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原本在墨子死後就一分為三,之前戰亂又遭遇了重創,他們自然不能承認是祖師爺錯了,隻能認為是自家沒將祖師爺的心思領悟到家,如今一看遼國這邊那些新鮮的知識,一個個頓時覺得,沒必要管什麽政治主張了,自家還是老老實實鑽研技術吧!
公輸家同樣有一部分人跑到了遼國,公輸家其實也落魄了,他們還不如墨家呢!當年魯班能夠跟墨子論道,但是輪到他那些徒子徒孫,可就沒這個本事了,主要是因為魯班的確手巧,但是他畢竟隻是工匠出身,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技術傳承,所以,他那些徒子徒孫能學到的東西很有限,最終也隻能是淪為工匠。他們既然沒有得到魯班的真傳,那麽在那些貴族王室眼裏,價值自然就跟尋常工匠沒什麽區別。而比起墨家還擅長製作各種工具,公輸家擅長的其實是土建,在這個時代,就是蓋房子造陵墓,始皇帝營造始皇陵的時候,徵召的工匠裏肯定就有大量出身公輸家的,而這些工匠為了防止泄密,最後被殺死在皇陵之中。同時死在裏頭的還有不少墨家子弟,他們主要負責的是給陵墓添加各種機關陷阱,他們的祖師爺算是競爭對手,結果徒子徒孫倒是死一塊了!
在大漢,工匠的地位也不高,而且技術好一點的,都隻能依附王公貴族,結果這年頭還崇尚厚葬,一個不注意,工匠就變成殉葬品了,這誰幹啊!
而遼國這邊就不一樣了,遼王廢除了殉葬的事情,工匠的地位也很高,收入也非常可觀,因此,一些隱藏在民間的公輸家後人便想辦法來了遼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恆能夠搜羅到的人才就很有限,而且很多東西,你若是沒有真正見過,光是憑著想像,是很難做出來的。典籍裏麵記載魯班做過能飛天好幾天的仿真鳥,但是公輸家至今也沒人能夠復刻,甚至說不清楚那個木鳶到底是個什麽模樣。如今憑著一個機器的外形和功能,就讓這些工匠去造出一個已經更新換代了好幾次的機器來,這不是開玩笑嘛!那種原始的初代機還有可能,這種已經改進了好幾次,除了原理還一樣,但是實際上外形甚至是運轉機製都已經跟初代機大相逕庭,想要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復刻,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恆也想過購買遼國的機器,但是其他都好商量,這種事情,遼國是堅決不肯商量的,劉恆也明白,除非他能立馬給劉昌一個保證,否則的話,想要讓劉昌老老實實將好東西都拿出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劉恆心裏已經妥協了,劉啟也算是服氣了,老劉家內部對此已經沒了什麽異議,大概齊王一係會有,但是這種事情,誰會在乎齊國那邊什麽意見!
劉啟迴來的時候,跟劉恆說了劉昌的想法,意思就是,以後長城以內的地方是不會再分封出去了,長城以內都會實行郡縣製,而長城之外,才會劃入到分封的範圍,甚至,隨著以後馳道的修建,中央控製能力的加強,隻怕往後,都得分到北海乃至海外的地方去。
劉恆對此還是比較支持的,他真的是受夠了那些藩王,可以預料,隨著異姓王的消失,以後隻怕作亂的都是老劉家的子孫,這些人打發遠了也好,他們想要坐鎮當地,就離不開中央的支持,就算是再外頭自立為王,想要打迴來也不容易,以後最好分封的時候,別把關係好的人分在一起,最好周圍都是不對付的,也省得他們勾結在一起作亂。
可惜的是,皇室內部達成一致沒用,這會兒中央集權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劉恆雖說已經有了一定的威望,但還沒到能對抗整個朝堂的地步,所以,朝堂上群臣反對的事情,劉恆肯定是做不成的!倒是張蒼這個丞相態度曖昧,可以看看能不能爭取一下。
第94章
張蒼這個丞相跟劉恆其實不是很合拍,張蒼這人,各方麵都不太符合劉恆的口味。劉恆崇尚簡樸,張蒼卻是及時行樂的代表,最重要的是,這貨在男女之事上那叫一個混亂,幾乎是隔一段時間就要納妾,據說私底下還跟一些寡婦有些往來。等到不喜歡對方了,還會給人家一筆錢作為嫁妝,讓人家出去嫁人。這會兒到沒有什麽理學,夫妻離婚、寡婦再嫁都是常規操作。隻是像是張蒼這樣的,也是叫人開了眼界。
劉恆雖說不是什麽有道德潔癖的,但是張蒼這樣搞,以前在封地上也就算了,在封地上,張蒼這樣的徹侯就是土皇帝,隻要沒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可以當做沒看到,如今在長安還是這般操作,都這把年紀的人了,還玩得那麽花,作為丞相,一點也不知道要做好表率,這難免叫人詬病。
另外就是,張蒼自個是個聰明人,也難怪,這位師從荀子,師兄是李斯和韓非這樣的大神,雖說未必名師教出來的就是高徒,但是張蒼他要不是年紀小了點,他還真是高徒。李斯和韓非擅長的是權術法度,而張蒼這個人呢,反倒是對權術法度不屑一顧,人家擅長的是曆法算學,而且很擅長經營。畢竟,看他納妾和放妾的頻率,光是靠著封國的尋常產出,可真供不起他這般花銷。
以前周勃和灌嬰做丞相的時候,國庫那真的是動不動就空得能跑馬,比起當年的蕭何差了不知道多少。蕭何主持政務的時候,那可是楚漢相爭時,後來劉邦也是各種平亂,流水一般的錢財花銷出去,蕭何還主持建造了長安城還有未央宮和長樂宮,那會兒也沒叫人覺得錢不湊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公輸家同樣有一部分人跑到了遼國,公輸家其實也落魄了,他們還不如墨家呢!當年魯班能夠跟墨子論道,但是輪到他那些徒子徒孫,可就沒這個本事了,主要是因為魯班的確手巧,但是他畢竟隻是工匠出身,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技術傳承,所以,他那些徒子徒孫能學到的東西很有限,最終也隻能是淪為工匠。他們既然沒有得到魯班的真傳,那麽在那些貴族王室眼裏,價值自然就跟尋常工匠沒什麽區別。而比起墨家還擅長製作各種工具,公輸家擅長的其實是土建,在這個時代,就是蓋房子造陵墓,始皇帝營造始皇陵的時候,徵召的工匠裏肯定就有大量出身公輸家的,而這些工匠為了防止泄密,最後被殺死在皇陵之中。同時死在裏頭的還有不少墨家子弟,他們主要負責的是給陵墓添加各種機關陷阱,他們的祖師爺算是競爭對手,結果徒子徒孫倒是死一塊了!
在大漢,工匠的地位也不高,而且技術好一點的,都隻能依附王公貴族,結果這年頭還崇尚厚葬,一個不注意,工匠就變成殉葬品了,這誰幹啊!
而遼國這邊就不一樣了,遼王廢除了殉葬的事情,工匠的地位也很高,收入也非常可觀,因此,一些隱藏在民間的公輸家後人便想辦法來了遼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恆能夠搜羅到的人才就很有限,而且很多東西,你若是沒有真正見過,光是憑著想像,是很難做出來的。典籍裏麵記載魯班做過能飛天好幾天的仿真鳥,但是公輸家至今也沒人能夠復刻,甚至說不清楚那個木鳶到底是個什麽模樣。如今憑著一個機器的外形和功能,就讓這些工匠去造出一個已經更新換代了好幾次的機器來,這不是開玩笑嘛!那種原始的初代機還有可能,這種已經改進了好幾次,除了原理還一樣,但是實際上外形甚至是運轉機製都已經跟初代機大相逕庭,想要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復刻,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恆也想過購買遼國的機器,但是其他都好商量,這種事情,遼國是堅決不肯商量的,劉恆也明白,除非他能立馬給劉昌一個保證,否則的話,想要讓劉昌老老實實將好東西都拿出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劉恆心裏已經妥協了,劉啟也算是服氣了,老劉家內部對此已經沒了什麽異議,大概齊王一係會有,但是這種事情,誰會在乎齊國那邊什麽意見!
劉啟迴來的時候,跟劉恆說了劉昌的想法,意思就是,以後長城以內的地方是不會再分封出去了,長城以內都會實行郡縣製,而長城之外,才會劃入到分封的範圍,甚至,隨著以後馳道的修建,中央控製能力的加強,隻怕往後,都得分到北海乃至海外的地方去。
劉恆對此還是比較支持的,他真的是受夠了那些藩王,可以預料,隨著異姓王的消失,以後隻怕作亂的都是老劉家的子孫,這些人打發遠了也好,他們想要坐鎮當地,就離不開中央的支持,就算是再外頭自立為王,想要打迴來也不容易,以後最好分封的時候,別把關係好的人分在一起,最好周圍都是不對付的,也省得他們勾結在一起作亂。
可惜的是,皇室內部達成一致沒用,這會兒中央集權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劉恆雖說已經有了一定的威望,但還沒到能對抗整個朝堂的地步,所以,朝堂上群臣反對的事情,劉恆肯定是做不成的!倒是張蒼這個丞相態度曖昧,可以看看能不能爭取一下。
第94章
張蒼這個丞相跟劉恆其實不是很合拍,張蒼這人,各方麵都不太符合劉恆的口味。劉恆崇尚簡樸,張蒼卻是及時行樂的代表,最重要的是,這貨在男女之事上那叫一個混亂,幾乎是隔一段時間就要納妾,據說私底下還跟一些寡婦有些往來。等到不喜歡對方了,還會給人家一筆錢作為嫁妝,讓人家出去嫁人。這會兒到沒有什麽理學,夫妻離婚、寡婦再嫁都是常規操作。隻是像是張蒼這樣的,也是叫人開了眼界。
劉恆雖說不是什麽有道德潔癖的,但是張蒼這樣搞,以前在封地上也就算了,在封地上,張蒼這樣的徹侯就是土皇帝,隻要沒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可以當做沒看到,如今在長安還是這般操作,都這把年紀的人了,還玩得那麽花,作為丞相,一點也不知道要做好表率,這難免叫人詬病。
另外就是,張蒼自個是個聰明人,也難怪,這位師從荀子,師兄是李斯和韓非這樣的大神,雖說未必名師教出來的就是高徒,但是張蒼他要不是年紀小了點,他還真是高徒。李斯和韓非擅長的是權術法度,而張蒼這個人呢,反倒是對權術法度不屑一顧,人家擅長的是曆法算學,而且很擅長經營。畢竟,看他納妾和放妾的頻率,光是靠著封國的尋常產出,可真供不起他這般花銷。
以前周勃和灌嬰做丞相的時候,國庫那真的是動不動就空得能跑馬,比起當年的蕭何差了不知道多少。蕭何主持政務的時候,那可是楚漢相爭時,後來劉邦也是各種平亂,流水一般的錢財花銷出去,蕭何還主持建造了長安城還有未央宮和長樂宮,那會兒也沒叫人覺得錢不湊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