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次戰役(1)溫井打響第一槍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6日,抗美援朝戰爭第一場戰役,曆時13天。
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以後,進展迅速,氣焰囂張,10月10日占領元山,19日占領平壤。
“聯合國軍”占領平壤以後,更加無所顧忌向北推進。麥克阿瑟認為中國出兵參戰的“可能性很小”,取得這場戰爭勝利已成定局,叫嚷要在“感恩節”(當年為十一月二十三日)前結束戰爭。
於是命令部隊以最快速度向中朝邊境推進,妄圖在嚴冬大雪來臨之前,前出到中朝邊境,搶占要點,堵住朝鮮人民軍的退路,一舉消滅人民軍,摧毀朝鮮人民政權,占領朝鮮全境。
10月20日,西線南朝鮮第2軍團的第6、第7、第8師進到順川、新倉裏、成川、破邑一線,距離誌願軍預定防禦地區隻有90~130公裏;而東線的南朝鮮第1軍團首都師已占領五老裏和東海岸的洪原地區,進至誌願軍預定防禦地區。
而此時,誌願軍僅有4個師又1個團渡過鴨綠江,進到義州以東和朔州、滿浦以南地區,各部隊距離預定防禦地區還有120~270公裏。誌願軍已經不可能先敵進入預定地區,組織防禦。
在反複審視地圖並判斷態勢後,麥克阿瑟憑借豐富的作戰經驗,確認了當天紙麵上的勝利。心情大好的他,在午後正式下達命令,廢除了“非南朝鮮部隊,不得靠近中朝邊境”的指令,要求各部盡快全麵向鴨綠江推進。
“聯合國軍”於10月21日,開始由平壤、元山一線,向朝鮮北部邊境全線推進。
為此,美軍集中了4個軍共10個師另1個旅又1個團的兵力,約13萬多人,分東西兩線,以師甚至以團或營為單位,采取長驅直入、速戰速決的方針,分兵多路,沿交通線向中朝邊境疾進。偽軍為先導,美、英軍殿後,並以車載步兵為前驅。
主力在西線,由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指揮。
在西線左翼集群中,美第8集團軍展開5個師又1個旅,以美第1軍指揮英第27旅、美第24師、南朝鮮偽1、偽7師由平壤、沙裏院地區,沿京義鐵路(漢城至新義州)向新義州、朔州、昌城、潼方向推進。
英軍率先推進,美軍第24師緊隨其後。而韓國偽7師則尾隨前進,隨時準備躍進占領中朝邊境的新義州。
在西線右翼集群中,以南朝鮮偽2軍團指揮南朝鮮第6、第8師,由成川、破邑、陽德地區沿滿浦鐵路(滿浦至順川),向楚山、江界推進。韓國偽6、偽8師在德川至球場洞的道路上急速推進,準備攻占朝鮮的臨時首都江界。
另以美軍騎兵第1師和第187空降團位於平壤、肅川地區,作為集團軍預備隊。
東線由直屬東京“聯合國軍”總司令部的美第10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指揮。
在東線,美第10軍展開4個師,以南朝鮮偽1軍指揮南朝鮮首都師由鹹興、興南北進,占領北青、新興,然後沿海岸鐵路線直撲圖們江;
南朝鮮偽3師主力暫時留駐元山,接應美第10軍登陸,然後向長津方向推進。以美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分別在元山、利原登陸,然後向長津、江界、惠山鎮推進,他們的目標是穿越雲山,攻占中朝邊境的水豐水電站一帶。
然而,就在這幾天,朝鮮的戰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北朝鮮人民軍主力第4師殘部,在寧邊正麵進行頑強的最後防禦,而同樣負責防禦的朝鮮新兵師第18、第31師,自誌願軍入朝以來,加速向中朝邊境撤退。
原本負責金日成戰時前敵總部一帶防禦的第26師,在接到誌願軍換防任務後,也不斷迴避著偽8師的攻擊,最終幹脆北撤,潛入妙香山的群山之中。
西線戰區的朝軍防線崩潰在即。
然而,戰況緊急,部分誌願軍主力軍、師、團依然處於失聯狀態。
這天,誌願軍抵達前線的部隊,大多在翻譯、聯絡員的引領下,換防氣息奄奄的朝軍殘部防區。然而,由於誌願軍各部,出國後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導致大榆洞誌願軍總部和第39軍等部隊依然處於失聯狀態。在無法得到誌司總部、北京命令的情況下,失聯的誌願軍各軍、師隻能按計劃繼續向前推進。
期間,他們隻能通過收音機收聽美國之音的朝鮮戰爭報道來判斷前方局勢。
幸運的是,繼10月23日找到第118師,並將其部署至溫井地區後,24日晚間,誌司與第40軍主力重新取得了聯係。根據誌司的命令,該軍主力迅速在溫井一線展開戰鬥部署。在這一特殊時刻,第40軍成為誌司應對危局時所能掌控的少數幾支主力部隊之一。
溫井裏是位於清川江下遊河穀的一處戰略要地,其西南方10英裏處是雲山,東方的熙川為韓國第2軍的集結之地,北方的古場洞距離鴨綠江約50英裏,與溫井之間有公路聯絡。
由於中朝邊境多山而崎嶇,因此使得溫井成了少數能從南方通往鴨綠江畔的關口。這種地勢令韓軍的調動大受阻礙,對中國人民誌願軍而言卻是個實施伏擊戰的理想地點。
10月22日,韓國偽2軍的偽6步兵師集結於順川、新倉裏之間。在此之後,美韓聯軍加快了北上速度,韓國偽6師主力部隊,開入價川、寧邊而逼近熙川,偽8師和偽1師則分別抵達寧遠和軍隅裏。誌願軍主力距離預定區域尚遠,已經來不及在熙川以南打擊韓軍。
10月24日時,韓國偽6師已經從熙川向西開攻,同日就拿下了溫井。
接著,偽6師的第2步兵團準備由溫井開赴北鎮,而其第7步兵團從溫井向古場出發,直接威脅到誌願軍的交通線。
由於聯合國軍尚未察覺誌願軍已經入朝參戰,又預期朝鮮人民軍無力發起反抗,因此在各部隊之間沒有加強協調。但在這樣的情形下,韓6師7團之下的部隊還直接抵達鴨綠江畔,完全沒有注意到周邊的威脅。
1950年10月24日,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場戰役——昌都戰役勝利結束。
曆史的銜接竟是那麽奇妙,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第一戰打響了!
初冬的寒意在夜幕中彌漫,帶著一絲血腥氣息。從莫斯科和北京遠眺,雲山的夜空映照出一片紅光。
10月25日剛過子夜,第40軍120師360團換上朝鮮軍服,頂上了朝軍防線。隨即,第360團與韓軍第1師的前鋒部隊展開激烈交火。
360團團長徐銳,正是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中,那個率領一個營深入厲家窩棚、摧毀廖耀湘兵團指揮部的副團長,他所指揮的部隊戰鬥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盡管雙方兵力相當,但韓軍不僅獲得美軍戰機的支援,還擁有坦克和自行火炮,單兵武器性能也優於誌願軍。
因此,雖然誌願軍戰鬥經驗豐富,卻因急行軍而重火力未能及時到位,在雙方正麵遭遇時,已無施展戰略戰術的餘地,隻能就地修築工事,以防禦戰方式抵禦在美軍遠程火力掩護下韓軍的猛烈進攻。
360團與韓軍偽1師一部的激戰一直持續到27日夜晚,韓軍損失近300人,但始終無法突破雲山防線。
深夜,傷亡嚴重、身著朝鮮軍服的360團將防線交給誌願軍第39軍時,聯合國軍依然誤判這支部隊為由中國誌願者和朝鮮新兵組成。他們的依據之一,便是360團比朝鮮人民軍的裝備還要差。
正是360團打響了誌願軍入朝參戰的第一槍。
當天,第360團與韓國軍隊偽1師的先頭部隊展開激烈交戰,誌願軍在溫井一帶的南下穿插行動中再次與北進的韓軍正麵相遇。此時,聯合國軍終於確認,誌願軍已派出規模可觀的正規部隊進入朝鮮參戰。
朝鮮戰爭的進程從此開始發生逆轉。
10月25日淩晨,40軍之下的2個師都前往指定的阻截位置——第118師抵達北鎮以東、第120師進入雲山以北。
40軍第118師,是1948年11月,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改編組建,鄧嶽任師長,李伯秋任政治委員。
118師師長鄧嶽在12歲就加入了紅軍,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投身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後西征轉戰,建立川陝根據地。長征時,三過雪山兩過草地。接著奔赴晉東南和冀南,英勇抗擊日寇。
然後率部到東北,參加東北保衛戰、遼沈戰役,繼續入關追擊,參加平津戰役,南下兩湖、兩廣,參加漢口、衡寶等著名戰鬥,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是首攻海南島的主力部隊。海南戰役一結束,又率部首批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該師前身是1940年9月組建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1942年 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1943年3月番號撤銷,旅機關編入魯中軍區機關。
1945年8月中旬組建山東軍區第3師;19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7 師,19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戰鬥力頑強,作風頑強,戰鬥積極性高,有朝氣,善於夜戰及爆破,兼備野戰運動與城市攻堅,為東北頭等主力師”。
1948年11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8師,轄352、353、354團。
352團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底至1938年初,山東濰坊魯東起義組建的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7和第8支隊;1939年改編為山東縱隊第1支隊;該團是抗戰時著名的魯中老一團。
353團的前身是1938年1月,山東泰安徂徠山起義組建的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4支隊,在匯入了莒縣十字路起義武裝、淄博黑鐵山起義之抗日救國第5軍一部後,編為山東縱隊第4支隊;是抗戰時著名的魯中老二團。
354團前身是1945年8月由本溪煤礦特殊工人組成的工人糾察隊,後編為冀熱遼16軍分區21旅62團,其2營是抗戰時八路軍魯中軍區老部隊。
在戰鬥爆發之前的部署中,40軍的任務便是準備到溫井以北和以西地區、並在當地對韓國偽6師施以包圍和消滅之術。
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為搶頭功,以坦克14輛、自行火炮1門,後隨摩托化步兵成一路行軍縱隊沿雲山至溫井公路繼續北犯。7時許,南朝鮮軍進入我第120師360團阻擊地域。360團戰鬥經驗豐富的徐銳團長沉著冷靜,繼續往裏放敵人。
行進途中,一位小個子軍官從吉普車上躍下,將一位“阿爸吉”(朝鮮語中對老大爺的稱唿)從車上拽下。小個子軍官指著山頭發問,反複詢問,然而老者隻是搖頭,默不作聲……我軍戰士皆為老者的錚錚鐵骨所折服,人人義憤填膺,誓要為朝鮮人民報仇雪恨,握槍的手都因憤怒而微微出汗!
但由於沒有接到命令,他們不敢擅自開槍……
此時,敵軍大部隊已進入我軍的有效射程範圍。小個子見老者始終搖頭,急得直跺腳,竟抬手給了老者兩個耳光,隨後又拔出配槍,欲將老者擊斃。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忍無可忍的一排長劉漢生高聲喊道:“打!”
石班長隨即扣動扳機,小個子應聲倒地……
緊接著,團裏的炮兵和火箭筒一同開火,炮彈在敵群中接連爆炸。猛烈的炮火,嚇得敵坦克急速後退,退至九龍江畔的大橋旁。敵軍的步兵則暴露在陣地前,陷入一片混亂。1 營營長宋漢珠見此情形,當機立斷,緊急命令 1、3 連發起進攻。
勇士們猶如猛虎下山,槍彈、手榴彈如雨點般射向敵群。直殺得敵人橫屍遍野,血流成河,驚慌失措,狼狽逃竄……經過短暫的激烈交鋒,共俘虜敵軍 30 餘人,擊毀吉普車 1 輛,繳獲步話機 1 部。
雲山方向間洞南山,偽1師先頭部隊被擊退,敵似被打懵了,許久沒緩過氣來,敵團長趙在美心中納悶:自仁川登陸以來,從未遇到頑強抵抗。這裏的\"人民軍\"怎麽這樣厲害?!
為挽迴麵子進行報複,他調集20餘門榴彈炮、14輛坦克,掩護兩個營的兵力,向間洞南山發起瘋狂進攻,企圖開辟通路。
敵榴彈炮、坦克激烈轟擊,空中又飛來20餘架飛機輪番投彈、掃射……頃刻間,在不足500米的陣地上,已落下1000多發炮彈,炸得樹木折斷,山石橫飛,彈痕累累,大火熊熊,濃煙滾滾,陣地已經變成一片火海,偽1師又發起漫山遍野的集團衝鋒。
3連連續擊退敵人6次進攻,陣地上隻剩下18位勇士在繼續戰鬥。敵人在坦克、火炮的掩護下,趁著我軍手榴彈、槍彈稀少,竟有20多個敵人乘勢攻了上來,白刃戰十分激烈,陣地已有丟失的危險。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英雄的3班長石寶山,為保護朝鮮的革命根據地和祖國人民的安全,立即奮不顧身地抱起兩根爆破筒,拉下導火索,勇猛地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
石寶山,是誌願軍出國作戰,第一位犧牲的\"王成式\"的英雄!120師師史是這樣記載的:\"石寶山同誌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的第一位決死獻身的偉大英雄。他是我師的驕傲!是誌願軍的驕傲!也是為中國革命和世界和平英勇獻身的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突出代表!\"
敵久攻不下,趙在美便改變戰術,重新調整部署,調集坦克掩護,從間洞溝口迂迴3連之側背。敵之企圖被營長宋漢珠識破,他見敵坦克好似移動的碉堡火力威脅最大,便命令2連組織打坦克,牽製敵人,保證3連側翼安全。
2連連長郭善訓,戰鬥經驗豐富,組織爆破組和火力掩護組,由3排長邵振東負責,攜帶7根爆破筒,冒著敵機轟炸和炮火的封鎖,沉著地衝過200米的開闊地,占據了公路左側的有利地形。
敵坦克抵近,9班長秦永發抱起一根爆破筒堅定地說:\"排長,我先上。如果犧牲,馬天池接著上。\"說完,他和馬天池一道,在火力的掩護下,冒著敵坦克射擊,敏捷地匍匐前進。
二人剛繞過路邊的草垛,迎麵開來一個龐然大物,一人多高的履帶,裝甲足有102毫米厚,車上炮塔像一座旋轉的大碉堡,安裝有90毫米的大炮。轟轟隆隆前進,碗口大的石頭都被它碾得粉碎,地麵被壓得不住地顫抖。
事後得知:這是 m -46\"潘興\"坦克,是二戰末期,由美國約翰·丁潘興將軍發明的,戰鬥中威力很大。
麵對龐然大物,秦永發毫不畏懼,趁坦克盲目射擊,敏捷地幾個箭步竄至第一輛坦克旁邊,接近尾部,拉開導火索,迅速將爆破筒插進履帶。秦班長剛想滾下,忽見坦克一顛,爆破筒掉了下來。
這時,滾動的爆破筒\"啦啦\"冒著白煙,隨時都有爆炸危險。秦永發情急之下,冒著生命危險,眼疾手快抓起爆破筒,複插進尾部的發動機,隨身滾下公路,隨著一聲巨響,坦克履帶嘩啦啦落地,癱瘓了。
這是誌願軍出國炸毀的第一輛坦克,後邊的見勢不妙,掉頭便逃。宋營長趁勢,令1、2連出擊,解除了敵人對3連側後的威脅。
戰後,秦永發成為誌願軍第一位反坦克英雄,馬天池也榮立戰功!
與此同時,10月25日8時, 118 師方向,偵察員察覺溫井之敵已出動,旋即向師部呈報。鄧師長聞之甚喜,擱下煙,抄起電話機向誌司稟報。
洪學智副司令員搶先接起電話問道:“你是何人?”
“我是鄧嶽,向您報告,敵軍已出動。”
“美軍,還是韓軍?”
“偵察員聽聲,不是美軍,像是韓軍。”
“是韓軍的話,你們就大膽地往裏放,讓敵人鑽進''口袋'',聚而殲之。”
“明白,堅決執行命令!”
鄧放下電話,披上大衣步出指揮所,透過望遠鏡望見:溫井通北鎮之公路上,兩水洞方向已塵土漫天,蔽日遮天……漸次傳來馬達之聲。與此同時,354 團參謀長劉玉珠瞧得更為真切,他恐戰士複仇心切,難以沉穩,遂通告各營。
\"注意隱蔽,沒有命令不準開槍,不要過早暴露自己!加強戒備。\"
敵人行進速度慢慢騰騰….
誌願軍 40 軍 118 師師長鄧嶽,果斷下達命令,指示先頭部隊 354 團迅速就地隱蔽,構建嚴密的伏擊圈。
此伏擊圈的位置,恰在溫井至兩水洞的公路旁。東側是茂密山林,極利於隱匿;公路西側,則是寬闊的九龍江;且隨著公路延伸,山穀漸趨狹窄,是打伏擊的絕佳之地。時間緊迫,354 團各營依照分工,爭分奪秒挖掘掩體,精心偽裝,構築堅固野戰工事,嚴陣以待,靜待來敵。
354 團團長褚傳禹與政委陳耶,邊做安排邊深入研究部署及戰法:
3 營駐守富興洞、239.8 高地,負責攔擊頭部;1 營據守長洞、豐下洞,配備團屬炮兵,負責斬斷腰部;2 營鎮守 216、409.5 高地,此處至關重要,配備兩挺重機槍,由 2 營副營長戴成寶親自指揮,負責截斷尾部。
戴成寶曾在海南戰役時率先登陸,直插敵縱深二十餘裏,摧毀敵炮陣地,為大部隊登陸提供掩護,發揮過關鍵作用。
不難看出,他們運用的是\"三先\"戰術:攔頭、截尾、斬腰,狠狠地打擊敵人!
迎麵之敵是接到團部命令,北上進攻北鎮的韓國陸軍偽6師2團前衛部隊第3營。
從溫井向北鎮推進的偽2團3營,是一支約500人的分隊,外加12門榴彈炮。前麵的兩輛中卡已進入我118師射程之內。
戴成寶見兩輛中卡後麵,緊跟7輛牽引火炮……心說:奇怪,敵無尖兵,前導卻是大炮,這不是犯兵家之大忌嘛!
去北鎮的道路,偽7團在昨晚安全走過的,所以3營沒有采取特別警戒措施。因為南7團已了搶先,3營出發晚,且慢慢騰騰。
3營前衛部隊已超過354團設防範圍,此時電話尚未接通,敵已先我騎兵通信員,直闖至118師師部駐地。敵兩輛中卡開到公路拐彎處,發現路邊樹下停著吉普車,便開槍射擊……
師部指揮車擋風玻璃被打得粉碎,車中睡覺的司機被驚醒,滾下車跑進樹林隱蔽;睡在涵洞的報務員驚醒,抱起電台向山上轉移……師部聞訊,鄧師長急忙命師偵察連阻擊。
耿文廷連長帶隊緊急搶占製高點,並命令機槍、60炮等武器向敵猛烈開火。敵人遭到突然阻擊,分散到路邊水溝或樹林還擊,但認為是小股部隊,不大在乎……
富有戰鬥經驗的耿連長,見此情景,便命令60炮和機槍集中火力向敵汽車猛烈射擊。敵前麵的汽車剛轉彎想跑,被擊中,橫在路上不動了,堵住後麵的車。車上敵人驚慌失措紛紛往下跳……
鄧、張見此情景,急調兩水洞以北的353團1、3營跑步增援,配合354團圍殲敵人。
此時,354團得知師部已經打響。參謀長劉玉珠立即下達命令:\"打!狠狠地打!\"
1營從長洞、212高地;3營從富興洞及北山;2營從豐下洞……戰士們在高山上居高臨下猛烈射擊,戰鬥非常激烈。
戰鬥越打越激烈,劉玉珠見是火候,及時下令\"出擊!\"
部隊立即采用\"三先\"戰術:先敵開火,先敵出擊,先敵衝殺,從高山上猛衝下來,不給敵人喘息機會,將山下敵人分割成三段,猛衝猛打。霎時間,山坡上、稻田裏、沙灘上,殺聲四起,刺刀寒光閃爍……敵人被打得大炮未開架便丟棄逃跑。
在戰鬥激烈瞬息萬變的情況下,鄧嶽讓參謀們隨時了解全麵情況。他卻讓電話員要通最最關鍵部位216高地的電話:\"戴成寶,能頂得住嗎?\"這時,\"口袋\"裏的敵人拚命往外衝,外麵的敵人拚命往裏攻。
\"沒問題。請師長放心,我決不放走一個敵人!\"
果不其然,敵團長金鳳喆見3營遭受襲擊,十分危險,急命2營接應。敵人以密集炮火向216高地實施轟擊,炮彈像冰雹般落下,大地震顫,樹木被打斷,烈火燃燒,陣地陷入一片火海,沙石橫飛,煙塵滾滾。最前沿的8班英勇還擊,敵人幾次進攻均被擊退。
瘋狂的敵人又發射火箭彈,炮彈打哪裏,哪裏燃燒。8班的勇士們毫無懼色,他們就地翻滾,撲滅身上的火。從一個彈坑躍到另一個彈坑,以步槍、手榴彈頑強地與敵人周旋,先後打退敵10餘次的衝擊……終因敵人的炮火越打越兇,8班勇士們全部為國壯烈犧牲,前沿陣地失守。
戴成寶得悉,心中十分悲痛。在這關鍵時刻,為封住口子,不讓敵人攻進接應,便急令2排趕去重新奪迴陣地,進行阻擊……
為確保主峰,控製公路,戴迅速返迴主峰組織戰鬥。
公路上的敵人,被我炮火打得抬不起頭來,猶如蒼蠅亂了營,往汽車底下鑽,往橋洞裏躲,丟下未開架的大炮,往九龍江逃跑……
位於豐中洞的2營,見敵人向河邊逃竄,四平戰鬥的登城英雄、毛澤東獎章獲得者副連長王和高,見時機已到,便命令炮手何易清:\"給我瞄準最南麵的汽車打!\"
\"是!\"小何急忙調好450米的距離,\"轟\"的一炮,正中最南頭的汽車。燃燒的汽車堵住了後麵汽車去路。小何高興得急喊:\"尹禎祥可裝彈!\"炮彈接二連三地飛進敵群爆炸,炸得敵人鬼哭狼嚎。
我軍猛衝猛打,接應的敵2營被擊退,逃迴溫井;\"口袋\"裏的敵人驚慌失措,到處亂竄……這時353團趕到,配合354團和師部偵察連,滿山遍野地抓俘虜,被趕進九龍江的敵人,也被炮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隻有極少數逃了命!
16時,戰鬥結束,118師殲滅了自譽為\"精銳\"的第3營和一個炮兵中隊,共斃、傷、俘敵480餘人,繳獲火炮12門、汽車38輛,各種槍支163支……並生擒美軍顧問少校賴勒斯。
第118師師部駐紮在距離道路不遠的一個山坳中,正好處於韓軍盲目射擊的覆蓋範圍內。師長鄧嶽氣憤之下,立即命令第354團和353團沿著公路布置伏擊。第354團則采取迂迴戰術,從敵後包抄。
118師偵察連從高處突然發動反擊,擊毀了韓軍前方幾輛探路的軍車。雖然這次伏擊隻有一個連參與,聲勢並不大,但韓軍誤以為遭到了朝鮮遊擊隊的襲擊。
由於在越過三八線後,多次遭遇人民軍伏擊,韓軍自信的認為這次襲擊也能夠化解。並且韓軍急於向北推進,便做好戰鬥準備,打算一邊作戰一邊突進。
然而,他們卻不知已闖入了誌願軍第354團精心布置的伏擊圈內,這支部隊人數多達4000餘人。
早在戰鬥打響前,118師就曾經給埋伏部隊下過命令,入朝第一仗,敵人情況不明,不宜胃口過大,所以要把敵人的先頭營放過去,由伏擊部隊截擊後麵的敵人,同時確保主力部隊全殲這個先頭營,來一個開門紅。
伏擊部隊嚴格執行了這項命令,隨著第一波敵人通過之後,第二波敵人很快來到了麵前。就在伏擊部隊準備把這第二波敵人截成兩段的時候,忽然前方響起了槍聲,看來是敵人的先頭營已經與偵察連交上了火,無奈之下,伏擊部隊隻好也打響了戰鬥。
一開始,第二波敵人被我們打蒙了,先後發動了兩波試探性衝鋒,都被誌願軍打退。可是很快,敵人就迴過味兒來,迅速調來了幾個火箭筒,對著誌願軍的埋伏陣地開了火。
當時頂在埋伏陣地首位的,是118師354團4連8班,自然的,這個班承擔了敵人大部分的火力。雖然如此,8班戰鬥得格外頑強,他們足足抵抗了3個小時,擋住了敵人一個營的進攻,最後全體壯烈犧牲。
在8班犧牲後,他們的陣地被敵人短暫占領,可是很快,他們的戰友就通過一次衝鋒,成功奪迴了這塊陣地。
整個阻擊戰持續了近6個小時,354團牢牢守住了自己的陣地,成功擋住了敵人後續的增援部隊,粉碎了他們與陷入包圍圈的先頭營會合的想法。這波敵人眼看突破我軍戰線無望,便隻能倉皇撤退。
其實,溫井初戰並非部署作戰,而是在兩軍交鋒後展開的機動戰鬥。這是第118師354團在無線電靜默,無法與師部聯係情況下,根據戰場態勢,自主決定、臨機處置展開的一場戰鬥。
第118師354團率先發起戰鬥,果斷應對並主動出擊。在戰鬥過程中,他們盡量隱藏火力,力求不暴露誌願軍的目標,憑借以多打少的優勢迅速結束戰鬥,最終取得了豐碩戰果,這也恰好契合了遭遇戰中“先發製人”的要義。
午後,韓軍察覺情況不妙,立即停止攻擊並開始撤退,混亂中還俘虜了幾名誌願軍士兵。此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正麵麵對的是整整一個誌願軍步兵師。驚慌之下,韓軍停止推進,轉而就地設防。
團長向韓偽6師報告,但卻無人相信,收到的命令仍然是堅守溫井。
無奈之下,韓軍隻能盡可能收縮部隊,在溫井倉促布防。此時,隨著第118師前線戰鬥的打響,誌願軍的目標已經暴露,韓先楚果斷決定,提前執行占領溫井的計劃。
下午,他命令已抵達溫井附近的第40軍第118師和第120師,左右鉗擊、強攻溫井。
這是一場誌願軍入朝之後第一場激戰。
韓軍第6師第2團收縮在溫井,兵力約3000人左右,除了全套美式單兵武器外,還配備了速射炮和高射炮等裝備。與在野外遭遇伏擊時的混亂不同,韓軍在堅守工事、防守作戰方麵表現突出。
當時,韓軍一麵唿叫美軍戰機支援,一麵組織反擊,抵抗得尤其頑強。
誌願軍以5個團率先發起最初的攻擊。衝鋒號響處,誌願軍發起多次勢在必得的營、團規模的衝鋒,但因為受到美軍強大的空中火力壓製,誌願軍一直沒有打破韓軍團級戰鬥群的防禦圈。
夜幕降臨,在失去美軍戰機支援後,韓軍畏懼夜戰,誌願軍抓住了戰機。
26日淩晨0時,韓先楚調上軍屬火箭炮營,一聲令下,無數火箭彈拽拉著血紅烈焰直奔韓軍陣地。
隨後,誌願軍118師和120師主力兩麵夾擊,吹響軍號,發起聲勢浩大的步兵衝鋒。在漫山遍野的高唿聲中衝來的誌願軍麵前,韓軍第2團猛烈的火力完全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韓軍官兵開始絕望,他們丟下武器開始潰逃。
駕車逃離溫井數公裏,韓軍團長鹹炳善一度企圖組織防禦準備再戰。然而,在朝鮮遊擊隊帶領下,誌願軍很快便尾追趕來。驚慌失措的韓軍官兵再也不打算抵抗了,鹹炳善隻得下令撤退。
此時的第2團已經沒有一個完好的連級單位,幾近滅團,全團3,100人中有2,700人,向清川江美軍騎1師的防區方向狂奔逃竄。2團3營的美軍顧問葛連·瓊斯中尉脫逃不及,成為俘虜,最後死在朝鮮的戰俘營中,另一名顧問保羅·萊爾斯上尉也被擄走。
第40軍占領溫井,繳獲韓軍各類火炮12門、汽車38輛和其他的一些裝備。相比起來,韓軍1個團殘餘的裝備,和當時第40軍的1個師大致相當。可見,誌願軍以純粹的步兵,能夠打下溫井,其實也不容易。
26日清晨,溫井戰鬥的戰報已經送達北京和東京的決策者手中。
在聯合國軍右翼集群向北攻勢中,溫井不僅是聯合國軍重要樞紐,同時溫井也囤積了大量的軍用物資,是整個聯合國軍右翼集群的各單位,位於前敵戰區的主要後勤基地。
聯合國軍如要維持向北攻勢,奪迴溫井恢複補給線便是前提。如要取消向北攻勢,奪迴溫井也便於部隊集結、撤退。
而這一切,最讓人糾結的就是對中國出兵朝鮮的戰略意圖的判斷。
而要在這樣規模大小的作戰中得到可靠的判斷,似乎又是困難。
溫井的失守,令麥克阿瑟深感鬱悶,他原本還興致勃勃地期待,能速戰速決呢。
也就溫井激戰當日,大寧江畔,人民軍一反仁川登陸後的萎靡,居然在博川防線,和聯合國軍左翼主力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等前出部隊,拉開架勢大打出手。在聯合國軍司令部看來,這是一場規模、烈度都遠遠超過溫井戰事的激戰。
得到蘇聯新式坦克、重炮補充,在強大火力掩護下,齊裝滿員的人民軍第17坦克旅和朝軍第46師步兵協同,向英軍第27旅發起氣勢恢宏的攻擊。
這樣的攻擊,完全不像是一路敗退,基本處於最後崩潰狀態下的部隊。
人民軍士氣之高昂,裝備之完整,攻擊之犀利,使英軍第27旅的前鋒部隊幾乎無法抵擋,不得不放棄部分陣地,向後撤退。
此次人民軍的反擊,令美軍第1軍司令官佛蘭克和英軍第27旅旅長考德大為震驚。隨即,英軍第27旅全線展開,企圖攔截朝軍。
當時,人民軍裝備了蘇聯最先進的t34坦克和su76自行火炮,與英軍擺開炮陣,對戰對轟。一時之間竟然相持不下。
這場戰鬥是朝鮮戰爭中規模最為龐大的坦克與自行火炮對決。
正當兩軍激戰正酣之際,從雲山出發準備進攻水豐地區的韓軍第1師,也傳來了不利消息。在進攻人民軍防線、實施穿插的過程中,韓軍多次與身份不明的部隊發生激烈交火。韓軍多路戰術分隊的進攻屢屢受挫,無奈被困於雲山一帶。
當天,誌願軍隻有第40軍一部暴露目標。
在朝鮮軍第17坦克旅和第46師的反擊作戰掩護下,更多的誌願軍正身穿朝鮮軍服,攜帶簡陋的武器,穿越崇山密林。誌願軍與朝鮮軍交替出擊,誌願軍主力換上沒有徽記和標識的朝鮮軍裝等種種做法,都使得麥克阿瑟與美軍第1軍司令官佛蘭克,無法在雜亂無序的若幹戰鬥中,梳理出頭緒來。
他們清楚在中朝邊境地區,朝鮮人民軍有大量新組建的部隊,但無法確定溫井出現的這些沒有標識的朝鮮軍裝士兵,究竟是朝鮮軍還是中國軍隊。
麥克阿瑟思考以後,仍堅持執行原定作戰計劃,命令全軍繼續向中朝和蘇朝邊境推進。
10月26日夜間,聯合國軍的主力部隊,美軍第24師和英軍第27旅一路推進,卻在博川被人民軍頑強阻擋。
與此同時,韓軍第1師試圖向水豐地區穿插的先頭部隊,也被困在雲山的人民軍防線上。
突然出現的中國軍隊,迅速擊潰了韓軍第6師第2團,占領溫井,切斷了聯合國軍西線集群東西兩翼的聯係和退路。
至此,聯合國軍試圖通過“聖誕節攻勢”,結束朝鮮戰爭的計劃,遭到誌願軍與人民軍的多路反擊,戰線連續數日陷入膠著,無法取得任何進展。
10月26日,溫井激戰的消息傳至北京。
偉人為此致電第40軍:慶祝你們初戰勝利。
鄧嶽打響溫井伏擊戰的同時,韓偽六師7團居然穿插到了中朝邊境的楚山,行軍過程中,並未與中國誌願軍幾十萬的部隊相遇。美國人戰後說他們“奇跡般穿過了針眼”。
7團顧問美軍少校弗萊明興奮至極,走上鴨綠江冰封的江麵狠跺幾腳,大笑著說:“哈哈,我成名了,我是第一個到達鴨綠江的美國人!”
那些曾被人民軍打得暈頭轉向的韓國兵更瘋狂,他們唱啊、跳啊,然後在弗萊明指揮下架起機槍、大炮,對著江對岸的中國境內猛烈射擊!
一串串子彈射向中國領土,一發發炮彈在中國境內爆炸!
“南朝鮮軍隊炮擊中國領土”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誌願軍,誌司直接電令118師(離偽6師第7團最近的部隊)師長鄧嶽:“你部立即迴師,迅速消滅偽6師7團,務必全殲這支瘋狗部隊!”
第40軍118師剛剛激戰兩水洞,後又攻克溫井,現在在誌願軍虎將師長鄧嶽的率領下又不顧疲勞揮師北上,向祖國的邊境鴨綠江畔進軍,準備徹底掃清敵人對我國邊境地區的威脅。
師長鄧嶽率118師,兩晝夜強行軍300餘裏,於10月29日拂曉,在龍穀洞一帶將正在南逃的南朝鮮偽6師第7團包圍。
118師前衛353團,在團長黃德懋率領下,與朝鮮人民軍一個戰地防炮連協同下率先向逃跑中的偽6師第7團發起攻擊,遇襲之後的韓軍第7團,在飛機和炮火支援下反攻誌願軍陣地,卻未能成功,反而被誌願軍迂迴包圍,第6師師部命令該團人員拋棄重型裝備,穿越山區向檜木洞突圍。
察覺了韓軍動態的誌願軍118師,不等148師到場支援,直接發動最後攻擊。黃德懋擔心日久生變,就大膽向師長鄧嶽提出一個夜襲計劃:
由353團趁夜突破敵人防禦陣地,同時命令352團(團長羅紹福,湖北麻城縣人)從左翼迂迴,354團沿右翼穿插,分進合擊,徹底殲滅敵偽6師第7團。
鄧嶽批準了黃德懋的夜襲計劃,夜襲部隊輕裝前進,槍支上刺刀,左臂上紮上一條白毛巾用來作為敵我識別標誌,部隊隱蔽搜索前進。
夜襲突擊隊奪取敵人陣地製高點和重武器火力點後,先是使用手榴彈和重機槍攻擊,偽6師第7團瞬間亂作一團,反撲的敵軍成片倒下,連敵指揮所的軍官都四散突圍逃命。
“竟然敢向中國境內開槍放炮,務必全殲!”這是118師全體將士都明白的任務,也是必須完成的使命。重機槍掃射後,鄧嶽下令:“全體上刺刀,殺光這幫瘋狗!”
118師的將士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衝向敵軍,即使碰到小部分殘敵突圍,也追上殲滅。
偽6師第7團約2700人,就這樣灰飛煙滅,全部死在了鴨綠江畔。美軍顧問哈利·弗萊明少校,全身受傷15處後,被中國士兵活捉。
韓國偽6師和偽8師第10團在溫井戰鬥中受到重度打擊,再加上延伸到鴨綠江的過長戰線,偽6師已經喪失了戰力。
溫井戰鬥,揭開了中國入朝參戰的序幕。
經黨中央批準,1950年10月25日,定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
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以後,進展迅速,氣焰囂張,10月10日占領元山,19日占領平壤。
“聯合國軍”占領平壤以後,更加無所顧忌向北推進。麥克阿瑟認為中國出兵參戰的“可能性很小”,取得這場戰爭勝利已成定局,叫嚷要在“感恩節”(當年為十一月二十三日)前結束戰爭。
於是命令部隊以最快速度向中朝邊境推進,妄圖在嚴冬大雪來臨之前,前出到中朝邊境,搶占要點,堵住朝鮮人民軍的退路,一舉消滅人民軍,摧毀朝鮮人民政權,占領朝鮮全境。
10月20日,西線南朝鮮第2軍團的第6、第7、第8師進到順川、新倉裏、成川、破邑一線,距離誌願軍預定防禦地區隻有90~130公裏;而東線的南朝鮮第1軍團首都師已占領五老裏和東海岸的洪原地區,進至誌願軍預定防禦地區。
而此時,誌願軍僅有4個師又1個團渡過鴨綠江,進到義州以東和朔州、滿浦以南地區,各部隊距離預定防禦地區還有120~270公裏。誌願軍已經不可能先敵進入預定地區,組織防禦。
在反複審視地圖並判斷態勢後,麥克阿瑟憑借豐富的作戰經驗,確認了當天紙麵上的勝利。心情大好的他,在午後正式下達命令,廢除了“非南朝鮮部隊,不得靠近中朝邊境”的指令,要求各部盡快全麵向鴨綠江推進。
“聯合國軍”於10月21日,開始由平壤、元山一線,向朝鮮北部邊境全線推進。
為此,美軍集中了4個軍共10個師另1個旅又1個團的兵力,約13萬多人,分東西兩線,以師甚至以團或營為單位,采取長驅直入、速戰速決的方針,分兵多路,沿交通線向中朝邊境疾進。偽軍為先導,美、英軍殿後,並以車載步兵為前驅。
主力在西線,由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指揮。
在西線左翼集群中,美第8集團軍展開5個師又1個旅,以美第1軍指揮英第27旅、美第24師、南朝鮮偽1、偽7師由平壤、沙裏院地區,沿京義鐵路(漢城至新義州)向新義州、朔州、昌城、潼方向推進。
英軍率先推進,美軍第24師緊隨其後。而韓國偽7師則尾隨前進,隨時準備躍進占領中朝邊境的新義州。
在西線右翼集群中,以南朝鮮偽2軍團指揮南朝鮮第6、第8師,由成川、破邑、陽德地區沿滿浦鐵路(滿浦至順川),向楚山、江界推進。韓國偽6、偽8師在德川至球場洞的道路上急速推進,準備攻占朝鮮的臨時首都江界。
另以美軍騎兵第1師和第187空降團位於平壤、肅川地區,作為集團軍預備隊。
東線由直屬東京“聯合國軍”總司令部的美第10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指揮。
在東線,美第10軍展開4個師,以南朝鮮偽1軍指揮南朝鮮首都師由鹹興、興南北進,占領北青、新興,然後沿海岸鐵路線直撲圖們江;
南朝鮮偽3師主力暫時留駐元山,接應美第10軍登陸,然後向長津方向推進。以美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分別在元山、利原登陸,然後向長津、江界、惠山鎮推進,他們的目標是穿越雲山,攻占中朝邊境的水豐水電站一帶。
然而,就在這幾天,朝鮮的戰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北朝鮮人民軍主力第4師殘部,在寧邊正麵進行頑強的最後防禦,而同樣負責防禦的朝鮮新兵師第18、第31師,自誌願軍入朝以來,加速向中朝邊境撤退。
原本負責金日成戰時前敵總部一帶防禦的第26師,在接到誌願軍換防任務後,也不斷迴避著偽8師的攻擊,最終幹脆北撤,潛入妙香山的群山之中。
西線戰區的朝軍防線崩潰在即。
然而,戰況緊急,部分誌願軍主力軍、師、團依然處於失聯狀態。
這天,誌願軍抵達前線的部隊,大多在翻譯、聯絡員的引領下,換防氣息奄奄的朝軍殘部防區。然而,由於誌願軍各部,出國後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導致大榆洞誌願軍總部和第39軍等部隊依然處於失聯狀態。在無法得到誌司總部、北京命令的情況下,失聯的誌願軍各軍、師隻能按計劃繼續向前推進。
期間,他們隻能通過收音機收聽美國之音的朝鮮戰爭報道來判斷前方局勢。
幸運的是,繼10月23日找到第118師,並將其部署至溫井地區後,24日晚間,誌司與第40軍主力重新取得了聯係。根據誌司的命令,該軍主力迅速在溫井一線展開戰鬥部署。在這一特殊時刻,第40軍成為誌司應對危局時所能掌控的少數幾支主力部隊之一。
溫井裏是位於清川江下遊河穀的一處戰略要地,其西南方10英裏處是雲山,東方的熙川為韓國第2軍的集結之地,北方的古場洞距離鴨綠江約50英裏,與溫井之間有公路聯絡。
由於中朝邊境多山而崎嶇,因此使得溫井成了少數能從南方通往鴨綠江畔的關口。這種地勢令韓軍的調動大受阻礙,對中國人民誌願軍而言卻是個實施伏擊戰的理想地點。
10月22日,韓國偽2軍的偽6步兵師集結於順川、新倉裏之間。在此之後,美韓聯軍加快了北上速度,韓國偽6師主力部隊,開入價川、寧邊而逼近熙川,偽8師和偽1師則分別抵達寧遠和軍隅裏。誌願軍主力距離預定區域尚遠,已經來不及在熙川以南打擊韓軍。
10月24日時,韓國偽6師已經從熙川向西開攻,同日就拿下了溫井。
接著,偽6師的第2步兵團準備由溫井開赴北鎮,而其第7步兵團從溫井向古場出發,直接威脅到誌願軍的交通線。
由於聯合國軍尚未察覺誌願軍已經入朝參戰,又預期朝鮮人民軍無力發起反抗,因此在各部隊之間沒有加強協調。但在這樣的情形下,韓6師7團之下的部隊還直接抵達鴨綠江畔,完全沒有注意到周邊的威脅。
1950年10月24日,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場戰役——昌都戰役勝利結束。
曆史的銜接竟是那麽奇妙,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第一戰打響了!
初冬的寒意在夜幕中彌漫,帶著一絲血腥氣息。從莫斯科和北京遠眺,雲山的夜空映照出一片紅光。
10月25日剛過子夜,第40軍120師360團換上朝鮮軍服,頂上了朝軍防線。隨即,第360團與韓軍第1師的前鋒部隊展開激烈交火。
360團團長徐銳,正是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中,那個率領一個營深入厲家窩棚、摧毀廖耀湘兵團指揮部的副團長,他所指揮的部隊戰鬥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盡管雙方兵力相當,但韓軍不僅獲得美軍戰機的支援,還擁有坦克和自行火炮,單兵武器性能也優於誌願軍。
因此,雖然誌願軍戰鬥經驗豐富,卻因急行軍而重火力未能及時到位,在雙方正麵遭遇時,已無施展戰略戰術的餘地,隻能就地修築工事,以防禦戰方式抵禦在美軍遠程火力掩護下韓軍的猛烈進攻。
360團與韓軍偽1師一部的激戰一直持續到27日夜晚,韓軍損失近300人,但始終無法突破雲山防線。
深夜,傷亡嚴重、身著朝鮮軍服的360團將防線交給誌願軍第39軍時,聯合國軍依然誤判這支部隊為由中國誌願者和朝鮮新兵組成。他們的依據之一,便是360團比朝鮮人民軍的裝備還要差。
正是360團打響了誌願軍入朝參戰的第一槍。
當天,第360團與韓國軍隊偽1師的先頭部隊展開激烈交戰,誌願軍在溫井一帶的南下穿插行動中再次與北進的韓軍正麵相遇。此時,聯合國軍終於確認,誌願軍已派出規模可觀的正規部隊進入朝鮮參戰。
朝鮮戰爭的進程從此開始發生逆轉。
10月25日淩晨,40軍之下的2個師都前往指定的阻截位置——第118師抵達北鎮以東、第120師進入雲山以北。
40軍第118師,是1948年11月,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改編組建,鄧嶽任師長,李伯秋任政治委員。
118師師長鄧嶽在12歲就加入了紅軍,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投身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後西征轉戰,建立川陝根據地。長征時,三過雪山兩過草地。接著奔赴晉東南和冀南,英勇抗擊日寇。
然後率部到東北,參加東北保衛戰、遼沈戰役,繼續入關追擊,參加平津戰役,南下兩湖、兩廣,參加漢口、衡寶等著名戰鬥,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是首攻海南島的主力部隊。海南戰役一結束,又率部首批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該師前身是1940年9月組建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1942年 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1943年3月番號撤銷,旅機關編入魯中軍區機關。
1945年8月中旬組建山東軍區第3師;19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7 師,19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戰鬥力頑強,作風頑強,戰鬥積極性高,有朝氣,善於夜戰及爆破,兼備野戰運動與城市攻堅,為東北頭等主力師”。
1948年11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8師,轄352、353、354團。
352團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底至1938年初,山東濰坊魯東起義組建的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7和第8支隊;1939年改編為山東縱隊第1支隊;該團是抗戰時著名的魯中老一團。
353團的前身是1938年1月,山東泰安徂徠山起義組建的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4支隊,在匯入了莒縣十字路起義武裝、淄博黑鐵山起義之抗日救國第5軍一部後,編為山東縱隊第4支隊;是抗戰時著名的魯中老二團。
354團前身是1945年8月由本溪煤礦特殊工人組成的工人糾察隊,後編為冀熱遼16軍分區21旅62團,其2營是抗戰時八路軍魯中軍區老部隊。
在戰鬥爆發之前的部署中,40軍的任務便是準備到溫井以北和以西地區、並在當地對韓國偽6師施以包圍和消滅之術。
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為搶頭功,以坦克14輛、自行火炮1門,後隨摩托化步兵成一路行軍縱隊沿雲山至溫井公路繼續北犯。7時許,南朝鮮軍進入我第120師360團阻擊地域。360團戰鬥經驗豐富的徐銳團長沉著冷靜,繼續往裏放敵人。
行進途中,一位小個子軍官從吉普車上躍下,將一位“阿爸吉”(朝鮮語中對老大爺的稱唿)從車上拽下。小個子軍官指著山頭發問,反複詢問,然而老者隻是搖頭,默不作聲……我軍戰士皆為老者的錚錚鐵骨所折服,人人義憤填膺,誓要為朝鮮人民報仇雪恨,握槍的手都因憤怒而微微出汗!
但由於沒有接到命令,他們不敢擅自開槍……
此時,敵軍大部隊已進入我軍的有效射程範圍。小個子見老者始終搖頭,急得直跺腳,竟抬手給了老者兩個耳光,隨後又拔出配槍,欲將老者擊斃。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忍無可忍的一排長劉漢生高聲喊道:“打!”
石班長隨即扣動扳機,小個子應聲倒地……
緊接著,團裏的炮兵和火箭筒一同開火,炮彈在敵群中接連爆炸。猛烈的炮火,嚇得敵坦克急速後退,退至九龍江畔的大橋旁。敵軍的步兵則暴露在陣地前,陷入一片混亂。1 營營長宋漢珠見此情形,當機立斷,緊急命令 1、3 連發起進攻。
勇士們猶如猛虎下山,槍彈、手榴彈如雨點般射向敵群。直殺得敵人橫屍遍野,血流成河,驚慌失措,狼狽逃竄……經過短暫的激烈交鋒,共俘虜敵軍 30 餘人,擊毀吉普車 1 輛,繳獲步話機 1 部。
雲山方向間洞南山,偽1師先頭部隊被擊退,敵似被打懵了,許久沒緩過氣來,敵團長趙在美心中納悶:自仁川登陸以來,從未遇到頑強抵抗。這裏的\"人民軍\"怎麽這樣厲害?!
為挽迴麵子進行報複,他調集20餘門榴彈炮、14輛坦克,掩護兩個營的兵力,向間洞南山發起瘋狂進攻,企圖開辟通路。
敵榴彈炮、坦克激烈轟擊,空中又飛來20餘架飛機輪番投彈、掃射……頃刻間,在不足500米的陣地上,已落下1000多發炮彈,炸得樹木折斷,山石橫飛,彈痕累累,大火熊熊,濃煙滾滾,陣地已經變成一片火海,偽1師又發起漫山遍野的集團衝鋒。
3連連續擊退敵人6次進攻,陣地上隻剩下18位勇士在繼續戰鬥。敵人在坦克、火炮的掩護下,趁著我軍手榴彈、槍彈稀少,竟有20多個敵人乘勢攻了上來,白刃戰十分激烈,陣地已有丟失的危險。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英雄的3班長石寶山,為保護朝鮮的革命根據地和祖國人民的安全,立即奮不顧身地抱起兩根爆破筒,拉下導火索,勇猛地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
石寶山,是誌願軍出國作戰,第一位犧牲的\"王成式\"的英雄!120師師史是這樣記載的:\"石寶山同誌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的第一位決死獻身的偉大英雄。他是我師的驕傲!是誌願軍的驕傲!也是為中國革命和世界和平英勇獻身的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突出代表!\"
敵久攻不下,趙在美便改變戰術,重新調整部署,調集坦克掩護,從間洞溝口迂迴3連之側背。敵之企圖被營長宋漢珠識破,他見敵坦克好似移動的碉堡火力威脅最大,便命令2連組織打坦克,牽製敵人,保證3連側翼安全。
2連連長郭善訓,戰鬥經驗豐富,組織爆破組和火力掩護組,由3排長邵振東負責,攜帶7根爆破筒,冒著敵機轟炸和炮火的封鎖,沉著地衝過200米的開闊地,占據了公路左側的有利地形。
敵坦克抵近,9班長秦永發抱起一根爆破筒堅定地說:\"排長,我先上。如果犧牲,馬天池接著上。\"說完,他和馬天池一道,在火力的掩護下,冒著敵坦克射擊,敏捷地匍匐前進。
二人剛繞過路邊的草垛,迎麵開來一個龐然大物,一人多高的履帶,裝甲足有102毫米厚,車上炮塔像一座旋轉的大碉堡,安裝有90毫米的大炮。轟轟隆隆前進,碗口大的石頭都被它碾得粉碎,地麵被壓得不住地顫抖。
事後得知:這是 m -46\"潘興\"坦克,是二戰末期,由美國約翰·丁潘興將軍發明的,戰鬥中威力很大。
麵對龐然大物,秦永發毫不畏懼,趁坦克盲目射擊,敏捷地幾個箭步竄至第一輛坦克旁邊,接近尾部,拉開導火索,迅速將爆破筒插進履帶。秦班長剛想滾下,忽見坦克一顛,爆破筒掉了下來。
這時,滾動的爆破筒\"啦啦\"冒著白煙,隨時都有爆炸危險。秦永發情急之下,冒著生命危險,眼疾手快抓起爆破筒,複插進尾部的發動機,隨身滾下公路,隨著一聲巨響,坦克履帶嘩啦啦落地,癱瘓了。
這是誌願軍出國炸毀的第一輛坦克,後邊的見勢不妙,掉頭便逃。宋營長趁勢,令1、2連出擊,解除了敵人對3連側後的威脅。
戰後,秦永發成為誌願軍第一位反坦克英雄,馬天池也榮立戰功!
與此同時,10月25日8時, 118 師方向,偵察員察覺溫井之敵已出動,旋即向師部呈報。鄧師長聞之甚喜,擱下煙,抄起電話機向誌司稟報。
洪學智副司令員搶先接起電話問道:“你是何人?”
“我是鄧嶽,向您報告,敵軍已出動。”
“美軍,還是韓軍?”
“偵察員聽聲,不是美軍,像是韓軍。”
“是韓軍的話,你們就大膽地往裏放,讓敵人鑽進''口袋'',聚而殲之。”
“明白,堅決執行命令!”
鄧放下電話,披上大衣步出指揮所,透過望遠鏡望見:溫井通北鎮之公路上,兩水洞方向已塵土漫天,蔽日遮天……漸次傳來馬達之聲。與此同時,354 團參謀長劉玉珠瞧得更為真切,他恐戰士複仇心切,難以沉穩,遂通告各營。
\"注意隱蔽,沒有命令不準開槍,不要過早暴露自己!加強戒備。\"
敵人行進速度慢慢騰騰….
誌願軍 40 軍 118 師師長鄧嶽,果斷下達命令,指示先頭部隊 354 團迅速就地隱蔽,構建嚴密的伏擊圈。
此伏擊圈的位置,恰在溫井至兩水洞的公路旁。東側是茂密山林,極利於隱匿;公路西側,則是寬闊的九龍江;且隨著公路延伸,山穀漸趨狹窄,是打伏擊的絕佳之地。時間緊迫,354 團各營依照分工,爭分奪秒挖掘掩體,精心偽裝,構築堅固野戰工事,嚴陣以待,靜待來敵。
354 團團長褚傳禹與政委陳耶,邊做安排邊深入研究部署及戰法:
3 營駐守富興洞、239.8 高地,負責攔擊頭部;1 營據守長洞、豐下洞,配備團屬炮兵,負責斬斷腰部;2 營鎮守 216、409.5 高地,此處至關重要,配備兩挺重機槍,由 2 營副營長戴成寶親自指揮,負責截斷尾部。
戴成寶曾在海南戰役時率先登陸,直插敵縱深二十餘裏,摧毀敵炮陣地,為大部隊登陸提供掩護,發揮過關鍵作用。
不難看出,他們運用的是\"三先\"戰術:攔頭、截尾、斬腰,狠狠地打擊敵人!
迎麵之敵是接到團部命令,北上進攻北鎮的韓國陸軍偽6師2團前衛部隊第3營。
從溫井向北鎮推進的偽2團3營,是一支約500人的分隊,外加12門榴彈炮。前麵的兩輛中卡已進入我118師射程之內。
戴成寶見兩輛中卡後麵,緊跟7輛牽引火炮……心說:奇怪,敵無尖兵,前導卻是大炮,這不是犯兵家之大忌嘛!
去北鎮的道路,偽7團在昨晚安全走過的,所以3營沒有采取特別警戒措施。因為南7團已了搶先,3營出發晚,且慢慢騰騰。
3營前衛部隊已超過354團設防範圍,此時電話尚未接通,敵已先我騎兵通信員,直闖至118師師部駐地。敵兩輛中卡開到公路拐彎處,發現路邊樹下停著吉普車,便開槍射擊……
師部指揮車擋風玻璃被打得粉碎,車中睡覺的司機被驚醒,滾下車跑進樹林隱蔽;睡在涵洞的報務員驚醒,抱起電台向山上轉移……師部聞訊,鄧師長急忙命師偵察連阻擊。
耿文廷連長帶隊緊急搶占製高點,並命令機槍、60炮等武器向敵猛烈開火。敵人遭到突然阻擊,分散到路邊水溝或樹林還擊,但認為是小股部隊,不大在乎……
富有戰鬥經驗的耿連長,見此情景,便命令60炮和機槍集中火力向敵汽車猛烈射擊。敵前麵的汽車剛轉彎想跑,被擊中,橫在路上不動了,堵住後麵的車。車上敵人驚慌失措紛紛往下跳……
鄧、張見此情景,急調兩水洞以北的353團1、3營跑步增援,配合354團圍殲敵人。
此時,354團得知師部已經打響。參謀長劉玉珠立即下達命令:\"打!狠狠地打!\"
1營從長洞、212高地;3營從富興洞及北山;2營從豐下洞……戰士們在高山上居高臨下猛烈射擊,戰鬥非常激烈。
戰鬥越打越激烈,劉玉珠見是火候,及時下令\"出擊!\"
部隊立即采用\"三先\"戰術:先敵開火,先敵出擊,先敵衝殺,從高山上猛衝下來,不給敵人喘息機會,將山下敵人分割成三段,猛衝猛打。霎時間,山坡上、稻田裏、沙灘上,殺聲四起,刺刀寒光閃爍……敵人被打得大炮未開架便丟棄逃跑。
在戰鬥激烈瞬息萬變的情況下,鄧嶽讓參謀們隨時了解全麵情況。他卻讓電話員要通最最關鍵部位216高地的電話:\"戴成寶,能頂得住嗎?\"這時,\"口袋\"裏的敵人拚命往外衝,外麵的敵人拚命往裏攻。
\"沒問題。請師長放心,我決不放走一個敵人!\"
果不其然,敵團長金鳳喆見3營遭受襲擊,十分危險,急命2營接應。敵人以密集炮火向216高地實施轟擊,炮彈像冰雹般落下,大地震顫,樹木被打斷,烈火燃燒,陣地陷入一片火海,沙石橫飛,煙塵滾滾。最前沿的8班英勇還擊,敵人幾次進攻均被擊退。
瘋狂的敵人又發射火箭彈,炮彈打哪裏,哪裏燃燒。8班的勇士們毫無懼色,他們就地翻滾,撲滅身上的火。從一個彈坑躍到另一個彈坑,以步槍、手榴彈頑強地與敵人周旋,先後打退敵10餘次的衝擊……終因敵人的炮火越打越兇,8班勇士們全部為國壯烈犧牲,前沿陣地失守。
戴成寶得悉,心中十分悲痛。在這關鍵時刻,為封住口子,不讓敵人攻進接應,便急令2排趕去重新奪迴陣地,進行阻擊……
為確保主峰,控製公路,戴迅速返迴主峰組織戰鬥。
公路上的敵人,被我炮火打得抬不起頭來,猶如蒼蠅亂了營,往汽車底下鑽,往橋洞裏躲,丟下未開架的大炮,往九龍江逃跑……
位於豐中洞的2營,見敵人向河邊逃竄,四平戰鬥的登城英雄、毛澤東獎章獲得者副連長王和高,見時機已到,便命令炮手何易清:\"給我瞄準最南麵的汽車打!\"
\"是!\"小何急忙調好450米的距離,\"轟\"的一炮,正中最南頭的汽車。燃燒的汽車堵住了後麵汽車去路。小何高興得急喊:\"尹禎祥可裝彈!\"炮彈接二連三地飛進敵群爆炸,炸得敵人鬼哭狼嚎。
我軍猛衝猛打,接應的敵2營被擊退,逃迴溫井;\"口袋\"裏的敵人驚慌失措,到處亂竄……這時353團趕到,配合354團和師部偵察連,滿山遍野地抓俘虜,被趕進九龍江的敵人,也被炮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隻有極少數逃了命!
16時,戰鬥結束,118師殲滅了自譽為\"精銳\"的第3營和一個炮兵中隊,共斃、傷、俘敵480餘人,繳獲火炮12門、汽車38輛,各種槍支163支……並生擒美軍顧問少校賴勒斯。
第118師師部駐紮在距離道路不遠的一個山坳中,正好處於韓軍盲目射擊的覆蓋範圍內。師長鄧嶽氣憤之下,立即命令第354團和353團沿著公路布置伏擊。第354團則采取迂迴戰術,從敵後包抄。
118師偵察連從高處突然發動反擊,擊毀了韓軍前方幾輛探路的軍車。雖然這次伏擊隻有一個連參與,聲勢並不大,但韓軍誤以為遭到了朝鮮遊擊隊的襲擊。
由於在越過三八線後,多次遭遇人民軍伏擊,韓軍自信的認為這次襲擊也能夠化解。並且韓軍急於向北推進,便做好戰鬥準備,打算一邊作戰一邊突進。
然而,他們卻不知已闖入了誌願軍第354團精心布置的伏擊圈內,這支部隊人數多達4000餘人。
早在戰鬥打響前,118師就曾經給埋伏部隊下過命令,入朝第一仗,敵人情況不明,不宜胃口過大,所以要把敵人的先頭營放過去,由伏擊部隊截擊後麵的敵人,同時確保主力部隊全殲這個先頭營,來一個開門紅。
伏擊部隊嚴格執行了這項命令,隨著第一波敵人通過之後,第二波敵人很快來到了麵前。就在伏擊部隊準備把這第二波敵人截成兩段的時候,忽然前方響起了槍聲,看來是敵人的先頭營已經與偵察連交上了火,無奈之下,伏擊部隊隻好也打響了戰鬥。
一開始,第二波敵人被我們打蒙了,先後發動了兩波試探性衝鋒,都被誌願軍打退。可是很快,敵人就迴過味兒來,迅速調來了幾個火箭筒,對著誌願軍的埋伏陣地開了火。
當時頂在埋伏陣地首位的,是118師354團4連8班,自然的,這個班承擔了敵人大部分的火力。雖然如此,8班戰鬥得格外頑強,他們足足抵抗了3個小時,擋住了敵人一個營的進攻,最後全體壯烈犧牲。
在8班犧牲後,他們的陣地被敵人短暫占領,可是很快,他們的戰友就通過一次衝鋒,成功奪迴了這塊陣地。
整個阻擊戰持續了近6個小時,354團牢牢守住了自己的陣地,成功擋住了敵人後續的增援部隊,粉碎了他們與陷入包圍圈的先頭營會合的想法。這波敵人眼看突破我軍戰線無望,便隻能倉皇撤退。
其實,溫井初戰並非部署作戰,而是在兩軍交鋒後展開的機動戰鬥。這是第118師354團在無線電靜默,無法與師部聯係情況下,根據戰場態勢,自主決定、臨機處置展開的一場戰鬥。
第118師354團率先發起戰鬥,果斷應對並主動出擊。在戰鬥過程中,他們盡量隱藏火力,力求不暴露誌願軍的目標,憑借以多打少的優勢迅速結束戰鬥,最終取得了豐碩戰果,這也恰好契合了遭遇戰中“先發製人”的要義。
午後,韓軍察覺情況不妙,立即停止攻擊並開始撤退,混亂中還俘虜了幾名誌願軍士兵。此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正麵麵對的是整整一個誌願軍步兵師。驚慌之下,韓軍停止推進,轉而就地設防。
團長向韓偽6師報告,但卻無人相信,收到的命令仍然是堅守溫井。
無奈之下,韓軍隻能盡可能收縮部隊,在溫井倉促布防。此時,隨著第118師前線戰鬥的打響,誌願軍的目標已經暴露,韓先楚果斷決定,提前執行占領溫井的計劃。
下午,他命令已抵達溫井附近的第40軍第118師和第120師,左右鉗擊、強攻溫井。
這是一場誌願軍入朝之後第一場激戰。
韓軍第6師第2團收縮在溫井,兵力約3000人左右,除了全套美式單兵武器外,還配備了速射炮和高射炮等裝備。與在野外遭遇伏擊時的混亂不同,韓軍在堅守工事、防守作戰方麵表現突出。
當時,韓軍一麵唿叫美軍戰機支援,一麵組織反擊,抵抗得尤其頑強。
誌願軍以5個團率先發起最初的攻擊。衝鋒號響處,誌願軍發起多次勢在必得的營、團規模的衝鋒,但因為受到美軍強大的空中火力壓製,誌願軍一直沒有打破韓軍團級戰鬥群的防禦圈。
夜幕降臨,在失去美軍戰機支援後,韓軍畏懼夜戰,誌願軍抓住了戰機。
26日淩晨0時,韓先楚調上軍屬火箭炮營,一聲令下,無數火箭彈拽拉著血紅烈焰直奔韓軍陣地。
隨後,誌願軍118師和120師主力兩麵夾擊,吹響軍號,發起聲勢浩大的步兵衝鋒。在漫山遍野的高唿聲中衝來的誌願軍麵前,韓軍第2團猛烈的火力完全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韓軍官兵開始絕望,他們丟下武器開始潰逃。
駕車逃離溫井數公裏,韓軍團長鹹炳善一度企圖組織防禦準備再戰。然而,在朝鮮遊擊隊帶領下,誌願軍很快便尾追趕來。驚慌失措的韓軍官兵再也不打算抵抗了,鹹炳善隻得下令撤退。
此時的第2團已經沒有一個完好的連級單位,幾近滅團,全團3,100人中有2,700人,向清川江美軍騎1師的防區方向狂奔逃竄。2團3營的美軍顧問葛連·瓊斯中尉脫逃不及,成為俘虜,最後死在朝鮮的戰俘營中,另一名顧問保羅·萊爾斯上尉也被擄走。
第40軍占領溫井,繳獲韓軍各類火炮12門、汽車38輛和其他的一些裝備。相比起來,韓軍1個團殘餘的裝備,和當時第40軍的1個師大致相當。可見,誌願軍以純粹的步兵,能夠打下溫井,其實也不容易。
26日清晨,溫井戰鬥的戰報已經送達北京和東京的決策者手中。
在聯合國軍右翼集群向北攻勢中,溫井不僅是聯合國軍重要樞紐,同時溫井也囤積了大量的軍用物資,是整個聯合國軍右翼集群的各單位,位於前敵戰區的主要後勤基地。
聯合國軍如要維持向北攻勢,奪迴溫井恢複補給線便是前提。如要取消向北攻勢,奪迴溫井也便於部隊集結、撤退。
而這一切,最讓人糾結的就是對中國出兵朝鮮的戰略意圖的判斷。
而要在這樣規模大小的作戰中得到可靠的判斷,似乎又是困難。
溫井的失守,令麥克阿瑟深感鬱悶,他原本還興致勃勃地期待,能速戰速決呢。
也就溫井激戰當日,大寧江畔,人民軍一反仁川登陸後的萎靡,居然在博川防線,和聯合國軍左翼主力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等前出部隊,拉開架勢大打出手。在聯合國軍司令部看來,這是一場規模、烈度都遠遠超過溫井戰事的激戰。
得到蘇聯新式坦克、重炮補充,在強大火力掩護下,齊裝滿員的人民軍第17坦克旅和朝軍第46師步兵協同,向英軍第27旅發起氣勢恢宏的攻擊。
這樣的攻擊,完全不像是一路敗退,基本處於最後崩潰狀態下的部隊。
人民軍士氣之高昂,裝備之完整,攻擊之犀利,使英軍第27旅的前鋒部隊幾乎無法抵擋,不得不放棄部分陣地,向後撤退。
此次人民軍的反擊,令美軍第1軍司令官佛蘭克和英軍第27旅旅長考德大為震驚。隨即,英軍第27旅全線展開,企圖攔截朝軍。
當時,人民軍裝備了蘇聯最先進的t34坦克和su76自行火炮,與英軍擺開炮陣,對戰對轟。一時之間竟然相持不下。
這場戰鬥是朝鮮戰爭中規模最為龐大的坦克與自行火炮對決。
正當兩軍激戰正酣之際,從雲山出發準備進攻水豐地區的韓軍第1師,也傳來了不利消息。在進攻人民軍防線、實施穿插的過程中,韓軍多次與身份不明的部隊發生激烈交火。韓軍多路戰術分隊的進攻屢屢受挫,無奈被困於雲山一帶。
當天,誌願軍隻有第40軍一部暴露目標。
在朝鮮軍第17坦克旅和第46師的反擊作戰掩護下,更多的誌願軍正身穿朝鮮軍服,攜帶簡陋的武器,穿越崇山密林。誌願軍與朝鮮軍交替出擊,誌願軍主力換上沒有徽記和標識的朝鮮軍裝等種種做法,都使得麥克阿瑟與美軍第1軍司令官佛蘭克,無法在雜亂無序的若幹戰鬥中,梳理出頭緒來。
他們清楚在中朝邊境地區,朝鮮人民軍有大量新組建的部隊,但無法確定溫井出現的這些沒有標識的朝鮮軍裝士兵,究竟是朝鮮軍還是中國軍隊。
麥克阿瑟思考以後,仍堅持執行原定作戰計劃,命令全軍繼續向中朝和蘇朝邊境推進。
10月26日夜間,聯合國軍的主力部隊,美軍第24師和英軍第27旅一路推進,卻在博川被人民軍頑強阻擋。
與此同時,韓軍第1師試圖向水豐地區穿插的先頭部隊,也被困在雲山的人民軍防線上。
突然出現的中國軍隊,迅速擊潰了韓軍第6師第2團,占領溫井,切斷了聯合國軍西線集群東西兩翼的聯係和退路。
至此,聯合國軍試圖通過“聖誕節攻勢”,結束朝鮮戰爭的計劃,遭到誌願軍與人民軍的多路反擊,戰線連續數日陷入膠著,無法取得任何進展。
10月26日,溫井激戰的消息傳至北京。
偉人為此致電第40軍:慶祝你們初戰勝利。
鄧嶽打響溫井伏擊戰的同時,韓偽六師7團居然穿插到了中朝邊境的楚山,行軍過程中,並未與中國誌願軍幾十萬的部隊相遇。美國人戰後說他們“奇跡般穿過了針眼”。
7團顧問美軍少校弗萊明興奮至極,走上鴨綠江冰封的江麵狠跺幾腳,大笑著說:“哈哈,我成名了,我是第一個到達鴨綠江的美國人!”
那些曾被人民軍打得暈頭轉向的韓國兵更瘋狂,他們唱啊、跳啊,然後在弗萊明指揮下架起機槍、大炮,對著江對岸的中國境內猛烈射擊!
一串串子彈射向中國領土,一發發炮彈在中國境內爆炸!
“南朝鮮軍隊炮擊中國領土”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誌願軍,誌司直接電令118師(離偽6師第7團最近的部隊)師長鄧嶽:“你部立即迴師,迅速消滅偽6師7團,務必全殲這支瘋狗部隊!”
第40軍118師剛剛激戰兩水洞,後又攻克溫井,現在在誌願軍虎將師長鄧嶽的率領下又不顧疲勞揮師北上,向祖國的邊境鴨綠江畔進軍,準備徹底掃清敵人對我國邊境地區的威脅。
師長鄧嶽率118師,兩晝夜強行軍300餘裏,於10月29日拂曉,在龍穀洞一帶將正在南逃的南朝鮮偽6師第7團包圍。
118師前衛353團,在團長黃德懋率領下,與朝鮮人民軍一個戰地防炮連協同下率先向逃跑中的偽6師第7團發起攻擊,遇襲之後的韓軍第7團,在飛機和炮火支援下反攻誌願軍陣地,卻未能成功,反而被誌願軍迂迴包圍,第6師師部命令該團人員拋棄重型裝備,穿越山區向檜木洞突圍。
察覺了韓軍動態的誌願軍118師,不等148師到場支援,直接發動最後攻擊。黃德懋擔心日久生變,就大膽向師長鄧嶽提出一個夜襲計劃:
由353團趁夜突破敵人防禦陣地,同時命令352團(團長羅紹福,湖北麻城縣人)從左翼迂迴,354團沿右翼穿插,分進合擊,徹底殲滅敵偽6師第7團。
鄧嶽批準了黃德懋的夜襲計劃,夜襲部隊輕裝前進,槍支上刺刀,左臂上紮上一條白毛巾用來作為敵我識別標誌,部隊隱蔽搜索前進。
夜襲突擊隊奪取敵人陣地製高點和重武器火力點後,先是使用手榴彈和重機槍攻擊,偽6師第7團瞬間亂作一團,反撲的敵軍成片倒下,連敵指揮所的軍官都四散突圍逃命。
“竟然敢向中國境內開槍放炮,務必全殲!”這是118師全體將士都明白的任務,也是必須完成的使命。重機槍掃射後,鄧嶽下令:“全體上刺刀,殺光這幫瘋狗!”
118師的將士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衝向敵軍,即使碰到小部分殘敵突圍,也追上殲滅。
偽6師第7團約2700人,就這樣灰飛煙滅,全部死在了鴨綠江畔。美軍顧問哈利·弗萊明少校,全身受傷15處後,被中國士兵活捉。
韓國偽6師和偽8師第10團在溫井戰鬥中受到重度打擊,再加上延伸到鴨綠江的過長戰線,偽6師已經喪失了戰力。
溫井戰鬥,揭開了中國入朝參戰的序幕。
經黨中央批準,1950年10月25日,定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