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軒晚上趕著迴來吃的晚飯,吃飯的時候大概說了北山的情況。常升也帶迴了穀城傳送迴來的消息,眾人躲在長孫裔的房間裏,將消息一歸攏,大概的也了解了當前的實況。
因東邊縣城地勢低窪,且已多年水利不修,連番大雨導致積水成淵,形成洪水之勢,繼而淹沒了周邊的村莊。又加之東邊縣城乃地處山穀盆地,山脈連番遭受大雨傾盆,導致有幾處山體滑坡,造成了一些百姓傷亡。
雲憶音看了看幾張連在一起的輿圖,皺了皺眉,說道:“此番賑災,如果不有效解決根本性問題,日後再遇此番大雨,怕還是會反複形成洪澇災害。”
“你有什麽想法?”長孫裔問道。
“我記得你們出使大月迴來後曾說過,西邊縣城常年幹旱,顆粒無收,已然有不少流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雲憶音說著又道:“我有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你說說看。”諸葛軒也鼓勵道。雲憶音思維跳脫,經常會有些大膽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往往會取得驚人的效果。
“既然如今東邊洪澇,西邊幹旱,我們可否修建河堤,將東水西引,這樣的話既可以解決東邊縣城洪澇問題,又可以解決西邊縣城百姓用水問題。”雲憶音道。
此話一出,眾人均沉默不語。雲憶音見眾人如此反應,麵露疑問。
長孫裔解釋道:“你說的法子不是沒人想過,隻是東水西引,人力物力上對朝廷來說都是個挑戰。”
雲憶音沉默,長孫裔說的確實是實話,且不說安國地大物博,光是國庫空虛這一項就會讓很多事項都望而止步。雲憶音想了想,突地靈光一閃,問道:“如果僅出少量的銀子,讓百姓自發地去參與河堤修建呢?”
宇文勇聽他如此說,有些挑剔的神色看向雲憶音,暗想雲憶音可真敢說。若是這種事情真可以此番行事,還輪的著他們來領這個功勞?
諸葛軒卻不這麽想,他繼續鼓勵道:“你且先說來看看。”
雲憶音看了看長孫裔,見他也一臉鼓勵之色,於是繼續說道:“如今正值冬月,不管東西兩邊,百姓日子均不好過,比之我們,他們更害怕居無定所。既如此,我們便想辦法以工代賑,讓他們合力修建河堤,一來避免他們對朝廷賑災形成依賴的心理,二來也能給他們一份短期以及長久的生存期望。”
“假如真如你所說,那你覺得具體應該如何組織開展起來?”長孫裔也饒有興趣地問道。
雲憶音眼咕嚕一轉,迴道:“我覺得當下來說,我們首先要開展的是家門口計劃。”
“家門口計劃?”長孫裔重複道。
“對,家門口計劃。”雲憶音一臉篤定地說道:“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自然成了路。同樣的道理,世上本無河,需要的人多了,便自然能成流。”
“你的意思是將河道規劃到百姓的田脈,讓百姓自發地去修建河道,用於田地排水種植或者截流飲用等等?”長孫裔問道。
“對,”雲憶音欣慰,長孫裔從來都是知她心思的人,又補充道:“而且此事宜早不宜遲,如今正值災期,極易調動百姓積極性。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如果等洪災過後再去號召百姓,怕是他們肯定會拒絕。”
諸葛軒大概明白了雲憶音的意思,拍掌叫道:“此方法甚好。”
“另外,”雲憶音說道:“如今百姓缺衣少糧,我們可以一一日三餐為報酬征集百姓,不願參與的人除老弱外,從開展開始便不再發放賑災的口糧,讓他們自行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其次,參與修建河道的,但是不食集體提供的餐飯的給他們折成工分,累計工分到一定量的可以置換成銀兩作為工錢;第三,那些願意參與的老弱婦孺,比如燒火做飯的人正常的折算工分,隻是相對河工來說,工分低點,畢竟河工是重度體力活。你們覺得如何?”
“妙極。”諸葛軒讚道,一臉驚奇地問道:“你是怎麽想出的這種法子?照此執行的話不僅大大減輕了此次賑災的壓力,還做了一件大事。”
雲憶音環顧一圈,見眾人均一臉新奇地看著自己,隻得解說道:“長孫公子的書房裏有不少的孤本,我隻是偶爾從某種孤本上看到,覺得新奇便記下來了,沒想到如今居然也能用到。”
長孫裔挑了挑眉,暗想自己藏著的孤本,沒有一本是自己沒有讀過的,他對自己過目不忘的本事也是相當自信,不可能有如此新奇的法子他沒有看到過。但是想到雲憶音自小與自己涉獵的範圍不一樣,也許當真是她在哪本孤本上看到的,隻是她不方便暴露身份,故而拉他出來當擋箭牌。因此他也不拆穿她,當下沉默不語。
當然眾人也不會去細問到底是哪本孤本,長孫裔以玄學第一人名列四大公子之首,始終有他們無法企及的優勢在那裏,他們不會自討無趣。
諸葛軒嘴上道:“此等法子當真是絕世少有,長孫兄你以前怎麽沒想到這個法子?看來我們雲小弟融會貫通的本領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嘍。”心中卻想,難怪長孫裔寧願與他簽訂協議也不願讓他離開,如今看來這雲憶音確實有優於常人之處,否則以長孫裔的性子,是萬不可能一再委曲求全自己的。
長孫裔淡笑不語,算是默認了諸葛軒的話,也是認可了雲憶音的能力。
“既然如此,我稍後便迴去將此事寫下成折子請奏朝廷。”諸葛軒道。
“不用您操心,”雲憶音道:“如今你們都忙於救災,身心已然疲憊,就早點迴去休息吧。正好我在這裏照顧公子,便先寫個草案出來等大家都審計無誤後重新抄錄一邊上奏如何?”
“如此更好。”諸葛軒道:“這個法子是雲小弟你的主意,具體怎麽落實方麵雲小弟你比我們更清楚。所以雲小弟你來寫自然是再好不過。待他日呈上折子上報時,我也會寫上此主意是雲小弟你提出來的。”
雲憶音微皺眉頭,隨即道:“其他的事還是先將折子寫好再說吧。”
長孫裔有些驚疑地看向雲憶音,似是感覺到她對皇家避而遠之的態度。
諸葛軒卻體會不出來,以為雲憶音是怕自己寫不好,故而謙虛,卻也沒當迴事,當即應聲道:“也是。如此便辛苦雲小弟了。”
雲憶音微微點頭。
當晚,眾人又是寒暄了幾句便各迴各的住處了。常升在長孫裔的房間打了地鋪,夜裏有需要的時候伺候著長孫裔。
第二日,其他人一大早便各自出門辦事,雲憶音取了筆墨紙硯到長孫裔的房間裏,同長孫裔商量著折子上的內容。
雲憶音先寫了一份草稿出來之後讀給長孫裔聽。長孫裔聽完後點點頭道:“大意是沒問題的。隻是陛下如今多疑且極好麵子,折子裏麵有些措辭還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確實如此,”雲憶音點點頭:\"這個法子要真正落實起來,前提是要把這些大人們給哄好,讓他們覺得此事既是對他們有利,又是讓他們與有榮焉的事情。\"
“嗯,”長孫裔點點頭,又有意問道:“你昨日說修建河道這個法子是你從我收藏的那些孤本裏看到的,不知道是哪一本?名字是什麽?”
雲憶音愣了愣,他昨日沒有提出來,還以為他沒有重視這一點,不過以長孫裔這個記憶力,怕是也不好哄騙他,便直截了當地說道:“不是從你的那些孤本上看來的。但確實是從書上學來的,但是具體哪本書,叫什麽名字,我也是確實不知道了。”
長孫裔見她迴的倒也真心,便不再糾結地問下去。於是說道:“我們再來合計一下奏折的內容吧,此事宜早不宜遲,要盡快落實。”
“嗯”雲憶音點點頭。
晚上諸葛軒等人迴來,看了二人寫的折子讚不絕口,連一向不喜識文斷字的宇文勇都從頭看到尾,覺得內容甚是有趣有理。雲憶音當即謄抄了一份到折子上。
第二日一早,諸葛軒便讓人將折子加急送往京都。
乾清宮內,皇帝逐個審視內侍送上來的折子,這些折子都是經過內閣審閱後提交上來的,故而會按緊急程度分類排放。
皇帝拿起最緊急那一列的第一個折子,打開來便見到長孫裔同諸葛軒及宇文勇聯名上的折子。乍眼看去長孫裔的字跡躍然眼前,待再細看下去,皇帝倒也發現這字中的不同來。皇帝自幼同長孫裔一同成長,對長孫裔的字跡了如指掌,此番折子的字跡筆鋒雖然與長孫裔的一致,但是還是多了分柔弱在裏麵,少了些剛勁有力。皇帝挑挑眉,他不會相信長孫裔經此番經曆連筆風都會變,而此種折子一般除了自己人不會假入人手,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長孫裔身邊有了能替他代筆的極其信任之人,而這個人與長孫裔又極其親近,親近到不分你我。皇帝想到這裏,不知為何心中頓時生出一番不悅來,想當年,他
也是同長孫裔一般親近,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曾讓他寫著與他一般地字跡,美其名曰各有特色,其實不過是身份地位所桎梏,避免橫生枝節,使得他們必須要有所差異罷了。皇帝從頭至尾看完了一遍折子,對折子內容深感新奇,故又看了第二遍。第二遍看了以後,當即喊道:“來人。”
內侍應聲而入,隻聽得皇帝道:“宣內閣大臣當即入殿,就說朕有要事相商。”
“是。”內侍應聲而去。
半個時辰後,內閣大臣全部到殿。眾人坐定後皇帝當即說道:“長孫裔等人提上來的折子諸位想來是都看過了,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工部尚書當即上前讚道:“陛下,此乃利國利民的好事啊,老臣認為應當試試。”
戶部尚書卻持反對意見,當即道:“老臣反對。此番修建河道要將東水西引,我安國地域遼闊且地勢複雜,想法是好的,實施起來怕是舉步維艱,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以如今的國庫,定然是支撐不了啊。老臣的意思,與其半途而廢,不若直接就不做。”
皇帝斜睨了他一眼,眼神中譏笑一閃而過。工部尚書捕捉到皇帝的情緒,當即懟道:“當初陛下要賑災,你也是這番哭窮,讓那群年輕後生為難,得虧他們自己想的主意從民間籌集,最後也沒用你多少銀子。如今後生們想做點利國利民的好事,你卻又這番阻攔,我看你眼裏除了銀子,其他的什麽都沒有。”
“你”戶部尚書老臉漲紅,隨即稟報道:“陛下,老臣之心天地可鑒。隻是如今安國東邊接連水澇,西邊接連幹旱,百姓們逃亡的逃亡,沒逃亡的也差不多連自身都顧不上了,已然沒有錢交稅賦了,如今國庫空虛,確實是不能大動幹戈啊。”
工部尚書抓到了把柄,當即懟道:“你既知曉賦稅收不上來的原因,還不願去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你安的什麽心就要問你自己看看了?”
“你?”戶部尚書被懟得無話可說,當即跪地喊道:“陛下,老臣之心,天地可鑒,不是老臣不想,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陛下,老臣有話要講。”宇文玄策作揖道。
“愛卿請講。”皇帝立馬迴道。
宇文玄策上前道:“陛下,老臣覺得以工代賑的主意確實不錯,且修建河道也是長久利國利民的好事,老臣覺得或可一試。隻是此舉是幾個年輕後生提出來的,具體落實起來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臣覺得是不是我等也得盡力在後麵推波助瀾一番?”
“愛卿的意思是…”皇帝有些猶疑地問道。
“老臣願安排各州縣防備軍協助百姓修建河道。”宇文玄策道:“我安國軍隊受百姓供養,關鍵時刻定然要烏鴉反哺,攜報以還。”
“陛下,”諸葛明這時也走上前來道:“臣也認為修建河道此舉利國利民,此對陛下來說,也是豐功偉績一件。故臣讚成此舉。臣附議,若有什麽需要臣出麵的,臣定當義不容辭。”
“嗯”皇帝點點頭。
當日,皇帝便下了聖旨,舉國修建河道,召集流民以工代賑,並派工部尚書劉有銘全權監督落實,下令各方配合。
因東邊縣城地勢低窪,且已多年水利不修,連番大雨導致積水成淵,形成洪水之勢,繼而淹沒了周邊的村莊。又加之東邊縣城乃地處山穀盆地,山脈連番遭受大雨傾盆,導致有幾處山體滑坡,造成了一些百姓傷亡。
雲憶音看了看幾張連在一起的輿圖,皺了皺眉,說道:“此番賑災,如果不有效解決根本性問題,日後再遇此番大雨,怕還是會反複形成洪澇災害。”
“你有什麽想法?”長孫裔問道。
“我記得你們出使大月迴來後曾說過,西邊縣城常年幹旱,顆粒無收,已然有不少流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雲憶音說著又道:“我有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你說說看。”諸葛軒也鼓勵道。雲憶音思維跳脫,經常會有些大膽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往往會取得驚人的效果。
“既然如今東邊洪澇,西邊幹旱,我們可否修建河堤,將東水西引,這樣的話既可以解決東邊縣城洪澇問題,又可以解決西邊縣城百姓用水問題。”雲憶音道。
此話一出,眾人均沉默不語。雲憶音見眾人如此反應,麵露疑問。
長孫裔解釋道:“你說的法子不是沒人想過,隻是東水西引,人力物力上對朝廷來說都是個挑戰。”
雲憶音沉默,長孫裔說的確實是實話,且不說安國地大物博,光是國庫空虛這一項就會讓很多事項都望而止步。雲憶音想了想,突地靈光一閃,問道:“如果僅出少量的銀子,讓百姓自發地去參與河堤修建呢?”
宇文勇聽他如此說,有些挑剔的神色看向雲憶音,暗想雲憶音可真敢說。若是這種事情真可以此番行事,還輪的著他們來領這個功勞?
諸葛軒卻不這麽想,他繼續鼓勵道:“你且先說來看看。”
雲憶音看了看長孫裔,見他也一臉鼓勵之色,於是繼續說道:“如今正值冬月,不管東西兩邊,百姓日子均不好過,比之我們,他們更害怕居無定所。既如此,我們便想辦法以工代賑,讓他們合力修建河堤,一來避免他們對朝廷賑災形成依賴的心理,二來也能給他們一份短期以及長久的生存期望。”
“假如真如你所說,那你覺得具體應該如何組織開展起來?”長孫裔也饒有興趣地問道。
雲憶音眼咕嚕一轉,迴道:“我覺得當下來說,我們首先要開展的是家門口計劃。”
“家門口計劃?”長孫裔重複道。
“對,家門口計劃。”雲憶音一臉篤定地說道:“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自然成了路。同樣的道理,世上本無河,需要的人多了,便自然能成流。”
“你的意思是將河道規劃到百姓的田脈,讓百姓自發地去修建河道,用於田地排水種植或者截流飲用等等?”長孫裔問道。
“對,”雲憶音欣慰,長孫裔從來都是知她心思的人,又補充道:“而且此事宜早不宜遲,如今正值災期,極易調動百姓積極性。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如果等洪災過後再去號召百姓,怕是他們肯定會拒絕。”
諸葛軒大概明白了雲憶音的意思,拍掌叫道:“此方法甚好。”
“另外,”雲憶音說道:“如今百姓缺衣少糧,我們可以一一日三餐為報酬征集百姓,不願參與的人除老弱外,從開展開始便不再發放賑災的口糧,讓他們自行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其次,參與修建河道的,但是不食集體提供的餐飯的給他們折成工分,累計工分到一定量的可以置換成銀兩作為工錢;第三,那些願意參與的老弱婦孺,比如燒火做飯的人正常的折算工分,隻是相對河工來說,工分低點,畢竟河工是重度體力活。你們覺得如何?”
“妙極。”諸葛軒讚道,一臉驚奇地問道:“你是怎麽想出的這種法子?照此執行的話不僅大大減輕了此次賑災的壓力,還做了一件大事。”
雲憶音環顧一圈,見眾人均一臉新奇地看著自己,隻得解說道:“長孫公子的書房裏有不少的孤本,我隻是偶爾從某種孤本上看到,覺得新奇便記下來了,沒想到如今居然也能用到。”
長孫裔挑了挑眉,暗想自己藏著的孤本,沒有一本是自己沒有讀過的,他對自己過目不忘的本事也是相當自信,不可能有如此新奇的法子他沒有看到過。但是想到雲憶音自小與自己涉獵的範圍不一樣,也許當真是她在哪本孤本上看到的,隻是她不方便暴露身份,故而拉他出來當擋箭牌。因此他也不拆穿她,當下沉默不語。
當然眾人也不會去細問到底是哪本孤本,長孫裔以玄學第一人名列四大公子之首,始終有他們無法企及的優勢在那裏,他們不會自討無趣。
諸葛軒嘴上道:“此等法子當真是絕世少有,長孫兄你以前怎麽沒想到這個法子?看來我們雲小弟融會貫通的本領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嘍。”心中卻想,難怪長孫裔寧願與他簽訂協議也不願讓他離開,如今看來這雲憶音確實有優於常人之處,否則以長孫裔的性子,是萬不可能一再委曲求全自己的。
長孫裔淡笑不語,算是默認了諸葛軒的話,也是認可了雲憶音的能力。
“既然如此,我稍後便迴去將此事寫下成折子請奏朝廷。”諸葛軒道。
“不用您操心,”雲憶音道:“如今你們都忙於救災,身心已然疲憊,就早點迴去休息吧。正好我在這裏照顧公子,便先寫個草案出來等大家都審計無誤後重新抄錄一邊上奏如何?”
“如此更好。”諸葛軒道:“這個法子是雲小弟你的主意,具體怎麽落實方麵雲小弟你比我們更清楚。所以雲小弟你來寫自然是再好不過。待他日呈上折子上報時,我也會寫上此主意是雲小弟你提出來的。”
雲憶音微皺眉頭,隨即道:“其他的事還是先將折子寫好再說吧。”
長孫裔有些驚疑地看向雲憶音,似是感覺到她對皇家避而遠之的態度。
諸葛軒卻體會不出來,以為雲憶音是怕自己寫不好,故而謙虛,卻也沒當迴事,當即應聲道:“也是。如此便辛苦雲小弟了。”
雲憶音微微點頭。
當晚,眾人又是寒暄了幾句便各迴各的住處了。常升在長孫裔的房間打了地鋪,夜裏有需要的時候伺候著長孫裔。
第二日,其他人一大早便各自出門辦事,雲憶音取了筆墨紙硯到長孫裔的房間裏,同長孫裔商量著折子上的內容。
雲憶音先寫了一份草稿出來之後讀給長孫裔聽。長孫裔聽完後點點頭道:“大意是沒問題的。隻是陛下如今多疑且極好麵子,折子裏麵有些措辭還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確實如此,”雲憶音點點頭:\"這個法子要真正落實起來,前提是要把這些大人們給哄好,讓他們覺得此事既是對他們有利,又是讓他們與有榮焉的事情。\"
“嗯,”長孫裔點點頭,又有意問道:“你昨日說修建河道這個法子是你從我收藏的那些孤本裏看到的,不知道是哪一本?名字是什麽?”
雲憶音愣了愣,他昨日沒有提出來,還以為他沒有重視這一點,不過以長孫裔這個記憶力,怕是也不好哄騙他,便直截了當地說道:“不是從你的那些孤本上看來的。但確實是從書上學來的,但是具體哪本書,叫什麽名字,我也是確實不知道了。”
長孫裔見她迴的倒也真心,便不再糾結地問下去。於是說道:“我們再來合計一下奏折的內容吧,此事宜早不宜遲,要盡快落實。”
“嗯”雲憶音點點頭。
晚上諸葛軒等人迴來,看了二人寫的折子讚不絕口,連一向不喜識文斷字的宇文勇都從頭看到尾,覺得內容甚是有趣有理。雲憶音當即謄抄了一份到折子上。
第二日一早,諸葛軒便讓人將折子加急送往京都。
乾清宮內,皇帝逐個審視內侍送上來的折子,這些折子都是經過內閣審閱後提交上來的,故而會按緊急程度分類排放。
皇帝拿起最緊急那一列的第一個折子,打開來便見到長孫裔同諸葛軒及宇文勇聯名上的折子。乍眼看去長孫裔的字跡躍然眼前,待再細看下去,皇帝倒也發現這字中的不同來。皇帝自幼同長孫裔一同成長,對長孫裔的字跡了如指掌,此番折子的字跡筆鋒雖然與長孫裔的一致,但是還是多了分柔弱在裏麵,少了些剛勁有力。皇帝挑挑眉,他不會相信長孫裔經此番經曆連筆風都會變,而此種折子一般除了自己人不會假入人手,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長孫裔身邊有了能替他代筆的極其信任之人,而這個人與長孫裔又極其親近,親近到不分你我。皇帝想到這裏,不知為何心中頓時生出一番不悅來,想當年,他
也是同長孫裔一般親近,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曾讓他寫著與他一般地字跡,美其名曰各有特色,其實不過是身份地位所桎梏,避免橫生枝節,使得他們必須要有所差異罷了。皇帝從頭至尾看完了一遍折子,對折子內容深感新奇,故又看了第二遍。第二遍看了以後,當即喊道:“來人。”
內侍應聲而入,隻聽得皇帝道:“宣內閣大臣當即入殿,就說朕有要事相商。”
“是。”內侍應聲而去。
半個時辰後,內閣大臣全部到殿。眾人坐定後皇帝當即說道:“長孫裔等人提上來的折子諸位想來是都看過了,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工部尚書當即上前讚道:“陛下,此乃利國利民的好事啊,老臣認為應當試試。”
戶部尚書卻持反對意見,當即道:“老臣反對。此番修建河道要將東水西引,我安國地域遼闊且地勢複雜,想法是好的,實施起來怕是舉步維艱,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以如今的國庫,定然是支撐不了啊。老臣的意思,與其半途而廢,不若直接就不做。”
皇帝斜睨了他一眼,眼神中譏笑一閃而過。工部尚書捕捉到皇帝的情緒,當即懟道:“當初陛下要賑災,你也是這番哭窮,讓那群年輕後生為難,得虧他們自己想的主意從民間籌集,最後也沒用你多少銀子。如今後生們想做點利國利民的好事,你卻又這番阻攔,我看你眼裏除了銀子,其他的什麽都沒有。”
“你”戶部尚書老臉漲紅,隨即稟報道:“陛下,老臣之心天地可鑒。隻是如今安國東邊接連水澇,西邊接連幹旱,百姓們逃亡的逃亡,沒逃亡的也差不多連自身都顧不上了,已然沒有錢交稅賦了,如今國庫空虛,確實是不能大動幹戈啊。”
工部尚書抓到了把柄,當即懟道:“你既知曉賦稅收不上來的原因,還不願去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你安的什麽心就要問你自己看看了?”
“你?”戶部尚書被懟得無話可說,當即跪地喊道:“陛下,老臣之心,天地可鑒,不是老臣不想,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陛下,老臣有話要講。”宇文玄策作揖道。
“愛卿請講。”皇帝立馬迴道。
宇文玄策上前道:“陛下,老臣覺得以工代賑的主意確實不錯,且修建河道也是長久利國利民的好事,老臣覺得或可一試。隻是此舉是幾個年輕後生提出來的,具體落實起來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臣覺得是不是我等也得盡力在後麵推波助瀾一番?”
“愛卿的意思是…”皇帝有些猶疑地問道。
“老臣願安排各州縣防備軍協助百姓修建河道。”宇文玄策道:“我安國軍隊受百姓供養,關鍵時刻定然要烏鴉反哺,攜報以還。”
“陛下,”諸葛明這時也走上前來道:“臣也認為修建河道此舉利國利民,此對陛下來說,也是豐功偉績一件。故臣讚成此舉。臣附議,若有什麽需要臣出麵的,臣定當義不容辭。”
“嗯”皇帝點點頭。
當日,皇帝便下了聖旨,舉國修建河道,召集流民以工代賑,並派工部尚書劉有銘全權監督落實,下令各方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