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拉扯
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 作者:老木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橙打了一個哈欠從被窩裏麵出來,這慢慢的越來越冷,賴床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夏天的時候他五點就起來了,現在不到六點他絕對不起來。
收拾了一番以後,他看了一會兒手機,時間還算是足夠,所以他讓係統趕緊抽人吧。
“後周李結”
齊橙看了一眼,這位隻是一個書生。後周應該是五代十國的時候,那時期的文人過的可不是很好啊。
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麽區別。
“主播,我想問一下這個大宋這麽弱,他到底是怎麽立國的,不會也和石敬瑭一樣吧,還有他為什麽這麽弱。”
趙匡胤氣的臉都紅了,說誰是石敬瑭呢,也就是自己沒聽說過這個人,要不然非把這個叫李結的幹掉。
會不會問問題!
“這個話題說起來就比較大了,我簡單的說一下吧。”齊橙找了一下資料,“先說說立國的問題。”
“在曆朝曆代中,隻有漢和明兩個朝代是得國最正的,至於宋嗎,那是相當的不正啊。”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挺起胸膛,自己得國的方式確實正!這是毋庸置疑的,連天幕都承認了!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你在後周應該聽說過他的名字吧,在你那個時代,他還是一個武將。”
李結想了一下,好像確實聽過這個名字,他就是一個小文人,在村子裏教書,對於朝廷裏麵的事情,他也不是很了解。
後周
世宗郭榮心裏咯噔一聲,他想起來之前提到的善待前朝,所以趙匡胤是推翻了自己的後周啊,應該不是自己。
很可能是在自己的下一代!
得想個辦法才行,要不然趙匡胤再善待前朝,也不會留下自己孩子的命!
“在後周郭榮死了以後,皇位傳給自己七歲的兒子,這時候趙匡胤借口契丹南侵,帶兵走到陳橋的時候,發動兵變黃袍加身。”
“他當了皇帝以後,對老部下杯酒釋兵權,給了老部下美人,美酒,各種的賞賜也多。”
趙匡胤吞了一口唾沫,反正事情他已經做下了,現在他就想知道大宋為什麽會這麽衰弱,就算是有自己一點原因,也不應該這樣啊。
太丟人了。
“從此往後,有一個問題一直伴隨著大宋,有人想要改革,有人不想改革,所以宋朝就在這麽不斷的拉扯下越來越弱。”
“這個問題就是冗官,冗兵和冗費。”
李結大概明白這個冗官是什麽意思了,但是後麵兩個是什麽意思,兵力充沛的話,怎麽會被遼國打的那麽慘。
“三冗問題早在宋仁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年的慶曆新政就有解決三冗的措施,但是宋仁宗的耳根子太軟了!”
“不到三年的時間,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都被貶出了開封,慶曆新政戛然而止。”
趙匡胤低著頭不知道想什麽呢,原因他是知道了,但是真的能改嗎,自己杯酒釋兵權的可說好了,讓老部下多置舞女房產。
沒錢怎麽能行呢。
趙德昭也在沉思,要是自己做了皇帝,應該怎麽改才能避免這個問題,好像確實沒有太多的辦法啊。
“可以等下次提問的時候,問問後麵的朝代怎麽弄的。”趙德芳低聲對著大哥說道。
“上麵的慶曆新政隻是一次小改,等再往後幾年,到了宋神宗的時候,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他不得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
之前齊橙是提到過王安石的,所以對於變法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從既得利益群體裏拿走利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惜了這位能臣。
“這裏我們要說一位大宋的女子,就是宋神宗時期的太後高滔滔,她是北宋開國功勳高瓊的後人,她是強烈反對變法的。”
“宋神宗去世以後,宋哲宗繼位,高滔滔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當時宋哲宗的歲數小,所以朝堂上的事情都是她說了算。”
“所以所有讚成變法的大臣都逐出朝堂,任用了司馬光,文彥博等守舊大臣。”
“還把四個寨子還給了西夏。”
大唐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麽看高滔滔本身就是守舊勢力出身的,當然會反對變法了,而且肯定會盡量滿足自己這邊的利益。
而丟失掉宋朝的利益。
宋朝
趙匡胤歎了一口氣,果然和他猜的差不多,肯定宮裏的勢力反對變法,要不然肯定會很順利的。
這個高滔滔啊,怎麽就沒看出大宋的問題嗎,高瓊沒教育好自己的子孫後代啊。
“在高滔滔死了以後,宋哲宗親政,他是強烈的希望變法的,所以又把舊黨的人貶出去,把新黨的人重新迴到朝廷裏。”
“他在位時也幾乎把北宋帶到巔峰,可惜他英年早逝啊,他弟弟宋徽宗繼位,雖然也用了一位新黨的蔡京為相。”
“但是這時候的新黨已經變質了,蔡京可是曆史上有名的奸臣,能夠排到前十的那種,也從他開始,大宋幾乎沒了什麽好的丞相。”
“之後就是靖康之恥了。”
……
大唐
李治捂著自己的腦袋想了一下,這不就是黨爭嘛,要是皇帝厲害的話,還能夠勉強的維持住朝堂。
要是沒什麽能耐的話,那就等著黨同伐異吧。
唉,自己這邊的王皇後也是出自關隴貴族,說起來和守舊勢力也是差不多的,以後絕對不能讓她掌權。
宋朝
趙德芳微微的歎了一口氣,他總算是明白主播說的拉扯是什麽意思了,一會兒用新黨,一會兒用舊黨,朝政不混亂才怪呢。
但是有什麽辦法,大宋一直強調強幹弱枝。
“我們這裏還是要說一句,雖然宋朝一直存在冗費問題,但是宋朝的財政收入也是很多的,高的時候差不多能夠達到六千萬貫。”
“所以雖然有冗費,也勉強夠用了。要是大明這種窮朝代,說不定幾就就破產了。”齊橙笑了一聲。
大明
朱元璋哼了一聲,自己的大明雖然沒宋朝有錢,但是自己這邊可硬的很啊,蒙元的勢力已經趕到了大漠以北。
收拾了一番以後,他看了一會兒手機,時間還算是足夠,所以他讓係統趕緊抽人吧。
“後周李結”
齊橙看了一眼,這位隻是一個書生。後周應該是五代十國的時候,那時期的文人過的可不是很好啊。
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麽區別。
“主播,我想問一下這個大宋這麽弱,他到底是怎麽立國的,不會也和石敬瑭一樣吧,還有他為什麽這麽弱。”
趙匡胤氣的臉都紅了,說誰是石敬瑭呢,也就是自己沒聽說過這個人,要不然非把這個叫李結的幹掉。
會不會問問題!
“這個話題說起來就比較大了,我簡單的說一下吧。”齊橙找了一下資料,“先說說立國的問題。”
“在曆朝曆代中,隻有漢和明兩個朝代是得國最正的,至於宋嗎,那是相當的不正啊。”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挺起胸膛,自己得國的方式確實正!這是毋庸置疑的,連天幕都承認了!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你在後周應該聽說過他的名字吧,在你那個時代,他還是一個武將。”
李結想了一下,好像確實聽過這個名字,他就是一個小文人,在村子裏教書,對於朝廷裏麵的事情,他也不是很了解。
後周
世宗郭榮心裏咯噔一聲,他想起來之前提到的善待前朝,所以趙匡胤是推翻了自己的後周啊,應該不是自己。
很可能是在自己的下一代!
得想個辦法才行,要不然趙匡胤再善待前朝,也不會留下自己孩子的命!
“在後周郭榮死了以後,皇位傳給自己七歲的兒子,這時候趙匡胤借口契丹南侵,帶兵走到陳橋的時候,發動兵變黃袍加身。”
“他當了皇帝以後,對老部下杯酒釋兵權,給了老部下美人,美酒,各種的賞賜也多。”
趙匡胤吞了一口唾沫,反正事情他已經做下了,現在他就想知道大宋為什麽會這麽衰弱,就算是有自己一點原因,也不應該這樣啊。
太丟人了。
“從此往後,有一個問題一直伴隨著大宋,有人想要改革,有人不想改革,所以宋朝就在這麽不斷的拉扯下越來越弱。”
“這個問題就是冗官,冗兵和冗費。”
李結大概明白這個冗官是什麽意思了,但是後麵兩個是什麽意思,兵力充沛的話,怎麽會被遼國打的那麽慘。
“三冗問題早在宋仁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年的慶曆新政就有解決三冗的措施,但是宋仁宗的耳根子太軟了!”
“不到三年的時間,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都被貶出了開封,慶曆新政戛然而止。”
趙匡胤低著頭不知道想什麽呢,原因他是知道了,但是真的能改嗎,自己杯酒釋兵權的可說好了,讓老部下多置舞女房產。
沒錢怎麽能行呢。
趙德昭也在沉思,要是自己做了皇帝,應該怎麽改才能避免這個問題,好像確實沒有太多的辦法啊。
“可以等下次提問的時候,問問後麵的朝代怎麽弄的。”趙德芳低聲對著大哥說道。
“上麵的慶曆新政隻是一次小改,等再往後幾年,到了宋神宗的時候,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他不得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
之前齊橙是提到過王安石的,所以對於變法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從既得利益群體裏拿走利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惜了這位能臣。
“這裏我們要說一位大宋的女子,就是宋神宗時期的太後高滔滔,她是北宋開國功勳高瓊的後人,她是強烈反對變法的。”
“宋神宗去世以後,宋哲宗繼位,高滔滔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當時宋哲宗的歲數小,所以朝堂上的事情都是她說了算。”
“所以所有讚成變法的大臣都逐出朝堂,任用了司馬光,文彥博等守舊大臣。”
“還把四個寨子還給了西夏。”
大唐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麽看高滔滔本身就是守舊勢力出身的,當然會反對變法了,而且肯定會盡量滿足自己這邊的利益。
而丟失掉宋朝的利益。
宋朝
趙匡胤歎了一口氣,果然和他猜的差不多,肯定宮裏的勢力反對變法,要不然肯定會很順利的。
這個高滔滔啊,怎麽就沒看出大宋的問題嗎,高瓊沒教育好自己的子孫後代啊。
“在高滔滔死了以後,宋哲宗親政,他是強烈的希望變法的,所以又把舊黨的人貶出去,把新黨的人重新迴到朝廷裏。”
“他在位時也幾乎把北宋帶到巔峰,可惜他英年早逝啊,他弟弟宋徽宗繼位,雖然也用了一位新黨的蔡京為相。”
“但是這時候的新黨已經變質了,蔡京可是曆史上有名的奸臣,能夠排到前十的那種,也從他開始,大宋幾乎沒了什麽好的丞相。”
“之後就是靖康之恥了。”
……
大唐
李治捂著自己的腦袋想了一下,這不就是黨爭嘛,要是皇帝厲害的話,還能夠勉強的維持住朝堂。
要是沒什麽能耐的話,那就等著黨同伐異吧。
唉,自己這邊的王皇後也是出自關隴貴族,說起來和守舊勢力也是差不多的,以後絕對不能讓她掌權。
宋朝
趙德芳微微的歎了一口氣,他總算是明白主播說的拉扯是什麽意思了,一會兒用新黨,一會兒用舊黨,朝政不混亂才怪呢。
但是有什麽辦法,大宋一直強調強幹弱枝。
“我們這裏還是要說一句,雖然宋朝一直存在冗費問題,但是宋朝的財政收入也是很多的,高的時候差不多能夠達到六千萬貫。”
“所以雖然有冗費,也勉強夠用了。要是大明這種窮朝代,說不定幾就就破產了。”齊橙笑了一聲。
大明
朱元璋哼了一聲,自己的大明雖然沒宋朝有錢,但是自己這邊可硬的很啊,蒙元的勢力已經趕到了大漠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