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品並無特點,據查探消息的錦衣衛報,韶遠縣的紡織作坊建在水邊,紡織機能一天不停歇,以至貨物堆積,降價三成!
錦衣衛買了半船迴來,建元帝不要,他們私底下還能倒賣。
餘尚書結結實實嚇了一跳,心下驚駭,盯著毫無特色的紡紗嚴肅道:「陛下,長此以往,嶺南道紡紗將韶遠縣一家獨大!」
建元帝沒放在心上,他挑出紡織機相關記錄,「人力有盡時,水力滔滔不絕。然此物受時節影響,唯有雨水充足時才能源源不斷產出,其他時間擺設爾爾。」
受季節水力幹擾,即便產能大,隻能影響一時罷了。
略過紡織,其餘全部表麵粗糙全無精緻美感。
所謂的瓷器就是粗瓷大白碗,京中並不稀奇,放在偏遠的韶遠縣確實能創收,倒是難為江無眠能做出來。
紅磚與水泥是重點,尤其以後者為重。
韶遠縣的官道、縣城與村寨之間的路途、碼頭修建,皆由此物身影。
密探去的正是時候,路邊有修路的,還有用水泥修碼頭的,觀摩半日能學一手使用水泥的本事。
好在錦衣衛多看了幾眼,知曉水泥該如何鋪路,不然等路幹了看到的得是金不換試驗的幾條廢路——開裂掉渣,一用力就能掰下來。
物件是好,就是廢人廢物。
江無眠敢在韶遠縣推行,皆因當地產出石灰石礦、韶遠縣地界小用不了多少。
換成大周試試?
建元帝敢修一條從京中直達避暑行宮的水泥管道,不用明日早朝,尚書與學士二人能立刻以死勸諫!
餘尚書提出一觀點,「陛下,此物與砂漿混合,能用以修築水堤城牆,不若先試試此物。」
密報詳細寫著,韶遠縣碼頭處多用水泥混合砂漿搭建,具體配比未知。
城牆處同樣使用這一方式,唯獨鋪路時不用砂漿混合,單用水泥抹麵。
照此看,砂漿更多起粘合作用,以防萬一,水泥才是真正的承重物。
餘尚書心下盤算,以韶遠縣水泥價格為準,成本比砂漿低一倍有餘。
大周城牆全換成一半水泥一半砂漿,減下來的錢足夠全大周一年稅銀。
如此一來,戶部撥錢哪裏還用如此緊巴巴?他這個尚書也不用天天躲著人走。
往常一算錢時,他不是被這位大人堵上門,就是被那個蹲守,勢必要從他手裏拿批條取銀子!
建元帝想到修建河堤、救治洪災花費的銀兩,頓時心動,道:「明日大朝會,一併商議。」
*
早朝過後,群臣依次出宮。
事關重大,不是一次朝會能解決的,少說要討論十天半個月的方才能定下。
事情涉及主糧之一的稻穀,誰也不想空歡喜一場,自然要私下確認一把,再談如何推廣。
餘尚書一出殿門,帶戶部人員迴去辦公,「胡侍郎留步。」
「餘尚書。」胡侍郎隨人去了尚書常用辦公的側廳,滿房全是桂花香味,遮掩住了無處不在書卷墨水氣息。
桌上擺著盆景,餘尚書順手澆了下水,待入座上茶後,才道來真實目的。
「胡家商隊去過韶遠縣,真切見過當地風情。胡侍郎於此事上可有補充?」
這位胡侍郎有一子名胡晨,去歲隨胡征去過韶遠縣,真切見過當地情況,迴來提到過修路一事。
「犬子與當地做過買賣,迴京後僅提過水泥鋪路,未見肥料,應是在商隊離開後,縣裏才有此事。」
的確沒錯。
商隊過去時,韶遠縣正忙著開礦做水田犁賺錢,還要忙燒製水泥鋪路,陳平負責的試驗田尚未得出結論,沒在全縣推行。
商隊離開後,試驗田得出結果,這才有後麵的全縣學做肥料。
餘尚書仔細問過時間,和《報告》所言一樣,未曾有出入。問過肥料,又詳細問了問水泥修路。
肥料有《報告》作證,有理有據,詳盡可查,遣詞造句嚴謹。
與之相比,水泥相關全是謝硯行那狐狸寫的,錦衣衛探查得不夠詳細,比不上《報告》,記載描繪較為片麵,隻能從胡侍郎這裏打聽。
這江無眠要說倒是說個痛快!
餘尚書心中懊悔不已。
第056章 朝會
水泥之事,江無眠說得輕描淡寫,幾乎是一筆帶過,隻因當務之急是肥田。
時至八月,北地與江淮地區要秋收,秋收後農閑時期修整農具、犁地翻土,為明年春耕做準備。
小麥種植用不上紫雲英,江淮地區主重稻穀,不能錯過大好時機。
考慮到此事,江無眠先就「肥田」一事上了公文,水泥是另外的摺子,等碼頭、河堤、橋樑起來了,水泥的實用性報告就趕出來了。
又過一月,適逢九月初一,時值大朝會,凡七品在京官員皆要入朝覲見。
因肥料增收一事,在京官員中原本裝病的、預備巡視的、不想上朝的麻溜穿戴整齊,一早來了大殿。
建元帝頭次見到官員能站在廣場上!
此時京中溫度不高,又趕上北風唿嘯,直讓人使勁縮著脖子抄手,奈何此地不比旁的,由不得小動作,隻能硬挺著站在外麵。
鑑於肥料事關重大,年前估摸著也就這麽一迴,站就站了。
沒看頭前五軍都督府的老將軍們、太傅太師全到齊了,皇帝都要賜座,待人入座,大朝會在齊總管的「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聲中開始。
錦衣衛買了半船迴來,建元帝不要,他們私底下還能倒賣。
餘尚書結結實實嚇了一跳,心下驚駭,盯著毫無特色的紡紗嚴肅道:「陛下,長此以往,嶺南道紡紗將韶遠縣一家獨大!」
建元帝沒放在心上,他挑出紡織機相關記錄,「人力有盡時,水力滔滔不絕。然此物受時節影響,唯有雨水充足時才能源源不斷產出,其他時間擺設爾爾。」
受季節水力幹擾,即便產能大,隻能影響一時罷了。
略過紡織,其餘全部表麵粗糙全無精緻美感。
所謂的瓷器就是粗瓷大白碗,京中並不稀奇,放在偏遠的韶遠縣確實能創收,倒是難為江無眠能做出來。
紅磚與水泥是重點,尤其以後者為重。
韶遠縣的官道、縣城與村寨之間的路途、碼頭修建,皆由此物身影。
密探去的正是時候,路邊有修路的,還有用水泥修碼頭的,觀摩半日能學一手使用水泥的本事。
好在錦衣衛多看了幾眼,知曉水泥該如何鋪路,不然等路幹了看到的得是金不換試驗的幾條廢路——開裂掉渣,一用力就能掰下來。
物件是好,就是廢人廢物。
江無眠敢在韶遠縣推行,皆因當地產出石灰石礦、韶遠縣地界小用不了多少。
換成大周試試?
建元帝敢修一條從京中直達避暑行宮的水泥管道,不用明日早朝,尚書與學士二人能立刻以死勸諫!
餘尚書提出一觀點,「陛下,此物與砂漿混合,能用以修築水堤城牆,不若先試試此物。」
密報詳細寫著,韶遠縣碼頭處多用水泥混合砂漿搭建,具體配比未知。
城牆處同樣使用這一方式,唯獨鋪路時不用砂漿混合,單用水泥抹麵。
照此看,砂漿更多起粘合作用,以防萬一,水泥才是真正的承重物。
餘尚書心下盤算,以韶遠縣水泥價格為準,成本比砂漿低一倍有餘。
大周城牆全換成一半水泥一半砂漿,減下來的錢足夠全大周一年稅銀。
如此一來,戶部撥錢哪裏還用如此緊巴巴?他這個尚書也不用天天躲著人走。
往常一算錢時,他不是被這位大人堵上門,就是被那個蹲守,勢必要從他手裏拿批條取銀子!
建元帝想到修建河堤、救治洪災花費的銀兩,頓時心動,道:「明日大朝會,一併商議。」
*
早朝過後,群臣依次出宮。
事關重大,不是一次朝會能解決的,少說要討論十天半個月的方才能定下。
事情涉及主糧之一的稻穀,誰也不想空歡喜一場,自然要私下確認一把,再談如何推廣。
餘尚書一出殿門,帶戶部人員迴去辦公,「胡侍郎留步。」
「餘尚書。」胡侍郎隨人去了尚書常用辦公的側廳,滿房全是桂花香味,遮掩住了無處不在書卷墨水氣息。
桌上擺著盆景,餘尚書順手澆了下水,待入座上茶後,才道來真實目的。
「胡家商隊去過韶遠縣,真切見過當地風情。胡侍郎於此事上可有補充?」
這位胡侍郎有一子名胡晨,去歲隨胡征去過韶遠縣,真切見過當地情況,迴來提到過修路一事。
「犬子與當地做過買賣,迴京後僅提過水泥鋪路,未見肥料,應是在商隊離開後,縣裏才有此事。」
的確沒錯。
商隊過去時,韶遠縣正忙著開礦做水田犁賺錢,還要忙燒製水泥鋪路,陳平負責的試驗田尚未得出結論,沒在全縣推行。
商隊離開後,試驗田得出結果,這才有後麵的全縣學做肥料。
餘尚書仔細問過時間,和《報告》所言一樣,未曾有出入。問過肥料,又詳細問了問水泥修路。
肥料有《報告》作證,有理有據,詳盡可查,遣詞造句嚴謹。
與之相比,水泥相關全是謝硯行那狐狸寫的,錦衣衛探查得不夠詳細,比不上《報告》,記載描繪較為片麵,隻能從胡侍郎這裏打聽。
這江無眠要說倒是說個痛快!
餘尚書心中懊悔不已。
第056章 朝會
水泥之事,江無眠說得輕描淡寫,幾乎是一筆帶過,隻因當務之急是肥田。
時至八月,北地與江淮地區要秋收,秋收後農閑時期修整農具、犁地翻土,為明年春耕做準備。
小麥種植用不上紫雲英,江淮地區主重稻穀,不能錯過大好時機。
考慮到此事,江無眠先就「肥田」一事上了公文,水泥是另外的摺子,等碼頭、河堤、橋樑起來了,水泥的實用性報告就趕出來了。
又過一月,適逢九月初一,時值大朝會,凡七品在京官員皆要入朝覲見。
因肥料增收一事,在京官員中原本裝病的、預備巡視的、不想上朝的麻溜穿戴整齊,一早來了大殿。
建元帝頭次見到官員能站在廣場上!
此時京中溫度不高,又趕上北風唿嘯,直讓人使勁縮著脖子抄手,奈何此地不比旁的,由不得小動作,隻能硬挺著站在外麵。
鑑於肥料事關重大,年前估摸著也就這麽一迴,站就站了。
沒看頭前五軍都督府的老將軍們、太傅太師全到齊了,皇帝都要賜座,待人入座,大朝會在齊總管的「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聲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