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伯拍了下大腿,「可這些冰塊會壞的。」
「沒事!咱們在外麵裹上棉被,可以保證長時間不化!」張希瑤不確定行不行,「咱們試試吧。隻是一塊冰而已。家裏就有棉被。也不用特地花錢買。」
張二伯看向張老頭。他想了想答應了。隻是用一塊冰而已,知了猴是家裏孩子逮的,又不花錢。試試就試試吧。要是真能行,家裏又多了一門來錢路子。
張二伯和張大伯下冰窖取來一塊冰。怕它化掉,張希瑤特地把冰塊一分為二,分別放入兩個木桶裏,然後鋪上鵝卵石。
鵝卵石跟棉被一樣都可以隔絕空氣。但鵝卵石表麵光滑,不是方方正正的形狀,互相之間有縫隙,所以不如棉被來得密實。
現在條件有限,也隻能這麽做了。
怕冰全部化掉,他們也不敢在路上耽擱時間,不停加快腳步。
張老頭一臉肉疼,走到張希瑤身邊,「要不然你騎著毛驢,將兩個木桶套在毛驢身上,早點迴家?!」
張希瑤搖頭說不用了,「這毛驢太貴了,還是輕點使喚吧。」
她怕把毛驢累死,老爺子心髒病得犯了!
張老頭欣慰的同時,扭頭責罵二兒子,「你看你還不如阿瑤懂事。」
張二伯就很悲傷。他剛剛真是嘴賤。幹嘛非要說那話!什麽好處沒撈到,還讓老爺子抓住了把柄!
到了家,張希瑤馬不停蹄迴屋把她屋裏的箱子給騰出來。
張婆子看到箱子就拍了下她後背,罵她糟踐東西,「這可是你娘的陪嫁。你敢這麽糟蹋!」
「就是這種密實的大木箱才好呢。才能鋪得了一床棉被!」張希瑤才不管陪嫁不陪嫁呢。這些是她娘的陪嫁,現在就是她的了。
張婆子在家轉悠半天,愣是沒找到比這個更大更合適的箱子。也隻能默認了。
木箱裏麵鋪上一床棉被,然後把兩塊冰鋪倒在棉被中央,緊緊蓋住冰塊,將它包裹得嚴嚴實實。
陸氏和許氏都看傻了,這是做什麽?去年新打的棉花被就這麽浪費?!
張婆子見她們杵在邊上驚疑不定打量阿瑤,就猜到她們心裏指不定怎麽笑話阿瑤傻呢,她心裏不爽,催促她們快點找孩子迴家,「天都黑了,還在外麵野!地裏的苗拔了嗎?!」
陸氏和許氏不敢招惹婆婆,去找孩子。
張希瑤問張婆子家裏還有沒有小一點的甕。
張婆子從灶房拿了一個罈子。個頭不大,以前是裝酒的罈子,「你爹考上童生時,家裏辦了一場喜宴。特地買了兩瓶酒,這就是其中一個罈子。」
這個灑壇能裝五斤酒,不算特別大。剛好可以用來裝知了猴。
等孩子們到了家,張希瑤就將知了猴全部洗幹淨,然後裝進罈子裏,又倒了不少水,將罈子封得嚴嚴實實。在外麵裹了一層油紙,密不透風可以隔絕外麵的空氣,也能起到一點保溫的效果。裹好後放到木箱子裏,將被子裹好。
其他孩子看到她把知了猴收走,還搞不清楚狀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年紀最小的四郎沒忍住放聲大哭,「我想吃知了猴!」
雖然今天不能炸著吃,但烤著吃也一樣香。阿瑤姐怎麽把他的知了猴全部沒收了?!
許氏心疼兒子,看向張希瑤,讓她給個說法。
張希瑤從車上拿了一個燈籠,哄他們,「待會兒吃完飯,咱們再去抓,到時候全給你烤著呢。」
燈籠!孩子們全都湊過來,「拿燈籠去找知了猴?」
陸氏也是驚呆了,這麽捨得?!
張婆子催促他們快點吃飯。
陸氏見她這個表情,就猜到這個燈籠是婆婆買的。她詫異之後,也就不再多問。
「咱們拿著燈籠可以到山上找!裏麵才多呢。就是天黑,咱們看不清,不好摸!」大郎喜滋滋,揮手示意大家快吃。
今天沒什麽好吃的。依舊是豆餅和炒白菜,喝的是涼水,連湯也沒有。
張希瑤給自己倒了一碗涼白開,這是她的習慣。改不掉了。家裏人也都見怪不怪。
正吃著飯呢,突然外麵傳來婦人大嗓門罵仗的聲音。
張希瑤還以為是誰家吵架,可是聽著好像隻有一道聲音,這是單方麵罵仗?!
她還在看戲呢,就見張婆子已經沉了臉,瞪著兩人,「怎麽迴事?!這個天煞星怎麽跑咱們家門口來了?」
張希瑤怎麽也沒想到這婦人居然是罵她們的!
許氏尷尬得撓頭,「不怪我。今天是大嫂推磨!」
陸氏訕訕得,「娘,昨天泡的豆子太多了,我早上沒推完,晌午又去推,晚上又去推,然後就遇到大房,大娘說我們一直占著磨就罵我們!」
張婆子瞪了兩人一眼,「不省心!人家罵你們,你們就當縮頭烏龜?!我怎麽找你們兩個沒用的慫蛋!那磨又不是她家的,她有什麽理由罵咱們家!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她重重擱下碗,拿著豆餅就出去了。隨後就傳來比剛剛那婦人還要高亢的大嗓門,那話罵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家裏其他孩子全出去看熱鬧了。張希瑤尷尬,她多少年沒聽過國罵了?!出了社會,敢這麽罵,別人都得罵她沒素質。她坐在位子不挪窩,穩如泰山,慢悠悠吃著豆餅。太難吃了,簡直難以下咽。
她現在吃得比上輩子她養的豬還差!這說出去誰信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沒事!咱們在外麵裹上棉被,可以保證長時間不化!」張希瑤不確定行不行,「咱們試試吧。隻是一塊冰而已。家裏就有棉被。也不用特地花錢買。」
張二伯看向張老頭。他想了想答應了。隻是用一塊冰而已,知了猴是家裏孩子逮的,又不花錢。試試就試試吧。要是真能行,家裏又多了一門來錢路子。
張二伯和張大伯下冰窖取來一塊冰。怕它化掉,張希瑤特地把冰塊一分為二,分別放入兩個木桶裏,然後鋪上鵝卵石。
鵝卵石跟棉被一樣都可以隔絕空氣。但鵝卵石表麵光滑,不是方方正正的形狀,互相之間有縫隙,所以不如棉被來得密實。
現在條件有限,也隻能這麽做了。
怕冰全部化掉,他們也不敢在路上耽擱時間,不停加快腳步。
張老頭一臉肉疼,走到張希瑤身邊,「要不然你騎著毛驢,將兩個木桶套在毛驢身上,早點迴家?!」
張希瑤搖頭說不用了,「這毛驢太貴了,還是輕點使喚吧。」
她怕把毛驢累死,老爺子心髒病得犯了!
張老頭欣慰的同時,扭頭責罵二兒子,「你看你還不如阿瑤懂事。」
張二伯就很悲傷。他剛剛真是嘴賤。幹嘛非要說那話!什麽好處沒撈到,還讓老爺子抓住了把柄!
到了家,張希瑤馬不停蹄迴屋把她屋裏的箱子給騰出來。
張婆子看到箱子就拍了下她後背,罵她糟踐東西,「這可是你娘的陪嫁。你敢這麽糟蹋!」
「就是這種密實的大木箱才好呢。才能鋪得了一床棉被!」張希瑤才不管陪嫁不陪嫁呢。這些是她娘的陪嫁,現在就是她的了。
張婆子在家轉悠半天,愣是沒找到比這個更大更合適的箱子。也隻能默認了。
木箱裏麵鋪上一床棉被,然後把兩塊冰鋪倒在棉被中央,緊緊蓋住冰塊,將它包裹得嚴嚴實實。
陸氏和許氏都看傻了,這是做什麽?去年新打的棉花被就這麽浪費?!
張婆子見她們杵在邊上驚疑不定打量阿瑤,就猜到她們心裏指不定怎麽笑話阿瑤傻呢,她心裏不爽,催促她們快點找孩子迴家,「天都黑了,還在外麵野!地裏的苗拔了嗎?!」
陸氏和許氏不敢招惹婆婆,去找孩子。
張希瑤問張婆子家裏還有沒有小一點的甕。
張婆子從灶房拿了一個罈子。個頭不大,以前是裝酒的罈子,「你爹考上童生時,家裏辦了一場喜宴。特地買了兩瓶酒,這就是其中一個罈子。」
這個灑壇能裝五斤酒,不算特別大。剛好可以用來裝知了猴。
等孩子們到了家,張希瑤就將知了猴全部洗幹淨,然後裝進罈子裏,又倒了不少水,將罈子封得嚴嚴實實。在外麵裹了一層油紙,密不透風可以隔絕外麵的空氣,也能起到一點保溫的效果。裹好後放到木箱子裏,將被子裹好。
其他孩子看到她把知了猴收走,還搞不清楚狀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年紀最小的四郎沒忍住放聲大哭,「我想吃知了猴!」
雖然今天不能炸著吃,但烤著吃也一樣香。阿瑤姐怎麽把他的知了猴全部沒收了?!
許氏心疼兒子,看向張希瑤,讓她給個說法。
張希瑤從車上拿了一個燈籠,哄他們,「待會兒吃完飯,咱們再去抓,到時候全給你烤著呢。」
燈籠!孩子們全都湊過來,「拿燈籠去找知了猴?」
陸氏也是驚呆了,這麽捨得?!
張婆子催促他們快點吃飯。
陸氏見她這個表情,就猜到這個燈籠是婆婆買的。她詫異之後,也就不再多問。
「咱們拿著燈籠可以到山上找!裏麵才多呢。就是天黑,咱們看不清,不好摸!」大郎喜滋滋,揮手示意大家快吃。
今天沒什麽好吃的。依舊是豆餅和炒白菜,喝的是涼水,連湯也沒有。
張希瑤給自己倒了一碗涼白開,這是她的習慣。改不掉了。家裏人也都見怪不怪。
正吃著飯呢,突然外麵傳來婦人大嗓門罵仗的聲音。
張希瑤還以為是誰家吵架,可是聽著好像隻有一道聲音,這是單方麵罵仗?!
她還在看戲呢,就見張婆子已經沉了臉,瞪著兩人,「怎麽迴事?!這個天煞星怎麽跑咱們家門口來了?」
張希瑤怎麽也沒想到這婦人居然是罵她們的!
許氏尷尬得撓頭,「不怪我。今天是大嫂推磨!」
陸氏訕訕得,「娘,昨天泡的豆子太多了,我早上沒推完,晌午又去推,晚上又去推,然後就遇到大房,大娘說我們一直占著磨就罵我們!」
張婆子瞪了兩人一眼,「不省心!人家罵你們,你們就當縮頭烏龜?!我怎麽找你們兩個沒用的慫蛋!那磨又不是她家的,她有什麽理由罵咱們家!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她重重擱下碗,拿著豆餅就出去了。隨後就傳來比剛剛那婦人還要高亢的大嗓門,那話罵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家裏其他孩子全出去看熱鬧了。張希瑤尷尬,她多少年沒聽過國罵了?!出了社會,敢這麽罵,別人都得罵她沒素質。她坐在位子不挪窩,穩如泰山,慢悠悠吃著豆餅。太難吃了,簡直難以下咽。
她現在吃得比上輩子她養的豬還差!這說出去誰信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