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太平十二策
開局劍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作者:當時明月猶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蠻荒天下腹地。
周密為表示誠意,祭出自己的太平十二策本命物之後,就已經離去。
寧遠這才放心一觀。
不是怕他周密使壞,是本來就怕啊。
周密如今,可是實打實的十四境。
並非外界流傳的飛升境。
寧遠的十四境,不差,但要是被另一名十四境陰惻惻的來上那麽一下,也會死。
劍修殺力是高,可又不是鐵王八。
他這個十四,要是站著不動,給飛升境劍修砍上一兩劍,就算不死,起碼也是重傷。
何況是同境了。
別看兩人看似相談甚歡,其實暗地裏早就是風起雲湧。
反正寧遠一直防著他。
沒辦法,立場不一樣,自然要防著。
這樣一看,周密其實對他寧遠,誠意十足。
眼前的上萬個金色文字,可都是他周密的本命物,就這麽留在這,讓他一觀。
寧遠要是砍上一劍,直接打爛他的本命之物,周密就算不跌境,也會頃刻間損失數百年道行。
但饒是如此,寧遠還是不放心,並攏雙指之後,在周密的小天地之外,再開一座劍氣天地。
托月山巔,灰衣老者看向山腳處,問道:“周先生,真不怕此子發起瘋來,死前亂砍一通?”
周密麵無表情道:“此人心性雜亂,我也算不太準確,當然有這個可能。”
“可他起碼還是個人。”
“相比較於文廟那群吃冷豬頭肉的讀書人,他寧遠...更像人。”
儒衫中年忽然笑道:“隻要是有血有肉之人,許多時候的看似發瘋,其實都有不少道理在裏麵,經得起推敲。”
老者聞言,點了點頭,“先生大才。”
……
學塾門外。
長劍插在一旁,年輕人細細研讀。
所謂的太平十二策,不是什麽教人做人的道理,其內每一個文字,銜接之後,都是正兒八經的治世之句。
第一,殺人。
製定一部修身篇,為天下讀書人所編纂,上到文廟教主,下到君子賢人。
以此修身篇,更換儒家的晉升之法,任何讀書人都要精通要義,積攢功德足夠,便能升任賢人君子,書院山長同理。
打翻萬年格局,浩然天下的所有王朝,大大小小上百個,所有君主皇帝,摘冠冕,燒龍袍。
文廟層層篩選,這些帝王之位,都由讀書人擔任,國師亦是如此,此外的朝堂六部,三公九卿,則從凡間能人之中選取。
七十二書院,根據所在之地,圈定自身轄境,既要教書,也負責監督轄境內的王朝君主。
再往上,每十年,三大學宮派人走訪各地書院,同樣是行監督之責。
儒家收權,真正的帝王之師。
第二,殺神。
人間的山水神靈,城隍祠廟,道觀佛門,一切金身塑像,全部搗毀。
拆除之後,在原有的遺址處,修建當地的聖人祠,往後的山水神靈,也由讀書人擔任。
山水神靈的職責,與以往相似,主要還是負責鎮壓山水,歸攏氣運。
倘若轄境內有妖物孽障滋生,就是神靈瀆職之罪。
國君定期走訪轄境山水,考察神靈的功過得失,一一記錄在冊之後,上報三大學宮,作為大考之題。
第三,斬妖。
殺盡浩然天下所有上五境以上的妖族,地仙妖修,一律驅逐至劍氣長城,嚴加管束,抵禦蠻荒。
下五境,還有尚未修行的妖族,由各地書院圈禁,充當牲畜飼養。
裏頭若是有妖物躋身地仙,同樣發配劍氣長城。
其中還需抽調一部分性格溫順的地仙妖族,派去輔佐各地的山水神靈,保證一地的風調雨順,主要就是打殺作惡的孤魂野鬼,草木精怪。
就是打手,類似於縣衙的捕快。
增加一係列職位,諸如山魈神君,水仙娘娘等等,凡是功德足夠的妖族,在文廟敲定之後,都能獲得敕封。
第四,掠地。
儒家驅逐倒懸山,在桐葉洲、南婆娑洲、扶搖洲的南部大海,選址三處,打造三座巨城。
浩然天下,所有犯了大罪的修士,都會派去三處流放之地,任何人都有將功補過的機會。
三城開三門,連通劍氣長城,每逢大戰,刑徒都要前去守城,戰功足夠,告老還鄉。
不僅於此,抽調天下所有山澤野修,屯兵至三座南部關隘,號令北俱蘆洲大部分劍修,長期駐守劍氣長城。
綜上所述,無論是刑徒,還是山澤野修,亦或是北俱蘆洲的劍修,隻要有殺妖之舉,憑借戰功,都能在文廟換取法寶仙兵。
直至約莫百年時間,積攢足夠之時,由三大學宮為首,領兵攻入蠻荒天下。
一路從劍氣長城開始推進,千裏為界,占據之後,讓墨家修士修建機關城,所謂的打下來,也要守得住。
大戰期間,諸子百家齊發力,墨家打造山嶽劍舟,縱橫鬼穀,負責斥候、暗殺一道,陰陽演算、醫家救死……
一座人間,山上山下,無人可獨善其身。
第五,自由。
所有上五境大修士,都能額外獲得一份更大的‘自由’。
此類修士,每百年,都要為儒家做一件事,也是為浩然人間做事,以換取這一份自由。
儒家也承認這些大修士的‘高人一等’。
至於所做之事,類似於庇護一地山水,或是在與蠻荒大戰期間,攔阻上五境大妖等等。
而這個‘自由’,也是真正的‘大自由’。
隻要功勞足夠,儒家可以為此人的大道‘網開一麵’。
例如一名大限將至的飛升境巔峰修士,至聖先師會親自為他‘開門’,從而讓他有機會躋身十四境。
其他玉璞、仙人境修士,也有差不多的獎賞,並且極大的放寬規矩,隻要不是過於傷天害理,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六,文脈。
文廟在九洲各國,修建七十二座觀天院。
主要職責,就是搜尋人間的修道種子,加以培養,根據大道根腳不同,走的路子也不同。
念書治學、學劍練刀等等。
這些新鮮血液,最後的考核之地,就是那座大戰不斷的劍氣長城,之後根據排名,分封官職。
第七,繁衍。
破仙凡隔閡,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推波助瀾,加上一些個賞賜,讓修士更為偏向於尋找道侶。
第八,禁書。
驅趕道人佛陀,禁絕一切除儒家之外的書籍,至於原先浩然的諸子百家,根據大戰期間的出力多少,決定最後瓜分的利益。
第九,養龍。
大力扶持劍修、兵家、縱橫家三派。
剩下的三策,可以歸攏為一策。
登天。
寧遠看的有些腦子發昏。
最後的登天三策,占據半數金色文字。
主要是講,在浩然完全吞並蠻荒之後,再用千年休養生息,發展壯大,準備攻打那座遠古天庭。
到那時,拆除南部的三座樞紐巨城,浩然所有大修士,合力搭建一條通往星域深處的登天路。
聯手其他兩座天下,再現萬年之前的登天之戰。
徹底斬殺那位披甲者,倘若持劍者、或是水火二神阻攔,一並屠戮。
破開天庭禁製,粉碎那座至高神台。
最後的最後,割裂神道天庭,開創數百上千個‘新人間’。
到那時,每一位大修士,根據功勞高低,都能獲得一座相應大小的無主人間。
一人管一界,真真正正的大自由。
先不談賈生這份太平十二策的好壞……
隻論雄心,千古無二。
年輕劍修揉了揉雙眼,撤去小天地後,轉頭望向托月山之巔。
寧遠咂了咂嘴,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最後道出一言。
“昔年賈生,真他媽牛逼。”
周密為表示誠意,祭出自己的太平十二策本命物之後,就已經離去。
寧遠這才放心一觀。
不是怕他周密使壞,是本來就怕啊。
周密如今,可是實打實的十四境。
並非外界流傳的飛升境。
寧遠的十四境,不差,但要是被另一名十四境陰惻惻的來上那麽一下,也會死。
劍修殺力是高,可又不是鐵王八。
他這個十四,要是站著不動,給飛升境劍修砍上一兩劍,就算不死,起碼也是重傷。
何況是同境了。
別看兩人看似相談甚歡,其實暗地裏早就是風起雲湧。
反正寧遠一直防著他。
沒辦法,立場不一樣,自然要防著。
這樣一看,周密其實對他寧遠,誠意十足。
眼前的上萬個金色文字,可都是他周密的本命物,就這麽留在這,讓他一觀。
寧遠要是砍上一劍,直接打爛他的本命之物,周密就算不跌境,也會頃刻間損失數百年道行。
但饒是如此,寧遠還是不放心,並攏雙指之後,在周密的小天地之外,再開一座劍氣天地。
托月山巔,灰衣老者看向山腳處,問道:“周先生,真不怕此子發起瘋來,死前亂砍一通?”
周密麵無表情道:“此人心性雜亂,我也算不太準確,當然有這個可能。”
“可他起碼還是個人。”
“相比較於文廟那群吃冷豬頭肉的讀書人,他寧遠...更像人。”
儒衫中年忽然笑道:“隻要是有血有肉之人,許多時候的看似發瘋,其實都有不少道理在裏麵,經得起推敲。”
老者聞言,點了點頭,“先生大才。”
……
學塾門外。
長劍插在一旁,年輕人細細研讀。
所謂的太平十二策,不是什麽教人做人的道理,其內每一個文字,銜接之後,都是正兒八經的治世之句。
第一,殺人。
製定一部修身篇,為天下讀書人所編纂,上到文廟教主,下到君子賢人。
以此修身篇,更換儒家的晉升之法,任何讀書人都要精通要義,積攢功德足夠,便能升任賢人君子,書院山長同理。
打翻萬年格局,浩然天下的所有王朝,大大小小上百個,所有君主皇帝,摘冠冕,燒龍袍。
文廟層層篩選,這些帝王之位,都由讀書人擔任,國師亦是如此,此外的朝堂六部,三公九卿,則從凡間能人之中選取。
七十二書院,根據所在之地,圈定自身轄境,既要教書,也負責監督轄境內的王朝君主。
再往上,每十年,三大學宮派人走訪各地書院,同樣是行監督之責。
儒家收權,真正的帝王之師。
第二,殺神。
人間的山水神靈,城隍祠廟,道觀佛門,一切金身塑像,全部搗毀。
拆除之後,在原有的遺址處,修建當地的聖人祠,往後的山水神靈,也由讀書人擔任。
山水神靈的職責,與以往相似,主要還是負責鎮壓山水,歸攏氣運。
倘若轄境內有妖物孽障滋生,就是神靈瀆職之罪。
國君定期走訪轄境山水,考察神靈的功過得失,一一記錄在冊之後,上報三大學宮,作為大考之題。
第三,斬妖。
殺盡浩然天下所有上五境以上的妖族,地仙妖修,一律驅逐至劍氣長城,嚴加管束,抵禦蠻荒。
下五境,還有尚未修行的妖族,由各地書院圈禁,充當牲畜飼養。
裏頭若是有妖物躋身地仙,同樣發配劍氣長城。
其中還需抽調一部分性格溫順的地仙妖族,派去輔佐各地的山水神靈,保證一地的風調雨順,主要就是打殺作惡的孤魂野鬼,草木精怪。
就是打手,類似於縣衙的捕快。
增加一係列職位,諸如山魈神君,水仙娘娘等等,凡是功德足夠的妖族,在文廟敲定之後,都能獲得敕封。
第四,掠地。
儒家驅逐倒懸山,在桐葉洲、南婆娑洲、扶搖洲的南部大海,選址三處,打造三座巨城。
浩然天下,所有犯了大罪的修士,都會派去三處流放之地,任何人都有將功補過的機會。
三城開三門,連通劍氣長城,每逢大戰,刑徒都要前去守城,戰功足夠,告老還鄉。
不僅於此,抽調天下所有山澤野修,屯兵至三座南部關隘,號令北俱蘆洲大部分劍修,長期駐守劍氣長城。
綜上所述,無論是刑徒,還是山澤野修,亦或是北俱蘆洲的劍修,隻要有殺妖之舉,憑借戰功,都能在文廟換取法寶仙兵。
直至約莫百年時間,積攢足夠之時,由三大學宮為首,領兵攻入蠻荒天下。
一路從劍氣長城開始推進,千裏為界,占據之後,讓墨家修士修建機關城,所謂的打下來,也要守得住。
大戰期間,諸子百家齊發力,墨家打造山嶽劍舟,縱橫鬼穀,負責斥候、暗殺一道,陰陽演算、醫家救死……
一座人間,山上山下,無人可獨善其身。
第五,自由。
所有上五境大修士,都能額外獲得一份更大的‘自由’。
此類修士,每百年,都要為儒家做一件事,也是為浩然人間做事,以換取這一份自由。
儒家也承認這些大修士的‘高人一等’。
至於所做之事,類似於庇護一地山水,或是在與蠻荒大戰期間,攔阻上五境大妖等等。
而這個‘自由’,也是真正的‘大自由’。
隻要功勞足夠,儒家可以為此人的大道‘網開一麵’。
例如一名大限將至的飛升境巔峰修士,至聖先師會親自為他‘開門’,從而讓他有機會躋身十四境。
其他玉璞、仙人境修士,也有差不多的獎賞,並且極大的放寬規矩,隻要不是過於傷天害理,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六,文脈。
文廟在九洲各國,修建七十二座觀天院。
主要職責,就是搜尋人間的修道種子,加以培養,根據大道根腳不同,走的路子也不同。
念書治學、學劍練刀等等。
這些新鮮血液,最後的考核之地,就是那座大戰不斷的劍氣長城,之後根據排名,分封官職。
第七,繁衍。
破仙凡隔閡,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推波助瀾,加上一些個賞賜,讓修士更為偏向於尋找道侶。
第八,禁書。
驅趕道人佛陀,禁絕一切除儒家之外的書籍,至於原先浩然的諸子百家,根據大戰期間的出力多少,決定最後瓜分的利益。
第九,養龍。
大力扶持劍修、兵家、縱橫家三派。
剩下的三策,可以歸攏為一策。
登天。
寧遠看的有些腦子發昏。
最後的登天三策,占據半數金色文字。
主要是講,在浩然完全吞並蠻荒之後,再用千年休養生息,發展壯大,準備攻打那座遠古天庭。
到那時,拆除南部的三座樞紐巨城,浩然所有大修士,合力搭建一條通往星域深處的登天路。
聯手其他兩座天下,再現萬年之前的登天之戰。
徹底斬殺那位披甲者,倘若持劍者、或是水火二神阻攔,一並屠戮。
破開天庭禁製,粉碎那座至高神台。
最後的最後,割裂神道天庭,開創數百上千個‘新人間’。
到那時,每一位大修士,根據功勞高低,都能獲得一座相應大小的無主人間。
一人管一界,真真正正的大自由。
先不談賈生這份太平十二策的好壞……
隻論雄心,千古無二。
年輕劍修揉了揉雙眼,撤去小天地後,轉頭望向托月山之巔。
寧遠咂了咂嘴,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最後道出一言。
“昔年賈生,真他媽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