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話音落地,科舉班的學生們越發激動起來,人一旦激動起來就像打了雞血,自覺無所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乃是天選之子的錯覺,學生們這叫一個群情激湃,恨不能現在就伏案疾書,唰唰唰一氣嗬成,一篇華彩文章就此橫空出世,皇帝拍案叫絕,群臣贊不決口,名利雙收!!!
學生們都正是愛幻想的年紀,忍不住飄飄然神往,宋景辰發出靈魂拷問:「諸位有沒有想過我等後浪憑什麽可以超越前浪,又憑什麽可以解決前輩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是啊,憑什麽啊?
憑自己比前輩們年輕?憑自己走過的路還不如前輩們走過的橋多?
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全都匯聚到了宋景辰的臉上,想要知道答案。
第136章 陛下的口諭!
麵對大家期待的眼神, 宋景辰很認真道:「那是因為我們書院不僅僅重視經史子集,亦重視格物學,如此,我們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比他們多了一條。」
廣場上有一瞬間的安靜, 隨之學生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有人嚷道:「辰哥兒, 你可真行, 繞一大圈兒敢情還是要往你們數理班臉上貼金唄。」
眾人嬉笑著散去。
宋景辰:「……」
我是認真的。
這時,宋景睿大步過來,攬著弟弟的肩膀, 溫聲道:「辰哥兒,你說得太好了, 改變了二哥對格物的偏見,以後二哥還要向你多請教。」
宋景辰:「哥,我是不是有點太自以為是,剛才說著說著激動起來, 就有點忘乎所以。」
宋景睿:「不是。你講話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 亦沒有一個人走神,包括先生亦是, 大家都被你講的話吸引住了。」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郭午興沖沖湊上來,滿臉自豪道:「辰哥兒, 你剛才整個人都在發光。」
宋景辰眨巴眨巴眼, 「那我這學生會長還不算丟人?」
郭午揮舞著拳頭,「當然!以後看他們誰敢不服你這個會長, 你不光算學碾壓他們,文章也一樣能碾壓他們, 論打架他們就更不是咱們對手了。」
宋景辰點點頭,「那還行,不過打架就算了,咱們學生會以理服人。」
郭午:「聽你的,討論會開完,咱們下一步要幹什麽呀。」
宋景辰拍拍他肩膀,「先歇歇,會長也要休息呀。」
……
兩日後的早朝。
一大早,外麵艷陽高照,偌大的紫宸殿氣氛卻壓抑冰冷到極點,這該死的大晴天。
二月份以來,以中州為主的三地旱情越發嚴重,老天爺吝嗇到滴雨不下,當地亦無有效抗旱措施,眼瞅著再這樣下去,三地就要絕收,中州三地乃是產糧大省,共計七千多萬畝耕地,二千多萬人口,一旦顆粒無收,後果不堪想像。
這麽多人的口糧該如何解決,若解決不了,流民的數量可以想像。
更加糟糕的是,有些地方的旱情已經嚴重到人都喝不上水了,急需把災情最嚴重地區的人口轉移分散到周邊。
可這中州周邊省份一個賽一個窮,接納能力也是個大問題。
龍椅上,一身明黃色龍袍的文昭帝麵色陰沉得滴出水來,微微向下的嘴角緊繃成線,一雙幽深冷酷的眸子在群臣頭頂一一掃過,半晌後,最終停駐在才上任不久的戶部尚書張璟頭上。
「張璟,你怎麽說,讓朕聽聽。」
張璟心頭一震,慌忙向前快步出列,朝著上麵一拱手,硬著頭皮迴道:「迴稟陛下,抗旱所需一應物資,臣必當盡全力籌集。」
皇帝問他怎麽說,他能有什麽高見,自古抗旱就那幾招兒,剛才群臣不都討論過了嘛。
皇帝這會兒找他這戶部尚書,無非是要銀子,隻是這戶部的銀子各有去處,官員的俸祿不能動,軍隊的銀子不能動,不能動、不好動的太多,他亦隻能東挪西湊,老鼠洞的錢都得想辦法給扣出來。
別以為應付過去抗旱的銀子就完事了,這後麵還要有大筆安置流民的銀子等著戶部出呢,若再發生個暴亂,簡直不敢想。
處處都是難處,各種難處你是一處也不能說,若你帶頭說難處,這滿朝文武俱都開始哭訴難處,事情還要不要做?
張璟的難處文昭帝自是清楚,聽他如此說,點了點頭,道:「眼下能籌集多少?」
帝王看似輕飄飄一句話,這是完全堵死張璟的退路,什麽叫全力籌集?沒有具體數目,一萬兩銀子你也可以說是盡了全力,十萬兩銀子也可說是盡了全力。
張璟一時說不出話來,說多了做不到,烏紗不保;說少了當下就要丟烏紗。
當真是左右為難。
皇帝不管你為難不為難,你幹不了,自有別人替你幹,文昭帝淡淡道:「怎麽,戶部有多少銀子可以騰挪,張卿家心裏沒數嗎?」
皇帝這是不高興了,張璟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一咬牙,拱手道:「東挪西湊,應該能湊夠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解決不了多少問題,不過文昭帝自己心裏有數,把張璟榨幹他也拿不出更多來了,點了點頭,算是同意。
張璟暫時鬆了一口氣,一陣風吹來,感覺後背涼颼颼,卻是出了一身冷汗,當真是官做得越大,責任越大,也越戰戰兢兢。
後麵文昭帝安排工部、戶部全力配合抗旱,又安排三名欽差大臣下去全力輔助地方抗擊旱情。<="<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學生們都正是愛幻想的年紀,忍不住飄飄然神往,宋景辰發出靈魂拷問:「諸位有沒有想過我等後浪憑什麽可以超越前浪,又憑什麽可以解決前輩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是啊,憑什麽啊?
憑自己比前輩們年輕?憑自己走過的路還不如前輩們走過的橋多?
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全都匯聚到了宋景辰的臉上,想要知道答案。
第136章 陛下的口諭!
麵對大家期待的眼神, 宋景辰很認真道:「那是因為我們書院不僅僅重視經史子集,亦重視格物學,如此,我們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比他們多了一條。」
廣場上有一瞬間的安靜, 隨之學生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有人嚷道:「辰哥兒, 你可真行, 繞一大圈兒敢情還是要往你們數理班臉上貼金唄。」
眾人嬉笑著散去。
宋景辰:「……」
我是認真的。
這時,宋景睿大步過來,攬著弟弟的肩膀, 溫聲道:「辰哥兒,你說得太好了, 改變了二哥對格物的偏見,以後二哥還要向你多請教。」
宋景辰:「哥,我是不是有點太自以為是,剛才說著說著激動起來, 就有點忘乎所以。」
宋景睿:「不是。你講話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 亦沒有一個人走神,包括先生亦是, 大家都被你講的話吸引住了。」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郭午興沖沖湊上來,滿臉自豪道:「辰哥兒, 你剛才整個人都在發光。」
宋景辰眨巴眨巴眼, 「那我這學生會長還不算丟人?」
郭午揮舞著拳頭,「當然!以後看他們誰敢不服你這個會長, 你不光算學碾壓他們,文章也一樣能碾壓他們, 論打架他們就更不是咱們對手了。」
宋景辰點點頭,「那還行,不過打架就算了,咱們學生會以理服人。」
郭午:「聽你的,討論會開完,咱們下一步要幹什麽呀。」
宋景辰拍拍他肩膀,「先歇歇,會長也要休息呀。」
……
兩日後的早朝。
一大早,外麵艷陽高照,偌大的紫宸殿氣氛卻壓抑冰冷到極點,這該死的大晴天。
二月份以來,以中州為主的三地旱情越發嚴重,老天爺吝嗇到滴雨不下,當地亦無有效抗旱措施,眼瞅著再這樣下去,三地就要絕收,中州三地乃是產糧大省,共計七千多萬畝耕地,二千多萬人口,一旦顆粒無收,後果不堪想像。
這麽多人的口糧該如何解決,若解決不了,流民的數量可以想像。
更加糟糕的是,有些地方的旱情已經嚴重到人都喝不上水了,急需把災情最嚴重地區的人口轉移分散到周邊。
可這中州周邊省份一個賽一個窮,接納能力也是個大問題。
龍椅上,一身明黃色龍袍的文昭帝麵色陰沉得滴出水來,微微向下的嘴角緊繃成線,一雙幽深冷酷的眸子在群臣頭頂一一掃過,半晌後,最終停駐在才上任不久的戶部尚書張璟頭上。
「張璟,你怎麽說,讓朕聽聽。」
張璟心頭一震,慌忙向前快步出列,朝著上麵一拱手,硬著頭皮迴道:「迴稟陛下,抗旱所需一應物資,臣必當盡全力籌集。」
皇帝問他怎麽說,他能有什麽高見,自古抗旱就那幾招兒,剛才群臣不都討論過了嘛。
皇帝這會兒找他這戶部尚書,無非是要銀子,隻是這戶部的銀子各有去處,官員的俸祿不能動,軍隊的銀子不能動,不能動、不好動的太多,他亦隻能東挪西湊,老鼠洞的錢都得想辦法給扣出來。
別以為應付過去抗旱的銀子就完事了,這後麵還要有大筆安置流民的銀子等著戶部出呢,若再發生個暴亂,簡直不敢想。
處處都是難處,各種難處你是一處也不能說,若你帶頭說難處,這滿朝文武俱都開始哭訴難處,事情還要不要做?
張璟的難處文昭帝自是清楚,聽他如此說,點了點頭,道:「眼下能籌集多少?」
帝王看似輕飄飄一句話,這是完全堵死張璟的退路,什麽叫全力籌集?沒有具體數目,一萬兩銀子你也可以說是盡了全力,十萬兩銀子也可說是盡了全力。
張璟一時說不出話來,說多了做不到,烏紗不保;說少了當下就要丟烏紗。
當真是左右為難。
皇帝不管你為難不為難,你幹不了,自有別人替你幹,文昭帝淡淡道:「怎麽,戶部有多少銀子可以騰挪,張卿家心裏沒數嗎?」
皇帝這是不高興了,張璟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一咬牙,拱手道:「東挪西湊,應該能湊夠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解決不了多少問題,不過文昭帝自己心裏有數,把張璟榨幹他也拿不出更多來了,點了點頭,算是同意。
張璟暫時鬆了一口氣,一陣風吹來,感覺後背涼颼颼,卻是出了一身冷汗,當真是官做得越大,責任越大,也越戰戰兢兢。
後麵文昭帝安排工部、戶部全力配合抗旱,又安排三名欽差大臣下去全力輔助地方抗擊旱情。<="<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