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夢見天災:打工女孩的囤貨日常 作者:時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淺從家走到這裏,鞋子上沾滿了露水,早上還有點冷她搭了一件薄外套。
在早晨的陽光下,陳嬸兒從籃子裏拿出一個塑膠袋,對著水泥路邊的草就開始拔。
「這是什麽?」文淺看著地上沿路長了很多,趴在地上長,自己以前從未注意過。
「不知道呢,你陳叔叫彎彎草,他在收藥材的那裏看到有人收就迴來和我說,活的七塊錢一斤,要是曬幹的就十幾二十塊了。」
鄉村的植物多得很,很多都叫不上來名字或者隨便叫的。
文淺掏出手機拍照掃圖識別,原來學名叫地錦草,是一味藥。
陳嬸兒看文淺從手機上查出來名字,也很好奇,問她是怎麽弄出來的。
於是文淺給她手機下載一個軟體,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拍張照識別,多數是能辨別出名字的。
陳嬸兒的手機雖然是智能的,目前為止她會使用的就是打電話發簡訊和微信語音了。
他兒子給她開了量之後她就學會看視頻了,但是同樣的,手機裏麵也積攢了很多無意中下載的垃圾軟體。
文淺給她下載之後教她如何使用,接著就一直給她刪軟體,清內存。
文淺以前聽同事吐槽過父母的手機清理簡直是個大工程,現在算是體會到了。
就在文淺把手機還給陳嬸兒的時候,車來了。
第25章 趕集去了
來的是一輛藍色的半封閉的長三輪,前麵駕駛位置是有門窗,後麵就是敞著的車廂。
陳嬸兒給車裏打個招唿就爬上車用蛇皮袋子墊在上麵坐下,文淺分了一半位置。
坐好之後陳嬸兒揮揮手示意好了,對方就開車了。
因為是敞開的車廂,大家坐在上麵吹著風,文淺想著以後天冷了還是走去三岔口坐麵包車吧,把人吹感冒就不好了。
上麵還有三個人,兩女一男,都是看起來六十多的歲數,因為三輪開起來聲音不小,他們在風中大聲說話。
「這是你閨女?」其中一個穿花褂子的老人家看著文淺問陳嬸兒。
「不是,是圓凹的女娃。」陳嬸兒也大著聲音迴應道。
「哦哦。」對方的表情出現誇張的恍然大悟,「圓凹,就是你們上頭那個獨家兒的?文老頭兒老婆婆兒撿的?」
「不是說老頭兒死的時候,女娃就跑了哩!聽說是出去打工跑了哩!不迴來!」中途插話進來的耳背老頭還點著煙。
文淺在心裏翻了個白眼,真是一點都不顧及當事人在這裏。
什麽跑不跑的,不是媳婦跑了就是姑娘跑了,沒見著人就說跑了。
「哎嗨嗨,這都是哪裏聽的話啊?老婆婆走的時候小文送的終嘞!」陳嬸兒在心裏暗罵這老傢夥不會說話,「女娃兒考上大學,迴來的少。」
對麵幾個人紛紛「哦哦」表示自己明白了。
一個婆婆說道:「上大學肯定在大城市上,難不成還在村裏上?村裏上個啥,黃泥巴大學!扁擔倒地上,橫著知道是個一,豎著就不曉得了!」
眾人哈哈大笑。
文淺直接問陳嬸兒:「這幾位都是誰呀?哪裏人?」
陳嬸兒一一給她介紹,這個是哪個村的,這個是哪裏的。
這裏人住的零散,除了這裏附近的四五個山坳的人她臉熟以外,其他人都不認識。
隻有一個她認識的,其餘兩個不是附近山坳的,所以文淺不認識也很正常。
三輪上坡又下坡,路過三岔路口又上來一個人,之後就載著他們一路往街上去了。
十幾分鍾後到了街頭就把人放下了,約定九點前迴去。
之後文淺就和陳嬸兒分開了。
文淺並沒有明確要買什麽,隻能說邊看邊買。
一條河劃界,兩邊歸不同的鎮管轄。
橋對麵是個鎮叫豐樂鎮,橋這邊就是個村叫柳河村,他們所說的上街也就一條街,從對麵鎮上的車站沿馬路過橋到這邊的街頭拐角。
文淺就是柳河村這邊的人,管轄柳河村的是平河鎮,從他們村子去自己鎮上坐車都要四十分鍾,車費都要十塊,麻煩得很。
附近的人除非上學、住院、辦證,不然不會輕易去的,他們離豐樂鎮近就在這邊趕集存錢啥的,反正鎮上超市和銀行都有。
所有的攤子都集中在這一條街,兩邊的居民樓一樓也都成了商鋪,開了各種各樣的店。
文淺過了橋,在一家賣發麵粑粑的攤子前停下來,她好久沒吃了,有點想念。
在文淺家鄉這邊方言叫發麵粑粑,麵粉加水加酵母粉,兩次醒發之後沾點水貼在鍋上,在鍋底留一點水,蒸熟。
和饃饃或者饅頭不一樣,有一麵是硬的脆的,另一麵則是鬆軟的。
有的地方叫粑粑的是用大米粉做的,也不一樣。
文淺在安市的時候基本沒有見過賣這個早餐的。
攤子前麵等了不少人,一個大鍋一個小鍋,都是帶輪子的大轉鍋,蓋著圓錐形的鍋蓋。
小鍋好了,開始收錢給粑粑。
小的一塊五,大的三塊,於是文淺直接和店主說訂十個一會兒來拿,對方同意之後文淺手機支付就走了。
文淺買了兩包鹽,去一個豬肉鋪上買了三根排骨外加一塊五花肉。
肉鋪老闆認識文淺,問她現在在做什麽,文淺說自己是文員最近離職了,對方就沒有再問。<="<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在早晨的陽光下,陳嬸兒從籃子裏拿出一個塑膠袋,對著水泥路邊的草就開始拔。
「這是什麽?」文淺看著地上沿路長了很多,趴在地上長,自己以前從未注意過。
「不知道呢,你陳叔叫彎彎草,他在收藥材的那裏看到有人收就迴來和我說,活的七塊錢一斤,要是曬幹的就十幾二十塊了。」
鄉村的植物多得很,很多都叫不上來名字或者隨便叫的。
文淺掏出手機拍照掃圖識別,原來學名叫地錦草,是一味藥。
陳嬸兒看文淺從手機上查出來名字,也很好奇,問她是怎麽弄出來的。
於是文淺給她手機下載一個軟體,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拍張照識別,多數是能辨別出名字的。
陳嬸兒的手機雖然是智能的,目前為止她會使用的就是打電話發簡訊和微信語音了。
他兒子給她開了量之後她就學會看視頻了,但是同樣的,手機裏麵也積攢了很多無意中下載的垃圾軟體。
文淺給她下載之後教她如何使用,接著就一直給她刪軟體,清內存。
文淺以前聽同事吐槽過父母的手機清理簡直是個大工程,現在算是體會到了。
就在文淺把手機還給陳嬸兒的時候,車來了。
第25章 趕集去了
來的是一輛藍色的半封閉的長三輪,前麵駕駛位置是有門窗,後麵就是敞著的車廂。
陳嬸兒給車裏打個招唿就爬上車用蛇皮袋子墊在上麵坐下,文淺分了一半位置。
坐好之後陳嬸兒揮揮手示意好了,對方就開車了。
因為是敞開的車廂,大家坐在上麵吹著風,文淺想著以後天冷了還是走去三岔口坐麵包車吧,把人吹感冒就不好了。
上麵還有三個人,兩女一男,都是看起來六十多的歲數,因為三輪開起來聲音不小,他們在風中大聲說話。
「這是你閨女?」其中一個穿花褂子的老人家看著文淺問陳嬸兒。
「不是,是圓凹的女娃。」陳嬸兒也大著聲音迴應道。
「哦哦。」對方的表情出現誇張的恍然大悟,「圓凹,就是你們上頭那個獨家兒的?文老頭兒老婆婆兒撿的?」
「不是說老頭兒死的時候,女娃就跑了哩!聽說是出去打工跑了哩!不迴來!」中途插話進來的耳背老頭還點著煙。
文淺在心裏翻了個白眼,真是一點都不顧及當事人在這裏。
什麽跑不跑的,不是媳婦跑了就是姑娘跑了,沒見著人就說跑了。
「哎嗨嗨,這都是哪裏聽的話啊?老婆婆走的時候小文送的終嘞!」陳嬸兒在心裏暗罵這老傢夥不會說話,「女娃兒考上大學,迴來的少。」
對麵幾個人紛紛「哦哦」表示自己明白了。
一個婆婆說道:「上大學肯定在大城市上,難不成還在村裏上?村裏上個啥,黃泥巴大學!扁擔倒地上,橫著知道是個一,豎著就不曉得了!」
眾人哈哈大笑。
文淺直接問陳嬸兒:「這幾位都是誰呀?哪裏人?」
陳嬸兒一一給她介紹,這個是哪個村的,這個是哪裏的。
這裏人住的零散,除了這裏附近的四五個山坳的人她臉熟以外,其他人都不認識。
隻有一個她認識的,其餘兩個不是附近山坳的,所以文淺不認識也很正常。
三輪上坡又下坡,路過三岔路口又上來一個人,之後就載著他們一路往街上去了。
十幾分鍾後到了街頭就把人放下了,約定九點前迴去。
之後文淺就和陳嬸兒分開了。
文淺並沒有明確要買什麽,隻能說邊看邊買。
一條河劃界,兩邊歸不同的鎮管轄。
橋對麵是個鎮叫豐樂鎮,橋這邊就是個村叫柳河村,他們所說的上街也就一條街,從對麵鎮上的車站沿馬路過橋到這邊的街頭拐角。
文淺就是柳河村這邊的人,管轄柳河村的是平河鎮,從他們村子去自己鎮上坐車都要四十分鍾,車費都要十塊,麻煩得很。
附近的人除非上學、住院、辦證,不然不會輕易去的,他們離豐樂鎮近就在這邊趕集存錢啥的,反正鎮上超市和銀行都有。
所有的攤子都集中在這一條街,兩邊的居民樓一樓也都成了商鋪,開了各種各樣的店。
文淺過了橋,在一家賣發麵粑粑的攤子前停下來,她好久沒吃了,有點想念。
在文淺家鄉這邊方言叫發麵粑粑,麵粉加水加酵母粉,兩次醒發之後沾點水貼在鍋上,在鍋底留一點水,蒸熟。
和饃饃或者饅頭不一樣,有一麵是硬的脆的,另一麵則是鬆軟的。
有的地方叫粑粑的是用大米粉做的,也不一樣。
文淺在安市的時候基本沒有見過賣這個早餐的。
攤子前麵等了不少人,一個大鍋一個小鍋,都是帶輪子的大轉鍋,蓋著圓錐形的鍋蓋。
小鍋好了,開始收錢給粑粑。
小的一塊五,大的三塊,於是文淺直接和店主說訂十個一會兒來拿,對方同意之後文淺手機支付就走了。
文淺買了兩包鹽,去一個豬肉鋪上買了三根排骨外加一塊五花肉。
肉鋪老闆認識文淺,問她現在在做什麽,文淺說自己是文員最近離職了,對方就沒有再問。<="<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