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辰頓了頓,又道:「剛才那位同窗說哪個合適就用哪個好了,那我們現在就來算一筆帳。」
「一頭牛拉犁,一天可耕三五畝地,而人若沒有耕牛的幫助,純靠人力拉,至少需要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青壯才能拉得動犁,且這三個青壯拉上一個時辰就已經是筋疲力盡,需得再換上三個。」
「如此,一天下來能耕上一畝地就不錯了,若遇上鹽鹼地、旱地、困難就更是加倍。」
「若是無牛又無犁,那農人就隻能用鐵鍬一點點翻地,一天能翻多少,諸位不妨迴去在自家花園裏嚐試一下。」
「還有,犁地隻是第一步哦,後麵還有翻地、播種、蓋地呢,純靠人力,諸位不妨再想想,播種的時機能不能等人?」
「播種的時機不等人,工具不給力,人力有限,那麽能種的糧食必然有限,好了,重點來了,我們再來算另外一筆帳——」
宋景辰道:「據戶部的記錄,我大夏朝約四畝地能養活一口人,注意是養活,不是吃飽,更不是我等這種山珍海味隨便吃的富貴之家的標準。如此算來,一個四口之家就需要二十畝地才能活。」
「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在沒有耕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的情況下純靠人力種地的成本,那麽諸位想想這天下有多少人在忍飢挨餓?」
「聽聞我朝今春大旱,受災州省達三個之多,若是有更好的灌溉工具緩解旱情,將會救活多少百姓?」
「反之,朝廷若無解決之道,則餓殍千裏,易子而食,流民遍地,人間煉獄,更甚者,百姓揭竿而起,騷動戰亂,戰亂一起,朝廷便要出兵平亂,大軍一動,錢糧開路,如此對朝廷,對天下百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若諸位還覺事不關己,那麽你們可知我大夏朝東有倭寇,西有西戎,北有北勒,南有南彌,若趁亂出兵,群起而攻之,諸位可安然否?諸位父兄姐妹可安然否,五胡亂華之慘狀諸位的史書上字字帶血,可記住否?」
「一犁之功,造福千秋。諸葛弩,投石車,一器之利可抵千軍。」
「如此,諸君敢言格物無用,工匠低賤否?!」
第135章 古有孟母,今有睿哥兒!
宋景辰一連串的反問, 把在座之人問得啞口無言。
不過迷茫是暫時的,雖承認宋景辰所說不無道理,但卻無一人願意承認或者是認同工匠可以同讀書人一樣平起平坐。
科舉班一位學生站起來道:「士農工商,自古皆是如此。」
宋景辰:「士農工商皆為國之基石, 缺一不可, 不當忽視其任何一個, 我朝之前奉行的亦是重農抑商, 正因我朝開國宰輔取消對商人的各種限製,才有我大夏如今的盛世之景,又豈知重視格物學, 重視工匠,不能讓這盛世愈加國富民強?」
對麵學生忍不住道:「汝欲與吾朝先賢比肩乎?」
「不欲與先賢比肩, 汝讀書何為? 」 宋景睿霍然起身,冷聲道:「吾弟之言,以為天下蒼生謀福立命,汝等巧言令色真小人也, 不足與之為辯!」
說罷, 宋景睿再次振袖而起, 又換了個地方呆著。
那人辯不過宋景辰便想從「為人」上找突破口壓倒對方,不想被宋景睿直接扒皮, 如此一對比,他與宋景辰的格局誰高誰低自然是高下立現。
下麵有人捂著嘴兒偷樂, 宋景辰也忍不住笑了。
這下子大家全都看明白宋景睿了, 原來這貨平日裏少言寡語不是不會說,人家是懶得同你們說, 一遇到他家弟弟就立即化身為宋懟懟,罵人都不給人家留條底褲的。
宋景辰其實也沒指著自己隨便動動嘴皮子就能改變人家的思想, 俗話說溫水煮青蛙,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觀念自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改變,他隻要埋下一顆種子,讓大家有這種意識,說不定有什麽合適的機會就生根發芽了。
自己無所謂,自家哥哥說不得將來還要與這些人同朝為官的,想到這兒,宋景辰笑道:「諸位,你們都看見了,當著我哥的麵少來招惹我,我哥哥見不得自家弟弟受一點委屈。」
宋景辰得為他哥的毒舌開脫——我哥是心疼弟弟,所以說話狠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以後再有這種事兒,那就不是我哥哥說話難聽,是你們自討沒趣。
說到這兒,宋景辰意味深長地看了麵紅耳赤那位一眼,道:「不過,我哥哥為人正直,向來以理服人。」
這話正好迴應了宋景睿剛才那句:「不足與之辯。」
好嘛,兄弟倆混合雙打,都夠毒舌。
宋景辰又笑嘻嘻沖宋景睿的方向道:「古有孟母三遷,今日我哥哥為弟弟挪兩迴地兒了,二哥你辛苦了。」
二哥——你——辛苦了——
這句話仿佛迴音般灌進眾人的耳朵裏,頃刻間,眾人轟然大笑。
見氣氛放開了,宋景辰做了個「停」的手勢,沖眾人道:「停停停,大家都別笑了,咱們繞迴來,繼續說牛。」
繼續——說——牛——
笑不活了,學生們笑得東倒西歪,先生們也維持不住嚴肅表情,陳宴安笑得見眉不見眼,別人都是被宋景辰的話逗笑。
隻有陳宴安這樣久居廟堂之人看到了宋景辰的另一麵——強大的控場能力,以及小孩的狡詐。
麵對科舉班第一個學生的無心刁難,辰哥兒沒有上來就反駁對方,而是把他自己代入到對方立場後,再娓娓道來講道理,無形中把對立之人拉攏到己方。<="<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一頭牛拉犁,一天可耕三五畝地,而人若沒有耕牛的幫助,純靠人力拉,至少需要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青壯才能拉得動犁,且這三個青壯拉上一個時辰就已經是筋疲力盡,需得再換上三個。」
「如此,一天下來能耕上一畝地就不錯了,若遇上鹽鹼地、旱地、困難就更是加倍。」
「若是無牛又無犁,那農人就隻能用鐵鍬一點點翻地,一天能翻多少,諸位不妨迴去在自家花園裏嚐試一下。」
「還有,犁地隻是第一步哦,後麵還有翻地、播種、蓋地呢,純靠人力,諸位不妨再想想,播種的時機能不能等人?」
「播種的時機不等人,工具不給力,人力有限,那麽能種的糧食必然有限,好了,重點來了,我們再來算另外一筆帳——」
宋景辰道:「據戶部的記錄,我大夏朝約四畝地能養活一口人,注意是養活,不是吃飽,更不是我等這種山珍海味隨便吃的富貴之家的標準。如此算來,一個四口之家就需要二十畝地才能活。」
「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在沒有耕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的情況下純靠人力種地的成本,那麽諸位想想這天下有多少人在忍飢挨餓?」
「聽聞我朝今春大旱,受災州省達三個之多,若是有更好的灌溉工具緩解旱情,將會救活多少百姓?」
「反之,朝廷若無解決之道,則餓殍千裏,易子而食,流民遍地,人間煉獄,更甚者,百姓揭竿而起,騷動戰亂,戰亂一起,朝廷便要出兵平亂,大軍一動,錢糧開路,如此對朝廷,對天下百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若諸位還覺事不關己,那麽你們可知我大夏朝東有倭寇,西有西戎,北有北勒,南有南彌,若趁亂出兵,群起而攻之,諸位可安然否?諸位父兄姐妹可安然否,五胡亂華之慘狀諸位的史書上字字帶血,可記住否?」
「一犁之功,造福千秋。諸葛弩,投石車,一器之利可抵千軍。」
「如此,諸君敢言格物無用,工匠低賤否?!」
第135章 古有孟母,今有睿哥兒!
宋景辰一連串的反問, 把在座之人問得啞口無言。
不過迷茫是暫時的,雖承認宋景辰所說不無道理,但卻無一人願意承認或者是認同工匠可以同讀書人一樣平起平坐。
科舉班一位學生站起來道:「士農工商,自古皆是如此。」
宋景辰:「士農工商皆為國之基石, 缺一不可, 不當忽視其任何一個, 我朝之前奉行的亦是重農抑商, 正因我朝開國宰輔取消對商人的各種限製,才有我大夏如今的盛世之景,又豈知重視格物學, 重視工匠,不能讓這盛世愈加國富民強?」
對麵學生忍不住道:「汝欲與吾朝先賢比肩乎?」
「不欲與先賢比肩, 汝讀書何為? 」 宋景睿霍然起身,冷聲道:「吾弟之言,以為天下蒼生謀福立命,汝等巧言令色真小人也, 不足與之為辯!」
說罷, 宋景睿再次振袖而起, 又換了個地方呆著。
那人辯不過宋景辰便想從「為人」上找突破口壓倒對方,不想被宋景睿直接扒皮, 如此一對比,他與宋景辰的格局誰高誰低自然是高下立現。
下麵有人捂著嘴兒偷樂, 宋景辰也忍不住笑了。
這下子大家全都看明白宋景睿了, 原來這貨平日裏少言寡語不是不會說,人家是懶得同你們說, 一遇到他家弟弟就立即化身為宋懟懟,罵人都不給人家留條底褲的。
宋景辰其實也沒指著自己隨便動動嘴皮子就能改變人家的思想, 俗話說溫水煮青蛙,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觀念自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改變,他隻要埋下一顆種子,讓大家有這種意識,說不定有什麽合適的機會就生根發芽了。
自己無所謂,自家哥哥說不得將來還要與這些人同朝為官的,想到這兒,宋景辰笑道:「諸位,你們都看見了,當著我哥的麵少來招惹我,我哥哥見不得自家弟弟受一點委屈。」
宋景辰得為他哥的毒舌開脫——我哥是心疼弟弟,所以說話狠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以後再有這種事兒,那就不是我哥哥說話難聽,是你們自討沒趣。
說到這兒,宋景辰意味深長地看了麵紅耳赤那位一眼,道:「不過,我哥哥為人正直,向來以理服人。」
這話正好迴應了宋景睿剛才那句:「不足與之辯。」
好嘛,兄弟倆混合雙打,都夠毒舌。
宋景辰又笑嘻嘻沖宋景睿的方向道:「古有孟母三遷,今日我哥哥為弟弟挪兩迴地兒了,二哥你辛苦了。」
二哥——你——辛苦了——
這句話仿佛迴音般灌進眾人的耳朵裏,頃刻間,眾人轟然大笑。
見氣氛放開了,宋景辰做了個「停」的手勢,沖眾人道:「停停停,大家都別笑了,咱們繞迴來,繼續說牛。」
繼續——說——牛——
笑不活了,學生們笑得東倒西歪,先生們也維持不住嚴肅表情,陳宴安笑得見眉不見眼,別人都是被宋景辰的話逗笑。
隻有陳宴安這樣久居廟堂之人看到了宋景辰的另一麵——強大的控場能力,以及小孩的狡詐。
麵對科舉班第一個學生的無心刁難,辰哥兒沒有上來就反駁對方,而是把他自己代入到對方立場後,再娓娓道來講道理,無形中把對立之人拉攏到己方。<="<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