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義正言辭?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 作者:灰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必大家都聽說了吧?”
“錦衣衛這次在南城正東坊吃了個大虧。”
“差事辦砸了不說,還搭進去100多號人。”
“死了一個千戶,三個百戶。”
“這安南第一蠱毒師還真是夠狠的。”
“錦衣衛自設立以來,好像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大的虧................”
“誰說不是呢!”
“據說——這些人所在的莊園遍地都是見血封喉的劇毒之物。”
“這幫安南死士臨死之前把所有的毒物都釋放了出來。”
“還有大量劇毒蠱蟲跑了出來。”
“現在整個莊園方圓幾裏的地方都被封了。”
“受這些毒物的影響,莊園周圍的土地連雜草都活不了..................”
“錦衣衛在處理善後的時候,還被毒倒了好幾個呢。”
“那個安南蠱毒師死在了莊園裏,太子殿下身上的餘毒恐怕...............”
“解鈴還須係鈴人。”
“這煉毒之人要是還活著,興許還有希望。”
“聽說這安南的蠱毒邪乎著呢。”
“太醫院那邊現在是束手無策。”
“陛下下旨廣尋天下良醫古方為太子解毒進展也頗為不佳。”
“前幾日各省又推薦上來了一批名醫。”
“但給太子殿下會診之後,也試了不少方子。”
“效果都不甚理想...............”
“現在所有的治療方法都隻能是暫時壓製太子殿下體內的餘毒。”
“搞不好,殿下得因此終生服藥。”
“終生服藥倒不是最嚴重的。”
“就怕是時間拖的越長,太子殿下的性情也會變得越發乖張、急躁............”
“太醫院那邊可是已經出了定論了。”
“太子殿下所中之毒,情欲方麵的泛濫倒是其次。”
“對人的神誌和性情上的影響才是最致命的。”
“長此以往,殿下的身體如何能遭的住?”
“國之儲君,受此劫難,於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很是不利啊................”
朝房內,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悄悄討論著關於太子深受蠱毒的長遠影響。
“說來說去,諸位心裏都跟明鏡似的,但就是沒人敢繼續往下說,就是沒人敢點開這個正題!”
“繞來繞去還是這些眾人皆知的事情。”
禮部主事馮青山突然拔高了聲音。
“以太子殿下現如今的這種身體和精神狀態。”
“為國本計,恐怕已經無法繼續承擔起國之儲君之責。”
“身為大明臣子,吾等理應為大明江山社稷上奏直言。”
“馮某官居末微,倒也沒有那麽多的顧慮。”
“本著為國之心,今日我就上一道疏懇請陛下宜盡早考慮另冊儲君之事!”
馮青山此言一出,朝房內立時一片嘩然...............
此番話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卻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於此種場合妄言太子廢立之事。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之前朝臣們紛紛上奏請廢太子是在“蠱毒案”沒有曝出來的前提之下。
那個時候,太子朱慈烺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荒唐失德,毫無儲君之態。
可“蠱毒案”曝出來之後。
眾人皆知——太子朱慈烺之前的所作所為皆是蠱毒作怪身不由己。
太子乃“蠱毒案”最大的受害者。
在這種背景下,直言另立太子,確實是非常容易惹人非議的。
更重要的是——太子剛剛遭遇了這麽糟心的事情。
你這個時候就跳出來諫言另立儲君。
要知道,太子朱慈烺可是當今陛下悉心培養的大明儲君。
父子二人還一起經曆過生死。
皇帝身為人父,在私人情感上能不能接受的了?
此舉會不會觸怒皇帝,有沒有在皇帝傷口上撒鹽之嫌。
這些都是需要衡量的。
所以,朝臣們雖然都知道另立太子之事乃是必然。
但除了馮青山這個六品的禮部主事之外。
還真就沒人敢這麽明目張膽的表示要在這個時候諫言另立儲君之言...............
不過,馮青山此言一出,倒也沒人站出來接他的話茬。
短暫的騷動之後,場麵也隨之冷了下來。
畢竟,大部分人想的是——既然現在有人主動站了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冒著觸怒皇帝掉腦袋的風險來“試錯”,那靜觀其變便成了大部分人的選擇。
如此一來,自然沒人願意去接馮青山的話茬,以免到時候因此事而牽連到自己。
“青山,此事還是不宜操之過急。”
“陛下最近為太子之事可謂是操碎了心。”
“這個時候讓陛下考慮另立儲君之事恐怕不太合時宜。”
禮部尚書史可法出言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話別人不說,但馮青山畢竟是禮部的官員。
史可法身為禮部尚書,自然還是要說上一二的。
在別人看來,史可法在這個時候出言提醒。
無非有二。
第一,讓大家都看到——馮青山雖然是禮部官員。
可要上奏的這個事,可不是他這個禮部尚書指使的。
第二,馮青山怎麽說也是禮部的,身為上司,史可法一言不發也是不合適的。
“史閣老,國之儲君關乎國本。”
“下官認為,此事斷不能拖。”
“縱然是有可能因此觸怒天威,下官也要為此諫言。”
“身為人臣,如果人人都隻撿陛下高興的說,我看倒不如迴家種紅薯!”
馮青山這番話等於是把朝房內的同僚全都給罵了個遍。
但一想到馮青山即將要做的事,也就沒人站出來與其爭辯。
就連出言相勸的史可法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沒有再過多出言。
見眾人如此,馮青山更有一種傲然於天地之間的豪邁之感。
義正言辭之態那是被馮青山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表麵上一副視死如歸的馮青山。
此時內心卻已然樂開了花。
他要是就是這個效果!
“錦衣衛這次在南城正東坊吃了個大虧。”
“差事辦砸了不說,還搭進去100多號人。”
“死了一個千戶,三個百戶。”
“這安南第一蠱毒師還真是夠狠的。”
“錦衣衛自設立以來,好像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大的虧................”
“誰說不是呢!”
“據說——這些人所在的莊園遍地都是見血封喉的劇毒之物。”
“這幫安南死士臨死之前把所有的毒物都釋放了出來。”
“還有大量劇毒蠱蟲跑了出來。”
“現在整個莊園方圓幾裏的地方都被封了。”
“受這些毒物的影響,莊園周圍的土地連雜草都活不了..................”
“錦衣衛在處理善後的時候,還被毒倒了好幾個呢。”
“那個安南蠱毒師死在了莊園裏,太子殿下身上的餘毒恐怕...............”
“解鈴還須係鈴人。”
“這煉毒之人要是還活著,興許還有希望。”
“聽說這安南的蠱毒邪乎著呢。”
“太醫院那邊現在是束手無策。”
“陛下下旨廣尋天下良醫古方為太子解毒進展也頗為不佳。”
“前幾日各省又推薦上來了一批名醫。”
“但給太子殿下會診之後,也試了不少方子。”
“效果都不甚理想...............”
“現在所有的治療方法都隻能是暫時壓製太子殿下體內的餘毒。”
“搞不好,殿下得因此終生服藥。”
“終生服藥倒不是最嚴重的。”
“就怕是時間拖的越長,太子殿下的性情也會變得越發乖張、急躁............”
“太醫院那邊可是已經出了定論了。”
“太子殿下所中之毒,情欲方麵的泛濫倒是其次。”
“對人的神誌和性情上的影響才是最致命的。”
“長此以往,殿下的身體如何能遭的住?”
“國之儲君,受此劫難,於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很是不利啊................”
朝房內,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悄悄討論著關於太子深受蠱毒的長遠影響。
“說來說去,諸位心裏都跟明鏡似的,但就是沒人敢繼續往下說,就是沒人敢點開這個正題!”
“繞來繞去還是這些眾人皆知的事情。”
禮部主事馮青山突然拔高了聲音。
“以太子殿下現如今的這種身體和精神狀態。”
“為國本計,恐怕已經無法繼續承擔起國之儲君之責。”
“身為大明臣子,吾等理應為大明江山社稷上奏直言。”
“馮某官居末微,倒也沒有那麽多的顧慮。”
“本著為國之心,今日我就上一道疏懇請陛下宜盡早考慮另冊儲君之事!”
馮青山此言一出,朝房內立時一片嘩然...............
此番話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卻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於此種場合妄言太子廢立之事。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之前朝臣們紛紛上奏請廢太子是在“蠱毒案”沒有曝出來的前提之下。
那個時候,太子朱慈烺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荒唐失德,毫無儲君之態。
可“蠱毒案”曝出來之後。
眾人皆知——太子朱慈烺之前的所作所為皆是蠱毒作怪身不由己。
太子乃“蠱毒案”最大的受害者。
在這種背景下,直言另立太子,確實是非常容易惹人非議的。
更重要的是——太子剛剛遭遇了這麽糟心的事情。
你這個時候就跳出來諫言另立儲君。
要知道,太子朱慈烺可是當今陛下悉心培養的大明儲君。
父子二人還一起經曆過生死。
皇帝身為人父,在私人情感上能不能接受的了?
此舉會不會觸怒皇帝,有沒有在皇帝傷口上撒鹽之嫌。
這些都是需要衡量的。
所以,朝臣們雖然都知道另立太子之事乃是必然。
但除了馮青山這個六品的禮部主事之外。
還真就沒人敢這麽明目張膽的表示要在這個時候諫言另立儲君之言...............
不過,馮青山此言一出,倒也沒人站出來接他的話茬。
短暫的騷動之後,場麵也隨之冷了下來。
畢竟,大部分人想的是——既然現在有人主動站了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冒著觸怒皇帝掉腦袋的風險來“試錯”,那靜觀其變便成了大部分人的選擇。
如此一來,自然沒人願意去接馮青山的話茬,以免到時候因此事而牽連到自己。
“青山,此事還是不宜操之過急。”
“陛下最近為太子之事可謂是操碎了心。”
“這個時候讓陛下考慮另立儲君之事恐怕不太合時宜。”
禮部尚書史可法出言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話別人不說,但馮青山畢竟是禮部的官員。
史可法身為禮部尚書,自然還是要說上一二的。
在別人看來,史可法在這個時候出言提醒。
無非有二。
第一,讓大家都看到——馮青山雖然是禮部官員。
可要上奏的這個事,可不是他這個禮部尚書指使的。
第二,馮青山怎麽說也是禮部的,身為上司,史可法一言不發也是不合適的。
“史閣老,國之儲君關乎國本。”
“下官認為,此事斷不能拖。”
“縱然是有可能因此觸怒天威,下官也要為此諫言。”
“身為人臣,如果人人都隻撿陛下高興的說,我看倒不如迴家種紅薯!”
馮青山這番話等於是把朝房內的同僚全都給罵了個遍。
但一想到馮青山即將要做的事,也就沒人站出來與其爭辯。
就連出言相勸的史可法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沒有再過多出言。
見眾人如此,馮青山更有一種傲然於天地之間的豪邁之感。
義正言辭之態那是被馮青山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表麵上一副視死如歸的馮青山。
此時內心卻已然樂開了花。
他要是就是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