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別名香樟木,全株具香氣。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廣大地區,處處山穀有之。樹皮黃褐色略暗灰,心材紅褐色。質重而硬,木大者數抱,肌理細而錯綜有紋。切麵光滑有澤,油漆後色澤美麗,幹燥後不易變形,耐久性強,易於雕刻。香樟木雕具有驅蟲殺菌,淨化空氣的效果。新縣的各類樟木較多。
黃楊木——千年難長黃楊木,黃楊木生長緩慢,一般要40-50年才能長到3-5料高,直徑不足10厘料,因其難長固無大料,所以隻適合雕刻小型人物。但它質地堅韌,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由豔麗,有的呈蛋黃色,經精雕刻細磨光之後能與象牙媲美。隨著年代久遠,其顏色由淺入深。在中國民間黃楊木一直被奉為百毒不侵,鎮惡辟邪,平安吉祥上品。
榧木——又稱香榧木,紫柏,乃千年成材之名木,豆杉科。產於海拔500-4000米的高山之巔,材質堅實牢固,紋理細密通直,色澤金黃,氣味芳香。新縣榧木是稀有樹種,我常年登山時作了采集統計,預估超過百年的不足百棵。
花梨木——其木紋有若虎皮紋,亦類狸斑,又名“花狸”,霸氣十足。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木結花紋圓暈如錢,色彩鮮豔,紋理清晰,可做家具及文房諸器。
緬甸黃金樟——緬甸三大國寶:黃金樟、玉石、柚木。緬甸黃金樟從生長到成材最少經50年,生長緩慢,硬度高,不易磨損。同時,它還含有極重的油質和鐵質,這種油質和鐵質使之保持不變形、防酸堿,防潮耐腐。打磨刨光後的顏色經過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黃色。
紅豆杉——又稱紫杉、赤柏鬆,是第四紀冰期孑遺的古老樹種。紅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癌機製和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細胞的繁殖、抑製腫瘤細胞的遷移,被公認是當今天然藥物領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質。紅豆杉一般成樹要生長100∽250年,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貴植物,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檀香木——檀香木質細致,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具,都是由檀香木所做。檀香不僅具有防蟻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檀香對身體也有抗痙攣和補強的功能與作用。紫檀質地堅硬,色澤從深黑到紅色,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木質密度大,木材重。生長速度慢,5年一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係稱“帝王之木”。商周以來,紫檀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家具材料。據史料記載,紫檀先從越南進口,明後期,明皇朝為顯示宮廷尊貴,曾從南洋進口大量紫檀藏入皇宮。到清朝開始,用紫檀製作各類家具。明代紫檀家具傳世極少,進入清代紫檀逐漸成為宮廷新寵,紫檀家具幾乎為宮廷所壟斷。新縣的檀木種類極多,但五百年以上樹齡的極少,現今不足五十棵。無人區的深山老林之中,十年前盜伐嚴重。
海南黃花梨——海南黃花梨屬於國家一級珍稀植物,別名降香黃檀,僅產於中國海南島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據史料記載,海南花梨在唐朝時就已經是海南貢禦皇宮的特產。在明清兩代,用花梨木製作出的家具,不僅成了皇家專享的貢品,也成為封建統治等級製度的象征。
另外還有烏金木、雷擊木、降龍木等千年碳化木,其中我十五年前,在連康山越野時,尋到一棵降龍木(桃木)的雷擊木,製作成了吊蘭花盆架,放在家中客廳,作為鎮宅之擺件。
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由於根雕比較注重渾然天成的感覺,因此在根雕作品造型的選擇上,可以尋找一些稀有、奇特的作品,總的說來,選擇標準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四種。
大部分生長在平原的樹根,因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鬆,難以形成奇特形態。隻有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根材,如背陽生長或懸崖峭壁石縫中,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人踩、刀砍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樹根,由於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養分,久長不大漸漸變形,年愈久,質愈堅,造型也愈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製作根雕更不是簡單的事,分為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幹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共八個步驟。
203
奇,異也,有別於一般者為奇,一般泛指經過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煉的,石形獨特,石色鮮豔,石質細膩,紋理圖案優美,具有一定觀賞性以及收藏價值、經濟價值極高的石品,都可稱為奇石。奇也指石品上的造型及圖案奇特。
奇石的最大特征在於奇石不僅具備天然性,還要具備自然性,簡單的說,就是石頭未經過任何人工雕琢或合成。
奇石是以自然美為特征的觀賞石,其自身的自然性,即無人工加工或雕琢,是其區別於其他觀賞石的最重要標準之一;賞石、石玩藝術的審美觀,是通過人們觀感而產生的,是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共同感應,奇石不僅是一種形象藝術,也是一種心境藝術,心境藝術是賞石藝術的最高境界,在賞石過程中,並不是以目視形,而是以心蘊神,進而才“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人們能夠從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身上,聯想出人生的各種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藉以充實腦海,豐富自我心靈,進而從奇石王國裏探索出天然藝術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質,這就是鍾愛奇石的真諦。
而古代賞石側重於石體外部輪廓的整體變化,給人清奇古怪,風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麵起伏跌宕, 紆迴峭折,陰陽正背,石膚富於變化,又就有了皺的蒼桑;加上石體玲瓏多孔,左右上下宛轉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處通達,內部變化多端,這樣就具備了”四字”的全部精 。它們各有側重,但又相互協調,相互掩映,給賞者以心靈震撼。
岩石破碎為一定塊度後,經地下水長時期溶蝕,有的就能形成可供觀賞的奇石。它形成後原地保存,並被泥沙埋藏起來,這才能保證不被風化破壞。
要尋找山石類供石,首先應了解所需石種的石脈走向,範圍路也應大致確定。然後到山坡上有形成和保存條件的地段去找,有時在新滑坡處更易找到,因為自然力已為我們扒開了複土層。采集山石應主要采用挖掘的方法,其好處一是可以保存原石的完整性,二是不會破壞自然景觀。露頭石較易挖掘,深藏石則非得有齊整的裝備及較強的人力才能動手。有的石種,非鋼鋸、斧鑿不能采取,也應抱著謹慎觀察的態度。首先要明了是否違反當地政府有關水土保持之禁令,用硬力采集後對當地自然景觀是否起到破壞作用,其次是采集的部位、角度要明確,大而無當反不如小而精巧。
在奇石中佛教題材尤其比較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對民間觀音菩薩,彌勒佛的信仰中,傳遞到奇石中去。種種文化基質給石頭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類豐富的文化意蘊。
奇石的材質——“天然風景石\",如黃山\"飛來石\"、費縣“天景石”、雲南\"石林\"、桂林\"駱駝石\"、福建平潭縣的石海獅礁石,武漢“水衝石”等。\"庭園景石\",是庭園堆山疊石、散石點綴、孤石欣賞與造景,形體較大,置於室外庭園中的自然奇石,如宣石、太湖石、斧劈石、靈璧石等。\"盆景石\",是製作大、中、小型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用的石材。石工藝是以某些天然觀賞石為原料,以人工加工為主成形的工藝品,如石刻、石雕、石硯、印章等。
石質藝術品——奇石,以室內陳列布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別致,並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此類觀賞石也是本書論述的主要對象,屬於狹義的觀賞石範疇。它包括千姿百態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動的象形石、色彩豔麗的圖案石和紋理石、剔透晶瑩的礦物晶體、富有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價值的事件石和紀念石等,也包括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圖紋,經切割或研磨,配以幾架裝飾的大理石等圖紋石或色彩石。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又有喜石者說:“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藝術品,是大自然的精靈、大自然的奇觀,是大自然賦予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它獨立成景,自然成畫,一景一首詩,一石一天地,繪出了人們生活的圖畫,譜寫出自然美的樂章。觀賞石具有千姿百態的造型,姹紫嫣紅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花紋,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種藝術上的追求和陶冶。又有始終如一日、堅貞沉靜孤高的氣節。它是傳萬世而不毀、流芳萬代的藝術佳品,豐富了人生,美化了人間;它幽美的內涵和詩情畫意般的意境是美的真諦、藝的啟迪,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藝術風格;它集天地之大觀、聚自然而神奇,是大自然妙造的神工藝術+它自然成趣、天下無雙,而被曆代賞石家、收藏家所寵愛,被文人墨客所崇拜,留下了讚頌天然奇石美姿和品格的千古墨跡。關於天然奇石界定的範圍,賞石界爭議較多。有人認為由自然的內外應力作用於地殼而形成的石頭,大至奇峰奇岩,小至盈寸卵石,都可能被視之為天然奇石。區分的標準主要看它是否有“玲瓏小巧的身姿,神情逼真的形狀,優美傳奇的故事,獨具一格的位置而為世人所注目。也有人認為,天然奇石主要是指有觀賞價值的石質藝術品,包括造型石、紋理石、礦物晶體、生物化石、紀念石、盆景石、工藝石、文房石等。體量上有大中小之分。它們以奇特的造型,美麗的色彩及花紋,細膩的質地,產量又比較稀少而受到人們喜愛。還有人認為,天然奇石是一種縮景藝術,以自然形成,毫無人為雕琢造型或修飾為基本原則,僅限於在室內觀賞,並易於收藏。
形象特征——象形石,所謂象形石指純天然形成未經過人工打磨修飾具有象形特質的奇石。因為象形石非常難得,所以,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為首選。象形石與畫麵石的最大區別在於象形石比較有立體感,而畫麵石則是畫麵感,二者不分誰優誰劣,因為它們同屬於奇石的兩個不同種類,沒有可比性。象形石最大特點就是象形,比如人物、動物以及器物等。好的象形石就像是雕塑大師的藝術作品,典雅、大氣,非常有立體感。由於奇石講究天然,象形石更不例外,所以每一方好的象形石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就奠定了他的珍貴性。
畫麵石——指呈現在石體上的人物、動物、植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物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黃楊木——千年難長黃楊木,黃楊木生長緩慢,一般要40-50年才能長到3-5料高,直徑不足10厘料,因其難長固無大料,所以隻適合雕刻小型人物。但它質地堅韌,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由豔麗,有的呈蛋黃色,經精雕刻細磨光之後能與象牙媲美。隨著年代久遠,其顏色由淺入深。在中國民間黃楊木一直被奉為百毒不侵,鎮惡辟邪,平安吉祥上品。
榧木——又稱香榧木,紫柏,乃千年成材之名木,豆杉科。產於海拔500-4000米的高山之巔,材質堅實牢固,紋理細密通直,色澤金黃,氣味芳香。新縣榧木是稀有樹種,我常年登山時作了采集統計,預估超過百年的不足百棵。
花梨木——其木紋有若虎皮紋,亦類狸斑,又名“花狸”,霸氣十足。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木結花紋圓暈如錢,色彩鮮豔,紋理清晰,可做家具及文房諸器。
緬甸黃金樟——緬甸三大國寶:黃金樟、玉石、柚木。緬甸黃金樟從生長到成材最少經50年,生長緩慢,硬度高,不易磨損。同時,它還含有極重的油質和鐵質,這種油質和鐵質使之保持不變形、防酸堿,防潮耐腐。打磨刨光後的顏色經過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黃色。
紅豆杉——又稱紫杉、赤柏鬆,是第四紀冰期孑遺的古老樹種。紅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癌機製和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細胞的繁殖、抑製腫瘤細胞的遷移,被公認是當今天然藥物領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質。紅豆杉一般成樹要生長100∽250年,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貴植物,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檀香木——檀香木質細致,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具,都是由檀香木所做。檀香不僅具有防蟻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檀香對身體也有抗痙攣和補強的功能與作用。紫檀質地堅硬,色澤從深黑到紅色,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木質密度大,木材重。生長速度慢,5年一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係稱“帝王之木”。商周以來,紫檀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家具材料。據史料記載,紫檀先從越南進口,明後期,明皇朝為顯示宮廷尊貴,曾從南洋進口大量紫檀藏入皇宮。到清朝開始,用紫檀製作各類家具。明代紫檀家具傳世極少,進入清代紫檀逐漸成為宮廷新寵,紫檀家具幾乎為宮廷所壟斷。新縣的檀木種類極多,但五百年以上樹齡的極少,現今不足五十棵。無人區的深山老林之中,十年前盜伐嚴重。
海南黃花梨——海南黃花梨屬於國家一級珍稀植物,別名降香黃檀,僅產於中國海南島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據史料記載,海南花梨在唐朝時就已經是海南貢禦皇宮的特產。在明清兩代,用花梨木製作出的家具,不僅成了皇家專享的貢品,也成為封建統治等級製度的象征。
另外還有烏金木、雷擊木、降龍木等千年碳化木,其中我十五年前,在連康山越野時,尋到一棵降龍木(桃木)的雷擊木,製作成了吊蘭花盆架,放在家中客廳,作為鎮宅之擺件。
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由於根雕比較注重渾然天成的感覺,因此在根雕作品造型的選擇上,可以尋找一些稀有、奇特的作品,總的說來,選擇標準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四種。
大部分生長在平原的樹根,因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鬆,難以形成奇特形態。隻有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根材,如背陽生長或懸崖峭壁石縫中,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人踩、刀砍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樹根,由於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養分,久長不大漸漸變形,年愈久,質愈堅,造型也愈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製作根雕更不是簡單的事,分為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幹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共八個步驟。
203
奇,異也,有別於一般者為奇,一般泛指經過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煉的,石形獨特,石色鮮豔,石質細膩,紋理圖案優美,具有一定觀賞性以及收藏價值、經濟價值極高的石品,都可稱為奇石。奇也指石品上的造型及圖案奇特。
奇石的最大特征在於奇石不僅具備天然性,還要具備自然性,簡單的說,就是石頭未經過任何人工雕琢或合成。
奇石是以自然美為特征的觀賞石,其自身的自然性,即無人工加工或雕琢,是其區別於其他觀賞石的最重要標準之一;賞石、石玩藝術的審美觀,是通過人們觀感而產生的,是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共同感應,奇石不僅是一種形象藝術,也是一種心境藝術,心境藝術是賞石藝術的最高境界,在賞石過程中,並不是以目視形,而是以心蘊神,進而才“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人們能夠從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身上,聯想出人生的各種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藉以充實腦海,豐富自我心靈,進而從奇石王國裏探索出天然藝術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質,這就是鍾愛奇石的真諦。
而古代賞石側重於石體外部輪廓的整體變化,給人清奇古怪,風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麵起伏跌宕, 紆迴峭折,陰陽正背,石膚富於變化,又就有了皺的蒼桑;加上石體玲瓏多孔,左右上下宛轉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處通達,內部變化多端,這樣就具備了”四字”的全部精 。它們各有側重,但又相互協調,相互掩映,給賞者以心靈震撼。
岩石破碎為一定塊度後,經地下水長時期溶蝕,有的就能形成可供觀賞的奇石。它形成後原地保存,並被泥沙埋藏起來,這才能保證不被風化破壞。
要尋找山石類供石,首先應了解所需石種的石脈走向,範圍路也應大致確定。然後到山坡上有形成和保存條件的地段去找,有時在新滑坡處更易找到,因為自然力已為我們扒開了複土層。采集山石應主要采用挖掘的方法,其好處一是可以保存原石的完整性,二是不會破壞自然景觀。露頭石較易挖掘,深藏石則非得有齊整的裝備及較強的人力才能動手。有的石種,非鋼鋸、斧鑿不能采取,也應抱著謹慎觀察的態度。首先要明了是否違反當地政府有關水土保持之禁令,用硬力采集後對當地自然景觀是否起到破壞作用,其次是采集的部位、角度要明確,大而無當反不如小而精巧。
在奇石中佛教題材尤其比較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對民間觀音菩薩,彌勒佛的信仰中,傳遞到奇石中去。種種文化基質給石頭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類豐富的文化意蘊。
奇石的材質——“天然風景石\",如黃山\"飛來石\"、費縣“天景石”、雲南\"石林\"、桂林\"駱駝石\"、福建平潭縣的石海獅礁石,武漢“水衝石”等。\"庭園景石\",是庭園堆山疊石、散石點綴、孤石欣賞與造景,形體較大,置於室外庭園中的自然奇石,如宣石、太湖石、斧劈石、靈璧石等。\"盆景石\",是製作大、中、小型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用的石材。石工藝是以某些天然觀賞石為原料,以人工加工為主成形的工藝品,如石刻、石雕、石硯、印章等。
石質藝術品——奇石,以室內陳列布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別致,並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此類觀賞石也是本書論述的主要對象,屬於狹義的觀賞石範疇。它包括千姿百態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動的象形石、色彩豔麗的圖案石和紋理石、剔透晶瑩的礦物晶體、富有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價值的事件石和紀念石等,也包括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圖紋,經切割或研磨,配以幾架裝飾的大理石等圖紋石或色彩石。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又有喜石者說:“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藝術品,是大自然的精靈、大自然的奇觀,是大自然賦予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它獨立成景,自然成畫,一景一首詩,一石一天地,繪出了人們生活的圖畫,譜寫出自然美的樂章。觀賞石具有千姿百態的造型,姹紫嫣紅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花紋,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種藝術上的追求和陶冶。又有始終如一日、堅貞沉靜孤高的氣節。它是傳萬世而不毀、流芳萬代的藝術佳品,豐富了人生,美化了人間;它幽美的內涵和詩情畫意般的意境是美的真諦、藝的啟迪,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藝術風格;它集天地之大觀、聚自然而神奇,是大自然妙造的神工藝術+它自然成趣、天下無雙,而被曆代賞石家、收藏家所寵愛,被文人墨客所崇拜,留下了讚頌天然奇石美姿和品格的千古墨跡。關於天然奇石界定的範圍,賞石界爭議較多。有人認為由自然的內外應力作用於地殼而形成的石頭,大至奇峰奇岩,小至盈寸卵石,都可能被視之為天然奇石。區分的標準主要看它是否有“玲瓏小巧的身姿,神情逼真的形狀,優美傳奇的故事,獨具一格的位置而為世人所注目。也有人認為,天然奇石主要是指有觀賞價值的石質藝術品,包括造型石、紋理石、礦物晶體、生物化石、紀念石、盆景石、工藝石、文房石等。體量上有大中小之分。它們以奇特的造型,美麗的色彩及花紋,細膩的質地,產量又比較稀少而受到人們喜愛。還有人認為,天然奇石是一種縮景藝術,以自然形成,毫無人為雕琢造型或修飾為基本原則,僅限於在室內觀賞,並易於收藏。
形象特征——象形石,所謂象形石指純天然形成未經過人工打磨修飾具有象形特質的奇石。因為象形石非常難得,所以,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為首選。象形石與畫麵石的最大區別在於象形石比較有立體感,而畫麵石則是畫麵感,二者不分誰優誰劣,因為它們同屬於奇石的兩個不同種類,沒有可比性。象形石最大特點就是象形,比如人物、動物以及器物等。好的象形石就像是雕塑大師的藝術作品,典雅、大氣,非常有立體感。由於奇石講究天然,象形石更不例外,所以每一方好的象形石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就奠定了他的珍貴性。
畫麵石——指呈現在石體上的人物、動物、植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物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