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文叔武叔劉伯的確都待她如自家妹子,她待青竹亦如自家孩子,什麽風車紙鶴蓮花燈、糯米糰子紅豆糕,青竹一時幸福得頭頂冒泡,腦海裏搜刮一番學來的人間詞彙,慢吞吞地喚她娘親,文叔聽了斥他胡鬧,說張嬸年紀尚輕,總要成婚生子的。
張嬸道:「我既逃了親,在家鄉的名聲便毀了,爹娘亦恨透了我。不過嫁不嫁人的,我也不在乎,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什麽感情。嫁的不好,便是終身難熬,嫁的好了,至多也是年邁時搭個伴兒。」
不過她刮刮青竹的鼻樑,「還是莫要喊我娘親,我有名有姓,可喚我張晏然。」
寒冬來臨時,青竹窩迴蛇身盤踞處舒服地睡了一覺,待他伸著疏鬆懶腰迴到堂屋圍垸,槐樹密密麻麻的葉子都能蓋過房頂,而溫柔的張晏然已生出白髮,比劃著名他堪堪長高幾厘米的身量,笑著說,「哎呀,你還是稱我嬸嬸罷。」
文叔帶迴一位少年,名為沈珺。
青竹頗感好奇地賴在他身旁,覺得他冰冰涼涼,像瀝過水的竹蓆,奈何性子也冰冰涼涼,並不容易相處,特別是當他不鹹不淡地望過來,像看狗的眼神——並非表示侮辱。青竹說:「我知道,你覺得我和燒餅一樣,不過是小動物。」
沈珺困惑:「可你不本身就是蛇麽?」
青竹也有些困惑,「但文叔說,既然我修煉人身,便是人了。」
這番對話令青竹久違地頓悟,發覺自己再迴不到純粹的蛇,卻也無法完全成為人,如此不上不下地吊在中央。他悵然地垂著腦袋,「可是我想和你成為好朋友。」
「嗯。」沈珺抿了抿唇,又道,「方才......抱歉。」
有時他們會一同到田埂踩雜草,燒餅翹著尾巴跟在後邊,青竹問沈珺為何不和燒餅玩呢,沈珺沉默片刻,兩根食指碰在一塊兒,像兩條交叉後漸行漸遠的線,彼此的交匯親密而短暫,「二十年於我不長不短,卻已經是它們的所有。」
青竹說哦,「你怕以後捨不得。」
沈珺白他一眼,然後很輕地點頭。
青竹無法理解他的杞人憂天,令他小小年紀就顯得深沉,但倘若角色對調,他又能隱約體會那種感受,其實他也可以將沈珺看作小狗,兩百年對於他而言可能不算什麽,冬眠一覺醒來就是了,凡人卻要很努力才能活到那個歲數。
不過他很快將突如其來的憂愁拋之腦後。
再熟悉一些,青竹便發現沈珺外表是硬邦邦的冰糖殼子,內裏是柔軟的豆花餡,譬如當他抱怨曾試圖離開這座山,卻無論如何都出不去的時候,沈珺觀著他沮喪神情,忽爾談及鬼道,說燭陰憑一柄無鳶劍名揚天下,相傳源自玄鳥頸骨;說妖總是作為坐騎或靈物被人所用,故而妖道或偏安一隅、或與世隔絕;說:「也許抱犢山在保護你。」
他吐了吐信子,遲鈍地感覺到沈珺在安慰他,痛哭流涕地表示他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
直到文叔又帶迴一名少年,他一輩子的好朋友就變成了兩個。
阿餚在抱犢山的日子是最有趣味的時刻,雖然沈珺也會教他做些惡作劇,但上躥下跳這種事沈珺是萬萬看不上眼的,那段時日他簡直玩瘋了,近乎每天都要被武叔暴揍一頓,第二日依舊跟在阿餚屁股後麵搗蛋,短短數月把幾年的罵都挨完了,連張晏然都朝他唉聲嘆氣,不過仍攔不住他們飛撲下水、跑跳上樹,並肩躺在桑葚樹底,數灑落在臉上的、一片片金箔般的陽光。
有風吹麥浪,將大地和雲揉成一樣的形狀;有暴雨來臨的前夕,空氣裏都是潮濕的水腥味;有長風沛雨,有艷陽明月,有生命力獨享風流的時節。
不過呢,還是有沈珺同阿餚在一起更好,阿餚太容易受傷了,瘋起來就好像今天過去明天就不會再來一樣。
幸好幸好,他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冷戰終於偃旗息鼓,青竹拉著二人在槐樹下結拜,後來他癡迷於白蛇傳,開始喚沈珺「小白」。
他給沈珺和洛餚都取了獨一無二的暱稱,常常暢想以後的事,說起明年要如何、後年要如何、長大成人又要如何,想要將他們三人密切捆綁,成為最好的、一輩子的、永永遠遠的好朋友。但他亦有種強烈的直覺,小白和阿餚終究都不會屬於這裏,他們總是要離開的,或許是性格使然,一個本就性子淡淡,一個經歷了太多告別,使他們通常將分離看待得輕巧。
張晏然卻說孩子嘛,總是要遠走的。
阿餚偶爾也會用開玩笑的口吻:「你太認真,可認真得過了頭,就會顯得天真了,小蛇。」
青竹心說我本來就是小蛇,就像燒餅,默默地趴在山裏等著人迴來,區別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但當小白和阿餚陪他去尋那一見鍾情的菜花蛇,被他問到「蛇妖能活多久」之時,才慢半拍地反應過來,一百年對他而言不過彈指一揮間,所以:
「他們擔心我捨不得。」
青竹喃喃自語,突然開始惶恐自己的歲月悠長,從而顯得每一個在他生命經過的人都那般短暫,有人經歷他的幼年、有人經歷他的少年、也許會有人經歷他的青年、他的暮年,可是卻沒有人能夠陪他走完一生。
老道士們的離去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每當有人走了,其他人都會來安慰他,說很快就會再見,他們會在次日平靜如常,依舊是誦經、除塵,似乎死亡僅僅生活中平淡不過的一件事。
張嬸道:「我既逃了親,在家鄉的名聲便毀了,爹娘亦恨透了我。不過嫁不嫁人的,我也不在乎,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什麽感情。嫁的不好,便是終身難熬,嫁的好了,至多也是年邁時搭個伴兒。」
不過她刮刮青竹的鼻樑,「還是莫要喊我娘親,我有名有姓,可喚我張晏然。」
寒冬來臨時,青竹窩迴蛇身盤踞處舒服地睡了一覺,待他伸著疏鬆懶腰迴到堂屋圍垸,槐樹密密麻麻的葉子都能蓋過房頂,而溫柔的張晏然已生出白髮,比劃著名他堪堪長高幾厘米的身量,笑著說,「哎呀,你還是稱我嬸嬸罷。」
文叔帶迴一位少年,名為沈珺。
青竹頗感好奇地賴在他身旁,覺得他冰冰涼涼,像瀝過水的竹蓆,奈何性子也冰冰涼涼,並不容易相處,特別是當他不鹹不淡地望過來,像看狗的眼神——並非表示侮辱。青竹說:「我知道,你覺得我和燒餅一樣,不過是小動物。」
沈珺困惑:「可你不本身就是蛇麽?」
青竹也有些困惑,「但文叔說,既然我修煉人身,便是人了。」
這番對話令青竹久違地頓悟,發覺自己再迴不到純粹的蛇,卻也無法完全成為人,如此不上不下地吊在中央。他悵然地垂著腦袋,「可是我想和你成為好朋友。」
「嗯。」沈珺抿了抿唇,又道,「方才......抱歉。」
有時他們會一同到田埂踩雜草,燒餅翹著尾巴跟在後邊,青竹問沈珺為何不和燒餅玩呢,沈珺沉默片刻,兩根食指碰在一塊兒,像兩條交叉後漸行漸遠的線,彼此的交匯親密而短暫,「二十年於我不長不短,卻已經是它們的所有。」
青竹說哦,「你怕以後捨不得。」
沈珺白他一眼,然後很輕地點頭。
青竹無法理解他的杞人憂天,令他小小年紀就顯得深沉,但倘若角色對調,他又能隱約體會那種感受,其實他也可以將沈珺看作小狗,兩百年對於他而言可能不算什麽,冬眠一覺醒來就是了,凡人卻要很努力才能活到那個歲數。
不過他很快將突如其來的憂愁拋之腦後。
再熟悉一些,青竹便發現沈珺外表是硬邦邦的冰糖殼子,內裏是柔軟的豆花餡,譬如當他抱怨曾試圖離開這座山,卻無論如何都出不去的時候,沈珺觀著他沮喪神情,忽爾談及鬼道,說燭陰憑一柄無鳶劍名揚天下,相傳源自玄鳥頸骨;說妖總是作為坐騎或靈物被人所用,故而妖道或偏安一隅、或與世隔絕;說:「也許抱犢山在保護你。」
他吐了吐信子,遲鈍地感覺到沈珺在安慰他,痛哭流涕地表示他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
直到文叔又帶迴一名少年,他一輩子的好朋友就變成了兩個。
阿餚在抱犢山的日子是最有趣味的時刻,雖然沈珺也會教他做些惡作劇,但上躥下跳這種事沈珺是萬萬看不上眼的,那段時日他簡直玩瘋了,近乎每天都要被武叔暴揍一頓,第二日依舊跟在阿餚屁股後麵搗蛋,短短數月把幾年的罵都挨完了,連張晏然都朝他唉聲嘆氣,不過仍攔不住他們飛撲下水、跑跳上樹,並肩躺在桑葚樹底,數灑落在臉上的、一片片金箔般的陽光。
有風吹麥浪,將大地和雲揉成一樣的形狀;有暴雨來臨的前夕,空氣裏都是潮濕的水腥味;有長風沛雨,有艷陽明月,有生命力獨享風流的時節。
不過呢,還是有沈珺同阿餚在一起更好,阿餚太容易受傷了,瘋起來就好像今天過去明天就不會再來一樣。
幸好幸好,他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冷戰終於偃旗息鼓,青竹拉著二人在槐樹下結拜,後來他癡迷於白蛇傳,開始喚沈珺「小白」。
他給沈珺和洛餚都取了獨一無二的暱稱,常常暢想以後的事,說起明年要如何、後年要如何、長大成人又要如何,想要將他們三人密切捆綁,成為最好的、一輩子的、永永遠遠的好朋友。但他亦有種強烈的直覺,小白和阿餚終究都不會屬於這裏,他們總是要離開的,或許是性格使然,一個本就性子淡淡,一個經歷了太多告別,使他們通常將分離看待得輕巧。
張晏然卻說孩子嘛,總是要遠走的。
阿餚偶爾也會用開玩笑的口吻:「你太認真,可認真得過了頭,就會顯得天真了,小蛇。」
青竹心說我本來就是小蛇,就像燒餅,默默地趴在山裏等著人迴來,區別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但當小白和阿餚陪他去尋那一見鍾情的菜花蛇,被他問到「蛇妖能活多久」之時,才慢半拍地反應過來,一百年對他而言不過彈指一揮間,所以:
「他們擔心我捨不得。」
青竹喃喃自語,突然開始惶恐自己的歲月悠長,從而顯得每一個在他生命經過的人都那般短暫,有人經歷他的幼年、有人經歷他的少年、也許會有人經歷他的青年、他的暮年,可是卻沒有人能夠陪他走完一生。
老道士們的離去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每當有人走了,其他人都會來安慰他,說很快就會再見,他們會在次日平靜如常,依舊是誦經、除塵,似乎死亡僅僅生活中平淡不過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