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地主就是張希瑤家賃地的主家。也是全村上下唯一的地主。家裏有上百畝好田。
所有的地主在買地時都是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臉。等地收上來後, 又會給佃戶好臉色,希望他們能好好為自己賣命。
王地主表麵看起來和藹可親,可是滿村上下誰都知道他對家人有多吝嗇。
他家有磨盤, 卻從來不借村裏人用。家裏那麽多地,收上來的穀子都讓家人磨麵,再賣給村裏人,就為了賺磨麵費。
他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是穿打滿補丁的舊衣, 跟村裏最窮苦的人家有得一拚。
這也就罷了, 他大女兒到了歲數嫁人, 他為了省嫁妝, 直接將她嫁給村裏有名的破落戶良子。良家也就三畝薄田。前些年鬧饑荒, 王家大女兒餓得麵黃肌瘦,上門向他借糧,他直接將人攆出屋,不許家人接濟。要不然良叔也不會走投無路吃毒蘑菇。
王地主對親女兒不好,對親兒子也不遑多讓。
他給兒子娶媳婦時, 不看家世, 就圖對方給的嫁妝高,愣是給大兒子娶了一個又醜又黑又胖的醜媳婦進門。原本這大兒媳婦進門時有兩百斤, 在他家過了六年,愣是瘦成一道閃電。
對自己的親女兒、親兒子尚且如此吝嗇,對找來的幫工,他又能有多好?!
張希瑤也是跟阿奶擺攤賣吃食時,聽阿奶嘮嗑時講的。
這杏花是個可憐人。母親生她最小的弟弟時難產死了,父親給人蓋房子從房頂掉下來受了傷,幹不了重活。她是老大,從小就要照顧三個弟弟。她上頭還有經常生病的爺奶要養活。
早些年家裏有十畝地,賃出去六畝,她自己種四畝。種上來的糧食,還有賃地的租子,交完稅,日子也算勉強過活。
可弟弟這不是大了嘛。她爹張羅給大弟娶媳婦,就想讓她給王地主家做幫工賺些錢。
村裏人對王地主家那是再清楚不過。杏花不想去王地主家,也是情有可原。
得知張家找人開荒,一畝地給一百文錢。不包吃住。
村裏人也是開過荒地的,張家要求高一些,哪怕她這樣兩天也能開出一畝。這不比給王家打工來得強嘛!
她今早在山腳割豬草,不知道消息,迴家後,聽爹說王家招人開荒急急忙忙趕過來了。
張希瑤能理解杏花想要賺錢的迫切,給誰賺不是賺,她頷首,「要的。你直接去地頭找我阿爺就行。」
杏花得到消息就急急忙忙走了。
二郎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可能是想通了什麽,跺了跺腳,進院子拿了扁擔急急忙忙跑了。
四郎追在後頭喊,「二哥,你去哪?」
「我去開荒!」
四郎聽到這話,眼珠瞪得溜圓,嘴裏喃喃,「早上阿爺叫你去地裏,你不是嫌累,不想去嘛?」
張希瑤一開始沒有多想,可看到他這表現,恍然大悟,二郎哥這是看上杏花了?
她摸摸下巴,杏花的確長得不錯,五官很好看。就是皮膚黑了點。不過以她對許氏的了解,她是不可能同意二郎哥娶杏花的。
這不關她的事,張希瑤也沒有多想。
練了一會兒字,張希瑤就進院子看她的成果。
紅糖已經凝固成行,她把稱找過來,稱重。
其實古代的稱都是十六兩。有個成語叫「半斤八兩」,半斤其實就是八兩。可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為了方便讀者辨認,稱都是按十兩來寫的。
紅糖剛好是二兩。兩斤甜菜熬成紅糖是二兩。相當於一斤甜菜熬出一兩紅糖。
甜菜的產量是非常高的。如果一畝地產量是一千斤,那熬成紅糖就是一百斤。現在紅糖賣價是20文一斤,那一畝的收益就是兩貫錢。
這還是往低了說。甜菜的個頭跟蘿蔔相差無幾,而這古代蘿蔔的產量也能達到兩三千斤。也就是說這收益還能翻倍增長。
要知道最好的田,小麥一畝地的產量也就220斤,小畝售價是兩文五三,也就是556文。甜菜足足比小麥翻了三倍。
如果她將地全部種植甜菜,她不僅不會虧錢,還能賺錢。
她將心頭的喜悅壓下,如果她有許多畝地,完全可以全部種植甜菜。隻是問題來了,她上哪弄這麽多甜菜種子?
隻靠山裏那十來顆甜菜,別說十畝地,恐怕兩分地都夠嗆。
她摸摸下巴,既然這時候已經有了甜菜,沒理由隻在山裏出現,肯定有地方種植,隻是他們沒發現甜菜可從從中提出去蔗糖,所以一直當蔬菜來吃。
下午太陽還沒下山,張大伯一行人就迴來了。
張婆子看到孫女在家,就興沖沖招手讓她過來,「你做的豆餅特別好吃,賣得也好。以後咱家豆餅就不自己吃了,全拿去賣。」
張希瑤巴不得呢。天天吃豆餅,她早就吃夠了。
「那我把篩出來的麥麩餵豬?」張希瑤試探問。
張婆子有點肉疼,可想到裏麵摻了麥麩肯定不好賣,她也就答應了,「行!聽你的。」
張希瑤問今天怎麽賣這麽快。
「今天書院休沐,你大伯二伯沒去書院,就在福華街賣。我和大郎去坊裏叫賣。咱們賣得差不多就迴來了。」張婆子把情況簡單說了一遍。
她是個閑不住的性子,讓孫女做晚飯,她就叫張大伯和張二伯一起下地開荒。
吃晚飯時,張大伯就嘆息,「到底是人多。一起開荒,三五天就能把二十畝地全開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所有的地主在買地時都是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臉。等地收上來後, 又會給佃戶好臉色,希望他們能好好為自己賣命。
王地主表麵看起來和藹可親,可是滿村上下誰都知道他對家人有多吝嗇。
他家有磨盤, 卻從來不借村裏人用。家裏那麽多地,收上來的穀子都讓家人磨麵,再賣給村裏人,就為了賺磨麵費。
他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是穿打滿補丁的舊衣, 跟村裏最窮苦的人家有得一拚。
這也就罷了, 他大女兒到了歲數嫁人, 他為了省嫁妝, 直接將她嫁給村裏有名的破落戶良子。良家也就三畝薄田。前些年鬧饑荒, 王家大女兒餓得麵黃肌瘦,上門向他借糧,他直接將人攆出屋,不許家人接濟。要不然良叔也不會走投無路吃毒蘑菇。
王地主對親女兒不好,對親兒子也不遑多讓。
他給兒子娶媳婦時, 不看家世, 就圖對方給的嫁妝高,愣是給大兒子娶了一個又醜又黑又胖的醜媳婦進門。原本這大兒媳婦進門時有兩百斤, 在他家過了六年,愣是瘦成一道閃電。
對自己的親女兒、親兒子尚且如此吝嗇,對找來的幫工,他又能有多好?!
張希瑤也是跟阿奶擺攤賣吃食時,聽阿奶嘮嗑時講的。
這杏花是個可憐人。母親生她最小的弟弟時難產死了,父親給人蓋房子從房頂掉下來受了傷,幹不了重活。她是老大,從小就要照顧三個弟弟。她上頭還有經常生病的爺奶要養活。
早些年家裏有十畝地,賃出去六畝,她自己種四畝。種上來的糧食,還有賃地的租子,交完稅,日子也算勉強過活。
可弟弟這不是大了嘛。她爹張羅給大弟娶媳婦,就想讓她給王地主家做幫工賺些錢。
村裏人對王地主家那是再清楚不過。杏花不想去王地主家,也是情有可原。
得知張家找人開荒,一畝地給一百文錢。不包吃住。
村裏人也是開過荒地的,張家要求高一些,哪怕她這樣兩天也能開出一畝。這不比給王家打工來得強嘛!
她今早在山腳割豬草,不知道消息,迴家後,聽爹說王家招人開荒急急忙忙趕過來了。
張希瑤能理解杏花想要賺錢的迫切,給誰賺不是賺,她頷首,「要的。你直接去地頭找我阿爺就行。」
杏花得到消息就急急忙忙走了。
二郎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可能是想通了什麽,跺了跺腳,進院子拿了扁擔急急忙忙跑了。
四郎追在後頭喊,「二哥,你去哪?」
「我去開荒!」
四郎聽到這話,眼珠瞪得溜圓,嘴裏喃喃,「早上阿爺叫你去地裏,你不是嫌累,不想去嘛?」
張希瑤一開始沒有多想,可看到他這表現,恍然大悟,二郎哥這是看上杏花了?
她摸摸下巴,杏花的確長得不錯,五官很好看。就是皮膚黑了點。不過以她對許氏的了解,她是不可能同意二郎哥娶杏花的。
這不關她的事,張希瑤也沒有多想。
練了一會兒字,張希瑤就進院子看她的成果。
紅糖已經凝固成行,她把稱找過來,稱重。
其實古代的稱都是十六兩。有個成語叫「半斤八兩」,半斤其實就是八兩。可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為了方便讀者辨認,稱都是按十兩來寫的。
紅糖剛好是二兩。兩斤甜菜熬成紅糖是二兩。相當於一斤甜菜熬出一兩紅糖。
甜菜的產量是非常高的。如果一畝地產量是一千斤,那熬成紅糖就是一百斤。現在紅糖賣價是20文一斤,那一畝的收益就是兩貫錢。
這還是往低了說。甜菜的個頭跟蘿蔔相差無幾,而這古代蘿蔔的產量也能達到兩三千斤。也就是說這收益還能翻倍增長。
要知道最好的田,小麥一畝地的產量也就220斤,小畝售價是兩文五三,也就是556文。甜菜足足比小麥翻了三倍。
如果她將地全部種植甜菜,她不僅不會虧錢,還能賺錢。
她將心頭的喜悅壓下,如果她有許多畝地,完全可以全部種植甜菜。隻是問題來了,她上哪弄這麽多甜菜種子?
隻靠山裏那十來顆甜菜,別說十畝地,恐怕兩分地都夠嗆。
她摸摸下巴,既然這時候已經有了甜菜,沒理由隻在山裏出現,肯定有地方種植,隻是他們沒發現甜菜可從從中提出去蔗糖,所以一直當蔬菜來吃。
下午太陽還沒下山,張大伯一行人就迴來了。
張婆子看到孫女在家,就興沖沖招手讓她過來,「你做的豆餅特別好吃,賣得也好。以後咱家豆餅就不自己吃了,全拿去賣。」
張希瑤巴不得呢。天天吃豆餅,她早就吃夠了。
「那我把篩出來的麥麩餵豬?」張希瑤試探問。
張婆子有點肉疼,可想到裏麵摻了麥麩肯定不好賣,她也就答應了,「行!聽你的。」
張希瑤問今天怎麽賣這麽快。
「今天書院休沐,你大伯二伯沒去書院,就在福華街賣。我和大郎去坊裏叫賣。咱們賣得差不多就迴來了。」張婆子把情況簡單說了一遍。
她是個閑不住的性子,讓孫女做晚飯,她就叫張大伯和張二伯一起下地開荒。
吃晚飯時,張大伯就嘆息,「到底是人多。一起開荒,三五天就能把二十畝地全開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