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殿下,男人不能當老婆 作者:Lafuuu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柏崢輕輕搖頭,喟然道:「走吧。」
到了長安縣衙,黃推官卻不在衙中。
縣中出了死傷這樣多的大案,兇手卻遲遲不見發落。未免民怨沸騰,推官大人與馮縣丞二人正走街串巷地安撫百姓,生怕再有個什麽意外。
黃推官在外得知謝柏崢來縣衙找他,如逢甘霖地就迴來了。前頭那幾日,黃梁山不便去打擾謝柏崢養傷,如今人送上門來豈有放過的道理。
葉小侯爺也不知為何突然迴了京,這長安縣剩下的案子要怎麽繼續審下去,他也一時沒有主意。
黃梁山倒是也給通州府的知州大人寫過信,隻可惜知州大人尚未迴信。想來,黃知府那件事至今沒個著落,通州府也是風聲鶴唳。
隻是長安縣衙更是水深火熱,葉小侯爺走後,還有些群龍無首的意思。
這還得從筆架嶺上那一晚開始說起,如果按照謝柏崢猜測那樣,望鶴樓、筆架嶺以及當初致使年富貴之子喪命的塌方都是人為而非意外,那麽其實那一晚筆架嶺所牽涉的,其實有三個案件。
第一案,自然是礦工們綁架葉文彬一案,劫欽差與謀反同罪。
第二案,則是開採私礦。按照庸朝律法,不管大小隻要是礦場,一旦開挖就要按照比例來繳稅,沿途還要設稅卡,開採私礦不繳稅,那是在皇帝的口袋裏掏銀子,得罪皇帝可是天下第一樁的大事。
第三案,便是年富貴之子命喪筆架嶺。
乍一看似乎並不難找到突破口,尤其前兩個案件都是犯罪事實清楚,隻等判案就行。因為實在沒什麽疑竇,甚至都是當場抓獲,還要如何?
可現在推官大人的為難之處就在於,這案子太清楚了!
按理來說,如果是長安縣的縣令在任上遇到了劫欽差的大案,他又將匪徒當場抓獲。那麽他自然是要親自審理,再言辭清楚地寫一份申詳交給通州府。
通州府主官批示過後,再往上層層遞交,直到大理寺堪合無誤,再把最終判決發下來,將這些不要命的匪徒判個死刑或流放。
到這裏就能結案了。
不過那是正常情況,黃推官遇到的情況顯然複雜得多,因為這些礦工不是因為閑的沒事鬧的才去劫欽差,而是擔心朝廷清查慈恩寺時發現筆架嶺的私礦,這才做下這等犯上作亂的大案。
那麽問題來了,且不說朝廷還沒下令要查抄這寺廟,這空穴來風的謠言是哪裏傳出來的?
礦工們日日在井下挖礦,哪有機會聽說朝廷的動向,又哪有膽量能想到去劫欽差?定是受人煽動指使啊!
甚至那些礦工哪來的?私礦又是哪家在經營,錢落入的是何人的口袋?更不要說一座能夠經營十多年還不被發現的私礦,其中的貓膩得牽涉到多少朝廷官員?
僅僅隻是那日去筆架嶺之前整理出來的本縣富戶名單,已經叫人膽戰心驚,因此除了那個被謝柏崢審了一半的年富貴,其他從筆架嶺上捉拿的幾百名礦工,還有裹亂的幾十個和尚,還在長安縣大牢人滿為患地關著呢。
雖說當日曾流傳過「黃推官夜審幾百人」的謠言,但是想也知道那根本不可能,光是把這些人關進縣衙大牢就折騰到天亮。
黃推官正才提審一個年富貴,望鶴樓便已經把整個酒樓炸上了天。
這接下來要是繼續審,還不知道要出什麽事。前些日子,欽差的大駕還在長安縣,暫且還沒人敢輕舉妄動,如今欽差走了,這案子背後的牛鬼蛇神們也該各顯神通了。
正是為此,黃推官這兩日才帶著馮縣丞四處安撫百姓。他也不是為了謀個好官聲,隻希望將此事徹底壓下去,能解決一個案子便算一個。
至於筆架嶺上的這一個爛攤子,就更是要命了。
黃推官還沒開始審案,隻需想想,便覺得不管是自己的生命還是政治生命都受到極大威脅,苦思冥想過後他得出一個結論——
他幹不了這事!
這倒也不能怪黃推官犯怵,他雖是通州府官員,但隻是推官!他上頭不僅有知府,還有同知,甚至還有通判。
換句話說,他在通州府都隻能排第四,隻管刑名判案。
可他即便是有刑訟的本事,在這案子裏其實也不知該如何使出來,一個弄不好就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科舉入仕是為了做個太平官,不是為了慷慨赴死的。
如今知州大人的信等不到,他也隻能硬著頭皮在這要命的案子裏審出一個他能擔待得起的結果,至於要從望鶴樓的案子裏找出與筆架嶺兩次塌方的聯繫,那恕他實在找不出了。
即便是葉小侯爺下令要查,但這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雖說不能不繼續查,可縣衙的人手實在緊張,不如就交給謝柏崢慢慢查。
若能查出什麽自然好,即便查不出他在葉小侯爺那裏也有個交代。
謝柏崢從黃推官臨時胡扯的一堆託詞中領會了他的意圖,有些意外,但是並未拒絕。他要來了與望鶴樓相關的所有卷宗,一個人靜靜地閱讀。
黃推官眼看這案子總算能了結,心中已計劃著過兩日就將那一份改了不知多少遍的申詳呈給通州府。
這一案的卷宗仔細看來也很多,因為前幾日葉小侯爺的強壓之下,縣衙審了許多人。這些人之間各有聯繫,需要耐心地慢慢看。
謝柏崢看得專注,沒注意到天色漸晚,連縣衙燒飯的婆子都歸家了。小藥童左等右等不見他迴,索性找到縣衙來。
到了長安縣衙,黃推官卻不在衙中。
縣中出了死傷這樣多的大案,兇手卻遲遲不見發落。未免民怨沸騰,推官大人與馮縣丞二人正走街串巷地安撫百姓,生怕再有個什麽意外。
黃推官在外得知謝柏崢來縣衙找他,如逢甘霖地就迴來了。前頭那幾日,黃梁山不便去打擾謝柏崢養傷,如今人送上門來豈有放過的道理。
葉小侯爺也不知為何突然迴了京,這長安縣剩下的案子要怎麽繼續審下去,他也一時沒有主意。
黃梁山倒是也給通州府的知州大人寫過信,隻可惜知州大人尚未迴信。想來,黃知府那件事至今沒個著落,通州府也是風聲鶴唳。
隻是長安縣衙更是水深火熱,葉小侯爺走後,還有些群龍無首的意思。
這還得從筆架嶺上那一晚開始說起,如果按照謝柏崢猜測那樣,望鶴樓、筆架嶺以及當初致使年富貴之子喪命的塌方都是人為而非意外,那麽其實那一晚筆架嶺所牽涉的,其實有三個案件。
第一案,自然是礦工們綁架葉文彬一案,劫欽差與謀反同罪。
第二案,則是開採私礦。按照庸朝律法,不管大小隻要是礦場,一旦開挖就要按照比例來繳稅,沿途還要設稅卡,開採私礦不繳稅,那是在皇帝的口袋裏掏銀子,得罪皇帝可是天下第一樁的大事。
第三案,便是年富貴之子命喪筆架嶺。
乍一看似乎並不難找到突破口,尤其前兩個案件都是犯罪事實清楚,隻等判案就行。因為實在沒什麽疑竇,甚至都是當場抓獲,還要如何?
可現在推官大人的為難之處就在於,這案子太清楚了!
按理來說,如果是長安縣的縣令在任上遇到了劫欽差的大案,他又將匪徒當場抓獲。那麽他自然是要親自審理,再言辭清楚地寫一份申詳交給通州府。
通州府主官批示過後,再往上層層遞交,直到大理寺堪合無誤,再把最終判決發下來,將這些不要命的匪徒判個死刑或流放。
到這裏就能結案了。
不過那是正常情況,黃推官遇到的情況顯然複雜得多,因為這些礦工不是因為閑的沒事鬧的才去劫欽差,而是擔心朝廷清查慈恩寺時發現筆架嶺的私礦,這才做下這等犯上作亂的大案。
那麽問題來了,且不說朝廷還沒下令要查抄這寺廟,這空穴來風的謠言是哪裏傳出來的?
礦工們日日在井下挖礦,哪有機會聽說朝廷的動向,又哪有膽量能想到去劫欽差?定是受人煽動指使啊!
甚至那些礦工哪來的?私礦又是哪家在經營,錢落入的是何人的口袋?更不要說一座能夠經營十多年還不被發現的私礦,其中的貓膩得牽涉到多少朝廷官員?
僅僅隻是那日去筆架嶺之前整理出來的本縣富戶名單,已經叫人膽戰心驚,因此除了那個被謝柏崢審了一半的年富貴,其他從筆架嶺上捉拿的幾百名礦工,還有裹亂的幾十個和尚,還在長安縣大牢人滿為患地關著呢。
雖說當日曾流傳過「黃推官夜審幾百人」的謠言,但是想也知道那根本不可能,光是把這些人關進縣衙大牢就折騰到天亮。
黃推官正才提審一個年富貴,望鶴樓便已經把整個酒樓炸上了天。
這接下來要是繼續審,還不知道要出什麽事。前些日子,欽差的大駕還在長安縣,暫且還沒人敢輕舉妄動,如今欽差走了,這案子背後的牛鬼蛇神們也該各顯神通了。
正是為此,黃推官這兩日才帶著馮縣丞四處安撫百姓。他也不是為了謀個好官聲,隻希望將此事徹底壓下去,能解決一個案子便算一個。
至於筆架嶺上的這一個爛攤子,就更是要命了。
黃推官還沒開始審案,隻需想想,便覺得不管是自己的生命還是政治生命都受到極大威脅,苦思冥想過後他得出一個結論——
他幹不了這事!
這倒也不能怪黃推官犯怵,他雖是通州府官員,但隻是推官!他上頭不僅有知府,還有同知,甚至還有通判。
換句話說,他在通州府都隻能排第四,隻管刑名判案。
可他即便是有刑訟的本事,在這案子裏其實也不知該如何使出來,一個弄不好就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科舉入仕是為了做個太平官,不是為了慷慨赴死的。
如今知州大人的信等不到,他也隻能硬著頭皮在這要命的案子裏審出一個他能擔待得起的結果,至於要從望鶴樓的案子裏找出與筆架嶺兩次塌方的聯繫,那恕他實在找不出了。
即便是葉小侯爺下令要查,但這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雖說不能不繼續查,可縣衙的人手實在緊張,不如就交給謝柏崢慢慢查。
若能查出什麽自然好,即便查不出他在葉小侯爺那裏也有個交代。
謝柏崢從黃推官臨時胡扯的一堆託詞中領會了他的意圖,有些意外,但是並未拒絕。他要來了與望鶴樓相關的所有卷宗,一個人靜靜地閱讀。
黃推官眼看這案子總算能了結,心中已計劃著過兩日就將那一份改了不知多少遍的申詳呈給通州府。
這一案的卷宗仔細看來也很多,因為前幾日葉小侯爺的強壓之下,縣衙審了許多人。這些人之間各有聯繫,需要耐心地慢慢看。
謝柏崢看得專注,沒注意到天色漸晚,連縣衙燒飯的婆子都歸家了。小藥童左等右等不見他迴,索性找到縣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