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次戰役(4)初步穩定了戰局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次戰役是在“聯合國軍”退向清川江以南,誌願軍轉入追擊,全線逼近清川江邊時,突然結束的。
在雲山以東,第40軍以第119、第120師分兩路向寧邊、博川攻擊前進,於11月2日逼近寧邊。
在泰川、龜城地區,第66軍與美軍第24師形成對峙。第50軍全部由安東過江,並以第149師迅速前出至大館洞、秕峴地區,準備協同第66軍作戰,合力尋殲美軍第24師。
在清川江河穀地帶,擔負戰役迂迴任務的第38軍以第113、第114師沿江並肩而下,於11月1日晚攻占球場,2日晚攻占院裏,從側後對清川江以北的美、英、韓軍部隊形成威脅。
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全線告急,右翼韓軍第2軍團已經潰退;左翼美軍第24師和英軍第27旅孤軍前出,麵臨被側擊的危險;處於中間位置的第1騎兵師和韓軍第1師,更是在誌願軍攻勢下飽受煎熬。
於是,11月1日20時,沃克決定:暫時放棄向鴨綠江推進的計劃,清川江以北的第8集團軍部隊全線後撤。
在不利條件下主動後撤,無可厚非,但是,沃克這個決定卻遭到麥克阿瑟的責難。
身在東京的麥克阿瑟,聽到第8集團軍向清川江撤退的消息後,立即讓遠東司令部代理參謀長希基給沃克打電話,質問他為何出此下策。
從沃克下令後撤,到11月3日清川江以北第8集團軍的部隊,全部撤到指定位置,組織高效,運動快速,顯示了一支摩托化、機械化軍隊具有的快速機動能力。
誌司為發展戰役勝利,曾電令全軍采取一切辦法,迅速抓住敵人,不讓其從打擊範圍內逃脫。誌願軍各部迅速轉入追擊,但因38軍的延誤,未能切斷敵軍後路,正麵也沒能將敵軍抓住,收效很少。
除第120師第359團在龍淵洞附近,將墊後的美軍第24師第19團攔腰截斷,殲敵一部,斃傷俘敵300餘人,繳獲汽車81輛、榴彈炮4門外,其他部隊並無多少斬獲。
短短兩天之後,第8集團軍就在清川江南岸一線構成新的防線。
11月4日,誌願軍各部分別推進到清川江北岸。此時,如果誌願軍繼續前推,勢必要在敵方陣前強行渡江,麵對“聯合國軍”絕對優勢的空炮火力,和已經集中起來的兵力,是很難占到什麽便宜的。
大將軍於4日15時,致電中央並高崗,提出結束誌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超過1.5萬人,傷亡1萬餘人,敵我傷亡比為1.6:1,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朝鮮全境的企圖,並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據軍委作戰部統計,第一次戰役參戰6個軍,減員最多的是在雲山與美軍第1騎兵師進行過直接較量的第39軍,其次是在黃草嶺地區艱苦阻擊美軍第1陸戰師的第42軍。
正在誌願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時,誌司命令:“各部隊停止追擊!”
考慮采取誘敵深入,適時地放棄陣地,誘敵進入預定戰場,再合圍殲滅。
取得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勝利的誌願軍,開始全線後退。
盡管第一次戰役以誌願軍的完勝圓滿告終,但在戰役結束後,誌願軍也出現不少的畏難、退縮情緒,以39軍為例,部分幹部對敵人過於高估而導致的畏縮與誤失戰機,39軍反映,“過去在國內作戰中,從來沒有這樣多幹部裝孬種的”。
各種埋怨,比如埋怨美機猖獗、敵我炮兵火力對比差距大、上級抽調幹部過多導致部隊幹部成分新,“116師的幹部說:上級把幹部都調空了,全師的團長、政委隻剩下一個老的了,其餘全是新提拔的。三四七團說他們團的幹部一代不如一代。
部分人員存在悲觀甚至絕望情緒,認為戰爭沒有盡頭。存在急躁情緒,輕敵,打莽撞仗,缺乏持久作戰準備,希望早日迴國。
39軍政委李雪三在總結報告寫道,在雲山戰鬥之後,官兵好的方麵是對美軍戰鬥力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信心,摸清楚韓軍一觸即潰、美軍缺乏突擊精神(當然,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再也不敢再說這種話);另一方麵有部分人產生了怕飛機、怕炮火等情緒,認為敵人“不是紙老虎,而是鐵老虎”了。
加之供應困難,部隊中產生了埋怨情緒,有的戰士因對情況不明而發牢騷說:“吃的糊塗飯,走的糊塗路,打的糊塗仗。”
第一次戰役39軍和誌願軍的思想情緒尚在摸索階段,初次出國作戰產生負麵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這種負麵情緒很快就會被第二次戰役的大勝一掃而空。
1950年11月5日,中央起草給斯大林的電報,請求蘇方為誌願軍提供輕式武器裝備。1951 年1月起,蘇聯按合同陸續將武器裝備運到中國,迅速裝備了誌願軍。
1951年7月,經過全盤考慮,出於作戰需要和武器正規化的要求,總理擬定向蘇聯購買武器裝備的訂單,中央軍委下達從 1951年8月至 1954 年 10 月 60個師的換裝計劃。
1951年下半年,朝鮮戰場出現了談談打打、邊談邊打的情況,蘇聯方麵對中國的訂單沒有按期兌現。
總理向蘇聯方麵發去電報,說明了戰場情況並催促交付武器裝備。在周恩來的努力下,1952年8月,中國接到10個師的軍事裝備,其中3個師的裝備交給朝方,7個師的裝備用於赴朝誌願軍誌願軍武器從整體上得到了改善,作戰火力得到了極大提高。
在雲山以東,第40軍以第119、第120師分兩路向寧邊、博川攻擊前進,於11月2日逼近寧邊。
在泰川、龜城地區,第66軍與美軍第24師形成對峙。第50軍全部由安東過江,並以第149師迅速前出至大館洞、秕峴地區,準備協同第66軍作戰,合力尋殲美軍第24師。
在清川江河穀地帶,擔負戰役迂迴任務的第38軍以第113、第114師沿江並肩而下,於11月1日晚攻占球場,2日晚攻占院裏,從側後對清川江以北的美、英、韓軍部隊形成威脅。
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全線告急,右翼韓軍第2軍團已經潰退;左翼美軍第24師和英軍第27旅孤軍前出,麵臨被側擊的危險;處於中間位置的第1騎兵師和韓軍第1師,更是在誌願軍攻勢下飽受煎熬。
於是,11月1日20時,沃克決定:暫時放棄向鴨綠江推進的計劃,清川江以北的第8集團軍部隊全線後撤。
在不利條件下主動後撤,無可厚非,但是,沃克這個決定卻遭到麥克阿瑟的責難。
身在東京的麥克阿瑟,聽到第8集團軍向清川江撤退的消息後,立即讓遠東司令部代理參謀長希基給沃克打電話,質問他為何出此下策。
從沃克下令後撤,到11月3日清川江以北第8集團軍的部隊,全部撤到指定位置,組織高效,運動快速,顯示了一支摩托化、機械化軍隊具有的快速機動能力。
誌司為發展戰役勝利,曾電令全軍采取一切辦法,迅速抓住敵人,不讓其從打擊範圍內逃脫。誌願軍各部迅速轉入追擊,但因38軍的延誤,未能切斷敵軍後路,正麵也沒能將敵軍抓住,收效很少。
除第120師第359團在龍淵洞附近,將墊後的美軍第24師第19團攔腰截斷,殲敵一部,斃傷俘敵300餘人,繳獲汽車81輛、榴彈炮4門外,其他部隊並無多少斬獲。
短短兩天之後,第8集團軍就在清川江南岸一線構成新的防線。
11月4日,誌願軍各部分別推進到清川江北岸。此時,如果誌願軍繼續前推,勢必要在敵方陣前強行渡江,麵對“聯合國軍”絕對優勢的空炮火力,和已經集中起來的兵力,是很難占到什麽便宜的。
大將軍於4日15時,致電中央並高崗,提出結束誌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超過1.5萬人,傷亡1萬餘人,敵我傷亡比為1.6:1,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朝鮮全境的企圖,並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據軍委作戰部統計,第一次戰役參戰6個軍,減員最多的是在雲山與美軍第1騎兵師進行過直接較量的第39軍,其次是在黃草嶺地區艱苦阻擊美軍第1陸戰師的第42軍。
正在誌願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時,誌司命令:“各部隊停止追擊!”
考慮采取誘敵深入,適時地放棄陣地,誘敵進入預定戰場,再合圍殲滅。
取得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勝利的誌願軍,開始全線後退。
盡管第一次戰役以誌願軍的完勝圓滿告終,但在戰役結束後,誌願軍也出現不少的畏難、退縮情緒,以39軍為例,部分幹部對敵人過於高估而導致的畏縮與誤失戰機,39軍反映,“過去在國內作戰中,從來沒有這樣多幹部裝孬種的”。
各種埋怨,比如埋怨美機猖獗、敵我炮兵火力對比差距大、上級抽調幹部過多導致部隊幹部成分新,“116師的幹部說:上級把幹部都調空了,全師的團長、政委隻剩下一個老的了,其餘全是新提拔的。三四七團說他們團的幹部一代不如一代。
部分人員存在悲觀甚至絕望情緒,認為戰爭沒有盡頭。存在急躁情緒,輕敵,打莽撞仗,缺乏持久作戰準備,希望早日迴國。
39軍政委李雪三在總結報告寫道,在雲山戰鬥之後,官兵好的方麵是對美軍戰鬥力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信心,摸清楚韓軍一觸即潰、美軍缺乏突擊精神(當然,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再也不敢再說這種話);另一方麵有部分人產生了怕飛機、怕炮火等情緒,認為敵人“不是紙老虎,而是鐵老虎”了。
加之供應困難,部隊中產生了埋怨情緒,有的戰士因對情況不明而發牢騷說:“吃的糊塗飯,走的糊塗路,打的糊塗仗。”
第一次戰役39軍和誌願軍的思想情緒尚在摸索階段,初次出國作戰產生負麵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這種負麵情緒很快就會被第二次戰役的大勝一掃而空。
1950年11月5日,中央起草給斯大林的電報,請求蘇方為誌願軍提供輕式武器裝備。1951 年1月起,蘇聯按合同陸續將武器裝備運到中國,迅速裝備了誌願軍。
1951年7月,經過全盤考慮,出於作戰需要和武器正規化的要求,總理擬定向蘇聯購買武器裝備的訂單,中央軍委下達從 1951年8月至 1954 年 10 月 60個師的換裝計劃。
1951年下半年,朝鮮戰場出現了談談打打、邊談邊打的情況,蘇聯方麵對中國的訂單沒有按期兌現。
總理向蘇聯方麵發去電報,說明了戰場情況並催促交付武器裝備。在周恩來的努力下,1952年8月,中國接到10個師的軍事裝備,其中3個師的裝備交給朝方,7個師的裝備用於赴朝誌願軍誌願軍武器從整體上得到了改善,作戰火力得到了極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