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決堤,最危險的不是水田,而是他們居住的地方,因而在幹流設水壩前,工程隊先拿此地支流練手。


    次日一早,江無眠天不亮去了施工現場。


    支流處水勢洶湧,春日以來下了幾場雨,帶下不少淤泥,水麵渾濁不見河底。


    水壩在轉彎後幾百米處,趙成指著兩岸地勢水土說道:「轉彎處緩衝,再遇水壩,衝力二度降低,能延緩使用年限。但建在這裏有一弊端,轉彎處至水壩的河堤需另外加固。」


    這一段承擔的衝擊力最強,隻要能控住短短幾百米的水流,下遊區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江無眠想到帳麵的錢,幽幽提醒道:「切莫超過預算。」


    錢不經花。


    第076章 開場


    府衙。


    謝硯行打發走小徒弟,連夜發信給大徒弟,事已至此,不若先等京中消息,以不變應萬變。


    白楚寒走之前,師徒兩人就江無眠任職知府時間做過推測。


    按通常情況,任知縣三年迴京述職,以所知之縣評定知縣功績,評「上等」升遷,「中等」不動,「下等」照情況貶謫調動。


    以江無眠政績,任留京中知縣不是難事。


    可遠在京中,其餘弟子皆在南方,他一人獨木難支,加之京中朝政大部分由韓黨把持,前途難說。


    看在江無眠本身價值以及所帶利益的份上,建元帝絕然不會將人放置在北地,留守南方無疑是最佳選擇。


    問題是時間。


    謝硯行下筆一頓,想到離去前一晚,師徒兩人在書房中提及之事。


    「朝中有消息傳聞,提前召恆陽迴京述職。」白楚寒用平淡的聲音說出令人格外心驚的話。


    謝硯行即便是心有預料,也是驚訝一瞬,緊而皺眉,「此時迴京,不知是福是禍。」


    江無眠任知縣三年,僅過兩年而已,任期未滿,屬於提前召迴京中。


    一般而言,召令官員迴京述職,官途無非是平遷或升遷,畢竟這代表皇帝還記得有這個人。


    真不記得,那直接寫封公文遞上去得了,過十天半個月指不定才能被上頭看見,迴個「已閱」。


    建元帝此意,無疑露出要重用江無眠的意思。


    「嶺南道用過肥料的田地出了結果?」謝硯行很快意識到其中關聯,必然是江無眠提出的肥料有大效果,足以撼動官場的規定。


    白楚寒手上茶杯轉了兩轉,放置桌上,「稅糧還未入庫,陛下先得了消息,正盼稅糧轉運船進京。」


    他靠得近,南來北往消息知道得也快。


    基本而言,依流程施肥的土地均產翻倍,來年用過肥料的江南道必然不缺糧食,糧價降低是肉眼可見的趨勢。


    如今便有米商觀望,北上南下方打探價格,得以預見,米價波動不小,直到明年都不會停下。


    謝硯行嘆道:「隻盼恆陽能留守嶺南,深耕三年再做打算。」


    但凡根基再深一些,就能北上與韓黨掰腕,如今時間還是太短。


    白楚寒哼笑一聲,即便建元帝有心,他也會推動師弟留守南方。


    天高皇帝遠,有事能處理及時,桎梏相較而言比較小。


    謝硯行頓了片刻,向白楚寒擺手,「行了,你心中有底,為師不多說了。」他其實還想叮囑一番,莫要帶偏恆陽,但轉念一想,多見識見識也無妨,索性放了徒弟自由生長。


    但誰知,不過幾月,他這徒弟太過自由,長過頭了!


    好在是個念頭,尚未付諸行動,有挽迴餘地。


    修建河堤一事足以讓建元帝下定決心,提前召江無眠迴京述職。估摸不日聖旨降下,正能撞上海帶推廣。


    謝硯行斟酌片刻,增增改改,刪刪減減,給忙碌的小徒弟捎過一封信去。


    江無眠看完,麵不改色收起,換一身常服去了官學裏。之後的計劃離不開官學——準確而言是許成許教諭的協助。


    官學已開多日,摸底考試剛進行完畢。


    許教諭與幾位夫子正批閱試卷,滿眼欣慰,不時點頭,圈點出出色之處。


    「教諭,此張卷上用的切題極巧,與《妙句註解》中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夫子遞過一張尚未圈點完的試卷。


    許成看了一眼,連連點頭,「然也。筆法雖稚嫩,猶見崢嶸之色。」


    一想到《妙句註解》所花的錢數,許成心下連連搖頭,書好,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幾百兩的銀子,賣了官學,也湊不齊這幾套書。好在是縣衙出錢,他們才能拿來一觀。


    平日裏,都是湊錢租賃書籍,偶爾借抄書名義看個夠。


    至於買書,完全不能。


    能買四書五經與科舉指定的註解用書,已經耗盡家財,再無餘力。


    想到此,幾個夫子心中無不是感激江知縣的大方與對官學的大力支持,每日對課程更加用心,課業簡直是卡著學生極限布置下去。


    以至於,每逢休沐時,學生唉聲嘆氣,熟練背起書箱迴家。


    夫子簡直是喪心病狂!


    但也足以證明嶺南道的教學略有落後,需補上的課程不是一星半點。


    江無眠踏入門後,聽到夫子說的,疑惑問道:「測驗如何?似是出現了不得了的好苗子?」


    眾人行禮見過,聞此言哭笑不得,哪兒能有好苗子能抵得過眼前的江狀元如今的江知縣?


    相處兩年間,官學中哪裏不知江知縣的本事?換言之,整個韶遠裏誰見了江知縣不心生敬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