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開民智、置辦作坊、修築水利,治理韶遠縣,蒙聖上之恩,位列知府。如今又開辦報紙,揭露商隊惡性,懲惡揚善,明見心性。」
萬大學士聽得眼角抽搐。
餘尚書出來說話,他不出意外,但你當年與謝硯行吵得昏天黑地,險些在朝中邸報上罵上三天三日,如今文章一出,你竟是幫其弟子說起好話來?
莫非是謝硯行不在京中,便改了性子?
第094章 欽差
伍陵伍次輔自然有自己的算盤。
他這算盤珠子打得劈啪響,久遠一點,追溯到少年同窗,說近了能上溯到「三天三夜辯論」時。
朝中與謝硯行不對付的,多是逃不過三個緣由,與之立場相悖、與之有利益糾葛、與之觀念相左。
伍陵乃是最後一種,觀念不同。單是儒生內部便有千種聲音,何況他又是承了恩師法家學說的儒生,其間更是有莫大爭執。
佛家尚有辯經之說,儒家也當仁不讓。大周立朝時,學說之見可謂是稀鬆平常,而周之後,則是儒道為首,百家以輔。
實在是開國立朝時,生民塗炭,血流百裏,日夜可聽哀嚎,必須休養生息。
數十年勉強養出國本,朝中又遇黨爭之禍,及至前些年朝中被韓黨把持,其所認可的觀念更上一層。
這對尊崇其他學說的為官者來講,著實不妙,隻好勉強抱團自保。
伍陵次輔同在其中,硬要說其所學流派,應道「外儒內法」,謝硯行則是遵「中庸之道」。
何為中庸?
凡事過猶不及,應持不偏不倚,折中調和之道。
伍陵對此嗤之以鼻,就謝硯行那廝三五年貶謫,兩三年升遷的為官之路,韓昭鴻見了捏著鼻子都不認!
兩人於處世之道上相行甚遠,話不投機半句多,奈何兩人當屬同窗,入朝為官後又屬同僚,時日一長,摩擦齟齬諸多,梁子便結下了。
然他對謝硯行是此等看法,對其下三個弟子倒是心平氣和,偶爾還能指點文章。
若說是誰最為投機,必是謝硯行的小徒弟,江無眠。
公道來說,江無眠的處事風格與自己並不相符。
江無眠行事雖有法度,然正如文章所列之事一般,做事劍走偏鋒,膽大妄為,不惜以強權暴力鎮壓。
但他做事有度,且還樂意提拔手下人,不貪功起釁。必要時刻,還會以此成就手下的功勞。
人生在世,為名利權勢所累。而江無眠,他所行雖為自己博取諸多利益,但在此之餘,為民除害,為國謀利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說別的,單單是水田犁與肥料二者,足以讓其一步擢升。
建元帝與韓黨暗中博弈,同時也為保江無眠人身安全,不至在起步時便被人奪了功勞,隻好避韓黨鋒芒,僅作封賞。
待日後,韶遠縣一度興旺昌盛,才以知府之位彌補。
便是如此,江無眠心無怨言,初上位就清理蠹蟲,足以見其為人至善至純。
若是人人皆是江無眠這等德行至善,行知至美者,法度僅會是其衡量善惡的工具;沒奈何,人間多是德行有虧,私慾亂人心者,此番惡行事件若是得叫他們看了,法度也不過是其攫取權力的手段罷了。
唉,著實可惜,這江無眠若是自己弟子,又該是何等光景!
再者,韓黨把持朝政良久,多有怨言,以此做筏子發作,正是時候。
話落,眾人也明白了伍陵的態度:按江無眠的功勞,放出去做個布政參議都無妨。
瞧他治理的一縣,短短三年,農業興盛,商業發達,兩廂不誤還能大興教育,這要任了布政參議,守嶺南一道,豈不是能將陸之盡頭化作又一個錢袋子!
也就是人年輕,資歷不夠,不給升職也算了,各類嘉賞特權總不能少。
劉尚書餘光瞥見建元帝嘴角微揚,麵上略帶嘉許之意,心底不由一重,沉甸甸得像是石頭入水,再升不起來。
終究是大勢已去,再改不得。
嶺南道一行,非但沒能磨滅天之驕子的心氣,反助長氣焰,以此入了建元帝法眼。
陛下未免太過信重謝硯行,曾數次貶謫,仍是不下重獄,最苦時莫過於讓人去了邊陲磨礪,三年不到,立馬把人發配至嶺南,由其弟子照顧。
如今弟子成長起來,又讓建元帝念起謝硯行的好來,恐是要大行賞賜。
建元帝對著此刊思量一番,問眾人,「朕猶記得,當年亂賊犯上,致使嶺南一道死傷慘重,江無眠赴任韶遠,多災多難,便免了賦稅。三年任期一過,合該報上稅來。」
不僅是韶遠縣免了稅,整個行省內全免了三年。眼下年關剛過,的確輪到交稅之年。
他記得一清二楚,還不是因江南道用過肥料,每畝均產增收一成,一畝如此,大周千千萬萬畝地,加起來是何等的豐盛!
這話餘尚書敢肯定點頭。
戶部有的田地做了試驗,幾種肥料全試驗過。麥的增產效果最為明顯,其他許是配方有所差異,結果並不穩定,但無疑可證,方子格外適用。
建元帝命人取來韶遠縣三年裏送來的公文,齊總管親自捧來,又帶上三期報紙,互相映照。看過後,龍顏大悅。
又見特刊裏描繪的商隊惡行,更加厭惡此等蠹蟲。
「傳朕旨意,江無眠任欽差大臣,負責嶺南商隊諸案,為期一年。伍德信任副使,協江欽差督辦此案。朕將賜一柄尚方寶劍,上斬逆臣賊子,下誅權貴惡霸。」
萬大學士聽得眼角抽搐。
餘尚書出來說話,他不出意外,但你當年與謝硯行吵得昏天黑地,險些在朝中邸報上罵上三天三日,如今文章一出,你竟是幫其弟子說起好話來?
莫非是謝硯行不在京中,便改了性子?
第094章 欽差
伍陵伍次輔自然有自己的算盤。
他這算盤珠子打得劈啪響,久遠一點,追溯到少年同窗,說近了能上溯到「三天三夜辯論」時。
朝中與謝硯行不對付的,多是逃不過三個緣由,與之立場相悖、與之有利益糾葛、與之觀念相左。
伍陵乃是最後一種,觀念不同。單是儒生內部便有千種聲音,何況他又是承了恩師法家學說的儒生,其間更是有莫大爭執。
佛家尚有辯經之說,儒家也當仁不讓。大周立朝時,學說之見可謂是稀鬆平常,而周之後,則是儒道為首,百家以輔。
實在是開國立朝時,生民塗炭,血流百裏,日夜可聽哀嚎,必須休養生息。
數十年勉強養出國本,朝中又遇黨爭之禍,及至前些年朝中被韓黨把持,其所認可的觀念更上一層。
這對尊崇其他學說的為官者來講,著實不妙,隻好勉強抱團自保。
伍陵次輔同在其中,硬要說其所學流派,應道「外儒內法」,謝硯行則是遵「中庸之道」。
何為中庸?
凡事過猶不及,應持不偏不倚,折中調和之道。
伍陵對此嗤之以鼻,就謝硯行那廝三五年貶謫,兩三年升遷的為官之路,韓昭鴻見了捏著鼻子都不認!
兩人於處世之道上相行甚遠,話不投機半句多,奈何兩人當屬同窗,入朝為官後又屬同僚,時日一長,摩擦齟齬諸多,梁子便結下了。
然他對謝硯行是此等看法,對其下三個弟子倒是心平氣和,偶爾還能指點文章。
若說是誰最為投機,必是謝硯行的小徒弟,江無眠。
公道來說,江無眠的處事風格與自己並不相符。
江無眠行事雖有法度,然正如文章所列之事一般,做事劍走偏鋒,膽大妄為,不惜以強權暴力鎮壓。
但他做事有度,且還樂意提拔手下人,不貪功起釁。必要時刻,還會以此成就手下的功勞。
人生在世,為名利權勢所累。而江無眠,他所行雖為自己博取諸多利益,但在此之餘,為民除害,為國謀利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說別的,單單是水田犁與肥料二者,足以讓其一步擢升。
建元帝與韓黨暗中博弈,同時也為保江無眠人身安全,不至在起步時便被人奪了功勞,隻好避韓黨鋒芒,僅作封賞。
待日後,韶遠縣一度興旺昌盛,才以知府之位彌補。
便是如此,江無眠心無怨言,初上位就清理蠹蟲,足以見其為人至善至純。
若是人人皆是江無眠這等德行至善,行知至美者,法度僅會是其衡量善惡的工具;沒奈何,人間多是德行有虧,私慾亂人心者,此番惡行事件若是得叫他們看了,法度也不過是其攫取權力的手段罷了。
唉,著實可惜,這江無眠若是自己弟子,又該是何等光景!
再者,韓黨把持朝政良久,多有怨言,以此做筏子發作,正是時候。
話落,眾人也明白了伍陵的態度:按江無眠的功勞,放出去做個布政參議都無妨。
瞧他治理的一縣,短短三年,農業興盛,商業發達,兩廂不誤還能大興教育,這要任了布政參議,守嶺南一道,豈不是能將陸之盡頭化作又一個錢袋子!
也就是人年輕,資歷不夠,不給升職也算了,各類嘉賞特權總不能少。
劉尚書餘光瞥見建元帝嘴角微揚,麵上略帶嘉許之意,心底不由一重,沉甸甸得像是石頭入水,再升不起來。
終究是大勢已去,再改不得。
嶺南道一行,非但沒能磨滅天之驕子的心氣,反助長氣焰,以此入了建元帝法眼。
陛下未免太過信重謝硯行,曾數次貶謫,仍是不下重獄,最苦時莫過於讓人去了邊陲磨礪,三年不到,立馬把人發配至嶺南,由其弟子照顧。
如今弟子成長起來,又讓建元帝念起謝硯行的好來,恐是要大行賞賜。
建元帝對著此刊思量一番,問眾人,「朕猶記得,當年亂賊犯上,致使嶺南一道死傷慘重,江無眠赴任韶遠,多災多難,便免了賦稅。三年任期一過,合該報上稅來。」
不僅是韶遠縣免了稅,整個行省內全免了三年。眼下年關剛過,的確輪到交稅之年。
他記得一清二楚,還不是因江南道用過肥料,每畝均產增收一成,一畝如此,大周千千萬萬畝地,加起來是何等的豐盛!
這話餘尚書敢肯定點頭。
戶部有的田地做了試驗,幾種肥料全試驗過。麥的增產效果最為明顯,其他許是配方有所差異,結果並不穩定,但無疑可證,方子格外適用。
建元帝命人取來韶遠縣三年裏送來的公文,齊總管親自捧來,又帶上三期報紙,互相映照。看過後,龍顏大悅。
又見特刊裏描繪的商隊惡行,更加厭惡此等蠹蟲。
「傳朕旨意,江無眠任欽差大臣,負責嶺南商隊諸案,為期一年。伍德信任副使,協江欽差督辦此案。朕將賜一柄尚方寶劍,上斬逆臣賊子,下誅權貴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