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重生後嫁給渣過的佛子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迦樓羅為鳥,因一世又一世浴於業火,每逢月圓,必要受慾火焚身之苦,難消難解,死後方休。」
洛襄垂眸,無絲毫猶豫:
「愛欲本在我身,弟子甘願受此刑,以換得她再有來生。」
待洛襄再抬首,白衣老僧早已消散,唯有嘆息的迴響仍在,餘音浩蕩,在山間不止不絕:
「真乃業障,歡喜業障……」
夤夜,清月如銀,雷音寺的焦墟廢土又再度燃起大火。
沖天的火光中,初受戒的絳袍,佛子的袈裟,國師的僧袍,直至最後的玄黑緇衣,皆化為一寸一寸的灰燼。
連帶著記憶裏漫天的佛經誦偈,王庭裏一夜不盡的纏綿,屏風前那抹認真習字的剪影,那一枚無法宣洩愛意的繩結,還有最後雷音寺前決然離去的背影……
伊人桃麵笑靨,酥腰雲鬢,亦盡數付之一炬。
一生飄搖不定的命途,如幻化的吉光片羽,就在眼底一一掠過,消散了。
此生已休,但求來世。
他不會後悔,也不遺憾。
火焰明光,生生不息,照盡兩世。
……
今生。
長安城二十裏外,洛朝露從一場烈焰大火的夢中醒來。
她體膚炙熱如焚,渾身發抖,心頭狂跳。
洛朝露撫了撫胸口,緩緩下了軟榻,淺眠之後,恢復了些許精力。
她與鄒雲領著西域聯軍,從敦煌至長安,連日跋涉,晝夜不停,今夜這是她第一迴 沾榻,竟然獨自睡了過去。
朝露披上大氅,帶上馬鞭,朝帳外走去。
不同於一路上的一座座邊城,長安戒備嚴密,不好帶整支軍隊入內。她需得和鄒雲一道想個辦法,可他近日老是避著她,行軍也並不緊快。
朝露蹙起眉頭。
帳外,月色如水,一群巡邏的甲兵聚在一處,指著遠方一處遙遙的火光四下低語。
朝露順著眾人的目光望去,神色驟然一凜。
是北匈人的玄甲騎兵。
不止有她這一支烏茲王軍繞過邊城,走險山惡水,奔赴長安。她一眼所見,熟悉萬分,就知曉這是北匈人的騎兵,定是從長安北麵的定襄城來的。
定襄是大梁北境的重鎮,歷來由藩王鎮守,防守森嚴,北匈騎兵怎能輕易入內?
洛朝露想到洛襄還在長安,心思不定,當即叫親衛牽來坐騎,拿上弓箭,欲與一支小隊過去探一探北匈人的虛實。
一夜未露麵的鄒雲疾步而來,勸她道:
「王,不必擔心,北匈人隻是佯攻,並非真的要與大梁開戰。」
朝露勒住馬,麵露狐疑,皺眉道:
「你又如何知道北匈人的用意?」
「這幾日為何要停在長安城外,不再想辦法入城?」
鄒雲一愣,進而垂下頭,一言不發。
一路上,他怪異的舉止早就引得朝露懷疑已久。
夜風鼓起她覆在韁繩上的袖口,寒意滲膚入骨。
朝露在馬上猛地甩一計鞭子,將地上的草皮掀起一丈的泥,厲聲道:
「你們到底瞞了我什麽?」
鄒雲麵沉如水,屏退了眾人,將朝露默默帶迴帳中。他入帳後沒有主動點火,好似黑暗就能掩去他麵上露出的心虛。
朝露來到燭台前,燃起了燈燭。用髮簪將燭火撥得亮堂無比,仔仔細細看著鄒雲正襟危坐,雙手因緊張而握起了拳。
他沒有直視她,握拳的雙手在膝上平放,緩緩道:
「佛子臨去前,交予我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是在你非要離開敦煌,去長安時打開。上麵隻是……隻是詳細記述了繞城而走,掩人耳目的路線。」
在她無聲的催促之下,鄒雲猶豫片刻,從其中一個錦囊裏取出一段柔軟的絹絲遞予她。
朝露展開一看絹絲上勾畫的輿圖,一時氣笑了。
無怪乎一路本是險象環生的要道走得順利無比,本是容易通過的關口卻要耗費數日不止。
洛襄前世是國師,他對於西域諸國和大梁邊城了如指掌,他是鐵了心要拖慢她的行軍速度。是想讓她到不了長安,見不了他?
鄒雲明知如此,竟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兩個人合起來戲弄她一人!
朝露銀牙咬得咯吱作響,唇邊卻是恨恨一笑,朝鄒雲伸出手,道:
「剩下的錦囊呢?」
鄒雲不敢看她的笑,擦一把額上的汗,繼續道:
「第二個錦囊,便是要我在長安城外時打開,說是看到北匈軍不必慌張,是佛子請三王子殿下召來的北匈軍。隻是一小隊人馬,隻作堪堪震懾,並非開戰,讓我們放心……」
朝露一把奪過早在他手裏捏皺了的錦囊,一看絹絲上的筆跡,確是洛襄的字沒錯,也確實說了北匈軍隻不過他請來震懾。
可為何要請北匈軍在長安城外盤桓?局勢愈發複雜,這樣身在其中的他難道不會更加危險?
洛襄謀事起來心思深重,朝露這顆走一步算一步的榆木腦袋百思不解。
從前世來看,承義公主李氏此舉至少已謀劃了半生,他要做什麽?如何阻止這一場陰謀?
朝露左思右想,思緒紛亂無比,又瞪了一眼鄒雲,道:
「最後一個呢?」
鄒雲凜然挺身避退,重重搖頭道:
「佛子說了,最後一個錦囊沒到時候絕不能打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洛襄垂眸,無絲毫猶豫:
「愛欲本在我身,弟子甘願受此刑,以換得她再有來生。」
待洛襄再抬首,白衣老僧早已消散,唯有嘆息的迴響仍在,餘音浩蕩,在山間不止不絕:
「真乃業障,歡喜業障……」
夤夜,清月如銀,雷音寺的焦墟廢土又再度燃起大火。
沖天的火光中,初受戒的絳袍,佛子的袈裟,國師的僧袍,直至最後的玄黑緇衣,皆化為一寸一寸的灰燼。
連帶著記憶裏漫天的佛經誦偈,王庭裏一夜不盡的纏綿,屏風前那抹認真習字的剪影,那一枚無法宣洩愛意的繩結,還有最後雷音寺前決然離去的背影……
伊人桃麵笑靨,酥腰雲鬢,亦盡數付之一炬。
一生飄搖不定的命途,如幻化的吉光片羽,就在眼底一一掠過,消散了。
此生已休,但求來世。
他不會後悔,也不遺憾。
火焰明光,生生不息,照盡兩世。
……
今生。
長安城二十裏外,洛朝露從一場烈焰大火的夢中醒來。
她體膚炙熱如焚,渾身發抖,心頭狂跳。
洛朝露撫了撫胸口,緩緩下了軟榻,淺眠之後,恢復了些許精力。
她與鄒雲領著西域聯軍,從敦煌至長安,連日跋涉,晝夜不停,今夜這是她第一迴 沾榻,竟然獨自睡了過去。
朝露披上大氅,帶上馬鞭,朝帳外走去。
不同於一路上的一座座邊城,長安戒備嚴密,不好帶整支軍隊入內。她需得和鄒雲一道想個辦法,可他近日老是避著她,行軍也並不緊快。
朝露蹙起眉頭。
帳外,月色如水,一群巡邏的甲兵聚在一處,指著遠方一處遙遙的火光四下低語。
朝露順著眾人的目光望去,神色驟然一凜。
是北匈人的玄甲騎兵。
不止有她這一支烏茲王軍繞過邊城,走險山惡水,奔赴長安。她一眼所見,熟悉萬分,就知曉這是北匈人的騎兵,定是從長安北麵的定襄城來的。
定襄是大梁北境的重鎮,歷來由藩王鎮守,防守森嚴,北匈騎兵怎能輕易入內?
洛朝露想到洛襄還在長安,心思不定,當即叫親衛牽來坐騎,拿上弓箭,欲與一支小隊過去探一探北匈人的虛實。
一夜未露麵的鄒雲疾步而來,勸她道:
「王,不必擔心,北匈人隻是佯攻,並非真的要與大梁開戰。」
朝露勒住馬,麵露狐疑,皺眉道:
「你又如何知道北匈人的用意?」
「這幾日為何要停在長安城外,不再想辦法入城?」
鄒雲一愣,進而垂下頭,一言不發。
一路上,他怪異的舉止早就引得朝露懷疑已久。
夜風鼓起她覆在韁繩上的袖口,寒意滲膚入骨。
朝露在馬上猛地甩一計鞭子,將地上的草皮掀起一丈的泥,厲聲道:
「你們到底瞞了我什麽?」
鄒雲麵沉如水,屏退了眾人,將朝露默默帶迴帳中。他入帳後沒有主動點火,好似黑暗就能掩去他麵上露出的心虛。
朝露來到燭台前,燃起了燈燭。用髮簪將燭火撥得亮堂無比,仔仔細細看著鄒雲正襟危坐,雙手因緊張而握起了拳。
他沒有直視她,握拳的雙手在膝上平放,緩緩道:
「佛子臨去前,交予我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是在你非要離開敦煌,去長安時打開。上麵隻是……隻是詳細記述了繞城而走,掩人耳目的路線。」
在她無聲的催促之下,鄒雲猶豫片刻,從其中一個錦囊裏取出一段柔軟的絹絲遞予她。
朝露展開一看絹絲上勾畫的輿圖,一時氣笑了。
無怪乎一路本是險象環生的要道走得順利無比,本是容易通過的關口卻要耗費數日不止。
洛襄前世是國師,他對於西域諸國和大梁邊城了如指掌,他是鐵了心要拖慢她的行軍速度。是想讓她到不了長安,見不了他?
鄒雲明知如此,竟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兩個人合起來戲弄她一人!
朝露銀牙咬得咯吱作響,唇邊卻是恨恨一笑,朝鄒雲伸出手,道:
「剩下的錦囊呢?」
鄒雲不敢看她的笑,擦一把額上的汗,繼續道:
「第二個錦囊,便是要我在長安城外時打開,說是看到北匈軍不必慌張,是佛子請三王子殿下召來的北匈軍。隻是一小隊人馬,隻作堪堪震懾,並非開戰,讓我們放心……」
朝露一把奪過早在他手裏捏皺了的錦囊,一看絹絲上的筆跡,確是洛襄的字沒錯,也確實說了北匈軍隻不過他請來震懾。
可為何要請北匈軍在長安城外盤桓?局勢愈發複雜,這樣身在其中的他難道不會更加危險?
洛襄謀事起來心思深重,朝露這顆走一步算一步的榆木腦袋百思不解。
從前世來看,承義公主李氏此舉至少已謀劃了半生,他要做什麽?如何阻止這一場陰謀?
朝露左思右想,思緒紛亂無比,又瞪了一眼鄒雲,道:
「最後一個呢?」
鄒雲凜然挺身避退,重重搖頭道:
「佛子說了,最後一個錦囊沒到時候絕不能打開!」<="<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