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我下來便可。」許鶴山說著,撥開簾子出去,迴身對群青招了招手,「你自幹爽處繞路,我們在前會和。」
群青一落地,環顧四處,發覺眼前是一片新翻過土的農田。
「這群刁民,把地擴到官道上......」禦馬人一麵趕馬遠去一麵道。
「這古驛道一年沒幾人走,成了田便能多些口糧。」許鶴山提起衣擺,二人緩緩走出尚未插秧的泥田中,踏過草屑,隱隱能聽到些零碎的蛙聲蟲鳴。
「陝西行省包囊京畿,兩稅最重。農人一來,除卻穀稅,隻能勉強留下三季口糧。若逢荒年,就不好說了。」
「那為何不減免兩稅?」
「這不是誰單獨能說了算。其中利弊環環相扣,官官相護。這大豫從不是一個人的大豫。」許鶴山迴過身道,「群青,你若尊我為師為長,我便望你能將這些話記住。」
李群青聽得有些懵,但還是點了頭。她從小沒出過城門,更別說見什麽田野。腳下是新翻的泥土,因為前段時間接續的春雨而潮濕軟和,附著在靴子上。
遠處山陵已綠,天雲淡淡。
「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正使大人執著杖,在前頭道,「我比群青略大些時,仗劍去國,南下雲夢。其間勝景,可玩味一生。自好山水到泥田,都似捲軸了。」
許鶴山興致很好,向前走著,越過小渠與前年留下的草堆。遠處隱約有草廬,路的盡頭在那裏伸展出來,一架馬車已在靜靜等待。
他忽聽到身後,群青認真地念道:「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第25章 同心第二十四
直到聽聞李群青等過了秦嶺,李鑒高懸的心才放下。他信得過許鶴山,卻隱隱擔憂,怕再有什麽意外。
宮中醫官數次來看他,開了漸次調養的方子。冬季本是最難熬的,上一場冬天裏發的惡疾還沒好透,此時又添新傷,更難調理。那宮醫卻也實誠,點出李鑒交病已久,氣不足而百疾將生,應當趁春和景明時出宮調養。
李鑒笑著不置可否,故意問他:「老博士,您看寡人還剩多少年月?」
他本預備著此人跪地不言,沒想到那醫官搭著他的手腕,問道:「陛下從今算起,還有多少事要做?」
遠處鍾聲一瞬。
「寡人慾,除奸佞,定儲君,改弊政,平六合。」李鑒垂眼看向老者斑白的鬢髮,「而後,攜我同心,共歸山林。」
醫官思量片刻,俯首道:「要做前四者,定然是夠了。」
李鑒輕聲道:「您難道不幫寡人?」
「愚必竭所能。」醫官再拜道,「隻是,醫者之上,天命難違。」
李鑒一怔,隨即笑起來。他知道是眼前人在李長卿與太祖的臥榻之側守到最後一刻,經三代帝王,慣看生死,早知禍福。如此波瀾不驚屬實難得,卻也是種無奈。
待醫官走後,內監李無傷進了門,將暖爐呈上了。李鑒叫他將先前沒看完的書擺到榻側,還沒開口,李無傷先道:「陛下,端王成親的日子已經定了。」
「這隨他去。」李鑒道,「按禮數要寡人觀禮成嗎?」
「不必,隻需一紙詔書冊封王妃即可。」李無傷託了個盤子上來,道,「這些是霽華郡主交還到兵部的牌符,其督軍、左將軍之職已交卸,內閣上了份建言,裏頭有些人選,還是陛下......與錢閣老定。」
「有勞。」李鑒頷首,「公公出去,替我將那等召的帶進來。」
李無傷點頭稱是,風似地走了。他將李鑒與醫官的談話聽了個全,在心中盤了一遍,快步到宮門前,高聲道:「宣雍昌侯入見!」
孟汀就一身黑衣地站在門側行禮,身上沒什麽配飾,隻有一把昆吾刀。
李無傷從小瞧著孟汀從先帝身側長起來,與他沒什麽交集,聽聞李鑒對他有所猜忌時,卻也隱隱有些身為長輩的唏噓。他提燈引著孟汀,在前頭快走著,直視著前方問:「侯爺若有事要奏,還請長話短說。陛下元氣未復,聽不了長篇,今夜也是強撐著見侯爺的。」
孟汀一愣,隨即道:「多謝李公公提點。」
「可需咱家一會兒在旁侍奉?」
「都聽陛下的。」
到了門口,李無傷先叩門,李鑒在裏邊應允了,他再替孟汀推戶。屋裏燈火也昏暗,李鑒正在一側添燈,眼不朝門這邊看,隻道:「李公公,再替我向司禮監跑一趟。」
李無傷應聲離開,孟汀隨即進了屋中,將門一闔,自窗欞紙向外看。直到那一點燈沒入暗處,他才離了門口,到李鑒榻邊去拉他的手,問:「可真好些了?」
「好好好。」李鑒將他的手扒拉開,將掌心朝他一伸,「先將東西給我,其他事慢慢談。」
孟汀自袖中拿出兩卷書信,先給他薄的那一份,道:「這是王大人等的密件,講河南江北行省的鹽務,本是錢首輔要拿來的,交由我傳一手。看首輔的意思,沒什麽特別之處。」
「自然,他們早就知道這次巡鹽,肯定是做了功夫的。」
「這一份是歸涯司那邊來的,許正史手書。」孟汀將另一卷展開,「他當你還病著,本是要我看,轉述給你聽。」
李鑒接過來掃了一眼,道:「他與那邊接上了頭,這是好事。不久五月了,大豫各地都會向戶部進交稅費帳目與收支細表,而商戶大族會單獨交其文書。我想,貓膩就在其中。」
群青一落地,環顧四處,發覺眼前是一片新翻過土的農田。
「這群刁民,把地擴到官道上......」禦馬人一麵趕馬遠去一麵道。
「這古驛道一年沒幾人走,成了田便能多些口糧。」許鶴山提起衣擺,二人緩緩走出尚未插秧的泥田中,踏過草屑,隱隱能聽到些零碎的蛙聲蟲鳴。
「陝西行省包囊京畿,兩稅最重。農人一來,除卻穀稅,隻能勉強留下三季口糧。若逢荒年,就不好說了。」
「那為何不減免兩稅?」
「這不是誰單獨能說了算。其中利弊環環相扣,官官相護。這大豫從不是一個人的大豫。」許鶴山迴過身道,「群青,你若尊我為師為長,我便望你能將這些話記住。」
李群青聽得有些懵,但還是點了頭。她從小沒出過城門,更別說見什麽田野。腳下是新翻的泥土,因為前段時間接續的春雨而潮濕軟和,附著在靴子上。
遠處山陵已綠,天雲淡淡。
「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正使大人執著杖,在前頭道,「我比群青略大些時,仗劍去國,南下雲夢。其間勝景,可玩味一生。自好山水到泥田,都似捲軸了。」
許鶴山興致很好,向前走著,越過小渠與前年留下的草堆。遠處隱約有草廬,路的盡頭在那裏伸展出來,一架馬車已在靜靜等待。
他忽聽到身後,群青認真地念道:「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第25章 同心第二十四
直到聽聞李群青等過了秦嶺,李鑒高懸的心才放下。他信得過許鶴山,卻隱隱擔憂,怕再有什麽意外。
宮中醫官數次來看他,開了漸次調養的方子。冬季本是最難熬的,上一場冬天裏發的惡疾還沒好透,此時又添新傷,更難調理。那宮醫卻也實誠,點出李鑒交病已久,氣不足而百疾將生,應當趁春和景明時出宮調養。
李鑒笑著不置可否,故意問他:「老博士,您看寡人還剩多少年月?」
他本預備著此人跪地不言,沒想到那醫官搭著他的手腕,問道:「陛下從今算起,還有多少事要做?」
遠處鍾聲一瞬。
「寡人慾,除奸佞,定儲君,改弊政,平六合。」李鑒垂眼看向老者斑白的鬢髮,「而後,攜我同心,共歸山林。」
醫官思量片刻,俯首道:「要做前四者,定然是夠了。」
李鑒輕聲道:「您難道不幫寡人?」
「愚必竭所能。」醫官再拜道,「隻是,醫者之上,天命難違。」
李鑒一怔,隨即笑起來。他知道是眼前人在李長卿與太祖的臥榻之側守到最後一刻,經三代帝王,慣看生死,早知禍福。如此波瀾不驚屬實難得,卻也是種無奈。
待醫官走後,內監李無傷進了門,將暖爐呈上了。李鑒叫他將先前沒看完的書擺到榻側,還沒開口,李無傷先道:「陛下,端王成親的日子已經定了。」
「這隨他去。」李鑒道,「按禮數要寡人觀禮成嗎?」
「不必,隻需一紙詔書冊封王妃即可。」李無傷託了個盤子上來,道,「這些是霽華郡主交還到兵部的牌符,其督軍、左將軍之職已交卸,內閣上了份建言,裏頭有些人選,還是陛下......與錢閣老定。」
「有勞。」李鑒頷首,「公公出去,替我將那等召的帶進來。」
李無傷點頭稱是,風似地走了。他將李鑒與醫官的談話聽了個全,在心中盤了一遍,快步到宮門前,高聲道:「宣雍昌侯入見!」
孟汀就一身黑衣地站在門側行禮,身上沒什麽配飾,隻有一把昆吾刀。
李無傷從小瞧著孟汀從先帝身側長起來,與他沒什麽交集,聽聞李鑒對他有所猜忌時,卻也隱隱有些身為長輩的唏噓。他提燈引著孟汀,在前頭快走著,直視著前方問:「侯爺若有事要奏,還請長話短說。陛下元氣未復,聽不了長篇,今夜也是強撐著見侯爺的。」
孟汀一愣,隨即道:「多謝李公公提點。」
「可需咱家一會兒在旁侍奉?」
「都聽陛下的。」
到了門口,李無傷先叩門,李鑒在裏邊應允了,他再替孟汀推戶。屋裏燈火也昏暗,李鑒正在一側添燈,眼不朝門這邊看,隻道:「李公公,再替我向司禮監跑一趟。」
李無傷應聲離開,孟汀隨即進了屋中,將門一闔,自窗欞紙向外看。直到那一點燈沒入暗處,他才離了門口,到李鑒榻邊去拉他的手,問:「可真好些了?」
「好好好。」李鑒將他的手扒拉開,將掌心朝他一伸,「先將東西給我,其他事慢慢談。」
孟汀自袖中拿出兩卷書信,先給他薄的那一份,道:「這是王大人等的密件,講河南江北行省的鹽務,本是錢首輔要拿來的,交由我傳一手。看首輔的意思,沒什麽特別之處。」
「自然,他們早就知道這次巡鹽,肯定是做了功夫的。」
「這一份是歸涯司那邊來的,許正史手書。」孟汀將另一卷展開,「他當你還病著,本是要我看,轉述給你聽。」
李鑒接過來掃了一眼,道:「他與那邊接上了頭,這是好事。不久五月了,大豫各地都會向戶部進交稅費帳目與收支細表,而商戶大族會單獨交其文書。我想,貓膩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