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人口多,又是長嫂,將來肯定要給小叔子張羅婚事。在他們可供挑選的對象中,徐家沒有明顯的優點,反而處處是缺點。


    原本徐家還想挑個嫁妝豐厚的殷實人家,可是一次次被拒,讓他們認清現實。


    他們一開始沒想挑張家的閨女。畢竟張明禮死後,張家就淪為佃戶。別說陪嫁了。不把聘禮扣下來,就算張家心善。


    他們挑中的是村裏的另一戶人家--朱家。


    這朱家跟徐家有點相似。徐家是隻生兒子,這朱家卻是隻生閨女。不過跟徐家人工淘汰不同,朱家沒有這麽做。


    他們家一直拚兒子,但是連生三個閨女,也沒能生出兒子。


    朱家的當家人叫朱德旺,已經四十多了,最近幾年也沒能讓媳婦再懷孕,他就絕了再生的念頭。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


    他出嫁妝讓女兒高嫁,大女兒嫁了賣油坊的大兒子。二女兒嫁了木匠的兒子。三女兒正當齡,還在觀望當中。


    徐家上門提親就是三女兒。可惜被朱德旺否決了。


    他們一再降低要求,而後就求到了張家這邊。


    張老頭抽了抽菸袋鍋子,看向許氏,「等下迴媒婆上門,你好言好語給拒了吧。犯不著得罪她。」


    許氏點頭。


    陸氏看著張老頭欲言又止,最終還是許氏開了口,「爹,阿瑤問那媒婆,如果咱家給夏花十貫嫁妝,她說能給夏花找個童生老爺或者嫁給地主家。」


    張老頭看了眼張希瑤。


    張希瑤不慌不忙,把之前的十貫嫁妝是怎麽得來的事說了,「阿爺,我覺得讓夏花高嫁。她自己過得好了,咱們家也能跟著沾光。」


    士大夫拉關係靠同年、同鄉和同窗。百姓拉關係靠的是姻親。


    姻親多了,在農村生活,才能不被人欺負。她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可太知道農民的生存規則。他們靠的是誰的拳頭大,靠的是關係硬不硬。


    張家搬到許家村不足百年。到現在不足十戶。跟張老頭關係最親的哥哥二十年不曾來往。


    雖然張希瑤不知兩家鬧掰的原因,但她不喜歡自家處於劣勢地位。


    張老頭抽了抽菸袋鍋子,點點頭,「你說得對!是該讓夏花高嫁。」


    張婆子看向許氏,「迴頭你問問媒婆,看看她能不能給夏花挑到殷實些的人家。最好有鋪子。如果沒鋪子,地得多,最好是賃給別人種。別像王地主家,守著上百畝好田,日子過得摳搜,就差數米下鍋了。」


    許氏歡喜應了。要是夏花能嫁個好人家。那她的秋花也能嫁得好。


    陸氏卻是憂心忡忡,幾次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低下頭,什麽都沒說。


    張婆子見她這樣,主動詢問,「老大媳婦,夏花是你生的,你有什麽話隻管說。」


    陸氏突然被點名,嚇了一跳,見大家都看向自己,她臉漲得通紅,小心翼翼開口,「夏花才十二,定親還不著急。大郎都十六了,是不是該給他說親。」


    她這麽說也不是沒道理。鄉下兒郎多是二十成親。但定親都得提前好幾年。要不然好的都被人挑走了。大郎這個年紀,家裏人也不可能讓他讀書。


    聽到娘點自己,大郎剛開始還在看戲,這會兒又羞又窘,尤其三郎正沖他擠眼睛,特別討厭。要不是大人們都大,他真想給弟弟一巴掌。


    張老頭點頭,「是該給他定個親。但大郎的婚事,我自有主意。隻是咱家之前賣蘑菇賺了些,這事還不能擺到明麵上。到了年底,再找媒婆上門提親。」


    聽他已經有了打算,陸氏更急了,「爹,女方是誰啊?我們認識嗎?」


    張老頭卻不說了,「到時你自然知曉。放心,大郎是我們張家長子嫡孫,我肯定給他挑個知書達禮的姑娘。」


    陸氏聽到這個詞,有些忐忑。許家村識字的姑娘隻有阿瑤一個。不!確切地說,整個村子隻有幾個是識字的。


    這麽說,這姑娘並不是許家村人。


    關於大郎的親事,張老頭不打算讓任何人插嘴,陸氏心有疑慮,卻也隻能咽下肚。


    許氏看了眼張希瑤,沖張老頭笑道,「爹,阿瑤比夏花還大一歲。咱們讓媒婆給夏花挑個好人家,要不要給阿瑤也挑一個。」


    張老頭看了她一眼,這眼神帶了幾分銳利,讓許氏有點不自地,幹笑兩聲。


    張老頭收迴視線,淡淡道,「阿瑤的婚事,我也有了主意。先給夏花找吧。」


    許氏終於能喘口氣,忙不迭應「是」。


    這事算是敲定了,等迴了房,許氏拍著胸口,坐在床沿在想心事。張二伯帶著孩子們從外麵進來,見她不去洗漱,反而發呆,蹙眉,「去洗洗啊。天這麽熱,不洗,身上全是汗。」


    許氏迴神,看向自己的閨女秋花,招手讓她過來,「你有時間就多去你阿爺麵前套套近乎。」


    秋花不解,「為什麽呀?」


    許氏白了她一眼,「你阿爺現在拿阿瑤當眼珠子。我隻是試探一下,老爺子就開始護犢子。將來阿瑤的嫁妝肯定是咱們全家獨一份。」


    秋花覺得阿娘說了句廢話,「咱家的吃食生意本來就有她一份,那些都是她的嫁妝。她本來就比咱們多。」


    秋花以前對阿瑤還很羨慕。可是自打三叔三嬸沒了之後,她覺得阿瑤很可憐。至於阿瑤嫁妝比她多,秋花也沒放心上。誰叫她沒阿瑤那麽聰明,想不出那些好方子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北宋靠擺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楠蘇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楠蘇伊並收藏在北宋靠擺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