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重生後嫁給渣過的佛子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夢裏,他好似就這樣和她走完了一生。
隻是清醒之後,仍是麵對浩大的高牆,華麗的宮闕,無邊的寂寥。
他依舊是皇帝麾下的聖僧,她依舊是皇帝寵愛的妃子。
***
不出幾日,皇帝私下裏召見他,麵上的神色既是愁苦又是說不出的悅然。
皇帝性子陰鬱,喜怒不形於色,慣於冷血殺伐,兒女情長從不入他的眼。而此時,他卻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最心愛的姝妃想要學漢文,說是想要為夫君吟詩作賦。
皇帝欣然應允之後,滿朝大儒卻支支吾吾,無人應聲。無人願意教一個異族妖妃,敗壞師門風骨。
空曠的勤政殿,皇帝特地將他召來,詢問:
「國師精通西域各國語言,又識漢文,不如你來為朕分憂?」
鬼使神差一般,他應了下來,沒有拒絕。
這是他和她,時隔多年正式的相見。是重逢,亦是初見。
轉身的一剎那,他看到她小步提裙入內。
她的眉眼比從前更為濃艷,披散的青絲高高梳成髮髻,金翠珠釵來迴搖晃,纖薄衣衫隨風揚起。
四目相對,他從她的眼中看到了懼意。
他早已不是從前那個清俊無瑕的佛子。從高昌開始,他的麵上就覆了一大塊黑疤。況且,他和皇帝過於相似的容貌,天長日久必會惹人非議。
他命人架起一扇絹絲屏風,與她相對而坐,開始授課。
從前他被困在烏茲王庭之時,洛須靡以議佛為名,將她強塞入佛殿,與他共處。那時,他曾對她講授了了不少經文。她為了接近她,討他歡心,也有模有樣地背誦過幾篇。
今次,一開始以佛經為例,教她習字之時,他有意無意也用到那些經文。
他忍不住試探她,哪怕她想起一字一句。
可她隻是趴在案上,咬著狼毫筆頭髮愣,秀氣的眉皺著,渾然不知,一臉為難。
她不記得他。她隻是把他當作其中一個裙下之臣。
隔著屏風,他獨立良久,手裏的經卷一寸一寸攥緊,壓出一道道猙獰的皺紋。
他閉了閉眼,告訴自己,他不該有怨懟。
她從來沒有強迫於他。是他甘願入她的彀。哪怕不會有迴應。
他不該再為之耽溺,任由無望的慾念滋長。
第一堂課後,她以為他是故意為難她,也想捉弄他。她送他拜師的束脩,是他從不飲的酒。出家人當守五戒,不得飲酒。她想讓他難堪,給他一個下馬威。
彼時,她不過是一得寵的妃嬪,他卻是皇帝所倚仗重用的權臣。
看慣人情的宮人嚇得大氣不敢出,他卻隻笑了笑。
她還是她,和從前一般的頑劣。
他隻是想起在烏茲王庭的時候,她偏要他在她光裸的背上寫經書。頤指氣使的模樣,一點不曾改變。
可惜,這樣烈火一般絢爛燃著的人兒,註定在這百世冷寂的宮裏,燒不長久。
命運的註腳,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筆。
***
皇帝即位之初,皇權不穩,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後來的一日,他方領兵屠了一族叛臣,滿身是血地出現在勤政殿,正好看到她正陪著皇帝沏茶。
沒有見過這般血腥的少女一見到他時驚慌失措,嚇得麵色發白,連連避退。連第二日上他的課,都遲了一刻有餘。
那一瞬,他突然覺得,她認不得他也挺好。
麵部全非之人,憑何要讓人記得。
此後,他收了全部的綺思,埋首於軍政要務,一顆心如銅牆鐵壁,再難攻破。
直到京城開始內亂,藩王爭相入京,想要探一探新帝的虛實。
皇帝麵色一日比一日陰沉,問他,該怎麽辦。
他眼眸低垂,隻淡淡道了一句:
「陛下,不該冷落皇後。」
昔年為了奪位,尚是四皇子的皇帝娶了隴西貴女,獲得了這一支最為強勁的兵權。可他獨寵姝妃,隴西世家已有不滿,不再鼎力支持。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自認為是毫無偏私。
年輕的帝王在勤政殿枯坐一夜。
翌日,皇帝終是踏入了皇後的宮門。自那一日起,往日疏離的帝後常攜手同遊,恩愛異常。
從前燈火輝煌的明霞宮,夜裏宮燭都不見一盞。人們好像把那個趾高氣揚的姝妃娘娘忘了,無人再提起她的妝容舞姿,脾性樂趣。往日逢迎她的人,都要暗自罵一句妖女、禍水。
誰又不知道呢,帝王的寵愛,本就不過雲煙一場,一陣風就吹散了。
為了固權,皇帝聽從他的建議,拉攏皇後背後數代掌管大梁兵權的外戚,開始冷落那個從前萬千寵愛的她。
可他又忽然後悔了。
那一日,毫無預兆地,她在屏風後麵突然吐出一口血,昏了過去,下腹血跡斑斑。
他抱起她,穿越重重宮牆,去往太醫所的時候,太醫已是受人之命,唯唯不對,不肯救治。
她纖瘦的手抓緊了他的襟口,平日裏的飛揚跋扈全然不見,芙蓉嬌靨,此刻淚如雨下。
她在求他,說她不想死。
那一刻,他才意識到他荒謬的私心。
她在宮中背後沒有母族,更無權勢,隻不過依附皇權的花,沒了雨露,就會枯萎,化為一抔無人問津的塵土。
如果他不保全這個岌岌可危的皇帝,如果皇帝沒有予她寵愛,她的下場隻會更加悽慘。<="<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隻是清醒之後,仍是麵對浩大的高牆,華麗的宮闕,無邊的寂寥。
他依舊是皇帝麾下的聖僧,她依舊是皇帝寵愛的妃子。
***
不出幾日,皇帝私下裏召見他,麵上的神色既是愁苦又是說不出的悅然。
皇帝性子陰鬱,喜怒不形於色,慣於冷血殺伐,兒女情長從不入他的眼。而此時,他卻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最心愛的姝妃想要學漢文,說是想要為夫君吟詩作賦。
皇帝欣然應允之後,滿朝大儒卻支支吾吾,無人應聲。無人願意教一個異族妖妃,敗壞師門風骨。
空曠的勤政殿,皇帝特地將他召來,詢問:
「國師精通西域各國語言,又識漢文,不如你來為朕分憂?」
鬼使神差一般,他應了下來,沒有拒絕。
這是他和她,時隔多年正式的相見。是重逢,亦是初見。
轉身的一剎那,他看到她小步提裙入內。
她的眉眼比從前更為濃艷,披散的青絲高高梳成髮髻,金翠珠釵來迴搖晃,纖薄衣衫隨風揚起。
四目相對,他從她的眼中看到了懼意。
他早已不是從前那個清俊無瑕的佛子。從高昌開始,他的麵上就覆了一大塊黑疤。況且,他和皇帝過於相似的容貌,天長日久必會惹人非議。
他命人架起一扇絹絲屏風,與她相對而坐,開始授課。
從前他被困在烏茲王庭之時,洛須靡以議佛為名,將她強塞入佛殿,與他共處。那時,他曾對她講授了了不少經文。她為了接近她,討他歡心,也有模有樣地背誦過幾篇。
今次,一開始以佛經為例,教她習字之時,他有意無意也用到那些經文。
他忍不住試探她,哪怕她想起一字一句。
可她隻是趴在案上,咬著狼毫筆頭髮愣,秀氣的眉皺著,渾然不知,一臉為難。
她不記得他。她隻是把他當作其中一個裙下之臣。
隔著屏風,他獨立良久,手裏的經卷一寸一寸攥緊,壓出一道道猙獰的皺紋。
他閉了閉眼,告訴自己,他不該有怨懟。
她從來沒有強迫於他。是他甘願入她的彀。哪怕不會有迴應。
他不該再為之耽溺,任由無望的慾念滋長。
第一堂課後,她以為他是故意為難她,也想捉弄他。她送他拜師的束脩,是他從不飲的酒。出家人當守五戒,不得飲酒。她想讓他難堪,給他一個下馬威。
彼時,她不過是一得寵的妃嬪,他卻是皇帝所倚仗重用的權臣。
看慣人情的宮人嚇得大氣不敢出,他卻隻笑了笑。
她還是她,和從前一般的頑劣。
他隻是想起在烏茲王庭的時候,她偏要他在她光裸的背上寫經書。頤指氣使的模樣,一點不曾改變。
可惜,這樣烈火一般絢爛燃著的人兒,註定在這百世冷寂的宮裏,燒不長久。
命運的註腳,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筆。
***
皇帝即位之初,皇權不穩,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後來的一日,他方領兵屠了一族叛臣,滿身是血地出現在勤政殿,正好看到她正陪著皇帝沏茶。
沒有見過這般血腥的少女一見到他時驚慌失措,嚇得麵色發白,連連避退。連第二日上他的課,都遲了一刻有餘。
那一瞬,他突然覺得,她認不得他也挺好。
麵部全非之人,憑何要讓人記得。
此後,他收了全部的綺思,埋首於軍政要務,一顆心如銅牆鐵壁,再難攻破。
直到京城開始內亂,藩王爭相入京,想要探一探新帝的虛實。
皇帝麵色一日比一日陰沉,問他,該怎麽辦。
他眼眸低垂,隻淡淡道了一句:
「陛下,不該冷落皇後。」
昔年為了奪位,尚是四皇子的皇帝娶了隴西貴女,獲得了這一支最為強勁的兵權。可他獨寵姝妃,隴西世家已有不滿,不再鼎力支持。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自認為是毫無偏私。
年輕的帝王在勤政殿枯坐一夜。
翌日,皇帝終是踏入了皇後的宮門。自那一日起,往日疏離的帝後常攜手同遊,恩愛異常。
從前燈火輝煌的明霞宮,夜裏宮燭都不見一盞。人們好像把那個趾高氣揚的姝妃娘娘忘了,無人再提起她的妝容舞姿,脾性樂趣。往日逢迎她的人,都要暗自罵一句妖女、禍水。
誰又不知道呢,帝王的寵愛,本就不過雲煙一場,一陣風就吹散了。
為了固權,皇帝聽從他的建議,拉攏皇後背後數代掌管大梁兵權的外戚,開始冷落那個從前萬千寵愛的她。
可他又忽然後悔了。
那一日,毫無預兆地,她在屏風後麵突然吐出一口血,昏了過去,下腹血跡斑斑。
他抱起她,穿越重重宮牆,去往太醫所的時候,太醫已是受人之命,唯唯不對,不肯救治。
她纖瘦的手抓緊了他的襟口,平日裏的飛揚跋扈全然不見,芙蓉嬌靨,此刻淚如雨下。
她在求他,說她不想死。
那一刻,他才意識到他荒謬的私心。
她在宮中背後沒有母族,更無權勢,隻不過依附皇權的花,沒了雨露,就會枯萎,化為一抔無人問津的塵土。
如果他不保全這個岌岌可危的皇帝,如果皇帝沒有予她寵愛,她的下場隻會更加悽慘。<="<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