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仿若細碎金鱗,悠悠灑落於巍峨未央宮,飛簷恰似金翼大鵬振翅欲飛,欲衝破那漫天雲霞;朱紅宮牆凝重如凝血古壁,將千年宮闈的權謀爭鬥、隱秘事端,統統鎖於這一方天地之間。
子墨一襲藏藍色錦袍,袍角金線繡紋恰似暗夜幽秘星河,隨他沉穩步伐微微晃蕩,步步都似踏在這未央宮風雲變幻的鼓點上,徑直向著宣德殿而去。
此時的宣德殿,仿若一口壓抑至極的密甕,氣壓低得讓人喘不過氣。
太尉鄧禺身著紫袍,銀須垂胸,仿若一尊不動如山的古神,自帶不怒自威的氣場;
太常恆榮暗紋官服筆挺,神色凝重仿若霜打的秋菊;
大將軍劉蒼身披重甲未解,周身殺伐之氣濃烈得似要具象化,與這殿內凝重氛圍相互交織、纏繞。
太仆伏恭、尚書台杜詩、中書令鍾離意,太史令班固等一眾重臣,亦是身姿端正、目不斜視,眉眼間暗流湧動,目光交匯時,權謀的火花劈裏啪啦作響——山陽王劉荊鬧出的謀反大案,恰似一顆奪命隕星砸入朝堂這潭深水,掀起驚濤駭浪,無人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
而在這大殿議事拉開帷幕之前,劉莊正獨坐在禦書房內,四周靜謐得唯有那燭火的“劈啪”輕響。
搖曳燭光映照著他那張滿是糾結與凝重的臉龐,仿若要將他心底的煎熬都灼燒出來。
太後陰氏一族這段時日跟瘋了一般,頻頻向他施壓,懇請饒恕劉荊。那些個或哭訴、或軟磨硬泡的話語,猶似一根根尖銳鋼針,直直刺入他心窩。劉莊怎會不知,母後的每一滴眼淚,都是親情沉甸甸的羈絆;
陰氏族人看似恭敬的諫言背後,潛藏的是那盤根錯節、仿若巨型蛛網般的外戚勢力,稍有不慎,便會被這張大網纏得脫身不得。
他手中緊攥著禦筆,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如骨,手背青筋暴起,恰似一條條憤怒的小蛇。
眉頭緊鎖成死結,眉心處那川字紋深得能夾死蒼蠅,眼中滿是無奈與掙紮。
“朕這帝王之位,怎就如此如履薄冰、艱難萬分?一邊是祖宗打下的江山社稷,不容有失;一邊是血脈相連的至親之人,如何割舍?偏生這兩難困局,像把無解的鎖,卡死了朕的退路……”劉莊喃喃自語,嗓音沙啞暗沉,透著無盡疲憊。
許久,他長舒一口氣,緩緩起身,雙手用力撫平衣袍褶皺,仿佛也想借此撫平心底的波瀾,挺直脊背,仿若再次扛起那萬鈞重擔,邁著沉重卻堅定的步伐,向著宣德殿走去——這場朝堂硬仗,是躲不過的宿命,唯有直麵。
待劉莊步入殿內,坐上那雕龍繪鳳、威風凜凜的龍椅,明黃龍袍在光影交錯間耀眼奪目,仿若自帶帝王威壓的光環。見子墨前來,他眉眼瞬間舒展,熱情抬手招唿:“子墨啊,今日這場合,無需拘泥那些繁文縟節!座中諸位皆是朕的肱股心腹、朝堂棟梁,與朕同擔風雨;你更是與朕情同手足,快來朕之身邊落座。切莫推辭。”
子墨聞言,惶恐之色溢於言表,身形利落彎折,大禮參拜:
“陛下,朝堂禮儀乃國之根本,規矩森嚴,臣萬不敢僭越行事,還望陛下恕罪。”
言辭懇切,額頭甚至滲出細密汗珠,在微光下閃爍。
劉莊見狀,仰頭爽朗大笑,笑聲仿若洪鍾鳴響,震得殿內梁塵簌簌而落:
“哈哈,子墨你這性子,何時能灑脫些!朕既開了金口,那便是板上釘釘的旨意。
往後這朝堂,波譎雲詭、暗潮洶湧,朕還指望著你多出奇謀、妙策,助朕安這朝堂、穩這江山,今日這座位,便是朕提前給你的倚重之位,莫要再推脫!”
劉莊心底透亮,如今山陽王劉荊這檔子事兒,攪得朝堂成了搖搖欲墜的危局,宗室間暗流湧動、外戚勢力伺機而動、臣子們派係林立各懷心思,子墨,可是他手裏破局的關鍵“活棋”。
劉莊見眾人到齊,劉莊神情瞬間冷峻如霜,緩緩抬手,刹那間,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他目光沉痛,仿若承載著山河破碎之殤,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諸位愛卿,想必都聽聞朕那親弟山陽王劉荊犯下的驚天大案。他膽大包天,竟敢冒充信陽侯郭況手書,肆意挑唆前太子劉疆,妄圖勾結河北郭氏一脈舊將,軍中王侯,舉事謀反!萬幸劉疆深明大義,及時將書信與送信之人呈交到朕手中,才未讓這禍事釀成潑天大禍,否則……”
言及此處,劉莊猛地攥緊龍椅扶手,手上青筋暴跳,怒容滿麵,仿若怒獅咆哮:
“此事當真令朕痛心疾首、夜不能寐,棘手至極!劉荊自幼受盡父皇母後寵愛,母後娘家更是將其視作掌心明珠,期許頗高。往昔他便常與朕作對,父皇母後也多偏袒於他,朕登基之後,他那心底的不服氣愈發濃烈,如今竟犯下這等逆天惡行,簡直是往朕心口狠狠捅刀,實叫朕頭疼萬分,如鯁在喉!諸位愛卿,此事關乎我大漢根基、朝堂安穩,該當如何處置,還望各位暢所欲言,尋個妥善法子。
朕今日把諸位召集於此,就是要群策群力、共克時艱,誰若能解朕心頭之憂,必當重重有賞!”
說罷,銳利目光仿若實質鋼刀,緩緩掃視眾人,最終定在鄧禺身上,可心底對子墨建言的那份期許,恰似暗夜盼星,熾熱滾燙。
鄧禺心領神會,手捋長須,動作沉穩悠然,稍作沉吟後,聲如洪鍾般開口:
“陛下,此事棘手程度,堪稱前所未有。若嚴懲劉荊,廢其王爵乃至賜死,
其一,消息定會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傳開,到時皇家顏麵掃地,淪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我大漢皇室威嚴何存?
其二,太後及陰氏一族念及親情,定會心生誤解,以為陛下不念手足之情,冷酷決絕,屆時朝堂外戚勢力失衡,恐陛下失去製衡之助力;
其三,劉荊到底流淌著皇室血脈,貿然重罰,宗室子弟人人自危,仿若寒夜獨行,心生畏懼,往後朝堂之上,哪還有人敢真心為陛下效力?長此以往,於國之安穩大為不利。”
鄧禺字字句句條理清晰、直擊要害,仿若老將點兵,將利害關係剖析得入木三分,朝堂眾人皆暗自頷首,欽佩其老成持重、深謀遠慮。
鄧禺瞥一眼劉莊,見其點頭認可,接著又道:
“可若從輕發落,不予嚴懲,一則朝堂上下難以交代,如今消息已然走漏,流言蜚語滿城風雨,悠悠眾口如何堵住?若草草了事,朝堂威嚴何在,律法形如虛設;
二則日後再有藩王犯上作亂,陛下又該如何應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旁人定會有樣學樣;
三則姑息養奸,易讓旁人誤以為陛下軟弱可欺,皇室規矩淪為空談,往後政令難行,國將不國。”
鄧禺一番剖析,利弊分明,卻不偏不倚,並未直言傾向何種處置,盡顯精明幹練,把這燙手山芋般的抉擇難題,再度穩穩拋迴眾人麵前。
劉莊聽罷,微微頷首,神情稍緩,開口讚道:
“鄧公所言甚是,鞭辟入裏,將這其中利害都剖析得明明白白,真乃朕之股肱,朕心甚慰。然此事確令朕兩難,諸位愛卿還需接著暢所欲言,共商良策。”
言語間,目光卻悄然飄向子墨,眼神熾熱,仿若無聲催促。
此時,中書令鍾離意上前一步,抱拳道:
“陛下,微臣以為,定要嚴懲劉荊!非斬立決,也當廢其王爵,貶為庶人,以儆效尤,震懾心懷不軌之徒。陛下憂心太後及陰氏一門感受,然時日一長,他們自會體諒陛下苦衷。為江山社稷計,此刻萬不可心慈手軟!”
鍾離意言辭懇切,眼中滿是決然,仿若正義化身,勢要將奸佞斬盡殺絕。
劉莊未置可否,目光轉向太常恆榮。恆榮躬身行禮,緩緩而言:
“老臣卻覺應以和為貴。劉荊年幼莽撞,又是太後心頭所好,陛下身為兄長,也有教導失察之責。不如從輕發落,削減俸祿,禁足三年,令其反省悔過。骨肉親情,血濃於水,還望陛下三思。”
恆榮語調平和,仿若春日微風,透著勸和的暖意。
劉莊仍未表態,目光最終落於子墨身上,目光裏滿是信任期許,仿若在無聲說:
“子墨,這朝堂局勢複雜如亂麻,各方利益糾葛似荊棘叢,就看你的法子能否巧妙化解矛盾,莫讓隱患留存,朕信你能行。”
子墨此刻腦中正飛速運轉,曆史記載裏劉莊處理山陽王劉荊一事的情形如走馬燈般閃現。
他怎也沒想到,命運的齒輪會將自己推到複刻這一曆史節點的位置,仿若冥冥中有雙無形大手在撥弄乾坤,令他滿心困惑,可當下形勢與史書記載嚴絲合縫,他也隻能順著曆史軌跡行事。
定了定神,子墨起身拱手道:
“陛下,侄兒以為,劉荊此番行事,實因年幼無知、心智未全,他本意或是為試探前太子忠心,護陛下江山,卻行事魯莽,歸根究底,乃陛下及太後平日寵愛太過,致其心性稚弱,難辨是非。
陛下做為大哥,長兄為父,皆有管教不嚴之責。
不如借此契機,改封劉荊為新一位區域藩王,命其即刻離開京都洛陽就藩,讓他獨自應對諸事,磨煉心智,增長見識,學會自立。如此處罰恰到好處。”
子墨此言一出,仿若平地一聲驚雷,眾人皆驚,錯愕之色溢於言表。
唯有鄧禺麵露讚許之色,撫須頷首,仿若早知如此。
劉莊亦是滿臉錯愕,滿心疑惑,望向鄧禺求答疑解惑。鄧禺看向子墨,笑道:
“陛下,子墨此計絕妙!
一來,如此處置彰顯陛下寬宏胸懷,包容幼弟過失,天下人見陛下仁德,必心服口服,傳頌陛下美名;
二來,太後及陰氏一門見陛下顧念親情,不傷劉荊性命,還為其謀出路,定會感恩戴德,穩固陛下根基,朝堂外戚無憂;
三來,眼下消息泄露,背後黑手妄圖攪亂朝堂,這般安排毫無破綻,讓其無從借力,無機可乘,陰謀自破;
四來,劉荊遠赴封地,沒了太後及陰氏一門庇佑,陛下便能暗中監管,若他再生異心,處置起來也方便許多,不動聲色間便能化解危機,保我大漢江山社稷安穩。”
鄧禺微微一頓,又壓低聲音補充道:
“先說這劉荊動機,子墨點明他是為試探前太子忠心,此說極為高明。這般解讀,看似給劉荊那大逆不道之舉尋了個‘正當’由頭,實則巧妙化解了謀反這等天大罪責的衝擊力。
畢竟若單純論謀反,那可是株連九族、動搖國本的重罪,可一旦說他是出於護陛下江山的初衷去試探,性質便全然不同,仿若一陣清風,把壓在朝堂上空的陰雲吹散大半。
二來,這也給足了太後、陰氏一門台階下,讓他們心裏好受些,不至於揪著劉荊‘謀反’二字不放,朝堂外戚間的矛盾自然也能緩和。
再者,旁人聽了這話,也會覺得劉荊年少莽撞,情有可原,流言蜚語沒了滋生土壤,此事影響力便會逐漸淡去,朝堂也能恢複安寧。”
鄧禺見劉莊頻頻點頭,表示認可,繼續言道:
“陛下主動攬下管教不嚴之責,更是高招。陛下乃萬聖之尊,朝堂上下、宗室內外,誰敢質疑陛下?這一攬責,劉荊那看似死罪的大過瞬間輕了分量。旁人縱有心追究,也絕無膽量向陛下發難。既堵了悠悠眾口,又留足轉圜餘地,盡顯陛下禦下權衡之術,此中深意,不可小覷。”
中書令鍾離意卻仍滿心疑慮,急切道:
“陛下,這般處置,豈不是縱容劉荊?往後其他藩王效仿,又該如何是好?”
子墨見狀,朝劉莊微笑拱手:
“陛下,藩王若舉兵造反,不正合陛下心意?亦是大將軍求之不得的良機。有反心者自露馬腳,屆時便可一網打盡,肅清朝堂隱患。”
劉莊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拍案叫絕,朗聲道:
“子墨,真乃知朕心意之人!朕日夜憂心潛伏勢力按兵不動,難尋把柄,這下可好!你這一番話,可是點醒了朕這夢中人呐!”
劉莊心下篤定,子墨所謀,實在是太過高明絕妙。往後朝堂詭譎風雲,有子墨伴駕參謀,諸多難題自能迎刃而解,仿若覓得傳世利刃。
大將軍劉蒼憶起子墨昔日所言“無機會便造機會,揪出狐狸尾巴,肅清軍中隱患”,此刻對子墨愈發欽佩,看向子墨的眼神滿是由哀佩服。
其餘大臣經此鄧禺和子墨提點,也紛紛迴過味來,恍然大悟,頓時朝堂之上眾臣紛紛撫掌相慶,仿若驚雷陣陣,是讚許、是歎服。
眾大臣望向子墨,眼中滿是驚歎與敬佩。太常恆榮暗自思忖:
“這子墨年紀輕輕,卻有這般獨到見解,洞察局勢,兼顧各方利害,化危局於淡然之間,逆天大罪轉瞬之間化為忠心護主之舉。老夫不如也。往後朝堂諸事,還得多聽他幾分意見。”
尚書台杜詩亦頷首稱讚:
“子墨之才,當真不凡,尋常人隻著眼當下懲處,他卻能謀劃長遠,化危機為轉機,化轉機為時機。這般謀略,令人折服。”
禦史中丞宋均亦是一臉欽佩:
“子墨此計,既全皇家顏麵,又穩朝堂皇親人心,還暗藏製衡之術,一切風輕雲淡,真乃老成謀國之舉,往後朝堂之上,定是中流砥柱。”
諸位大臣交相稱讚,對子墨的建言欽佩不已,隱隱都將其視作朝堂新銳智囊,期許日後與之攜手共輔朝政,共保大漢江山社稷安穩無虞。
劉莊瞧在眼裏,嘴角噙著一抹欣慰笑意,暗忖:朕的眼光果然沒錯,子墨堪當大任,往後這大漢江山,有他輔佐,定能安穩幾分,諸多朝堂困局,想必也能逐一化解。
劉莊心情轉好.對子墨言道:“子墨朕招你緊急前來.就預感你定有奇思妙想,果然,你沒讓孤失望!哈哈!”
子墨神態淡然,緩緩道:“陛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山陽王劉荊此番鬧出的謀反大案,朝堂上下為此諸多權衡、紛爭,不過皆是有為法,猶如夢幻泡影般虛幻不實,似朝露易逝、閃電短促。陛下今日這般妥善處置,不困於表象,洞察本質,以智慧抉擇,往後朝堂再有風雲變幻,亦能以此心境看待,令大漢江山社稷得長久安穩呀。”
劉莊及眾大臣聽了,雖然都無法短時間領悟子墨的說法、但是都感到了子墨的話語高深莫測,充滿智慧。
這未央宮的風雲變幻,今日因子墨一言,似有撥雲見日之兆,卻不知明日又藏著何種驚濤駭浪。唯有那宮牆依舊沉默矗立,見證著這一場場權力與智謀的交鋒,默默封存這段波譎雲詭的朝堂秘史。
子墨一襲藏藍色錦袍,袍角金線繡紋恰似暗夜幽秘星河,隨他沉穩步伐微微晃蕩,步步都似踏在這未央宮風雲變幻的鼓點上,徑直向著宣德殿而去。
此時的宣德殿,仿若一口壓抑至極的密甕,氣壓低得讓人喘不過氣。
太尉鄧禺身著紫袍,銀須垂胸,仿若一尊不動如山的古神,自帶不怒自威的氣場;
太常恆榮暗紋官服筆挺,神色凝重仿若霜打的秋菊;
大將軍劉蒼身披重甲未解,周身殺伐之氣濃烈得似要具象化,與這殿內凝重氛圍相互交織、纏繞。
太仆伏恭、尚書台杜詩、中書令鍾離意,太史令班固等一眾重臣,亦是身姿端正、目不斜視,眉眼間暗流湧動,目光交匯時,權謀的火花劈裏啪啦作響——山陽王劉荊鬧出的謀反大案,恰似一顆奪命隕星砸入朝堂這潭深水,掀起驚濤駭浪,無人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
而在這大殿議事拉開帷幕之前,劉莊正獨坐在禦書房內,四周靜謐得唯有那燭火的“劈啪”輕響。
搖曳燭光映照著他那張滿是糾結與凝重的臉龐,仿若要將他心底的煎熬都灼燒出來。
太後陰氏一族這段時日跟瘋了一般,頻頻向他施壓,懇請饒恕劉荊。那些個或哭訴、或軟磨硬泡的話語,猶似一根根尖銳鋼針,直直刺入他心窩。劉莊怎會不知,母後的每一滴眼淚,都是親情沉甸甸的羈絆;
陰氏族人看似恭敬的諫言背後,潛藏的是那盤根錯節、仿若巨型蛛網般的外戚勢力,稍有不慎,便會被這張大網纏得脫身不得。
他手中緊攥著禦筆,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如骨,手背青筋暴起,恰似一條條憤怒的小蛇。
眉頭緊鎖成死結,眉心處那川字紋深得能夾死蒼蠅,眼中滿是無奈與掙紮。
“朕這帝王之位,怎就如此如履薄冰、艱難萬分?一邊是祖宗打下的江山社稷,不容有失;一邊是血脈相連的至親之人,如何割舍?偏生這兩難困局,像把無解的鎖,卡死了朕的退路……”劉莊喃喃自語,嗓音沙啞暗沉,透著無盡疲憊。
許久,他長舒一口氣,緩緩起身,雙手用力撫平衣袍褶皺,仿佛也想借此撫平心底的波瀾,挺直脊背,仿若再次扛起那萬鈞重擔,邁著沉重卻堅定的步伐,向著宣德殿走去——這場朝堂硬仗,是躲不過的宿命,唯有直麵。
待劉莊步入殿內,坐上那雕龍繪鳳、威風凜凜的龍椅,明黃龍袍在光影交錯間耀眼奪目,仿若自帶帝王威壓的光環。見子墨前來,他眉眼瞬間舒展,熱情抬手招唿:“子墨啊,今日這場合,無需拘泥那些繁文縟節!座中諸位皆是朕的肱股心腹、朝堂棟梁,與朕同擔風雨;你更是與朕情同手足,快來朕之身邊落座。切莫推辭。”
子墨聞言,惶恐之色溢於言表,身形利落彎折,大禮參拜:
“陛下,朝堂禮儀乃國之根本,規矩森嚴,臣萬不敢僭越行事,還望陛下恕罪。”
言辭懇切,額頭甚至滲出細密汗珠,在微光下閃爍。
劉莊見狀,仰頭爽朗大笑,笑聲仿若洪鍾鳴響,震得殿內梁塵簌簌而落:
“哈哈,子墨你這性子,何時能灑脫些!朕既開了金口,那便是板上釘釘的旨意。
往後這朝堂,波譎雲詭、暗潮洶湧,朕還指望著你多出奇謀、妙策,助朕安這朝堂、穩這江山,今日這座位,便是朕提前給你的倚重之位,莫要再推脫!”
劉莊心底透亮,如今山陽王劉荊這檔子事兒,攪得朝堂成了搖搖欲墜的危局,宗室間暗流湧動、外戚勢力伺機而動、臣子們派係林立各懷心思,子墨,可是他手裏破局的關鍵“活棋”。
劉莊見眾人到齊,劉莊神情瞬間冷峻如霜,緩緩抬手,刹那間,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他目光沉痛,仿若承載著山河破碎之殤,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諸位愛卿,想必都聽聞朕那親弟山陽王劉荊犯下的驚天大案。他膽大包天,竟敢冒充信陽侯郭況手書,肆意挑唆前太子劉疆,妄圖勾結河北郭氏一脈舊將,軍中王侯,舉事謀反!萬幸劉疆深明大義,及時將書信與送信之人呈交到朕手中,才未讓這禍事釀成潑天大禍,否則……”
言及此處,劉莊猛地攥緊龍椅扶手,手上青筋暴跳,怒容滿麵,仿若怒獅咆哮:
“此事當真令朕痛心疾首、夜不能寐,棘手至極!劉荊自幼受盡父皇母後寵愛,母後娘家更是將其視作掌心明珠,期許頗高。往昔他便常與朕作對,父皇母後也多偏袒於他,朕登基之後,他那心底的不服氣愈發濃烈,如今竟犯下這等逆天惡行,簡直是往朕心口狠狠捅刀,實叫朕頭疼萬分,如鯁在喉!諸位愛卿,此事關乎我大漢根基、朝堂安穩,該當如何處置,還望各位暢所欲言,尋個妥善法子。
朕今日把諸位召集於此,就是要群策群力、共克時艱,誰若能解朕心頭之憂,必當重重有賞!”
說罷,銳利目光仿若實質鋼刀,緩緩掃視眾人,最終定在鄧禺身上,可心底對子墨建言的那份期許,恰似暗夜盼星,熾熱滾燙。
鄧禺心領神會,手捋長須,動作沉穩悠然,稍作沉吟後,聲如洪鍾般開口:
“陛下,此事棘手程度,堪稱前所未有。若嚴懲劉荊,廢其王爵乃至賜死,
其一,消息定會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傳開,到時皇家顏麵掃地,淪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我大漢皇室威嚴何存?
其二,太後及陰氏一族念及親情,定會心生誤解,以為陛下不念手足之情,冷酷決絕,屆時朝堂外戚勢力失衡,恐陛下失去製衡之助力;
其三,劉荊到底流淌著皇室血脈,貿然重罰,宗室子弟人人自危,仿若寒夜獨行,心生畏懼,往後朝堂之上,哪還有人敢真心為陛下效力?長此以往,於國之安穩大為不利。”
鄧禺字字句句條理清晰、直擊要害,仿若老將點兵,將利害關係剖析得入木三分,朝堂眾人皆暗自頷首,欽佩其老成持重、深謀遠慮。
鄧禺瞥一眼劉莊,見其點頭認可,接著又道:
“可若從輕發落,不予嚴懲,一則朝堂上下難以交代,如今消息已然走漏,流言蜚語滿城風雨,悠悠眾口如何堵住?若草草了事,朝堂威嚴何在,律法形如虛設;
二則日後再有藩王犯上作亂,陛下又該如何應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旁人定會有樣學樣;
三則姑息養奸,易讓旁人誤以為陛下軟弱可欺,皇室規矩淪為空談,往後政令難行,國將不國。”
鄧禺一番剖析,利弊分明,卻不偏不倚,並未直言傾向何種處置,盡顯精明幹練,把這燙手山芋般的抉擇難題,再度穩穩拋迴眾人麵前。
劉莊聽罷,微微頷首,神情稍緩,開口讚道:
“鄧公所言甚是,鞭辟入裏,將這其中利害都剖析得明明白白,真乃朕之股肱,朕心甚慰。然此事確令朕兩難,諸位愛卿還需接著暢所欲言,共商良策。”
言語間,目光卻悄然飄向子墨,眼神熾熱,仿若無聲催促。
此時,中書令鍾離意上前一步,抱拳道:
“陛下,微臣以為,定要嚴懲劉荊!非斬立決,也當廢其王爵,貶為庶人,以儆效尤,震懾心懷不軌之徒。陛下憂心太後及陰氏一門感受,然時日一長,他們自會體諒陛下苦衷。為江山社稷計,此刻萬不可心慈手軟!”
鍾離意言辭懇切,眼中滿是決然,仿若正義化身,勢要將奸佞斬盡殺絕。
劉莊未置可否,目光轉向太常恆榮。恆榮躬身行禮,緩緩而言:
“老臣卻覺應以和為貴。劉荊年幼莽撞,又是太後心頭所好,陛下身為兄長,也有教導失察之責。不如從輕發落,削減俸祿,禁足三年,令其反省悔過。骨肉親情,血濃於水,還望陛下三思。”
恆榮語調平和,仿若春日微風,透著勸和的暖意。
劉莊仍未表態,目光最終落於子墨身上,目光裏滿是信任期許,仿若在無聲說:
“子墨,這朝堂局勢複雜如亂麻,各方利益糾葛似荊棘叢,就看你的法子能否巧妙化解矛盾,莫讓隱患留存,朕信你能行。”
子墨此刻腦中正飛速運轉,曆史記載裏劉莊處理山陽王劉荊一事的情形如走馬燈般閃現。
他怎也沒想到,命運的齒輪會將自己推到複刻這一曆史節點的位置,仿若冥冥中有雙無形大手在撥弄乾坤,令他滿心困惑,可當下形勢與史書記載嚴絲合縫,他也隻能順著曆史軌跡行事。
定了定神,子墨起身拱手道:
“陛下,侄兒以為,劉荊此番行事,實因年幼無知、心智未全,他本意或是為試探前太子忠心,護陛下江山,卻行事魯莽,歸根究底,乃陛下及太後平日寵愛太過,致其心性稚弱,難辨是非。
陛下做為大哥,長兄為父,皆有管教不嚴之責。
不如借此契機,改封劉荊為新一位區域藩王,命其即刻離開京都洛陽就藩,讓他獨自應對諸事,磨煉心智,增長見識,學會自立。如此處罰恰到好處。”
子墨此言一出,仿若平地一聲驚雷,眾人皆驚,錯愕之色溢於言表。
唯有鄧禺麵露讚許之色,撫須頷首,仿若早知如此。
劉莊亦是滿臉錯愕,滿心疑惑,望向鄧禺求答疑解惑。鄧禺看向子墨,笑道:
“陛下,子墨此計絕妙!
一來,如此處置彰顯陛下寬宏胸懷,包容幼弟過失,天下人見陛下仁德,必心服口服,傳頌陛下美名;
二來,太後及陰氏一門見陛下顧念親情,不傷劉荊性命,還為其謀出路,定會感恩戴德,穩固陛下根基,朝堂外戚無憂;
三來,眼下消息泄露,背後黑手妄圖攪亂朝堂,這般安排毫無破綻,讓其無從借力,無機可乘,陰謀自破;
四來,劉荊遠赴封地,沒了太後及陰氏一門庇佑,陛下便能暗中監管,若他再生異心,處置起來也方便許多,不動聲色間便能化解危機,保我大漢江山社稷安穩。”
鄧禺微微一頓,又壓低聲音補充道:
“先說這劉荊動機,子墨點明他是為試探前太子忠心,此說極為高明。這般解讀,看似給劉荊那大逆不道之舉尋了個‘正當’由頭,實則巧妙化解了謀反這等天大罪責的衝擊力。
畢竟若單純論謀反,那可是株連九族、動搖國本的重罪,可一旦說他是出於護陛下江山的初衷去試探,性質便全然不同,仿若一陣清風,把壓在朝堂上空的陰雲吹散大半。
二來,這也給足了太後、陰氏一門台階下,讓他們心裏好受些,不至於揪著劉荊‘謀反’二字不放,朝堂外戚間的矛盾自然也能緩和。
再者,旁人聽了這話,也會覺得劉荊年少莽撞,情有可原,流言蜚語沒了滋生土壤,此事影響力便會逐漸淡去,朝堂也能恢複安寧。”
鄧禺見劉莊頻頻點頭,表示認可,繼續言道:
“陛下主動攬下管教不嚴之責,更是高招。陛下乃萬聖之尊,朝堂上下、宗室內外,誰敢質疑陛下?這一攬責,劉荊那看似死罪的大過瞬間輕了分量。旁人縱有心追究,也絕無膽量向陛下發難。既堵了悠悠眾口,又留足轉圜餘地,盡顯陛下禦下權衡之術,此中深意,不可小覷。”
中書令鍾離意卻仍滿心疑慮,急切道:
“陛下,這般處置,豈不是縱容劉荊?往後其他藩王效仿,又該如何是好?”
子墨見狀,朝劉莊微笑拱手:
“陛下,藩王若舉兵造反,不正合陛下心意?亦是大將軍求之不得的良機。有反心者自露馬腳,屆時便可一網打盡,肅清朝堂隱患。”
劉莊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拍案叫絕,朗聲道:
“子墨,真乃知朕心意之人!朕日夜憂心潛伏勢力按兵不動,難尋把柄,這下可好!你這一番話,可是點醒了朕這夢中人呐!”
劉莊心下篤定,子墨所謀,實在是太過高明絕妙。往後朝堂詭譎風雲,有子墨伴駕參謀,諸多難題自能迎刃而解,仿若覓得傳世利刃。
大將軍劉蒼憶起子墨昔日所言“無機會便造機會,揪出狐狸尾巴,肅清軍中隱患”,此刻對子墨愈發欽佩,看向子墨的眼神滿是由哀佩服。
其餘大臣經此鄧禺和子墨提點,也紛紛迴過味來,恍然大悟,頓時朝堂之上眾臣紛紛撫掌相慶,仿若驚雷陣陣,是讚許、是歎服。
眾大臣望向子墨,眼中滿是驚歎與敬佩。太常恆榮暗自思忖:
“這子墨年紀輕輕,卻有這般獨到見解,洞察局勢,兼顧各方利害,化危局於淡然之間,逆天大罪轉瞬之間化為忠心護主之舉。老夫不如也。往後朝堂諸事,還得多聽他幾分意見。”
尚書台杜詩亦頷首稱讚:
“子墨之才,當真不凡,尋常人隻著眼當下懲處,他卻能謀劃長遠,化危機為轉機,化轉機為時機。這般謀略,令人折服。”
禦史中丞宋均亦是一臉欽佩:
“子墨此計,既全皇家顏麵,又穩朝堂皇親人心,還暗藏製衡之術,一切風輕雲淡,真乃老成謀國之舉,往後朝堂之上,定是中流砥柱。”
諸位大臣交相稱讚,對子墨的建言欽佩不已,隱隱都將其視作朝堂新銳智囊,期許日後與之攜手共輔朝政,共保大漢江山社稷安穩無虞。
劉莊瞧在眼裏,嘴角噙著一抹欣慰笑意,暗忖:朕的眼光果然沒錯,子墨堪當大任,往後這大漢江山,有他輔佐,定能安穩幾分,諸多朝堂困局,想必也能逐一化解。
劉莊心情轉好.對子墨言道:“子墨朕招你緊急前來.就預感你定有奇思妙想,果然,你沒讓孤失望!哈哈!”
子墨神態淡然,緩緩道:“陛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山陽王劉荊此番鬧出的謀反大案,朝堂上下為此諸多權衡、紛爭,不過皆是有為法,猶如夢幻泡影般虛幻不實,似朝露易逝、閃電短促。陛下今日這般妥善處置,不困於表象,洞察本質,以智慧抉擇,往後朝堂再有風雲變幻,亦能以此心境看待,令大漢江山社稷得長久安穩呀。”
劉莊及眾大臣聽了,雖然都無法短時間領悟子墨的說法、但是都感到了子墨的話語高深莫測,充滿智慧。
這未央宮的風雲變幻,今日因子墨一言,似有撥雲見日之兆,卻不知明日又藏著何種驚濤駭浪。唯有那宮牆依舊沉默矗立,見證著這一場場權力與智謀的交鋒,默默封存這段波譎雲詭的朝堂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