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江山歸美人,美人歸我 作者:雁東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穆謙明白,若是這養父母在京畿,偶爾闔宮宴飲時,陸氏還能見到,若是出了京畿,想要再團聚,就不知猴年馬月了。更何況,這養父母的人品關係到孩子以後十數年的光景,須得十分謹慎。穆謙亦不忍穆訣的兒女前途未卜,索性道:
「延兒和紅伊乃是皇孫,京畿裏輩分合適的皇親數來數去就太子、秦王、睿王世子、趙王世子和兒子,雖然京畿外已經就藩的諸王也有資格,但兒子並不想讓他們出京畿。那不如就由兒子將他們接迴去,養在晉王府。兒子與穆訣從小到大的情分,接他們迴去應當應分,想來父皇也會應允。」
喻氏未置可否,隻靜靜地瞧著自己的兒子,半晌未出聲,她知道這個兒子跟從前不一樣了,但是她分辨不清,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轉了性子,還是從前太過隱忍,隱忍到連自己這個生母都瞧不出他掩藏在紈絝皮囊下的那顆雄心。
「母妃怎麽這麽瞧著兒子?」穆謙察覺到了母親的異樣,「您覺得這樣不好麽?既全了兒子與穆訣的情誼,也讓陸娘娘能夠安心。」
喻氏並未接茬,隻以有體己話要私下同晉王說為由,屏退了殿內伺候的內侍,「謙兒,你老實說,是不是真的打算……」
「是!」穆謙見到母親屏退左右,當即猜到下麵要聊什麽,他未等後半句問出,便直接給出了答案,「若非如此,兒子何必接下北境軍權,無端惹人非議。母妃也早就猜到了,不是麽?」
喻氏聽了這話,整個人如墮深淵,她自自知出身寒微,無力與宮內其他女眷相爭,苟且隱忍半生,縱有才華亦不肯表露半分,就是怕無端惹起穆謙的好勝之心。本以為穆謙能當個不求上進的紈絝,平安喜樂一生,沒想到他還是捲入了朝局的漩渦中。
「本來還存著僥倖之心,方才見你連個西席都不肯相讓,為娘就知道,我的謙兒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凡事退避三舍不與人爭鋒的閑散王爺了。安陽雖以教授音律為藉口,但明眼人都瞧能瞧出,那人是肖玨想要的,你既然有心入朝,就該學著左右逢源,何不就做個順水人情。」
穆謙搖了搖頭,麵上皆是堅毅之色,「母妃,兒子永遠不會拿他做人情。」
喻氏以為,穆謙隻是借著這個先生表達一個不再軟弱可欺的態度,沒想到竟是真對這人上了心。自己的兒子她很了解,穆謙自幼灑脫,鮮少對人或物表現出執念,縱使有些新鮮玩意得他一時鍾愛,若有親近之人來討,穆謙也是個大方的,隨手便送了。如今,這人竟然被穆謙送出去又搶了迴來,喻氏不禁對人起了好奇之心。
「這人到底何方神聖,讓我兒中意至此?」
「他是登州人士,姓黎。」穆謙說道此處,微微一頓,想了一下又道:「名至清,是個妙人。本想著今日帶來給您瞧瞧,不曾想病了,改日吧。」
喻氏繡眉輕輕蹙起,這人竟然讓穆謙重視到要帶進宮來?聽方才安陽的話,穆謙與他相識在去北境前,聯想到穆謙性情的變化,喻氏心頭生疑,莫非與此人有關?
喻氏有些不放心,又知道自己兒子的臭脾氣,怕直接勸他,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迂迴道:
「為娘在後宮十數載,見識定然不及我兒。但也曾聽聞,有些寒門書生,沒有家世作保,若想走科舉、察舉之路封侯拜相,難於登天。但他們又個個自視清高,仗著讀過幾本書自命不凡,因著科舉不第,自認為懷才不遇。這群人不曾經歷宦海沉浮,隻會紙上談兵,還口才了得,又善於投機取巧。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擅長燒冷灶,若真把冷灶燒熱,便得一分從龍之功,若敗了,他們本就身無長物,也無甚損失。」
穆謙雖知自己母親也是出身世家,但喻氏平日有意藏鋒露拙避寵自保,是以穆謙從未發現母親還有這般見地。
「母妃多慮了,至清確有經天緯地之才。北境戰事,若無他從旁相佐,兒子恐怕難以善終。」
穆謙接著將北境之事,掩去黎至清對自己的算計和自己對黎至清動心,撿著重點大略講了一遍。
喻氏聽完,繡眉卻並未舒展,梳理了一下思緒,穆謙的聰慧和對朝局的理解遠超她的想像,她便不再打機鋒,直言道:
「如我兒所言,他卻有大才,不僅軍事才能卓著,更能安邦濟民,說好聽些,是他傾力相佐,可若往深一步想,我兒不怕哪日成為他的傀儡?大位之爭,到底是我兒自己的意思,還是他的意思?」
穆謙聽了這話,麵露苦笑,「其實這小禍秧子將兒子算計的很慘,若沒有他從中謀劃,兒子何至於被迫坐上北境的主帥之位。不過,他若真有拿兒子當傀儡之心,遇事隻需直接給出應對之策,隻要這策略得用,兒子嚐到甜頭,定然對他言聽計從。可這小禍秧子他傻,生怕兒子不懂,事事都掰碎了仔細講,也不怕哪天兒子學了他全部的本事後卸磨殺驢。兒子從未讀過兵書,也不會用兵,剛開始在戰場上打了勝仗,還以為自己是天降英才,後來慢慢迴過味來,那些兵法,那小禍秧子早就借著棋局細細給兒子講過了。這些事,他雖不說,但兒子都知道。母妃,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待兒子好,兒子不能疑他。若他真有燒冷灶之心,兒子心甘情願讓他燒。」
喻氏聽完這話沉默半晌,抬頭看了一眼滿臉苦笑的兒子,知道自己是勸不動了,恨鐵不成鋼道:
「還有臉說人家傻,我瞧著你腦子也不好使!他想燒你就讓他燒,若來日他想要踩著你往上爬、想要謀朝篡位,你也依他?」
「延兒和紅伊乃是皇孫,京畿裏輩分合適的皇親數來數去就太子、秦王、睿王世子、趙王世子和兒子,雖然京畿外已經就藩的諸王也有資格,但兒子並不想讓他們出京畿。那不如就由兒子將他們接迴去,養在晉王府。兒子與穆訣從小到大的情分,接他們迴去應當應分,想來父皇也會應允。」
喻氏未置可否,隻靜靜地瞧著自己的兒子,半晌未出聲,她知道這個兒子跟從前不一樣了,但是她分辨不清,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轉了性子,還是從前太過隱忍,隱忍到連自己這個生母都瞧不出他掩藏在紈絝皮囊下的那顆雄心。
「母妃怎麽這麽瞧著兒子?」穆謙察覺到了母親的異樣,「您覺得這樣不好麽?既全了兒子與穆訣的情誼,也讓陸娘娘能夠安心。」
喻氏並未接茬,隻以有體己話要私下同晉王說為由,屏退了殿內伺候的內侍,「謙兒,你老實說,是不是真的打算……」
「是!」穆謙見到母親屏退左右,當即猜到下麵要聊什麽,他未等後半句問出,便直接給出了答案,「若非如此,兒子何必接下北境軍權,無端惹人非議。母妃也早就猜到了,不是麽?」
喻氏聽了這話,整個人如墮深淵,她自自知出身寒微,無力與宮內其他女眷相爭,苟且隱忍半生,縱有才華亦不肯表露半分,就是怕無端惹起穆謙的好勝之心。本以為穆謙能當個不求上進的紈絝,平安喜樂一生,沒想到他還是捲入了朝局的漩渦中。
「本來還存著僥倖之心,方才見你連個西席都不肯相讓,為娘就知道,我的謙兒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凡事退避三舍不與人爭鋒的閑散王爺了。安陽雖以教授音律為藉口,但明眼人都瞧能瞧出,那人是肖玨想要的,你既然有心入朝,就該學著左右逢源,何不就做個順水人情。」
穆謙搖了搖頭,麵上皆是堅毅之色,「母妃,兒子永遠不會拿他做人情。」
喻氏以為,穆謙隻是借著這個先生表達一個不再軟弱可欺的態度,沒想到竟是真對這人上了心。自己的兒子她很了解,穆謙自幼灑脫,鮮少對人或物表現出執念,縱使有些新鮮玩意得他一時鍾愛,若有親近之人來討,穆謙也是個大方的,隨手便送了。如今,這人竟然被穆謙送出去又搶了迴來,喻氏不禁對人起了好奇之心。
「這人到底何方神聖,讓我兒中意至此?」
「他是登州人士,姓黎。」穆謙說道此處,微微一頓,想了一下又道:「名至清,是個妙人。本想著今日帶來給您瞧瞧,不曾想病了,改日吧。」
喻氏繡眉輕輕蹙起,這人竟然讓穆謙重視到要帶進宮來?聽方才安陽的話,穆謙與他相識在去北境前,聯想到穆謙性情的變化,喻氏心頭生疑,莫非與此人有關?
喻氏有些不放心,又知道自己兒子的臭脾氣,怕直接勸他,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迂迴道:
「為娘在後宮十數載,見識定然不及我兒。但也曾聽聞,有些寒門書生,沒有家世作保,若想走科舉、察舉之路封侯拜相,難於登天。但他們又個個自視清高,仗著讀過幾本書自命不凡,因著科舉不第,自認為懷才不遇。這群人不曾經歷宦海沉浮,隻會紙上談兵,還口才了得,又善於投機取巧。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擅長燒冷灶,若真把冷灶燒熱,便得一分從龍之功,若敗了,他們本就身無長物,也無甚損失。」
穆謙雖知自己母親也是出身世家,但喻氏平日有意藏鋒露拙避寵自保,是以穆謙從未發現母親還有這般見地。
「母妃多慮了,至清確有經天緯地之才。北境戰事,若無他從旁相佐,兒子恐怕難以善終。」
穆謙接著將北境之事,掩去黎至清對自己的算計和自己對黎至清動心,撿著重點大略講了一遍。
喻氏聽完,繡眉卻並未舒展,梳理了一下思緒,穆謙的聰慧和對朝局的理解遠超她的想像,她便不再打機鋒,直言道:
「如我兒所言,他卻有大才,不僅軍事才能卓著,更能安邦濟民,說好聽些,是他傾力相佐,可若往深一步想,我兒不怕哪日成為他的傀儡?大位之爭,到底是我兒自己的意思,還是他的意思?」
穆謙聽了這話,麵露苦笑,「其實這小禍秧子將兒子算計的很慘,若沒有他從中謀劃,兒子何至於被迫坐上北境的主帥之位。不過,他若真有拿兒子當傀儡之心,遇事隻需直接給出應對之策,隻要這策略得用,兒子嚐到甜頭,定然對他言聽計從。可這小禍秧子他傻,生怕兒子不懂,事事都掰碎了仔細講,也不怕哪天兒子學了他全部的本事後卸磨殺驢。兒子從未讀過兵書,也不會用兵,剛開始在戰場上打了勝仗,還以為自己是天降英才,後來慢慢迴過味來,那些兵法,那小禍秧子早就借著棋局細細給兒子講過了。這些事,他雖不說,但兒子都知道。母妃,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待兒子好,兒子不能疑他。若他真有燒冷灶之心,兒子心甘情願讓他燒。」
喻氏聽完這話沉默半晌,抬頭看了一眼滿臉苦笑的兒子,知道自己是勸不動了,恨鐵不成鋼道:
「還有臉說人家傻,我瞧著你腦子也不好使!他想燒你就讓他燒,若來日他想要踩著你往上爬、想要謀朝篡位,你也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