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亂世將起小心籌備 希望島上組建新軍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者:心慈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初七,大少領著小夥伴們登上了綜合補給艦,一聲令下,這支人馬不全的臨時艦隊揚帆啟程駛往寧海州。
八月初八淩晨,艦隊到達寧海州沁水船廠,在沁水船廠臨時停靠,各新建船隻上的船廠技術人員下了船。
程風同廠長杜祖恩,杜祖德交代了下一期的建造任務,再建造兩艘步兵運輸艦,三艘護衛艦。
運輸艦建造完工之後便不再建造。以後要全力打造護衛艦。
還特意交代,有機會的時候,安排人到對麵養馬島去,把那廢棄的碼頭修繕修繕,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有用。
把沁水河船廠以後的事情都安排好,大少隻在沁水船廠休息了兩個小時,便重新揚帆起航,返迴成山頭馬欄灣港。
八月初八傍晚,臨時艦隊到達海驢島水域,種花桂英的綜合指揮艦,種花叔寶的護衛艦,保護著兩艘步兵運輸艦,繼續向前駛往台灣。
步兵運輸艦上的那一千三百頭牛,二百四十匹馬可是台灣淡水村急需的物資,一點也耽擱不得。
程風乘坐綜合補給艦,帶著兩艘兩棲登陸艦駛進馬欄灣碼頭,這三艘船要停靠在這裏舾裝火箭炮平台。
同時也通知馬蘭灣船廠何英傑,停止綜合指揮艦的建造,全力以赴的打造護衛艦。
離開船廠,把從臥龍山鐵礦廠帶來的那幾十車灰白泥土送到了煉鋼廠。
又把皇帝賞賜的五名退休的女醫師帶到醫院,交待給了青山醫院的院長戴銘軒,李樹初二人。
當五名女醫見到戴李二人,很是吃驚,匆匆忙上前行禮:“奴家見過戴太醫,李太醫,二老怎麽會在這裏?”
戴李二人見這五位宮裏的女醫,也很吃驚,便解釋道:“老夫二人告老之後沒有迴家,聽說這裏請教醫術的夫子,便來到這裏。你們幾個不好好在宮裏呆著,怎麽到這是來了?”
李丹苦笑:“二老能及時離開那裏也是運氣好,今年五月小太子出事,太醫院可是死人不少的人,實是把奴家幾人嚇壞了。
正好小公子立功,想要幾名女醫,奴家幾人剛好又到了出宮的年紀,便求了當今聖上恩典,把奴家幾人賞給小公子了。”
戴李二人對視一眼,心中暗自慶幸,還好自己跑得快,不然這次肯定要遭殃。
見李丹幾人苦澀的笑容,戴銘軒知道她們擔心什麽,便微笑恭喜:“那老夫就恭喜你們了,能來到這裏,是你們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這地方可是咱大明為數不多的世外桃源,別看這裏偏僻,卻不是窮鄉僻壤,生活相當的富裕。”
戴銘軒事無巨細的,把這青山堡的情況說了一遍。
青山堡的事,太不符合常理,讓五位女醫感到很困惑不理解。
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竟然還有這樣的東家,實在是太不可思議。
特別是那個學堂,有好多好多的學生,數都數不清楚,而且男孩女孩都有,好像女孩還要多些。
說這裏是個學堂,好像並沒有看見學生在讀書,而是都在練什麽隊形,跑操打拳什麽的。
五位女大夫也沒搞明白,這裏到底是讀書的學堂還是練武的武館。
隻是這裏的氛圍好像特別的和諧,讓她們安心了不少。
戴銘軒介紹:“這些學子,大多數都是東家收養的流民孤兒,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花錢從各地伢行買來的。
特別是那些女娃娃,很多都是花錢買來的,這東家把她們買來,並沒有當下人的使喚,而是讓她們讀書學本事。
風哥兒把你們要來,估摸著就是讓你們來教那些女娃娃醫術本事的。”
李丹五人聽戴銘軒說她們的工作就是教那些女孩醫術好,心裏稍安。
五位女醫的到來,青山醫院的醫療力量大增。戴銘軒遵守青山齊魯書院的要求,首先給她們每人發一本簡繁字體對照查閱表。
讓她們先學習簡體字的寫法,等熟悉了簡體字之後,再安排具體的工作。
當五位女大夫來到醫院給自己安排的住房時,被這種奇特的住房給震驚到了。
原本以為會幾人住在一個小院裏,沒想到是一人一套三室一廳的房間。
而且每個房間都有用琉璃做的窗戶,室內光線明亮,采光極好。
每個窗戶竟然還有那所謂的窗簾,用來遮擋陽光和窺視。
室內是全木地板,一應家具俱全,床上用品,生活用品,麵麵俱到。
飯也不用自己去做,隻需要到學校的大食堂去進餐就行,簡直方便的不行。
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她們以前的生活方式有一些相似,又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她們明顯的感覺到,這裏好像真沒有什麽尊卑之分,所接觸到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客客氣氣笑嗬嗬的。
把五位女大夫安頓好,再去看了那三個教鍾表製造的神棍,檢查一下他們的教學進度。
現在正是夏季軍訓的時間,不知道他們偷懶沒有?
還好在離家這幾個月來,這三神棍還算教得是盡心盡力。
銅匠劉師傅的二兒子劉永祿和學校的十幾個對鍾表感興趣的學生,就在三個神棍的指導下,反反複複的把這四台落地台鍾拆了裝,裝了拆的。
這幾個月下來,這些學生基本上都可以獨立的把這鍾表拆散再裝迴去了。
三個洋和尚知道眼前的這位小爺要考核他們的教學進度,便著急忙慌的去了操場叫人。
等學習鍾表修理的小孩們從軍訓場迴來,每個人都獨立把鍾表的拆卸和組裝都表演了一遍給程風看。
見這位決定自己生死的小爺點頭表示滿意,三個洋和尚那顆忐忑的,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看著這些十來歲的小孩,在那裏拆裝鍾表,雖然動作還在很生疏,但每個人都認真仔細的樣子。
大少決定,等他們再熟練一些之後,要指導他們對鍾表進行改進了。
大少迴到老家,正是金秋八月,廣袤的大地上金黃一片,映射得百姓的眼睛裏都是金燦燦的,這是百姓們最喜歡的豐收季節。
前衛守禦千戶所,尋山守禦千戶所的老軍戶,新村民們,在經曆了兩年的幹旱之後,終於有了自己收成。
兩個千戶所,所剩無幾的窮軍戶,還有逃難到了這兩個千戶所,被千戶所養了兩年的那些流民們。
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了那滿倉滿倉的玉米棒子。
他們的心裏總算是踏實了,吃了主家兩年的白食,今年總算是有了迴報。
心裏總算不再對吃白食這件事有愧疚了,今年的中秋節,終於可以沒有心理壓力,開開心心的過個好節了。
雖然這玉米除了煮粥之外,其他的,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做。
但是,自從這玉米收上來後,生產隊的食堂煮的玉米粥都粘稠的不行。
還有食堂的人嚐試著用玉米麵來烙餅子,結果玉米麵烙的餅子同樣的很好吃。
對於一輩子都沒辦法吃飽的人來說,這玉米麵餅子那就是人間美味。
生產隊也很大方,自從知道玉米麵可以烙餅子之後,那每天烙的玉米餅子敞開著吃不限量。
果然,在連著吃了十幾天的飽飯之後,大家就覺得這玉米餅子也沒那麽美味了。
而一直擔心沒有釀酒原料的酒廠負責人吉日格勒,娜仁格勒一家,看見那如山的玉米垛子,也放下了心裏的石頭。
兩個當家的千戶大人都已經說了,從現在開始,酒廠再也不怕原材料不夠了,可以放開了釀酒,不必要再有所顧慮。
離家近四個月的程風,可以安心的在這裏陪著自己的父母姐妹過上幾天的舒心日子啦。
借著八月十五還有幾天,秋收的事情也與自己無關。
程風特意親往文登縣,調用文登縣環球郵政文登鏢局的掌櫃吳自用,中秋節後前往阜城縣,去那裏客串兩年的客來居客棧老板。
說起文登縣城,因為縣丞方履素的珍寶樓,環球商貿並沒有在這裏開分號,隻是在文登縣城開了環球郵政文登鏢局。
吳自用吳掌櫃,就在這裏負責文登鏢局的大小事務。正因為如此,大少覺得他在文登縣城有點施展不開。
便想著臨時把他調到阜城去,負責客來居客棧,直到那邊事情完成再迴來。
這幾年大少三天兩頭的往外跑,都沒有再關注過文登縣的情況。
隻知道登州的巡撫已經換人,武之望那位神醫在天啟五年的最後一個月被調到了陝西。
現在的登萊巡撫叫李嵩,他一到登州,就把那武之望的亂布局重新推翻。
這人還算有些真才實學,要不然也不會有寧遠之戰時,毛文龍突襲後金老窩,逼迫得奴兒哈赤不得不從寧遠撤兵迴援。
來到文登縣才知道,文登縣衙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
原文登縣典史徐登名早在天啟五年便已升職外調,現在的典史叫林振陽,這人大少還認識,以前請過他的客。
文登縣的縣令也已經換了人,原縣令解啓哀早已經調走,新任縣令是一位叫豐洞開的年輕人。
讓大少震驚的是老縣丞方履素,那老頭竟然在五月便重病身亡,現在的新縣丞叫王家相。
大少到了文登縣才知道,那方履素死後,方家子弟為爭奪家產正打得亂成一團糟,那珍寶樓都已經關張好多天,估計要開不下去了。
這下有些麻煩了,所有的關係好象都斷了,大少隻能暫停與珍寶樓的合作,想等一段時間,看看實際情況再說,正好這段時間可以把掌櫃吳自用調走。
從文登縣迴來之後,又一頭紮進煉鋼廠裏,和那些煉鋼師傅們開始研究,用帶過來的特殊泥土來煉製新型的鋼材。
經過好幾天的小爐煉鋼實驗,證實了在煉鋼過程中添加這種泥土,確實能增強鋼的硬度。
隻是由於實驗的數據太少,還沒掌握最好的合適比例,以至於煉出來的鋼時好時壞的。
這是大少也不著急,隻讓鋼廠負責人劉鐵錘組織老師傅們慢慢的研究。
一點一點的攻關,直到找出合適的比例為止。
反正現在這種鋼材也不是急需的,早成晚成的沒關係,慢慢來唄,有了正確的目標,隻要開始了,總會有結果。
……
八月十五淩晨,朝陽門馬蹄陣陣,打破了京城的寧靜,遼東八百裏加急傳來消息:老奴,奴兒.哈赤死啦。
老奴,奴兒哈赤在征討蒙古的途中,因炮傷未愈,長途行軍引起舊傷複發。
在撒軍返迴沈陽途中,隊伍行至距離沈陽城還有四十裏地的靉雞堡時,因突然傷重不治,於八月十一日在靉雞堡一命嗚唿,終年六十八歲。
果然,沈陽很快傳出消息,奴兒.哈赤的死,被定性為因為火炮所傷不治身亡,袁崇煥的功勞徹底被坐實。
奴兒.哈赤死啦,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不少的百姓自願買來鞕炮燃放。
北京城上下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為京城百姓的中秋佳節,平添了不少的喜氣。
當然,也為信王爺即將來臨的大婚,貼上了祥瑞的標簽。
文登縣距離京城遠,消息來得也慢,更別說比文登縣更遠更偏僻的成山頭了。
遠在窮鄉僻壤的程風,開開心心的陪著家人和青山堡所有的工人,社員們,過了一個舒心愉快又豐富多彩的中秋節。
半年沒見,自己的妹妹程思雨,已經能跑能說話,能追著哥哥的屁股大喊大叫要東西了。
再有十天,就是自己和妹妹的生日,妹妹馬上就要滿兩歲,自己也滿七周歲,按照虛歲來算,就已經是九歲了。
按照大明的習俗,十天之後自己就不再是幼童,而是少年了,自己再吃飯都不能和姐姐們坐一桌了。
不過大少不在乎,自己來大明就不是來守規矩的,而是來砸爛這些破規矩的。
什麽男女授受不親,什麽男女七歲不同席,什麽女孩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通通的都把它給砸稀碎了。
等到自己積攢到足夠的實力,北方亂局成為氣候之時,先去砸江南的那些遺老遺少們。
自己就讓姐姐們去砸,氣死那些老古董,早晚都砸幹淨了才算完。
過了中秋節三天後,遼東的那頭老野豬,被殺了年豬的消息才到達登州府。
登萊府上下各級各縣歡天喜地,各種鞭炮禮花響了一天,比三天前的中秋節還要熱鬧。
至於青山堡,根本對這事情沒有上過心,大家還是按照原定節奏過著日子。
大少對遼東的事情早就了然於心,但是自己管不了。
其實這個時候,大明對遼東發起反擊是最佳的時機,因為女真人那裏正亂糟糟的上演著各種奪權之戰,是女真人最不團結的時候。
可惜大明的那些文官,沒有一個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也許他們看到了,但不敢去影響女真人內部統一,怕把女真人搞殘了,斷了自己的生財之路。
反正,自打奴兒哈赤死後,女真人內部整合,安分守己的安靜了三年,從天啟六年八月,到崇禎二年五月,遼東一直無戰事。
直到袁崇煥餓了東江鎮軍民半年的飯,借著東江軍民半死不活的時候,搞死毛文龍,為後金解決了後顧之憂,女真人後方從此再無人騷擾。
在大明朝所有對抗後金的將領中,從李成梁到吳三桂,死的明軍將領多如牛毛。
沒有一個像毛文龍那樣,能讓女真人為了慶祝他的死,放假三天,舉族上下狂歡,大慶三日不休。
隻為這一件事,黃台吉恨不得把袁崇煥抬進祖廟裏去供著,一天三炷香的,感謝他對女真人的大恩大德。
確實,人家愛新覺羅家族也沒有食言,真做到了對袁崇煥的感恩戴德。
在女真人起家的曆史中,明末漢滿兩族對抗幾十年,明庭將領中,最壞的是李成梁。
作為遼東王的李成梁,把奴兒哈赤一家祖孫三代當哈巴狗使喚,努爾哈赤本名叫哈赤,並沒有努爾兩字。
奴兒哈赤的名字就是李成梁起的,老頭一天沒事就奴兒,奴兒的叫哈赤,叫出來的名。
女真人入關之後,康熙那個小麻子覺得他太爺爺的名字叫奴兒哈赤,有損他家的尊嚴,這才改成了努爾哈赤。
就連他爺爺黃台吉,因為台吉的意思是將軍或者頭領,皇太極原本的名字就是黃將軍或者黃頭領的意思,連一個正兒八經的的名字都沒有。
康熙這個小麻子也覺得這樣不好,才把他爺爺的名字黃台吉改成了皇太極。
所以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名字,都不是原名,都是孫子重孫子康熙幫忙起的。
最蠢的是楊稿,就是指揮薩爾滸之戰的那個。
( 薩爾滸之戰還沒開始打,楊稿此貨就先把自己的作戰計劃一字不改的讓人送給奴兒哈赤。
努爾哈赤看到作戰計劃的時間,竟然比當時的萬曆皇帝還要早。
末了,還在後麵附上一封書信:本官有精兵十二萬,盔甲兵器齊全,糧草充足。
現在派兵七萬,兵分四路圍攻你赫圖阿拉老巢,各路人馬的行軍路線是怎麽走,領軍的將領是誰?駐紮的營地又在哪裏,全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後還問奴兒哈赤:本官這樣的布局,可謂是天羅地網,你赫圖阿拉如何守得住?
本官就問老奴你怕不怕?害怕了就趕緊投降,保你一個全屍雲雲。
當奴兒哈赤收到楊鎬的作戰計劃和那威脅的信念之後,差一點把自己笑得背過氣去。
就這樣,原本勝券在握的薩爾滸之戰,在楊稿的神操作下,成就了奴兒哈赤管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神話。
明軍七萬人馬,兵分四路,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川軍也才兩萬五千人,最少的連兩萬人都不到。而自己手裏有三萬精兵,正好各個擊破。
奴兒哈赤當機立斷,把僅有的三萬人馬全部帶出了赫圖阿拉,赫圖阿拉城裏隻留下了一些老弱殘兵,裝模作樣的守城。
三萬人馬搶先一步到達第二路明軍行軍的必經之地設伏,先滅了戰鬥力最強,戰鬥意誌最高的川軍,四川總兵劉挺戰死。
隻此一戰,原本軍隊像叫花子一樣的奴兒哈赤,從些鳥槍換炮,三萬精銳全部換成了明軍的精銳鎧甲和武器。
等到薩爾夫之戰結束,奴兒哈赤不但所有的士兵都有了整套的刀槍盔甲,就連能穿三層甲四層甲的白甲兵,也一次性就組建起來了。
楊稿這個二貨,對女真人軍隊的建設,可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恨的是袁可立,在登萊一線隻用了三年的時間,把原本已經被女真人占領的遼南三州,金州,蓋州,複州又全部搶了迴去,還把奴兒哈赤的女婿劉愛塔給策了反。這讓奴兒哈赤對他恨之入骨。
最無可奈何的是孫承宗,這老頭子別的本事沒有,就是喜歡搞堡壘戰術,整個遼西走廊,大堡小堡的修了無數,讓女真人每一次的進攻,都要一個堡一個堡的啃,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這就逼迫的女真人每攻打下一個城堡,便毫不猶豫的把那城堡扒個精光,圍牆房屋全都給推平了事,就連基腳都不給留下。
功勞最大的就是袁崇煥,他幫女真人解除了後顧之憂。
自從毛文龍在鐵山搞了一個東江鎮之後,那女真人的大後方就沒有安寧過。
後方留守的兵力少了,那毛文龍有事沒事的就去搶一波。
等救援的兵馬趕到,那毛文龍撒腿就跑,跑迴東江鎮打死不出來。
這種敵人少了就去搶,敵人多了就跑的戰術,那奴兒哈赤拿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直到袁大將軍搞死了毛文龍,還把那小小的東江鎮封了四個權力完全一樣的副總兵。
從此東江鎮的四名副總兵隻顧著爭權奪利,排除異己,直到東江鎮徹底的消失,這些東江鎮的兵再也沒有在女真人的地盤上出現過。
毛文龍一死,東江鎮一亂,後金的大後方從此太平無事,就這一點,袁崇煥可謂是功高至偉。
所以在袁崇煥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被編入了漢軍正白旗,成為漢軍正白旗的旗主。三百年未曾改變其旗主地位,為愛新覺羅家族守護龍興之地三百年忠心不改。
其第六世孫富明阿萬裏遠征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立下了赫赫戰功官至吉林將軍,第七世孫壽山,正三品武官,永山正四品武官。
可以說自袁崇煥死後,袁家後人伴隨著愛新覺羅家族榮耀了整個清王朝。
其子孫後代一直從滿姓,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大清滅亡才改迴原姓。
能用一個人的死,換來後人三百年的富貴榮華,也算是值得了。
就算是那一幫為女真人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所謂皇商,晉商八大家,也隻是風光了不到五十年就被徹底的搞廢,可沒有袁崇煥家的官運能這麽久遠。
以上這些都是廢話,大家看看,了解了解就好,曆史畢竟是打扮過的曆史,真相的背後是美是醜,隻有天知道,咱們沒有必要去較真。
……
八月二十一日,去台灣的兩艘步兵運輸艦,在3003,3005,3006,3008,3009護衛艦的保護下,返迴馬蘭灣船廠。
八月二十二日,種花紅玉正式把3006艦的管理指揮權移交給見習艦長張克,張克正式成為3006吉隆號護衛艦艦長。
原3005艦實習艦長李紫,接管新建的3011棉蘭號護衛艦,任艦長。
原3003艦實習艦長種花無疆,接管新建的3012帝汶號護衛艦,任艦長。
這兩艘護衛艦正式加入南海艦隊係列,組成南海艦隊十二艘護衛艦,一艘綜合指揮艦,一艘綜合補給艦,兩艘步兵運輸艦,兩艘兩棲登陸艦的基本構架已經完成,就差醫療保障艦了。
隻是現在,因為還沒有培養出任何一名合格的軍醫,所以醫療保障艦,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增添的。
種花紅玉卸任3006艦長之後,正式接手802戚繼光號綜合指揮艦,成為綜合指揮艦的艦長。
種花月兒,種花木蘭,種花婦好,馬曉雲。為綜合指揮艦見習艦長。
原3008艦,見習艦長田來娣,接管5102興凱湖號綜合補給艦,任艦長。
原3003艦,見習艦長杜誌強,接管403金剛山號兩棲登陸艦,任艦長。
原3008艦,見習艦長種花敬德,接管404長白山號兩棲登陸艦,任艦長。
原309艦,見習艦長武進峰,接管5203洞庭湖號步兵運輸艦,任艦長。
原3006艦,見習艦長陳江平,接管5204鄱陽湖號步兵運輸艦,任艦長。
東海艦隊正式成立,正式駐地未定,臨時駐地設在希望島。
各艦艦長安排妥當之後,從台灣島過來的四艘護衛艦上的水手士兵全部提幹。
這一平均,所有的艦船上就隻剩下軍官,除了還能把船開走,其他的工作都幹不了啦。
八月二十六日,開開心心的過完了自己七歲生日的大少,帶著這支由南海艦隊七艘護衛艦。
東海艦隊一艘綜合指揮艦組成的臨時艦隊,緩緩駛離馬蘭灣,前往東海艦隊的臨時駐地希望島。
他要到那裏安排人手,到朝鮮去招兩千名水兵。
至於那兩艘登陸艦,兩艘運輸艦,一艘補給艦,因為還缺少武裝,必須留在馬蘭灣船廠舾裝武器平台,暫時無法出海。
臨時艦隊慢慢的駛離馬欄灣,看著那藍窪窪的天上,一點雲彩都沒有,溫柔的海風吹得唿唿的。
如此晴好的天氣,大少很是放心,校準希望島的方向,全艦隊滿帆航行,隻用了三個多小時,便到達了希望島。
希望島民族鄉的鄉長兼民族小學校長林文漪,副鄉長李善玉,鄉武裝部部長朱春良,副部長郭子光,民兵團長尹路正早就得到消息,早早的便在碼頭上等著。
現在的希望島,除了斑點海豹保護區,鄉政府駐地周邊公園區,以及各廠礦村莊還有森林之外。
其他的地方,那滿山遍野的森林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阡陌縱橫的水田。
那島上原本生長的高大樹木,全都變成了一根根的大木,靜靜的堆放在造船廠的外麵,等著慢慢的風幹。
因為現在的希望島燃燒的都是煤炭,那些修剪下來的枝枝丫丫,也沒有成為這裏居民的燃料。
大些的也被修剪出來做了家具,小一些的就堆在那裏等它自然腐爛。
現在正值深秋,因為一年有兩季收成,希望島的秋收要比山東的秋收晚一個月,要到九月底才開始收割。
現在的希望島上,微風吹過,那黃燦燦的稻穀掀起一層一層的麥浪,整座島上金光閃閃的一片,十分的賞心悅目。
希望島的夏收,因為大少忙著京城的事,沒顧得過來。
據財務部門提供的資料上所顯示,這一年來,希望島的硝產量達到十五萬斤。
天然磷肥開采量也達到了兩萬斤,兩個千戶所今年能有這麽高的收成,全靠這些天然肥料合成的有機複合肥幫助。
林文漪介紹:“現在咱們希望島上,除了鄉政府所在地,還有一處造船廠,一座民族小學,一處鄉衛生院。
一處硝化工廠,一處天然磷礦廠,三座養豬場,兩家養羊場,各村莊,各家各戶,還養有雞鴨等家禽。
還有兩座碼頭,一處東碼頭,一處南碼頭。這幾個部門加上民族小學學生七百多人,共有非農業人口一萬餘人。
還建有村莊十一處,每座村莊大約有人口二千到三千不等,總共擁有村民大概在兩萬六千左右。
村莊建設還沒有全部完成,建設還在進行中,目前全島總人口數大約在四萬左右。
現在希望島民族小學還有學生七百多人。
今年五月的夏收,希望島共收了稻穀十二萬石。
隻一季的收獲,就夠希望島上的四萬島民一年半的生活所需。
鄉政府預估,秋收可能超過十六萬石到十八萬石,這一季的糧食,可以全部支援淡水村發展。
大少問朱春良:“現在的希望島有民兵多少?”
“現在希望島上有男女民兵六千人,刀槍弓箭全部齊裝滿員。
民兵平時訓練也很積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希望島的民兵自保能力還是有的。”
了解了希望島的具體情況,大少還是很滿意的:“看來希望島目前的發展還是很正常的,現在需要你們武裝部發揮主觀能動性。
我們現在要招水兵,你們派出支船隊到東江鎮去招十六到二十歲的兵,男女不限,能帶家族一起同來最好。
在派當地的那些朝鮮人到對麵甕津郡去看看,看能不能招那些朝鮮族的本地年輕人來從軍,哪怕是女的都行。
告訴他們,來了這裏,有田地可種,有飽飯可吃,不會被人打罵,每年還有新衣服穿,看能不能招來一些人。
招二千水兵的任務,爭取在九月份內全部結束,大家努力。”
朱春良,郭子光,尹路正得令,開始安排人手出去招兵。
朱春良,郭子光帶著上次在鐵山鎮一帶招到的那些朝鮮族的男孩女孩們,到鐵山鎮去做個榜樣。
證明參加海軍前途很是無量,希望能通過他們,招到更多的年輕人及其家庭。
在送朱春良他們去鐵山鎮的時候,程風還特意叮囑朱春良,迴來的時候,從鐵山自家鐵礦廠那裏,帶十名有家有室的年輕礦工過來,讓他們出一趟遠差,時間大約一年左右。
民兵團長尹路正,副鄉長李善玉是正兒八經的朝鮮人,帶著幾十個島上的朝鮮族島民,前往甕津郡去碰運氣,看能不能在甕津郡招些朝鮮年輕人過來。
林文漪在希望島上宣傳招水兵,也引起了島上民眾的熱烈響應。
雖然說希望島上十六歲以上的未婚的女孩少之又少,但是死了男人的小寡婦多得不行。
鄉武裝部的工作人員剛把這個招募男女護衛的告示宣傳出去,就有幾百個小寡婦前來報名。
這個現象把程大少爺搞得一愣一愣的,難道希望島上的男人都有媳婦了嗎?
一堆的小寡婦竟然無人問津。大少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情,肯定覺得很奇怪。
他哪知道,在大明朝這個時代,死了男人的小寡婦,不到萬不得已,是沒有男人願意娶的。
這些小寡婦們,往往單身一人,無依無靠。聽說海軍在招女護衛,都覺得是另外一條出頭的機會,紛紛踴躍報名。
希望島隻用了兩天,小青年報名人數隻有三百多人,女護衛的報名人數就超過了七百人,希望島上的小寡婦人群,迅速消亡。
程風原本還是準備要進行一些體能測試的,但考慮到這些小寡婦的特殊情況,覺得還是算了。
這些小寡婦因為生活環境逼迫的原因,基本上都比較放得開,比那些小姑娘要容易教化得多。
她們願意出來當兵,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就算是體能不行,慢慢練就是了。
大少隻是按排了一些簡單的測試之後,被全都收了下來開始集中軍訓。
因為這一年多來,希望島上的民兵訓練開展的很不錯,男女民兵訓練都非常的積極。
所以這些小寡婦們都是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的,訓練起來更加容易一些。
九月初七日,前往甕津郡的尹路正,李善玉帶著三百女護衛,一百男護衛及其四百個家庭,拖兒帶崽的迴來了。
可是希望島各村村民已經滿員,鄉政府隻能先安排他們住下,準備安排人手去開發不遠處的大青島和小青島。
這兩座小島距離希望島不遠,而且麵積也不小,足有兩萬多畝土地,可以設置四處村莊,安置一萬左右村民。
希望島的治安巡邏船,正好可以把這兩個島包括進去,再加上基礎的民兵訓練製度,島上的安全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九月十二日,最先舾裝好火箭炮平台的兩艘步兵運輸艦到達希望的歸隊。
鄉政府確定了上大小青島移民的計劃,艦隊便開始組織已經招到的一千三百多人,開始在大小青島進行搶灘登陸訓練。
每一天訓練的時候,還把那些上島建設的村民送到島上去,下晚再從島上把村民接迴希望島來。一來一迴的也是一種搶灘登陸的訓練了。
等到李春良從遼東的人迴來,己經到九月十七,在前麵這部分的新兵,都已經訓練得有模有樣了。
就連大小青島的臨時木住房都已經建完,移民上島的村民大多數都不再隨艦返迴希望島,第一處村莊已經入住,已經開始在開荒。
朱春良,郭子光。帶著一千二百名新招收的兵,以及他們的家眷,來至遼東流民以及朝鮮的一部分百姓八千多人口。
希望島上人口,又一次爆滿。不過大少並不想讓這些人留在希望島,隻是安排他們在新兵訓練期間,在幫助島上的居民建設新的村莊。
九月二十二日,兩艘兩棲登陸艦,一艘綜合補給艦也全部舾裝完成,全部返迴希望島歸隊。
艦隊把新招收的兩千四百名新兵分配完畢之後,又進行了兩天的配合訓練,便開始準備南下。
綜合指揮艦在配備全人手之後,沒有參與後續的訓練,在九月二十三日早晨,便返迴了青山堡。
大少帶著從鐵山鎮帶迴來的十名朝鮮族礦工,把他們交給了吳自用。
並把一張設計好的規劃圖交給吳自用之後,便安排人馬送他們前往阜城客來居客棧工作。
送走吳自用,大少又把機械廠生產的,青山堡僅有的二十四台粉碎機全部裝上了船,一台也沒給青山保留下。
大少要到台灣島去建第一座水泥廠,正式打造自己的後勤保障大後方,為即將到來的亂世做準備。
九月二十五日,配合訓練完成的東海艦隊,把新兵們的家屬們全部帶上船,當天中午便迴到了青山堡馬欄灣港與程風會合。
當天下午,把已經改裝好的三千支燧發槍分發到各艦,重新揚帆起航,一路向東航行。
大少這一次的航行路線並不是直接南下,而是準備一路向東,走濟州島,九州島,琉球群島去台灣。
大少想去看看濟州島的實際情況,好為不久的將來把那大島搞過來,為今後布局努爾幹都司做準備。
八月初八淩晨,艦隊到達寧海州沁水船廠,在沁水船廠臨時停靠,各新建船隻上的船廠技術人員下了船。
程風同廠長杜祖恩,杜祖德交代了下一期的建造任務,再建造兩艘步兵運輸艦,三艘護衛艦。
運輸艦建造完工之後便不再建造。以後要全力打造護衛艦。
還特意交代,有機會的時候,安排人到對麵養馬島去,把那廢棄的碼頭修繕修繕,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有用。
把沁水河船廠以後的事情都安排好,大少隻在沁水船廠休息了兩個小時,便重新揚帆起航,返迴成山頭馬欄灣港。
八月初八傍晚,臨時艦隊到達海驢島水域,種花桂英的綜合指揮艦,種花叔寶的護衛艦,保護著兩艘步兵運輸艦,繼續向前駛往台灣。
步兵運輸艦上的那一千三百頭牛,二百四十匹馬可是台灣淡水村急需的物資,一點也耽擱不得。
程風乘坐綜合補給艦,帶著兩艘兩棲登陸艦駛進馬欄灣碼頭,這三艘船要停靠在這裏舾裝火箭炮平台。
同時也通知馬蘭灣船廠何英傑,停止綜合指揮艦的建造,全力以赴的打造護衛艦。
離開船廠,把從臥龍山鐵礦廠帶來的那幾十車灰白泥土送到了煉鋼廠。
又把皇帝賞賜的五名退休的女醫師帶到醫院,交待給了青山醫院的院長戴銘軒,李樹初二人。
當五名女醫見到戴李二人,很是吃驚,匆匆忙上前行禮:“奴家見過戴太醫,李太醫,二老怎麽會在這裏?”
戴李二人見這五位宮裏的女醫,也很吃驚,便解釋道:“老夫二人告老之後沒有迴家,聽說這裏請教醫術的夫子,便來到這裏。你們幾個不好好在宮裏呆著,怎麽到這是來了?”
李丹苦笑:“二老能及時離開那裏也是運氣好,今年五月小太子出事,太醫院可是死人不少的人,實是把奴家幾人嚇壞了。
正好小公子立功,想要幾名女醫,奴家幾人剛好又到了出宮的年紀,便求了當今聖上恩典,把奴家幾人賞給小公子了。”
戴李二人對視一眼,心中暗自慶幸,還好自己跑得快,不然這次肯定要遭殃。
見李丹幾人苦澀的笑容,戴銘軒知道她們擔心什麽,便微笑恭喜:“那老夫就恭喜你們了,能來到這裏,是你們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這地方可是咱大明為數不多的世外桃源,別看這裏偏僻,卻不是窮鄉僻壤,生活相當的富裕。”
戴銘軒事無巨細的,把這青山堡的情況說了一遍。
青山堡的事,太不符合常理,讓五位女醫感到很困惑不理解。
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竟然還有這樣的東家,實在是太不可思議。
特別是那個學堂,有好多好多的學生,數都數不清楚,而且男孩女孩都有,好像女孩還要多些。
說這裏是個學堂,好像並沒有看見學生在讀書,而是都在練什麽隊形,跑操打拳什麽的。
五位女大夫也沒搞明白,這裏到底是讀書的學堂還是練武的武館。
隻是這裏的氛圍好像特別的和諧,讓她們安心了不少。
戴銘軒介紹:“這些學子,大多數都是東家收養的流民孤兒,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花錢從各地伢行買來的。
特別是那些女娃娃,很多都是花錢買來的,這東家把她們買來,並沒有當下人的使喚,而是讓她們讀書學本事。
風哥兒把你們要來,估摸著就是讓你們來教那些女娃娃醫術本事的。”
李丹五人聽戴銘軒說她們的工作就是教那些女孩醫術好,心裏稍安。
五位女醫的到來,青山醫院的醫療力量大增。戴銘軒遵守青山齊魯書院的要求,首先給她們每人發一本簡繁字體對照查閱表。
讓她們先學習簡體字的寫法,等熟悉了簡體字之後,再安排具體的工作。
當五位女大夫來到醫院給自己安排的住房時,被這種奇特的住房給震驚到了。
原本以為會幾人住在一個小院裏,沒想到是一人一套三室一廳的房間。
而且每個房間都有用琉璃做的窗戶,室內光線明亮,采光極好。
每個窗戶竟然還有那所謂的窗簾,用來遮擋陽光和窺視。
室內是全木地板,一應家具俱全,床上用品,生活用品,麵麵俱到。
飯也不用自己去做,隻需要到學校的大食堂去進餐就行,簡直方便的不行。
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她們以前的生活方式有一些相似,又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她們明顯的感覺到,這裏好像真沒有什麽尊卑之分,所接觸到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客客氣氣笑嗬嗬的。
把五位女大夫安頓好,再去看了那三個教鍾表製造的神棍,檢查一下他們的教學進度。
現在正是夏季軍訓的時間,不知道他們偷懶沒有?
還好在離家這幾個月來,這三神棍還算教得是盡心盡力。
銅匠劉師傅的二兒子劉永祿和學校的十幾個對鍾表感興趣的學生,就在三個神棍的指導下,反反複複的把這四台落地台鍾拆了裝,裝了拆的。
這幾個月下來,這些學生基本上都可以獨立的把這鍾表拆散再裝迴去了。
三個洋和尚知道眼前的這位小爺要考核他們的教學進度,便著急忙慌的去了操場叫人。
等學習鍾表修理的小孩們從軍訓場迴來,每個人都獨立把鍾表的拆卸和組裝都表演了一遍給程風看。
見這位決定自己生死的小爺點頭表示滿意,三個洋和尚那顆忐忑的,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看著這些十來歲的小孩,在那裏拆裝鍾表,雖然動作還在很生疏,但每個人都認真仔細的樣子。
大少決定,等他們再熟練一些之後,要指導他們對鍾表進行改進了。
大少迴到老家,正是金秋八月,廣袤的大地上金黃一片,映射得百姓的眼睛裏都是金燦燦的,這是百姓們最喜歡的豐收季節。
前衛守禦千戶所,尋山守禦千戶所的老軍戶,新村民們,在經曆了兩年的幹旱之後,終於有了自己收成。
兩個千戶所,所剩無幾的窮軍戶,還有逃難到了這兩個千戶所,被千戶所養了兩年的那些流民們。
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了那滿倉滿倉的玉米棒子。
他們的心裏總算是踏實了,吃了主家兩年的白食,今年總算是有了迴報。
心裏總算不再對吃白食這件事有愧疚了,今年的中秋節,終於可以沒有心理壓力,開開心心的過個好節了。
雖然這玉米除了煮粥之外,其他的,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做。
但是,自從這玉米收上來後,生產隊的食堂煮的玉米粥都粘稠的不行。
還有食堂的人嚐試著用玉米麵來烙餅子,結果玉米麵烙的餅子同樣的很好吃。
對於一輩子都沒辦法吃飽的人來說,這玉米麵餅子那就是人間美味。
生產隊也很大方,自從知道玉米麵可以烙餅子之後,那每天烙的玉米餅子敞開著吃不限量。
果然,在連著吃了十幾天的飽飯之後,大家就覺得這玉米餅子也沒那麽美味了。
而一直擔心沒有釀酒原料的酒廠負責人吉日格勒,娜仁格勒一家,看見那如山的玉米垛子,也放下了心裏的石頭。
兩個當家的千戶大人都已經說了,從現在開始,酒廠再也不怕原材料不夠了,可以放開了釀酒,不必要再有所顧慮。
離家近四個月的程風,可以安心的在這裏陪著自己的父母姐妹過上幾天的舒心日子啦。
借著八月十五還有幾天,秋收的事情也與自己無關。
程風特意親往文登縣,調用文登縣環球郵政文登鏢局的掌櫃吳自用,中秋節後前往阜城縣,去那裏客串兩年的客來居客棧老板。
說起文登縣城,因為縣丞方履素的珍寶樓,環球商貿並沒有在這裏開分號,隻是在文登縣城開了環球郵政文登鏢局。
吳自用吳掌櫃,就在這裏負責文登鏢局的大小事務。正因為如此,大少覺得他在文登縣城有點施展不開。
便想著臨時把他調到阜城去,負責客來居客棧,直到那邊事情完成再迴來。
這幾年大少三天兩頭的往外跑,都沒有再關注過文登縣的情況。
隻知道登州的巡撫已經換人,武之望那位神醫在天啟五年的最後一個月被調到了陝西。
現在的登萊巡撫叫李嵩,他一到登州,就把那武之望的亂布局重新推翻。
這人還算有些真才實學,要不然也不會有寧遠之戰時,毛文龍突襲後金老窩,逼迫得奴兒哈赤不得不從寧遠撤兵迴援。
來到文登縣才知道,文登縣衙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
原文登縣典史徐登名早在天啟五年便已升職外調,現在的典史叫林振陽,這人大少還認識,以前請過他的客。
文登縣的縣令也已經換了人,原縣令解啓哀早已經調走,新任縣令是一位叫豐洞開的年輕人。
讓大少震驚的是老縣丞方履素,那老頭竟然在五月便重病身亡,現在的新縣丞叫王家相。
大少到了文登縣才知道,那方履素死後,方家子弟為爭奪家產正打得亂成一團糟,那珍寶樓都已經關張好多天,估計要開不下去了。
這下有些麻煩了,所有的關係好象都斷了,大少隻能暫停與珍寶樓的合作,想等一段時間,看看實際情況再說,正好這段時間可以把掌櫃吳自用調走。
從文登縣迴來之後,又一頭紮進煉鋼廠裏,和那些煉鋼師傅們開始研究,用帶過來的特殊泥土來煉製新型的鋼材。
經過好幾天的小爐煉鋼實驗,證實了在煉鋼過程中添加這種泥土,確實能增強鋼的硬度。
隻是由於實驗的數據太少,還沒掌握最好的合適比例,以至於煉出來的鋼時好時壞的。
這是大少也不著急,隻讓鋼廠負責人劉鐵錘組織老師傅們慢慢的研究。
一點一點的攻關,直到找出合適的比例為止。
反正現在這種鋼材也不是急需的,早成晚成的沒關係,慢慢來唄,有了正確的目標,隻要開始了,總會有結果。
……
八月十五淩晨,朝陽門馬蹄陣陣,打破了京城的寧靜,遼東八百裏加急傳來消息:老奴,奴兒.哈赤死啦。
老奴,奴兒哈赤在征討蒙古的途中,因炮傷未愈,長途行軍引起舊傷複發。
在撒軍返迴沈陽途中,隊伍行至距離沈陽城還有四十裏地的靉雞堡時,因突然傷重不治,於八月十一日在靉雞堡一命嗚唿,終年六十八歲。
果然,沈陽很快傳出消息,奴兒.哈赤的死,被定性為因為火炮所傷不治身亡,袁崇煥的功勞徹底被坐實。
奴兒.哈赤死啦,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不少的百姓自願買來鞕炮燃放。
北京城上下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為京城百姓的中秋佳節,平添了不少的喜氣。
當然,也為信王爺即將來臨的大婚,貼上了祥瑞的標簽。
文登縣距離京城遠,消息來得也慢,更別說比文登縣更遠更偏僻的成山頭了。
遠在窮鄉僻壤的程風,開開心心的陪著家人和青山堡所有的工人,社員們,過了一個舒心愉快又豐富多彩的中秋節。
半年沒見,自己的妹妹程思雨,已經能跑能說話,能追著哥哥的屁股大喊大叫要東西了。
再有十天,就是自己和妹妹的生日,妹妹馬上就要滿兩歲,自己也滿七周歲,按照虛歲來算,就已經是九歲了。
按照大明的習俗,十天之後自己就不再是幼童,而是少年了,自己再吃飯都不能和姐姐們坐一桌了。
不過大少不在乎,自己來大明就不是來守規矩的,而是來砸爛這些破規矩的。
什麽男女授受不親,什麽男女七歲不同席,什麽女孩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通通的都把它給砸稀碎了。
等到自己積攢到足夠的實力,北方亂局成為氣候之時,先去砸江南的那些遺老遺少們。
自己就讓姐姐們去砸,氣死那些老古董,早晚都砸幹淨了才算完。
過了中秋節三天後,遼東的那頭老野豬,被殺了年豬的消息才到達登州府。
登萊府上下各級各縣歡天喜地,各種鞭炮禮花響了一天,比三天前的中秋節還要熱鬧。
至於青山堡,根本對這事情沒有上過心,大家還是按照原定節奏過著日子。
大少對遼東的事情早就了然於心,但是自己管不了。
其實這個時候,大明對遼東發起反擊是最佳的時機,因為女真人那裏正亂糟糟的上演著各種奪權之戰,是女真人最不團結的時候。
可惜大明的那些文官,沒有一個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也許他們看到了,但不敢去影響女真人內部統一,怕把女真人搞殘了,斷了自己的生財之路。
反正,自打奴兒哈赤死後,女真人內部整合,安分守己的安靜了三年,從天啟六年八月,到崇禎二年五月,遼東一直無戰事。
直到袁崇煥餓了東江鎮軍民半年的飯,借著東江軍民半死不活的時候,搞死毛文龍,為後金解決了後顧之憂,女真人後方從此再無人騷擾。
在大明朝所有對抗後金的將領中,從李成梁到吳三桂,死的明軍將領多如牛毛。
沒有一個像毛文龍那樣,能讓女真人為了慶祝他的死,放假三天,舉族上下狂歡,大慶三日不休。
隻為這一件事,黃台吉恨不得把袁崇煥抬進祖廟裏去供著,一天三炷香的,感謝他對女真人的大恩大德。
確實,人家愛新覺羅家族也沒有食言,真做到了對袁崇煥的感恩戴德。
在女真人起家的曆史中,明末漢滿兩族對抗幾十年,明庭將領中,最壞的是李成梁。
作為遼東王的李成梁,把奴兒哈赤一家祖孫三代當哈巴狗使喚,努爾哈赤本名叫哈赤,並沒有努爾兩字。
奴兒哈赤的名字就是李成梁起的,老頭一天沒事就奴兒,奴兒的叫哈赤,叫出來的名。
女真人入關之後,康熙那個小麻子覺得他太爺爺的名字叫奴兒哈赤,有損他家的尊嚴,這才改成了努爾哈赤。
就連他爺爺黃台吉,因為台吉的意思是將軍或者頭領,皇太極原本的名字就是黃將軍或者黃頭領的意思,連一個正兒八經的的名字都沒有。
康熙這個小麻子也覺得這樣不好,才把他爺爺的名字黃台吉改成了皇太極。
所以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名字,都不是原名,都是孫子重孫子康熙幫忙起的。
最蠢的是楊稿,就是指揮薩爾滸之戰的那個。
( 薩爾滸之戰還沒開始打,楊稿此貨就先把自己的作戰計劃一字不改的讓人送給奴兒哈赤。
努爾哈赤看到作戰計劃的時間,竟然比當時的萬曆皇帝還要早。
末了,還在後麵附上一封書信:本官有精兵十二萬,盔甲兵器齊全,糧草充足。
現在派兵七萬,兵分四路圍攻你赫圖阿拉老巢,各路人馬的行軍路線是怎麽走,領軍的將領是誰?駐紮的營地又在哪裏,全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後還問奴兒哈赤:本官這樣的布局,可謂是天羅地網,你赫圖阿拉如何守得住?
本官就問老奴你怕不怕?害怕了就趕緊投降,保你一個全屍雲雲。
當奴兒哈赤收到楊鎬的作戰計劃和那威脅的信念之後,差一點把自己笑得背過氣去。
就這樣,原本勝券在握的薩爾滸之戰,在楊稿的神操作下,成就了奴兒哈赤管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神話。
明軍七萬人馬,兵分四路,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川軍也才兩萬五千人,最少的連兩萬人都不到。而自己手裏有三萬精兵,正好各個擊破。
奴兒哈赤當機立斷,把僅有的三萬人馬全部帶出了赫圖阿拉,赫圖阿拉城裏隻留下了一些老弱殘兵,裝模作樣的守城。
三萬人馬搶先一步到達第二路明軍行軍的必經之地設伏,先滅了戰鬥力最強,戰鬥意誌最高的川軍,四川總兵劉挺戰死。
隻此一戰,原本軍隊像叫花子一樣的奴兒哈赤,從些鳥槍換炮,三萬精銳全部換成了明軍的精銳鎧甲和武器。
等到薩爾夫之戰結束,奴兒哈赤不但所有的士兵都有了整套的刀槍盔甲,就連能穿三層甲四層甲的白甲兵,也一次性就組建起來了。
楊稿這個二貨,對女真人軍隊的建設,可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恨的是袁可立,在登萊一線隻用了三年的時間,把原本已經被女真人占領的遼南三州,金州,蓋州,複州又全部搶了迴去,還把奴兒哈赤的女婿劉愛塔給策了反。這讓奴兒哈赤對他恨之入骨。
最無可奈何的是孫承宗,這老頭子別的本事沒有,就是喜歡搞堡壘戰術,整個遼西走廊,大堡小堡的修了無數,讓女真人每一次的進攻,都要一個堡一個堡的啃,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這就逼迫的女真人每攻打下一個城堡,便毫不猶豫的把那城堡扒個精光,圍牆房屋全都給推平了事,就連基腳都不給留下。
功勞最大的就是袁崇煥,他幫女真人解除了後顧之憂。
自從毛文龍在鐵山搞了一個東江鎮之後,那女真人的大後方就沒有安寧過。
後方留守的兵力少了,那毛文龍有事沒事的就去搶一波。
等救援的兵馬趕到,那毛文龍撒腿就跑,跑迴東江鎮打死不出來。
這種敵人少了就去搶,敵人多了就跑的戰術,那奴兒哈赤拿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直到袁大將軍搞死了毛文龍,還把那小小的東江鎮封了四個權力完全一樣的副總兵。
從此東江鎮的四名副總兵隻顧著爭權奪利,排除異己,直到東江鎮徹底的消失,這些東江鎮的兵再也沒有在女真人的地盤上出現過。
毛文龍一死,東江鎮一亂,後金的大後方從此太平無事,就這一點,袁崇煥可謂是功高至偉。
所以在袁崇煥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被編入了漢軍正白旗,成為漢軍正白旗的旗主。三百年未曾改變其旗主地位,為愛新覺羅家族守護龍興之地三百年忠心不改。
其第六世孫富明阿萬裏遠征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立下了赫赫戰功官至吉林將軍,第七世孫壽山,正三品武官,永山正四品武官。
可以說自袁崇煥死後,袁家後人伴隨著愛新覺羅家族榮耀了整個清王朝。
其子孫後代一直從滿姓,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大清滅亡才改迴原姓。
能用一個人的死,換來後人三百年的富貴榮華,也算是值得了。
就算是那一幫為女真人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所謂皇商,晉商八大家,也隻是風光了不到五十年就被徹底的搞廢,可沒有袁崇煥家的官運能這麽久遠。
以上這些都是廢話,大家看看,了解了解就好,曆史畢竟是打扮過的曆史,真相的背後是美是醜,隻有天知道,咱們沒有必要去較真。
……
八月二十一日,去台灣的兩艘步兵運輸艦,在3003,3005,3006,3008,3009護衛艦的保護下,返迴馬蘭灣船廠。
八月二十二日,種花紅玉正式把3006艦的管理指揮權移交給見習艦長張克,張克正式成為3006吉隆號護衛艦艦長。
原3005艦實習艦長李紫,接管新建的3011棉蘭號護衛艦,任艦長。
原3003艦實習艦長種花無疆,接管新建的3012帝汶號護衛艦,任艦長。
這兩艘護衛艦正式加入南海艦隊係列,組成南海艦隊十二艘護衛艦,一艘綜合指揮艦,一艘綜合補給艦,兩艘步兵運輸艦,兩艘兩棲登陸艦的基本構架已經完成,就差醫療保障艦了。
隻是現在,因為還沒有培養出任何一名合格的軍醫,所以醫療保障艦,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增添的。
種花紅玉卸任3006艦長之後,正式接手802戚繼光號綜合指揮艦,成為綜合指揮艦的艦長。
種花月兒,種花木蘭,種花婦好,馬曉雲。為綜合指揮艦見習艦長。
原3008艦,見習艦長田來娣,接管5102興凱湖號綜合補給艦,任艦長。
原3003艦,見習艦長杜誌強,接管403金剛山號兩棲登陸艦,任艦長。
原3008艦,見習艦長種花敬德,接管404長白山號兩棲登陸艦,任艦長。
原309艦,見習艦長武進峰,接管5203洞庭湖號步兵運輸艦,任艦長。
原3006艦,見習艦長陳江平,接管5204鄱陽湖號步兵運輸艦,任艦長。
東海艦隊正式成立,正式駐地未定,臨時駐地設在希望島。
各艦艦長安排妥當之後,從台灣島過來的四艘護衛艦上的水手士兵全部提幹。
這一平均,所有的艦船上就隻剩下軍官,除了還能把船開走,其他的工作都幹不了啦。
八月二十六日,開開心心的過完了自己七歲生日的大少,帶著這支由南海艦隊七艘護衛艦。
東海艦隊一艘綜合指揮艦組成的臨時艦隊,緩緩駛離馬蘭灣,前往東海艦隊的臨時駐地希望島。
他要到那裏安排人手,到朝鮮去招兩千名水兵。
至於那兩艘登陸艦,兩艘運輸艦,一艘補給艦,因為還缺少武裝,必須留在馬蘭灣船廠舾裝武器平台,暫時無法出海。
臨時艦隊慢慢的駛離馬欄灣,看著那藍窪窪的天上,一點雲彩都沒有,溫柔的海風吹得唿唿的。
如此晴好的天氣,大少很是放心,校準希望島的方向,全艦隊滿帆航行,隻用了三個多小時,便到達了希望島。
希望島民族鄉的鄉長兼民族小學校長林文漪,副鄉長李善玉,鄉武裝部部長朱春良,副部長郭子光,民兵團長尹路正早就得到消息,早早的便在碼頭上等著。
現在的希望島,除了斑點海豹保護區,鄉政府駐地周邊公園區,以及各廠礦村莊還有森林之外。
其他的地方,那滿山遍野的森林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阡陌縱橫的水田。
那島上原本生長的高大樹木,全都變成了一根根的大木,靜靜的堆放在造船廠的外麵,等著慢慢的風幹。
因為現在的希望島燃燒的都是煤炭,那些修剪下來的枝枝丫丫,也沒有成為這裏居民的燃料。
大些的也被修剪出來做了家具,小一些的就堆在那裏等它自然腐爛。
現在正值深秋,因為一年有兩季收成,希望島的秋收要比山東的秋收晚一個月,要到九月底才開始收割。
現在的希望島上,微風吹過,那黃燦燦的稻穀掀起一層一層的麥浪,整座島上金光閃閃的一片,十分的賞心悅目。
希望島的夏收,因為大少忙著京城的事,沒顧得過來。
據財務部門提供的資料上所顯示,這一年來,希望島的硝產量達到十五萬斤。
天然磷肥開采量也達到了兩萬斤,兩個千戶所今年能有這麽高的收成,全靠這些天然肥料合成的有機複合肥幫助。
林文漪介紹:“現在咱們希望島上,除了鄉政府所在地,還有一處造船廠,一座民族小學,一處鄉衛生院。
一處硝化工廠,一處天然磷礦廠,三座養豬場,兩家養羊場,各村莊,各家各戶,還養有雞鴨等家禽。
還有兩座碼頭,一處東碼頭,一處南碼頭。這幾個部門加上民族小學學生七百多人,共有非農業人口一萬餘人。
還建有村莊十一處,每座村莊大約有人口二千到三千不等,總共擁有村民大概在兩萬六千左右。
村莊建設還沒有全部完成,建設還在進行中,目前全島總人口數大約在四萬左右。
現在希望島民族小學還有學生七百多人。
今年五月的夏收,希望島共收了稻穀十二萬石。
隻一季的收獲,就夠希望島上的四萬島民一年半的生活所需。
鄉政府預估,秋收可能超過十六萬石到十八萬石,這一季的糧食,可以全部支援淡水村發展。
大少問朱春良:“現在的希望島有民兵多少?”
“現在希望島上有男女民兵六千人,刀槍弓箭全部齊裝滿員。
民兵平時訓練也很積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希望島的民兵自保能力還是有的。”
了解了希望島的具體情況,大少還是很滿意的:“看來希望島目前的發展還是很正常的,現在需要你們武裝部發揮主觀能動性。
我們現在要招水兵,你們派出支船隊到東江鎮去招十六到二十歲的兵,男女不限,能帶家族一起同來最好。
在派當地的那些朝鮮人到對麵甕津郡去看看,看能不能招那些朝鮮族的本地年輕人來從軍,哪怕是女的都行。
告訴他們,來了這裏,有田地可種,有飽飯可吃,不會被人打罵,每年還有新衣服穿,看能不能招來一些人。
招二千水兵的任務,爭取在九月份內全部結束,大家努力。”
朱春良,郭子光,尹路正得令,開始安排人手出去招兵。
朱春良,郭子光帶著上次在鐵山鎮一帶招到的那些朝鮮族的男孩女孩們,到鐵山鎮去做個榜樣。
證明參加海軍前途很是無量,希望能通過他們,招到更多的年輕人及其家庭。
在送朱春良他們去鐵山鎮的時候,程風還特意叮囑朱春良,迴來的時候,從鐵山自家鐵礦廠那裏,帶十名有家有室的年輕礦工過來,讓他們出一趟遠差,時間大約一年左右。
民兵團長尹路正,副鄉長李善玉是正兒八經的朝鮮人,帶著幾十個島上的朝鮮族島民,前往甕津郡去碰運氣,看能不能在甕津郡招些朝鮮年輕人過來。
林文漪在希望島上宣傳招水兵,也引起了島上民眾的熱烈響應。
雖然說希望島上十六歲以上的未婚的女孩少之又少,但是死了男人的小寡婦多得不行。
鄉武裝部的工作人員剛把這個招募男女護衛的告示宣傳出去,就有幾百個小寡婦前來報名。
這個現象把程大少爺搞得一愣一愣的,難道希望島上的男人都有媳婦了嗎?
一堆的小寡婦竟然無人問津。大少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情,肯定覺得很奇怪。
他哪知道,在大明朝這個時代,死了男人的小寡婦,不到萬不得已,是沒有男人願意娶的。
這些小寡婦們,往往單身一人,無依無靠。聽說海軍在招女護衛,都覺得是另外一條出頭的機會,紛紛踴躍報名。
希望島隻用了兩天,小青年報名人數隻有三百多人,女護衛的報名人數就超過了七百人,希望島上的小寡婦人群,迅速消亡。
程風原本還是準備要進行一些體能測試的,但考慮到這些小寡婦的特殊情況,覺得還是算了。
這些小寡婦因為生活環境逼迫的原因,基本上都比較放得開,比那些小姑娘要容易教化得多。
她們願意出來當兵,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就算是體能不行,慢慢練就是了。
大少隻是按排了一些簡單的測試之後,被全都收了下來開始集中軍訓。
因為這一年多來,希望島上的民兵訓練開展的很不錯,男女民兵訓練都非常的積極。
所以這些小寡婦們都是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的,訓練起來更加容易一些。
九月初七日,前往甕津郡的尹路正,李善玉帶著三百女護衛,一百男護衛及其四百個家庭,拖兒帶崽的迴來了。
可是希望島各村村民已經滿員,鄉政府隻能先安排他們住下,準備安排人手去開發不遠處的大青島和小青島。
這兩座小島距離希望島不遠,而且麵積也不小,足有兩萬多畝土地,可以設置四處村莊,安置一萬左右村民。
希望島的治安巡邏船,正好可以把這兩個島包括進去,再加上基礎的民兵訓練製度,島上的安全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九月十二日,最先舾裝好火箭炮平台的兩艘步兵運輸艦到達希望的歸隊。
鄉政府確定了上大小青島移民的計劃,艦隊便開始組織已經招到的一千三百多人,開始在大小青島進行搶灘登陸訓練。
每一天訓練的時候,還把那些上島建設的村民送到島上去,下晚再從島上把村民接迴希望島來。一來一迴的也是一種搶灘登陸的訓練了。
等到李春良從遼東的人迴來,己經到九月十七,在前麵這部分的新兵,都已經訓練得有模有樣了。
就連大小青島的臨時木住房都已經建完,移民上島的村民大多數都不再隨艦返迴希望島,第一處村莊已經入住,已經開始在開荒。
朱春良,郭子光。帶著一千二百名新招收的兵,以及他們的家眷,來至遼東流民以及朝鮮的一部分百姓八千多人口。
希望島上人口,又一次爆滿。不過大少並不想讓這些人留在希望島,隻是安排他們在新兵訓練期間,在幫助島上的居民建設新的村莊。
九月二十二日,兩艘兩棲登陸艦,一艘綜合補給艦也全部舾裝完成,全部返迴希望島歸隊。
艦隊把新招收的兩千四百名新兵分配完畢之後,又進行了兩天的配合訓練,便開始準備南下。
綜合指揮艦在配備全人手之後,沒有參與後續的訓練,在九月二十三日早晨,便返迴了青山堡。
大少帶著從鐵山鎮帶迴來的十名朝鮮族礦工,把他們交給了吳自用。
並把一張設計好的規劃圖交給吳自用之後,便安排人馬送他們前往阜城客來居客棧工作。
送走吳自用,大少又把機械廠生產的,青山堡僅有的二十四台粉碎機全部裝上了船,一台也沒給青山保留下。
大少要到台灣島去建第一座水泥廠,正式打造自己的後勤保障大後方,為即將到來的亂世做準備。
九月二十五日,配合訓練完成的東海艦隊,把新兵們的家屬們全部帶上船,當天中午便迴到了青山堡馬欄灣港與程風會合。
當天下午,把已經改裝好的三千支燧發槍分發到各艦,重新揚帆起航,一路向東航行。
大少這一次的航行路線並不是直接南下,而是準備一路向東,走濟州島,九州島,琉球群島去台灣。
大少想去看看濟州島的實際情況,好為不久的將來把那大島搞過來,為今後布局努爾幹都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