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吃個東西也發,真無聊。
天花板:如果深夜報社的都像po主這麽有良心,警察就不會那麽忙了。
煙囪:你煮的?
……
陶泓的微博開了很久,平常多是轉發抽獎。後來有一次轉了個熱門話題與人舌戰,有了些關注度。後來偶爾也會發發遊記,寫寫段子,上傳一些自己拍的照片,漸漸地也有了不少粉絲。當然,陶隱是知道這個微博的,她還強迫他與自己互粉,雖然陶隱的微博用得極少,看著和粉無異。
陶泓翻看迴復越看越樂,拉著邵硯青一起圍觀,又問他有沒有微博,可以互粉。邵硯青想了想,說:「有的。」還是查小星幫他註冊的,他幾乎沒用過,連密碼也想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
她看到他的微博名字時簡直是秒呆:我愛廚房。
邵硯青見她憋紅了臉,也知她忍笑忍得厲害。當時註冊的時候查小星問他取個什麽名,他說隨便吧,可看查小星取都是些不三不四的名字,他才出言幹涉。正好當時電視上在播我愛廚房,他就點了這個名字。
現在改……已經來不及了。
陶泓刷完微博後又要加他微信號,她這人聯想特別豐富,微博取名我愛廚房,八成微信暱稱字就是太太樂或是金龍魚。
可出乎意料的,邵硯青的微信暱稱一如他的人那樣寡淡:邵。自註冊後也隻有一條轉發的心靈雞湯,再沒有別的內容了。
陶泓惋惜道:「你其實這麽會做菜,拍些成品上傳,很快就會火的。」他詫異道:「還有喜歡看別人家吃什麽的嗎?」
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社交圈同樣貧乏的人無法理解,把鏡頭對準自己或是別人家餐桌的人是抱著什麽樣心態。
「這個叫分享,分享也是提升幸福的一部分。」她笑道:「不過對於那些做黑暗料理的人來說,隻能是提升負能量了。」
邵硯青不太理解什麽是黑暗料理,不過能聽出那不是什麽好東西。他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她之間存在溝通上的障礙,更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她之間有代溝。這些差距不是他想努力就能立刻趕上的,這個認識讓他有些沮喪。
陶泓沒有覺察到他的情緒低落,倒是提醒他:「你手機響。」他接起,聽著聽著便皺眉頭,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她。下午本是想在家裏陪她,但前兩周已經和人約了時間不好改,隻能快去快迴。
她不知他內心糾結。這個宅男靠著大把房產收租衣食不愁,十天半個月難得主動出門,她還挺擔心他把自己關出自閉症。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她非常鼓勵他出去走走,哪怕是去收個租。
作者有話要說: 圈圈麵,可能有些地域感。
是壓薄的麵片,像大大口香糖那樣的捲起來一餅。吃的時候用剪刀絞碎,很易燜得熟爛,一般來說是給嬰兒的初期輔食或是腸胃不好的人吃的。
現在很少很少很少見了,小的時候都是放在那種曬茶或曬中藥的竹製大盤上(一下想不起來該怎麽說),由個老奶奶守著賣。現在老城區拆得差不多,也看不到老太太們搬著竹椅在街邊曬太陽,叨嗑聊天了。
幹貝是好東西,燉蛋也好當湯的配料提味也好。早年吃宴席,有碗海蚌湯,取蚌尖加大個幹貝和白蘿蔔球燉的。很鮮很鮮。後來再吃席的時候,出產的都是那種流水線的湯,端上來就有股蒸籠味。
時間緊張,人過得匆忙,食物便被怠慢了。
要好好吃飯嘛~
下章預告:告白中的單身狗。
短期內再不想見到這個人了,一見到他就想起自己是怎麽挨揍的~qaq
☆、吃紅豆沙嗎?
農場的人來送蛋肉蔬果,她照例簽收了。農場的人見她模樣單薄,便幫忙搬進了廚房。
她和對方閑談兩句,知道邵硯青居然在農場也有股份。對方也是農場老員工,熟知歷史:「剛開始做生意沒啥經驗,東西好不知道怎麽推廣,好好的菜都爛地裏了。第一年還是小虧,第二年大虧,第三年就撐不下去了。那個時候小哥剛訂我們的菜沒幾個月,聽說了就要去看看,看完了說就這麽倒了太可惜然後就入了股。那錢來得及時啊,撐過最艱難的那年。後來經營上軌道了,慢慢就有起色,到現在還有了些名氣。」說著把大白菜往上堆了堆,「人吶,有時候可能就差那麽一點兒火候,給幫個忙,推一把,把坎過去了,這路也就順當了。」
把農場的人送走,陶泓轉去廚房把生鮮分類。農場的菜蔬非常新鮮,包裝得十分整潔幹淨。把需要冷藏的放進冰箱,剩下像洋蔥或是土豆之類的另外放置。在翻冰箱裏的發現隔層裏有兩袋紅豆沙,仔細看保質期臨近,索性拿出來煮甜湯。
和邵硯青比起來,她的廚藝隻能算是戰五渣。紅豆沙煮得稀了就調進藕粉,覺得內容不夠豐富,就把過年時剩的年糕切幾片扔進去。煮開後調小火慢慢地熬,她也算是蠻有耐心的,但成品看起來並不賞心悅目。
邵硯青趕迴來的時候,她正好從鍋子裏舀一勺子湯嚐味道,試了試似乎還行,於是招唿他一起。
濃稠的藕粉紅豆湯冒著熱氣,用勺子拔一拔,露出一塊兩塊煮得軟化卻仍不失糯韌的年糕片。這算是他第一次吃她做的東西,有些懶散的心情、漫不經心的處理、突發其想的取材。其實稍挑剔一些來說,煮得太過已經有了隱隱的焦味,而糖又下得太多,甜得膩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天花板:如果深夜報社的都像po主這麽有良心,警察就不會那麽忙了。
煙囪:你煮的?
……
陶泓的微博開了很久,平常多是轉發抽獎。後來有一次轉了個熱門話題與人舌戰,有了些關注度。後來偶爾也會發發遊記,寫寫段子,上傳一些自己拍的照片,漸漸地也有了不少粉絲。當然,陶隱是知道這個微博的,她還強迫他與自己互粉,雖然陶隱的微博用得極少,看著和粉無異。
陶泓翻看迴復越看越樂,拉著邵硯青一起圍觀,又問他有沒有微博,可以互粉。邵硯青想了想,說:「有的。」還是查小星幫他註冊的,他幾乎沒用過,連密碼也想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
她看到他的微博名字時簡直是秒呆:我愛廚房。
邵硯青見她憋紅了臉,也知她忍笑忍得厲害。當時註冊的時候查小星問他取個什麽名,他說隨便吧,可看查小星取都是些不三不四的名字,他才出言幹涉。正好當時電視上在播我愛廚房,他就點了這個名字。
現在改……已經來不及了。
陶泓刷完微博後又要加他微信號,她這人聯想特別豐富,微博取名我愛廚房,八成微信暱稱字就是太太樂或是金龍魚。
可出乎意料的,邵硯青的微信暱稱一如他的人那樣寡淡:邵。自註冊後也隻有一條轉發的心靈雞湯,再沒有別的內容了。
陶泓惋惜道:「你其實這麽會做菜,拍些成品上傳,很快就會火的。」他詫異道:「還有喜歡看別人家吃什麽的嗎?」
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社交圈同樣貧乏的人無法理解,把鏡頭對準自己或是別人家餐桌的人是抱著什麽樣心態。
「這個叫分享,分享也是提升幸福的一部分。」她笑道:「不過對於那些做黑暗料理的人來說,隻能是提升負能量了。」
邵硯青不太理解什麽是黑暗料理,不過能聽出那不是什麽好東西。他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她之間存在溝通上的障礙,更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她之間有代溝。這些差距不是他想努力就能立刻趕上的,這個認識讓他有些沮喪。
陶泓沒有覺察到他的情緒低落,倒是提醒他:「你手機響。」他接起,聽著聽著便皺眉頭,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她。下午本是想在家裏陪她,但前兩周已經和人約了時間不好改,隻能快去快迴。
她不知他內心糾結。這個宅男靠著大把房產收租衣食不愁,十天半個月難得主動出門,她還挺擔心他把自己關出自閉症。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她非常鼓勵他出去走走,哪怕是去收個租。
作者有話要說: 圈圈麵,可能有些地域感。
是壓薄的麵片,像大大口香糖那樣的捲起來一餅。吃的時候用剪刀絞碎,很易燜得熟爛,一般來說是給嬰兒的初期輔食或是腸胃不好的人吃的。
現在很少很少很少見了,小的時候都是放在那種曬茶或曬中藥的竹製大盤上(一下想不起來該怎麽說),由個老奶奶守著賣。現在老城區拆得差不多,也看不到老太太們搬著竹椅在街邊曬太陽,叨嗑聊天了。
幹貝是好東西,燉蛋也好當湯的配料提味也好。早年吃宴席,有碗海蚌湯,取蚌尖加大個幹貝和白蘿蔔球燉的。很鮮很鮮。後來再吃席的時候,出產的都是那種流水線的湯,端上來就有股蒸籠味。
時間緊張,人過得匆忙,食物便被怠慢了。
要好好吃飯嘛~
下章預告:告白中的單身狗。
短期內再不想見到這個人了,一見到他就想起自己是怎麽挨揍的~qaq
☆、吃紅豆沙嗎?
農場的人來送蛋肉蔬果,她照例簽收了。農場的人見她模樣單薄,便幫忙搬進了廚房。
她和對方閑談兩句,知道邵硯青居然在農場也有股份。對方也是農場老員工,熟知歷史:「剛開始做生意沒啥經驗,東西好不知道怎麽推廣,好好的菜都爛地裏了。第一年還是小虧,第二年大虧,第三年就撐不下去了。那個時候小哥剛訂我們的菜沒幾個月,聽說了就要去看看,看完了說就這麽倒了太可惜然後就入了股。那錢來得及時啊,撐過最艱難的那年。後來經營上軌道了,慢慢就有起色,到現在還有了些名氣。」說著把大白菜往上堆了堆,「人吶,有時候可能就差那麽一點兒火候,給幫個忙,推一把,把坎過去了,這路也就順當了。」
把農場的人送走,陶泓轉去廚房把生鮮分類。農場的菜蔬非常新鮮,包裝得十分整潔幹淨。把需要冷藏的放進冰箱,剩下像洋蔥或是土豆之類的另外放置。在翻冰箱裏的發現隔層裏有兩袋紅豆沙,仔細看保質期臨近,索性拿出來煮甜湯。
和邵硯青比起來,她的廚藝隻能算是戰五渣。紅豆沙煮得稀了就調進藕粉,覺得內容不夠豐富,就把過年時剩的年糕切幾片扔進去。煮開後調小火慢慢地熬,她也算是蠻有耐心的,但成品看起來並不賞心悅目。
邵硯青趕迴來的時候,她正好從鍋子裏舀一勺子湯嚐味道,試了試似乎還行,於是招唿他一起。
濃稠的藕粉紅豆湯冒著熱氣,用勺子拔一拔,露出一塊兩塊煮得軟化卻仍不失糯韌的年糕片。這算是他第一次吃她做的東西,有些懶散的心情、漫不經心的處理、突發其想的取材。其實稍挑剔一些來說,煮得太過已經有了隱隱的焦味,而糖又下得太多,甜得膩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