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甲聞言一怔,他疑惑的看了眼傳旨的小太監。那小太監壓低聲音重複道:
“陳閣老,陛下召見。”
見陳新甲將視線轉向魏藻德,小太監立刻補充了一句。
“陛下的旨意,是隻召見陳閣老您一人。”
陳新甲不敢再耽擱,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魏藻德,“哼”了一聲之後拂袖而去。在一旁的魏藻德望著陳新甲匆匆離去的背影,不由得駐足沉思。陛下單獨召兵部尚書陳新甲,這又是為何呢?
在不遠處觀望的錢謙益見首輔大人此時獨自一人靜立沉思,趕緊快步走了上來輕聲問道:
“首輔大人,陛下單獨召見陳閣老,您怎麽看?”
魏藻德微微眯著眼睛,輕捋著不算濃密的胡須,良久沒有作聲。錢謙益等了一會,見這位首輔大人並未答話,思索了片刻他繼續說:
“您看,會不會是遼東軍報有所隱瞞,我軍並未大勝呢?”
魏藻德轉頭看了看錢謙益,輕聲笑了起來。
“嗬嗬,我的錢閣老啊!要說這做學問你必是那一頂一的高手,可要論揣測聖意,掌控時局,你可還需多加修煉才行啊。”
錢謙益聞言忙拱手施禮道:
“謙益駑鈍,還望首輔大人賜教。”
看著這位江南名儒如此謙卑的向自己求教,魏藻德的心頭不免自鳴得意起來。他之所以拉錢謙益入閣,一是看中了他的名望,另外一個關鍵因素便是這錢謙益是個貪圖名利之人,唯有這樣的人才好控製。
魏藻德不再去看已經遠去的陳新甲,而是轉過身來示意錢謙益隨自己結伴而行,他邊走邊說道:
“當今聖上賞罰分明,若是方才那遼東軍報是敗報,陛下是萬萬不會說成捷報的。不僅不會說成捷報,以陛下的脾氣,隻怕當場便會下令將洪承疇、魏淵等人革職查辦了。”
“那單召陳新甲迴去又會是為了什麽呢?哎呀!不會是陛下決定任用魏淵擔任九省督師了吧!”
看著著急的錢謙益,魏藻德擺擺手說:
“不會,依著陛下的性格,剛剛沒有做決定的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是絕不會有什麽改變的。”
“那陛下召見陳新甲到底是為的什麽呢?”
“嗯,剛剛我也一直在想這個事。想來想去,覺的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個機會?”
“機會?什麽機會?”
錢謙益一臉的不解。
“你想想看,這魏淵是誰推薦的。”
“陳新甲啊!”
“不錯,那陛下單獨召見陳新甲,會不會是因為魏淵呢?”
“因為魏淵?可遼東不是剛剛才打了勝仗嘛。如果真是因為魏淵的話,那肯定也是好事吧,咱們能有什麽機會?”
“非也。”
魏藻德的臉上突然浮現出一絲陰冷的笑容,他接著說:
“打了敗仗會死人,這打了勝仗沒準也會死人的。當年的袁崇煥是怎麽死的,錢閣老不會忘了吧。”
錢謙益頓時恍然大悟道:
“首輔大人的意思是,那魏淵可能要倒黴了?”
魏藻德輕輕搖了搖頭。
“這個目前還不好說,可洪承疇身為薊遼總督,理應節製遼東一切軍務,可偏偏陛下特許那魏淵能夠不受節製。如此一來,不就成了軍中有兩個主帥了嗎?我就不信他洪承疇能有如此氣量,可以跟魏淵唱一出將相和來。”
“原來如此!首輔大人真乃高見啊!我可還聽說,這魏淵性情乖張,本就是個不願受人約束之人,如此看來,想必他二人定是有了矛盾了。”
“洪承疇也算我半個東林之人,不論如何,這次定要抓住機會將魏淵這閹黨餘孽徹底鏟除掉才是。通知咱們手下的禦史言官們,抓緊收集魏淵不尊法禮的佐證,待到時機成熟,好好參他一本。”
“是大人,謙益這就去安排!”
乾清宮東暖閣內,跪在地上的陳新甲一遍又一遍的看著王承恩遞過來的密折,汗水不禁慢慢從額頭上滲了出來。
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崇禎皇帝,麵色凝重的盯著下跪的陳新甲,良久之後開口問道:
“這件事你怎麽看?”
被皇帝這麽一問,陳新甲忙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俯身在地迴答說:
“陛下,茲事體大,還需進一步調查才是。”
崇禎聽罷沉默不語,不置可否。
陳新甲手中所拿密折,為洪承疇所寫。在密折中他先是大大的誇讚了一番魏淵在此次遼東戰役中的勇猛表現,但接下來話鋒一轉,提到了一個要命的問題。
洪承疇在密折中指出,魏淵手下的李定國、劉文秀乃是流賊張獻忠的義子。
其實收降流賊為己所用,本也不是什麽捅破天的大事,可關鍵在於這事得上報朝廷,需得到兵部的正式批文才可為之。
魏淵如此私自將流賊編入自己賬下本就壞了朝廷的規矩,更何況被收降之人還是大流賊張獻忠的義子,要知道,當年李自成、張獻忠可是燒了鳳陽老朱家祖墳的主,如此一來,在這件事上魏淵可就說不清了。
不多時,崇禎一言不發的離開了東暖閣,王承恩上前攙起了跪在地上的陳新甲。
“行了陳閣老,萬歲爺已經起駕了,您老也快起來吧。”
跪的久了,加上緊張,陳新甲出了一身的虛汗,被王承恩扶著,這才勉勉強強的站了起來。
他深知洪承疇這封密折的厲害所在,弄不好魏淵可能會有牢獄之災,依著崇禎皇帝的性格,他這個舉薦人自然也好不到哪去,看來為今之計隻有早做打算了。拿定主意,陳新甲拜別了王承恩,急匆匆離開了宮城。
遼東的大地上,一場大雪剛剛下完,銀裝素裹的城池看起來宛如一幅潑墨畫般,既莊嚴又充滿意境。
義州城上旌旗招展,一隊隊軍士步伐整齊的在城內巡邏。盡管天氣嚴寒,但士兵們的精神狀態都非常的好,軍威嚴整,口號響亮。
義州城中原本的校場麵積狹小,魏淵進駐義州城之後,對城池進行了重新規劃。他以原有的校場為基礎,大刀闊斧的將四周滿清將軍建造的宅院全部拆除,興建了一座大型校場,每日他便在新建的校場之上練兵習武。
此刻,在這座大型校場之上,不時傳來士兵們一陣陣的叫好之聲。原來,一場精彩異常的比試正在進行中。
隻見校場東側李奉之指揮著60名軍卒,以每12人為戰鬥單位,聚團列陣;在校場西側則是劉文秀率領的60名軍卒,這60人為清一色的騎兵,煙塵滾滾之下劉文秀指揮著手下的騎兵快速向著李奉之統領的軍士衝來。
由於是訓練,這些軍士手中拿的當然不是真刀真槍,而是用木棍製成的訓練武。不僅如此,每名軍士的腰間都配有一枚腰牌,按照魏淵的規定,腰牌被奪走即為“被殺”,將失去在校場上對戰的資格。
劉文秀擅長騎兵,而李奉之更優於戰法。於是魏淵便各給他們60人,讓這二人好好較量一番。
劉文秀麾下的騎兵各個騎術精湛,隻見這些人在劉文秀的指揮下左右散開,繞著李奉之列陣的隊伍跑起馬來,借以尋找戰機。按照他們以往的經驗,騎兵對戰步兵,兩翼包抄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戰術,憑借著騎兵優秀的機動性與強大的衝擊力,劉文秀自信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自己不會敗在李奉之的手下。
果然,在尋覓了一段時間時候,戰機終於出現了。李奉之麾下有一隊列陣的士兵漸漸偏離了大部隊,劉文秀當即下令左側一隊的騎兵發動攻擊,短時間內,機動靈活的騎兵很快完成了對敵兵的包圍。可就在此時,出乎劉文秀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不同於以往的戰鬥,當人數占據優勢的騎兵發起進攻時,步兵並沒有如往常般一觸即潰,大盾加之長槍的組合,使這一隊掉隊的軍士緊緊抱團,猶如一隻擁有著堅硬外殼的烏龜般龜縮了起來。
不僅如此,大盾之內不時有絆馬索拋出,那些不幸被拉倒的戰馬,連同它們背上的主人頃刻間便摔的灰頭土臉,而就在此時,又會有鉤鎖伸出,將落馬的士兵拉入盾牌保護的圓陣之內,輕鬆將落馬之人的腰牌取走。
就這樣,劉文秀的手下費了半天力,愣是拿這12人組成的圓陣毫無辦法。自己這邊損兵折將不說,漸漸的倒還被對手給包圍了起來。
眼看著手下人一個個被“摘牌”,人數越打越少,劉文秀在馬上幹著急卻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就在他四下張望,想要找尋機會反敗為勝之時。突然幾條絆馬索朝他撇了過來,劉文秀迴過神來,趕忙驅馬躲避。
可奈何數量太多,胯下戰馬還是落了套,緊接著劉文秀連同他的戰馬一同栽倒在地。縱使他武藝了得,可落馬之後哪裏還有反抗的餘地,李奉之手下的兵士一擁而上,硬生生摘走了劉文秀掛在腰間的腰牌。
觀戰台之上的魏淵見狀不禁喝彩道:
“哈哈!真是漂亮!好!李奉之勝!”
鴛鴦陣的威力魏淵早就知道,今日他便是要借比試的機會讓全軍將士都見識一番。
劉文秀灰頭土臉的從地上爬起來,盡管心有不甘,可輸的也算是心服口服。來到李奉之麵前,他拱了拱手道:
“李大哥,你這陣法真是厲害。文秀服了。”
“文秀兄弟承讓了,這可不是我的陣法,這是當年戚家軍的鴛鴦陣,我不過是拿來一用罷了。”
校場之內的眾位將士無不讚歎鴛鴦陣果然厲害。眼看操練已然結束,魏淵準備起身離開。
這時趙信快步邁上觀戰台,來到魏淵身邊,耳語道:
“大人,京城方向的探子來了,有十萬火急的情報。”
“陳閣老,陛下召見。”
見陳新甲將視線轉向魏藻德,小太監立刻補充了一句。
“陛下的旨意,是隻召見陳閣老您一人。”
陳新甲不敢再耽擱,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魏藻德,“哼”了一聲之後拂袖而去。在一旁的魏藻德望著陳新甲匆匆離去的背影,不由得駐足沉思。陛下單獨召兵部尚書陳新甲,這又是為何呢?
在不遠處觀望的錢謙益見首輔大人此時獨自一人靜立沉思,趕緊快步走了上來輕聲問道:
“首輔大人,陛下單獨召見陳閣老,您怎麽看?”
魏藻德微微眯著眼睛,輕捋著不算濃密的胡須,良久沒有作聲。錢謙益等了一會,見這位首輔大人並未答話,思索了片刻他繼續說:
“您看,會不會是遼東軍報有所隱瞞,我軍並未大勝呢?”
魏藻德轉頭看了看錢謙益,輕聲笑了起來。
“嗬嗬,我的錢閣老啊!要說這做學問你必是那一頂一的高手,可要論揣測聖意,掌控時局,你可還需多加修煉才行啊。”
錢謙益聞言忙拱手施禮道:
“謙益駑鈍,還望首輔大人賜教。”
看著這位江南名儒如此謙卑的向自己求教,魏藻德的心頭不免自鳴得意起來。他之所以拉錢謙益入閣,一是看中了他的名望,另外一個關鍵因素便是這錢謙益是個貪圖名利之人,唯有這樣的人才好控製。
魏藻德不再去看已經遠去的陳新甲,而是轉過身來示意錢謙益隨自己結伴而行,他邊走邊說道:
“當今聖上賞罰分明,若是方才那遼東軍報是敗報,陛下是萬萬不會說成捷報的。不僅不會說成捷報,以陛下的脾氣,隻怕當場便會下令將洪承疇、魏淵等人革職查辦了。”
“那單召陳新甲迴去又會是為了什麽呢?哎呀!不會是陛下決定任用魏淵擔任九省督師了吧!”
看著著急的錢謙益,魏藻德擺擺手說:
“不會,依著陛下的性格,剛剛沒有做決定的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是絕不會有什麽改變的。”
“那陛下召見陳新甲到底是為的什麽呢?”
“嗯,剛剛我也一直在想這個事。想來想去,覺的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個機會?”
“機會?什麽機會?”
錢謙益一臉的不解。
“你想想看,這魏淵是誰推薦的。”
“陳新甲啊!”
“不錯,那陛下單獨召見陳新甲,會不會是因為魏淵呢?”
“因為魏淵?可遼東不是剛剛才打了勝仗嘛。如果真是因為魏淵的話,那肯定也是好事吧,咱們能有什麽機會?”
“非也。”
魏藻德的臉上突然浮現出一絲陰冷的笑容,他接著說:
“打了敗仗會死人,這打了勝仗沒準也會死人的。當年的袁崇煥是怎麽死的,錢閣老不會忘了吧。”
錢謙益頓時恍然大悟道:
“首輔大人的意思是,那魏淵可能要倒黴了?”
魏藻德輕輕搖了搖頭。
“這個目前還不好說,可洪承疇身為薊遼總督,理應節製遼東一切軍務,可偏偏陛下特許那魏淵能夠不受節製。如此一來,不就成了軍中有兩個主帥了嗎?我就不信他洪承疇能有如此氣量,可以跟魏淵唱一出將相和來。”
“原來如此!首輔大人真乃高見啊!我可還聽說,這魏淵性情乖張,本就是個不願受人約束之人,如此看來,想必他二人定是有了矛盾了。”
“洪承疇也算我半個東林之人,不論如何,這次定要抓住機會將魏淵這閹黨餘孽徹底鏟除掉才是。通知咱們手下的禦史言官們,抓緊收集魏淵不尊法禮的佐證,待到時機成熟,好好參他一本。”
“是大人,謙益這就去安排!”
乾清宮東暖閣內,跪在地上的陳新甲一遍又一遍的看著王承恩遞過來的密折,汗水不禁慢慢從額頭上滲了出來。
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崇禎皇帝,麵色凝重的盯著下跪的陳新甲,良久之後開口問道:
“這件事你怎麽看?”
被皇帝這麽一問,陳新甲忙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俯身在地迴答說:
“陛下,茲事體大,還需進一步調查才是。”
崇禎聽罷沉默不語,不置可否。
陳新甲手中所拿密折,為洪承疇所寫。在密折中他先是大大的誇讚了一番魏淵在此次遼東戰役中的勇猛表現,但接下來話鋒一轉,提到了一個要命的問題。
洪承疇在密折中指出,魏淵手下的李定國、劉文秀乃是流賊張獻忠的義子。
其實收降流賊為己所用,本也不是什麽捅破天的大事,可關鍵在於這事得上報朝廷,需得到兵部的正式批文才可為之。
魏淵如此私自將流賊編入自己賬下本就壞了朝廷的規矩,更何況被收降之人還是大流賊張獻忠的義子,要知道,當年李自成、張獻忠可是燒了鳳陽老朱家祖墳的主,如此一來,在這件事上魏淵可就說不清了。
不多時,崇禎一言不發的離開了東暖閣,王承恩上前攙起了跪在地上的陳新甲。
“行了陳閣老,萬歲爺已經起駕了,您老也快起來吧。”
跪的久了,加上緊張,陳新甲出了一身的虛汗,被王承恩扶著,這才勉勉強強的站了起來。
他深知洪承疇這封密折的厲害所在,弄不好魏淵可能會有牢獄之災,依著崇禎皇帝的性格,他這個舉薦人自然也好不到哪去,看來為今之計隻有早做打算了。拿定主意,陳新甲拜別了王承恩,急匆匆離開了宮城。
遼東的大地上,一場大雪剛剛下完,銀裝素裹的城池看起來宛如一幅潑墨畫般,既莊嚴又充滿意境。
義州城上旌旗招展,一隊隊軍士步伐整齊的在城內巡邏。盡管天氣嚴寒,但士兵們的精神狀態都非常的好,軍威嚴整,口號響亮。
義州城中原本的校場麵積狹小,魏淵進駐義州城之後,對城池進行了重新規劃。他以原有的校場為基礎,大刀闊斧的將四周滿清將軍建造的宅院全部拆除,興建了一座大型校場,每日他便在新建的校場之上練兵習武。
此刻,在這座大型校場之上,不時傳來士兵們一陣陣的叫好之聲。原來,一場精彩異常的比試正在進行中。
隻見校場東側李奉之指揮著60名軍卒,以每12人為戰鬥單位,聚團列陣;在校場西側則是劉文秀率領的60名軍卒,這60人為清一色的騎兵,煙塵滾滾之下劉文秀指揮著手下的騎兵快速向著李奉之統領的軍士衝來。
由於是訓練,這些軍士手中拿的當然不是真刀真槍,而是用木棍製成的訓練武。不僅如此,每名軍士的腰間都配有一枚腰牌,按照魏淵的規定,腰牌被奪走即為“被殺”,將失去在校場上對戰的資格。
劉文秀擅長騎兵,而李奉之更優於戰法。於是魏淵便各給他們60人,讓這二人好好較量一番。
劉文秀麾下的騎兵各個騎術精湛,隻見這些人在劉文秀的指揮下左右散開,繞著李奉之列陣的隊伍跑起馬來,借以尋找戰機。按照他們以往的經驗,騎兵對戰步兵,兩翼包抄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戰術,憑借著騎兵優秀的機動性與強大的衝擊力,劉文秀自信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自己不會敗在李奉之的手下。
果然,在尋覓了一段時間時候,戰機終於出現了。李奉之麾下有一隊列陣的士兵漸漸偏離了大部隊,劉文秀當即下令左側一隊的騎兵發動攻擊,短時間內,機動靈活的騎兵很快完成了對敵兵的包圍。可就在此時,出乎劉文秀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不同於以往的戰鬥,當人數占據優勢的騎兵發起進攻時,步兵並沒有如往常般一觸即潰,大盾加之長槍的組合,使這一隊掉隊的軍士緊緊抱團,猶如一隻擁有著堅硬外殼的烏龜般龜縮了起來。
不僅如此,大盾之內不時有絆馬索拋出,那些不幸被拉倒的戰馬,連同它們背上的主人頃刻間便摔的灰頭土臉,而就在此時,又會有鉤鎖伸出,將落馬的士兵拉入盾牌保護的圓陣之內,輕鬆將落馬之人的腰牌取走。
就這樣,劉文秀的手下費了半天力,愣是拿這12人組成的圓陣毫無辦法。自己這邊損兵折將不說,漸漸的倒還被對手給包圍了起來。
眼看著手下人一個個被“摘牌”,人數越打越少,劉文秀在馬上幹著急卻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就在他四下張望,想要找尋機會反敗為勝之時。突然幾條絆馬索朝他撇了過來,劉文秀迴過神來,趕忙驅馬躲避。
可奈何數量太多,胯下戰馬還是落了套,緊接著劉文秀連同他的戰馬一同栽倒在地。縱使他武藝了得,可落馬之後哪裏還有反抗的餘地,李奉之手下的兵士一擁而上,硬生生摘走了劉文秀掛在腰間的腰牌。
觀戰台之上的魏淵見狀不禁喝彩道:
“哈哈!真是漂亮!好!李奉之勝!”
鴛鴦陣的威力魏淵早就知道,今日他便是要借比試的機會讓全軍將士都見識一番。
劉文秀灰頭土臉的從地上爬起來,盡管心有不甘,可輸的也算是心服口服。來到李奉之麵前,他拱了拱手道:
“李大哥,你這陣法真是厲害。文秀服了。”
“文秀兄弟承讓了,這可不是我的陣法,這是當年戚家軍的鴛鴦陣,我不過是拿來一用罷了。”
校場之內的眾位將士無不讚歎鴛鴦陣果然厲害。眼看操練已然結束,魏淵準備起身離開。
這時趙信快步邁上觀戰台,來到魏淵身邊,耳語道:
“大人,京城方向的探子來了,有十萬火急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