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瑤淡淡道,「昨天我們賣給錢家小少爺臭豆腐的方子,他花了三十五貫錢,而且還允許我們繼續對外售賣。隻是天氣熱,我們就做了冰棍。今天錢家小少爺也來買冰棍了,也想買下這方子。」


    言外之意,我的臭豆腐方子都能賣三十五貫,你才出十貫錢,也好意思張這個嘴!


    宋子謙眉毛微擰,「宣和錢家?」


    張希瑤不明白宣和是什麽意思,但她不能暴露自己無知的事實,不過一山不能容二虎,同一個小鎮不可能有兩個當官的錢家,而且前麵都帶了名號,肯定就是錢滿倉家,就點了點頭。


    宋子謙手指敲了敲桌麵作沉思狀,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道,「錢家的冰飲鋪子在外地。賣給錢家也無妨。」


    張希瑤點點頭。看來錢家勢力很大,要不然宋東家不會妥協。


    宋子謙想了想,「這樣吧。你的方子可以賣給錢家,但隻能賣給他們家。我出三十五貫錢。」


    張希瑤幾乎能聽到他咬牙切齒的聲音,估計這三十五貫能讓他肉疼半宿。


    張希瑤卻沒有被三十五貫所迷住,再次搖了搖頭,「之前擔心別人搶我生意,我特地包了冰窖。花了二十貫錢。」


    宋子謙咬牙,「那冰窖,我原價付給你。」


    張希瑤卻不能答應他,「天氣熱,我就隻能賣這個。宋東家,咱們服務的顧客不一樣。你們店招待的是有錢有地位的上層人,我們招待的大多數是普通百姓。我覺得可以這樣,我就賣今天這一種。你們店大,不缺錢,可以做許多類型。比如加了牛奶羊奶製成雪糕。也可以加了葡萄汁或是蘋果汁,換個口味。生意肯定比我們更好。」


    宋子謙定定打量她,思忖片刻,終於下定決心,「你可以在這條街售賣,但隻能賣今天的這一種。其他類目就別做了。」


    張希瑤試探問,「三十五貫?」


    「對!」


    張希瑤又聽到那道熟悉的咬牙切齒聲。


    第19章


    合作算是談妥了,宋子謙旁邊的掌櫃起草文書。


    張希瑤讀文言文比較吃力。她逐字逐句地看,速度就有點慢。


    讀到其中一條,她提出異議,「『不能開鋪子』這條,我不能答應。我將來要是去汴京,我肯定要開一家店賣飲子。」


    宋子謙抽了抽嘴角,掌櫃沒忍住,嗤笑她膽子大,「就你?一個走街串巷的,去汴京開鋪子?你想得也太美了!」


    張希瑤被嘲笑也不生氣,隻淡淡道,「人還是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掌櫃和宋子謙打量她半晌,沒再嘲笑她異想天開,最終將這條改了,「不許你在城關鎮開飲子店。」


    張希瑤覺得這條可行。在城關鎮開不了,她可以去縣城,汴京或者其他地方開啊。為什麽要死磕城關鎮!這個宋子謙看樣子讀書沒讀出個名堂。要不然連看一眼外麵的勇氣都沒有。哎,白瞎了這張臉!


    簽完合同,張希瑤提出讓牙人過來當見證。


    宋子謙有點不願意,因為找牙人肯定要交稅,但張希瑤不放心。雖然這上麵的字,她都認識,但她怕古代做生意的規矩跟現代不同。還是防著點好。


    最終掌櫃還是請了一個牙人過來。


    牙人把上麵的文書讀給張希瑤聽,然後用大白話解釋一遍,跟張希瑤理解的一樣,她也算鬆了口氣。


    簽完文書後,宋子謙是買方,要付給牙人10%的稅和官府2%的稅。


    送走牙人,張希瑤就讓二伯進後院,將木桶打開,然後讓他們取一塊冰。


    宋子謙就是開的飲子鋪,自家就有冰窖,掌櫃叫兩個跑堂去冰窖抱來一塊冰。


    然後掌櫃和跑堂就出去了,沒一會兒就抬來一塊冰。


    張二伯就親自給宋子謙演示。


    將冰全部砸碎之後,張希瑤又讓他拿些下等鹽過來平鋪倒在碎冰上麵。宋子謙好奇問,「可你這個木桶裏麵還有一些鵝卵石?」


    「那個主要是為了防止別人偷學,我鋪在最上麵的。」張希瑤也是沒法子。她這個必須現場製作。


    宋子謙定定打量她幾眼,看著她將一個個罐子插進碎冰中,然後倒入水。


    因為隻是實驗,沒必要特地熬一鍋糯米水。


    宋子謙眼睜睜看著水結成冰。雖然並不如冰塊那麽牢靠,但的確是凝結在一起的。


    他不是很理解,「為什麽上麵鋪了一層鹽,就可以讓水結成冰?」


    張希瑤以前刷視頻時也好奇這一點,她還特地搜過原因,簡單來說:冰塊加入食鹽後,可以降低冰的熔點(大概零下五度),使冰在零下溫度時快速熔化,所以罐子裏的水才會結成冰。但這理由卻沒法解釋給宋子謙,因為她還得解釋什麽是熔點。忒麻煩。


    她搖頭說不知,「我也是無意間碰巧發現的。」


    宋子謙本來也不是真的想問她,隻是感慨而已。


    對方給了一張三十五貫的交子後,張希瑤就和張二伯離開了宋氏飲子鋪。


    張希瑤還想去買包子,被張二伯給拉走了,「快走吧!天都快黑了。天黑趕夜路不安全。」


    張希瑤到底拗不過他,隻能跟著他一塊出了鎮。


    走了一裏地,張二伯就興沖沖道,「這方子又賣了三十五貫。可太好了。」


    張希瑤也很高興。三十五貫買不了鋪麵,租一個還是沒問題的。這樣她就不用在外麵擺攤。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冬天冰天雪地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北宋靠擺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楠蘇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楠蘇伊並收藏在北宋靠擺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