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大案後,他還從未見過那個女孩子。其死不足惜,可此人若還活著,就是天大的隱患。他當然不指望李鑒對林霽華的腹中胎兒如何厚道,隻想著盡可能將路鋪平。
林霽華說的對,他此時阻止不了李鑒冊封王姬為公主。
但世事懸於一線,不能不搏。
車架一路從朱雀大街入太極門。門口守衛要攔,見是端王府的車駕,也就吞聲躑躅著。李正德不領情,從車裏頭出來了,握著劍柄向大內快步流星地走去。
「殿下!」李無傷迎了過來,「陛下正在與朝臣議事,請殿下稍作歇息......」
「滾開。」李正德低聲道,「本王見我族弟,還要你這閹奴引見不成?」
「殿下......」
李正德沒有顧李無傷,上了長階,直入太極宮正殿。那長劍佩於腰間,噹啷作響。
李鑒身著常服,正坐於上,聽一巡撫報江南事。見李正德來了,群臣莫不驚惶,皆對其行禮,又拿眼瞥著李鑒,默不作聲。
「大哥來了。」李鑒做了個平揖,「雖說大哥已不問俗塵,既然至此,不如聽聽四方之事,為寡人......」
「李鑒,我沒工夫同你饒舌。」
座上人忽而展顏,用一種近乎親昵的、令他頭皮發麻的語氣道:「好,那敢問大哥有何指教?」
「叫魂之事未絕,天下不平。」李正德穿過眾人,走到他麵前,抬高聲音道,「大豫天子在此時,要冊封誰?」
李鑒仿佛被嚇住,垂著眼看他,可憐得緊,裝得真像一個懦夫。李正德懶得戳穿他,緩緩抓握住劍柄,聽李鑒輕聲道:「那......大哥,要我怎麽辦才好?」
他低了頭,拍了兩下禦座。
「大哥,一同來坐罷?」
舊安王府仍在那深巷裏。
李群青離開此地時已是四個月前,當時春草長、柳復生,如今已是綠槐亂蟬。
推開後院的門時,那廂房已被人收拾好。許鶴山答應她的事已經辦結了——他分了兩個歸涯司的小司吏,給她今後帶在身邊,這二位此時已等在院中。她與二人執罷同門禮,其中一個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將一個木匣遞給她,讓她自己將封條撕開。
「這是殿下的度牒。」他道,「三徹禪師去了歸涯司,卻仍一直帶在身邊。此番歸還殿下,三徹禪師便與殿下再無師徒之名。」
群青雙手接過,道:「敬謝師父。」
門口有叩門聲。她迴身望去便見孟汀推門進來了。他還是一身黑袍,不帶佩刀,仿佛隻是家中一個略長半輪的前輩。
「在此處接旨罷。」他道。
李鑑定的封號是「鎮國長平公主」,要將安王府改為公主府賜給群青,冊封時以儲君禮。
那群老臣以為「鎮國」二字太過,但李群青畢竟身入冀州,抽身而退時能將崔宇楊撂倒,間接地收歸直隸大權,這是旁人未曾想到的。
天子手中劍,足以稱鎮國。
李群青拜下時想了許多。她所知甚少,對於大豫與李氏皇族,唯一的依憑與聯結就是李鑒。自從離開嘉王府,她從未想過要與此二者再有糾葛,可時運千鈞重,竟然落到她手中。
可會後悔?可會怨懟?
但若不在至高位,便要處處受掣肘,談何改變這世間。
「臣接旨。」
孟汀緩緩收了捲軸,遞到她手中。
「殿下今夜先於此處休息。」他道,「可有什麽話要本侯帶給陛下的?」
「自然有。」群青笑道,「陛下說要以儲君禮,群青明白陛下的心意。我朝儲君,皆是男子,所封存禮袍也是男子樣式。既封的是長平公主,大抵不用身著那些禮袍了。」
不與男子同服,不必成為男兒。
她迴眼望向廂房內。那桌案上有孟汀當初贈予她的妝奩,靜陳於此,從未動過。
「我當紅妝,執劍上殿。」
第60章 登雲第五十九
「大哥不肯與我同坐,怎麽辦呢。」
李鑒頗有些苦惱地望著李正德。
「我冊封的詔書,可是已經發下去了。」他笑著道,「從小,大哥就盼著寡人死。伏連疾久,寡人看時間也所剩無幾,才要好好做打算呀。大哥也是......」
他向前傾身。
「要早做打算才好。」
麵前群臣伏了一地。李鑒收拾了方才巡撫呈上來的文書,轉身向殿後去了。他餘光瞥見李正德也氣沖沖地跨著劍迴身走了,渾身的勁才鬆下來,麵目間有了些疲憊。
「陛下。」李無傷過來,替他將東西捧過去,「可要歇息?」
「我自己去躺臥一會。」李鑒用手背靠上自己額頭,嘆氣道,「孟侯呢?」
「孟侯會來的。」
他點了點頭,先自向甘露殿去。
額頭有些發燙,弄得神思十分混沌。從鬼市迴來後,身子不舒服了幾日,他原以為是太勞累所致,特意休整過,現在卻仍不見好,隱隱地有了些憂慮。
「你將寡人寫的東西拿給孟侯,就讓他去安王府,等著人去換匾額、接群青。」他停了步子,對李無傷交代道,「不要引他來見了。」
李群青騎馬過相輝樓、太極門時,身後已是萬人空巷。她勒馬慢行,低眼看自己紅袍滾金邊,指尖觸到了腰側的青金石宮絛。那長平劍就壓在宮絛之下,凜然三尺,鞘有寒光。
大豫隻有帝女才能封公主,但此時沒有一人敢站出來說一聲不合適。
林霽華說的對,他此時阻止不了李鑒冊封王姬為公主。
但世事懸於一線,不能不搏。
車架一路從朱雀大街入太極門。門口守衛要攔,見是端王府的車駕,也就吞聲躑躅著。李正德不領情,從車裏頭出來了,握著劍柄向大內快步流星地走去。
「殿下!」李無傷迎了過來,「陛下正在與朝臣議事,請殿下稍作歇息......」
「滾開。」李正德低聲道,「本王見我族弟,還要你這閹奴引見不成?」
「殿下......」
李正德沒有顧李無傷,上了長階,直入太極宮正殿。那長劍佩於腰間,噹啷作響。
李鑒身著常服,正坐於上,聽一巡撫報江南事。見李正德來了,群臣莫不驚惶,皆對其行禮,又拿眼瞥著李鑒,默不作聲。
「大哥來了。」李鑒做了個平揖,「雖說大哥已不問俗塵,既然至此,不如聽聽四方之事,為寡人......」
「李鑒,我沒工夫同你饒舌。」
座上人忽而展顏,用一種近乎親昵的、令他頭皮發麻的語氣道:「好,那敢問大哥有何指教?」
「叫魂之事未絕,天下不平。」李正德穿過眾人,走到他麵前,抬高聲音道,「大豫天子在此時,要冊封誰?」
李鑒仿佛被嚇住,垂著眼看他,可憐得緊,裝得真像一個懦夫。李正德懶得戳穿他,緩緩抓握住劍柄,聽李鑒輕聲道:「那......大哥,要我怎麽辦才好?」
他低了頭,拍了兩下禦座。
「大哥,一同來坐罷?」
舊安王府仍在那深巷裏。
李群青離開此地時已是四個月前,當時春草長、柳復生,如今已是綠槐亂蟬。
推開後院的門時,那廂房已被人收拾好。許鶴山答應她的事已經辦結了——他分了兩個歸涯司的小司吏,給她今後帶在身邊,這二位此時已等在院中。她與二人執罷同門禮,其中一個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將一個木匣遞給她,讓她自己將封條撕開。
「這是殿下的度牒。」他道,「三徹禪師去了歸涯司,卻仍一直帶在身邊。此番歸還殿下,三徹禪師便與殿下再無師徒之名。」
群青雙手接過,道:「敬謝師父。」
門口有叩門聲。她迴身望去便見孟汀推門進來了。他還是一身黑袍,不帶佩刀,仿佛隻是家中一個略長半輪的前輩。
「在此處接旨罷。」他道。
李鑑定的封號是「鎮國長平公主」,要將安王府改為公主府賜給群青,冊封時以儲君禮。
那群老臣以為「鎮國」二字太過,但李群青畢竟身入冀州,抽身而退時能將崔宇楊撂倒,間接地收歸直隸大權,這是旁人未曾想到的。
天子手中劍,足以稱鎮國。
李群青拜下時想了許多。她所知甚少,對於大豫與李氏皇族,唯一的依憑與聯結就是李鑒。自從離開嘉王府,她從未想過要與此二者再有糾葛,可時運千鈞重,竟然落到她手中。
可會後悔?可會怨懟?
但若不在至高位,便要處處受掣肘,談何改變這世間。
「臣接旨。」
孟汀緩緩收了捲軸,遞到她手中。
「殿下今夜先於此處休息。」他道,「可有什麽話要本侯帶給陛下的?」
「自然有。」群青笑道,「陛下說要以儲君禮,群青明白陛下的心意。我朝儲君,皆是男子,所封存禮袍也是男子樣式。既封的是長平公主,大抵不用身著那些禮袍了。」
不與男子同服,不必成為男兒。
她迴眼望向廂房內。那桌案上有孟汀當初贈予她的妝奩,靜陳於此,從未動過。
「我當紅妝,執劍上殿。」
第60章 登雲第五十九
「大哥不肯與我同坐,怎麽辦呢。」
李鑒頗有些苦惱地望著李正德。
「我冊封的詔書,可是已經發下去了。」他笑著道,「從小,大哥就盼著寡人死。伏連疾久,寡人看時間也所剩無幾,才要好好做打算呀。大哥也是......」
他向前傾身。
「要早做打算才好。」
麵前群臣伏了一地。李鑒收拾了方才巡撫呈上來的文書,轉身向殿後去了。他餘光瞥見李正德也氣沖沖地跨著劍迴身走了,渾身的勁才鬆下來,麵目間有了些疲憊。
「陛下。」李無傷過來,替他將東西捧過去,「可要歇息?」
「我自己去躺臥一會。」李鑒用手背靠上自己額頭,嘆氣道,「孟侯呢?」
「孟侯會來的。」
他點了點頭,先自向甘露殿去。
額頭有些發燙,弄得神思十分混沌。從鬼市迴來後,身子不舒服了幾日,他原以為是太勞累所致,特意休整過,現在卻仍不見好,隱隱地有了些憂慮。
「你將寡人寫的東西拿給孟侯,就讓他去安王府,等著人去換匾額、接群青。」他停了步子,對李無傷交代道,「不要引他來見了。」
李群青騎馬過相輝樓、太極門時,身後已是萬人空巷。她勒馬慢行,低眼看自己紅袍滾金邊,指尖觸到了腰側的青金石宮絛。那長平劍就壓在宮絛之下,凜然三尺,鞘有寒光。
大豫隻有帝女才能封公主,但此時沒有一人敢站出來說一聲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