阿瑟“鉗形攻勢”的必經之路,控製飛虎山便可以控製平壤至滿浦的公路。
在西部的整條戰線上,以南朝鮮第七師和美軍一部在價川和軍隅裏地區的前進最為迅速。為了不讓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太快,影響中國軍隊的調動和威脅中國軍隊的側後,必須依據飛虎山之險進行阻擊。
這個任務交給了第38軍。
解放戰爭後期,1縱改編為第38軍,足足有5萬多人,跟隨四野大軍入關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攻克天津、橫掃湖南、遠赴廣西、雲南,從最北邊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最南邊的中緬邊境,立功無數!
所以,第38軍是有資格驕傲的!
但沒想到的是,到了朝鮮戰場後,第一次戰役就給38軍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任務交給了38軍112師355團,團長是範天恩。
範天恩出生於1922年,是山東人。也就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中國從日本手裏收迴了山東的部分主權。可是不久之後,日本對中國開展了侵略戰爭,國家各地都是戰火紛飛。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範天恩養成了堅毅勇敢、不屈不撓的性格。他非常厭惡日寇,對其恨之入骨。
日軍侵略山東後的第二年,年僅16歲的範天恩就加入了遊擊隊。他對於日寇深惡痛絕,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把這些外來者趕出中國。雖然範天恩的年紀很小,但是他敢拚敢幹,得到了“範大膽”的外號。後來還擔任過連軍政指揮員。
抗美援朝開始之前,範天恩是38軍軍部的作戰科長。戰爭爆發之後,剛剛結婚的範天恩主動要求參加誌願軍,後被任命為112師335團團長。範天恩從軍多年,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出眾的作戰能力。
335團號稱“鐵血團”,在38軍所有團中最為驍勇。團長範天恩綽號範大膽,不僅非常酷愛打仗,而且還十分勇猛,軍長梁興初對其非常欣賞。
在日本出版的《朝鮮戰爭名人錄》裏麵,對誌願軍的收錄大多是軍和師以上的幹部,但是有一名團長赫然在列。他就是範天恩。範天恩的名字,估計大多數人並不熟悉。這也難免,畢竟團長這個職務在軍隊序列裏那簡直是太多了,絕大多數都不知名。
範天恩團長是值得被曆史銘記的。
他帶領的335團,在第二次戰役中表現得極其英勇,堪稱最為猛勇的部隊之一。起初,他們承擔了誘敵深入的任務,隨後又成功完成了穿插合圍的壯舉,簡直是一個奇跡。
範天恩舉起望遠鏡,目光凝視著對麵的巍峨群山,心中已逐漸勾勒出初步的作戰方案。他轉頭問身旁的二營副營長陳德俊:“德俊,你覺得怎麽打?”
陳德俊細細打量飛虎山,稍作沉思後答道:“右側是山脊,海拔700米。我認為從右邊突破,沿山脊直攻主峰。”
“右邊是新翻的土,可能藏有南朝鮮軍,往左稍微偏一點,從窪地爬上去進攻。明天早上5點發動攻擊,你估計多久能拿下?”範天恩肯定了陳副營長的判斷,焦急地詢問道。
“九點差不多。”
“好,就按這個計劃打。動作要迅速,千萬別和南朝鮮軍糾纏,否則我們會吃虧……”範天恩手一揮,戰鬥的號角已然吹響。
如果誌願軍成功占領飛虎山,撤退中的聯合國軍後路將被切斷,這也注定了強攻飛虎山是一場血戰。駐守飛虎山的是韓軍的第七師。
最近幾天,335團一直在迅速推進,戰士們糧袋中的食物已所剩無幾。最初還能每天吃些煮玉米粒,但當他們抵達飛虎山時,連玉米粒也不複存在。饑餓的戰士們大多處於半虛脫狀態,隨身攜帶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
在這樣的情況下,1950年11月4日拂曉時分,335團毅然對飛虎山發動了進攻。
天空中開始飄起了細密的雨絲,飛虎山仿佛披上了一層輕柔的薄紗。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擔任主攻任務的二營副營長陳德俊,放下了除了武器彈藥之外的所有裝備,迅速向飛虎山衝去。
當他摸索到飛虎山主峰下那片寬達兩公裏的開闊地時,發現美軍第二師的一個炮兵營正在封鎖這裏。陳德俊立即下達命令:“做好隱蔽,準備好手榴彈。”
戰士們悄然逼近美軍軍營,隨即齊齊甩出了手榴彈。
隨著爆炸聲接連響起,美軍營地內頓時充斥著哀嚎,敵軍傷亡慘重。短暫的勝利後,二營的戰士們沒有戀戰,迅速穿過開闊地,繼續向飛虎山方向發起突襲。在飛虎山一線,誌願軍戰士與南朝鮮軍第七師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這是南朝鮮軍在熙川首次與誌願軍正麵交鋒,便遭到了誌願軍第38軍的沉重打擊。
在下午3點,在主力部隊炮火的強力掩護下,敵軍有線通訊網線被炸斷、各部隊失去聯絡、戰鬥力無法有效集中,誌願軍戰士們抓住這個短暫機會,發起了進攻。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335團奮勇向飛虎山頂峰推進。臨近主峰時,敵我雙方終於爆發了預料中的白刃戰。濃厚寒冷的白霧中,隨處可聽到肉搏的喘息聲、咒罵聲和呻吟聲……
由於我軍火力不足,隻能通過殘酷的白刃戰消滅敵軍。而飛虎山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聯合國軍的炮火異常猛烈,使得整個戰鬥過程異常慘烈。
在二營搶占飛虎山主陣地的同時,範天恩抓住戰機,指揮部隊擴大戰果,命令一營和三營繼續向軍隅裏發起進攻。二營的四連和五連堅守飛虎山主峰,五連三排則在主峰南側延伸出的兩個小山頭上布置了幾十米的防線,這裏正是南朝鮮軍進攻飛虎山的必經之路。
不到一天時間,我軍便攻下了飛虎山。山頂細雨早已不知何時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濃重的霧靄,硝煙彌漫之下,太陽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見。
範天恩緩步行走在陣地上,目光掠過飛虎山經過激烈戰鬥後被彈片、炮火和火焰肆虐過的滿目瘡痍。曾經鬱鬱蔥蔥的飛虎山,在這場大戰之後,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風貌。
美軍並非對誌願軍的行動毫無預判。
短暫受挫後,南朝鮮軍第6、7、8師以及美軍第24師一部,迅速對飛虎山至德川一線展開反攻,重點集中在飛虎山一帶,發動了猛烈的反撲。
“報告!”不知何時,通信員已經站在了身後。
“說吧。”範天恩心中一緊,猛然轉身看向通信員。
38軍接到命令,停止向軍隅裏推進,立即掉頭撤退。這次撤退不僅僅是38軍,所有部隊都將撤退,唯留335團堅守飛虎山。
聽完情報後,他的心又一次揪緊了。
為什麽要死守飛虎山呢?我們來看一下飛虎山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飛虎山位於仁川東北方向,山勢險峻,橫在軍隅裏和價川北麵。
價川和軍隅裏都是聯合國軍配合東線的美第十軍完成麥克阿瑟“鉗形攻勢”的必經之路,控製飛虎山便可以控製平壤至滿浦的公路。
這是是中美雙方南進和北退的必經之路,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為了不讓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太快,影響中國軍隊的調動和威脅中國軍隊的側後,必須依據飛虎山之險進行阻擊。
如果飛虎山失守,敵人直接衝破防線,那麽之前的一切犧牲將會付諸東流。範天恩十分清楚,335團在飛虎山的阻擊戰關係重大。
如何以一個團的兵力頂住西線美軍的全麵進攻,以及如何讓一個團打出主力部隊的氣勢,是這場戰役的關鍵與難點。
要做好防禦,首要任務是挖掘工事。當335團的作戰任務從進攻轉為防守時,範天恩立刻意識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搶修工事,是當前部隊的頭等大事。
誌願軍深知美軍炮火的威力,如果沒有工事掩護,麵對美軍的大炮和飛機轟炸,簡直就是白白送命。然而,由於之前的任務以進攻為主,連續作戰的戰士們為了減輕負擔,隻攜帶了戰鬥武器,突然的戰鬥任務轉變讓他們措手不及。
瑟瑟秋雨,長途奔襲的汗水,讓戰士們的衣物層層盡濕,雖然雨住了,但是深秋的絲絲寒風,使戰士們不禁陣陣發抖。但時間就是生命,戰鬥的緊迫感讓他們已無暇去思考太多。搶修戰鬥工事的命令,已轉瞬傳遍飛虎山陣地的各個角落。
沒法辦,形勢緊急,隻能用手和刺刀挖那些堅硬的石頭,沒一會雙手都鮮血淋漓。疲憊的戰士們借著身體的重量用刺刀狠狠地刺向地麵,撬起石頭。但無奈刺刀受力麵較之鐵鍬實在是太小了。急紅了眼的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手刨土,然後將土和石頭用自己的手掌、衣服以及一切可以裝東西的容器往外搬運。
很快,堅硬地石頭碰掉了他們的指甲,看似稀鬆的土壤也磨破了他們的皮膚,小雨好像受到戰士們熱火朝天幹勁的感召,又趕來湊熱鬧,一時間,戰士們的指尖上的殷紅與雨水混合在一起,仿佛要把這方熱土染紅。
幸虧文化教員戴篤伯冒死送了一批小鐵鍬上來,這才解決了問題。335團的士兵們看見小鍬流下了激動的熱淚。範天恩激動地拍著戴篤伯的肩膀說:“你這個知識分子行!”
高強度的勞動漸漸地讓本就長期處於半饑餓狀態的戰士們感到體力不支、眼冒金星,渾身開始冒虛汗,手腳發軟開始不聽使喚。335團都已經斷頓好幾天了。後來機槍手梁仁江發明了啃石頭的辦法,因為一啃石頭就有口水,心理上就感覺餓勁就能差一點,這個方法馬上推廣到全團,陣地上瞬間響起了一片啃石頭的聲音。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被轟炸得滿目瘡痍的陣地上,一群穿著破爛棉衣渾身血汙的中國軍人,一手拿槍,一手拿著一塊石頭放在嘴裏,此起彼伏地迴響著啃石頭的聲音,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景?
在此期間朝鮮人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得知誌願軍一個團在和數倍於己的敵人戰鬥後,主動給戰士們送飯,運輸彈藥。後來朝鮮人給陣地送飯用的一隻木盆,作為曆史文物,現在還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因為這隻木盆,對當時的335團來說,太珍貴了。
第一天(1950年11月4日)
為了奪取對軍隅裏的控製權,敵人對飛虎山陣地展開了猛烈的反撲。美軍憑借先進的軍事裝備,展現出強大的火力優勢。在飛機和火炮的密集掩護下,成群的敵軍迅速向飛虎山陣地湧來。
敵人的猛烈炮火將石塊炸上天空,瞬間化為粉末,樹木也在烈焰中燃燒殆盡,成為焦炭。南朝鮮士兵更是將三排陣地周圍的樹木和幹枯的草叢全都點燃。三排的陣地頓時被濃煙和火海吞沒,炙熱的火焰籠罩著戰士們,他們被困在戰壕中,無法動彈。
南朝鮮士兵利用煙霧和火光的掩護再次向陣地發起衝鋒。
三排長馬增奎帶領士兵埋伏在陣地側翼,目光緊緊盯住從山下步步逼近的敵人,命令道:“敵人不到二十米,不準開槍!” 當敵人逼近到陣地前30米時,機槍手劉玉田再也壓製不住內心的憤怒,率先扣動了扳機。步槍組的戰士們幾乎同時投擲出手榴彈,前排敵人瞬間被擊倒十餘人,餘下的殘敵驚慌失措,紛紛調頭逃迴山下。
這一天,英勇的三排在擊退敵軍的多次進攻後,穩住了防線。
第二天(1950年11月5日)
黎明的黑暗被一聲炮彈的爆炸轟鳴打破,敵軍的進攻再次拉開序幕。在美軍的逼迫下,南朝鮮軍連續發起了五次進攻,並在飛機和炮火的支援下猛烈進攻,最終占領了飛虎山西側的第二座山峰。
負責守衛這裏的四連戰士們,懷著\"絕不讓敵人得逞\"的堅定信念,一次又一次地與敵軍展開激烈爭奪,成功地重新奪迴了這座山峰。這一天,敵軍企圖使用火攻,通過飛機投下大量燃燒彈,試圖占領飛虎山。
滾滾濃煙彌漫,戰士們被嗆得劇烈咳嗽,滾滾濃煙使戰士們劇烈地咳嗽起來,眼淚瞬間模糊了視線,鼻涕也不受控製地掛滿了臉龐。但戰士們滿不在乎地用衣袖一抹,跳出戰壕。繼續投入到戰鬥中,戰士們越戰越勇,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第三日(1950年11月6日)
傍晚時分,敵人已經連續發動了五次進攻,第三次甚至險些占領飛虎山陣地。機槍手劉玉田在機槍被炮彈炸毀後,毫不畏懼,迅速投出了三枚手榴彈,成功將敵人再次擊退。然而,盡管敵人被擊退了,三排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此時隻剩下六人。
三排長馬增奎將士兵們集合在一起,望著眼前一個個已經幾乎辨認不出的戰士,沉聲說道:“同誌們,我們必須守住陣地,寸土不失!”劉玉田推開腳邊敵人的屍體,從地上撿起一挺機槍,堅定地說:“我在,陣地就在!”
七班長劉德興憤然大吼:“隻要我們還有一個人活著,陣地就是我們的!”
話音未落,遠處的槍聲又密集響起。
與前幾天組織有序的衝鋒不同,美軍開始分散作戰。在這混亂中,誌願軍也一時難以判斷敵人的方向。在彌漫著煙霧、能見度極低的戰場上,我軍戰士與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展開了近身肉搏戰。
五連戰士李興旺頭部負傷,他正坐在戰壕裏,吃力地為自己包紮傷口,全然沒有意識到,三名美軍已悄悄逼近到他身後。就在這時,敵人猛然撲上,將他按倒在地。
突如其來的敵人讓李興旺心頭一震,但多年的戰鬥經驗使他迅速恢複冷靜。他假裝順從敵人繳槍的要求,突然猛地一腳,將正對麵的美軍踹下了山崖。緊接著,他轉身從另一名還在愣神的美軍手中迅速奪迴自己的手槍,手腕一抖,就是一槍,正中那名美軍的麵部。
隨後,他順勢向後倒地,靈巧地翻滾躲避了第三名美軍射來的子彈,並從倒下的美軍屍體旁抽出一枚手榴彈,奮力向前投擲。手榴彈直奔第三名美軍而去,嚇得對方發出一聲尖叫。隨著手榴彈的爆炸,第三名美軍的半邊身子被炸得血肉模糊,倒在地上痛苦哀嚎。
這一天,李興旺所在的排經曆了最艱難的時刻,陣地上僅剩排長和三名士兵依然屹立,所有的彈藥都來自於犧牲的戰友和倒下的敵人。
第4天(1950年11月7日)
頑強的敵人不甘心失敗,連續發起了7次進攻。盡管誌願軍麵臨彈藥匱乏和食物短缺的嚴峻形勢,他們依然咬緊牙關,堅守陣地,頑強阻擊,始終沒有讓美軍再向前推進一步。
在中國解放戰爭中榮獲“獨膽英雄”稱號的士兵李永桂,在陣地被敵人點燃的汽油吞沒於火海時,不甘被困的他率先從戰壕中躍出,直衝敵陣。
頭頂濃煙,背後火光映照,他宛如戰神降臨,嚇得敵人紛紛掉頭逃向山下。眼看陣地上的彈藥即將耗盡,他主動請戰,承擔起彈藥補給的任務。他一口氣衝迴連部,帶迴十幾顆手榴彈和一挺機槍。
然而,在第二次補給途中,飛來的榴彈不幸炸斷了他的左腿。李永桂強忍劇痛,拖著一條斷腿將一箱機槍子彈艱難地送迴陣地。到達後,他再次爬迴戰壕,拿起倒下戰友的槍,嘶吼著向敵人開火,憤怒的子彈不斷射出。最終,這位出身貧寒的青年戰士,因為失血過多而英勇犧牲。
就這樣經過四天激戰,335團幾乎彈盡糧絕。
這時天空又下起了雨,誌願軍戰士被雨淋濕的棉衣上開始結冰,整個335團的將士們饑寒交迫,極度困乏,他們互相依靠在一起進行取暖,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言,也沒有絲毫沮喪,有的隻是戰友間的相互鼓勵。
第五日(1950年11月8日)
堅守飛虎山陣地的第五天,是335團阻擊敵人的最後一天,但也是最困難的一天。
美軍在接連的失利後逐漸失去了耐心。
清晨,美軍出動了80多架飛機和數百門大炮,將飛虎山的誌願軍陣地反反複複炸了一遍又一遍,炮擊結束後,敵軍再次發起大規模進攻。
潮水般地敵人一起湧上山坡,335團全體將士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誌願軍的刺刀、工兵鍬、石頭、牙齒全都派上了用場,喊殺聲、慘叫聲、爆炸聲不絕於耳,撼人心魄。
就這樣一直混戰到天黑才將敵人擊退。
這一天,戰場上英雄事跡層出不窮,處處可見。
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下,六名勇士浴血奮戰。
七班副趙才山盡管一隻手臂被炸斷,血流如注,但他顧不上包紮,依然堅持戰鬥,直至英勇犧牲。
三排長四處遊走,指揮戰鬥,始終奮勇當先。一顆炸彈在他身前爆炸,犧牲前他仍怒視敵人……
一名身負重傷的誌願軍戰士臨終前嘴裏念叨的並不是家人,而是反反複複說著同一句話:“我們是誌願到朝鮮來打鬼子的,我們是誌願到朝鮮打鬼子的……”
這就是我們偉大的誌願軍戰士,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此次飛虎山陣地爭奪戰中,麵對韓軍第7師一個整師和美軍一部,以及八十多架飛機和數百門大炮的狂轟濫炸,誌願軍335團以一個團的兵力,靠著撿取犧牲戰友和敵軍的彈藥,硬是在飛虎山上,堅守5天5夜,成功擊退敵人57次,與敵人反複爭奪陣地9次,以少勝多,殲敵1800多人,其中3排獨自作戰死戰不退,戰至隻剩3人,斃敵400餘人,成功守住了飛虎山陣地。
飛虎山戰役之後,麥克阿瑟著急了。
他本想著聖誕節能迴家過節,但前線部隊連飛虎山都無法攻克。
為了加快地麵的推進速度,同時打消前線疑慮,麥克阿瑟向杜魯門申請,出動近百架戰機對鴨綠江進行不間歇轟炸,與其說申請,不如說通知,因為他根本不把白宮那幫人放在眼裏,杜魯門也心知肚明,麥克阿瑟不是他能管得住的。
所以他說,隻要不炸到中國東北地區,你開心就好。白宮的人想的是,既然主宰不了朝鮮戰場的發展局勢,那無論最後什麽結果,也別找我背鍋。
同日,也就是11月8日,誌司下令335團在完成飛虎山阻擊任務後,向溫井方向邊打邊撤。
楊大易師長下達命令:“立即撤離飛虎山陣地,向後撤退三十公裏!”
範天恩眼中布滿血絲,憤怒地咆哮道:“再退就退到鴨綠江了!拚死拚活地死守,還沒等到向敵人發起進攻,就要撤退?我不幹!”
“執行命令!”楊大易也憤怒地咆哮起來。他也是一肚子怒氣,美國的飛機襲擊了他的司令部,整整230名官兵犧牲,他的內心也在滴血。
範天恩最終還是服從命令,率領全團官兵撤離了他們曾經浴血奮戰過的陣地,在離開前他們向那些長眠於此的戰友們敬了最後一個軍禮,含淚走向了下一個未知的戰場。
範天恩率領部隊撤出飛虎山後,麥克阿瑟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他認為:中國派遣的軍隊數量有限,且物資補給麵臨困境,因此不足為懼。
隨著“聯合國軍”逐步陷入包圍圈,第二次戰役也隨之拉開帷幕。
112師335團先是假裝主力部隊,一邊作戰一邊後退。到了11月17日,他們停止反擊,快速撤退,將從國內帶來的武器全部拋棄,同時釋放俘虜,營造出完全無法抵擋、拚命逃竄的假象。
為什麽敢扔掉武器?因為335團換裝了,他們幾天前在飛虎山撿到了更先進的美式裝備。果然,美軍中計,開始在西線展開全麵進攻。
11月中旬,西線的部隊已經全部部署完畢。從西向東,依次為50軍、66軍、39軍、40軍、38軍和42軍,皆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