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張辟疆琢磨著月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手裏還控製著西域不少小國,也有許多騎兵,這次最多也就是如同之前一樣,喪失一部分草場,哪知道,月氏竟是大敗虧輸,連同月氏王都被殺了,月氏分裂,往西邊逃去,也不知道現在逃什麽地方去了。
「匈奴損失如何?」劉昌問道。
張辟疆說道:「匈奴本部損失並不大,何況,他們收服了烏孫,又占據了原本月氏的草場,收攏了月氏的附屬,很快就能恢復過來!等他們消化了此次大勝之後所得,隻怕就要對大漢和遼國蠢蠢欲動了!」
劉昌沉吟一番,說道:「稽粥不是那等狂妄之人,迴頭遣使去看看情況吧,若是稽粥不老實,那麽,也該再給他們一個教訓才行!」
見劉昌說得輕描淡寫,張辟疆也是與有榮焉,畢竟,如今匈奴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也唯有劉昌敢說要給匈奴一個教訓了!
比起遼國的消息靈通,長安那邊就差多了,等他們知道草原上的變故時,已經是好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第93章
漢室這邊,大家琢磨著月氏算是與匈奴結下了血海深仇,迴頭可以聯絡月氏一起對付匈奴,但問題是,河套還在匈奴手裏呢,大漢想要前往西域,就必須穿過匈奴人的地盤,這就尷尬了!
大漢如今對匈奴就是很尷尬,防守如今尚且算不上有餘,更別說喊出什麽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口號了!哪怕從遼國購買了大批戰馬,還頒布了馬政,但是,沒有河套草原,大漢的馬政就是讓百姓幫著養馬來抵扣徭役賦稅,但是這樣的做法,養挽馬沒問題,養戰馬,這不是開玩笑嘛!戰馬根本不是這樣養出來的,戰馬是需要足夠訓練的,像是在遼國,劉昌就劃出了不少草場,對馬匹進行繁育還有訓練,挽馬要高大健美,有著更強的負重,戰馬也要分,耐力強能長途奔襲的,速度快能短距離衝刺的,這些都要有,然後分配到不同的部隊。
大漢那邊已經發現了馬政的尷尬之處,民間馬匹的保有量的確上去了,但是,想要大規模配備騎兵,那些馬的素質是真不行。如今不是之前,之前所謂的騎兵,沒幾個能正兒八經搞騎射的,實際上馬就是個運送的工具,到了地方,騎兵照樣下馬步戰。而自從戰馬三件套流入大漢之後,加上觀摩遼國的作戰方式,大漢這邊也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騎兵戰法,但是,沒有足夠的戰馬,也隻能是作為一個威懾,大漢也捨不得讓他們上戰場。
大漢如今對河套草原簡直是渴盼不已,可惜的是,匈奴如今勢大,真要是對河套下手,匈奴那邊不傾巢出動才怪!
至於說購買遼國戰馬,朝堂上也有許多異議,遼國通過種種貿易,一直在不斷壯大,尤其朝堂上這些人,很多人都沒有信心將來能得到劉昌的寬恕,看到遼國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因此,對於一力主張從遼國購買戰馬的建議,一個個都各種反對,最直接的就是沒錢!
作為皇帝的錢袋子,少府倒是有錢,但是,少府的錢也不可能都花在軍方。少府吃夠了技術落後的虧,如今在採用各種手段提高技術,而想要提高技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砸錢。
劉恆要提高少府那些工匠的待遇,然後對於研發新技術投入了大量的錢財,雖說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想要趕上劉昌那邊,那真的是想也別想,沒錯,對於高明的工匠來說,很多精密的零件完全可以手搓出來,但問題是,手搓出來的零件效率才能有多高,而機器呢,可以讓精度稍微差一點,卻能夠高效大規模生產。
少府這邊其實也是繼承了秦國少府的一部分精髓,對於精度的要求也很高,但是他這種對於工匠要求就太高了,多少年才能培育出一個能夠進行高精度操作的大匠來,而遼國那邊,隻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配合機器,幾個月就是個熟手,這怎麽比得了呢!
劉恆派出去的細作也是查到了遼國的情況,但是,遼國對那些機器的保護都非常周到,除了紡織機還能勉強從外表看出一點來,其他的機器都包裹在鐵殼裏頭,有專門的人維護修理,想要靠近都不容易,所以,哪怕知道遼國那邊都是用機器生產,但是靠著細作傳迴來的形容描述,想要仿製,那真的是一頭霧水。
劉恆私底下命人尋訪墨家和公輸家的傳人的事情也很不順利,因為很多人都跑遼國去了。公輸家也就罷了,墨家在乎的根本不是什麽高官厚祿,就像是儒家喊著致太平一樣,墨家也有自家的政治主張,而很顯然,遼國的情況其實很符合墨家主張的兼愛,非攻什麽的也勉強,因為遼國隻跟匈奴動了武,而夷狄嘛,在這個時代,任何學派心中,其實都隻能說是兩條腿走路的禽獸,禽獸算人嗎?化夷為夏才是正道。
所以,墨家僅存的一些子弟,如今幾乎都被遼國一網打盡,而在看到了遼國藏書樓裏那些理工科的書籍之後,那真是打死他們也不肯走了,畢竟,比起玩政治,他們更喜歡玩技術。祖師爺當年的東西好多都失傳了,而且,就算沒失傳的那些,他們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能夠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真的是什麽都忘了。
實際上,如果在大漢,墨家子弟還能保持短褐赤足的打扮的話,放在遼國,完全是行不通的,天熱的時候還好,降溫之後,再赤腳,除非是在通了暖氣的室內,在室外這樣,那是要凍得足部壞死截肢的!而且,遼國這邊,即便是老弱病殘,除非真的什麽都不想幹,否則隻要還有勞動能力,都會給安排工作的,他們的收入足夠保障他們在這個時代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所以,除非是沒腳的人,否則,即便是底層百姓,也沒有赤足的。衣服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教條這種東西,也是要屈從於現實的。尤其,華夏自古以來都不是什麽食古不化的代表,各個學派也一直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論,尤其是儒家,儒家為什麽能一直成為主流,就是因為他們總能根據統治者的需要來改弦更張,這也就是所謂的六經注我!所以,甭管上頭坐著的是哪家哪姓,他們總能找到理論根據,證明對方的合法性,你可以說他們無恥,但是這也是儒家生命力的體現。<="<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匈奴損失如何?」劉昌問道。
張辟疆說道:「匈奴本部損失並不大,何況,他們收服了烏孫,又占據了原本月氏的草場,收攏了月氏的附屬,很快就能恢復過來!等他們消化了此次大勝之後所得,隻怕就要對大漢和遼國蠢蠢欲動了!」
劉昌沉吟一番,說道:「稽粥不是那等狂妄之人,迴頭遣使去看看情況吧,若是稽粥不老實,那麽,也該再給他們一個教訓才行!」
見劉昌說得輕描淡寫,張辟疆也是與有榮焉,畢竟,如今匈奴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也唯有劉昌敢說要給匈奴一個教訓了!
比起遼國的消息靈通,長安那邊就差多了,等他們知道草原上的變故時,已經是好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第93章
漢室這邊,大家琢磨著月氏算是與匈奴結下了血海深仇,迴頭可以聯絡月氏一起對付匈奴,但問題是,河套還在匈奴手裏呢,大漢想要前往西域,就必須穿過匈奴人的地盤,這就尷尬了!
大漢如今對匈奴就是很尷尬,防守如今尚且算不上有餘,更別說喊出什麽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口號了!哪怕從遼國購買了大批戰馬,還頒布了馬政,但是,沒有河套草原,大漢的馬政就是讓百姓幫著養馬來抵扣徭役賦稅,但是這樣的做法,養挽馬沒問題,養戰馬,這不是開玩笑嘛!戰馬根本不是這樣養出來的,戰馬是需要足夠訓練的,像是在遼國,劉昌就劃出了不少草場,對馬匹進行繁育還有訓練,挽馬要高大健美,有著更強的負重,戰馬也要分,耐力強能長途奔襲的,速度快能短距離衝刺的,這些都要有,然後分配到不同的部隊。
大漢那邊已經發現了馬政的尷尬之處,民間馬匹的保有量的確上去了,但是,想要大規模配備騎兵,那些馬的素質是真不行。如今不是之前,之前所謂的騎兵,沒幾個能正兒八經搞騎射的,實際上馬就是個運送的工具,到了地方,騎兵照樣下馬步戰。而自從戰馬三件套流入大漢之後,加上觀摩遼國的作戰方式,大漢這邊也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騎兵戰法,但是,沒有足夠的戰馬,也隻能是作為一個威懾,大漢也捨不得讓他們上戰場。
大漢如今對河套草原簡直是渴盼不已,可惜的是,匈奴如今勢大,真要是對河套下手,匈奴那邊不傾巢出動才怪!
至於說購買遼國戰馬,朝堂上也有許多異議,遼國通過種種貿易,一直在不斷壯大,尤其朝堂上這些人,很多人都沒有信心將來能得到劉昌的寬恕,看到遼國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因此,對於一力主張從遼國購買戰馬的建議,一個個都各種反對,最直接的就是沒錢!
作為皇帝的錢袋子,少府倒是有錢,但是,少府的錢也不可能都花在軍方。少府吃夠了技術落後的虧,如今在採用各種手段提高技術,而想要提高技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砸錢。
劉恆要提高少府那些工匠的待遇,然後對於研發新技術投入了大量的錢財,雖說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想要趕上劉昌那邊,那真的是想也別想,沒錯,對於高明的工匠來說,很多精密的零件完全可以手搓出來,但問題是,手搓出來的零件效率才能有多高,而機器呢,可以讓精度稍微差一點,卻能夠高效大規模生產。
少府這邊其實也是繼承了秦國少府的一部分精髓,對於精度的要求也很高,但是他這種對於工匠要求就太高了,多少年才能培育出一個能夠進行高精度操作的大匠來,而遼國那邊,隻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配合機器,幾個月就是個熟手,這怎麽比得了呢!
劉恆派出去的細作也是查到了遼國的情況,但是,遼國對那些機器的保護都非常周到,除了紡織機還能勉強從外表看出一點來,其他的機器都包裹在鐵殼裏頭,有專門的人維護修理,想要靠近都不容易,所以,哪怕知道遼國那邊都是用機器生產,但是靠著細作傳迴來的形容描述,想要仿製,那真的是一頭霧水。
劉恆私底下命人尋訪墨家和公輸家的傳人的事情也很不順利,因為很多人都跑遼國去了。公輸家也就罷了,墨家在乎的根本不是什麽高官厚祿,就像是儒家喊著致太平一樣,墨家也有自家的政治主張,而很顯然,遼國的情況其實很符合墨家主張的兼愛,非攻什麽的也勉強,因為遼國隻跟匈奴動了武,而夷狄嘛,在這個時代,任何學派心中,其實都隻能說是兩條腿走路的禽獸,禽獸算人嗎?化夷為夏才是正道。
所以,墨家僅存的一些子弟,如今幾乎都被遼國一網打盡,而在看到了遼國藏書樓裏那些理工科的書籍之後,那真是打死他們也不肯走了,畢竟,比起玩政治,他們更喜歡玩技術。祖師爺當年的東西好多都失傳了,而且,就算沒失傳的那些,他們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能夠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真的是什麽都忘了。
實際上,如果在大漢,墨家子弟還能保持短褐赤足的打扮的話,放在遼國,完全是行不通的,天熱的時候還好,降溫之後,再赤腳,除非是在通了暖氣的室內,在室外這樣,那是要凍得足部壞死截肢的!而且,遼國這邊,即便是老弱病殘,除非真的什麽都不想幹,否則隻要還有勞動能力,都會給安排工作的,他們的收入足夠保障他們在這個時代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所以,除非是沒腳的人,否則,即便是底層百姓,也沒有赤足的。衣服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教條這種東西,也是要屈從於現實的。尤其,華夏自古以來都不是什麽食古不化的代表,各個學派也一直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論,尤其是儒家,儒家為什麽能一直成為主流,就是因為他們總能根據統治者的需要來改弦更張,這也就是所謂的六經注我!所以,甭管上頭坐著的是哪家哪姓,他們總能找到理論根據,證明對方的合法性,你可以說他們無恥,但是這也是儒家生命力的體現。<="<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