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背著簍子進了藥鋪,負責抓藥的藥童看到他們三人,一看就不是治病的。
當張希瑤拿出知了猴,他喊了大夫過來。
大夫仔細打量背簍裏的蟬蛻,「全賣?」
「對!」
大夫報了價,一斤八百文。
這價格一出,張二伯直接打了個嗝。他之前聽二郎說過鎮上給的價格。二十文一斤,阿瑤不肯賣。家裏的孩子覺得能賣錢就行。為什麽還要拿迴來。
孩子們還拖他進鎮上賣了,得知侄女要來汴京,他就讓孩子們再等等。
誰能想到,隻是多走三個時辰的路,居然翻了四十倍。那個藥鋪大夫很黑啊。專騙他們這些貧苦老百姓!
他還在這麽憤慨,張希瑤已經從筐子裏掏出蘑菇。
紅菇是藥用菇,要是這大夫認識,興許能賣高價。
可是大夫看了半天搖頭說這不是藥。又看了簍子裏的鬆茸等蘑菇。他提醒他們可以明早去東華門的市場,那邊是皇宮採購的地方。像這種貴重的新鮮蘑菇可以送到那邊賣。
如果他們趕時間,可以去州橋南的食肆,那邊有許多飯館。價格肯定要比宮裏給的低。
張希瑤朝對方道了謝。
大夫給稱了重,總共是兩斤三兩。找了二十來天,裝了滿滿一大背簍,居然隻有兩斤三兩。這東西也太輕了。
大夫怕他們拿著不方便,特地給銀角子。就是形狀有些奇奇怪怪。
張希瑤出了藥鋪,又去第二家,先是問蟬蛻價格,倒是跟之前那家差不多。問到收不收蘑菇。大夫看了之後說不收。一連去了四五家皆是如此。
有一家藥童直接拿著布在門口攆人,嘴裏罵罵咧咧,「哪來的藥花子。這是你們能來的地方嗎?看病!你有銀子嗎?!」
張二伯以前隻在鎮上待過,看到對方這麽兇,就有點打退堂鼓,「阿瑤,這些蘑菇是吃的。不是藥。咱們就別費功夫了吧!」
張希瑤覺得那客商能將紅菇賣到汴京。五十文還有得賺,肯定不是當蘑菇賣。一定是當藥賣。
不過她也知道二伯是被這些看人下菜的藥童兇怕了。
他們進店不看病,隻為了賣蘑菇。藥童臉色就不怎麽好看。說話也不好聽。
張二伯也是要臉的人。被一個半大孩子罵,他氣不過。又不能跟對方吵。
張希瑤也沒跟對方吵。直接無視對方,把對方當隱形人。就這麽一路問,她讓二伯在外麵等。她一個人進去就行。
張二伯不得不佩服侄女的厚臉皮。她好像一點也不在意這些人的冷臉。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時樓大骨傳藥鋪」裏,這個掌櫃收紅菇。
張希瑤不懂藥,所以她不知道對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有很好的療效,在被製成「舒筋丸」。正是「時樓大骨傳藥鋪」獨家秘方。(2)
大夫問她從哪找到的。
張希瑤也沒有瞞著他,「這是我自己采的。之前一直賣給客商。不過他一年隻能來一次。最近家裏要用錢,我就做主拿來東京,看看有沒有識貨的人。」
大夫點點頭,伸了一巴掌,「以後你有這個紅菇,盡可以全送過來。我都收。我每斤給你一百文。」
比那客商給的價還翻了一倍。張希瑤覺得客商並不貪。她朝大夫道了謝,將紅菇全賣了。
她在外麵喊了張二伯和陸氏。
得知這蘑菇每斤值一百文,兩人壓下心頭的喜悅。開始為接下來的發財路而開心。
這裏隻有二十四斤,大夫給了二兩銀子和400文。
從店裏出來,張二伯朝張希瑤翹了個大拇指,「阿瑤,還是你能耐。你怎麽就不怕他們寒磣呢?」
像阿瑤這個年紀的姑娘該是麵皮最薄的時候。被人講幾句都要哭鼻子。可阿瑤被人嫌棄竟半點不生氣,反而笑臉迎人。
張希瑤失笑,「二伯,尊嚴值幾個錢啊。隻要能讓我發財,被罵幾句算什麽呀。隻有窮人才麵子,有錢人會把麵子踩在腳下,甚至為了賺到錢可以『不要臉』。」
她上輩子為了業務給富婆當貼身保姆,給富婆照顧貓貓狗狗,雖說尊嚴沒了,可是她得到的也多啊。
隻要結果是好的,過程怎麽樣根本就不重要。
第36章
他們從馬行街出來, 張希瑤三人往東走,就到了潘樓街。街的南麵有一家鷹店,專門給販賣鷹鶻之類猛禽的客商提供住宿, 其餘都是珍珠、絲帛、香料、藥材鋪。潘樓街往南有一條界身巷,是東京的金銀、絲帛的交易中心, 這一帶房屋樓宇雄偉壯麗, 店麵寬闊,張希瑤三人連上前詢問的勇氣都沒有。
潘樓街往西走, 很快就看到了皇宮宣德門。讓張希瑤詫異的是這皇宮不算多麽氣派。至少比她上輩子見過的紫禁城要寒酸多了。
有上百個守衛站在門口站崗。張希瑤三人不敢靠近,他們一路問人,往右拐, 再往南走,就到了州橋。也見到了相國寺。
相國寺門口到處都是小商小販在門口叫賣。達宮貴人停下轎子,這些小販就會湊過去,而貴人隨身的僕從就會將人攆走。
過了州橋就能看到不少餐飲店鋪。賣什麽的都有。有賣水飯、熝肉、肉幹的。也有各家酒樓門口賣自己的招牌物。比如王樓前賣獾肉、野狐肉、風幹雞;梅家和鹿家賣各種家禽的內髒, 賣價也不貴, 每份也才十五文銅錢;還有曹家賣小食、點心。朱雀門還有各種飲子、小吃, 應有盡有, 讓人目不暇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當張希瑤拿出知了猴,他喊了大夫過來。
大夫仔細打量背簍裏的蟬蛻,「全賣?」
「對!」
大夫報了價,一斤八百文。
這價格一出,張二伯直接打了個嗝。他之前聽二郎說過鎮上給的價格。二十文一斤,阿瑤不肯賣。家裏的孩子覺得能賣錢就行。為什麽還要拿迴來。
孩子們還拖他進鎮上賣了,得知侄女要來汴京,他就讓孩子們再等等。
誰能想到,隻是多走三個時辰的路,居然翻了四十倍。那個藥鋪大夫很黑啊。專騙他們這些貧苦老百姓!
他還在這麽憤慨,張希瑤已經從筐子裏掏出蘑菇。
紅菇是藥用菇,要是這大夫認識,興許能賣高價。
可是大夫看了半天搖頭說這不是藥。又看了簍子裏的鬆茸等蘑菇。他提醒他們可以明早去東華門的市場,那邊是皇宮採購的地方。像這種貴重的新鮮蘑菇可以送到那邊賣。
如果他們趕時間,可以去州橋南的食肆,那邊有許多飯館。價格肯定要比宮裏給的低。
張希瑤朝對方道了謝。
大夫給稱了重,總共是兩斤三兩。找了二十來天,裝了滿滿一大背簍,居然隻有兩斤三兩。這東西也太輕了。
大夫怕他們拿著不方便,特地給銀角子。就是形狀有些奇奇怪怪。
張希瑤出了藥鋪,又去第二家,先是問蟬蛻價格,倒是跟之前那家差不多。問到收不收蘑菇。大夫看了之後說不收。一連去了四五家皆是如此。
有一家藥童直接拿著布在門口攆人,嘴裏罵罵咧咧,「哪來的藥花子。這是你們能來的地方嗎?看病!你有銀子嗎?!」
張二伯以前隻在鎮上待過,看到對方這麽兇,就有點打退堂鼓,「阿瑤,這些蘑菇是吃的。不是藥。咱們就別費功夫了吧!」
張希瑤覺得那客商能將紅菇賣到汴京。五十文還有得賺,肯定不是當蘑菇賣。一定是當藥賣。
不過她也知道二伯是被這些看人下菜的藥童兇怕了。
他們進店不看病,隻為了賣蘑菇。藥童臉色就不怎麽好看。說話也不好聽。
張二伯也是要臉的人。被一個半大孩子罵,他氣不過。又不能跟對方吵。
張希瑤也沒跟對方吵。直接無視對方,把對方當隱形人。就這麽一路問,她讓二伯在外麵等。她一個人進去就行。
張二伯不得不佩服侄女的厚臉皮。她好像一點也不在意這些人的冷臉。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時樓大骨傳藥鋪」裏,這個掌櫃收紅菇。
張希瑤不懂藥,所以她不知道對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有很好的療效,在被製成「舒筋丸」。正是「時樓大骨傳藥鋪」獨家秘方。(2)
大夫問她從哪找到的。
張希瑤也沒有瞞著他,「這是我自己采的。之前一直賣給客商。不過他一年隻能來一次。最近家裏要用錢,我就做主拿來東京,看看有沒有識貨的人。」
大夫點點頭,伸了一巴掌,「以後你有這個紅菇,盡可以全送過來。我都收。我每斤給你一百文。」
比那客商給的價還翻了一倍。張希瑤覺得客商並不貪。她朝大夫道了謝,將紅菇全賣了。
她在外麵喊了張二伯和陸氏。
得知這蘑菇每斤值一百文,兩人壓下心頭的喜悅。開始為接下來的發財路而開心。
這裏隻有二十四斤,大夫給了二兩銀子和400文。
從店裏出來,張二伯朝張希瑤翹了個大拇指,「阿瑤,還是你能耐。你怎麽就不怕他們寒磣呢?」
像阿瑤這個年紀的姑娘該是麵皮最薄的時候。被人講幾句都要哭鼻子。可阿瑤被人嫌棄竟半點不生氣,反而笑臉迎人。
張希瑤失笑,「二伯,尊嚴值幾個錢啊。隻要能讓我發財,被罵幾句算什麽呀。隻有窮人才麵子,有錢人會把麵子踩在腳下,甚至為了賺到錢可以『不要臉』。」
她上輩子為了業務給富婆當貼身保姆,給富婆照顧貓貓狗狗,雖說尊嚴沒了,可是她得到的也多啊。
隻要結果是好的,過程怎麽樣根本就不重要。
第36章
他們從馬行街出來, 張希瑤三人往東走,就到了潘樓街。街的南麵有一家鷹店,專門給販賣鷹鶻之類猛禽的客商提供住宿, 其餘都是珍珠、絲帛、香料、藥材鋪。潘樓街往南有一條界身巷,是東京的金銀、絲帛的交易中心, 這一帶房屋樓宇雄偉壯麗, 店麵寬闊,張希瑤三人連上前詢問的勇氣都沒有。
潘樓街往西走, 很快就看到了皇宮宣德門。讓張希瑤詫異的是這皇宮不算多麽氣派。至少比她上輩子見過的紫禁城要寒酸多了。
有上百個守衛站在門口站崗。張希瑤三人不敢靠近,他們一路問人,往右拐, 再往南走,就到了州橋。也見到了相國寺。
相國寺門口到處都是小商小販在門口叫賣。達宮貴人停下轎子,這些小販就會湊過去,而貴人隨身的僕從就會將人攆走。
過了州橋就能看到不少餐飲店鋪。賣什麽的都有。有賣水飯、熝肉、肉幹的。也有各家酒樓門口賣自己的招牌物。比如王樓前賣獾肉、野狐肉、風幹雞;梅家和鹿家賣各種家禽的內髒, 賣價也不貴, 每份也才十五文銅錢;還有曹家賣小食、點心。朱雀門還有各種飲子、小吃, 應有盡有, 讓人目不暇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