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自窗隙中刺進來。李鑒穿行其間,身形隱隱現現。那些故人的衣袍眉目都畫於牆上,設色斑駁。
數年便可敗淩煙,當時誰祝長少年。
他手中攥著那顆榆木佛珠,停在了謝海道的像前。此人是功臣像中唯一不戴冠冕的,聽說是李長卿遵其遺囑才如此。畫中人眉目疏朗,無一點歲月摧折,仿佛謫仙人,隻是——鬢髮如霜雪。
於其側,便是一副儒將像,下有名目,隻書「何檀潛」三字。
「是如此嗎?」他輕聲道。
可是,二更當年分明奔到江寧送葬。他那樣一個人,怎會連摯友生死都不能確認?
倘若謝海道確實已死,那老萬世將那榆木珠交給自己,究竟是何意?
他不打算此時將那榆木珠帶給二更。局中紛亂,多一事就多一絲風險。要分說此際遇,將這幻術大案徹查了也不遲。
從那日鬼市來看,疑點有很多——一坐高台,如何能平地起?就算是真有神力,也得有錢才能使鬼推磨。表象之下必然有人以錢權為底,才可以養得了這一幫術士之徒。
「陛下。」
李鑒迴身,將那榆木珠握緊了。
「陛下恕罪。」來的是個宮人,拱手而立,「本是不該打擾,但......冀州長史李群青,已至太極門。」
第59章 長平第五十八
李群青得令入太極宮,徑直上了淩煙閣,匆匆到三層,見到李鑒負手立於光塵之中,麵對滿壁將相。
她膝頭一軟,跪了下來。
兩千裏路,快馬一旬。冀州長史滿身塵灰地迴來,風袍落拓,額頭肩脊的汗幹了又生,更不用提烈日之下皮膚灼燒。一室闃寂中,她聽著李鑒轉身走過來幾步,便抬眼望去,恰望見他朝自己伸出了手。
「有什麽要向我報的?」他道,「起來。」
「臣協助崔大人不力,求陛下責罰!」李群青急忙拜下。
這話是許鶴山教的。
「怎麽改口了。」李鑒溫和地笑道,「該怪罪的不是你。冀州的叫魂案件已全部判清入檔,你作為協理,職責已盡。聽聞冀州開四境,也有你出力,是嗎?」
「四境不可不開。」群青默了片刻,「但其實,群青以為,崔大人情急之下所言......也沒有大錯。」
「我知道。」
「那......」
「我不治他的罪。」李鑒緩聲道,「但他會成為直隸最後一任布政使。我已令他,即刻告老還鄉。」
那一剎那,李群青耳際響起崔宇楊的話。
李鑒是要把那河北一省,真正變成「直隸」,運於手中。崔宇楊,不過是被順手散落的一粒灰塵。
她這才明了李鑒在直隸的一盤棋。
做君王,必要想到這一步嗎?
「陛下既不罰我,為何要召我迴來?」她任李鑒抓著她的手臂,被拉著站起身來,「我在冀州還有事未做成。那些流民究竟境遇如何,是否歸故裏?我、我放心不下。」
李鑒輕輕鬆開她。
「三尺微命。」他一字一頓地念道。
李群青怔了怔。
她望著李鑒。天子一身素白,凝神看向那功臣畫像,仿佛下一刻就要步入壁上。
「數十年而已,滄海桑田。」
什麽功名,彈指間灰飛煙滅。
「你呢,群青。」他望向身後少女,「你也是想同他們一般,有功於國?」
李群青咬著下唇,定了許久,道:「否。」
「那你的誌向是什麽?」
誌向。
這二字很陌生。三徹對她說,死士是無需大誌的,鐵浮屠要的是剎那間不問死生的鬥誌,不是什麽隱忍的經營與鴻鵠之不群。
可鐵浮屠又如何。
劍鋒向他人,卻又什麽都護不下。
「我要改變這世間。」她脫口而出。
所見所聞不平事,盡作人間萬古塵。
若能拂袖散盡煙塵,她也願意試一試。那是李鑒此時都做不到的事,她卻認定自己能夠做到——小師叔的眼中山河念遠,她受了庇護,得以自如行走其間,繼而看到那些人們。
鮮活的,悲苦的,身不由己的,全都捲入不公不仁的漩渦。
想要改變這一切。
哪怕代價是,收劍入鞘。
「口氣還真是不小。」李鑒笑起來,「你不如委婉些,有所迴護,不然早晚要被那幫言官口誅筆伐。今後說話言談要謹慎,切記。」
「是群青輕狂了。」
李鑒垂眼,看向李群青頸側的一處傷疤。那是一塊新傷,應該是火燒留下的——他一閉眼,就想起了那年祈年殿的大火。那火連同災患一併燃到嘉王府,將他們許多人的命糾纏在一處。
真玄鳥是火燒不死的。
烈火之後,涅槃復生。
「群青。」他道,「我要給你一個冊封。」
李正德穿戴齊整,自整紫金冠。外頭車馬已經備好,他淡聲吩咐了幾句,沒在意身側下人神情中的焦急,逕自跨出門去。
「二郎。」
他一滯,迴眼望見林霽華。
「要冊封公主,就隨他去罷。」霽華聲色略有些嘶啞,「倘若......真的爭不過呢?」
她消瘦許多,小腹卻隆起,像江南貧乏的低矮山丘。
李正德收迴眼光,說了句:「不必擔憂。」
而後,毫不猶豫地上了車駕。
數年便可敗淩煙,當時誰祝長少年。
他手中攥著那顆榆木佛珠,停在了謝海道的像前。此人是功臣像中唯一不戴冠冕的,聽說是李長卿遵其遺囑才如此。畫中人眉目疏朗,無一點歲月摧折,仿佛謫仙人,隻是——鬢髮如霜雪。
於其側,便是一副儒將像,下有名目,隻書「何檀潛」三字。
「是如此嗎?」他輕聲道。
可是,二更當年分明奔到江寧送葬。他那樣一個人,怎會連摯友生死都不能確認?
倘若謝海道確實已死,那老萬世將那榆木珠交給自己,究竟是何意?
他不打算此時將那榆木珠帶給二更。局中紛亂,多一事就多一絲風險。要分說此際遇,將這幻術大案徹查了也不遲。
從那日鬼市來看,疑點有很多——一坐高台,如何能平地起?就算是真有神力,也得有錢才能使鬼推磨。表象之下必然有人以錢權為底,才可以養得了這一幫術士之徒。
「陛下。」
李鑒迴身,將那榆木珠握緊了。
「陛下恕罪。」來的是個宮人,拱手而立,「本是不該打擾,但......冀州長史李群青,已至太極門。」
第59章 長平第五十八
李群青得令入太極宮,徑直上了淩煙閣,匆匆到三層,見到李鑒負手立於光塵之中,麵對滿壁將相。
她膝頭一軟,跪了下來。
兩千裏路,快馬一旬。冀州長史滿身塵灰地迴來,風袍落拓,額頭肩脊的汗幹了又生,更不用提烈日之下皮膚灼燒。一室闃寂中,她聽著李鑒轉身走過來幾步,便抬眼望去,恰望見他朝自己伸出了手。
「有什麽要向我報的?」他道,「起來。」
「臣協助崔大人不力,求陛下責罰!」李群青急忙拜下。
這話是許鶴山教的。
「怎麽改口了。」李鑒溫和地笑道,「該怪罪的不是你。冀州的叫魂案件已全部判清入檔,你作為協理,職責已盡。聽聞冀州開四境,也有你出力,是嗎?」
「四境不可不開。」群青默了片刻,「但其實,群青以為,崔大人情急之下所言......也沒有大錯。」
「我知道。」
「那......」
「我不治他的罪。」李鑒緩聲道,「但他會成為直隸最後一任布政使。我已令他,即刻告老還鄉。」
那一剎那,李群青耳際響起崔宇楊的話。
李鑒是要把那河北一省,真正變成「直隸」,運於手中。崔宇楊,不過是被順手散落的一粒灰塵。
她這才明了李鑒在直隸的一盤棋。
做君王,必要想到這一步嗎?
「陛下既不罰我,為何要召我迴來?」她任李鑒抓著她的手臂,被拉著站起身來,「我在冀州還有事未做成。那些流民究竟境遇如何,是否歸故裏?我、我放心不下。」
李鑒輕輕鬆開她。
「三尺微命。」他一字一頓地念道。
李群青怔了怔。
她望著李鑒。天子一身素白,凝神看向那功臣畫像,仿佛下一刻就要步入壁上。
「數十年而已,滄海桑田。」
什麽功名,彈指間灰飛煙滅。
「你呢,群青。」他望向身後少女,「你也是想同他們一般,有功於國?」
李群青咬著下唇,定了許久,道:「否。」
「那你的誌向是什麽?」
誌向。
這二字很陌生。三徹對她說,死士是無需大誌的,鐵浮屠要的是剎那間不問死生的鬥誌,不是什麽隱忍的經營與鴻鵠之不群。
可鐵浮屠又如何。
劍鋒向他人,卻又什麽都護不下。
「我要改變這世間。」她脫口而出。
所見所聞不平事,盡作人間萬古塵。
若能拂袖散盡煙塵,她也願意試一試。那是李鑒此時都做不到的事,她卻認定自己能夠做到——小師叔的眼中山河念遠,她受了庇護,得以自如行走其間,繼而看到那些人們。
鮮活的,悲苦的,身不由己的,全都捲入不公不仁的漩渦。
想要改變這一切。
哪怕代價是,收劍入鞘。
「口氣還真是不小。」李鑒笑起來,「你不如委婉些,有所迴護,不然早晚要被那幫言官口誅筆伐。今後說話言談要謹慎,切記。」
「是群青輕狂了。」
李鑒垂眼,看向李群青頸側的一處傷疤。那是一塊新傷,應該是火燒留下的——他一閉眼,就想起了那年祈年殿的大火。那火連同災患一併燃到嘉王府,將他們許多人的命糾纏在一處。
真玄鳥是火燒不死的。
烈火之後,涅槃復生。
「群青。」他道,「我要給你一個冊封。」
李正德穿戴齊整,自整紫金冠。外頭車馬已經備好,他淡聲吩咐了幾句,沒在意身側下人神情中的焦急,逕自跨出門去。
「二郎。」
他一滯,迴眼望見林霽華。
「要冊封公主,就隨他去罷。」霽華聲色略有些嘶啞,「倘若......真的爭不過呢?」
她消瘦許多,小腹卻隆起,像江南貧乏的低矮山丘。
李正德收迴眼光,說了句:「不必擔憂。」
而後,毫不猶豫地上了車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