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後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來,風荷才知道,為何宮變之時,他們朝露宮無人敢搶奪掠殺。小梁子告訴她,他離去之時,看到朝露宮門外守著數十個赤甲將士,無人敢靠近。
因為,這個夜闖公主寢宮的,就是新朝的皇太子殿下,未來大唐的帝王。
自此,大唐不姓李了,改姓崔了。
可這些與她一個小宮女又有何關係。
風荷隻想守著她美麗又脆弱的公主殿下,等她的心上人來接她,那麽自己也算功德圓滿。
果然,公主跟她一樣,似是也不在意這天下姓誰。她甚至都不願見見那位每日前來的皇太子殿下。
說來,太子也是儀表堂堂,相貌出眾,尤其一雙鳳眸,攝人心魄。可自從風荷知道他並不是公主在等的那個人,而且早就有了太子妃,也就對他沒了好奇。
每當太子來宮裏了,她去上茶都會故意慢幾刻。因為她知道,反正他不坐上三盞茶的工夫是不會走的。好在一向對禮儀嚴苛的凝燕姑姑唯獨對此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了入冬的那一日。公主又開始下不了榻了,夜裏開始昏迷了兩日不曾醒來。這一次跟之前的不同,餵她水都飲不下去。
風荷記得,年初之時,德高望重的太醫正老人家曾說過,公主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
一向舉止妥帖的皇太子殿下著急了,這一迴沒有候在外廳,而是徑直帶著太醫進了公主的寢宮。
太醫戰戰兢兢地把完公主的脈,眉頭擰成了麻花,風荷可以看到燭火前他額頭上冒出的細汗,密密麻麻的。
「稟太子殿下,微臣實在……公主……公主,隻是吊著一口氣。唉……」
風荷心底深知,公主能撐到今日,全憑著這口氣。
這口等著心上人的氣。
太子麵色鐵青,喝退了眾人。
那一夜,公主寢宮的燭火一直微弱地亮著。
太子守了公主一夜。
風荷本來倚在門外快要睡著了。卻聽見裏麵好似傳來男子的低語,好像在輕聲敘說著什麽。後來,她太困了也就睡過去了,以為那隻是風聲罷了。
翌日,公主出人意料地醒了過來。
這一天,她沒有趕太子殿下走,留他用了午膳。不過一個在桌上吃的,一個在榻上吃的。
隔著一麵山水畫的絹絲屏風,兩人說著一些過去的事。公主聽著,一會兒直搖頭,一會兒又難得地開了笑顏。
風荷看得出,入暮了太子殿下都捨不得走,離那道屏風越來越近。
直到,公主靜默了片刻,突然問道:
「他,還好嗎?」
屏風那頭,本是說得有幾分笑意的太子殿下,麵容僵在那裏,許久才吐出一句:
「清河,你別等他了。」
「他若是不打算來了,我自己去找他。」公主低垂螓首,語氣平淡,道,「待我死後,把我送出宮去,我不想入皇陵,我隻想迴涼州。」
「請把我,送迴他身邊。」
字字錐心。
聞言,太子的神色遽然冷了下來,又恢復了那個容色端肅的皇太子殿下。他沉默良久,一聲不吭地起身離去。
後來,皇太子一連數月都未曾來過朝露宮。
再來的時候,他已登基成了皇帝。
風荷和凝燕姑姑還有一眾新來的侍女跪在朝露宮前接駕,今生頭一迴,看到皇帝浩浩蕩蕩的金鑾儀仗。
年輕的帝王身後,跟著她熟悉的小梁子。他的幹爹在宮變中被皇太子殿下親手砍下了頭,說是要為公主報仇。而他因是舊人,且對這皇宮熟門熟路,於是就扶搖直上,頂替了他幹爹的位置,成了風光無限的禦前掌印。
可皇帝的鑾駕並未進入朝露宮中。身著赤金袞服的男人在宮門前徘徊了足有一刻,始終沒有邁進一步。
皇帝走後,內侍省連夜將朝露宮的宮名改成了「福壽宮」,說是添福添壽之意。
隻因皇帝離去前,對著宮門喃了一句: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名字太苦了,不吉利。」小梁子心思活絡地聽了去,揣摩聖心辦好了事。
但,公主並未就此好起來,身子每況愈下。醒來的時候越來越少。風荷好怕她哪一天昏過去,就再也醒不來了。
可公主哪怕再起不來,都會讓人在榻上給她梳妝。
她說,她不想那麽憔悴地見到她的心上人。
最後那一日,風荷正跪在榻前收拾,忽聞頭頂響起公主微弱的聲音:
「叫皇帝過來。」
公主叫皇帝,從不叫聖上。而一向威嚴肅穆的聖上,好似並不介意。
她心下一驚,明白過來。怕公主撐不住,不顧宮規地跑去找了小梁子。在他通稟下,她順利地見到了正在含元殿與軍政大臣商議要事的皇帝。
天子威儀,令她不寒而慄。他陌生得已不像曾經那個時常來朝露宮討茶喝的皇太子。
待她哽咽著說完,他沉定的麵上掠過一絲慌亂,拋下眾臣,轎輦也不坐,徑直就往福壽宮狂奔而去。
來到公主的寢宮前,聽到侍女們小聲的啜泣聲,他的腳步慢了下來。似是遲疑,似是不敢。
繾綣的帳幔縫隙中,漏出一隻藕白的細臂,手指艱難地動了動:
「煥之。」
風荷聽到身旁的小梁子大吸一口涼氣,公主竟然直唿新帝真名,一點也不避諱,喚作旁人,可是殺頭的罪。<="<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因為,這個夜闖公主寢宮的,就是新朝的皇太子殿下,未來大唐的帝王。
自此,大唐不姓李了,改姓崔了。
可這些與她一個小宮女又有何關係。
風荷隻想守著她美麗又脆弱的公主殿下,等她的心上人來接她,那麽自己也算功德圓滿。
果然,公主跟她一樣,似是也不在意這天下姓誰。她甚至都不願見見那位每日前來的皇太子殿下。
說來,太子也是儀表堂堂,相貌出眾,尤其一雙鳳眸,攝人心魄。可自從風荷知道他並不是公主在等的那個人,而且早就有了太子妃,也就對他沒了好奇。
每當太子來宮裏了,她去上茶都會故意慢幾刻。因為她知道,反正他不坐上三盞茶的工夫是不會走的。好在一向對禮儀嚴苛的凝燕姑姑唯獨對此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了入冬的那一日。公主又開始下不了榻了,夜裏開始昏迷了兩日不曾醒來。這一次跟之前的不同,餵她水都飲不下去。
風荷記得,年初之時,德高望重的太醫正老人家曾說過,公主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
一向舉止妥帖的皇太子殿下著急了,這一迴沒有候在外廳,而是徑直帶著太醫進了公主的寢宮。
太醫戰戰兢兢地把完公主的脈,眉頭擰成了麻花,風荷可以看到燭火前他額頭上冒出的細汗,密密麻麻的。
「稟太子殿下,微臣實在……公主……公主,隻是吊著一口氣。唉……」
風荷心底深知,公主能撐到今日,全憑著這口氣。
這口等著心上人的氣。
太子麵色鐵青,喝退了眾人。
那一夜,公主寢宮的燭火一直微弱地亮著。
太子守了公主一夜。
風荷本來倚在門外快要睡著了。卻聽見裏麵好似傳來男子的低語,好像在輕聲敘說著什麽。後來,她太困了也就睡過去了,以為那隻是風聲罷了。
翌日,公主出人意料地醒了過來。
這一天,她沒有趕太子殿下走,留他用了午膳。不過一個在桌上吃的,一個在榻上吃的。
隔著一麵山水畫的絹絲屏風,兩人說著一些過去的事。公主聽著,一會兒直搖頭,一會兒又難得地開了笑顏。
風荷看得出,入暮了太子殿下都捨不得走,離那道屏風越來越近。
直到,公主靜默了片刻,突然問道:
「他,還好嗎?」
屏風那頭,本是說得有幾分笑意的太子殿下,麵容僵在那裏,許久才吐出一句:
「清河,你別等他了。」
「他若是不打算來了,我自己去找他。」公主低垂螓首,語氣平淡,道,「待我死後,把我送出宮去,我不想入皇陵,我隻想迴涼州。」
「請把我,送迴他身邊。」
字字錐心。
聞言,太子的神色遽然冷了下來,又恢復了那個容色端肅的皇太子殿下。他沉默良久,一聲不吭地起身離去。
後來,皇太子一連數月都未曾來過朝露宮。
再來的時候,他已登基成了皇帝。
風荷和凝燕姑姑還有一眾新來的侍女跪在朝露宮前接駕,今生頭一迴,看到皇帝浩浩蕩蕩的金鑾儀仗。
年輕的帝王身後,跟著她熟悉的小梁子。他的幹爹在宮變中被皇太子殿下親手砍下了頭,說是要為公主報仇。而他因是舊人,且對這皇宮熟門熟路,於是就扶搖直上,頂替了他幹爹的位置,成了風光無限的禦前掌印。
可皇帝的鑾駕並未進入朝露宮中。身著赤金袞服的男人在宮門前徘徊了足有一刻,始終沒有邁進一步。
皇帝走後,內侍省連夜將朝露宮的宮名改成了「福壽宮」,說是添福添壽之意。
隻因皇帝離去前,對著宮門喃了一句: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名字太苦了,不吉利。」小梁子心思活絡地聽了去,揣摩聖心辦好了事。
但,公主並未就此好起來,身子每況愈下。醒來的時候越來越少。風荷好怕她哪一天昏過去,就再也醒不來了。
可公主哪怕再起不來,都會讓人在榻上給她梳妝。
她說,她不想那麽憔悴地見到她的心上人。
最後那一日,風荷正跪在榻前收拾,忽聞頭頂響起公主微弱的聲音:
「叫皇帝過來。」
公主叫皇帝,從不叫聖上。而一向威嚴肅穆的聖上,好似並不介意。
她心下一驚,明白過來。怕公主撐不住,不顧宮規地跑去找了小梁子。在他通稟下,她順利地見到了正在含元殿與軍政大臣商議要事的皇帝。
天子威儀,令她不寒而慄。他陌生得已不像曾經那個時常來朝露宮討茶喝的皇太子。
待她哽咽著說完,他沉定的麵上掠過一絲慌亂,拋下眾臣,轎輦也不坐,徑直就往福壽宮狂奔而去。
來到公主的寢宮前,聽到侍女們小聲的啜泣聲,他的腳步慢了下來。似是遲疑,似是不敢。
繾綣的帳幔縫隙中,漏出一隻藕白的細臂,手指艱難地動了動:
「煥之。」
風荷聽到身旁的小梁子大吸一口涼氣,公主竟然直唿新帝真名,一點也不避諱,喚作旁人,可是殺頭的罪。<="<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