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若置身於白堤之上,放眼望去,但見遠處的湖麵煙波浩渺,水天相接之處,已然分不清哪裏是湖水,哪裏是天空。
此情此景,想起了上次雪後遊斷橋登寶石山之後,作的一首詩——
飛雪斷橋南北清,雲山銀鏡柳枝驚。亭台塔影冰心遠,茲此攜風湖上鳴。
一艘艘造型精美的遊船悠然地飄蕩在這浩渺的湖麵上,它們或快或慢地穿梭著,船頭劈開層層波浪,船尾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水痕,仿佛是在這巨大的畫布上隨意揮灑出的優美線條。此時此刻,陶醉於此情此景,真是別有一番如夢如幻。
從長橋公園的亭裏,吹來了陶師兒與王宣教的一聲聲風吟,伴著梁山伯與祝英台幻化的彩蝶翩飛,仰俯那煙雲縈繞,還有那花草霧連天,湖波亭外山。也隻是黯然陶醉一番心情了,在怨懟的心靈深處,隻怪長橋浪得虛名。
等到了雷鋒塔與淨慈寺,又想起了蔡琴磁性聲音裏傳來的《南屏晚鍾》,還有白娘子綻放燦爛如朝霞般的笑臉。
水漫鎮江的金山,還不如說是潮湧錢塘?這種異思,確實彰顯不出“情怨”的法力高強,這也是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與《再生緣》之中的民族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真情寫照吧?
行至蘇堤,蘇軾這位學富五車、風流倜儻、溫文典雅的大文豪,栩栩如生的雕像挼須歡迎著遊客的光臨。近千年的光陰,他的嗓音越來越圓潤與鏗鏘勁道——
蘇軾詞一曲,詩吟天下知!
蘇堤旁,花港觀魚亭樓疊翠、喬林清幽,牡丹亭、魏廬、蔣莊等小橋流水、風情別致,但遠遜於蘇堤春嘵的翠柳搖曳、驚鴻顰影。
“蘇家小女舊知名,揚柳風前別有情”。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揚深處是蘇家”。
白居易怎麽也沒想到,蘇軾在西泠橋西,建起了綠楊風柳的蘇堤。防護了西湖災澇,亦讓西湖美景錦上添花。這也許是一種道法自然的輪迴吧?
蘇堤春曉過,曲院風荷來。碧葉無窮俏,蓮花淨豔華。如此瀲灩的湖光山色北岸邊,此時有一位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雕像,他正慈眉善目地凝視著過往的崇拜者。每年在夏秋之季,波漾荷葉中,映日別樣紅。風飄柳蔭蔽,浮香漾芳蔥。
北山之腳,跨虹之處,臨堤眺俯,雪鋒塔與湖心島輕漾湖波之中,孤山島如一塊漂在西湖上巨大的翡翠,鑲嵌銜係在西泠橋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渺渺南山,想起了一個癡心的人,至死還等著,葬在路邊,想看著心中的他葉落歸根之時,迴鄉必經之路。這一生一世為其候守。她就是近代中國第一位女農學家、安微大學任教的曹誠英!
她要等的人,便是胡適。一個“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1923年曹誠英23歲,長發披肩、風華正茂。從北京大學任教的胡適趕到西湖畔,租住在煙霞洞。那個相依相伴的夏天,讓曹誠英侯守一生、至死不諭。此情青史留佳言,惟歎至死不相見!
雖說榮辱與金錢無聯、視金錢如糞土,沉浮與職稱無礙、覷名利如浮雲,但情感與家國共存。曹誠英的情,可待成追憶,清風慨萬千。
西湖題曹誠英——
世濁嫣明情濁價,與隨風雨逆隨舟。儂身縱有牽腸苦,何奈深癡百夢休。
西泠橋頭蘇小小、孤山蔭下馮小青、巾幗英雄慕秋瑾、半俗半僧蘇曼殊、梅妻鶴子林如靖、一代英雄武二郎,西泠橋頭,帶給人的盡是九轉迴腸、潸然淚下。
郎騎青驄馬,舟泛佳處尋。不論是平湖秋月,還是斷橋殘雪,在孤山之巔的四照亭內坐著,清風徐徐,寶石流霞盡在眼前……
雖是湖光馥鬱、深情繾綣、傾訴衷情、難舍難分,也免不了一絲怨懟綿綿。
西湖天下景!
相見時歡,別離情牽。這就是西湖驚鴻一瞥間?
西湖之畔,昔日那亭亭玉立、嬌豔欲滴的蓮枝如今已凋零殆盡。曾經翠綠鮮嫩的蓮葉也漸漸枯黃,僅餘下一些殘破不堪的葉片,無力地漂浮於波光粼粼的水麵之上,隨著微風輕輕蕩漾著。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幅淒涼而又落寞的畫卷。
抬眼望去,遠處的群山依舊青蔥如黛,但在這如煙似霧的細雨籠罩之下,顯得愈發朦朧迷離起來。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宛如一條沉睡中的巨龍。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被雨水洗刷得格外清新亮麗。然而,那迷蒙的雨幕卻像是一層薄紗,將這片美景悄然遮掩,讓人難以看清其真實麵目。
此時的湖麵,煙雨彌漫,一片蒼茫。雨滴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激起一圈圈細微的漣漪。湖水在風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波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和堤岸,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那聲音時而輕柔舒緩,如同低吟淺唱;時而激昂澎湃,好似萬馬咆哮。整個西湖沉浸在這如夢如幻的氛圍之中,宛如仙境一般令人陶醉。
夜晚在旅舍,我倆訂了一間便宜僅有上下床的多人房間,隻聽程華夢語——
“那個舉止嫻靜雅妤,談笑溫存的劉秀,你去哪兒了呢?”
刹那間恍惚如夢一般的隱隱心痛。我雖固守壁壘,心事不與程華一樣傾訴出來,豈不是一樣的複製品?與你交流,誰不同樣有著傷感的過往與經曆?不平、悲憤、怨憤有何作用?
情雖傷人,但能啟智。人生山一程,水一程,風雨都趟過了。往事如煙塵不是麽?又何必在乎再遠一程?
我一邊品茶,一邊用手機播放著程華喜歡聽的《新白娘子傳奇》片尾曲,尋著心思逗程華笑起來。
同時也祝福著程華,隨緣吧,一切的努力終究皆會有結果,願你今後創造出生命中的“神話”與“傳說”。
經過這一場酣暢淋漓的雨水洗禮之後,我暗自思忖著,想必程華也會如同那被操控的木偶一般,身上的束縛盡數消散,內心深處積聚已久的悲憤之情得以宣泄而出。他將會徹底擺脫縈繞心頭的陰霾,重新找迴曾經那個陽光自信、意氣風發的自己。
世上沒有什麽茶,能品出生活的苦,喜怒哀樂完全靠自己去承載。驀然迴首,一生已至中年,自己的傲骨,隻不過是生活中對欲望的追求。所產生夢的神話,隨著歲月的煙消雲散。平淡的日子,才是幸福的根。
然而,程華這個過程或許並不會一蹴而就,即便如此,最晚也應該能趕得上江南那靨顏如花般嬌豔的桃花綻放的時節吧。屆時,春風拂麵,落英繽紛,整個江南都將沉浸在一片如夢似幻的美景之中。而程華本人,亦或將在這片花海中迎來新生,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那個夜晚,我又填寫了一首詞《聲聲慢 、揖家鄉》——
歡顏春節,把酒湖亭,茫茫夜色恂恂。故鄉謠笛淒婉,落露無痕。茫茫天涯馳騁,任飄零、風雨循身。豈甚那、別愁傷離恨,直麵乾坤。往事不堪迴首,任流水、隨風傾訴紅塵。畔上寥寥儂語,隱隱昏昏。輕輕幾聲傻笑,揖平生、癡守惇魂。至今後,諾言惟儔汝,與葉歸根。
230
說起梅花,其除了疏肝解鬱,開胃生津,化痰潤肺之功效。並執元、亨、利、貞之德。梅開五瓣,又有快樂、幸運、長壽、平安、和平之五福。賞梅也發展成了一種特定文化,即色、香、形、韻、時,並且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文人墨客們吟詠書畫梅花,總離不開四個字——橫、斜、疏、瘦。
詠梅的詩,首當林逋的《山園小梅》,千古絕唱,無人能及——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然而林逋的詩是個人情愫,而王安石的詩,充滿了家國情懷——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對待梅花,品賞吟畫、尋培羨詠皆是梅之魂,然蘇東坡愛梅,那是其精、氣、神。
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貶至黃州,公元一零八零年正月二十,蘇軾過關山進入黃州地界,吟寫了《梅花二首》——
1春來幽穀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
2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第一首詩寫景,景中有情。第二首詩寫情,情中有景。“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就是詩人此行複雜心情與真情寫照。此時的蘇軾,站在江淮嶺上,品賞著風雪之後的皪的梅花,想起了自己的坎坷的仕途與家國情懷,眺望著荊楚大地,令牌石溝那條清溪,如同一塊巨大的玉石中的一道隙縫。迴首俯望著淮南村落,感慨萬千。
“開自無聊落更愁。”落者,隕落、寂寞、流落也。所有的情緒,都從這一個“落”字生發出來。無論命運怎樣安排,這些生命力極強的梅花,給蘇軾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於一年後的同一天,即元豐四年的正月二十,其從黃州再訪陳季常的路上,又想起了春風嶺上的梅花——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穀,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其意境的思緒是可以想見的。踏上了漢潢古道,腦海中就浮現出那些關山飛雪寒風中、草棘間的梅花。進入歧亭重訪陳季常,道旁又見梅花,詩人又吟道——
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 野店初嚐竹葉酒,江雲欲落豆稭灰。行當更向釵頭見,病起烏雲正作堆。
春風嶺上的梅花,已經成為詩人心中精神的烙痕!
十四年後的1094年,經曆了宦海沉浮的蘇軾,鬆風亭又見梅花——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複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豔排冬溫。鬆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叩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猶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歎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春風嶺上的梅花,在蘇軾心中,引領成為魂魄、精神、信仰,永遠伴隨著詩人的人生旅程。無論是遭讒遇譏,還是貶謫流離,成為詩人無悔無畏、家國天下的人生境界。
春風嶺這個地名,也由於詩人的反複吟唱而名滿天下。
而春風嶺的地名方位爭論,根據曆史及地理特征,筆者認為,蘇軾應在光州段取道於此——過準河——淨居寺——賽山寨——黃土關(馬莊處)——山水關(熊河)——木陵關——歧亭——黃州。
(備注——黃土關,我有專篇文章《探尋黃土關》論述)
明朝以前,光州與黃州皆屬淮南道,而木陵關上南嶺的東界嶺,又屬光州與黃州界山,界山北為觀音崖,界山南下舉水之溪源又是令牌石溝,曆史均有據可查,而蘇軾的《梅花》二首、為“光山度嶺作”,筆下的淮南村,是符合曆史地理邏輯的。而木陵關上南嶺的老界嶺(江淮嶺)南北氣候差異明顯,通過地理與曆史考證,春風嶺正是老界嶺(古道之上山嶺)現在木陵關上的老界嶺的別稱。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尋訪到了這個老師念念不忘的地方,寫了兩首千古絕唱的詩篇——
1竟陵南風稻新綠,夢澤悠悠傷遠目。春風嶺上望齊安,太昊城邊攬秋菊。
2 東歸已過春風嶺,度盡千山路漸平。人事水泡能幾日,流光駒隙卻堪驚。居人落落多新屋,行店依依認舊程。世事飽諳身已老,區區來往笑浮生。
此情此景,想起了上次雪後遊斷橋登寶石山之後,作的一首詩——
飛雪斷橋南北清,雲山銀鏡柳枝驚。亭台塔影冰心遠,茲此攜風湖上鳴。
一艘艘造型精美的遊船悠然地飄蕩在這浩渺的湖麵上,它們或快或慢地穿梭著,船頭劈開層層波浪,船尾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水痕,仿佛是在這巨大的畫布上隨意揮灑出的優美線條。此時此刻,陶醉於此情此景,真是別有一番如夢如幻。
從長橋公園的亭裏,吹來了陶師兒與王宣教的一聲聲風吟,伴著梁山伯與祝英台幻化的彩蝶翩飛,仰俯那煙雲縈繞,還有那花草霧連天,湖波亭外山。也隻是黯然陶醉一番心情了,在怨懟的心靈深處,隻怪長橋浪得虛名。
等到了雷鋒塔與淨慈寺,又想起了蔡琴磁性聲音裏傳來的《南屏晚鍾》,還有白娘子綻放燦爛如朝霞般的笑臉。
水漫鎮江的金山,還不如說是潮湧錢塘?這種異思,確實彰顯不出“情怨”的法力高強,這也是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與《再生緣》之中的民族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真情寫照吧?
行至蘇堤,蘇軾這位學富五車、風流倜儻、溫文典雅的大文豪,栩栩如生的雕像挼須歡迎著遊客的光臨。近千年的光陰,他的嗓音越來越圓潤與鏗鏘勁道——
蘇軾詞一曲,詩吟天下知!
蘇堤旁,花港觀魚亭樓疊翠、喬林清幽,牡丹亭、魏廬、蔣莊等小橋流水、風情別致,但遠遜於蘇堤春嘵的翠柳搖曳、驚鴻顰影。
“蘇家小女舊知名,揚柳風前別有情”。
“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揚深處是蘇家”。
白居易怎麽也沒想到,蘇軾在西泠橋西,建起了綠楊風柳的蘇堤。防護了西湖災澇,亦讓西湖美景錦上添花。這也許是一種道法自然的輪迴吧?
蘇堤春曉過,曲院風荷來。碧葉無窮俏,蓮花淨豔華。如此瀲灩的湖光山色北岸邊,此時有一位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雕像,他正慈眉善目地凝視著過往的崇拜者。每年在夏秋之季,波漾荷葉中,映日別樣紅。風飄柳蔭蔽,浮香漾芳蔥。
北山之腳,跨虹之處,臨堤眺俯,雪鋒塔與湖心島輕漾湖波之中,孤山島如一塊漂在西湖上巨大的翡翠,鑲嵌銜係在西泠橋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渺渺南山,想起了一個癡心的人,至死還等著,葬在路邊,想看著心中的他葉落歸根之時,迴鄉必經之路。這一生一世為其候守。她就是近代中國第一位女農學家、安微大學任教的曹誠英!
她要等的人,便是胡適。一個“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1923年曹誠英23歲,長發披肩、風華正茂。從北京大學任教的胡適趕到西湖畔,租住在煙霞洞。那個相依相伴的夏天,讓曹誠英侯守一生、至死不諭。此情青史留佳言,惟歎至死不相見!
雖說榮辱與金錢無聯、視金錢如糞土,沉浮與職稱無礙、覷名利如浮雲,但情感與家國共存。曹誠英的情,可待成追憶,清風慨萬千。
西湖題曹誠英——
世濁嫣明情濁價,與隨風雨逆隨舟。儂身縱有牽腸苦,何奈深癡百夢休。
西泠橋頭蘇小小、孤山蔭下馮小青、巾幗英雄慕秋瑾、半俗半僧蘇曼殊、梅妻鶴子林如靖、一代英雄武二郎,西泠橋頭,帶給人的盡是九轉迴腸、潸然淚下。
郎騎青驄馬,舟泛佳處尋。不論是平湖秋月,還是斷橋殘雪,在孤山之巔的四照亭內坐著,清風徐徐,寶石流霞盡在眼前……
雖是湖光馥鬱、深情繾綣、傾訴衷情、難舍難分,也免不了一絲怨懟綿綿。
西湖天下景!
相見時歡,別離情牽。這就是西湖驚鴻一瞥間?
西湖之畔,昔日那亭亭玉立、嬌豔欲滴的蓮枝如今已凋零殆盡。曾經翠綠鮮嫩的蓮葉也漸漸枯黃,僅餘下一些殘破不堪的葉片,無力地漂浮於波光粼粼的水麵之上,隨著微風輕輕蕩漾著。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幅淒涼而又落寞的畫卷。
抬眼望去,遠處的群山依舊青蔥如黛,但在這如煙似霧的細雨籠罩之下,顯得愈發朦朧迷離起來。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宛如一條沉睡中的巨龍。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被雨水洗刷得格外清新亮麗。然而,那迷蒙的雨幕卻像是一層薄紗,將這片美景悄然遮掩,讓人難以看清其真實麵目。
此時的湖麵,煙雨彌漫,一片蒼茫。雨滴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激起一圈圈細微的漣漪。湖水在風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波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和堤岸,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那聲音時而輕柔舒緩,如同低吟淺唱;時而激昂澎湃,好似萬馬咆哮。整個西湖沉浸在這如夢如幻的氛圍之中,宛如仙境一般令人陶醉。
夜晚在旅舍,我倆訂了一間便宜僅有上下床的多人房間,隻聽程華夢語——
“那個舉止嫻靜雅妤,談笑溫存的劉秀,你去哪兒了呢?”
刹那間恍惚如夢一般的隱隱心痛。我雖固守壁壘,心事不與程華一樣傾訴出來,豈不是一樣的複製品?與你交流,誰不同樣有著傷感的過往與經曆?不平、悲憤、怨憤有何作用?
情雖傷人,但能啟智。人生山一程,水一程,風雨都趟過了。往事如煙塵不是麽?又何必在乎再遠一程?
我一邊品茶,一邊用手機播放著程華喜歡聽的《新白娘子傳奇》片尾曲,尋著心思逗程華笑起來。
同時也祝福著程華,隨緣吧,一切的努力終究皆會有結果,願你今後創造出生命中的“神話”與“傳說”。
經過這一場酣暢淋漓的雨水洗禮之後,我暗自思忖著,想必程華也會如同那被操控的木偶一般,身上的束縛盡數消散,內心深處積聚已久的悲憤之情得以宣泄而出。他將會徹底擺脫縈繞心頭的陰霾,重新找迴曾經那個陽光自信、意氣風發的自己。
世上沒有什麽茶,能品出生活的苦,喜怒哀樂完全靠自己去承載。驀然迴首,一生已至中年,自己的傲骨,隻不過是生活中對欲望的追求。所產生夢的神話,隨著歲月的煙消雲散。平淡的日子,才是幸福的根。
然而,程華這個過程或許並不會一蹴而就,即便如此,最晚也應該能趕得上江南那靨顏如花般嬌豔的桃花綻放的時節吧。屆時,春風拂麵,落英繽紛,整個江南都將沉浸在一片如夢似幻的美景之中。而程華本人,亦或將在這片花海中迎來新生,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那個夜晚,我又填寫了一首詞《聲聲慢 、揖家鄉》——
歡顏春節,把酒湖亭,茫茫夜色恂恂。故鄉謠笛淒婉,落露無痕。茫茫天涯馳騁,任飄零、風雨循身。豈甚那、別愁傷離恨,直麵乾坤。往事不堪迴首,任流水、隨風傾訴紅塵。畔上寥寥儂語,隱隱昏昏。輕輕幾聲傻笑,揖平生、癡守惇魂。至今後,諾言惟儔汝,與葉歸根。
230
說起梅花,其除了疏肝解鬱,開胃生津,化痰潤肺之功效。並執元、亨、利、貞之德。梅開五瓣,又有快樂、幸運、長壽、平安、和平之五福。賞梅也發展成了一種特定文化,即色、香、形、韻、時,並且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文人墨客們吟詠書畫梅花,總離不開四個字——橫、斜、疏、瘦。
詠梅的詩,首當林逋的《山園小梅》,千古絕唱,無人能及——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然而林逋的詩是個人情愫,而王安石的詩,充滿了家國情懷——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對待梅花,品賞吟畫、尋培羨詠皆是梅之魂,然蘇東坡愛梅,那是其精、氣、神。
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貶至黃州,公元一零八零年正月二十,蘇軾過關山進入黃州地界,吟寫了《梅花二首》——
1春來幽穀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
2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第一首詩寫景,景中有情。第二首詩寫情,情中有景。“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就是詩人此行複雜心情與真情寫照。此時的蘇軾,站在江淮嶺上,品賞著風雪之後的皪的梅花,想起了自己的坎坷的仕途與家國情懷,眺望著荊楚大地,令牌石溝那條清溪,如同一塊巨大的玉石中的一道隙縫。迴首俯望著淮南村落,感慨萬千。
“開自無聊落更愁。”落者,隕落、寂寞、流落也。所有的情緒,都從這一個“落”字生發出來。無論命運怎樣安排,這些生命力極強的梅花,給蘇軾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於一年後的同一天,即元豐四年的正月二十,其從黃州再訪陳季常的路上,又想起了春風嶺上的梅花——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穀,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其意境的思緒是可以想見的。踏上了漢潢古道,腦海中就浮現出那些關山飛雪寒風中、草棘間的梅花。進入歧亭重訪陳季常,道旁又見梅花,詩人又吟道——
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 野店初嚐竹葉酒,江雲欲落豆稭灰。行當更向釵頭見,病起烏雲正作堆。
春風嶺上的梅花,已經成為詩人心中精神的烙痕!
十四年後的1094年,經曆了宦海沉浮的蘇軾,鬆風亭又見梅花——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複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豔排冬溫。鬆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叩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猶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歎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春風嶺上的梅花,在蘇軾心中,引領成為魂魄、精神、信仰,永遠伴隨著詩人的人生旅程。無論是遭讒遇譏,還是貶謫流離,成為詩人無悔無畏、家國天下的人生境界。
春風嶺這個地名,也由於詩人的反複吟唱而名滿天下。
而春風嶺的地名方位爭論,根據曆史及地理特征,筆者認為,蘇軾應在光州段取道於此——過準河——淨居寺——賽山寨——黃土關(馬莊處)——山水關(熊河)——木陵關——歧亭——黃州。
(備注——黃土關,我有專篇文章《探尋黃土關》論述)
明朝以前,光州與黃州皆屬淮南道,而木陵關上南嶺的東界嶺,又屬光州與黃州界山,界山北為觀音崖,界山南下舉水之溪源又是令牌石溝,曆史均有據可查,而蘇軾的《梅花》二首、為“光山度嶺作”,筆下的淮南村,是符合曆史地理邏輯的。而木陵關上南嶺的老界嶺(江淮嶺)南北氣候差異明顯,通過地理與曆史考證,春風嶺正是老界嶺(古道之上山嶺)現在木陵關上的老界嶺的別稱。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尋訪到了這個老師念念不忘的地方,寫了兩首千古絕唱的詩篇——
1竟陵南風稻新綠,夢澤悠悠傷遠目。春風嶺上望齊安,太昊城邊攬秋菊。
2 東歸已過春風嶺,度盡千山路漸平。人事水泡能幾日,流光駒隙卻堪驚。居人落落多新屋,行店依依認舊程。世事飽諳身已老,區區來往笑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