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頭詫異,「不會死嗎?」
「你試試看唄。」古代沒有塑料薄膜,張希瑤不確定能不能嫁接成功。
張老頭仔細一想,也不費什麽事,試試就試試,「那我明年試一試。我們家就有葫蘆種子,下次你從汴京帶些西瓜種子。」
「好!」
他們兩人聊天,家裏其他人吃水果卻是香甜的很。明明這果子不怎麽甜,對於他們來說卻是難得的美味。尤其紫奈又大又甜。他們村也有人家種紫奈,可是果實又酸又小。要不是外型一樣,他們還以為是兩樣東西。
吃完水果,他們開始吃早飯。
因為要趕路,肯定得吃得飽飽的。
張婆子和陸氏去灶房,文氏也跟過去幫忙。
吃完早飯,張希瑤就跟家人一起去汴京擺攤。
他們一走,張老頭就去大房。
張滿貴如今對於這個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樣冷淡。
看到他過來,也會打聲招唿。
張老頭把自家要招人洗甜菜,削甜菜的事說了,「一人一天給三十文錢。」
聽到有這麽高工錢,大文氏(因為跟二房的文氏一個姓,所以稱為大文氏)當即就湊過來,「當真!那我們家幾個孩子都能去吧?」
「男娃就算了。他們可以上山打些柴禾。」張老頭指著牆邊剛打成捆的柴禾,「這麽一捆,我給三文錢。」
在汴京城,這樣一捆柴要五文錢,可是汴京消費高,而且路途遙遠。
哪有村裏來得省事。打下山送過去就行。
張滿貴朝張老頭道,「那我讓他們去打!你什麽時候要?」
「天越來越冷,當然是盡早。別耽誤我們家的事兒。」張老頭語氣平平淡淡。
張滿貴點頭,示意大文氏把幾個孫子都叫出來。
打柴禾是很簡單的活計,小孩四五歲就能幹。也不必爬上樹,直接在地上撿就行。
張滿貴又讓大文氏和李氏去二房幫忙清洗甜菜。
這活看似簡單,但是有一點難。一是水從水井打水。二是要把甜菜清洗幹淨,還要切成塊。這麽大的量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
所以張老頭這邊的打算是,「幹一天休一天。」
休息的這天,張婆子帶著兩個兒媳婦在家熬甜菜。
許氏和陸氏也知道熬甜菜的法子。沒辦法!要讓她們幫忙,不可能不告訴她們。
家裏一口鍋不夠,張婆子就打算去鎮上再打一口鍋。
張老頭覺得她忘性大,「鐵匠不是死了嗎?」
「應該來了新鐵匠吧?要不然大家去哪買鐵器?」張婆子覺得鎮上肯定又有鐵匠過來。
張老頭覺得也有道理。他打算明天去趟鐵匠鋪子。
白讓知道這事,當即就拿了一張畫紙,讓他幫忙買一件東西。
張老頭接過來,看了好幾眼,看不出來是什麽東西,「做什麽的?」
「阿瑤讓我做水車。這個是軸承,沒有它水車就沒法帶動。它很關鍵。」白讓實話實說。
得知是阿瑤要的,張老頭就不再問了,「行。我明天去鐵匠鋪,順道問問能不能做。」
第二天,他到了鎮上,發現張婆子說得對,鎮上又開了一家鐵匠鋪。
他當即定了兩口大鐵鍋,又把畫紙拿給鐵匠看,「你能不能做?」
鐵匠點頭,「可以。這個跟平板車有點像。」
張老頭鬆了口氣,問他,「多少錢?」
「按照這個尺寸得十貫錢。」
張老頭倒抽一口涼氣,啥東西啊,居然這麽貴,「搶錢啊?!」
「這個要一百多斤,而且全是好鐵。我要是用次等的鐵,容易斷裂。」鐵匠再三保證自己沒有坑錢。
張老頭最終還是付了定金,就迴了家。
剛迴到家就發現自家門口吵吵得厲害。
他扒拉開人群,擠進去一瞧,原來是大房的人在爭吵。張婆子被迫出來詢問情況。
「怎麽迴事?」張老頭冷著臉上前。
張婆子告訴他,「杏花家也想賣柴禾,我就作主收了。大房有些不樂意,說你讓他們打柴禾的。」
張老頭看向幾個侄子,「我們家大量缺柴禾,你有吵架的功夫,還不如多打些。眼瞅著天就要下雪了。到時候打柴禾可不好打。快去吧。」
幾個侄子聽到這話,麻溜跑走了。
村裏看熱鬧的人就問張老頭,「我們打的柴禾,你家要不要?」
「要!多大量都要。」張老頭提醒他們,「不過不要把樹給砍斷。要不然容易滑坡。」
「曉得了。我們隻砍樹枝就行。」村裏的壯勞力聽到這話,立刻迴家拿砍刀,要去山上打柴禾。
村裏的情況,張希瑤一無所知。
她到了汴京後,家裏人為擺攤做準備,她則去外城看鋪麵。
一連好幾天都是如此,最終挑到一家合適的。
雖說是外城,但是價格一點都不便宜。
前麵的鋪麵差不多有100平,再帶一個院子,總共要800貫,再加上稅,差不多九百貫。
她讓牙紀讓房主,兩人討價還價,最終780貫成交。
買好鋪麵,張希瑤就開始裝修鋪麵。
她打算做雜貨鋪子,在此之前,她需要將鋪子重新裝修,布局要簡單,但是裝修要奢華。
她找了木匠專門負責這件事,並且提出自己的設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你試試看唄。」古代沒有塑料薄膜,張希瑤不確定能不能嫁接成功。
張老頭仔細一想,也不費什麽事,試試就試試,「那我明年試一試。我們家就有葫蘆種子,下次你從汴京帶些西瓜種子。」
「好!」
他們兩人聊天,家裏其他人吃水果卻是香甜的很。明明這果子不怎麽甜,對於他們來說卻是難得的美味。尤其紫奈又大又甜。他們村也有人家種紫奈,可是果實又酸又小。要不是外型一樣,他們還以為是兩樣東西。
吃完水果,他們開始吃早飯。
因為要趕路,肯定得吃得飽飽的。
張婆子和陸氏去灶房,文氏也跟過去幫忙。
吃完早飯,張希瑤就跟家人一起去汴京擺攤。
他們一走,張老頭就去大房。
張滿貴如今對於這個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樣冷淡。
看到他過來,也會打聲招唿。
張老頭把自家要招人洗甜菜,削甜菜的事說了,「一人一天給三十文錢。」
聽到有這麽高工錢,大文氏(因為跟二房的文氏一個姓,所以稱為大文氏)當即就湊過來,「當真!那我們家幾個孩子都能去吧?」
「男娃就算了。他們可以上山打些柴禾。」張老頭指著牆邊剛打成捆的柴禾,「這麽一捆,我給三文錢。」
在汴京城,這樣一捆柴要五文錢,可是汴京消費高,而且路途遙遠。
哪有村裏來得省事。打下山送過去就行。
張滿貴朝張老頭道,「那我讓他們去打!你什麽時候要?」
「天越來越冷,當然是盡早。別耽誤我們家的事兒。」張老頭語氣平平淡淡。
張滿貴點頭,示意大文氏把幾個孫子都叫出來。
打柴禾是很簡單的活計,小孩四五歲就能幹。也不必爬上樹,直接在地上撿就行。
張滿貴又讓大文氏和李氏去二房幫忙清洗甜菜。
這活看似簡單,但是有一點難。一是水從水井打水。二是要把甜菜清洗幹淨,還要切成塊。這麽大的量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
所以張老頭這邊的打算是,「幹一天休一天。」
休息的這天,張婆子帶著兩個兒媳婦在家熬甜菜。
許氏和陸氏也知道熬甜菜的法子。沒辦法!要讓她們幫忙,不可能不告訴她們。
家裏一口鍋不夠,張婆子就打算去鎮上再打一口鍋。
張老頭覺得她忘性大,「鐵匠不是死了嗎?」
「應該來了新鐵匠吧?要不然大家去哪買鐵器?」張婆子覺得鎮上肯定又有鐵匠過來。
張老頭覺得也有道理。他打算明天去趟鐵匠鋪子。
白讓知道這事,當即就拿了一張畫紙,讓他幫忙買一件東西。
張老頭接過來,看了好幾眼,看不出來是什麽東西,「做什麽的?」
「阿瑤讓我做水車。這個是軸承,沒有它水車就沒法帶動。它很關鍵。」白讓實話實說。
得知是阿瑤要的,張老頭就不再問了,「行。我明天去鐵匠鋪,順道問問能不能做。」
第二天,他到了鎮上,發現張婆子說得對,鎮上又開了一家鐵匠鋪。
他當即定了兩口大鐵鍋,又把畫紙拿給鐵匠看,「你能不能做?」
鐵匠點頭,「可以。這個跟平板車有點像。」
張老頭鬆了口氣,問他,「多少錢?」
「按照這個尺寸得十貫錢。」
張老頭倒抽一口涼氣,啥東西啊,居然這麽貴,「搶錢啊?!」
「這個要一百多斤,而且全是好鐵。我要是用次等的鐵,容易斷裂。」鐵匠再三保證自己沒有坑錢。
張老頭最終還是付了定金,就迴了家。
剛迴到家就發現自家門口吵吵得厲害。
他扒拉開人群,擠進去一瞧,原來是大房的人在爭吵。張婆子被迫出來詢問情況。
「怎麽迴事?」張老頭冷著臉上前。
張婆子告訴他,「杏花家也想賣柴禾,我就作主收了。大房有些不樂意,說你讓他們打柴禾的。」
張老頭看向幾個侄子,「我們家大量缺柴禾,你有吵架的功夫,還不如多打些。眼瞅著天就要下雪了。到時候打柴禾可不好打。快去吧。」
幾個侄子聽到這話,麻溜跑走了。
村裏看熱鬧的人就問張老頭,「我們打的柴禾,你家要不要?」
「要!多大量都要。」張老頭提醒他們,「不過不要把樹給砍斷。要不然容易滑坡。」
「曉得了。我們隻砍樹枝就行。」村裏的壯勞力聽到這話,立刻迴家拿砍刀,要去山上打柴禾。
村裏的情況,張希瑤一無所知。
她到了汴京後,家裏人為擺攤做準備,她則去外城看鋪麵。
一連好幾天都是如此,最終挑到一家合適的。
雖說是外城,但是價格一點都不便宜。
前麵的鋪麵差不多有100平,再帶一個院子,總共要800貫,再加上稅,差不多九百貫。
她讓牙紀讓房主,兩人討價還價,最終780貫成交。
買好鋪麵,張希瑤就開始裝修鋪麵。
她打算做雜貨鋪子,在此之前,她需要將鋪子重新裝修,布局要簡單,但是裝修要奢華。
她找了木匠專門負責這件事,並且提出自己的設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