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其他事情上,張蒼擺出這樣的架勢,劉恆肯定是高興的,歷朝歷代,君權和相權的爭鋒都在持續,搞到後來,皇帝直接就將丞相的位置給撤掉了,或者說,將相權拆分開來,自己居中裁決,占據主動權。但是如今,相權在朝堂上還是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的,而且這個時候天子也不是真的一言九鼎,跟臣下之間的關係是臣拜君,君亦拜臣的格局,所以,很多事情,如果丞相開了口,天子就得尊重丞相的意見。
這會兒劉恆肯定是想要張蒼開口幫著自己弄個否決票,結果張蒼根本不接這個鍋,劉恆能樂意才怪。但是劉恆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再議吧!」
退朝之後,劉恆猶豫了一下,還是留下了張蒼,召張蒼在宣室殿商討皇子封王之事。
劉恆也不跟張蒼這個老狐狸拐彎抹角,直接說道:「丞相何以跟朕裝糊塗,如今是個什麽情況,朕不信丞相不知曉!」
張蒼老神在在地跪坐在那裏,心裏卻在嘀咕劉恆就喜歡搞這種形式化的事情,各個衙門自個都已經將辦公的桌椅給換了,結果在朝堂上,還是得老老實實陪著天子跪坐,不過誰讓人家是天子呢,他要尊崇古禮,省吃儉用,你還能說這樣做不對不成!張蒼是懂經濟的人,他最崇尚的就是管仲,管仲當年治國,隨便齊桓公在宮裏如何大興土木,廣納美人,窮奢極欲,他都不以為意,君王享受一點,本來也不算什麽壞事,君王一力節儉什麽的,聽起來是美德,但是從整體來看,並不是好事,你什麽都不花用,那麽以此為生的那些人日子怎麽過呢?你隻要該給的報酬給了,不要讓人家白幹,那麽,君王奢侈一點,也能讓百姓日子好過一點。
不過這種事情,張蒼覺得自己跟劉恆掰扯不清楚,而且也容易引起那些政敵的攻訐,因此,他從來不吭聲,這會兒聽到劉恆直言指責自己,張蒼也不再跟劉恆打太極,而是直接說道:「臣也沒有說錯,此事終究還得看陛下!陛下若是捨得一時之痛,那麽,就不需要過多考慮別的事情,該立誰就立誰,隻是,陛下心懷天下黎庶,不ren人間多有兵戈,這才舉棋不定!隻是,陛下心裏明白,朝堂上,許多人卻不明白,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明白,陛下不願意下決心,他們自然要逼著陛下下決心,至於會造成什麽後果,對於他們來說,反正也不能更壞了,他們自然不會在乎!」
見張蒼將事情直接說破,劉恆不由苦笑起來,說道:「早知如此,朕當年還不如留在代國,也不至於遭此錐心之痛!」
張蒼很想說劉恆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好在他還算是有幾分理智,而且擁立劉恆這事也有他的份,因此,他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若是想好了,不如先跟遼王好好商議一番,總不能日後真的鬧出不ren言之事!」
劉恆嘆了口氣,說道:「丞相先迴去吧,朕也得好好想想!」
第83章
遼王宮中,劉喜興高采烈地從外麵進來,身後帶著一隊捧著漆盒的下人。
「王叔,這些便是徐福當年帶走的東西!」漆盒被打開,裏麵是各種金銀首飾器皿,這也是僅存的東西了。徐福出海已經好幾十年,他當初隻是帶了大量絲綢布料,卻沒有帶蠶種和桑麻之類的作物出去,多年來,當年帶出去的絲綢衣料已經消耗殆盡,又沒有找到苧麻,如今那些人不得不跟土人一般,用樹皮和魚皮做衣服,也唯有徐福的後人還能用上陳年的絲綢。
徐福當年是以求仙的名義帶走了大批隨從和童男童女,隨行的秦軍在路上就被徐福帶著隨從下了毒,推到了海裏,那些童男童女當時就發現不對,不過他們也無從反抗,隻好老老實實跟著徐福東渡到了一處大島上。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已經死了不少人,一些人是因為不適應海上航行,在船上病了,船上也沒有大夫,生病了要麽自己扛,扛不過去,隻有被丟到海裏餵魚的下場。後來到了地方之後,也有水土不服的。島上土地很貧瘠,他們當初過來也沒有帶什麽種子,畢竟,誰家去求仙帶凡人的糧種呢?而這邊原產的糧食作物,雖說也經過當地土人馴養,但是很顯然,這些土人根本不擅長種地,他們還處在刀耕火種的階段,產量簡直低得感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有不適應這樣生活的,很多人開始懷念秦國,秦法雖然嚴厲,但是好歹那裏不會餓死人啊!而這島上,什麽都沒有,土人一個個看起來不比猴子強到哪裏去,偏偏徐福還讓他們跟土人聯姻,這不是開玩笑嘛!你讓一個文明社會出來的人,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去跟原始食人部落的人成婚?是個人都要說他們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福手下發生了第一次的叛亂,這也是為什麽肅慎人能在另外一個島上發現秦人留下的物品的緣故,那些叛亂的人起事倉促,本身也沒有多少武力,因此很快被鎮壓了下去,殘存的人劃著名小船逃跑了,結果也沒能活下來。
徐福雖說帶著人跟那些土人融合了,但是這個融合併不順利。這些土人就算是羨慕徐福他們的生活,但是羨慕歸羨慕,徐福他們帶來的東西許多對於他們來說華而不實,而且還要讓他們供養他們食物,這些土人自個都吃不飽呢!
按照被抓到的徐福後人的說法,徐福其實後來也後悔了,他原本想得很好,當年他跟著人出海,發現了這個大島的時候,就起了心思,畢竟遠離中土,他完全可以帶著人在這裏稱王稱霸,但是等到了地方之後,他就發現,原本計劃得再好,實際操作起來,根本就不是那迴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會兒劉恆肯定是想要張蒼開口幫著自己弄個否決票,結果張蒼根本不接這個鍋,劉恆能樂意才怪。但是劉恆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再議吧!」
退朝之後,劉恆猶豫了一下,還是留下了張蒼,召張蒼在宣室殿商討皇子封王之事。
劉恆也不跟張蒼這個老狐狸拐彎抹角,直接說道:「丞相何以跟朕裝糊塗,如今是個什麽情況,朕不信丞相不知曉!」
張蒼老神在在地跪坐在那裏,心裏卻在嘀咕劉恆就喜歡搞這種形式化的事情,各個衙門自個都已經將辦公的桌椅給換了,結果在朝堂上,還是得老老實實陪著天子跪坐,不過誰讓人家是天子呢,他要尊崇古禮,省吃儉用,你還能說這樣做不對不成!張蒼是懂經濟的人,他最崇尚的就是管仲,管仲當年治國,隨便齊桓公在宮裏如何大興土木,廣納美人,窮奢極欲,他都不以為意,君王享受一點,本來也不算什麽壞事,君王一力節儉什麽的,聽起來是美德,但是從整體來看,並不是好事,你什麽都不花用,那麽以此為生的那些人日子怎麽過呢?你隻要該給的報酬給了,不要讓人家白幹,那麽,君王奢侈一點,也能讓百姓日子好過一點。
不過這種事情,張蒼覺得自己跟劉恆掰扯不清楚,而且也容易引起那些政敵的攻訐,因此,他從來不吭聲,這會兒聽到劉恆直言指責自己,張蒼也不再跟劉恆打太極,而是直接說道:「臣也沒有說錯,此事終究還得看陛下!陛下若是捨得一時之痛,那麽,就不需要過多考慮別的事情,該立誰就立誰,隻是,陛下心懷天下黎庶,不ren人間多有兵戈,這才舉棋不定!隻是,陛下心裏明白,朝堂上,許多人卻不明白,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明白,陛下不願意下決心,他們自然要逼著陛下下決心,至於會造成什麽後果,對於他們來說,反正也不能更壞了,他們自然不會在乎!」
見張蒼將事情直接說破,劉恆不由苦笑起來,說道:「早知如此,朕當年還不如留在代國,也不至於遭此錐心之痛!」
張蒼很想說劉恆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好在他還算是有幾分理智,而且擁立劉恆這事也有他的份,因此,他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若是想好了,不如先跟遼王好好商議一番,總不能日後真的鬧出不ren言之事!」
劉恆嘆了口氣,說道:「丞相先迴去吧,朕也得好好想想!」
第83章
遼王宮中,劉喜興高采烈地從外麵進來,身後帶著一隊捧著漆盒的下人。
「王叔,這些便是徐福當年帶走的東西!」漆盒被打開,裏麵是各種金銀首飾器皿,這也是僅存的東西了。徐福出海已經好幾十年,他當初隻是帶了大量絲綢布料,卻沒有帶蠶種和桑麻之類的作物出去,多年來,當年帶出去的絲綢衣料已經消耗殆盡,又沒有找到苧麻,如今那些人不得不跟土人一般,用樹皮和魚皮做衣服,也唯有徐福的後人還能用上陳年的絲綢。
徐福當年是以求仙的名義帶走了大批隨從和童男童女,隨行的秦軍在路上就被徐福帶著隨從下了毒,推到了海裏,那些童男童女當時就發現不對,不過他們也無從反抗,隻好老老實實跟著徐福東渡到了一處大島上。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已經死了不少人,一些人是因為不適應海上航行,在船上病了,船上也沒有大夫,生病了要麽自己扛,扛不過去,隻有被丟到海裏餵魚的下場。後來到了地方之後,也有水土不服的。島上土地很貧瘠,他們當初過來也沒有帶什麽種子,畢竟,誰家去求仙帶凡人的糧種呢?而這邊原產的糧食作物,雖說也經過當地土人馴養,但是很顯然,這些土人根本不擅長種地,他們還處在刀耕火種的階段,產量簡直低得感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有不適應這樣生活的,很多人開始懷念秦國,秦法雖然嚴厲,但是好歹那裏不會餓死人啊!而這島上,什麽都沒有,土人一個個看起來不比猴子強到哪裏去,偏偏徐福還讓他們跟土人聯姻,這不是開玩笑嘛!你讓一個文明社會出來的人,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去跟原始食人部落的人成婚?是個人都要說他們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福手下發生了第一次的叛亂,這也是為什麽肅慎人能在另外一個島上發現秦人留下的物品的緣故,那些叛亂的人起事倉促,本身也沒有多少武力,因此很快被鎮壓了下去,殘存的人劃著名小船逃跑了,結果也沒能活下來。
徐福雖說帶著人跟那些土人融合了,但是這個融合併不順利。這些土人就算是羨慕徐福他們的生活,但是羨慕歸羨慕,徐福他們帶來的東西許多對於他們來說華而不實,而且還要讓他們供養他們食物,這些土人自個都吃不飽呢!
按照被抓到的徐福後人的說法,徐福其實後來也後悔了,他原本想得很好,當年他跟著人出海,發現了這個大島的時候,就起了心思,畢竟遠離中土,他完全可以帶著人在這裏稱王稱霸,但是等到了地方之後,他就發現,原本計劃得再好,實際操作起來,根本就不是那迴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