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薑遺光站在門前, 依舊確認了一番是否有機關暗器。
即便這個消息很可能來源於他母親,他也不會完全相信。
不過門上確實沒有機關,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門後是一間極狹小的暗室, 點著火摺子, 一點點微光照亮了方寸地帶。正中一張小圓桌, 圓桌上放了個木匣。
他打開木匣,裏麵放了一封厚厚信和一張同樣厚實的疊起的布,把布抖開, 赫然是一張輿圖。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張輿圖上的圖案不是畫的,而是用彩線繡上去的。即便過個幾十年也不會壞,不慎泡了水也不會褪色。
真是母親留給他的麽?
薑遺光環視一圈,見沒有其他東西, 退出暗室。
大約怕壞,信也是用不知什麽材質的布做成厚紙張的樣子,封口黏得嚴嚴實實,上麵寫著一排小字:
「愛子薑遺光親啟。」
就著微光, 他拆開了信。
很厚一遝, 薑遺光看得飛快,看完後, 收好信和輿圖爬出井外,按照信上最後的囑託點著火。不知這墨是用什麽製成的,剛把信拿出來, 信上字跡便跟見到太陽的雪一樣消融了, 就算帶走也發現不了什麽。
但薑遺光還是按照吩咐,把所有信紙都燒了。
白煙裊裊, 很快隻剩一小堆灰。
薑遺光離開了東苑,腦子裏還在想著宋玨告訴他的那些消息。
信中,宋玨並沒有和他提及母子情分或父親薑懷堯的私情,可以這麽說,這封信沒有提及一句私事,全都是宋玨東奔西跑這麽多年所探查到的秘密,有些得到了解答,有些盡管隻是猜測,也被她寫了下來。乍一看,不像是母親寫給兒子,更像是一位老道的前輩傳授經驗給後輩。
宋玨去的地方很多,主要是為了找尋「九鼎」。而她也在信中驗證了九鼎這一傳說確為真實。隻要找到流失的九鼎,破解九鼎上刻著的銘文之謎,就能打開驪山地宮外的機關。
那張輿圖,就是她親自畫下的走南闖北跋山涉水經過的路。九鼎共九尊,她找到了六尊,還有三尊尚且下落不明,但她在信中寫道據她查閱古書發現有一尊鼎很可能漂洋過海去了海外,興許就是在方丈、蓬萊、瀛洲三座仙山之一。
她認為仙山確實存在,但不一定真是「仙山」,她也不認為山裏真的有什麽仙人。但她沒有機會出海證實了。
至於宋玨為何探訪九鼎,她在信中寫到,是因為她小時候遇到了一位入鏡人。
那入鏡人請她幫忙帶路找一座古墳,後來再見到入鏡人時,他被詛咒纏身,快死了。大約是人之將死,入鏡人告訴了她許多秘密,包括山海鏡的十八重劫,包括長生不老的傳說。後來那入鏡人不知所蹤,可能是死了,卻給尚年幼的宋玨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也就是從那時起,宋玨拚命想往京城跑。她努力賺錢、讀書、尋找古籍,違抗村裏的風俗不願嫁人,再後來她找到契機,在京城裏做起了生意,不斷結交和這方麵有關的人才,隻可惜絕大多數都是紙上談兵。
到後來,她結識了薑懷堯。
彼時的薑懷堯被近衛選中入鏡,剛出第一重劫,正是慌亂之時。宋玨察覺他不像普通人,刻意接近,相處久後,宋玨果然也被近衛找上。她佯做不知山海鏡和入鏡人一事,所有人都以為她對薑懷堯情根深種,才甘願一同入鏡。
薑遺光看著,覺得她和薑懷堯也不是沒有一點情誼,至少他們相處很融洽。
信裏還提到,他們倆做了一個試驗。
這個試驗以前也有入鏡人嚐試過,隻是能滿足條件的入鏡人實在太少了,試驗又十分兇險。所以從未有人成功過。宋玨在信中寫道:「我也不知能否成功,或許即便成功了我也看不到那天,但總要試一試。」
但她到底還是沒說試驗是什麽。
除此外,宋玨也提到一點,即她為何要執著於尋找九鼎打開驪山地宮。
因為,她有個猜測。
——她懷疑那位人間第一位皇帝沒有死。他很可能得到了某方麵意義上的長生不老。
相傳李斯與趙高在秦始皇駕崩後秘不發喪,因為夏天炎熱,便在車上塞滿鮑魚掩飾屍體腐爛的臭氣。
宋玨卻覺得不然。好端端的,把皇帝聖駕的車塞滿鮑魚,臭不可聞,那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他們就是要掩蓋什麽嗎?愚笨的人猜不出,聰明點的一看就能發現吧?
會不會事情剛好相反,正是因為秦始皇沒有死,他以某種自己不知道的方式離開了,所以才要在車上塞滿鮑魚,讓一些盯著皇帝的聰明人反而去猜測、認為皇帝已經去世了呢?
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她有再多猜測也難以證實,除非她能親自目睹驪山地宮內景象。
後來,宋玨得到了當朝天子的支持,她能去的地方、能看到的古籍更多,在她近乎瘋狂地調查下,她誕生了一個有些可怕的猜測。
鬼,到底是什麽?從何處來?
大多數入鏡人包括近衛都以為鬼即怨念,這話宋玨也認同,可她更好奇的是,在更久遠的千萬年前,傳聞還沒有國家,隻有部落的時代,那個時候也有鬼嗎?還是說那時的人不知有鬼?或者把「鬼」當成了另一種事物,隻是叫法不同?
如果人的怨念會在死後變成鬼,那善良的人死後他的善念會不會變成和鬼相反的其他東西?比如神仙?
薑遺光站在門前, 依舊確認了一番是否有機關暗器。
即便這個消息很可能來源於他母親,他也不會完全相信。
不過門上確實沒有機關,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門後是一間極狹小的暗室, 點著火摺子, 一點點微光照亮了方寸地帶。正中一張小圓桌, 圓桌上放了個木匣。
他打開木匣,裏麵放了一封厚厚信和一張同樣厚實的疊起的布,把布抖開, 赫然是一張輿圖。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張輿圖上的圖案不是畫的,而是用彩線繡上去的。即便過個幾十年也不會壞,不慎泡了水也不會褪色。
真是母親留給他的麽?
薑遺光環視一圈,見沒有其他東西, 退出暗室。
大約怕壞,信也是用不知什麽材質的布做成厚紙張的樣子,封口黏得嚴嚴實實,上麵寫著一排小字:
「愛子薑遺光親啟。」
就著微光, 他拆開了信。
很厚一遝, 薑遺光看得飛快,看完後, 收好信和輿圖爬出井外,按照信上最後的囑託點著火。不知這墨是用什麽製成的,剛把信拿出來, 信上字跡便跟見到太陽的雪一樣消融了, 就算帶走也發現不了什麽。
但薑遺光還是按照吩咐,把所有信紙都燒了。
白煙裊裊, 很快隻剩一小堆灰。
薑遺光離開了東苑,腦子裏還在想著宋玨告訴他的那些消息。
信中,宋玨並沒有和他提及母子情分或父親薑懷堯的私情,可以這麽說,這封信沒有提及一句私事,全都是宋玨東奔西跑這麽多年所探查到的秘密,有些得到了解答,有些盡管隻是猜測,也被她寫了下來。乍一看,不像是母親寫給兒子,更像是一位老道的前輩傳授經驗給後輩。
宋玨去的地方很多,主要是為了找尋「九鼎」。而她也在信中驗證了九鼎這一傳說確為真實。隻要找到流失的九鼎,破解九鼎上刻著的銘文之謎,就能打開驪山地宮外的機關。
那張輿圖,就是她親自畫下的走南闖北跋山涉水經過的路。九鼎共九尊,她找到了六尊,還有三尊尚且下落不明,但她在信中寫道據她查閱古書發現有一尊鼎很可能漂洋過海去了海外,興許就是在方丈、蓬萊、瀛洲三座仙山之一。
她認為仙山確實存在,但不一定真是「仙山」,她也不認為山裏真的有什麽仙人。但她沒有機會出海證實了。
至於宋玨為何探訪九鼎,她在信中寫到,是因為她小時候遇到了一位入鏡人。
那入鏡人請她幫忙帶路找一座古墳,後來再見到入鏡人時,他被詛咒纏身,快死了。大約是人之將死,入鏡人告訴了她許多秘密,包括山海鏡的十八重劫,包括長生不老的傳說。後來那入鏡人不知所蹤,可能是死了,卻給尚年幼的宋玨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也就是從那時起,宋玨拚命想往京城跑。她努力賺錢、讀書、尋找古籍,違抗村裏的風俗不願嫁人,再後來她找到契機,在京城裏做起了生意,不斷結交和這方麵有關的人才,隻可惜絕大多數都是紙上談兵。
到後來,她結識了薑懷堯。
彼時的薑懷堯被近衛選中入鏡,剛出第一重劫,正是慌亂之時。宋玨察覺他不像普通人,刻意接近,相處久後,宋玨果然也被近衛找上。她佯做不知山海鏡和入鏡人一事,所有人都以為她對薑懷堯情根深種,才甘願一同入鏡。
薑遺光看著,覺得她和薑懷堯也不是沒有一點情誼,至少他們相處很融洽。
信裏還提到,他們倆做了一個試驗。
這個試驗以前也有入鏡人嚐試過,隻是能滿足條件的入鏡人實在太少了,試驗又十分兇險。所以從未有人成功過。宋玨在信中寫道:「我也不知能否成功,或許即便成功了我也看不到那天,但總要試一試。」
但她到底還是沒說試驗是什麽。
除此外,宋玨也提到一點,即她為何要執著於尋找九鼎打開驪山地宮。
因為,她有個猜測。
——她懷疑那位人間第一位皇帝沒有死。他很可能得到了某方麵意義上的長生不老。
相傳李斯與趙高在秦始皇駕崩後秘不發喪,因為夏天炎熱,便在車上塞滿鮑魚掩飾屍體腐爛的臭氣。
宋玨卻覺得不然。好端端的,把皇帝聖駕的車塞滿鮑魚,臭不可聞,那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他們就是要掩蓋什麽嗎?愚笨的人猜不出,聰明點的一看就能發現吧?
會不會事情剛好相反,正是因為秦始皇沒有死,他以某種自己不知道的方式離開了,所以才要在車上塞滿鮑魚,讓一些盯著皇帝的聰明人反而去猜測、認為皇帝已經去世了呢?
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她有再多猜測也難以證實,除非她能親自目睹驪山地宮內景象。
後來,宋玨得到了當朝天子的支持,她能去的地方、能看到的古籍更多,在她近乎瘋狂地調查下,她誕生了一個有些可怕的猜測。
鬼,到底是什麽?從何處來?
大多數入鏡人包括近衛都以為鬼即怨念,這話宋玨也認同,可她更好奇的是,在更久遠的千萬年前,傳聞還沒有國家,隻有部落的時代,那個時候也有鬼嗎?還是說那時的人不知有鬼?或者把「鬼」當成了另一種事物,隻是叫法不同?
如果人的怨念會在死後變成鬼,那善良的人死後他的善念會不會變成和鬼相反的其他東西?比如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