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平淡如水的日子,在心中泛起絲絲漣漪,充滿了溫馨與感動。這些事情或許很平常,並不驚天動地,但正是這種細水長流般的關懷與幫助,讓我們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感受到無盡的安心和寧靜。
這幾年妻在外地城市務工,而我為了孩子讀書,在家無奈留守照護,家務不會做,鄰居教著做。到了春節前包餃子待客,知道了我不會做,便晚飯後合夥前來幫忙。
鄰裏相互幫忙,卻不求迴報。大家相互扶持,就如同十年前在農村農事忙時,在一起打罔工插秧、收割一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融洽了關係。到現在搬到了小區裏,如遇上趙姐改了行業,開店剩下的物品沒處理完,大家如果需要便爭相搶購,相互宣傳。劉姐生意不景氣,大家就在自己的通信社交圈盡力宣傳。
徐姐在公司上班加班,孩子放學之後,有空閑的熊嫂便幫忙接迴。彭家來了客人,女主人慌慌忙忙下班後買菜迴來,走到小區樓道口,吆喝了一聲,不大一會兒,碰見的大家夥聚集在一起,眨眼工夫把買迴來的蔬菜清摘的利利索索。
鄰居相互幫忙包餃子,我卻不會,平常時間也幫我把餃子包好,春節來時更熱鬧、更開心、更舒心!大家在一起包著餃子,講述著家常事,談笑風生,堪覺萬分愜意。在不知不覺間,兩三家的便都包完了。把濃濃的春節喜慶味,彰顯得淋漓盡致。
春節前下了兩次暴雪,大地銀裝素裹,美景如畫。厚厚的積雪給交通也帶來了麻煩,而我們鄰居,雪還沒有停下來,都拿起了鐵鍬,把小區道路和公共區域清理的幹幹淨淨的,防止路麵結冰與冰滑,及時方便了車輛與行人的出行。有行動不便的老人,便牽手相扶。在大街上,部分小區裏的鄰居,也拿著工具冒著嚴寒,幫忙清掃積雪。
如有老人幹不了的家務事,兒女又不在家或不在同處居住,尋常也是悄無聲息地順手相幫,事情辦理完成後默然離開。這種幫扶的美德, 如雨中遞給你的一把傘遮風擋雨,在漆黑夜裏點亮的一盞明亮的路燈為你指明方向,寒冷中為你增披的一件棉衣驅冷避寒……
這些沒有任何報酬的雪中送炭,沒有任何索求的幫扶,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時刻演繹著,讓我在迴味中品味甘甜。這炫彩的風景,讓我時常在夢中微笑著醒來,這份完美的心靈歸宿,在落英繽紛雪花飛舞的時令,彌漫在大地的角角落落。迎接著繁花似錦即將來臨的春節。
朋友們,過年了你要不要來我們小區一起體驗包餃子?就當多一次來新縣旅遊,盡情領略江南之北國、奇秀的雪後雄關古寨的風景之時,也參與我們濃濃的過年喜慶之中,共同品味惇樸的厚實生活。
等吧,來年春暖花開時,小區內的大家庭裏,更是一番姹紫千紅,群芳爭豔……
209
“無錢莫走親”,這句話在今年春節過後,讓我有了極其深刻的體悟。以往過年時那種熱鬧非凡、親情滿溢的氛圍似乎悄然發生了變化。
當我囊中羞澀地去拜訪那些除了至親之外的普通親戚時,才真切感受到人情冷暖以及現實的殘酷。原本以為親戚之間的情誼會超越金錢物質,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那看似熱情洋溢的寒暄背後,往往隱藏著對禮物貴重與否的暗暗比較和評判。
過去,大家聚在一起談論的或許還是家長裏短、生活趣事;可如今,話題更多地圍繞著收入多少、工作好壞展開。若是沒有拿得出手的禮物或者足夠豐厚的紅包,便很難得到他們真正的關注與重視。這種禮尚往來的交往方式,讓親情漸漸被蒙上了一層利益交換的投影。
經濟社會,“人捧有錢漢、狗咬破衣人”,好現實啊!
我平心靜氣地看著形形色色的親朋好友,隻能是隨遇而安吧。人總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理慰藉,不痛快的事才能少一些。人這一生,許多事情經過了,是無法控製與改變現狀的。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這是爺爺生前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光陰似箭,轉瞬三十年過去了,不服輸的我才有所悟。
雖“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隻能去啃土”。但是人生二十年學習,二十年曆練,十年積累經驗。真正的大器晚成,直至五十以後,我仍是信心滿滿。
正月初九的那天,兒子迴新縣了,他說其母親上班了,迴家看看爺爺、奶奶及我。初十那天便領了孩子迴到熊河。
父母見到孫子,很高興,中午母親做的飯,我在廚房灶台前幫忙生火。孩子與爺爺在庭院中,邊曬太陽邊下象棋邊聊著天。
但我父親棋藝不精,總悔棋,悔到最後每局必輸。竟然紅著臉說,讓其孫子總要讓他贏一局吧。
老小、老小,年齡老了跟孫子一樣的頑皮調趣。我不覺笑了。
那一天父母親很開心。
吃過午飯,我又看了看後院的桂花樹。
老屋的桂花樹,遒勁蒼蒼。如掛在展廳的一幅畫,如鐫刻在天地間的文字,也如風中的一曲民謠,屹立於天地之間。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不論離別、還是迴家,無論喜怒、還是悲歡,無論春秋、還是冬夏,隻要有空閑,我都會仰望這棵院中的古樹。
搬一隻木靠椅,坐在樹旁,泡上一杯淮南茶,捧一本書,心無旁騖地讀著。這種少時很平常的日子,現在想來,卻萬分的奢侈。
樹下用石板壘起了台麵,也是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累了,也坐在樹下,玩累了,也是休息的好地方,打打盹,躺一躺。更是玩泥巴,扮家家的樂園。
上小學了,做作業,背書,都在樹下,有時也很頑皮,那時武俠露天電影播放率很高,趕著幾裏地的鄰近村莊山路,也要一睹為快,迴到家依葫蘆畫瓢學一學,練上三招兩式,桂花樹便成了踢飛腳的靶子。偶而用蛇皮袋裝上沙子掛在主幹上,打幾迴直拳與勾拳,偶爾把比我大的同伴打得頭破血流,還引以自豪、暗自得意。父親見了便訓斥與責打:“不好好讀書,成天整這些無稽溜猴的把式有啥用?”並毀棄了我習武的道具。
如今迴想起來,那時的自己實在是懵懂無知啊!對於武術的癡迷讓我忘卻了學業的重要性。那時候的我一心沉醉於武術的世界裏,覺得一招一式都充滿了無盡的魅力和力量。看到那些武俠電影中的高手們飛簷走壁、行俠仗義,心中便燃起了一團熊熊烈火,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身懷絕技、威風凜凜。
然而,正是這份對武術過度的熱愛,使得我荒廢了學業。上課時心思全然不在書本之上,課後更是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練武之中。每當夜幕降臨,別人都在燈光下埋頭苦讀時,我卻在院子裏揮汗如雨地練習拳法;周末同學們相約學習的時候,我則是跑到郊外的樹林裏獨自磨練與鑽研一些無用的武術招式。
直到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看著身邊的同齡人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開啟精彩的人生篇章,而我卻因為當初沒有好好學習而錯失了許多機會,真是後悔莫及。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會平衡好武術與學業之間的關係,努力充實自己的頭腦,不讓自己留下如此遺憾。
每年的桂花開時,是最興奮與榮耀的事,全村都香氣彌漫,清香怡人,小夥伴們都獻媚地討好我,詢要一束香噴噴的花香。而我上學時,不忘剪一束花香,給學校的老師帶上這一份芳香的“小禮品”。
長大些,喝茶賞月。淡待明月當空照,靜隨午夜暗香飄。那時也會思量,月亮裏的桂花樹肯定很粗,要不然吳剛的斧頭太鈍,不然怎麽會砍不倒呢?隻是記得那時,繁星滿際,銀河飛漾,珠光閃爍,璀璨奪目。伴著呢蟲私語,蛙聲片片,白露河的水聲,很像從月宮裏傳來的斧鉞之聲。偶爾從樹上滾落滴在身上的露珠,還以為是從月上飛濺而來。
小時最樂意聽爺爺講故事,什麽牛郎織女,臥薪嚐膽,聞雞起舞,紅毛野人等,但最喜歡聽的還是爺爺講對麵山上(馬崗嶺)的抗日之戰,還有太爺的“堪比常山”與桂花樹旁的書樓裏紅軍定計謀劃高山寨與打鼓寨之戰。以至於後來書寫這些故事時,行筆如流水,一氣嗬成,連草稿都用不上。
星期天或下午放學,悄然爬上樹,就可以看到全村的麵貌了,山水關就在南邊不遠處的小寨與金泉山的夾隙間,而且可以隱隱看到東麵陰山關與南麵木陵關的雛影。背靠著繁密的樹枝,蕩著秋千,還忘情地高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或《信天遊》等歌曲,以至於院裏打柴迴來的爺爺扯著嗓子沙啞地厲聲高喝著——
“危險,快下來!”
記得那時還依葫蘆畫瓢兒,攀上樹梢吟著詩——
今當攀樹晃,一覽眾山高。俯視雄關渺,環吟曲唱鏖。
寫在語文筆記中,老師檢查時問詢:“從哪兒抄來的?”我記得當年當時隻是偷笑。
小時侯,最難忘的是剛解決溫飽的那段歲月,秋收的稻穀,米飯的香味,桂花樹旁守著日曬豐收的花生,坐在石板上,品嚐著父母辛勤汗水收獲下的甘甜饋贈。還有那開得正旺的滿樹金黃的花。
桂花樹枝,在我小時侯,潢川人做嫁接的苗圃,可以賣個好價錢,為家裏經濟困難窘迫之中解一時之憂,度一期之愁。
附近枝幹直的桂花樹在大辦鋼鐵時,大部分都被毀了,老屋的桂花樹,因在庭院中,怕砍伐時砸倒住房,才幸免一劫。在我小的時侯,家裏院內的古樹也惹了不少風波,因桂花枝出售分配利益,鬧起了爭執,幾次差點被毀掉了。當時也因為桂花樹枝幹分支較多,彎曲而多疤節,又是村中幾百年的古樹,而沒有被砍伐的命運。終於在歲月的變遷之中存活了下來。
那麽多年漂泊在外務工時,常想著、夢著這棵古樹。
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下,逃過了劫難,生存了下來直至今天,飽經風雪冰霜,見證了多少曆史的滄桑。
樹還是原來的樹。不論走多遠,迴到村頭,遠遠就可以見到這棵英姿婆娑的古樹,如同黑夜中門口的路燈照著迴家的路。讓我知道那是家的方向。這顆桂花樹,早已溶進了我的靈魂深處,似鮮血一樣循環在我的身體裏,似我一樣行遊在祖國的大江南北。
少不更事,沒能考上大學,做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工。近年因為生活所迫,流浪飄零在外,卻很少迴老家了,隻是在夢裏,時時出現父母與老屋古樹的影子。
不知以後什麽年月、什麽日子,可以搬一張木靠椅,泡一杯淮南茶,與少時一樣,靜聽白露河水聲潺潺,淡隨銀河飛漾,月光漫披,在桂樹之下,聞著花香,聽著蟲鳴,再度享受著秋收的喜悅,那是一件多麽奢侈的事啊!
晚飯是在濤哥家吃的,弄了一桌子菜。但剛倒酒的時候,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濤哥的同學,也是族內的人,一入飯桌,見了我便嘮叨一些我欠債的事。
我很心煩,你又不幫我還,關你什麽事?但礙於濤哥麵子,我沒反駁,但濤哥一口喝了杯中酒,借著酒力,也接著說我混的欠債,丟了他的人。
當著兒子的麵,濤哥不攔著這位族人,還這麽說我,讓我很尷尬。
我便有些生氣了。
“混的好與不好,這幾十年又不用你們管吃的,欠款又不用你們還,吃飯也是你請的,又不是我賴著吃你的!”我起身開門走出了門外,“孩子,咱們迴縣城。”
這幾年妻在外地城市務工,而我為了孩子讀書,在家無奈留守照護,家務不會做,鄰居教著做。到了春節前包餃子待客,知道了我不會做,便晚飯後合夥前來幫忙。
鄰裏相互幫忙,卻不求迴報。大家相互扶持,就如同十年前在農村農事忙時,在一起打罔工插秧、收割一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融洽了關係。到現在搬到了小區裏,如遇上趙姐改了行業,開店剩下的物品沒處理完,大家如果需要便爭相搶購,相互宣傳。劉姐生意不景氣,大家就在自己的通信社交圈盡力宣傳。
徐姐在公司上班加班,孩子放學之後,有空閑的熊嫂便幫忙接迴。彭家來了客人,女主人慌慌忙忙下班後買菜迴來,走到小區樓道口,吆喝了一聲,不大一會兒,碰見的大家夥聚集在一起,眨眼工夫把買迴來的蔬菜清摘的利利索索。
鄰居相互幫忙包餃子,我卻不會,平常時間也幫我把餃子包好,春節來時更熱鬧、更開心、更舒心!大家在一起包著餃子,講述著家常事,談笑風生,堪覺萬分愜意。在不知不覺間,兩三家的便都包完了。把濃濃的春節喜慶味,彰顯得淋漓盡致。
春節前下了兩次暴雪,大地銀裝素裹,美景如畫。厚厚的積雪給交通也帶來了麻煩,而我們鄰居,雪還沒有停下來,都拿起了鐵鍬,把小區道路和公共區域清理的幹幹淨淨的,防止路麵結冰與冰滑,及時方便了車輛與行人的出行。有行動不便的老人,便牽手相扶。在大街上,部分小區裏的鄰居,也拿著工具冒著嚴寒,幫忙清掃積雪。
如有老人幹不了的家務事,兒女又不在家或不在同處居住,尋常也是悄無聲息地順手相幫,事情辦理完成後默然離開。這種幫扶的美德, 如雨中遞給你的一把傘遮風擋雨,在漆黑夜裏點亮的一盞明亮的路燈為你指明方向,寒冷中為你增披的一件棉衣驅冷避寒……
這些沒有任何報酬的雪中送炭,沒有任何索求的幫扶,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時刻演繹著,讓我在迴味中品味甘甜。這炫彩的風景,讓我時常在夢中微笑著醒來,這份完美的心靈歸宿,在落英繽紛雪花飛舞的時令,彌漫在大地的角角落落。迎接著繁花似錦即將來臨的春節。
朋友們,過年了你要不要來我們小區一起體驗包餃子?就當多一次來新縣旅遊,盡情領略江南之北國、奇秀的雪後雄關古寨的風景之時,也參與我們濃濃的過年喜慶之中,共同品味惇樸的厚實生活。
等吧,來年春暖花開時,小區內的大家庭裏,更是一番姹紫千紅,群芳爭豔……
209
“無錢莫走親”,這句話在今年春節過後,讓我有了極其深刻的體悟。以往過年時那種熱鬧非凡、親情滿溢的氛圍似乎悄然發生了變化。
當我囊中羞澀地去拜訪那些除了至親之外的普通親戚時,才真切感受到人情冷暖以及現實的殘酷。原本以為親戚之間的情誼會超越金錢物質,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那看似熱情洋溢的寒暄背後,往往隱藏著對禮物貴重與否的暗暗比較和評判。
過去,大家聚在一起談論的或許還是家長裏短、生活趣事;可如今,話題更多地圍繞著收入多少、工作好壞展開。若是沒有拿得出手的禮物或者足夠豐厚的紅包,便很難得到他們真正的關注與重視。這種禮尚往來的交往方式,讓親情漸漸被蒙上了一層利益交換的投影。
經濟社會,“人捧有錢漢、狗咬破衣人”,好現實啊!
我平心靜氣地看著形形色色的親朋好友,隻能是隨遇而安吧。人總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理慰藉,不痛快的事才能少一些。人這一生,許多事情經過了,是無法控製與改變現狀的。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這是爺爺生前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光陰似箭,轉瞬三十年過去了,不服輸的我才有所悟。
雖“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隻能去啃土”。但是人生二十年學習,二十年曆練,十年積累經驗。真正的大器晚成,直至五十以後,我仍是信心滿滿。
正月初九的那天,兒子迴新縣了,他說其母親上班了,迴家看看爺爺、奶奶及我。初十那天便領了孩子迴到熊河。
父母見到孫子,很高興,中午母親做的飯,我在廚房灶台前幫忙生火。孩子與爺爺在庭院中,邊曬太陽邊下象棋邊聊著天。
但我父親棋藝不精,總悔棋,悔到最後每局必輸。竟然紅著臉說,讓其孫子總要讓他贏一局吧。
老小、老小,年齡老了跟孫子一樣的頑皮調趣。我不覺笑了。
那一天父母親很開心。
吃過午飯,我又看了看後院的桂花樹。
老屋的桂花樹,遒勁蒼蒼。如掛在展廳的一幅畫,如鐫刻在天地間的文字,也如風中的一曲民謠,屹立於天地之間。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不論離別、還是迴家,無論喜怒、還是悲歡,無論春秋、還是冬夏,隻要有空閑,我都會仰望這棵院中的古樹。
搬一隻木靠椅,坐在樹旁,泡上一杯淮南茶,捧一本書,心無旁騖地讀著。這種少時很平常的日子,現在想來,卻萬分的奢侈。
樹下用石板壘起了台麵,也是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累了,也坐在樹下,玩累了,也是休息的好地方,打打盹,躺一躺。更是玩泥巴,扮家家的樂園。
上小學了,做作業,背書,都在樹下,有時也很頑皮,那時武俠露天電影播放率很高,趕著幾裏地的鄰近村莊山路,也要一睹為快,迴到家依葫蘆畫瓢學一學,練上三招兩式,桂花樹便成了踢飛腳的靶子。偶而用蛇皮袋裝上沙子掛在主幹上,打幾迴直拳與勾拳,偶爾把比我大的同伴打得頭破血流,還引以自豪、暗自得意。父親見了便訓斥與責打:“不好好讀書,成天整這些無稽溜猴的把式有啥用?”並毀棄了我習武的道具。
如今迴想起來,那時的自己實在是懵懂無知啊!對於武術的癡迷讓我忘卻了學業的重要性。那時候的我一心沉醉於武術的世界裏,覺得一招一式都充滿了無盡的魅力和力量。看到那些武俠電影中的高手們飛簷走壁、行俠仗義,心中便燃起了一團熊熊烈火,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身懷絕技、威風凜凜。
然而,正是這份對武術過度的熱愛,使得我荒廢了學業。上課時心思全然不在書本之上,課後更是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練武之中。每當夜幕降臨,別人都在燈光下埋頭苦讀時,我卻在院子裏揮汗如雨地練習拳法;周末同學們相約學習的時候,我則是跑到郊外的樹林裏獨自磨練與鑽研一些無用的武術招式。
直到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看著身邊的同齡人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開啟精彩的人生篇章,而我卻因為當初沒有好好學習而錯失了許多機會,真是後悔莫及。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會平衡好武術與學業之間的關係,努力充實自己的頭腦,不讓自己留下如此遺憾。
每年的桂花開時,是最興奮與榮耀的事,全村都香氣彌漫,清香怡人,小夥伴們都獻媚地討好我,詢要一束香噴噴的花香。而我上學時,不忘剪一束花香,給學校的老師帶上這一份芳香的“小禮品”。
長大些,喝茶賞月。淡待明月當空照,靜隨午夜暗香飄。那時也會思量,月亮裏的桂花樹肯定很粗,要不然吳剛的斧頭太鈍,不然怎麽會砍不倒呢?隻是記得那時,繁星滿際,銀河飛漾,珠光閃爍,璀璨奪目。伴著呢蟲私語,蛙聲片片,白露河的水聲,很像從月宮裏傳來的斧鉞之聲。偶爾從樹上滾落滴在身上的露珠,還以為是從月上飛濺而來。
小時最樂意聽爺爺講故事,什麽牛郎織女,臥薪嚐膽,聞雞起舞,紅毛野人等,但最喜歡聽的還是爺爺講對麵山上(馬崗嶺)的抗日之戰,還有太爺的“堪比常山”與桂花樹旁的書樓裏紅軍定計謀劃高山寨與打鼓寨之戰。以至於後來書寫這些故事時,行筆如流水,一氣嗬成,連草稿都用不上。
星期天或下午放學,悄然爬上樹,就可以看到全村的麵貌了,山水關就在南邊不遠處的小寨與金泉山的夾隙間,而且可以隱隱看到東麵陰山關與南麵木陵關的雛影。背靠著繁密的樹枝,蕩著秋千,還忘情地高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或《信天遊》等歌曲,以至於院裏打柴迴來的爺爺扯著嗓子沙啞地厲聲高喝著——
“危險,快下來!”
記得那時還依葫蘆畫瓢兒,攀上樹梢吟著詩——
今當攀樹晃,一覽眾山高。俯視雄關渺,環吟曲唱鏖。
寫在語文筆記中,老師檢查時問詢:“從哪兒抄來的?”我記得當年當時隻是偷笑。
小時侯,最難忘的是剛解決溫飽的那段歲月,秋收的稻穀,米飯的香味,桂花樹旁守著日曬豐收的花生,坐在石板上,品嚐著父母辛勤汗水收獲下的甘甜饋贈。還有那開得正旺的滿樹金黃的花。
桂花樹枝,在我小時侯,潢川人做嫁接的苗圃,可以賣個好價錢,為家裏經濟困難窘迫之中解一時之憂,度一期之愁。
附近枝幹直的桂花樹在大辦鋼鐵時,大部分都被毀了,老屋的桂花樹,因在庭院中,怕砍伐時砸倒住房,才幸免一劫。在我小的時侯,家裏院內的古樹也惹了不少風波,因桂花枝出售分配利益,鬧起了爭執,幾次差點被毀掉了。當時也因為桂花樹枝幹分支較多,彎曲而多疤節,又是村中幾百年的古樹,而沒有被砍伐的命運。終於在歲月的變遷之中存活了下來。
那麽多年漂泊在外務工時,常想著、夢著這棵古樹。
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下,逃過了劫難,生存了下來直至今天,飽經風雪冰霜,見證了多少曆史的滄桑。
樹還是原來的樹。不論走多遠,迴到村頭,遠遠就可以見到這棵英姿婆娑的古樹,如同黑夜中門口的路燈照著迴家的路。讓我知道那是家的方向。這顆桂花樹,早已溶進了我的靈魂深處,似鮮血一樣循環在我的身體裏,似我一樣行遊在祖國的大江南北。
少不更事,沒能考上大學,做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工。近年因為生活所迫,流浪飄零在外,卻很少迴老家了,隻是在夢裏,時時出現父母與老屋古樹的影子。
不知以後什麽年月、什麽日子,可以搬一張木靠椅,泡一杯淮南茶,與少時一樣,靜聽白露河水聲潺潺,淡隨銀河飛漾,月光漫披,在桂樹之下,聞著花香,聽著蟲鳴,再度享受著秋收的喜悅,那是一件多麽奢侈的事啊!
晚飯是在濤哥家吃的,弄了一桌子菜。但剛倒酒的時候,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濤哥的同學,也是族內的人,一入飯桌,見了我便嘮叨一些我欠債的事。
我很心煩,你又不幫我還,關你什麽事?但礙於濤哥麵子,我沒反駁,但濤哥一口喝了杯中酒,借著酒力,也接著說我混的欠債,丟了他的人。
當著兒子的麵,濤哥不攔著這位族人,還這麽說我,讓我很尷尬。
我便有些生氣了。
“混的好與不好,這幾十年又不用你們管吃的,欠款又不用你們還,吃飯也是你請的,又不是我賴著吃你的!”我起身開門走出了門外,“孩子,咱們迴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