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繼續批閱地方遞上的公文,看到公文厚度驚了一下,足足比四書加起來還高。


    此地究竟出了何事?


    「南康府,畝產平均三石,最高……近六石?」建元帝忍不住瞪大眼睛,懷疑眼花看不清字,將「一」誤認成「六」。


    「肥料之故,韶遠縣內上等田最高畝產近六石,最低畝產不到一石,開荒第一年,科學施以肥料,可得一石之多。」


    南康府韶遠縣,此地太過眼熟,建元帝想假裝不認識都要掂量一二。


    要知道,前段日子江知縣才獻上月上霜的方子換恩師前往嶺南道,他親自允準的,怎會忘記?


    「來人,拿南康府卷宗來。」


    南康府?


    前些日子謝硯行調任過去的州府?


    齊總管瞄了一眼陛下臉色,不見怒顏,輕手輕腳退出,親自去尋。


    於落灰書架上,找了組組一刻鍾才呈上卷宗。字跡有些年頭,卷宗倒是挺新,一看沒怎麽翻閱。


    卷宗囊括南康府下各縣情況,韶遠縣的停在上任知縣連任那一年,此後至今一片空白。


    建元帝對偏遠地方的掌控一向不強,近些年諸如此類的地方上更是連公文都不遞。


    江無眠的公文來得勤快,架不住地方太遠,來往一次耗費時間太長,任何政令下去都太遲了。


    如今不是計較的時候,建元帝更看重所謂的「肥料」,哪種肥料能讓韶遠縣如此貧瘠的地方,變成均產三石的肥沃土地的?


    建元帝快速翻閱一遍,在公文後麵找到一句「隨公文附上韶遠縣稻田試驗報告」。


    用詞新鮮,與上迴的「月上霜」方子同出一轍。


    一瞧就不是謝硯行那老狐狸的手筆,定然是江無眠撰寫的。


    翻開報告,建元帝臉色更加古怪,無他,這份所謂的「報告」形式太過新穎。


    見多了公文中對自己政績大肆誇耀的,頭一迴見全文多用圖表、圖畫、數字精準概括描繪「肥料」的使用限製、使用方式與使用情況的。


    此「報告」一出,足以見撰寫人的用心之處,若非是深入其中了解,決不會有如此精細、精準的數據。


    但均產三石,貧瘠土地化作沃土一事仍需謹慎小心求證。


    「……三例為證,第一年荒田耕作標準施肥早稻情況、常年耕作標準施肥早稻情況、常年耕作不標準施肥早稻情況……」


    建元帝對著三個例子翻看報告,每個例子的描述極為清晰。


    荒田是韶遠縣縣衙開的五畝荒地,說是「田」都是誇張了,半塊石頭地半塊草地,硬是讓江無眠開墾成荒田種地去。


    先是用綠肥肥地,又增加基肥養地,插上秧苗又追肥,時刻精心伺候著才有第一年的產出。


    如此貧瘠的石頭地上,最低產量是四十五斤,最高是九十三斤,將近一石!


    常年耕種,精耕細作的下等田都達不到的產量,開荒第一年養出來的地竟然能種出來!


    常年耕作標準施肥的情況更是激動人心,最高達六石,最低也是兩石!


    「報告」中指出,這是因本身田地常年精耕細作,肥力充足,縣衙又在種植過程中給予標準指導,還及時防止病害害、水澇等問題影響產出,方才得六石糧食!


    最後一個例子是最為正常的普遍性產出。


    施肥過程中出現失誤,部分秧苗燒死;分櫱期間受風雨影響大,部分水稻倒伏,出現損失;病蟲害防治力度不大,又被禍害部分。


    故而,最終產量隻有三石多。


    「報告」篇幅有限,對前因後果、韶遠縣發展情況僅是做了簡短概述,更加詳細的部分在南康府知府的公文之中。


    建元帝平復了下激動心情,又從公文裏找出南康府知府撰寫的那份,開頭是「臣請聖安」。


    確認無誤,這是謝硯行親筆寫的。謝家師徒四人,公文寫得全然看不出師承一脈,謝硯行倒是會教。


    斟酌用詞與江無眠追求簡潔的公文全然兩樣,行文灑脫至極好似市井中的通俗小說,看完印象深刻。


    「竟連江南道都有所耳聞。」那此事很難作假,事情大概是真的。


    公文之中不僅提到最為重要的肥料增產一事,後麵還清晰地描繪了韶遠縣一年多的變化。


    縣城向外擴張,新城區錯落有致,由紅磚打造的房子,外有水泥抹麵,危房傷人事件大大減少。


    修新城區也沒忘記修路,新知縣把全縣的路修了一遍,雨天走路不用擔心陷在泥漿裏,更方便村寨趕大集。


    最後還不忘提一句韶遠縣正在建碼頭和船塢,明年再來能看見碼頭百舸爭流的景色。


    建元帝一時之間隻覺眼花繚亂,不知要先問那件事,翻過最後一頁摺子,竟還有一句,「隨摺子附上一小袋新稻穀,未脫粒,可留作種依『報告』所言試種。」


    霎時之間,隻覺哭笑不得。


    唯獨此時,才能看出謝硯行江無眠真不愧是師徒,都喜歡隨公文送東西!


    這麽一打岔,建元帝激昂的情緒迴落,「遣錦衣衛速去查清事情原委,另,召薛文迴京復命!」


    薛文在南康府建了一年多的衛所,對韶遠縣變化應大為了解,有他補充說明當地情況,再有錦衣衛暗中調查,不難得出事情真相。


    身為開國之君,他深知此事重要性,正是因為它格外重要,再慎重無比也不為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