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使也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到了時候,就登上了鴻臚司安排的馬車,一路往王宮而去。
來不及驚嘆四輪馬車的寬敞舒適,一行人就到了王宮。
劉昌暫時還是住在原本的朝鮮王宮中,也隻是對其進行了初步的改建,讓冬天變得舒適一些,他之前就已經在籌劃新的王宮建造,用磚石結構,能夠造得更加精巧舒適。
因為這一路上所見所聞,章汾他們一行也沒有在劉昌麵前表露出什麽盛氣淩人的模樣,反而頗為謙恭有禮,劉昌笑吟吟地接了國書,稍微看了一下,便是笑道:「諸位請入座,畢竟本來也不是什麽外人!」
劉昌這話一說,章汾他們都是愕然,這不是外人的說法又從何而來,雖說他們一路而來,大家都是峨冠博帶,曲裾深衣,看起來的確與漢家宮廷無甚區別,不過,衣著裝飾是一迴事,這遼國繼承自朝鮮,是外藩,怎麽就不是外人了?
一邊已經榮任鴻臚司司正的孫良笑吟吟說道:「我家大王乃是漢家天子嫡長子,當日呂王後嫡出血脈,自然算不得外人!」
這話一說,幾個漢使頓時心裏就咯噔一聲,開始疑心自己是不是被坑了!雖說諸呂之事已經過去,但是也不過就是一兩年的事情罷了,當日群情洶洶,長安城內,原本許多貴族都與呂氏或者是呂氏的親戚有些姻親關係,那一次之後,凡是與呂家有關的,都被斬盡殺絕,當今天子去長安的時候,帶著的是如今那位竇皇後所出的二子一女,後來又接了慎夫人和尹姬所出的劉揖和劉參過來,誰也不會不識趣,問原本呂王後所出的幾個嫡子去什麽地方了。大家都默認,天子身邊呂氏血脈已經斷絕。結果,這個時候,就冒出一個呂王後所出的嫡長子來,這不是坑是什麽?
這種事情,天子應該是知道的,隻是,天子卻什麽都沒說,難不成是對典客署不滿,所以,他們這些底層小官就成了犧牲品?
越想越是害怕,章汾隻覺背後冷汗淋漓,臉色也跟著蒼白起來。一邊副使陳觀先迴過神來,趕緊說道:「我等官小職微,此事卻是不曾聽說過!」這話分明帶了點質疑的意思。
劉昌隻是含笑:「是與不是,父皇自然心知肚明!罷了,今日難得得見故國來人,寡人也是失言了,寡人去年自代地北上,也不曾想過,這麽快就能得到父皇的消息!」說著,他拊掌示意奉上酒菜,又有宮人穿著輕薄的舞衣翩躚而來,在大殿中翩翩起舞,樂工在一側鼓瑟吹笙。
這算是規格很高的招待了,但是除了劉昌手下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之外,其他人都是食不知味,戰戰兢兢,最後渾渾噩噩跟劉昌拜別,返迴了驛館。
之前在宴會上,呂田作為內府令,一直隨侍一側,他這些日子以來,見識的事情也不少,想起事情來,可比以前多了不少,這會兒ren不住說道:「大王,我瞧這幾個人迴去,恐怕要睡不著覺了!」
劉昌輕哼了一聲:「這才哪到哪呢,更應該睡不著覺的人如今正在長安高床軟枕,不知道有多逍遙快活呢!」
聽到劉昌這麽說,呂田身上也是流露出一點殺機來。
驛館那邊,一幫漢使的確是睡不著了,他們坐在一起,都是一副心煩意亂的模樣。
章汾在典客署就是混日子的,他背後並無什麽靠山,也不指望能有什麽升遷的機會,就這麽做個主簿小官,就已經是心滿意足,誰能想到,被派出來出使一趟遼東,送個國書,居然遇上了這樣的事情,他原本還想著帶著遼東的新鮮玩意迴去,還能賺上一筆,如今別說是這個了,知道了這等事情,自己的性命還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作為副使,陳觀雖說隻是典客署的錄事,但是,他當年是走了平陽侯曹家的門路才做了這個官,平陽侯府一直以來嫡係人丁不是很旺盛,陳觀走的也不是嫡係的門路,要不然也不至於落到典客署這個九卿中的清水衙門裏頭。所以,要說靠山有,但是這個靠山也不是那麽穩固。他並非庸碌之人,從王宮出來,他就在思量,這會兒卻是已經有了些想法,見章汾一副心煩意亂的模樣,他心中暗嘆,提醒道:「章主簿不必如此憂心,依觀之意,此事看似兇險,實則並無多少大礙!」
章汾嘆道:「你年輕,不知道這裏頭的兇險。不管這位遼王是如何倖存的,丞相、大將軍他們當日帶頭誅殺呂氏,連宮裏的都殺了,這才有了當今天子入主未央宮,如今突然冒出個有著呂氏血脈的遼王來,若是假冒的還好,若是真的,勢必會君臣失和,到時候還不知道會是什麽情況呢!」章汾在上時間長了,典客署算是個比較邊緣的衙門,因此,從高皇帝晚年到現在,長安城中風波連連,卻一直沒有波及到典客署,章汾才能一直安安穩穩地做他的主簿。但是,如今既然牽扯到了藩國,典客署卻是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
陳觀卻是說道:「章主簿實在是多慮了,這等事情,我等微末小官本來也承擔不起,我等隻需要將所見所聞原原本本上奏便是。我瞧著當今天子素來仁厚,應當不會因為這等事情遷怒於人!」他嘴上這麽說,心裏卻覺得,劉恆這個天子要麽就是心慈手軟,要麽就是做事不幹淨,這才留下了這麽個紕漏,這事傳迴去,煩心的是上頭的人,何況,遼國這邊壓根沒有隱瞞這事的意思,隻怕朝野上下早就人盡皆知,如此一來,滅他們幾個微末小官的口顯然是一件沒必要的事情。<="<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來不及驚嘆四輪馬車的寬敞舒適,一行人就到了王宮。
劉昌暫時還是住在原本的朝鮮王宮中,也隻是對其進行了初步的改建,讓冬天變得舒適一些,他之前就已經在籌劃新的王宮建造,用磚石結構,能夠造得更加精巧舒適。
因為這一路上所見所聞,章汾他們一行也沒有在劉昌麵前表露出什麽盛氣淩人的模樣,反而頗為謙恭有禮,劉昌笑吟吟地接了國書,稍微看了一下,便是笑道:「諸位請入座,畢竟本來也不是什麽外人!」
劉昌這話一說,章汾他們都是愕然,這不是外人的說法又從何而來,雖說他們一路而來,大家都是峨冠博帶,曲裾深衣,看起來的確與漢家宮廷無甚區別,不過,衣著裝飾是一迴事,這遼國繼承自朝鮮,是外藩,怎麽就不是外人了?
一邊已經榮任鴻臚司司正的孫良笑吟吟說道:「我家大王乃是漢家天子嫡長子,當日呂王後嫡出血脈,自然算不得外人!」
這話一說,幾個漢使頓時心裏就咯噔一聲,開始疑心自己是不是被坑了!雖說諸呂之事已經過去,但是也不過就是一兩年的事情罷了,當日群情洶洶,長安城內,原本許多貴族都與呂氏或者是呂氏的親戚有些姻親關係,那一次之後,凡是與呂家有關的,都被斬盡殺絕,當今天子去長安的時候,帶著的是如今那位竇皇後所出的二子一女,後來又接了慎夫人和尹姬所出的劉揖和劉參過來,誰也不會不識趣,問原本呂王後所出的幾個嫡子去什麽地方了。大家都默認,天子身邊呂氏血脈已經斷絕。結果,這個時候,就冒出一個呂王後所出的嫡長子來,這不是坑是什麽?
這種事情,天子應該是知道的,隻是,天子卻什麽都沒說,難不成是對典客署不滿,所以,他們這些底層小官就成了犧牲品?
越想越是害怕,章汾隻覺背後冷汗淋漓,臉色也跟著蒼白起來。一邊副使陳觀先迴過神來,趕緊說道:「我等官小職微,此事卻是不曾聽說過!」這話分明帶了點質疑的意思。
劉昌隻是含笑:「是與不是,父皇自然心知肚明!罷了,今日難得得見故國來人,寡人也是失言了,寡人去年自代地北上,也不曾想過,這麽快就能得到父皇的消息!」說著,他拊掌示意奉上酒菜,又有宮人穿著輕薄的舞衣翩躚而來,在大殿中翩翩起舞,樂工在一側鼓瑟吹笙。
這算是規格很高的招待了,但是除了劉昌手下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之外,其他人都是食不知味,戰戰兢兢,最後渾渾噩噩跟劉昌拜別,返迴了驛館。
之前在宴會上,呂田作為內府令,一直隨侍一側,他這些日子以來,見識的事情也不少,想起事情來,可比以前多了不少,這會兒ren不住說道:「大王,我瞧這幾個人迴去,恐怕要睡不著覺了!」
劉昌輕哼了一聲:「這才哪到哪呢,更應該睡不著覺的人如今正在長安高床軟枕,不知道有多逍遙快活呢!」
聽到劉昌這麽說,呂田身上也是流露出一點殺機來。
驛館那邊,一幫漢使的確是睡不著了,他們坐在一起,都是一副心煩意亂的模樣。
章汾在典客署就是混日子的,他背後並無什麽靠山,也不指望能有什麽升遷的機會,就這麽做個主簿小官,就已經是心滿意足,誰能想到,被派出來出使一趟遼東,送個國書,居然遇上了這樣的事情,他原本還想著帶著遼東的新鮮玩意迴去,還能賺上一筆,如今別說是這個了,知道了這等事情,自己的性命還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作為副使,陳觀雖說隻是典客署的錄事,但是,他當年是走了平陽侯曹家的門路才做了這個官,平陽侯府一直以來嫡係人丁不是很旺盛,陳觀走的也不是嫡係的門路,要不然也不至於落到典客署這個九卿中的清水衙門裏頭。所以,要說靠山有,但是這個靠山也不是那麽穩固。他並非庸碌之人,從王宮出來,他就在思量,這會兒卻是已經有了些想法,見章汾一副心煩意亂的模樣,他心中暗嘆,提醒道:「章主簿不必如此憂心,依觀之意,此事看似兇險,實則並無多少大礙!」
章汾嘆道:「你年輕,不知道這裏頭的兇險。不管這位遼王是如何倖存的,丞相、大將軍他們當日帶頭誅殺呂氏,連宮裏的都殺了,這才有了當今天子入主未央宮,如今突然冒出個有著呂氏血脈的遼王來,若是假冒的還好,若是真的,勢必會君臣失和,到時候還不知道會是什麽情況呢!」章汾在上時間長了,典客署算是個比較邊緣的衙門,因此,從高皇帝晚年到現在,長安城中風波連連,卻一直沒有波及到典客署,章汾才能一直安安穩穩地做他的主簿。但是,如今既然牽扯到了藩國,典客署卻是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
陳觀卻是說道:「章主簿實在是多慮了,這等事情,我等微末小官本來也承擔不起,我等隻需要將所見所聞原原本本上奏便是。我瞧著當今天子素來仁厚,應當不會因為這等事情遷怒於人!」他嘴上這麽說,心裏卻覺得,劉恆這個天子要麽就是心慈手軟,要麽就是做事不幹淨,這才留下了這麽個紕漏,這事傳迴去,煩心的是上頭的人,何況,遼國這邊壓根沒有隱瞞這事的意思,隻怕朝野上下早就人盡皆知,如此一來,滅他們幾個微末小官的口顯然是一件沒必要的事情。<="<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